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搬新家: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15:49

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研究

【作者】 张立新

【导师】 夏惠贤

【作者基本信息】 上海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 2008, 博士

【副题名】基于教师生活史的视角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对教师研究的转向以及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了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探索。国外学者埃尔巴兹(Elbaz,1981,1983,1991)、康纳利和克兰迪宁(Connelly & Clandinin,1984,1985,1988,1995;Clandinin,1985,1986;Clandinin & Connelly,1986)等的研究成果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于90年代中后期传入中国。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中的重要性。但笔者发现,对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问题尚未见国内外学者进行过系统深入的探讨。本研究的核心即试图探索教师实践性知识背后的因素和脉络,以期能够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完善提供某些建议。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与教师私人的和专业的生活史密切相关。基于大量文献的阅读和亲身体验,笔者认为,教师生活史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影响甚大,但它并非是简单的经验再现,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源自于教师生活史的教师“自我”(self)的建构。因此,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机制在于“教师生活史→教师自我→教师实践性知识”三者螺旋循环的过程。为了论证和检验这一假设,笔者在研究中力求实现“三角论证”的效果。因此,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笔者尤其关注了对方法论的探讨和理解,从而引导了笔者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以及围绕论题对篇章结构的构思。研究资料的收集聚焦于三大方面:其一,对教师生活史及其自我和教师实践性知识等相关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其二,了解案例教师生活史及其自我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深度访谈、自我量表、现场观察等手段的实施;其三,面向教师群体的教师生活史及其对自我与教师实践性知识影响的问卷调查等。在篇章结构上,围绕论题层层深入。首先对教师生活史研究和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梳理与理论探讨,并真实地呈现了研究的策略及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来自案例教师和教师群体的相关资料对教师生活史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诠释;这为笔者得出研究结论,完成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模型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研究的结论是:其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机制体现了教师生活史→教师自我→教师实践性知识三者螺旋循环的过程。其二,教师生活史、教师自我、教师实践性知识三者之间还构成了相互作用的循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促成自我的建构;教师实践性知识伴随有意义行动的发生,逐渐拓展和丰富了生活史的内涵,实现了对教师原有生活史的超越;相应地,对教师生活史的超越,对自我的再建构,也发展和完善着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为了增进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的理解,笔者对生活史因素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其中涉及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在职专业学习因素和个人因素等。此外,笔者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在践行研究者与教师合作的新关系,通过倾听和互动,探索着教师发展的新模式。笔者深深感到,该种模式是多元互惠的,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本研究基于教师生活史及其自我的视角来探讨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的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具有开创性。这一研究刚刚开始。但由于时间所限,本研究的案例教师局限在了高中年级、语文学科和发达城市(上海、台北)。因此,后续研究的空间还相当广阔,这包括从学科角度的拓展、从年级角度的拓展,从在职教师向职前培养的拓展以及从发达地区教师向欠发达地区教师的拓展,等等。 更多还原

【Abstract】 Since the 1980’s, with the orientation turning of the study concerning teachers and the rising of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izing movement, some scholars began to research teachers’practical knowledge. In the world there are some famous scholars like ELbaz(1981, 1983, 1991), Connelly and Clandinin(Connelly & Clandinin,1984,1985, 1988, 1995;Clandinin, 1985, 1986;Clandinin & Connelly,1986) etc. whose research findings drew many scholars attention and spread to China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9... 更多还原

