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燕窝的食用方法:揭秘人民币升值的背后:人民币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2:03:30
         存本币还是存外币,哪个收益高?人民币升值后该买哪些股票和基金?人民币升值后哪些商品更便宜?人民币何时成为世界货币?通胀能否阻挡人民币升值的步伐,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什么逼人民币升值……这些疑问无时无刻不在萦绕着人们的脑海。全国著名的金融专家以深入浅出的文笔,细细为您道来……   第一章风口浪尖上的人民币

  人民币就是人民的财富。人民币何去何从?百姓手中的钱是升还是贬?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到底排第几?从来没有令全民如此关心。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每个百姓都惦念手中货币的安全。关心经济,最重要的是了解货币。货币是纲,经济是目,纲举才能目张。

  1经济的核心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货币

  2美国有病中国吃药--金融危机伤害了谁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于美国,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强大的负面冲击,有学者将这次危机与1933年"大萧条"相提并论。当然,实际上差得远。

  如果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是咎由自取,但其他国家却无端跟着倒霉。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全球的金融海啸,危机迅速向欧洲乃至全球蔓延。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自2008年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富通集团、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英国布拉福德--宾利银行、冰岛整个金融体系等陷入了危机。2010年初,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已非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12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更有评论家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某经济学家曾调侃说:欧元=圆O。

  美国自己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伤害,但受伤害更重的是中国和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美国通过印钞票成功转嫁了危机,消弭了许多债务。索罗斯等量子基金通过在期货市场做空石油黄金美元等赚得盆满钵盈。进入2011年后,我们惊奇地发现,美国还是美国,经济增长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美国人的生活依然如故。但中国却面临通胀压力,房价高企,股市惨淡,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进口资源大幅涨价。中国买了大量的美国国债替美国分了忧,而美国却通过施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赖账。中国在美国买的次贷以及购买的美国公司股票许多化为乌有,只剩个"教训"。中央为了"保八"投入的4万亿加上各省投入的数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又造成了不知多少坏账……许多后遗症可能会在今后几年逐步显现。所以有人说金融危机是美国的阴谋。但阴谋也罢,阳谋也罢,美国成功地摆脱了金融危机。美国依然过度消费,而世界却在替美国买单。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世界金融危机虽然伤害了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但更给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冲击。这不禁使我们反思,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使得世界各国的权利和义务如此的不对等?!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往来中广泛运用,在近代历史上极大地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恰恰是美元的泛滥使用,以及美国无纪律的滥发货币,带来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于是,大家将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国际货币体系。
  周小川为什么要求建立统一国际储备货币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有效的资本流动可以引导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合理有效的配置,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缩小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但是这种资本的流动是以发展各国经济为前提,而非单纯的投机,创造危机从中获利,如果情况是后一种状态,那么对世界经济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并不能有效制约国际资本大规模无序的流动,这使得具有大量金融资本的发达国家既可以大规模输出资本获得巨额的海外投资收益,又可以影响和操纵资本输入国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倾向。而对于资本输入国而言,虽然资本的大规模流入缓解了经济发展中资本短缺的不足,但却陷入了资本自由流动的陷阱,造成发展中国际经济的虚假繁荣。1997年投机性资本给亚洲国家带来了重大的创伤,其他国家对于其危害可以说是感同身受,但是如何控制投机性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并且降低其危害性,至今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正因为美元长期独霸国际货币体系,且是多国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清偿手段,1999年1月1日欧元的诞生,给予国际社会一种希望,认为其可以与美元相抗衡。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美元依然占世界主导地位,欧元虽然得到国际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但在规模上还是无法同美元相提并论;而日元币值虽然相对稳定,但在各国的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也较小,一般为6%左右。并且,由于2009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欧元区危机,欧元区的地位岌岌可危,甚有欧元区崩溃的传言,这使得欧元的前景就目前看来较为暗淡。目前在IMF成员国官方持有的外汇储备中,美元约占64%,在全球贸易交易和贸易结算中的份额近70%,在国际债券的发行中也占近50%。可见目前美元仍然是各国主要的储备货币和清偿手段,这种特殊地位有利于美国损害他国的经济利益。美国可以通过国际收支逆差,向他国输出美元获取巨额的"铸币税",并输入他国的实际经济资源,以及利用美元支付巨额的外债,减少美国经济资源向国外的转移。另一方面,美元的特殊地位还支撑了美国长期负债消费的生活模式,助涨了其金融资本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并增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风险。此次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高储备国家的大量资本流入推动了美国资产价格的上涨,支撑了美国长期负债消费的模式,也为美国各类创新金融工具的销售创造了条件,助长了美国金融资本的膨胀。由此导致国际金融体系失衡日益加深,世界经济系统性风险也不断累积。如果当前美元独霸国际货币体系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全球经济发展依然处于失衡,经济系统性风险依然没有化解,国际经济依然在风雨飘摇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和资本国际流动的增加,在汇率变动、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调节和金融危机防范等方面,国际协调与合作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与必要,协调与合作的效率已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稳定运行和防止国际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还没有能够有效促使各个国家、地区以及不同国际金融机构相互协调与合作的主体存在。由于世界各国缺乏协调与合作的机制,各个主权国家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缺乏全球化视角,并且在某些问题上不惜动用自己政治和经济上的实力,强行损害他国利益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均直接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无序,妨碍国际市场的稳定。

  4人民币该享有的地位和待遇

  那么人民币究竟应该在国际货币体系这个大舞台给出怎样的表演呢,这个表演又有多少人关注呢?

  198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1∶2?9左右,还不到3。但是到了1993年,官方汇率为1 ∶8?7,黑市上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则到了1∶10。这个进程的背景是中国在开放,它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世界加工厂,在世界范围内,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Made in China的产品。为了增加外汇储备,摆脱中国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当的低估了。回顾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我们比较封闭的时候,市场不繁荣,这个阶段基本而言是一个内部市场;第二阶段是中国逐步走向世界,与世界经济逐渐融合,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出口;第三阶段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进程,我们的经济应该成为一个既注重内部市场,同时又保持开放态势的经济体。在这个宏观背景下,单纯的谈论人民币的升贬值与否就显得太过狭隘了,而是应该注重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问题,这个问题更值得关注。

  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与其可兑换与否直接相关。所谓一国货币可兑换,就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能自由地用本国货币兑换某种外国货币,或用某种外国货币兑换本国货币。在中国经济不发达时候,人民币汇率是1∶3也好,1∶8也好,没有多少人去关注它,中国采取盯住美元汇率制那么多年,也没有听说美国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但是为什么现在全世界都将焦点聚集在人民币上,使之成为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呢?这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它的走向确能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这和中国经济总量规模有着直接相关的联系。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民币确实是被"低估"了,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币值,对外的价值,更多是它的国际地位被忽视了。若与经济总量相适应,世界关注的不应只是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关系,而是人民币在整个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作为交易手段和储备手段。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指该国货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计价、结算和价值储藏等职能,是货币的国内职能向国外的拓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绝对有条件和能力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一员,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相应的货币职能,也唯有如此,才是中国崛起的一个更明显、更长远的标志。我国目前正在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关于如何推进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面将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论述,这里不再赘言。不过可以预见的是,中国要实现大国崛起,人民币国际化是其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与中国经济崛起相适应,人民币最终会成为世界货币之一,作为多国政府的国际储备手段,被世界广泛的接受。

  5危机该是西方危险+中国机遇

  我国外汇储备由多种储备货币组成,分散在期限不同的各类资产上,但是不可否认,其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包括大量美国政府与公司债券。储备资产的价值受美元价值变动的影响较大。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元贬值,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我国储备资产大幅缩水。国内人民辛辛苦苦靠出口创造的外汇收入,仅仅因为美国自身的不负责任而使我们的财富迅速蒸发。为了拯救美国经济,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大幅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全然不顾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会损害其他国家,特别是大量持有美国资产国家的利益。美国这种不负责任的"以邻为壑"的做法,迫使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现有国际体系的缺陷,通过人民币自身的国际化,以保证规避风险和保证自己应得的利益。

