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的华人:高一级历史教学质量评估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8:49:29

高一级历史教学质量评估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为挽救中国革命,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毅然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据此回答1~3题。 

1.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是为了纪念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三湾改编

2.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南昌起义

C.第五次反“围剿”                D.秋收起义
3从几次武装起义中得出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充分发动农民阶级参加革命

C.必须建立起新型的人民军队    D.必须走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迅速燃成燎原之势。据此回答4~8题。 
4毛泽东决定放弃夺取城市改向山区进军是在

A、南昌起义后      B、八七会议上   C、文家市会议上   D、三湾改编时

5.“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

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这段话毛泽东   

A.强调了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性   B.强调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首创性

C.肯定了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D.指出了国民党政权灭亡的必然性

6.右图ABCD四个地点中,被称为共    

和国摇篮的是   

7.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 

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

基本条件。”这里指的“最基本条件”是

A.建立稳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B.建立一支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取得农民对革命的拥护和支持

8. 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最主要 

依据是

A.共产国际的指示                B.苏联的革命经验

C.中国的特殊国情            D.毛泽东思想的指引

   1931年日本大举侵华,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据此回答9~11题。

9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都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10.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妥协退让,以牺牲民族利益换取其反动政权的苟安,而中共中央号召人民抗日,以挽救民族危亡。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   

A.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B.两党力量大小不同

C.两者之间矛盾尖锐            D.同日本之间关系不同

11. 华北事变引起的政治后果是

①中共开始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②出现全国抗日救亡的新高涨  

③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④蒋介石政策由不抵抗变为“攘外必先安内”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面对日本的侵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据此回答12~14题。 
12.阅读右边漫画《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这幅漫画所   

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东北三省被占领    B.红军开始长征

C.国民党内部分化    D.西安事变爆发

13. 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排斥国民党内抗日民主力量          

 B.集中“围剿”根据地和红军

 C.镇压国统区的抗日民主运动          

 D.消除国民党内部的党派纷争

14.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调查团的报告书主张对中国东北三省实行“国际合作为最善之

解决”,其实质是

A.满足中国恢复东三省原状的要求 B.变东三省为列强共管的殖民地

C.承认日本炮制的伪“满洲国” D.防止事态扩大,维护东亚和平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大举侵略,使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引起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抗日民主运动兴起。据此回答15~19题。 
15.九一八事变后,最早掀起武装抗日斗争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16.下列关于1935年中国政局的分析正确的有   

①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③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④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已胜利完成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③④

17.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东北义勇军抗日  C.一二·九运动  D.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18.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集中说明了   

A.蒋介石的妥协政策不得人心  B.日本已开始了全面侵华

C.抗日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D.要抗日就必须进行反蒋

1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其理由是 
A. 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战       B.亲日派的投降阴谋受到遏制 
C. 英美迫使蒋介石由妥协转向抗日       D. 日本诱使国民政府投降受挫

“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据此回答20~22题。 
20.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二七惨案”的教训                   B.农民运动的成功经验

C.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D.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

21.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地位

   C.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分歧和矛盾    D.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   

22. “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的相同点在于

①都从政治、军事、思想上全力纠正了错误  ②毛泽东都参加会议并提出正确主张  

③都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  ④都是中共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毛泽东讲:“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据此回答23~25题。 
23.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的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革命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C.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D.中国革命方式发生变化

24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围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强渡大渡河

25.下列长征组图中,能够充分反映红军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等精神的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   

二、材料解析及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摘自毛泽东《鱼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材料二: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材料三: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了土地,好像解下了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摘自《赣西刘士奇报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红军在反第一次“大围剿”时,用的是什么战略战术?由此形成了毛泽东的什么军事路线(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怎样的土地革命路线?(4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有什么必然联系?(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宋美龄说:“这次事变(西安事变),决非中国既往一般称兵乱之叛变所可以比拟的;而其关于国际与外交者,尤有特殊之形势,倘处置失当,即酿成民国以来空前之战祸。”                                                      ——引自《蒋介石传》

