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水多 是做多了吗:逐字逐句学琴论《钦定四库全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16:27

逐字逐句学琴论《钦定四库全书-琴史》之“明度”——孤竹君

(2011-01-18 23:01:35)转载 标签:

伏羲

宋体

《孟子》

琴律

《琴操》

文化

分类: 古琴文论

《琴操》言:“琴之度,长三尺三寸六分,以象期之日”。此古制也,旧说以谓自伏羲。而后琴制十有二,而尺度有修短,短至于三尺三寸,修至于三尺九寸有奇,此无他,乃律学废而度数乖也。《周礼》:“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度,数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言乐而不稽诸度数,言度数而不合诸律,何以为乐?《孟子》曰:“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此之谓也。自周道既亡,礼乐大坏,更秦燔毁,寂无遗绪。历代以来,有制为准弦以定律者、有参校古器以立度者、有累积秬黍以合尺者。制为准弦以定律,则患乎奥远而难继。参校古器以立度,则患乎咫寸之难。壹累积秬黍以合寸,则患乎大小之不齐。议论纷纷,莫适其正。朝廷讲修太平,大有为于天下,同律度而兴礼乐,其在今乎?夫然,则作琴之制,可著明矣。综其数,作《明度》。

 

释文:

《琴操》言:“琴之度,长三尺三寸六分,以象期之日”。

度:《说文》:“度:法制也。”此处为尺度。

期(Ji):一周年。

(《琴操》说:“琴的长度,三尺三寸六分,象征一周的日子”。)

此古制也,旧说以谓自伏羲。

(这是古制,以前的说法这话出自伏羲。)

而后琴制十有二,而尺度有修短,短至于三尺三寸,修至于三尺九寸有奇,此无他,乃律学废而度数乖也。

修短:长短。

度数:一作“数度”,用以计量的标准。琴弦的粗细长度,钟磬的大小厚薄,以及各种乐器的大小尺寸,一皆以发出的声音能够符合十二律为准,以确定其度数。

乖:《说文》:“乖,戾也。”即背离、违背、不和谐。

(之后琴制有十二律,尺度有的长有的短,短的不超过三尺三寸,长的达到三尺九寸还多,这其实没有什么可稀奇的,是律学荒废、哗众取宠、求奇求怪的结果。)

周礼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度,数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

齐量:容量。郑玄注:“齐量,侈弇之所容。”按“《周礼》句:出自《周礼—春官—典用》。

(周礼中的乐器,十二律是律度,十二声是律数,为律齐备。)

言乐而不稽诸度数,言度数而不合诸律,何以为乐?

不稽:无可查考。

(说到音乐但不稽查各个度数,说到度数但不谐合各个音律,怎么能称为音乐哪?)

《孟子》曰:“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此之谓也。

正:校正。按,孟子语出《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即使有师旷这样好的辨音能力,如果不使用六律,也不能够校正五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自周道既亡,礼乐大坏,更秦燔毁,寂无遗绪。

燔:焚烧。

遗绪:前人留下的功业。

(自从周代礼仪道德消亡,礼乐彻底毁坏,加上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就没有遗留下蛛丝马迹。)

历代以来,有制为准弦以定律者、有参校古器以立度者、有累积秬黍以合尺者。

有制为准弦以定律者:指按弦发音原理的定律法。弦律所用的正律器为称为“弦准”或“律准”(简称准),即此句中的“准弦”。

度: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

秬黍:古时选其形作为量度标准。《汉书—律历志上》:“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

尺: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

(历代以来,有的以标准弦乐器来制定律吕的、有的以参考古代标准器来立度数的、有的用积累黍米来合和尺寸的。)

制为准弦以定律,则患乎奥远而难继。

奥远:深远。

(以标准弦乐器来制定律吕的,问题在于律吕标准器的遥远难究所以难以继承。)

参校古器以立度,则患乎咫寸之难。

咫: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参考古代标准器来立度数的,问题在于咫尺寸毫之间的精微难度。)

壹累积秬黍以合寸,则患乎大小之不齐。

(用积累黍米来合和尺寸的,问题在于黍米的大小不同。)

议论纷纷,莫适其正。

(议论纷纷,没有合适而正统的说法。)

朝廷讲修太平,大有为于天下,同律度而兴礼乐,其在今乎?