  全球危机导致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美元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地位岌岌可危,但是不可否认,仍然是主要、并且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占据主要地位的国际货币。原被寄予与美元相互抗衡厚望的欧元,在经受主权债务危机洗礼后,元气大伤。但是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国际货币多元化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考虑在外汇储备中加入其他更具有保值、升值潜力的币种。不少国家已经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减少美元的使用量,或者使用交易双方各自的货币,或者增加新的结算货币。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获得了越来越多市场的认可。我国经济对周边的辐射力为人民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借助这股东风,我国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尽管未来困难重重,任重道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一定会逐步走向世界,成为多元国际货币中的一员。

  第二章你知道人民币的购买力吗

  最早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价是1?2 ∶1,后来改为2?2 ∶1,最高曾涨到8?7 ∶1,现在则为6?5 ∶1。到底什么比价最适合,那要受许多因素制约。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自己的钱与其他国家工资比较是多还是少,将来又能挣多少钱?本章会做出答案。

  1什么决定一国货币的币值

  21美元兑换3元人民币?从购买力平价说起

  购买力平价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也是一种非常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它的基本思想就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说明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后者说明一段时间内汇率的变动规律。

  3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及地区可好使了

  首先我们来看两则关于人民币在邻国的小故事。中国记者和他朋友在曼谷世界贸易中心逛商店时,一位金店老板主动上前搭讪。他表示,愿以5泰铢兑1元人民币(一般情况下1元人民币可兑换4?4铢),有多少都要。他说,自己经常到中国做生意,有人民币就方便得多。同样,也是一中国记者采访中越边境时,在越南一侧的老街自由市场上逛,越南妇女就拿着越南盾用汉语冲记者喊:"换钱,换钱!"记者高兴地拿出十几块人民币,以1∶1800换了一大堆越南盾作为纪念。谁知记者转了一圈后,那位越南妇女还追着问:"还要不要换?"看记者摇了摇头,她失望地走开了。记者在那儿打"摩的"、购物,直接拿人民币付账,司机和售货员都特别高兴。在缅甸和老挝的某些地方,市面上几乎见不到当地货币,甚至连当地政府也用人民币来采购货物。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周边国家因为遭受"金融大鳄"索罗斯对汇率制度的攻击,一些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因无力与索罗斯抗衡,纷纷放弃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大幅贬值,导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物价上涨等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际上也呼吁人民币贬值,给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且作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即将回归的香港在这次危机中也受到了攻击。由于中国良好的经济形势作为保障以及中国政府的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人民币币值一直保持稳定,且香港也因中国政府的支持而免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此次金融危机也为中国树立了一个高度负责的良好形象,人民币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

  以前,大陆游客去香港出差旅游,总会摸着口袋里的人民币对香港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兴叹,并不是因为贵,而是没有港币。而因公或因私入境的港澳同胞或者海外华侨每次回去前都为手中剩余的人民币犯愁,总得想办法处理,就算能用外汇券兑回外币,不光有兑换损失,而且麻烦。

  1993年3月25日,中银集团的宝生银行推出人民币兑换服务,消除了这一障碍。不少零售商立即在商品橱窗贴出"欢迎使用人民币"的招示牌。顾客可用人民币任意购物,最先行动的是金行、百货店,随后小贩也闻风而动。香港购物天堂之一的"女人街",更被人称为"人民币特区"。另一购物天堂油麻地庙街也开始通用人民币。随着欧元的崛起,美元在全球的地位逐步下降,在香港也不例外。笔者2009年去香港游玩,导游过去是收100港元小费,现在不给100元人民币就不干哪!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币也愈来愈强,人民币和港元的相对地位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甚至有人提出,随着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港元在未来很有可能改变20多年与美元挂钩的格局,转而与人民币挂钩。

  近年来,中国边境贸易欣欣向荣,边境线上各口岸商铺口岸,车水马龙,一片红红火火。中国经济大国的特点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国际经济交易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开篇的两个小故事便是最好的说明。

  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中,除该国货币图格里克和美元外,还有人民币。人民币能够在当地使用,是因为在乌兰巴托的市场中,中国产品占了一半。在乌兰巴托的市场上,从日杂用品到食品,甚至家电产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价格上讲,中国产品都具有绝对优势。蒙古国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主要外国货币,蒙古国的各个银行都开展了人民币储蓄业务。在与蒙古国边境交易中,人民币现金交易量占双边交易量的1/2左右。

  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被当做硬通货使用,流通范围较广,老挝东北三省人民币完全可以替代本币在境内流通,最远深入到老挝首都万象一带。而在中缅边贸及旅游活动中,缅甸禅邦重镇小勐拉,每年流出、流入的人民币多达10多亿元。

  人民币在越南境内流通业非常广泛,已经在越南境内全面流通。柬埔寨首相更是公开号召本国人大量使用人民币。这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币值稳定,另一方面是有利于吸引中国旅客。

  根据中国和尼泊尔于2002年6月17日签署的两国中央银行双边结算与合作协议,今后两年内中国公民到尼泊尔观光旅游无须用美元兑换当地货币,可到当地所有商业银行用人民币直接兑换当地货币。中尼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可用人民币来结算。

  过去人民币仅在边境地区流通,现在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流通和兑换。在中国游客中人气较高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我国每年都有大批旅游者到这些国家观光旅游,在这些国家可以用人民币购买商品的购物店越来越多,可以用人民币兑换本国货币的兑换店和银行也开始出现。笔者赴韩国考察发现,在韩国比较知名的购物商场、酒店、宾馆等每日都公布人民币与本地货币、本地货币与美元的比价。人民币同本地货币和美元一样,可以用于支付和结算。在韩国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办理人民币与韩币、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业务,也可以随时用人民币兑换欧元、日元、英镑等所有的硬通货。尤其在2004年12月29日,中国银联宣布,从2005年1月10日起正式开通"银联卡"在韩国、泰国、新加坡的受理业务,使持卡人在韩国、泰国和新加坡可以使用"银联卡"进行购物消费,也可以在这些国家的取款机上支取一定限额的本国货币。从2005年12月开始又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率先开通了中国银联卡ATM受理业务。可以说人民币流通覆盖面现在已经超越了周边国家及地区,开始它国际化的征程。

  4我们该挣多少钱,晒晒世界各国的工资

  GDP代表一国的综合国力,而人均收入则反映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尽管我国综合国力已经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我国人均收入呢?在此之前,我们先来有选择性地看看世界各国2009年人均GDP情况。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在整体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人均收入情况仍不容乐观:GDP总量在世界排第二,可是人均GDP却只排到90位,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提到人均收入,就不能不提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即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数值在0和1之间,是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种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较为客观和直观地反映和检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24~0?36之间。按联合国2007年公布的基尼系数(Gini index):美国基尼系数为40?8%,刚好约等于一般认为的"贫富差距警戒线"数值40%。印度基尼系数为36?8%、中国基尼系数为46?9%、新加坡基尼系数为42?5%、日本基尼系数为24?9%、韩国基尼数为31?6%。中国是亚洲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将人均GDP和基尼系数两者联系起来,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深思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可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文化观念等因素,我们人均收入偏低,甚至还有4000万人未能脱贫,人均日消费不足1美元!在人均收入偏低的情况下,贫富差距还如此之大,那岂不是说明我国有一部分人民群众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诚然,社会收入分配问题确实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的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提高了社会总体收入水平。但是,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一些制约和阻碍因素十分突出,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住房问题、医疗问题以及子女教育问题,都属于收入分配不公的范畴,若不尽快解决,将有可能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些年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归因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一些出口企业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抢占国际市场,事实证明,这种策略是成功的,"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但是,我们也意识到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抛开制约技术进步不说,这种经营模式下企业只能靠压榨工人劳动力来获取利润,倘若国际市场上有何风吹草动,为了维持利润,受害者必然是这些弱势群体,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可见一斑。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收到的冲击较小,尽管如此,沿海还是有很多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倒闭,直接导致成千上万农民工失业,生活温饱问题再次成为他们面临的严峻考验。在我国总体经济蒸蒸日上的同时,却有那么多辛苦劳动却无法养活家人的人们,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以我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而言,我们绝不应该只挣目前这么多,一方面我们要再接再厉,发展我国的经济,逐步在国际上提高我国的威信;同时,也要改善我国的收入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在当前国情下,改善收入分配机制是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相信大家也知道,现在中央大力鼓励消费,鼓励以消费拉动经济,特别是要拉动内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可以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不必过多的为将来年老看病、子女教育储蓄,从而扩大了收入中消费的比例。扩大的消费又反过来刺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因此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我国目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收入分配机制的完善,缩小我国贫富差距,提高我国人均收入。

