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美中宜和医院:“大学生儿子工资不如民工爹”未必读书无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4:31:17

“大学生儿子工资不如民工爹”未必读书无用?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年前,陕西农民韩培印的儿子考上大学,他坚信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人头地”。为了供儿子上学,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当儿子大学毕业,韩培印发现儿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自己。韩培印感叹道,“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是不是?”

             作为农民工的爹期望自己辛辛苦苦供出来的大学生儿子一毕业就能拿到比自己更高的薪水,只能说这是一种弱势群体本能的良好愿望,何况民工的收入也参差不齐、高低不同;但就因为儿子短期内工资水平并没有超越自己的想象,甚至低于自己这个农民工的爹,就认定“读书无用”,未免也过于狭隘,当然或许他们父子而言,花了大价钱读书却并没有改变自身的命运,至少目前来看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窘迫,作为个案,确实从某种程度上看似乎凸显出了读书无用论的注脚,但并不能以此否认这个社会总体上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那就是绝大多数人能够靠知识改变命运。

             其实作为民工的父亲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他当初的选择应该是有胆识的,尽管目前就业形势极其的严峻,但能够拥有更高的学历和更多的知识,就至少能在就业市场上取得更有利的位置,在这个拼爹的时代,一毕业就“出人头地”毕竟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就业的机会还是得靠自己打拼,总不能一辈子象民工爹一样有一天没一天的当临时工出场体力赔钱吧。我们看到报导中说,大学毕业的儿子工作了3年之后,辞了第一份每月600元的工,在西安重新找了份工作,工资也涨到了1500元。不过,在他的同学看来,这仍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数字。证明他的同学或许在收入上对比相对要好一些,但至少证明了作为大学生的他工资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或者说个人发展的潜力应该是存在的。

         毕业几年月薪只有1500元,当然可能比农民工的收入都不如,甚至根本不可能在西安这样的中心城市过上正常的生活,作为含辛茹苦培养了一个大学生的父亲而言,感觉相当的失望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得出一个“读书无用”的结论,道理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大学一毕业就必然获得高薪,这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认知,大学生同样要从基层一步步做起,除非你有拼爹的本钱。其次,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大学生最终都将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至少在就业上占据着更明显的优势,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文革中知识分子被打倒了,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最终被打倒的知识分子不还是站了起来并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再者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不仅仅是前些年大学扩招的结果,也是当前与国际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的危机带来的必然结果,农民工失业了可以回家种田,大学生就没有退路了,只能留在城市打拼,就象这位农民工父亲说的,“因为高考结束后迁走了户口,他原有的9分耕地已经被收回。也就是说,儿子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到农村种地了。”。另外来说,即使上了大学,也并不意味着每个大学生最终都成“出人头地”,都能取得人生的成功,毕竟人与人都是不同的,机会与命运也是千差万别的,今天卓有成效的成功人士,明天也有可能因为投资失败而变得一贫如洗或事业归零,那你能说他当年上大学也是读书无用吗?显然这是个悖论,如果这种逻辑成立的话,那偶尔出现大学生自暴自弃或自杀的人,那岂不是也能用个案来证明上大学等于送死了?大学生也有被社会淘汰的人,这是现实。

            所以说媒体将大学生儿子工资不如民工爹的案例,就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显然是一种误导,尽管社会上或媒体经常渲染读书无用论,并能够举出一系列典型事例,包括确实近年来因为天价的学费和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使农民子女参加高考的人数正在减少,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未来的基本格局是不可能异化的,毕竟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或者鼓吹读书无用的民族,且不说谈不上创新能力,最终也将沦落为野蛮落后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