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小钢笔使用方法:爱的牵挂(44)——我们那些不体面的亲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0:32:08
      爱 的 牵 挂(44)
编辑制作:林夕梦




我们那些不体面的亲人
作者:九 儿
一上班,人都到齐后,坐在我对面的小从站起来说,中午请大家赏光一起吃顿饭。男同事嬉笑着追问缘由,是不是有什么喜事了?小从笑笑,那是当然,我娘来了算不算?男同事愣了半天,不停地点头说,算!算!
难怪他会发愣,这还是第一次有同事因为母亲的到来而请客。小从家在偏远山村,小姑娘倒是争气,读了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了这份说起来还算体面的工作,她从没掩饰过自己的出身,喜欢说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的快乐往事,最常说的人,是娘。
但到底还是有些好奇,我小声问她,为什么妈妈来了要请大家吃饭啊?她还是笑,说,我一直让我娘来,她终于来了,我想让你们见见她啊,我娘那么好,谁见了都会喜欢的。
竟然是这样的缘由。
下班后,一行人便去了不远的一家饭店。十几分钟后,小从把她母亲从住处接了过来。很土气很难看的一个农村妇女,皮肤粗糙,眼神混浊,身形微微佝偻,一条腿微微跛着,看上去似乎很老了。衣服是新的……出于礼貌,我们跟她打招呼,喊伯母。她应着,笑,口中不知道喃喃说着什么,地方口音实在重,听不太明白。
小从却不觉,服侍皇后一样,搀着母亲的胳膊,把她按到中间的正位上,说,娘,他们都是我同事,不用太客气,都当是咱家的孩子。我们跟着附和地笑。然后小从点菜,边点边说,其实没啥好吃的,娘,比您做得都差远了,咱家那饭才叫好吃。然后又冲着我们说,我娘最棒了,什么都会做,娘好看,是村里最好看的女人……说到这儿,小从的母亲打断她说,这丫头,又瞎说,也不怕同事笑话。谁瞎说,我就觉得您好看,小从说着转着圈看听得一愣一愣的我们,问,你们说我娘不好看吗?
好看!小从笑了起来,就是嘛。一顿饭,在小从和母亲的嬉闹间吃得别有感觉,看年轻美丽的小从,拥着那个老而丑陋的农村女人,那种无所顾忌的亲密亲近,心里忽然泛起一丝羞愧。和小从的家庭相比,我还是一直没有邀请过父母来这个繁华的大城市。他们都是太普通的工厂工人,没有读过多少书,母亲还下岗了,有时去做钟点工……说实话,他们这样的身份,因为不体面,让我不想摆到我今天的生活中。
而那个下午我看到渐渐沉默下来的,并不是我自己。我知道开始起哄的那个同事,一直羞于承认自己有个智力低下的哥哥。而那个刚上班不久的女孩,某天介绍来投奔她的落魄的姐姐说,是个邻居,眼神里的躲闪让人不忍揭穿……
我们也许各自都有不体面的亲人,在很多时候,我们遮遮掩掩,不想把他们带到生活中来,甚至连他们的爱都抹去。原来这是我们自己内心卑微,是我们把自己生命中最宝贵和最值得骄傲的情感委屈了。

体贴的伤害
佚名
大部分人是在当爸爸以后才学会当儿子的,他却是在父亲去世以后才学会当儿子的。
那些年,他忙于亊业,深夜回家,悄悄推开家门,退休的父亲总等在客厅。
他摁亮客厅的灯,老父亲站起身来:“回来啦,饿不饿?要不要我替你下一碗牛肉面?”晚归已是莫大的罪恶,怎么忍心再劳烦父亲为他操刀弄碗呢!他每每忙不迭地回上一句:“我不饿!我不饿!”接过儿子善意地拒绝,父亲站起身来,步履蹒跚地走回卧室。那是他们父子一天中唯一能相见的时光。他赶早出门时,父亲犹在梦中;待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等候的父亲也早该进入梦乡。他们的对话一直只是那些:“饿不饿?” “我不饿!我不饿!”
后来他上船工作,几年后升为大副,已经考上了船长执照,就等这趟航行结束后接掌真正属于他的船只。然而他收到电报——父亲病逝。船还在海上航行,他还得等上15天,才能靠港上岸。那是以秒计数的15天啊!父子相处的片段,一幕一幕在脑中重现。“饿不饿?”“我不饿!”如果放下自以为是的体贴,想想父亲等候的心情呢?如果把“我不饿”改成“我饿了”,这一天中难得的父子对话就不会只剩下一个寂寥的句号,孤单地随着父亲走进卧室的身影而结束。如果是“我饿了”,那么……老父亲会很高兴地走进厨房,卷起袖口下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他会坐在父亲面前,隔着面碗蒸腾的雾气,让父亲看见他吃面的馋相。他们会有一段短短的对话,父亲会因此知道他今日的种种,他也会因此知道父亲的期待。
他可以说:“谢谢爸爸,牛肉面好吃。”父亲便会觉得这一天的结束很满足。可是,没有——-这一切从来不曾在现实中发生。他只说过:“我不饿!”这个体贴的惊叹号结束了一切温暖的可能。父亲期待的午夜牛肉面从来没煮成,因为儿子自以为是的孝心。
面对苍天大海,回顾父亲深爱,他痛哭感叹:为体贴父亲而拒绝了父亲的体贴,现在却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伤害。常陪陪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父母的深情至爱,当是天下儿女的永恒情怀。
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
作者:沈奇岚
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
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长大吧!
(选自《读者》)
当世界变得八卦,我变得八股
作者:王文华
它们之所以八股,也许正因为它们是对的。我们之所以不喜欢听,也许只是因为我们做不到。
爸过世十年了。每年父亲节,我会再看一遍他当年写给我的信。
他还在时,我倒没有看得这麽仔细。嫌信的内容八股,觉得自己很聪明,这些事还要他来说?