  5明天,我们会挣多少钱

  法国经济学家帕斯卡尔·拜伊和阿莱茵·穆尼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归因于消费品领域和相关服务,由于实际工资、以工资收入的人数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和提高等三重因素的作用,经济增长具有了内生性",这也就说明经济增长与工资水平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增长形势愈好,人们的工资水平就愈高。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工资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讲依赖于我国的工资制度。我国的工资制度在改革开放前后具有很大的差异。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高就业、低工资、泛福利"的工资制度,那时雇员工资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参加工作的年限和参加全国统一调整工资的次数。

  尽管我国综合国力已经大幅提升,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的位置,但是人均收入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仅排名全球第90位,这也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仍然有相当大的潜力,老百姓的工资水平还会上升。如果按照1978~2009年年均13?9%的增幅,那么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在未来将会有大幅增加,5年之后人均工资将会翻两番。当然这只是我们一种美好的设想,未来工资虽然会有所增长,但是增长速度会趋于缓慢。随着我国逐渐融入全球化进程,工资制度也会与国际接轨,职工的工资更多受到受聘企业效益和劳动力竞争市场的影响。知识就是力量,随着劳动力市场开放程度增加,一些高级人才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他们的工资会越来越高。由于工资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老百姓的工资水平仍有很大上涨的空间。

  我们在评价工资水平高低时,不应该单纯的看货币工资,而应该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实际工资水平上。

  除了增加员工薪酬,特别是普通职工的薪酬以外,我国还应注重非货币报酬的提高,即员工福利水平的提升。而中国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上升,有赖于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团结,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可喜的是,现在政府正在积极努力地改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针对我国面临的严峻就业的问题,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就业,如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收入水平差异以及用人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承受能力,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只有当货币工资增长了,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人们方可免去消费的后顾之忧,也唯有如此,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才能真正转向以内需拉动为主的内生性可持续增长,也唯有如此,老百姓才能真正享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出国旅游变便宜了!

  第三章人民币的成长历程:几次升降与贬值

  人民币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曾出现过危机,也曾剧烈地通货膨胀,但还是挺过来了,而且越来越壮大……

  第四章升值还是贬值,这是个问题

  存人民币会不会越存越不值钱,这是每个百姓都关注的问题,想要取得存款的最大收益,不仅要知道人民币的汇率机制,还要关心进出口,了解我国相应的货币政策。

  1掀起人民币汇率的盖头

  2010年,危机过后的世界经济得到喘息,正当中国被率先复苏做出巨大贡献的光环包围的同时,3月中旬,美国130余名国会议员联名向美国商务部提案,要求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之列,施压人民币升值。与历年的"故技重施"不同,此次欧洲国家也异常的步调一致请"中国入瓮"。国际货币基金总裁斯特劳斯·卡恩欧洲议会发表讲话,表示"完全同意美国的意见",认为"人民币被完全低估",主张中国人民币升值是"符合逻辑"的要求。与此同时,世界银行在其发表的有关中国的季度报告中,也提出类似升值有利论的忠告,认为人民币升值可以缓解中国目前房价泡沫的通胀压力。在巴黎访问的新任欧洲贸易专员卡洛·德古赫特亦公开表示:"人民币被低估,这使得中国出口更具竞争力。我希望北京在未来几个月放手让人民币升值。"除了各大政府机构,西方主流媒体几乎一致赞同升值。面对强大的各方压力,中国政府做出明确表态,4月12日,出席核安全峰会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时,强调:"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的就业问题"……"中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这是基于我们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改革措施需要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统筹加以考虑。尤其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

  2从我国对外贸易看人民币的升值空间

  从长远来看,由于中国的贸易优势和不断增加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定位,人民币升值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人民币能够升到多少,是迅速的升值,还是逐渐的升值,我们要从过去几年人民币升值的规律和实际国情来判断:

  首先,2005年汇改以后,在央行的调控即前文的央行发放人民币,吸收外币,从而抑制一定的人民币需求。下,人民币升值相对于汇改前是比较缓慢。具体内容参考本章第一节。我国采取的是人民币汇率小范围波动的稳步升值方式。前文已经解释过这是避免对国内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中国企业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冲击,调整产出结构,由低端产业逐步向中高端产业转移。同时,政府大力鼓励企业进口先进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设备的升级,再加上我国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而能耗则逐渐降低,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两方面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使经济抵消了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从这个方面来说,人民币缓慢升值走势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将保持。

  其次,我国进出口结构的变化得益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等有很大的影响,这些产业利润微薄,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人民币的小幅度升值就有可能较大地挤压其利润空间。据统计,人民币升值5%~10%,纺织业利润可能下降10%~60%。这种不利影响迫使企业必须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我国出口政策的倾斜,我国的比较优势逐渐由纺织、服装等产业转向机电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如何一方面保证我国社会资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合理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保证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整合和技术升级等方式具备一定抵御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对这两点的综合考虑也将影响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和进程。

  关于对外贸易和人民币升值、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问题,还是让我们再次引用前文胡锦涛主席的精彩论述作为本节结语:"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的就业问题"……"中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这是基于我们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改革措施需要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统筹加以考虑。尤其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

  3美国为什么要让人民币升值

  众所周知,美国对人民币币值的不满历史悠远,美国政府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至少有十年之久,并且次贷金融危机后越来越起劲,声音越来越高亢,态度越来越强硬。近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给中国人民的印象更多的是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强硬姿态。他认为,对亚洲的出口增加,将意味着"美国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就业岗位"。同时,美国绝大多数议员也在继续指责中国施行的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他们称该政策部分导致全球经济失衡,抢走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制造业。这种观点在美国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且增强了某种流行观点,那就是:中国在摆脱危机时拥有巨大的不公平优势。一些激进的政客甚至已经付诸实际行动,挥舞着惩罚性关税和贸易保护的大棒来痛打中国,正所谓无利不起早,我们亟需弄清美国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升值声讨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阴谋?

  仅从理论上来看,似乎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很简单,甚至是无奈之举而显得有些可怜无助,就是通过人民币升值客观引起美元的贬值以减少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维持贸易上的平衡,从而增加国内就业,改善经济,恢复经济危机的创伤。但是,哲学上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隐藏在背后的目的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就是美国为了在中美之间寻求更大的利益,为了阻遏中国的发展,强迫人民币早日出海,早日造成人民汇率的大幅度浮动是美国很明确的战略目标,也是他们锁定的猎物。

  同时还需要明确,当中美之间无法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时候,美国如果想阻遏中国的发展,经济上的角逐就变得更重要。美国及多国部队出兵利比亚,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间接打击中国经济,危胁中国石油进口。而打击中国经济的最关键环节就在货币体系上,在浮动汇率上。没有浮动汇率,美国就无法轻易攻击中国的金融核心体系,就无法打乱中国的经济发展节奏。浮动汇率已经成为了美国攻击中国经济的核心目标,所以美国一直妄图在汇率问题上对中国进行精确打击,不遗余力地攻击人民币汇率政策。

  由此看来,美国也许心理上并不希望人民币升值而美元暴贬,作为一个大国都希望本币竖挺。美国隐藏的目的不过是操纵汇市、期市、股市,以牟取更大的利益罢了!

