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牌子的缩阴凝胶好:经穴学-董氏奇穴·第一篇 5_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7:09:20
经穴学-董氏奇穴·第一篇 5来源: 我爱艾灸公益网站 作者:虚空 谨铭 发表日期: 2011-1-7 21:40:53 

【灵骨穴】

艾灸养生

部位: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附图(注:本图之云骨穴当为灵骨穴)】

解剖:(肌肉)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内收拇肌横头。(血管)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穴位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神经)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手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肠痛、头昏脑胀。

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

手术:用一寸五分至二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梁?)针)。

注意: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本穴日人称为泽田合谷,但泽田仅用治偷针眼,而董师则用之治全身许多大病。

※本穴调气补气温阳作用极强,以灵骨为主,大白为辅的倒马针为治愈高棉前总统朗诺半身不遂之主穴。临床治愈数十例半身不遂,皆以灵骨大白为主(针健侧),或配风市或配肾关,间以背部五岭穴点刺,效果非十四经正穴所能比拟。

※本穴有活脑部血气之功。针头针后再针本穴(久留针),可使头针之效果加强甚多。依临床经验,绝对胜过朱氏之抽气法、进气法或焦氏之快速捻针之效力。

※灵骨配大白治疗坐骨神经痛亦极特效。治脚难举抬(无力)、腹胀、小便不节(次数过多),小便痛亦极有效。

※灵骨穴单用治肘痛、鼠蹊胀痛、头晕等症有特效。


※灵骨穴单用尚可治肩痛不举、食欲不振、脱肛、背痛、膝痛、腰痛、脊椎痛、耳鸣(听力不足)等,效果亦颇好。

【中白穴】(又名鬼门穴)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在无名指尺侧,第四掌骨小头后方有第四骨间肌。(血管)有手背静脉网分布于其下周围及第四骨间指背动脉。(神经)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掌背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脏病之腰痛、腰酸、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

取穴: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是穴。

手术:针三分至五分。

说明及发挥:

※中白穴位于三焦经之中渚穴后五分处,董师最常应用于起坐之际腰痛之症。

※本穴治肾亏之各种病变,效果甚好,除上述作用外,尚可治疗脊椎骨刺。

※本穴亦可治血压高及前头痛。

【下白穴】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在无名指尺侧,第四掌骨小头后方有第四骨间肌。(血管)有手背静脉网分布于其下周围及第四骨间指背动脉。(神经)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掌背神经。

(肾肝分支交错神经,心脾神经。)

主治: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

取穴:拳手取穴,当小指掌与无名指掌骨之何,距指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说明及发挥:

※下白穴位于中白穴下一寸,为中白之倒马针,两针一起配合应用。

※中白、下白倒马并用,主治前述肾亏各病,疗效极佳。

※中白、下白倒马并用尚可治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颇效。

【腕顺一穴】

部位: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外展小指肌起点外缘。(血管)有指动脉、静脉、手背静脉网。(神经)布有掌背神经(尺神经分支)。(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疲劳、肾脏炎、四肢骨痛、重性腰两边痛、背痛。(女人用之效更大,两手不宜同时用)

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是穴。

手术:针一寸至一寸半。

说明及发挥:

※腕顺一穴位于小肠经之后溪后五分处,治疗太阳经之坐骨神经痛及腰椎痛、腿弯痛等有特效。配合腕顺二,效果更佳。

【腕顺二穴】

主治:鼻出血以及腕顺一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一寸五分是穴,意即在腕顺一穴后一寸之处。【附图】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注意:腕顺一穴与二穴以1次用l穴为宜。

说明及发挥:

