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鲫鱼怎么挂蚯蚓:茵莱湖上的时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6:59:37

茵莱湖上的时光

(2008-10-26 22:45:38) 转载标签:

中南半岛的沉香

旅游

七色地图

缅甸

茵莱湖

分类: 东南亚8国游记

 

在缅甸,从蒲甘到茵莱湖的漫漫路途,是我最艰难的乘车经历之一。

 

车票是前一天在我们居住的May Kha Lar旅店预定的,知道东南亚各国都喜欢把好座位留给当地乘客,我们特意要求座位稍微靠前一些,前台的小妹乐呵呵地答应了。

 

这趟车的出发时间就很残酷,居然是凌晨4点,好在是直接在旅店上车。拿着旅店给打包好的早餐,哈欠连天地上了车。此时我们的旅行小分队,已经由最初的两人(我和皮埃尔),到后来的四人(加上法国小伙和德国小伙),演变到现在的五人(又加入一个荷兰老太太)。

 

看着手中的车票号码,心情开始绝望起来,这是一辆比较小的巴士,我和皮埃尔的座位,是在倒数第二排,而两个人高马大的欧洲小伙,居然被安排到了最后一排。此时此刻,想起昨天订票时前台小妹的甜美笑容,突然觉得有些不寒而栗。

 

法国小伙Gaetan表示很难接受,“不是说座位不好,是她为什么要骗我们”。

 

的确,刚刚落座,就觉得这辆巴士的设计是如此的独特——不是从舒适的角度出发,恰恰相反,是每一个地方都让你觉得难受。极度狭小的座位间距,硬邦邦的座椅,低矮的座位高度,还有,你的膝盖总是被前面座位的几个螺丝钉硬顶着,这是10多个小时的路途,有好受的了。

 

我的后座,是一个头戴绒线帽的白人小伙,长相非常幼齿,一双好奇的眼睛左顾右盼。旁边的法国德国小伙,正在调整着他们的长腿,表情是从未有过的凄苦。

 

其实,缅甸的巴士总体状况是不错的,也许茵莱湖位于偏僻的掸邦高原,车况才会如此之差,这一点我一直没有搞清楚。

 

车子启动了,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一路上居然从没有关上车门,那是非常炎热的一天,车子在盘山公路上缓慢的爬行着,热浪卷着尘土,在车厢里飘荡。我担心的背痛问题,果然很快又找上门来了。作为多年的电脑一族,本人的后背可以当车况好坏的雷达了,大多数情况下没有问题,但车况一差,后背准难受。

 

还有更糟的,我的嗓子突然开始异常的疼痛,而且没有一点食欲,几次车停的时候,看着几个老外津津有味地吃着路边摊,我却是一点胃口都没有。

 

我的相机包放在座位的下方,当把它取出的时候大吃了一惊,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灰,感情这尘土真是八面来风啊,看着俺的宝贝相机,真叫个心疼啊。

 

一个多月旅途中积攒下来的疲劳,在这时候爆发了,我只有闭着眼睛,等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

 

后面的那个幼齿家伙叫作Philip,居然大有来头,25岁来自英国的他,拿着父亲去世后的遗产,居然在泰国买了房子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安了家,在清迈附近的拜县已经生活了三年,他和我兴致勃勃地讲,他的老婆是中国血统,祖先是中国的傈僳族。

 

似乎这一路上,只有这点猛料能让我稍稍兴奋一点点。

 

我们在茵莱湖的驻扎地,是一个叫作良瑞(Nyaungshwe)的小镇,下了巴士后,还要乘坐出租过去。

 

一大堆游客,两辆出租车捉襟见肘,最后的结果,是加上司机,七个人共享一辆出租,后排放四个人,德国小伙居然被安排蜷缩在了后背厢,这个20岁的小伙子,都快要哭了。

 

太累了,我们一致认为,要找个稍微舒适些的旅店。Teekwood是我们最后的选择,年轻的女老板非常热情,甚至为我们降低了价格。

 

“请不要告诉其他住客价格,要不我会很难办”,真是个精明的女人。而且还要求我们马上付两晚的住宿费,怎么着,怕我们搬到其他的旅店去。

 

不过,房间舒适,价格适中,总算可以放松一下子了。

 

如果说,在曼德勒,在蒲甘,你已经感受到了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那么,到了茵莱湖,你会有更真实的感受。前两个地方,表面多少浮着些富足的金光,到了偏僻的掸邦高原,差距显示出来了,也许,这才是更为真实的反映。同时,对于我们这些“自私”的旅行着来说,还能看到更为原生态的人文景观。

 

最为经典的一幕,是皮埃尔到一家网吧去预定从仰光从曼谷的机票。当我们说明来意时,老板很严肃地问我们,你们真的要上网吗?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说,“请稍等,我去买油去。”

 