  4升与贬,利大还是弊大

  面对人民币升贬值问题,还要区分对哪一种币种升贬值。统一来说,人民币对外任一币种的升值都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对贸易的影响。第一个影响是外汇倾销效应。什么是"外汇倾销效应",课本上的定义是指有意识把本国货币汇率降低,出口商品用外币来标价就会变得昂贵。因为人民币值钱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外对我国的需求量就会减少。进口商品中用人民币表现的商品价格也会更便宜,一方面出口企业的出口量增加产生困难;另一方面从事进口贸易反而成本会下降。但总的来说,这个效应的负面作用比较突出,因为中国出口这架拉动经济发展的马车存在严重依赖性,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出口带来的困难就在这一个方面。

  第二个效应是贸易结构效应。中国外贸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在创造外贸奇迹的同时,我们的贸易结构有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外资出口比例显得过高。去年国内企业创造的价值竟然都占不到总出口额50%。二是出口贸易额很大,但产品的附加值太低。先不论这里面的问题,只说引进外资的问题。如果人民币升值而其他条件不变,引进外资将变得更困难。原因何在?人民币升值以后境外来中国投资都是用美元来表现,同样一百万美元以前折算成人民币数额比较多,现在折算成人民币比较少,所以就会有所减退。在外贸结构当中,外资企业的出口比重也会相应下降。不仅对引进先进技术是一种打击,同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出口低附加值商品的企业则将面临严重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解决不好,还会出现大量的失业问题。

  第三是贸易条件的变化。贸易条件是什么意思,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出口一个衬衣,今天可以换50斤大米,明天可以换55斤大米,这个就是贸易条件好转;如果后天可以换45斤大米,这就是贸易条件转坏了。
  第四是金融市场的影响。如果人民币升值,甚至只是预期,都将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投机市场。巨额的境内外热钱将蜂拥进入中国的房市、股市等投机场所,造成巨大的经济泡沫。此后,一旦人民币升值到一定程度,热钱大量套现退出,造成泡沫破裂,则必将对中国经济造成剧烈震荡和破坏。

  如果单从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美国与中国关系来看,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还有其独特的一面。

  一直以来人民币与美元都有着相对稳定的挂钩关系,人民币与美元汇率通常只是在窄幅范围内随之波动,这样美元贬值也就意味着人民币随之对其货币贬值。人民币对美元稳定有利于提高中国对其他相对昂贵货币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这样出口的产品价格便能维持以前的出口价格。而那些升值的货币主体国--欧洲国家和日本,其出口价格必然上涨,这样中国的出口价格会明显低于这些货币升值的国家,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因此得以增强,有利于中国出口产品的扩大。

  但是,正如前一节所说,美国要求中国升值主要集中点在于打击中国的经济。美国对付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一定是传统战争,对待亚洲一定是汇率大战先行,日本、亚洲四小龙、越南、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无一不是被美国的汇率战争给打垮。接下来美国把矛头指向了我们中国,我们已经有资产泡沫化了,2010年3月上海市的楼盘交易量竟然大幅攀升,美国人看了一定心花怒放。郎咸平说金融海啸最后的结果是,美国受了轻伤、欧洲受了重伤、而中国受了内伤。中国的内伤正在寻求消费这方药引来医治,结果美国就偏偏在这个时候插手进来,催促升值。人民币一升值,哪里还有消费来治愈自己的病,通通跑到国外去了。

  2010年4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低估了41%。这个数字在美国得到广泛认可。如果中国随了美国的心意真就升值了41%,结果会怎样呢?一旦人民币真正升值41%,除了对中国国内经济的沉重打击,另一方面,还会加重潜藏在美国人民背后的恐慌。让人民币升值本意是为了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但结果反而可能改变很多人看待中国的目光。按美元计算,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如果人民币再升值41%,中国的经济规模将骤增至美国的一多半,遥遥领先于日本。奥尼尔当初预测中国经济到2027年将超过美国时,一些人嗤之以鼻。考虑人民币汇率的因素,这些预测并不是无端的臆测。

  美国的研发和军事开支让中国相形见绌,在今后许多年内,这种状况不会改变。但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中国在这些方面的预算将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多--看上去足以构成真正的竞争威胁。在现阶段,经济学家们大概会说,汇率只反映相对价格,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中国政府也不会在科学家或士兵身上多花一块钱。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当一些有关"中国世纪"的更宏大猜测出炉时,即使许多人常常会提到未来面临的诸多障碍,以及中国仍是一个多么贫穷的国家。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绝大多数人,仍然会以人民币被人为大幅低估的借口夸张中国真正的崛起程度。

  但是,是不是永远不要升值,始终保持低价策略甚至进一步贬值呢?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很多的国内企业陷入只有依靠国际市场才能生存的境地,陷入GDP必须依靠出口拉动才能增长的"杯具"(悲剧)怪圈。如果人为地保持人民币汇率固定地处于弱势地位,政府就要按照较低的固定汇率强制收购国内企业因出口产品而结算回来的外汇。表面上中国的企业主不会受到什么损失,他们仍然风雨无阻、高枕无忧继续向外国大量出口低廉产品,国内宏观经济收获了畸形稳定,政府官员收获了暂时的政绩,中央银行收获了巨额外汇储备,但是国内人民币供应量却大幅度增长,单位人民币的理论购买力被严重稀释,通货膨胀压力剧增,中国手中的巨额外汇储备的总价值因为升值预期增加而贬值风险大大增加。长期下去必将引起经济动荡。

  总的来说,这里不是要再排演一场升值辩论,无论利弊孰大孰小,有一点可以明确,在能够预见的一段时间里,随着中国通胀上升,升值的理由正变得越来越充足,人民币的升值将不可避免,正常情况下,人民币只会非常小幅度地升值,问题在于如何避免升值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以及确定升值过程的脚步。甚至连彼得森研究所也不是真的建议升值41%,而只是试图用数字来表示低估的程度。升值有利有弊,关键看对进度和程度的把握。面对继续升值的压力,我们应该从容、冷静、沉着应对,兼顾现实和未来。

  5中国会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辙吗?

  今日之中国,国内外形势与当年的日本何其相似。

  难道相同的故事将会在不同的国度再次上演?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需要看到,此刻中国面临的情况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这些特性的存在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不会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辙。

  首先,中国有着不同的宏观政策抉择。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日元汇率升值过程中,日本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在生产已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调低利率对刺激投资和消费的作用不明显,形成典型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趋于无效,反而会刺激社会流动性更加过剩。由于内需不足,企业家对生产的投资兴趣降低,而将流动资金投向股市和房地产,造成股市和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同时拉动银行贷款扩张。在这一方面,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要清醒得多。虽然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一段时间内采取了宽松的财政政策,但在货币政策的控制上一直没有太大的动作。相反,2009年以后,面对通胀预期和高价不动产,为了让市场能够安心和理解,毫不犹豫地果断实施相应的货币紧缩政策,限制贷款,收紧银根。以市场和计划并重"相机抉择、中性偏紧"的稳健货币政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基调。

  其次,两国政府在对待币值压力存在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国政府很早就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有了深刻的了解,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认为作为人均收入不足3500美元、排在世界96位的中国,若任由人民币升值而不顾国内的实际情况,将是一条成本高昂的危险之旅。相比政治混乱的日本在"广场协议"后做出的妥协,中国明显要强硬很多,这也是由于其政治制度稳定所带来的执行力。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曾明确公开表示,"欧洲向北京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努力,不会比美国的努力更有效"。最近一年人民币对美元币值基本止步不前,几乎重新与美元汇率挂钩。

  再次,中日两国币值竞争力存在差异。众所周知,一国货币的币值应该充分反映该国的综合竞争力,从国际上评价综合竞争力最为重要的三个指标(人均GDP、农业劳动力占人口比重,以及研发费用占GDP比重)来看,中国的实际国际竞争力还十分薄弱,因此人民币升值空间没有那么大。从单项指标来看,目前中国的人均实际GDP仅为80年代日本的1/6,农业劳动力比重是当时日本的近6倍,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非常不均衡,二元经济特征明显,而80年代的日本早已完成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另外,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重要指标研发费用占比来看,中国仅为日本的1/3,这些都表明,我国的实际国际综合竞争力远低于已经历经"黄金十年"的日本经济,所以,人民币实际的升值空间远没有没美国宣扬的那么大。