材料二   这次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若处置得当是中国革命转折点。

                                     ——引自《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的指示》

材料三   蒋介石说:“此次事变,为我国民革命过程中一大顿挫。八年剿匪之功,几乎毁于一旦。”                                                ——引自《西安事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宋美龄所说:“其关于国际与外交者,尤有特殊之形势”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

(2)材料二中,中共指出“若处置得当是中国革命转折点”的含义是什么?为“处置得当”,中共采取了什么对策?(4分)

3)材料三中,蒋介石所谓“国民革命”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西安事变是“顿挫”?这反映了他什么阶级本质?(3分)

28、阅读下列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日本帝国主义以图1所示的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什么事变?后果怎样?(4分)

(2)图2所示情况的背景是什么?简要说明该政策的实质。(4分)

(3)外敌当前,蒋介石抛出该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结束的标志是什么?(4分)

29. 阅读下列毛泽东的诗词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13分)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红军被迫长征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2分)

(2)诗中的“三军”          、          、         。(3分)

(3)结合材料指出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3分)

(4)在红军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3分)

(5)广大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一种精神,我们把它称之为“长征精神”。我们应如何正确地去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2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D

C

C

A

D

C

A

A

D

A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B

C

C

A

C

C

D

B

A

B

26.(1)战略战术: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游击战争路线。(4分)

(2)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4分)

3材料二、三反映的土地革命是材料一反映的反“围剿”胜利的基础;而反“围剿”的胜利又保卫了土地革命的成果。(4分)

27.(1)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的内战,乘机侵华;亲日派头子何应钦部署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以夺取统治地位;宋子文等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以营救蒋介石和维护英美在华利益。(6分)

(2)含义:如果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则国共两党从此走向和平与合作抗日,中国革命就由国内战争时期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对策: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4分)

(3)是指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围剿。因为西安事变阻止了他继续进攻红军。反映了他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本质。(3分)

28.(1)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伪满洲国建立。(4分)

(2)背景:社会舆论(人民声讨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强大压力。实质:以“安内”为旗号,继续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对红军“围剿”的反动方针。(4分)

(3)根本原因:反共反人民的阶级本质(或认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才是心腹大患)。结束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4分)

29.(1)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分)

2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3分)

3党内“左”倾错误统治,敌人的围追堵截,严酷的自然险阻,物资的严重匮乏。(回答任意3点可得3分)

4《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领导了一二·九运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组建东北联军。(回答任意3点可得3分)

5)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艰苦奋斗;不怕牺牲,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高一级历史教学质量评估题(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937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据此回答1~4小题。

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右图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后,中国的政治中心转移到           

A.华东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3. 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宣传法西斯主义        B.培养和训练汉奸

   C.缓和民族矛盾          D.实现民族同化政策 
4. 如右图所示,日本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

A. 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B. 实现中日之间的经济提携

C. 转嫁30年代经济危机损失       

D. 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资本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侵华方针改变,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回答5~8题。 
5. 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 

A.淞沪会战的结束        B.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抗日根据地建立           D.抗战相持阶段到来 

6.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的重点是 
A.加强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B.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C.进攻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   D.进攻国民党正面战场 

7. 下列哪一事件不是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的结果

A.蒋介石集团由抗日转向反共        B.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

C.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          D.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8. 国民党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 蒋介石集团奉行的不抵抗政策  B. 缺乏美国军事援助
C. 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D. 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但无论是中共与国民党之间,还是国民党内部都存在矛盾和斗争。据此回答9~12小题。

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       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0.有关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 中共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B. 事件后国民党顽固派陷入空前孤立境地
C. 表明国民政府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 事件后中共揭露顽固派阴谋,坚持统一战线

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斗争的 

一面,其根本原因是

A.两党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  

B.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两党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      D.两党对侵略者认识程度不同

