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缩肛运动视频:减字谱——中国琴文化符号学解构——孤竹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5:53:00

减字谱——中国琴文化符号学解构——孤竹君

(2011-08-24 01:22:37)转载 标签:

中国

中华民族

减字谱

宋体

古琴

文化

分类: 中国哲学

符号有多种类型,语言是一种最基本的符号,但符号不限于语言。符号的意义大体分为三类:1、指称意义,即平时生活中的多数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语词符号含有的,指称具体事物、现象、行动、属性和数量的符号意义;2、述评意义,即价值语词和部分实物、动作、图像等符号形式含有的,陈述和评价各种价值功能、价值观念以及正负价值的符号意义;3、表现意义,即表情语词、文学语言、表现动作和文艺作品含有的,表现喜怒哀乐、爱情、友谊、恐惧、嫉妒等感情和心境的符号意义。

中国古琴减字谱也是一种符号文化,即以琴谱为形式载体的符号文化。琴文化中的减字谱是在一定条件下演变成为“琴符号”的形式因素。“减字谱”有别于一般的乐谱,也有别于一般的语言符号,它的形成和发展植根于中国古老的汉字系统,这种系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因此,减字谱的形态能够负载独特的符号内涵,而依此也同样使得琴曲发挥着相同的符号功能,演化成象征中国传统文人音乐道德情操和人文理想的道德和人格符号,深刻印证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轨迹。

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我们会发现一种奇异的现象:琴这种乐器已经渗入到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以琴为歌咏、描绘对象的文学、绘画作品层出不穷、美不胜收;以各种内容为题材的琴曲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以琴为崇拜物、理想士大夫人格象征物的宗教活动和道德事象,屡见不鲜,俯拾即是。。。。。。琴,在中华文化中远非一般的纯音乐意义上的乐器,而是“人化”了的自然,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观念、思维和理想等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一种反映与体现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外化形式,一种传达与表现中华民族的音乐审美趣味、宗教精神、人格理想的文化符号。

中国是公认的古琴发源地和琴乐中心,堪称“琴的故乡”,在“八音”中,琴属于“丝”类。早期古琴制造简单粗糙,由单足箱体面底分离结构向双足面底一体结构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根据音乐考古,大致在汉代,古琴七弦的形制基本固定下来,而早在秦代古琴仍然经历着盛行五行配伍的行为习惯,琴弦一直是由“宫、商、角、徵、羽”五音来配属。自此,古琴的制作逐渐向精致、细巧扩展,而琴曲也因此从单音《诗经》的一字一音弦歌阶段向一字多音及一音多字的方向发展演化,本身以琴为载体的器物文化开始向审美观念文化转变,这一现象在清代表现的更为突出,一些以琴为题材的臂搁、砚台、发簪、首饰盒、针线盒等工艺品精美绝伦,层出不穷。

随着中华民族实践活动的发展,琴的“人化”和“文化化”的程度也不断拓展与加深,由文化的显层面逐渐深入到文化的隐层面,满足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求知与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的需要。

在中华文化演进的历程中,琴由乐器向观念文化扩展,内化、隐化到人的心灵深处,幻化成敬仰、崇拜、祈求等巫术、宗教的崇拜物,成为艺术家寄寓情感、理想的审美对象,人格化为文人士大夫体现理想人格的象征物。

琴在精神文化领域,摆脱了人的直接功利目的,活的“无目的的目的性”,直接表现了中华民族炽热而虔诚的宗教感情、清淡逸远的审美趣味、坚贞而有韧性的人格理想及其文化意识。此时,琴的物质形态隐化和符号化,中华民族“自主意识”却得到显化和强化,琴演化为中华音乐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符号,彻底地变成“人性之物”。

学者们通常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来划分与归类文化。这一文化分类模式用于划分中国琴文化,则有诸多抵牾难通之处。如琴曲、琴谱,从其功用的角度来看,均服务于人们的精神活的,属精神文化的范畴,然而琴在其中仅只是构造材料,是物质生产的产物,并且不直接表达人的精神内涵,不是精神活动的结果,故而从琴器的角度来看,它不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但是,这些琴的附属物又广泛应用于精神生活领域,比如书法、绘画、文学、工艺品中的琴直接表现与象征着人们的情感、思维、观念、价值、理想等精神世界,琴无非是构成乐器的物质材料而已,文化内涵的显示不是琴器本身而是使用琴器所构成的减字谱及其使用规范。前者为琴文化,后者是琴文化符号。

由此可见,只要中华民族的灵魂没有改变,古琴减字谱的顽强生命力就不可能受到撼摇,减字谱作为古琴文化符号是无法改变的,因为它已经同琴一起融入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血液,成为中华传统音乐内在精神的外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