  最后,中国目前与当年的日本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拥有一个13亿人口庞大的、尚未完全开发的市场。日本首任财务副大臣村上诚一郎认为"如果中国政府能够把经济发展的实惠高明的均匀的分摊给每一个国民的话,而不是只是东南沿海的居民富裕、不只是个别阶层的人富裕,而是所有劳动者都富裕,那么我认为,中国避免泡沫破灭的打击、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相当有可能的"。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战形势,对于坐拥13亿人口国内市场的中国来说,局面俨然要比80年代的日本好得多。同时还应该看到,中国的坚强话语权是建立在强有力的自己供给粮食和军事力量上,这与当年日本皆需进口的局面相当不同。日本和中国的不同在于,中国是一个独立国家。"二战日本战败了,日本不仅有很多美军的基地,而且日本首相做了什么不合他意的事儿,美国就会从背后来整你。总之,是日本和美国的不平等关系导致了这一切"。山田认为,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成为了经济泡沫的导火索。

  总的来看,人民币的升值路径不仅是渐进的,而且是非线性的。而由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中国政策制定者的应对策略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其效果。中国的升值策略带有相机抉择性,而内部经济的协调发展更为重要,中国资产价格的涨幅受制于宏观调控,资产价格在政策实践中也被接纳为政策目标之一,所以资产泡沫不会被放任形成,宏观调控将调控土地、证券类资产的价格。中国经济不会因人民币升值而走入泡沫经济,不会重蹈日本经济的覆辙,不同的内外部经济环境让人民币升值导致的经济现象具有中国特色。

  第五章汇率升值与百姓理财选择

  人民币升到什么时候才能基本停滞或与国际上的主流货币对接呢?是1美元兑6元人民币合适,还是3元更合适?这关乎老百姓存外币还是存人民币的问题,关系到存款的期限和时机,也关乎老百姓金融资产的保值升值。

  1存人民币还是存外币,让数据说话

  存本币还是存外币,这是每个百姓都关注的问题,因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进出口量的增加,会增加我国居民持有外币的机会,假设你是一家跨国公司员工,你在外国工作,以外币结算工资,如果说你不是想移民或在外国常驻,你将来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或者说你去境外进行了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是由外币结算的,这就让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就是如果把这些钱存在银行里,我们是应该直接以外币的形式存,还是转换人民币存款?

  首先,我们用简单的方法来计算一下存外币和本币的利息:

  我们要分析外币储蓄与人民币储蓄的利息大小,以及本币与外币的汇率变化的情况。

  具体怎么分析呢?首先假设美元1年期银行储蓄利率为1?25%,人民币1年期银行存款储蓄为2?25%。汇率为1∶6?5时;存人民币收益高,汇率变为1∶7时,存美元收益高;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不变时,存人民币收益高。

  假设1000美元存入银行1年所获得利息为11?25美元,相当于93?15人民币;若以1 ∶6?5兑换成人民币可换6500元,存入1年期银行利息为6500×2?25%=146?25元。假设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不变,此时存人民币最划算。

  但是如果1年后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发生了变化,到1美元=7元人民币。此时,如果是存美元,1年后总额为1011?25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为:1011?25×7=7078?75元。如果存入人民币只有6646?25元,两者差额7078?75-6646?25=432?50元,这时存美元比存人民币划算。

  假设1年后1美元只能换1011?25×6=6067?50元,比存入人民币少收益7078?25-6067?50=1011?25元人民币,这时存入人民币比存美元划算。因此在判断是存外币还是存人民币时,不仅要考虑各种币种的存款利率,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各种币种之间的汇率变化,所以长期来讲我们要存本币还是存外币,还是要看长期汇率的变化。

  我们以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变化,来看我国近几年的汇率水平:

  图5-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2005年7月21日至2010年3月30日)

  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我们可以看出来,从2005年7月的8?27左右,一直到2011年6月一直下降6?50左右,人民币一路升值,同时欧元对人民币、英镑对人民币也有大幅的下调,更加证实了人民币在升值的事实。

  我们要从许多方面看人民币升值的原因,那就要从基本的因素来看,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影响一国货币币值的因素有许多,包括经济总量、竞争力、国际贸易、科技水平、国防力量、人均收入与购买力、资源等诸多的方面,我们就从这些数据来看一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对我们的人民币更有信心呢?

  首先是经济总量,我们就从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最基本指标GDP来考虑,我们国家的GDP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增长速度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北京举办了奥运会以后,中国的经济更是繁荣发展。我们的国家不断与世界接轨,2007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是大国中受到影响最小的一个,几乎没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的GDP仍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长着。图5-2中给出了2005~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2009年几乎快比2005年翻一番了。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我们的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就日益上升。国家有了这样的实力,大家为什么还要在银行里存入别国的货币呢?

  图5-22005~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我国的国际贸易水平的发展,2005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量14420亿美元,而到了2009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量已经达到了22073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仅仅五年,就增长了近一倍,无论是进口总量还是出口总量,增加了进出口总量,我国的国际贸易强大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与日俱增的,有更多的贸易用人民币结算,那么外国人会更加喜欢我们的人民币,我们自己国家的人怎么能不喜欢呢?

  谈到科技水平我们国人更加骄傲的了,随着我国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升空,标志着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事业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同时,我国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更是创下了多项纪录。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更是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我国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方面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让老百姓们不禁感叹,国家强大了,生活越来越有技术含量了。所以存本币还是存外币,自己心里当然有数了。

  至于国防力量么,要想知道老百姓对我国的国防力量是不是放心,看看大家在国庆阅兵后的激动反应就可以了,无论是陆、海、空、二炮、武警等军种部队,还是装甲兵、空降兵、防空兵等兵种专业部队,无论是坦克、火炮、导弹等战斗装备,还是雷达、通信、后勤等保障装备,都让我们见识了中国的实力,从1949年第一次阅兵到2009年国庆,从新中国成立时中只能用缴获的武器装备进行阅兵,建国60年的时候,我们不仅用的全是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大炮,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武器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防实力如此强大的今天,我们的人民币怎么会不强大?

  再看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大家可能会想我们国家虽然GDP很高,但是一平均起来就没有影子了,那是因为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呀,所以对我们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不要失去了信心,给你看一组数据,2009年,我国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2008年增长了8?5%,2005年只有32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2008增长了9?8%,2005年只有10493元,仅仅5年的时间,涨幅就达到了70%多,我们怎么会对我们国家人均收入水平没有信心呢?

  综合了以上几点的数据,相信大家对存本币还是存外币心里都一定有数了吧,那还等什么?赶快行动吧!

  2通货膨胀能否减慢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2011年7月6日,央行宣布再次加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再次上调0?25个基点,达到了3?50%。这是因为,2011年5月公布的CPI数据达到了5?5%,超过了近10年来的最高点。

  即使这个通胀率,老百姓仍觉得低于实际水平。面对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老百姓不仅要问,人民币贬值的速度这么快,是否会减慢人民币的对外升值步伐呢?这种严重的外升内贬,何时是个头呢?