12.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态度是

①妥协投降       ②放弃抗日       ③进行反共活动     ④同共产党决裂

A. ①③     B. ①②      C.①④         D.③④

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两条抗战路线的分歧。据此回答13~—17小题

13.右图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战役,它的

重大历史意义是

A.是抗日战争爆发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是抗日战争爆发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它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D.它抵制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阴谋

14.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接连失利,丧失了华北、华中、  

华南大片国土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敌我力量悬殊       B. 缺乏国际援助    

C.军事指挥错误       D. 实行片面抗战

15.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A.张治中              B. 谢晋元        C. 张自忠        D.杨靖宇

16.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于

A.遵义会议      B.洛川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八七会议

17.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

A.在正面还是敌后抗日         B. 积极还是消极抗日

C.采取什么方法抗日         D. 依靠哪些力量抗日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为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据此回答18~25小题

18.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主要是因为该战役

A.给予了日本华北驻屯军以沉重打击  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克服了投降危险,争取了形势好转 D.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形势好转 

19.1941年—1942年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日军的残酷扫荡                 B.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包围

C.严重的自然灾害                 D.中共中央的“左”倾政策

20.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采用的基本方针是

A.游击战              B.运动战    

C.阵地战 D.闪电战

21.右图所反映的中共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的

主要依据是

A.社会和革命性质的变化              

B.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中国革命动力的变化

22.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宣

告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①屈原(原子弹);②苏(苏联)武。对此的正确认识应当是  

A.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都准确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C.它们都未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对中国所起的支持与配合作用

D.都未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23.之所以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主要是因为

A.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壮大

C.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组建国     D.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

24. 中共七大提出党的政治任务是建立

A.工农民主专政国家            B.社会主义国家

C.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D.新民主主义国家

2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二、材料解析及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两幅地图:

图一:                                            图二:

请回答:(16分)

(1) 图一的根据地的分布有何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2) 图二的根据地是根据什么会议决议而开辟的(1分)?这些根据地对当时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 图二的根据地分布与图一相比,表明革命的重心地区发生了怎样的转移(1分)?导致这种转移的原因是什么(2分)?

(4) 结合两幅图的信息资料和有关史实,谈谈两幅图反映的内容有何不同(6分)

2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请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方式及政治基础。(3分)

(2)两次合作实现后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各是什么?(2分)

(3)两次合作期间,针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中共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政策方略?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5分)

(4)你认为第三次国共合作能否实现?请说出你的理由。(2分)

28.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据此回答:(12分)

1)全国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4)

2)相持阶段到来后,针对时局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怎样的对策?(4)

3)结合史实说明这些努力的结果(或意义)如何?(4)

29.旧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则扭转屡战屡败的局面,取得最后胜利,试分析形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D

A

D

C

D

C

D

A

B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D

C

D

A

C

D

B

D

A

26、(1)分布特点及原因:主要集中于江南——大革命的奠基;各省交界——敌人力量薄弱;比较分散——中国共产党力量尚较弱小。(4分,答出两点即给分)

(2)洛川会议(1分);影响:配合了正面战场;使日本无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促进了相持阶段的到来(2分)。

(3)由江南地区转移到黄河流域(北方地区)(1分);原因一是长征完成了战略转移;二是抗日的需要(2分)。

(4)①反映的主要矛盾不同。前者阶级矛盾,后者民族矛盾。②指导思想不同,前者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全面抗战路线。③斗争对象不同,前者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日本侵略者。④结果不同,前者引发了国民党的“围剿”而被迫转移,后者促成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解放区的壮大及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6分,答出3点即可)

27.(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党内合作。新三民主义。(3分)

2) 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3)第一次:以妥协退让求团结,结果统一战线破裂,大革命失败(2分,答出表现也可);第二次: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但又维护了统一战线,结果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分,答表现也可)。说明中共已走向成熟;统一战线政策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中共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1分,言之有理即可)