讲修:谋议修治。

(朝廷里讲要治理太平盛世,对天下人来说是件好事,统一律度兴礼乐,从今天开始?)

夫然,则作琴之制,可著明矣。

(这样一来,制作古琴的制度就可以明了了。)

综其数,作《明度》。

(综合这些数据,写了《明度》。)

 

林晨点评:

提起琴律,给人的感觉就是艰深、抽象,加之不懂琴律亦不妨碍演奏,因此研究琴律者多不擅琴,而擅琴者却对琴律敬而远之,能兼及二者的,寥寥无几。

“琴律”作为律学名次由朱熹(1130——1200)首次提出,虽然该词晚至南宋时期才出现,但北宋时的崔遵度(953——1020)和沈括等人对于十三徽的论述,已经将斫琴的实践经验上升至理论研究中。而根据现代学者黄翔鹏所言:“琴律的实践源于先秦时期的钟律和五弦、七弦的琴的艺术。”黄翔鹏认为,琴律即钟律,是一种“兼含三分损益法和纯律三度音系生律法,而以后者为主。它是灵活运用两种生律法、或称符合律制(compound-tuningsystem)的一种多变的体系”。

朱熹在其《琴律说》中简略的介绍了琴工自古相传确定徽位的“折纸法”(即将与琴弦等长的纸条依次折成二、三、四、五、六、八等分,取其折点为徽位),这一方法就是现今“运算纯律弦长比值的简单整数比的计算方法”,这些徽位亦决定了琴律的性质。其具体弦长比如下:

徽  位 十三 十二 十一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弦长比   7/8   5/6  4/5 3/4 2/3   3/5   1/2  2/5  1/2  1/4  1/5  1/6 1/8

其中分母为5的三、六、八、十一这四徽所产生的音就为纯律所有,其中各徽的分母可以析出2和3两个因数,产生的各音则为三分损益律和纯律所共有。

除了确定琴徽的方法,演奏古琴的散、泛、按三种方式以及古琴的两种调弦法——泛音调弦法、按音调弦法都显示出琴律是一种以纯律倾向为主的符合律制。

由于对琴律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刚开始,许多问题尚无定论,这里涉及的观点均来自黄翔鹏。要真正揭开琴律的面纱,只能待将来的学者、琴人将其从晦涩的文字和繁复的数字中解脱出来了。

 

全文白话:

《琴操》说:“琴的长度,三尺三寸六分,象征一周的日子”。这是古制,以前的说法这话出自伏羲。之后琴制有十二律,尺度有的长有的短,短的不超过三尺三寸,长的达到三尺九寸还多,这其实没有什么可稀奇的,是律学荒废、哗众取宠、求奇求怪的结果。周礼中的乐器,十二律是律度,十二声是律数,为律齐备。说到音乐但不稽查各个度数,说到度数但不谐合各个音律,怎么能称为音乐哪?《孟子》说:“即使有师旷这样好的辨音能力,如果不使用六律,也不能够校正五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自从周代礼仪道德消亡,礼乐彻底毁坏,加上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就没有遗留下蛛丝马迹。历代以来,有的以标准弦乐器来制定律吕的、有的以参考古代标准器来立度数的、有的用积累黍米来合和尺寸的。以标准弦乐器来制定律吕的,问题在于律吕标准器的遥远难究所以难以继承。参考古代标准器来立度数的,问题在于咫尺寸毫之间的精微难度。用积累黍米来合和尺寸的,问题在于黍米的大小不同。议论纷纷,没有合适而正统的说法。朝廷里讲要治理太平盛世,对天下人来说是件好事,统一律度兴礼乐,从今天开始?这样一来,制作古琴的制度就可以明了了。综合这些数据,写了《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