  我们认为,人民币仍会继续升值。原因如下:

  第一, 严重的通货膨胀只是暂时的现象。

  第二, 外贸进出口的巨大顺差使人民币仍受较大的升值压力。

  第三, 人民币如果成为世界流通货币,会带来大量的国外储值和结算需求。中国已经开始逐步实行货币兑换,这只是人民币走向自由流通的第一步。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国际上要求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呼声也会愈来愈高,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贸易方式也会越来常见,一些国家和地区还会把人民币作为自己国家的部分储值货币,随之而来的是对人民币的需求越来越多,从而引发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第四,国外炒家也在不断地购进人民币赌其升值。

  3人民币升到何时才能与国际货币接轨

  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平价购买力。

  为了更便于老百姓通俗易懂,我们撇开经济学中繁难的概念理论,按照平价购买力的基本要素,从衣、食、住、用、行几大类中选取与百姓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最重要的商品来比较,大致可以判断未来人民币的发展空间。

  首先,看看人们一生中消耗量最多的食品。应该说,我国的粮食、肉蛋鱼虾、蔬菜、食油的价格比美国要便宜。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及农村,在吃的方面,花费比美国人要少。当然饮食质量要差。

  其次,中国的服装鞋帽大体比美国更便宜,一般的日常穿戴耗费低于美国。但是,中国的奢侈服装更贵一些。

  再看住房。城镇住房是居民家庭一生中最大的投入和消费项目,花钱最多。十年前,我国的房价、房租及装修的价格都远远低于美国。但是现在不同了。经过2006年以来的房价连续暴涨,我国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水平已经和美国不相上下,房租水平略低,而大城市诸如北京、上海等的房价水平已经高于美国,只是仍低于日本和英法德等国。我国在装修等人力花费较大的项目仍远远低于美国,建材也比美国便宜。在广阔的农村及县乡镇,住房还是比美国便宜。

  从"行"的角度看,我国比美国不便宜。中国有车一族大多被看成"唐僧肉",首先是车贵。同类的家用轿车,在美国一辆大约2万多美元,而中国大致在15万~20万人民币,比美国略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轿车整车出口不多的原因。二手车美国更便宜,一辆八成新的轿车往往几千美元搞定。其次是燃油成本,中国比美国要高出20%以上。至于路桥费,美国大部分高速公路不收费,中国则是高收费,甚至乱收费。至于停车费,相信大多私家车主都有苦不堪言的经历,像北京为了限制交通流量,每小时停车收费竟然高达10元以上。住宅小区停车费贵,购买车位费就更贵;美国人大多住的"汤耗子"(Townhouse),自己有停车位,除纽约等大都市繁华区停车费高昂外,其他大都不收费。中国的私家车保养、保险都不算便宜。在中国,有车一族的用车消费最少都在每月1000元以上(未算折旧)。车的耗费是个大头,在衡量汇率比价方面,应占较大的权重。

  当然,中国没车的人占大多数。在公交出行方面,花费差不多。在美国,乘坐机、火车、公交车及旅游公司的大巴车都很便宜。

  "用"的方面,比美国略微便宜。比如家用电器,这几年中国有了显著进步。新"四大件"、计算机以及日用百货都有一定的竞争力。水电煤燃气等关系国计民生,由国家控制,价格尚不高。家具等只要不追求名牌,还是比美国便宜。但中国的通讯费要高于美国,特别是长话费、上网费等。

  除了衣、食、住、用、行几大板块外,中国的服务费价格、人工成本、工资要比美国低许多。医药卫生、看病保险等费用要远远低于美国。旅游消费美国也不贵。

  当然,美国的物价比起世界其他发达国家,要便宜很多。

  综合以上各类商品及消费的价格,中美两国大体上不相上下。中国只是略低一些,已不像十几年前那样有较大的差距。由此可以判断,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与实际的汇率差距并不是很大,从而也可以预测,人民币未来的升值预期并没有人民想象的那样大。

  当然,影响货币的比值以及购买力的因素还很多。比如前面所说的外贸顺差,会压迫人民币升值;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力量及市场前景,会提升人民币的地位和币值;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有效需求会影响人民币的供需状况和发展惯性。此外,国家的政治体制稳定、社会稳定会支持货币的信誉,强大的国力、军事力量、技术力量、物产、人口、不同的金融策略等都是影响货币比价的重要因素。要看到,在高科技创新和军事力量方面,在金融服务业等许多领域,美国尚无人匹敌。可见在三十年内,中国也无法超越美国。有的人一看到美国出现金融危机就断定美元已经没落了,此话为时尚早。毕竟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何况骆驼没死,也不瘦,只不过闹了点小病小灾。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判断,由于中国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中国商品的平均价格已接近美国,因此人民币不会永远升值下去。但目前仍会继续升值,甚至会受惯性的驱动,人民币的汇率在不久的将来会高于其购买力。就像现在的日元一样。不过我们感觉美元兑人民币很可能在1 ∶5左右停滞下来。那些认为人民币会像日元一样升值三倍的希冀,恐怕是不现实的。当然,这只是一个估测,毕竟影响货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太多,也太复杂。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从网上搜集到两篇关于美国和中国的物价比较的贴子,可能会对读者判断今后的汇率走势有所提示:

  其一

  我不妨列举一下两国的基本消费情况(美国消费以美元计算,中国以人民币计算)。尽量选取同样的商品,同质的服务(尽管事实上不可能)。以下价格,一半来自网络,因为我2007年才出国,觉得国内的可信--现在也许还涨了些价。我也做了部分补遗。需要说的是,这些都是没有打折的价格,事实上,很多东西、特别是食品和日用品,还可以便宜一些。因为中国巨大的经济、物价差异,所以选取人均月入3000元的地区做参照系。如果人均收入都以3000元月薪计算,绝对购买力可比性不强,所以采用相对购买力。以下计价不分美元人民币,可以看出一些情况,至少,最大的商机在中国。换句话说,还是中国人的钱好赚啊。再换句话说,还是中国人更容易做冤大头。 

  在美国买辆奔驰E-320,5万元;马自达6型,2万元(含车照费)

  在中国买辆奔驰E-320,98万元;马自达6型,25万以上(不含车照等杂费)。

  在美国租一套三居室,1000 元上下。

  在中国租一套三居室,2000 元上下。

  在美国买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 30 万,独立房子,永久产权,含土地所有权。

  在中国买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 250 万,公寓,50~70年产权,不含土地权。

  在美国置套好点儿的西服,500 块差不多了。

  在中国置套好点儿的西服,2000 块还不够。

  在美国买一件好一点的衬衣,25元。

  在中国买一件好一点的衬衣,250元。

  在美国买一双耐克或阿迪达斯,平均60元。

  在美国在餐馆或酒吧一瓶啤酒4~5元。

  在三里屯一瓶啤酒30~40元。

  在美国 Holiday Inn, 七八十块。

  在美国看电影,新大片儿,8块!

  在中国看电影,新大片儿,50块!

  在美国听一场交响乐音乐会,50~100元。

  在中国听一场交响乐音乐会,500~1000元。

  从北京向美国寄一份20张A4纸的特快专递(出版合同),因为太贵我的合作方从河北寄来,仍达187元。
  同样一份特快专递从美国寄回北京,27元。

  ……

  当然美国因为人工费高,所以凡和人工有关的都贵,白领和蓝领收入差距并不太大。比如,理发很贵,一般要20美元(我以前在北京理发要20元人民币),有的理发店下午4点就关门了,居然还要预约;按摩一小时要80~100元;出租车、家具也很贵。但没有人天天去理发或按摩,也没有人经常打车或换家具,所以影响不大。

  美国其实最贵的是医疗保险,一个月可以达到500以上,但这个医保覆盖范围极大,而且多由公司购买,所以还不觉得,痛苦的是无医保者。但由于法律关系,美国绝对不会发生无钱治病被医院轰出来的事情。你可以签合同缓缴或要求豁免。

  ……

  (引自http://club?chinaren?com/150167168?html)

  其二网友来函:美国海归详细比较中美物价

  来源: 陈晚 于 2010-12-01 12 ∶20 ∶37

  博主(龚伟力注:原博主)注解:一位素不相识的海归网友,在读了我写的"美国100美金能让孩子干点儿啥"之后,给我寄来了中美物价对比的详细报告:

  本人2008~2009年带着7岁的儿子在美国波士顿访学过几个月,在国外大学是每月3000美元(不用交税,我也不知道这是高是低,直觉应该是中等偏下),在国内大学是3000元人民币,对同样数字货币的生活质量有过切身感受:

  上学:

  中国公立小学:每月160元在学校的午餐费,每天有一盒牛奶;下午3 ∶40放学,请人帮忙接回家,每月400元。另有全年各类校服费总计约800元,但不是每年都买。小的不能穿了再买。

  美国公立小学:随租房所在地就近入学,正规上课时间免费,并包括免费早餐、课间水果和午餐;下午2 ∶30放学后,因为了不影响工作,请托管到5 ∶30,有三个老师,主要陪着做作业、玩电脑,也组织体育运动、绘画、游戏、讲故事什么的,每月560美元;没有校服。

  但是,在中国,若离开我现在居住的城市,到其他城市去,我的孩子无法入学,不能像美国一样,租房在哪里就在哪里入学。因老公是军人在外地,儿子只能跟着我,为此,不得不放弃到其他高校做博士后的机会。但要是还有出国的机会就可以带上儿子。自己的祖国不让我孩子上学,别人的国家却可以,挺讽刺!