※原注l次用l穴为宜,临床经验二穴并无不宜。

※腕顺一、二并用治疗肾亏所致之各种病变及疼痛,疗效甚好,肾虚之牙痛、眼痛亦有效。

※除前述各病外,董师尚用治耳鸣、重听、小腹胀、腰围痛、腿弯紧痛,疗效亦佳。

【手解穴】

部位:小指掌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之处。【附图】

解剖:(肌肉)在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屈指浅深肌腱,深部为骨间肌。(血管)有指掌侧总动、静脉。(神经)为第四指掌侧总神经(尺神经分支)分布处。(肾脏敏感神经。)

主治:主解晕针与下针后引起之麻木感及气血错乱之刺痛。

取穴:手心向上,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掌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停针十至廿分钟即解,或以三棱针出血即解。

说明及发挥:

※手解即心经之少府荥穴,少府为心经荥穴当然有效,晕针时首当强心,又《内经》曰:“病变于色取之于荥。”晕针时脸色必变,针必经荥穴当然有效,所以手解能治晕针。

【土水穴】

部位:在拇指第一掌骨之内侧。【附图】

解剖:(肌肉)有外展拇短肌和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头静脉回流支。(神经)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拇指对掌肌、桡神经、脾分神经、肾支神经。)

主治:胃炎、久年胃病。

取穴:在拇指第一掌骨之内侧、距掌骨小头一寸处一穴,后五分一穴,再后五分一穴,共三穴。

手术:贴骨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土水穴计有三个穴位,均位于手鱼部位,中央之土水二穴即鱼际穴,自鱼际至大指本节之中央点为土水一穴,自鱼际至手腕横纹之中央为土水三穴。

※据《内经》所载,手鱼部位能诊断肠胃疾病,又据经络关系而言,此处为肺经所经之处,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与肠胃有直接关连,因此本穴之治疗胃病应无疑议。

※又本穴除治胃病、胃痛外,尚可治手指痛、手掌痛、手骨痛。治疗原则,左痛治右,右痛治左。

第三章◎三三部位(前臂部位)

【其门穴】

部位:在桡骨之外侧,手腕横纹后两寸处。【附图】

解剖:(肌肉)桡肱肌、短伸拇肌、外展拇长肌。(血管)后骨间动脉、桡掌骨动脉与静脉。(神经)桡骨神经、后肱下侧肱下神经。(此处有短伸拇筋,头静脉,桡骨动脉枝,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

取穴:当桡骨之外侧,距手腕横纹后两寸是穴。

手术:臂侧放,针斜刺约与皮下平行,针入二至五分。

经穴学-董氏奇穴·第一篇 6来源: 我爱艾灸公益网站 作者:虚空 谨铭 发表日期: 2011-1-7 21:41:44 

【其角穴】

艾灸养生

部位:在桡骨之外侧,手腕横纹后四寸处。【附图】

解剖:(肌肉)桡肱肌、短伸拇肌、外展拇长肌。(血管)后骨间动脉,桡掌骨动脉与静脉。(神经)桡骨神经、后肱下侧肱下神经。

(此处有短伸拇筋,头静脉,桡骨动脉支,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

取穴:在其门穴后二寸处取之。

手术:臂侧放,针斜刺约与皮下平行,针入二至五分。

【其正穴】

部位:在桡骨之外侧,手腕横纹后六寸处。【附图】

解剖:(肌肉)桡肱肌、短伸拇肌、外展拇长肌。(血管)后骨间动脉、桡掌骨动脉与静脉。(神经)桡骨神经、后肱下侧肱下神经。

(此处有短伸拇筋,头静脉,桡骨动脉枝,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

取穴:在其门穴后四寸,即其角穴后二寸处取之。

手术:臂侧放,针斜刺约与皮下平行,针入二至五分。

运用:其门、其角、其正三穴同用(即一用三针)。

说明及发挥:

※其门、其角、其正三穴均位于大肠经上,因此治疗痔疮有效,针刺时采皮下针,自其门向其角横透,效果尤佳。(盖大肠郄穴温溜适在其门,其角之间,郄穴有调整气血之功。)