4)有可能。①国共历史上曾有过两次成功的合作,并推动革命的进程;②目前国共两党都主张“一个中国”。(2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8、(1)①实践:积极改编军队,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2分,答出两点即可)

②理论: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发表《论持久战》,指明了中国抗战前途。(2)

2)对策:发动百团大战抵制国民政府消极抗战;提出三坚持三反对抵抵制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针对皖南事变,在政治上坚决反击,在军事上,重建新四军军部;针对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采取三三制、减租减息、交租交息、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等措施巩固根据地。(4)

3)结果: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最终取得抗战胜利。(4)

29. 失败的原因:政府腐败无能、妥协卖国;缺乏先进的正确的领导核心(或先进阶级及科学理论也可);未能充分发动群众参加反侵略战争;西方国家共同对华进行侵略,敌强我弱。(4分)

胜利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促成并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根本的保证;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充分发动、领导群众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相互支援和配合。(6分)

高一级历史教学质量评估题(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抗战胜利后到全面内战爆发前,和平、民主与专制、独裁是当时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据此回答1~6题:

1.如右图所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国人民与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C.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反动民的矛盾

D.中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蒋介石玩弄“假和平”阴谋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力量较为强大         

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要求和平

C.国际图和平舆论的强大压力     

D.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时机不成熟

3.重庆谈判中虽然共产党作出重大让步但仍未达成协议的是

①和平建国 ②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③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④保证人民民主、自由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 通过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共取得的战略 

优势是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政权取得了合法地位 
  C.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挑衅         

D. 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5. 在1946年政协会议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是   

A.统一国家与和平建国问题            

B.和平建设与政治民主化问题 
   C.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        

D.军队平等与党派平等合作问题

61946年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特点是

①再次确立和平建国纲领,反映了人民的愿望 ②中共起了主导作用 

③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精神 ④维护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内战爆发后,蒋介石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都被人民解放军粉碎。据此回答7~11题:

7.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根本目的是

A.抢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 B.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

C.建立统一稳定的亲美政府         D.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8.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主要是为了

A.揭露美蒋发动内战的阴谋     B.增强人民对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C.说明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 D.分析反动派反人民的阶级本质

9. 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目标是

A.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B.将战争从内线引向外线 
C.夺取国统区中小城市             D.进攻敌人防守薄弱环节 

10.国民党军队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表明

①国民党军队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②国民党军队的机动兵力已大大减少 

③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已初见成效   ④国民党军队已经失去军事上的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右图所反映现象发生于解放战争中的

A.国民党全面进攻阶段

B.国民党重点进攻阶段

C.共产党战略反攻时期

D.国共两党战略决战时

    民主革命各个时期,中共根据不同时期革命任务特点制定土地政策,据此回答12~14题:

12.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共制定和调整土地政

策的依据不包括

A.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民主革命的纲领和任务         D.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13. 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口号。“后方挖蒋根”是指  

A.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B.国统区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14. 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中实行土地改革的相同内容是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限制富农阶级

C.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D.巩固统一战线

经历一年的战斗,1947年,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据此回答15~18题:

15.人民解放军之所以选择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方向,其直接原因是

A.当地群众基础较好              B.有利于进行大规模运动战  

C.敌人防守力量薄弱                 D.中原地区为兵家必争之地

16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

  A.全面进攻中原等解放区 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

  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 D.集中兵力守战略要地

17.如右图所示,率领解放军挺进带★号地区

开辟根据地的领导人是

A.刘伯承、邓小平   B.聂荣臻、粟裕    

C.罗荣桓、林彪     D.彭德怀、贺龙

18.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

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

一个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

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据此回答此文中“转折”是指

  A.抗日战争胜利    B.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C.三大战役胜利 D.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从1948年9月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三大战役、渡江作战、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据此回答19~25题。 
19.下列关于战略决战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解放区的土改已基本完成 B.国民党遭人民反对而孤立

