商业标志图片:倡民生新闻 做精品节目--传媒--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26:49

   《都市一时间》是湖南经济电视台直播都市频道的自办知名栏目。自2001年5月18日开播伊始,就率先明确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通过近5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业界和观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2004年被评为全国百佳电视栏目。央视索福瑞收视数据表明,该栏目平均收视率为5%~6%,最高份额高达25%,收视排名位居湖南市场新闻类节目第一名,栏目15秒广告单价已上扬到近万元。

  

   一、找准市场定位,做足民生文章

   民生新闻的兴起,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人本思想的复苏,个人主体意识的提升,公众话语权的张扬,这些都促使媒体在角色定位、功能认识和传播方式上做出转变。

     《都市一时间》以与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报道内容,提出“平民视角,本色表达”的栏目宗旨和“用激情发现生活,用心力感受冷暖,用良知检讨社会”的定位,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对电视新闻转变的要求,成功地演绎了民生新闻这一新的新闻节目形态。

   何谓民生新闻?我们的理解是: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广大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他们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他们的欲望、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时长60分钟的《都市一时间》栏目设有《动态报道》、《百姓话题》、《Call in 到你家》、《家有收藏》、《公德大考验》、《民生新闻眼》、《城市安居指数》、《都市急救室》、《110出警进行时》、《电子警察》、《DV状态》、《小李飞到》等日常性板块。这些板块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注重传播市民关心的动态新闻,又为城市居民提供各方面咨询服务类信息,还特别注意表达市民对公共事务的意见,以及通过文化道德等方面内容的引导提升栏目的品格,从而清晰地呈现出民生新闻理念在内容关切和形式表达上的基本形态。可以说,从最早提出民生新闻的概念,到栏目经过5年时间的探索和完善,《都市一时间》打造了一个民生新闻的典范。

   1.关爱民生。这是民生新闻的立足点。《都市一时间》把镜头对准市民,通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细节,全面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这样的新闻,虽然看起来不像时政新闻那么重要,却更真实地记录了人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生动细节,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历史价值。

   《动态报道》注重“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集中地体现了有鲜活现场的民生新闻。但这毕竟是一个常规性的新闻板块,相对来说,《Call in 到你家》更能体现栏目反映民生的独特视角。这个节目每天现场抽取一个报名观众留下的电话号码,然后派出记者深入其家庭,讲述温馨的亲情故事。这种极具偶然性的方式所展现市民生活的原生状态,与生活本身的偶然性、零碎化状态相契合,同时还具有竞猜式的游戏特点,虽然这种随机抽取的方式可能在典型性上略有不足,但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2.体恤民情。做民生新闻不能只站在媒体的角度来反映市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与民众相互交融,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服务功能,而是一种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把新闻人性化、人情化,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作用于观众和相关部门,从而使民生新闻相对于其它新闻节目更具公益性和慈善色彩。

   最有代表性的是《小李飞到》。这是2005年全新策划的一个板块,口号是:“小李飞到,帮忙快手”,专门向急需帮助的市民提供援助。在节目中,小李作为一个代表性人物,实实在在地接近普通百姓,而在小李身后,组织了一个集医院、高校、律师、企业等几百家单位和2000多名义工于一体的庞大的后援团,市民向小李求助的同时,栏目组根据情况启动这些后援团,义务为市民服务。仅一年时间,就募集到慈善资金1500余万元,先后为数千名需要帮助的市民解决了实际困难。这样的内容使民生新闻富有人情味,极大地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也使媒体的爱心和责任心得到体现。

   3.传递民意。这是民生新闻在内容深度上的进一步表现。民众不仅仅是新闻的被动接受者,随着市民社会的初步形成,民众意见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民众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力,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都市一时间》敏锐地把握这一变化,迅速转换传统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在国家意志与民间意志、新闻传播者与新闻接受者之间搭建平台,传递民意民愿,引导社会舆论,实施舆论监督,从而以民生新闻的形式建造了一个意见的公共空间。

   在板块设置上,《百姓说话》就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特征。这个板块帮助百姓维权解决其遇到的实际困难,也反映他们的呼声,有相当一部分建言献策的内容。其中“百姓语录”小板块用非常直白的语言表达百姓呼声,标题则冠之以“我投诉”、“我高兴”、“我气愤”、“我建议”等,直接而富于情感冲击力。