  住房:

  国内:因参加工作时间早,下手早,买了房,现只用支付每月物管费、水电气网费等600元左右。

  美国:运气好,遇上好房东,喜欢将房子租给高学历的、不爱惹事、按时付租的中国人,与其他三名中国学者合租一大套房子中的两连体小间,每月800美元,水电气网费分摊后约100美元。

  就医:

  国内:学校统一给小学生购买有少儿互助金、意外险等,计100元,其他体检费、护牙费160元。一次儿子意外摔断胳膊,住院三周,花费10000元,学校保险报销了4000元。平时儿子免疫力低,爱咳嗽、发烧,每次生病门诊花费约500元,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稍有好转。

  美国:入学前的一次体检,只量了身高、体重,检查了视力、听力什么的,后来寄来账单560美元!后来买了保险,每月80美元,但有了体检的经历,一般不敢去医院。

  食品:

  国内:一周逛一次超市,每次约200元,基本为米面油菜肉奶等必需品,冰淇淋、果汁什么的一般不敢买。一个月在800元左右,当然不包括下馆子。

  美国:一周逛一次超市,每次50元左右,牛肉、牛奶、冰淇淋、果汁等随便买,食品真的很便宜,一大盒牛肉才几美元,3美元一盒有机牛奶,一盒果汁,一盒哈根达斯冰淇淋,因此儿子可以每餐喝果汁和冰淇淋,回国后就取消了。因此一个月200~300美元可以吃得很好,当然不能下馆子,下馆子就一盒饭也得10多美元。

  衣服:

  国内:大型商场一般不去,除非打五折以上,偏爱小店,单件小孩衣服不超过100元,大件羽绒服之类的不超过300元,国内从不给孩子买耐克什么的。自己的衣服多数在200元左右,几件700、800元的出席重要场合。

  美国:耐克、阿迪达斯什么的不算什么,10多美元一件,夏天的14美元一套,一次100美元可以买很多,在美国买衣服也是推着在中国超市的车子。给儿子买一双耐克运动鞋,20美元,想着自己挣3000美元,10、20美元的衣服还是可以随便买的。

  文化、体育活动:

  国内:儿子作业完成之后几乎没有什么玩耍时间,偶尔能在院子里打打篮球、骑骑自行车什么。博物馆很少去,他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游乐园,但是样样都是按分钟收费,只是偶尔节假日才去。

  美国:租住社区步行十分钟有偌大的草坪、足球场、篮球场、滑梯什么的,加之作业不多,晚饭后总是可以出去玩上一会儿。溜冰场收费,但每周有固定的免费开放时间,人也不多,为儿子和自己置办整套行头花费了200美元。回来后也没机会再用了。波士顿有针对孩子的儿童博物馆,每周五晚上免费,有许多孩子玩的项目,另有科技博物馆,办一年卡(限两人),70美元,不限次数,小孩比较喜欢。

  兴趣班:

  因时间短,在美国时未参加任何兴趣班,但了解到钢琴课每小时50美元。

  国内:钢琴课:每小时125元,属于一般偏低的收费,考虑到孩子这方面悟性还不错,打算换老师,据称要200元每小时。其他只有一个英语班:EF的,每年6400元,每周2小时,寒暑假、节假日停课。觉得这个贵了点儿,正打算明年退课呢。上了课后关键在于家长的辅导及孩子花的时间,否则再贵的班也没有。准备自己多花点时间教孩子,省点钱。

  出行:

  国内:养一七八万元的家庭用车,每月1000元左右。

  美国:不知养车费用如何,只知车便宜,油费便宜且无过路费,3美元多一加仑。

  其他:

  美国的人工费奇贵,事事必须自力更生。如请人安一个自行车篓子,篓连人工费20美元,补个胎10美元,在饭店用餐的小费是15%~20%,搬家公司出车起价80~120美元。所以常见旧家具免费处理,前提是自行搬运。

  化妆品:

  露得清,擦脸的,美国13美元一瓶,国内100元左右。在美国我的工资可以买雅诗兰黛什么,100美元可以买两样呢,国内我的工资连柜台都不敢靠近。

  小小的结论:3000美元的购买力远大于3000元人民币。3000元在美国交了房租也可以比较大方地生活,比如,常有牛肉、冰淇淋吃,衣服随便买,还"名牌";在国内只能抠抠巴巴地生活。

  这两篇文章大意是说美国很多商品都很便宜,甚至低于人民币价格。文章虽然有些偏颇,有些地方仅看到了一面,统计也不一定完全准确,但读完后足以使我们明白,中美之间的物价差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人民币的购买力并不比美元高多少,因此,未来升值的空间有限。

  4人民币升值后该买哪些股票和基金

  股市和基金,可以说是老百姓最重要的投资渠道,也是百姓最大的金融资产。其规模已经超过了储蓄存款,总价值仅次于房产。因此,让这部分资产升值保值,就不能不考虑人民币汇率变动带给股市和基金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更多的是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来影响股市。人民币升值对于不同的股票发展有利有弊,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对不同行业股票产生影响。一是因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将在长期内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行业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业绩出现分化。二是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改变行业内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账面价值,通过外汇折算差异影响其经营业绩。

  那么,人民币升值会对哪些股票产生利好呢?又对哪些股票利空呢?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于A股市场总体属于较为重大的利好。在人民币具有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必然吸引投机资金的快速流入,从而推动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日本、泰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大体说,由于人民币升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通过进出口这个链条传递,进出口依存度越大的企业,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越敏感。人民币升值将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产的公司是长期利好;而对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冲击较大,如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家电、部分农产品以及纺织行业等。

  具体到不同的板块来看,哪些板块具有投资机会呢?

  人民币升值受益板块主要有航空、客车、化纤、塑料、造纸、房地产等。

  人民币升值还会对一些股票产生不利的影响。还有一些行业的股票呈现中性的效果:

  旅游业: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使境内居民出境旅游变得更加便宜,而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变得相对昂贵,这对国内的旅游景点类公司显然是不利的,但对旅行社类上市公司有利。

  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类公司:比如铁矿石、铜矿石等相当部分是依赖进口的,人民币升值会带来进口成本的下降。但同时,由于我国绝大部分有色金属及其矿产品的定价都参照了具有国际定价权威的LME交易所行情,所以单一国家的货币升值并不太可能会使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下挫。此外,美元贬值又造成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总体来看,这个行业是很复杂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往往会有截然相反的效果,所以人民币只能看做是一个中性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金融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汇率改革更是慎之又慎,特别是在浮动范围和时机选择上难以预测。因此,投资者在关注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和投资风险的同时,需要高度结合宏观政治、经济以及证券市场本身运行规律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策略。

  (2)人民币升值对基金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基金会产生哪些影响,主要看这个基金的管理者持有哪些行业的股票,它的仓位配置和操作手法。

  对股票型基金的影响,其基本的道理和股票大致相同,这里不再多叙。

  对QDII构成直接利空。如果人民币升值了,由于有汇兑损失,那或多或少会侵占QDII的投资收益。 对于投资海外股市的QDII来看,如果预测国外股市表现大于汇兑损失部分,那么,投资者可以继续保留QDII;反之则是赎回为佳。对于投资海外债券市场的QDII,如果预期的收益水平与人民币稳健收益型理财产品相差不大,或不及人民币稳健收益型理财产品,再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则更应该及早换成人民币稳健收益型理财产品。