C.敌我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 D.国民党被迫实行重点防御

20. 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的数量,按多少排列,正确顺序为   

A.辽沈、淮海、平津               B.淮海、平津、辽沈 
C.辽沈、平津、淮海               D.平津、辽沈、淮海

21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的目的是

A.用假和平作缓兵之计               B.实现和平统一 

C.企图与中共划江而治             D.等待美国援助

22.下对以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②为推翻国民政府奠定了基础

③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④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

①以恢复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确定把中国建设成工业国的总任务  ④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24.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主要是因为

  A.全国大陆已基本解放 B.党的工作重心需要转移

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D.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

25.右图所示历事件标志着

A.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B.国民政府已被推翻

C.全国已经基本解放

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材料解析及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回忆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的中国时局:“蒋介石权力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则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美国承认并继续承认中国国民政府,并在国际事务中,特别在消除日本在中国影响上与之合作。美国深信,迅速磋商停止军事冲突,对于此项目的有效完成极为重要……美国的支持,将不扩展至以美国军事干涉去影响任何内战的进程。

材料三:我们面对实际情况,企图协助安排一个既避免内战又可保持甚至增加国民政府势力的临时办法。        ——材料二三均摘自1949年7月30日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

材料四:我试图通过马歇尔来实现的解决办法,就是要使蒋介石不需要美国全面的军事干涉可以拯救自己的唯一办法……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美国称“承认中国国民政府”且与之合作的所谓目的是什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为什么?(3分)

(3)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支持是否真的“不扩展至以美国军事干涉”?实际情况怎样?(3分)

(4)据材料三、四回答,当时中国国民政府的处境如何?中国的形势怎样?从国民党方面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6分)

(5)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的实质是什么?(2分)

27.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抉择。据此回答:(18分)

(1)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哪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抉择?(4分)

(2)扼要回答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光明”的道路所作的努力和斗争。(6分)

(3)以上努力和斗争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出现这种结果的成功经验有哪些?(8分)

28.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表现形式都各不相同,由此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据此回答:(15分)

(1)20世纪20年代中期、20年代后期、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40年代后期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4分)

(2)根据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怎样的政策?(4分)

(3)这些政策的调整产生了怎样的结果?(4分)

(4)从中你可得出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B

D

C

C

D

B

A

C

B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B

A

D

C

B

A

D

A

C

B

26、(1)说明:蒋介石消极抗战,国民党军队远离抗战前线。(1分)原因:日本的政治诱降和国民政府反共反人民的阶级本质(答代表在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也可)。(2分)

2) “消除日本在中国的影响”。不符合。日本已经投降,被驱逐出中国。(3分)

3)不是。帮助国民党运送军队到战略基地,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为国民党装备军队,训练军事人员,向国民党提供贷款和战争物质。(3分)

4)处境:国民政府统治崩溃。(1分)形势:全国大陆基本解放。(1分)原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4分)

5)亲美反共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2分,相应表述可酌情给分)

27、(1)两条道路:一条是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主张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道路;另一条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光明道路。(4分)

2)努力和斗争:①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努力争取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统一的新中国的任务,为中国革命指出了前途。②赴重庆谈判,与国民党达成《双十协定》。③在中国共产党努力下,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实施《和平建国纲领》等有利于人民的决议。④全面内战爆发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⑤19494月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⑥1949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各民主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6分)

3)结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分)经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统一战线,团结斗争;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6分)

28.(1)矛盾表现: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工农群众与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领导的人民群众与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4分)

(2)中共政策:中共三大确立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八七会议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中共先后实行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和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方针;中国共产党联合各种民主力量,以武装斗争推翻国民党统治。(4分,相应表述也可得分

(3)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取得重大成就(相应表述也可得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启示: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成功的保证;中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先进政党。(3分,相应表述答出两点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