※单用其门、其角、其正即能见效,但如于委中穴点刺后,再针此穴,效果尤其显著,可期迅速痊愈。

※余用委中点刺出血,治疗痔疮一次治愈者,即不乏其人。

兴本穴组对顽固性便秘及小腹胀气亦有殊效。

【火串穴】

部位:在手背腕横纹后三寸,两筋骨间陷中。【附图】

解剖:(肌肉)在尺桡骨之间,伸指总肌和伸拇长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血管)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本干。(神经)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

(有总指伸筋,骨间动脉,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分支神经,心之副神经)

主治:便秘、心悸、手下臂痛。

取穴:手平伸,掌向下,从手腕横纹中央直后三寸处取之,握拳屈肘掌心向下,现沟凹处是穴位。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左手下臂痛针右手穴;右手下臂痛针左手穴。

说明及发挥:

※火串穴即三焦经之支沟穴,治疗便秘、心悸、手下臂痛,确有卓效,余用治胁痛,尤有特效。

【火陵穴】

部位:在火串穴后两寸。【附图】

解剖:(肌肉)在尺桡骨之间,伸指总肌和伸拇长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血管)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本干。(神经)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

(有骨间动脉,桡骨神经之后枝,心之副神经)

主治:胸痛及发闷、发胀、手抽筋。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火串穴后两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火山穴】

部位:在火陵穴后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在尺桡骨之间,伸指总肌和伸拇长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血管)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本干。(神经)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

(有骨间动脉,桡骨神经之后支,心之副神经)

主治:胸痛及发闷、发胀、手抽筋。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火陵穴后一寸五分处取之。

手术:针深一寸至寸半。

运用:左手抽筋取右手穴;右手抽筋取左手穴。胸部痛及发闷、发胀则火陵、火山两穴同时用针,但注意只宜单手取穴,不可双手同时用针。

说明及发挥:

※火陵、火山穴针之能透三焦经,除治疗手抽筋有效外,治疗胸痛、胸闷、胸胀亦有显效,盖三焦与心包表里,深针透经,自是效果卓佳,两手同时下针,据经验并无不良作用。

※火陵穴治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效果亦佳。

※火陵在火串(支沟)后二寸,火山在火陵后二寸,但取穴略有不同,取火串,手平伸。取火陵、火山则手抚胸取穴。

【火腑海穴】

部位:在火山穴后两寸,按之肉起,锐肉之端。【附图】

解剖:(肌肉)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伸腕短肌及长肌,深层有旋后肌。(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神经)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有长屈拇筋,桡骨动脉,中头静脉,外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分支神经,心之副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感冒、鼻炎、坐骨神经痛、腿酸、腰酸、贫血、头晕、眼花、疲劳过度。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火山穴后二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治贫血、头昏、眼花、腿酸、疲劳过度时,下针十分钟后取针,改用垫灸三壮至五壮(不须下针,仅灸三至五壮亦可),隔日1灸,灸上3个月,可延年益寿。灸至第五、第十、第十五次,大灸七壮至九壮(大壮),即每月大壮3次,小壮12次。

说明及发挥:

※火腑海穴位置与大肠经之手三里穴相符,主治亦大致相同。有补虚之作用,用灸效果颇好。

【手五金穴】

部位:在尺骨外侧,距腕豆骨六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伸腕短肌及长肌,深层有旋后肌。(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神经)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肝分支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腹痛、小腿发胀、脚痛、脚麻。

取穴:手抚胸取穴,当尺骨外侧,距腕豆骨六寸五分,即火山穴外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手千金穴】

部位:尺骨外侧,手五金穴后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伸腕短肌及长肌,深层有旋后肌。(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神经)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肺分支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腹痛、小腿发胀、脚痛,脚麻。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尺骨外侧,距腕豆骨八寸,手五金穴后一寸五分处取之。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运用:手五金与手千金两穴同用,唯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说明及发挥:

※手五金、手千金穴之位置约距三焦经走向外开五分,前文之腕豆骨应改为“腕横纹”较有助于寻找正确穴位,手五金、手千金一般均倒马应用,治上述各症确有卓效,余常用治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及小腿胀痛酸麻。

※手千金单独治手臂疮疡初起特效。

【肠门穴】

部位:在尺骨之内侧,距腕豆骨三寸。【附图】

解剖:(肌肉)尺侧屈腕肌、尺侧伸腕肌、肘肌。(血管)尺动脉、尺静脉。(神经)尺神经、内侧肱下皮神经。

(有尺骨动脉之背支及尺骨神经,肝之支神经,肾之副神经)

主治:肠炎、头昏眼花。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尺骨之内侧与筋腱之间,距腕豆骨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至五分。

说明及发挥:

※肠门穴除治疗上述症状外,在腹痛里急后重或急欲如厕腹泻之际,以手按压,即能缓和肛门及大肠之紧张状态,而及时寻找处所解决。

※本穴配门金治疗急性腹泻颇有效。

经穴学-董氏奇穴·第一篇 7来源: 我爱艾灸公益网站 作者:虚空 谨铭 发表日期: 2011-1-7 21:43:15 

【肝门穴】

艾灸养生

部位:在尺骨之内侧,距腕豆骨六寸。【附图】

解剖:(肌肉)尺侧屈腕肌、尺侧伸腕肌、肘肌。(血管)尺动脉、尺静脉。(神经)尺神经、内侧肱下皮神经。(此处为总指伸筋,岐出前膊骨间动脉之分支,肝支神经)

主治:急性肝炎(特效)。

取穴;手抚胸取穴,当尺骨之内侧中部,距腕豆六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针下后立止肝痛,将针向右旋转,胸闷即解,将针向左旋转,肠痛亦除。

运用:肠门穴与肝门穴同时使用,可治肝炎引起之腹泄。单用左手穴,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说明及发挥:

※肝门穴对于急性肝炎效果极佳,由于肝在右侧,所以针治时以左手为主即可,对于合并肠炎症状,则可加针肠门,使成倒马,疗效甚佳。

※本穴配上三黄(天黄、明黄、其黄)治慢性肝炎亦有特效。亦可治B型肝炎。

※本穴在小肠经上,小肠为分水之官,小肠经之原穴腕骨为治黄疸要穴。本穴能治黄疸自有一定道理。

※本穴若以全息观点言,在前臂之中点,治中焦病有效,配合前述理论,治肝病确实有效。余以此穴治疗肝炎病例甚多,疗效颇佳。

【心门穴】

部位:在尺骨鹰嘴突起之上端,去肘一寸五分陷中。【附图】

解剖:(肌肉)尺侧屈腕肌、尺侧伸腕肌、肘肌。(血管)尺动脉、尺静脉。(神经)尺神经、内肱下皮神经。(在二头膊筋间,有下尺骨副动脉,桡骨神经支,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心脏炎、心跳胸闷、呕吐、干霍乱。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下尺骨内侧陷处,距肘尖一寸五分是穴。

运用:禁忌双手用穴。

说明及发挥:

※心门穴约在小肠经上,在小肠合穴附近,治疗心脏各病尤为特效,又本穴治疗大腿内侧痛(含腹股沟),坐骨神经痛,尾骶骨痛亦有特效。

※本穴亦常用于治膝痛(内侧膝痛尤效)。

【人士穴】

部位:在前臂桡骨里侧,去腕横纹四寸。【附图】

解剖:(肌肉)在桡侧屈腕肌腱的外侧,外展拇长肌腱内侧。(血管)有桡动、静脉。(神经)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此处为桡骨近关节处之上侧,有桡骨动脉支,外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之皮下枝,肺支神经,心分枝神经)

主治:气喘、手掌及手指痛、肩臂痛、背痛。

取穴:手平伸、掌心侧向上,从腕部横纹上行四寸,当前臂桡骨内侧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针深五分治气喘、治手掌及手指痛、肩臂痛、背痛(患右用左穴、患左用右穴。)针深一寸治心脏病、心跳。