十年后,我发现自己并不聪明,而且我也正慢慢变得跟爸爸一样八股。
我爸是军人,从小苦到大,信仰忠孝节义,一辈子报效国家和家庭。我是MBA,从小没吃过苦,信仰资本主义,一辈子报效的除了自己还是自己。
为什麽我会变得跟他一样呢?
唠叨生活小事
爸爸给我的信,有两个主题。一是关心我生活的小事,另一是跟我讲人生的大道理。
当年我刚去美国念MBA时,爸爸写信来:
今后在日常生活上应注意的事项再相勉如次:
一、开车上路前:
先检查汽油与水箱是否够?(引擎发动后千万勿打开水箱盖,因水箱内水已达沸点一百度会伤及人体) …
二、饮食方面:
少冷饮与生食…
三、衣着方面:
要保暖勿受凉感冒,保健卫生第一
当时我一笑置之。我是25岁的大人了,还会不知道「不要受凉感冒」吗?我置之不理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下一封信,一定会再说一次。
比如说,这封信的第七点,爸爸说「尽量避免一个人外出,万勿涉足任何风化区」。我的学校在一个偏僻的小镇,想去风化区都还不知道在哪里。但爸爸似乎对我面对色情的抵抗力颇为质疑。念完第一年的暑假我去洛杉矶实习,毕业后我去纽约工作,他都再度叮咛不可去风化区!毕业两年后我到日本工作,招待客户去了风化区。也许是爸爸的信发挥威力,除了喝了一杯冰红茶,我还真的什麽都没做。
像大部分的孩子,我对於爸爸唠叨生活小事,本能觉得很烦。但这十年来重看这些信,我突然可以了解到他为什麽要唠叨这些小事。因为,他不知道要跟我谈什麽大事。
像大部分的孩子,我不常告诉爸爸我在干嘛。比如说在学校学了什麽、交了哪些朋友、认识了哪个女孩、工作碰到什麽委屈。不说的原因,是觉得爸妈不懂,或是怕他们担心、干涉、罗嗦。很多爸妈问子女好不好,子女的回答都是有一句没一句,同时忙着上网或玩手机。
爸爸对我的大事所知有限,只好关心小事。我猜他也不想如此,但这些小事是我们仅有的话题。这,是谁造成的呢?
别担心钱
子女对爸妈再怎麽冷淡,爸妈对子女还是很忠心。我念MBA的昂贵学费,全是爸妈毕生积蓄。念书那两年,就像在台湾长大那二十多年,从没缺过钱,而我觉那是理所当然。重看爸爸的信,发现这一段:
等我下个月领到这半年的退休俸后,立法把钱汇给你。对於用钱,不论在任何时期都本着「该用则用,当省则省」的原则。
这一段如此平凡,以致於第一次看时根本没意识到:原来爸爸已经把他的老本,全供我念书了!而当时我只觉得本该如此。
当时我是接收者,不知天高地厚。后来,当我在爱情、工作上变成付出者,才知道一切看似「理所当然、本该如此」的事情,背后有多少牺牲。只不过当我们是接收者时,我们毫无感觉。当我们是付出者时,才会计较回报。
人生大道理
爸爸没计较回报,他唯一期待我的,是发挥潜力。不管我成功失败、上场下场,他永远是最看好我的教练。
所以爸爸在信中常讲人生大道理,并且都会引用古人的句子来加强份量。在洛杉矶实习时,爸爸的期待比老板还大:
在新大陆先求「立足」,再求「发展」。拿人一分钱,替人做十分事。如果你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日后公司也会正式借重你、网罗你,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
在洛杉矶期间我想尽办法要到电影公司做事,爸爸看我辛苦地想进入这个不稳定的行业,柔性地劝阻:
自从录影带娱乐兴起后,世界电影行业日趋不振。美国影城与当年「八大公司」早已风光难再,若要投身此种行业,将倍感辛苦。
当年,我只挑剔爸爸的逻辑,录影带的前身不就是电影吗?如今,我看出他的用心。他年轻时很喜欢看电影,却不鼓励我进这行,因为他不忍心看我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30岁那年,我在美国金融机构上班,爸爸来信与我「互勉之」:
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知识。你有多深的知识,就有多大的力量。让我们继续努力,继续来分享彼此的学习吧!
没想到他不仅是我的教练,也是我的队友。
穷爸爸与富爸爸
爸爸很穷,走了后没留下什麽。但他也很富有,因为他其实留下了一切。他把一生当军人的微薄待遇,全部花在我和我哥哥的教育上。我继承了「万贯家财」,那就是我的教育和价值观。这财富不用缴税、不必争家产、而且一辈子用不完。
这些价值观,小到「少吃冷饮与生食」,大到「拿人一分钱,替人做十分事」,乍听都显八股。但它们之所以八股,也许正因为它们是对的。我们之所以不喜欢听,也许只是因为我们做不到。
毕竟,爱,不就是最老的八股吗?
我受过最好的教育,看过最好的公司,但我发现自己也慢慢变成冬烘先生,并且以此为荣。我会对妈妈说:「看着路,小心车。」也会同事说:「早点睡、多休息。」难到我没有更高的期望?更有趣的话题?我有,但我选择这些最平实的主题和话语。因为我和当年我爸爸,以及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一样,知道这些平凡小事,才是最恒久、最重要的价值。
当世界变得八卦,我变得八股。当爸爸走了十年,我变成了他。父亲节快乐!我献给爸爸、自己,和天底下所有用最朴实的方式,爱他们孩子的父母亲。
(摘自《海外星云》)
林夕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