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卫浴厂:整体建构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期刊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9:42:08
王淑娟 河南省封丘县第一初级中学
【摘 要】以“系统论”为原理,以“问题”为中心,整体建构数学教学课堂。在教学时,考虑问题不着眼于问题的局部,而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着眼于考虑问题的整体结构,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在教学中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关键词】整体建构 课后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6-0120-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性大发展。而人的发展又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为使学生数学素质全面的提高,我们要改变只有教师和教材的课堂,适应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一个整体的课堂。认识到数学教学是一个课前、课中、课后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所以教师必须进行一种“烧全鱼”的教学,以保证课堂的有效和高效。
        一 课前的整体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成功的一节课,首先应有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的时间安排等整体的设计方案,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课前备好课。备课要根据《标准》和教材的内容,结合本节课所在的章节,将它们有机的联系起来。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预测课堂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可能出现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程序,写出教学教案。课前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学习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时,让学生准备几个三角形纸片。另外教学中各个环节时间的安排也是必备内容的,可根据内容制作时间明细表,以作全局安排。
        另外,教师的工作有其相对独立、个性化的一面,所以对其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利用数学备课小组这一整体的力量,通过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合作交流、彼此借鉴,促进团队水平的整体提高。每一位教师自己先备好教案,再回到小组中集体讨论。这样大家都展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与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每位教师对同一教材的设计不同,通过对各个方案的比较分析,整合大家的优势,被肯定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
        课前的准备工作虽不是课程的主题,但通过课前个人与团体反反复复、细致入微的研讨,以及各方面深入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为能成功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会很认真地预习教材、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这样会起到巩固课堂的作用。
        二 整体建构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追求数学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赢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学模式的选取十分重要。课题引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汇报成果、教师点拨;提高拓展、小节回归,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整体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师生、生生之间的探究交流,还可以二者同时存在,采用何种方式由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时间的特点而定。学生要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以便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教师在探究、交流合作中发挥指导作用。学生思考问题是否严密、是否准确、是否反映问题的整体性,在师生交流过程中都要加以指导,还要注意产生结论的过程性,从已知到结论的中间环节是过程,有了全过程才有问题的整体。要防止问题的单一和片面,防止过程与结论的割裂,注意问题的严谨性、全面性。特别是不遗漏隐含的数学条件。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到组内学生的互动与互助因素,具体操作时可组织组间竞赛,要求学生快、准、齐,书写规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例如,解方程,每个小组出场5 位同学,每人解一步,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为取得团队的胜利,需要全组学生齐心协力,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每位选手要先检查前一步是否正确,错了用红笔订正,然后接着下一步,全组成员的互助程度直接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与效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各个成员尽可能的互助,发挥小组的整合力。经常举行这样的数学活动,可以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实现“学学相长”,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过程是一个整体,学习环境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要创建一个和谐的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表述不同的观点。实现沟通融合,碰撞智慧的火花。在安全、有趣、容易接纳的环境下,每一个学生都要发表见解,不管有无价值,甚至为了引人注意的见解,都不打击、不否认。这样每个学生都乐意参与并开放自己的思维,展现民主和谐、平等互助带来的活力,全体学生都得到了共同提高。
        三 课后记,师生数学能力的发掘与发展
        课后记,在教学中被称为“画龙点睛”之举,是对本课的准备、实施的前前后后的再次审视,是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判断标准,是教师思考、再创造的源泉,所以每节课的课后记是不可少的部分。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缺乏自我总结能力,为使学生将课堂知识进行升华,教师可指导学生写课后记,形式不拘一格,比如数学小日记。记录一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感受。自己认为一节课中老师做的最好的地方、自己做的最好的地方,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对老师这节课的评价,甚至是对老师想说的小秘密等。坚持下去不仅对自己是一个提高,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课后记除学生记外,还有教师记,教师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记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学完一节课后效果如何、完成作业的情况如何、作业质量如何,并对其结果进行反思。记教学中的得与失,并对其剖析探索,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例如,在学完《科学计数法》后,我记下这节课的课后记:由于缺乏课前对知识的验证,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忽视,想当然的认为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被动的接受,结果却大相径庭,引起课堂的混乱。以后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细小之处都要加以推敲,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还有“记智慧的火花”,包括教学中一闪而逝的机智与灵感,学生创新的见解,好的思想方法,与众不同的解题技巧,这些记录下来作为教学的养分与教学资源,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更加完善。记再设计,通过教学过程的得与失,通过备课小组的建议,对自己的教学有理性的认识,简要写出再设计,为以后教学提供重要参考。例如,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后,我把小结描述为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基本思路是将二元化为一元,而要达到这一目的....课后备课小组成员提出这种方法太死板,缺少生气,为此我写出了再设计。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进一步学到什么?
        总之,我们只要记住教师、学生、教材是一个整体,课前、课中、课后是一个整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定能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也会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