【地士穴】

部位:在前臂桡骨中部内缘,距人士穴三寸。【附图】

解剖:(肌肉)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伸腕长、短肌的内缘。(血管)有头静脉,桡动、静脉。(神经)为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分布处。

(此处为肱桡骨肌内缘,屈拇长肌外缘,正中神经之分枝,桡骨神经与后臂神经之分布区,有桡骨动脉,头静脉,肺支神经,心分支神经)

主治:气喘、感冒、头疼、肾亏、心脏病。

取穴:手平伸、掌向上,去腕横纹七寸,即距人士穴后三寸,当前臂桡骨内侧是穴位。

手术:针深一寸治气喘、感冒、头病及肾亏。针深一寸五分治心脏病。

【天士穴】

部位:在前臂桡骨之后部内侧,距地士穴三寸。【附图】

解剖:(肌肉)有肱二头肌肌腱止处之外缘。(血管)有头静脉,桡动、静脉。(神经)为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分布处。

(肱桡骨肌外侧。为桡骨神经、后臂神经及正中神经分布区,有桡骨动脉,头静脉,肺支神经,肾之副神经)

主治:气喘、鼻炎、臂痛、感冒、胸部发胀。

取穴:在前臂桡骨之后部内侧,距地士穴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

运用:天士、地士、人士三穴配灵骨穴、双手同时用针为治哮喘之特效针。

说明及发挥:

※人士、地士、天士简称三士穴位置均在肺经上,因此治疗呼吸器官病效果极佳,人士在太渊上四寸,地士则与孔最穴位置相符。孔最为肺经郄穴,治哮喘疗效本佳,配人士、天士倒马效果更好。

※三士穴配水金或水通疗效更好。

【曲陵穴】

部位:在肘窝横纹上,试摸有一大筋,在筋之外侧。【附图】

解剖:(肌肉)在肘关节当肱二头肌健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血管)有桡侧返动、静脉之分支,头静脉。(神经)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本干。

(有肱二头肌腱,为后臂皮神经及桡骨神经,正中神经之分布区,有桡骨动脉,头静脉,心之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主治:抽筋、阳霍乱、气喘、肘关节炎、心跳。

取穴:平手取穴,在肘窝横纹上,在大筋之外侧以大指按下,肘伸屈时有一大凹陷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用三睦针刺曲陵穴内侧之静脉血管,使其出血,可治霍乱。尸

说明及发挥:

※曲陵穴与肺经之尺泽穴位置相符,主治功能亦相同,点刺放血所治之病尤多,实为要穴。

※本穴可治尿意频数(配肾关),半身不遂,咳嗽(配水金),泻之可治筋痉挛拘急,肺经一切实症,扁桃腺炎、咽喉等颇有效(详见拙著《针灸经穴学》之尺泽部分)。

※点刺出血治疗胸闷、胸痛、心脏病变及肩痹痛(五十肩),气喘皆极有疗效。

第四章四四部位(后臂部位)

【分金穴】

部位:在后臂肱骨之前侧,距肘窝横纹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二头肌外侧。(血管)头静脉、肱动脉。(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心之分支神经,肺之交叉神经)

主治:感冒、鼻炎及喉炎之特效针。

取穴:手抚胸取穴,当后臂肱骨之下部中央,去肘窝横纹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分金穴位于肺经上,在侠白下三寸半,距尺泽一寸半,由于其位居肺经之上,因此治疗上述之感冒、鼻炎及喉炎有点效。

【后椎穴】

部位:在后臂肱骨之外侧,距肘横纹二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三头肌外侧、有喙肱肌在深层。(血管)肱动脉、桡尺动脉。(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肝副神经,心之副交叉神经。直属脊椎骨神经)