   在传递民意的方式上,《都市一时间》也做了许多大胆而有成效的探索。如首创了把短信调查方式运用于时政报道,使重大决策能够迅速有效地了解民意基础。每年“两会”宣传,栏目联合湖南省统计局民意调查中心,推出 “民调数据看身边变化”特别报道活动,对老百姓的吃穿住行多个方面展开民调,从数据之中,展现身边的细微变化。同时,联合湖南省人大、省政协,运用短信方式,对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进行百姓支持度调查,真正了解哪些问题是市民最为关注和关心的,由此促进一些热点问题的解决。

   《都市一时间》全新引入的SNG卫星直播技术在这方面也派上了用场,2005年4月12日,湖南省人大就《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草案)》召开立法听证会,《都市一时间》首次进行了历时8小时的全程直播。这一直播形式受到了全国人大的关注和认可,“立法听证会”的直播也开始推向全国。一年来,该栏目已经先后直播了岳麓山门票调整听证会、长沙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听证会等多场听证会,开门听证、阳光听证的观念深入人心。

   舆论监督通常被认为是媒介反映民愿所应承担的职责。《都市一时间》做过一系列影响重大的舆论监督报道。比如郴州桂阳学校克扣学生伙食费事件、春运秩序调查、官煤入股清查等,而常设小板块《电子警察》专门曝光在城市路口上违章行驶的车辆,对维护城市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通俗表达。这是新闻表现的视角和方式。《都市一时间》在表述方式上,注重平民化的语言风格和故事性的叙事方式;在采制视角上强调镜头捕捉鲜活的细节与现场,大量采用原生态的市民语言;在节目编排上打破定式灵活编排,以起伏有致的“峰谷”编排法,增强节目的收视期待。

   5.民众参与。民众参与是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双重体现,通过观众参与节目,可以让新闻由原来的你说我听变成双方平等对话,从而改变传统的传受关系,建构起一种新型的沟通状态。同时,“公共事务,公众参与”,这也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在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中应起的作用。《都市一时间》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是以观众参与互动为基础设立富有创意的小板块。如“现场短信调查”、“DV状态”等全新创意环节。其中,利用手机短信开展现场新闻调查的环节属于国内首家推出,事关民生的重大事件在直播现场即可实时展开民意调查,在没有任何奖品刺激的情况下,参与调查的日常观众往往突破3000人,一些重大事件报道的参与调查人数甚至突破万人大关,以全新的方式实现了新闻与民意的实时互动。

     “DV状态”环节则广泛征集民间拍制的DV新闻作品,并择优播放,不少DV爱好者拍摄的新闻都及时抓住了事件现场,为观众提供了生动、及时、真实的新闻报道,有力地弥补了突发新闻事件不易抓住现场的遗憾。栏目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超过3000人的DV队伍。

   可以说,《都市一时间》通过自己的节目,实实在在地把民生新闻做深、做透,在“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等方面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

   二、不断创新提升品质,打造栏目核心竞争力

   民生新闻虽然火爆一时,但也有其固有弱点,如内容琐碎,题材重复性高,容易流于追求新奇轰动的怪圈等等。做好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必须随时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不断进行节目更新,提升节目的品质。这样,才能使民生新闻之路越走越宽。

   《都市一时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栏目的核心竞争力:

   1.不断探索新的节目形式和报道内容。《都市一时间》5年的发展之路,从原来单一的具有社会新闻特点的动态消息为主发展到“动态新闻”和“百姓说话”两个板块结合,再到现在的多个新设常规板块并存及一系列大型活动报道穿插其中,这是一个对民生新闻的挖掘不断深入的过程,从而使栏目创造出新的竞争力。如《小李飞到》板块一年来相当突出的社会效益的取得,以及《家有收藏》这一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板块的设置,都是这个栏目节目创新能力的体现。

   2.以大策划、大活动提升栏目的影响力。以大胆的策划不断推出大型活动,不断制造兴奋点,形成栏目的持续关注度,在这方面,《都市一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0年的《长沙回笼山大型古墓发掘现场直播》、2001年的《中国首例献肾救母移植术大型跨省现场直播》、《穿越飞虎洞》、2003年的《蜘蛛人徒手挑战辣椒峰》、《万人多米诺挑战吉尼斯》、2005年《天山湘女回故乡》台庆特别节目等,这些节目获得过多个全国大奖,几乎每一次大型活动都使《都市一时间》的品牌和影响得到进一步提升,展示了栏目的强大实力,培植与巩固了《都市一时间》的新闻收视霸主地位。