这里面的关联你搞明白了吗,买油是为了发电,有了电才能开动电脑。在这里,上网演变成了一项体系复杂的系统工程。

 

旅店每天也只能短暂地供电,于是手电筒成了每个人的标准配置被分发下来。持着手电在小镇中黑漆漆的街道上走着,我感觉自己回到了童年。那时候家里住平房没有厕所,晚上总是打着手电筒去方便。

 

这个老板娘看来是个人物,她说自己也喜欢旅游,曾去过泰国。在这样的小镇有这样的经济实力,那还真是了不得。当然,后来我们就知道她有更大的能耐了。

 

按照她的推荐,我们穿过小桥,来到一个河边装饰精美的餐馆,白色简约风格,精美的菜单,温馨的烛光,在小镇中显得如此突兀,这感觉太不真实了。

 

其实我们只是要求推荐一个填饱肚子的地方,这里显然不是,那有些令人咂舌的价格,实在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这老板娘,肯定以为我们都是大富翁。”我们去了那个网吧,这里也是一个小小的餐馆,只有两张桌子,女老板的英语非常流利,一打听,原来是大学毕业,这个地方还真是藏龙卧虎。

 

良瑞镇在茵莱湖的边缘,要到湖的中央去,看那些水上人家,需要乘船前去。通过旅店,我们包了一艘船,这时候,队伍又扩大了,从原来的五人变为六人,那个英国小伙也加入进来了。

 

 

这样也好,人越多,分摊到的价格越低。第二天清晨,我们一早就来到了码头,茵莱湖上的时光,正式开始了。

 

缅甸有14个邦,相当于我们的省,其中最大的就是位于东部的撢邦,这里是一片高原区域,气候凉爽,茵莱湖就在这片高原之上。

 

茵莱湖的湖面海拔近1000米,南北长14.5公里,东西宽6.44公里,三面环山,来自东、北、西三面的溪流注入湖中,向南汇入萨尔温江。

 

 

撢邦是缅甸最有原始风味的一个邦,聚集着众多的少数民族部落。传说中,这里的人非常善于下蛊毒,深山里的水上民族还有水葬的习俗。

 

昨晚睡得很踏实,加上湖面上微风习习,我基本上恢复过来了。我们的机动船是一艘狭长的小船,司机在尾部驾驶,6个人一字排开,向湖中央驶去。

 

湖水如此的清澈,阳光可以直射湖底。马上就看到了这里知名的据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单脚划船,一个个的渔夫身着长裙,挺立船头,自有一种优哉游哉的气度,一手撑船,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硕大的鱼网。这样的平衡能力,肯定是需要些锻炼的。

 

 

 

间或,他们会停下来,拿手里的长杆向湖面击打。

 

 

鱼儿们受了惊吓,四处乱窜,这正中了船家的下怀,鱼网向下一扎,鱼儿们便在网中了。

 

 

当地人认为,用脚划船速度快而耐久,并能腾出手来撒网,一个人在船上作业,可以行船捕鱼两不误。

 

 

捕不到鱼时他们会挖些污泥回去填补菜园或捞些水草做肥料,这里的浮岛水田,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拼凑起来的。

 

这样的画面实在太过独特,一副经典的室外桃源气息,扑面而来。直惹得我们船上的几位大呼小叫,张牙舞爪。

 

就在此时,一群水鸟从远方疾飞而来,紧贴着我们头顶上方而过,哈哈,手里的相机,都有些顾此失彼了。

 

 

各式各样的船,是茵莱湖最基本的交通方式,运人,运货

 

 

 

在茵莱湖上,漂浮着一片片的田地,就是浮岛。这些浮岛可以随湖水的涨落而升降,也可以像船一样划来划去。岛上的庄稼蔬菜既不会因湖水暴涨而淹没,也不怕干旱无雨而干枯。湖上的居民,长年生活在水上,对这样的“土地”,是很珍惜的。

 

 

茵莱湖上的浮岛有两种,天然浮岛和人工浮岛。当地人把湖上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来,覆盖上湖泥,就可以构建成新的浮岛。

 

 

水牛与水娃

 

 

为了方便人们的往来,浮岛之间距离较近的有竹桥或木桥相通,距离远的就得使用小舟了。

 

 

水上村庄

 

 

茵莱湖一带的一万多户居民,大部分属于茵达族,散居于湖边的180多个村落中。

 

 

他们主要以捕鱼为主,当然,游客的到来,也使他们的收入多元化起来。

 

 

家家户户都有好几条船,相当于陆上居民的自行车吧

 

 

难得的是,这里的居民依旧保持了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他们与水的依存,是如此的天然而和谐,这才是真正的水乡栖居。

 

 

看到这样的画面,就明白了,水乃生命之源

 

 

安宁偏远的地方,适合回忆往事,闲坐船头,看到这样的剪影,总让人想起过去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