主治:脊椎骨脱臼、脊椎骨胀痛、肾脏炎、腰痛。

取穴:手臂下垂,在后臂肱骨之外侧,距肘横纹二寸五分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说明及发挥:

后椎穴位于三焦经上,约当清冷渊穴上五分处,由于位居三焦经上,基于肾与三焦通之脏象原理,治疗与肾有关之脊椎骨脱臼,脊椎骨胀痛、肾脏炎、腰痛确有显效。

【首英穴】

部位:当后臂肱骨之外侧,距肘横纹四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三头肌外侧、有喙肱肌在深层。(血管)肱动脉、桡尺动脉。(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主治:脊椎骨脱臼、脊椎骨胀痛、肾脏炎、腰痛。

取穴:手臂下垂,在后臂肱骨之外侧,距后椎穴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后椎、首英两穴通常同时用针(即所谓回马针),效力迅速而佳。

经穴学-董氏奇穴·第一篇 8来源: 我爱艾灸公益网站 作者:虚空 谨铭 发表日期: 2011-1-7 21:44:35 【落通穴】

艾灸养生

部位:在上臂后侧,即富顶穴向后横开一寸。【附图】

解剖:(肌肉)三角肌内侧头与外侧头间。(血管)桡动脉、深桡动脉。(神经)桡神经。

(肝之副支神经,肾之副支神经,后背神经)

主治:血压高、血管硬化、头晕、疲劳、四肢无力、腰酸。

取穴:自肩端后侧直下,距肘横纹上七寸,即富顶穴向后横开一寸是穴。

手术:针深六分至一寸。

【下曲穴】

部位:在上臂后侧,即后枝穴后开一寸。

解剖:(肌肉)三角肌内侧头与外侧头间。(血管)桡动脉、深桡动脉。(神经)桡神经。

(肺支神经、肝之支神经)

主治:血压高、坐骨神经痛(肺与肝两种机能不健全所引起者。)半身不遂、小儿麻痹、神经失灵等症。

取穴:在肩端后直下,即后枝穴向后横开一寸是穴。

手术:针深六分至一寸。

【上曲穴】

部位:在上臂后侧,肩中穴后开一寸。

解剖:(肌肉)三角肌外侧,二头肌与三头肌腹间。(血管)头静脉、腋动脉、反肱动脉。(神经)腋神经。(后膊皮下神经、肾之支神经、肝之副神经)

主治:小儿麻痹、坐骨神经痛、臂痛、血压高、小腿胀痛。

取穴:在上臂后侧,即肩中央向后横开一寸是穴。

手术:针深六分至一寸五分。治左臂取右穴,治右臂用左穴。

运用: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治肝硬化及肝炎。

说明及发挥:

※以肩中穴为主,配上曲、下曲、云白、李白治疗小儿麻痹、小腿无力疗效甚佳。

【水愈穴】

部位:在上臂之后侧,即背面穴后开稍斜下二寸。【附图】

解剖:(肌肉)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的三角肌中,深层为冈下肌。(血管)有旋肱后动、静脉,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神经)布有臂后皮神经,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后膊皮下神经、腋下神经、肾之支神经)

主治:肾脏炎、肾结石、腰痛,腿酸、全身无力、蛋白尿、臂痛、手腕手背痛。

取穴:自肩后直下,即背面穴向后横开(稍斜下)二寸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用三棱针扎出黄水者主治肾脏之特效针。用三棱针扎出黑血者主治手腕手背痛。

用三棱针扎左边穴治左臂痛,扎右边穴治右臂痛(直接治疗)。

说明及发挥:

※水愈穴位置与小肠经之臑俞相符,治疗上述各症确有卓效。

第五章◎五五部位(脚底部位)

【火包穴】

部位:在足第二趾底第二道横纹正中央。【附图】

解剖:(肌肉)屈趾短肌肌腱中。(血管)足躇侧固有动静脉形成之血管网。(神经)内躇神经之趾枝。

(心之神经)