【关键词】 教师生活史教师自我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

  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一章 绪论 20-69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 20-21         一、研究的缘起 20         二、研究的目的 20         三、研究的意义 20-21     第二节 相关概念解释 21-23         一、教师 21         二、教师生活史 21-22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 22         四、教师自我 22-23         五、形成机制 23     第三节 研究的问题和假设 23-24         一、研究的问题 23         二、研究的假设 23-24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论 24-55         一、案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24-40         二、哲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40-42         三、生活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42-49         四、叙事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49-52         五、诠释学的理论与方法 52-55     第五节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55-69         一、研究的效度 55-59         二、研究的信度 59-61         三、研究质量的保证策略与方法模型 61-69 第二章 教师生活史研究 69-137     第一节 教师生活史研究的渊源、成果和多维视角 70-79         一、教师生活史研究的渊源 70-72         二、教师生活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72-74         三、教师生活史研究的多维视角 74-79     第二节 教师生活史的内涵、范畴和特点 79-84         一、教师生活史的内涵 79-83         二、教师生活史的范畴和特点 83-84     第三节 教师生活史研究的目的 84-87         一、倾听教师的声音 85         二、理解教师自我 85-86         三、理解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 86         四、洞察教学的社会性建构 86-87         五、审视教育及改革 87     第四节 教师生活史研究的策略 87-137         一、教师生活史研究数据库的建立 87-98         二、教师生活史视角下对教师自我的考量 98-131         三、教师生活史分析诠释的一般模型 131-137 第三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 137-255     第一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背景 138-155         一、知识分类取向的变化 138-139         二、教师知识研究取向的变化 139-155     第二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旨趣 155-159         一、教师的角色 155-156         二、实践的意蕴 156-159     第三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构成——纵向追踪 159-187         一、波兰尼的“个人知识” 160-161         二、施瓦布的“实践性样式” 161-162         三、舍恩的“反思性实践者” 162-164         四、埃尔巴兹的“教师实践性知识” 164-168         五、康纳利和克兰迪宁的“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 168-182         六、考尔德黑德的教师知识结构 182-183         七、达菲与艾肯黑德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想图 183-187     第四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概念辨析——横向比较 187-201         一、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解或界定 187-193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与教师工艺知识 193-194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与教师的实践智慧 194-197         四、教师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信念 197-198         五、教师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个人实践理论、教师个人理论 198-199         六、教师实践性知识与缄默知识、个人知识、程序性知识 199-201     第五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 201-206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时间的向度 202-203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价值、情绪、美学的成份 203-204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空间的向度 204         四、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主体间性的特征 204-206     第六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讨论 206-227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之缄默学习说 206-208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之个人经验说 208-211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之教师知识结构说 211-214         四、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之反思说 214-221         五、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之元认知说 221-223         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之建构说 223-227     第七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策略及教师实践语言的识别 227-255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数据库的建立 227-229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识别 229-255 第四章 诠释教师生活史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 255-373     第一节 诠释教师生活史之生活章节 256-273         一、生活章节的表征意象和动机性主题 256-257         二、诠释生活史之生活章节 257-273     第二节 诠释教师生活史之关键事件 273-335         一、关键事件的表征意象和动机性主题 273-276         二、诠释生活史之关键事件 276-335     第三节 诠释教师生活史之重要他人 335-355         一、重要他人的表征意象和动机性主题 335-336         二、诠释生活史之重要他人 336-355     第四节 诠释教师生活史之愿景 355-358         一、愿景的表征意象和动机性主题 355         二、诠释生活史之愿景 355-358     第五节 诠释教师生活史之压力、挑战或难题 358-362         一、压力、挑战或难题的表征意象和动机性主题 358         二、诠释生活史之压力、挑战或难题 358-362     第六节 诠释教师生活史之个人意识形态 362-365         一、个人意识形态的表征意象和动机性主题 362         二、诠释生活史之个人意识形态 362-365     第七节 诠释教师生活史之学校内外生活方式 365-367         一、学校内外生活方式的表征意象和动机性主题 365-366         二、诠释生活史之学校内外生活方式 366-367     第八节 诠释教师生活史之生活圈 367-370         一、生活圈的表征意象和动机性主题 367-368         二、诠释生活史之生活圈 368-370     第九节 诠释教师生活史之生活主题 370-373         一、生活主题的表征意象和动机性主题 370-371         二、诠释生活史之生活主题 371-373 第五章 研究结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机制 373-403     第一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机制模型 374-377         一、模型建构的来源 374-375         二、模型建构及涵义 375-377     第二节 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生活史因素 377-403         一、文化因素 377-379         二、社会因素 379-389         三、家庭因素 389-391         四、学校教育因素 391-395         五、在职专业学习因素 395-397         六、个人因素 397-403 第六章 启示与建议 403-413     一、给公民的建议 404     二、给家长的建议 404-405     三、给学生的建议 405-406     四、给教师的建议 406-407     五、给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研究者的建议 407-413 研究展望 413-414 参考文献 414-430 附录 430-451     附录一 试验性案例研究札记 430-432     附录二 访谈、观察记录表 432-434     附录三 相关问卷、量表 434-444     附录四 正式访谈转录稿列表及举例 444-450     附录五 课堂观察及转录稿列表 450-451 后记 45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