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防水止水板:也说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业界动态-图书馆界-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11:44:15
也说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
来源:新华书目报

    看了2010年11月23日《解放日报》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不到一成》的报道,颇有感想。

    “学科馆员”国外究竟有多少我不甚了解。国内的情况,我认为可以作这样的修正:在全国39所“985”重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尚不到一成。根据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2009年度数据,清华大学图书馆正式职工156人(博士10人,硕士54人),北京大学图书馆正式职工186人(博士7人,硕士58人)。又从图书馆网站了解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17名,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13名。按此推算,单单这两所高校就可以说“学科馆员尚不到一成”。其实据笔者所知,很多高校图书馆并没有搞“学科馆员制度”,包括笔者所在的学校。

    学科馆员是干什么的?北京大学图书馆网站上是这么说的:“学贵精专,服务亦然,了解学科信息需求,建立学科资源导航,提供信息参考咨询,开展信息深层服务”,学术服务内容包括:查收查引、科技查新、课题咨询、联系讲座、找外馆文献、院系互动。

    2010年6月2日《解放日报》的《光顾学生不足三成,高校图书馆沦为大型自修室》写道,“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几乎没去过图书馆的有8%,光顾校图书馆的不足30%……”,文章结尾的对策为“加强图书馆的学术服务,加强人际互动,使图书馆集成信息中心、学术活动中心、研究中心、学习中心等多种功能,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的心脏’。”“不少国外大学建立起学科馆员制度并已取得良好效果。图书馆员在管理资料、帮助检索之外,还增加了学术服务职能,为对口学科的读者提供针对性文献信息服务。”

    学科馆员该走向何方?初景利、张冬荣在《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里认为:“如果把传统的以联络人为主要特征的学科馆员称为第一代学科馆员的话,那么以融入一线、嵌入过程为主要特征的学科馆员可被称为第二代学科馆员。应该说,第二代学科馆员仍在形成之中,目前还只是一种雏形。”“国家科学图书馆对学科馆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融入一线、组织一线、服务一线;责任绑定、服务绑定、创新绑定、考核绑定;(广泛)知道你,(首先)想到你,(方便)找到你,(高效)用到你,(满意)评价你,(更多)利用你。”时至今日,第二代学科馆员茁壮成长起来了吗?理想与现实似乎仍有很大差距。

    高校图书馆若不想沦为自修室,就需要因需而变,提供学术服务,培养一批“学科馆员”。别看近些年图书馆馆员学历层次有所提高,但不等于就一定能提供学术服务,胜任“学科馆员”。以笔者为例,虽然本科是工科专业,研究生读的是图书馆学,从事图书馆工作10多年,也算尽心尽力,但是总体感觉学问异常零碎,样样疏松。本科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但是国际上主要的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如Gale计算机数据库、CSA计算机信息系统摘要数据库、CMP计算机全文数据库等等,于我皆是陌生的。本科阶段学的那点东西太寒酸了,还没有相应的知识更新。此外,还长期与“一线”相逢相见不相识。高校图书馆亟需培养“学科馆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