   3.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本土新闻。民生新闻的诞生,本来就与新闻的地方化本土化联系在一起。随着民生新闻的兴起,长沙地区已经出现了《在现场》等数家类似的竞争栏目,显然,在动态新闻的采集上形成竞争优势是有相当难度的,《都市一时间》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以大策划挖掘本土资源,从而开发出自己的特色板块和独家报道。如《天山湘女回故乡》以寻找50年前援疆建设的8000湘女为创意点,衍生出一系列有特色的活动和报道,节目历时一个多月,感动了无数三湘儿女,获得了很高的社会美誉度。这是一个挖掘本土资源的成功范例。

   4.运用新的报道方式和技术手段。《都市一时间》专注于重大、突发事件和市民生活百态的报道,追求现场感、零时差,为此,该栏目在报道方式上做了重大调整。当大部分民生新闻采用主持人直播的时候,《都市一时间》打破提前报线索的制度,当天新闻当天找线索,甚至连串联单都无法在直播前完成,而是边播边调整。

   这样的报道方式需要新的技术手段的支持。该栏目特意引进了SNG多讯道卫星直播车,每天出动在都市街头进行采访,一旦有重大突发事件便直扑现场,打破频道编排,采用特别报道的形式随时进行直播。而在《都市一时间》的固定播出时段,记者则利用SNG直播车滚动发回连线,报道事件的最新进展。

   三、注重整合营销,着力塑造品牌

   媒介经济说到底是注意力经济,是影响力经济,而这种影响力主要来自所传播信息的质量即内容,就电视来说,其品牌塑造主要依靠节目质量的提升。前面所述就是《都市一时间》围绕做好节目这一中心环节所做的种种探索。但在此基础上,依靠整合营销的理念强化品牌,仍然大有文章可做。《都市一时间》在品牌塑造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依托品牌化的特色频道实行整合营销。湖南直播都市频道是2005年元旦在原都市频道基础上成立的,其实就是一个省级新闻频道,它的创新突破点在于:凭借SNG卫星直播提供的技术保障,以直播手段设置新闻内容,提出零时差、零损耗、不作任何剪辑的“全直播”概念。可以说这是湖南乃至全国首个没有影视剧和综艺节目、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省级新闻频道。这种较突出的特点有利于频道整体包装,各栏目在频道中实施捆绑营销。2005年,对频道的受众调查显示,湖南直播都市频道的影响力仅次于湖南卫视。

   开展全方位互动扩大影响。首先是与各政府职能部门互动,一起创办节目。如与长沙市120急救中心联动创办《城市安居指数》和《都市急救室》;与110干警合办《110出警进行时》;与交警部门合办《电子警察》;与省人大、省政协、省统计局联合开展民调;与团省委一起开展芙蓉学子与希望同行助学行动等等。这样的合作使其节目在信息来源和权威性上都获得了优势。

   其次是媒体间合作互动。湖南经视没有上星频道,通过媒体间的合作,可以造势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收到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如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时,栏目通过SNG直播车,以抗战受降名城――湖南芷江为直播中心,联合了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山东齐鲁电视台、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等,跨越15个省市和地区,连线全国各大抗战重点城市,缅怀历史,这样的大型卫星连线直播在湖南还是首次。

   以名记者、名主持人的品牌树立栏目形象。以记者为例,《小李飞到》的记者小李已经成为湖南公益事业一个品牌形象,荣获湖南省十大公益人物称号,而其板块的经营,以栏目为平台,向各相关领域延伸辐射,使其品牌具有深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目前,直播都市频道正在对《都市一时间》实行整合营销传播的新策划,以品牌连锁式的营销模式,导入CI理念统一操作落后的新闻平台,实现品牌输出和扩张。同时,利用《都市一时间》品牌,实施跨媒体、跨行业运作,使得《都市一时间》更具有扩张性。

   (作者凌引迪是湖南经济电视台副台长,刘国强是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