主治:肝病、难产、胎衣不下、真心痛。

取穴:平卧,当足次趾底第二道横纹正中央是穴。

手术:用三棱针扎出黑血立即见效,用毫针针深三至五分。

注意:禁灸,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火包穴与一般奇穴之“独阴”穴相符,独阴穴主治除胎衣不下外,尚有小肠疝气,女子干哕,经血不调等症,因此应用火包穴时,可合入独阴穴之主治考虑。

※本穴治真心痛,痛如绞,甚效。

※本穴治前述各病,点刺出血更效。

【上瘤穴】

部位:在足底后前缘正中央。【附图】

解剖:(肌肉)足蹠跟膜、足四方肌、长蹠韧带。(血管)外侧蹠动脉。(神经)外侧蹠神经。

(后脑(小脑)总神经)

主治:脑瘤、脑积水(大头瘟)、小脑痛、脑神经痛、体弱。

取穴:平卧,当足底后跟硬皮之前缘正中央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以内。

注意:针深过量(超过五分)会引起心中不安,忌之。

说明及发挥:

※上瘤治疗脑部肿瘤及疼痛确有卓效,另外治鼻塞、鼻衄亦有显效。

※本穴配针正筋及然谷点刺出血,治疗脑震荡急症颇有效验。

【海豹穴】

部位:在大趾之内侧,本节正中央。【附图】

解剖:(肌肉)屈趾短肌肌腱中。(血管)足蹠侧固有动静脉形成之血管肉。(神经)内蹠神经之趾支。(浅腓骨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眼角痛(角膜炎)、疝气、大指及食指痛、妇科****炎。

取穴:当大趾之内侧(即右足之左侧;左足之右侧),大趾本节正中央部(脚指甲后)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运用:右手痛取左足穴;左手痛取右足穴。

说明:海豹穴之位置在隐白之后,大都之前,大指本节中央之黑白肉际。

【木妇穴】

部位:在足第二趾中节正中央外开三分。【附图】

解剖:(略,下同)(心之副神经)

主治:妇科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经痛、子宫炎、输卵管不通。


取穴:当第二趾第二节正中央向外开三分是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四分,贴趾骨下针。(用细毫针,粗针痛苦)

说明及发挥:

※本穴治妇科病赤白带极有效验。

第六章◎六六部位(肢掌部位)

【火硬穴】

部位:在第一蹠骨与第二蹠骨之间,距蹠骨与趾骨关节五分。【附图】

解剖:(心脏支神经)

主治:心悸、头晕、胎衣不下、骨骼胀大、下颏痛(张口不灵)、强心(昏迷状态时使用)、子宫炎、子宫瘤。

取穴:当第一蹠骨与第二蹠骨之间,距蹠骨与趾骨关节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注意:孕妇禁针、禁灸。

说明:※火硬穴位置在肝经之行间穴后五分。

【火主穴】

部位:在火硬穴上一寸。【附图】

解剖:(心脏支神经)

主治:难产、骨骼胀大,心脏病而引起之头痛、肝病、胃病、神经衰弱、心脏麻痹、手脚痛、子宫炎、子宫瘤。

取穴:当第一蹠骨与第二蹠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取之,即距火硬穴后一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五分至寸半。

注意:禁灸、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火主穴位置在肝经之太冲穴后之骨陷中,(有些经穴学将太冲定在紧贴骨陷前,则本穴与太冲相符,参见拙著《针灸经穴学》521页之取穴。

※火硬、水主两穴以火命名,皆能治心脏有关病变。

※太冲穴古诀认为能治喉痛,本穴效果更胜一筹。

※太冲穴古诀认为能治口歪眼斜,本穴效果更佳。

※肝经环绕****,火硬、火主两穴夹太冲,(肝之俞原)故又能治****淋痛及妇科之病有显效。

※本穴治手脚痛,配灵骨穴,作用较开四关(合谷、太冲)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