  对指数基金利好。由于人民币升值会带来股市大盘上涨,所以买指数基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牛市买指数,是很有道理的股谚。"指数投资在规避个股风险、分享牛市成果的同时,还能充分体验轻松理财的乐趣。目前市面上指数基金的种类很多,比如各类沪深300基金等。上证180ETF(开放式交易所交易指数基金) 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既有一般指数基金的特性,同时交易更方便,交易费用也更低廉。对熟悉股票投资的投资者而言,其操作完全可视同为一只股票。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投资习惯进行选择或选择样本指数代表性强的ETF产品进行投资。

  对债券型基金构成利好。人民币升值后短期内债市可能上涨。除了浮动利率债券以外的债券品种都应有好的表现,长期品种绝对升幅要大一些。但由于小幅升值会进一步刺激投机资金,热钱可能加速流入,短时间内市场资金波动将会加剧。而债券型基金中一部分是投资于短期债券,所以基金净值将略有上涨。

  货币型基金略有上涨: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配置为:现金;一年以内(含一年)的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 (含397天)的债券;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债券回购;期限在一年以内 (含一年)的中央银行票据;其他货币市场工具。其中短期债券会因为升值而走强,所以货币型基金也会有所上涨。

  5人民币升值后哪些商品更便宜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可以使进口商品特别是进口奢侈品的价格下跌,含有大量进口原料的商品会下跌,而对我国自产自销的商品影响不大。

  比如,进口轿车特别是高档豪华车会价格下跌,相应的汽车零配件也会降低进口成本,但低档车降幅不会很大。因此,人民币升值更多是对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的富人有利,对一般老百姓"没感觉"。

  6攒点人民币,将来环游世界!

  第六章美元PK人民币

  一段时间内,美元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货币,但随着美元一天天衰落下去,人民币会一天天好起来。美元倚仗强势地位,总是通过大量举债和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蚕食其他国家的财富,以维持过度消费的美国生活方式。所以终有一天,美元大厦将倾。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1强弱变化一目了然

  2金融大亨的阳谋

  把美国的赤字形容成"不流眼泪",其实再正确不过。虽然是花的钱比有的多,但美国人事实上丝毫不用为此担忧、为此流泪。原因何在?二战后,美国成为了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的绝对主宰,美元成为与黄金并驾齐驱的国际储备货币。战后初期,美国援助欧洲、日本重建,更是借此机会推动美元成为全球经济中唯一的硬通货,使其地位远远超过了黄金。各国为了应付国际结算、稳定汇率、对外投资等多种需要,必须储备大量的美元资产。一个属于美元的时代开始了。我们讲个插曲: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逃亡被抓时,随身携带的居然也是75万美元现钞,而不是别的什么财富!这位曾经叱咤风云、与美国有着灭国亡家之仇的人,却也不得不依赖于敌国的货币。这是多么巨大的讽刺,也可见美元的地位。

  为了让别的国家有足够的美元储备资产,美国必须向外供应美元储备,即维持国际收支赤字。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成为了世界经济金融货币的主导,也成了全球经济规则的制订者和监督者。不仅如此,在各国储备美元资产的同时,美国获得了巨额的"铸币税"收入。同时,当其他国家有储备美元资产的需要时,美国就可以大搞财政赤字,因为其财政债券总是有人愿意购买,相当于世界各国为美国的财政赤字掏了钱补了窟窿。然而,美国大搞财政赤字和货币扩张,通货膨胀的苦果却非自己独食,而是由世界各国共同承担了下来。因此,国际收支赤字对美国绝对是利远大于弊的。到如今,各国储备的美元资产已成累卵,深陷泥沼,却依然不得不选择持有甚至继续购买,来维持这一危局不倒。美元果真成了"我们的麻烦"!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的国家确实很有经济头脑,"债务牌""赤字牌"打得炉火纯青,使得它借此大赚了不少。比如储备石油上,美国本身就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储藏国和生产国之一,而它深知石油是人类目前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依然从世界各地(以中东为主)大肆进口石油资源。本来是你买我卖的生意,然而事实上,美国却占尽了便宜。因为石油的购买都是以美元结算的,美国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让石油滚滚流入!最后石油美元洪水泛滥,导致了欧洲货币市场流动性泛滥以及后来的拉美债务危机。美国却不用独自买单,这是多么划算的买卖。另外还有美国频繁的战事,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众所周知,发动一场战争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事实上,美国根本无须由其国内为战争融集资金。那钱从哪里来?无一例外的都是由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中央银行以其手中的结余美元购买美国财政部债券,从而承担了美国军事侵略的大部分费用。结果在这几场战争中,美国都快速达到了战略目标,美国经济也在战争中获益,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经济长期停滞的压力。

  一切利益都来源于美元本位。所以一旦出现某个国家有可能超越美国,威胁到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带来的种种利益时,它绝不会听之任之,坐以待毙。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

  3美元绑架人民币

  中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作为新兴的经济体,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如果中国今后出现经济、金融动荡,20多年积累的外商直接投资及其资本升值有可能在短期内要求撤离,那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很有可能不够。如果以过去15年每年平均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流量计,剔除资本增值,外商直接投资在过去15年的存量就达到了7500亿美元;加上资本增值,外商直接投资的总存量一定超过8500亿美元的水平。

  中国积累的外汇储备当中,除了外商直接投资的美元流入,还包括中国贸易顺差,即出口超过进口,导致的美元流入。用赌场筹码的例子,就是中国人挣了外汇,将外汇卖给央行,换成人民币(筹码)。此外,还与中国采取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有关。通过强制结售汇把居民及企业手中的外汇归集起来,限制个人及企业持有的外汇数量,从而在中央形成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和美国的专家估计,中国的外汇资产70%是以向美国政府及其机构贷款的形式存在的。这意味着美国欠中国政府的官方债务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或者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公司的市值总和的两倍多。因此,如果美元大幅贬值,中国庞大的美元储备将面临巨额损失的风险。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为了避免外汇资产不断贬值,中国无可选择地要继续购买美元票据。这样虽可以增加中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但也可能造成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进一步遭到美国的"绑架"。
  因此有人提出"藏汇于民"的说法,即允许个人和企业在一定数量范围内持有外汇,自主进行外汇投资,从而减少中央集中持有的外汇储备。另一个有效办法是允许港币在内地特别是广东地区适当流通。由于港币就是外汇,许多内地的企业及个人都需要使用港币作投资及从事商业活动,港币在内地的流通不仅可以促进内地与香港的经济整合,也可以大量减少官方的外汇储备,从而达到减弱美元对人民币的绑架作用。

  图6-1

  4与美元联系的汇率合理吗?

  大多数学者及官员认为目前的制度符合中国国情。自从2005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都出现一定升值。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现象十分明显,2008年,246个交易日中升值的有132天,贬值的是112天。汇率的波动是正常的,不波动是不正常的,但是过分大幅的波动也是不正常的。要防止汇率出现大幅的波动,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也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图6-2

  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深受其害,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其根源所在。然而有不少国家把矛头指向中国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和人民币,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并且奥巴马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以及美联储大量购买本国国债使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大幅缩水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清楚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例如,在2009年4月2日的G20峰会上,中国就提出了相关要求。有学者指出,在当前情况下,与其与一个个国家(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不如推动中美双方建立汇率联系机制,建立"人民币美元"。

  图6-3

  首先,人民币和美元本身有内在的深层次联系,人民币美元本为一体。

  不管美国承认与否,现在中美之间的确存在一种货币资金循环关系。美联储发行货币,购买美国国债不是以黄金或别的什么大宗商品为依托的,而是以中国的出口顺差、外汇储备为支撑的。而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购买所积存的。把中间环节抽掉,不就是美元以人民币为基础发行的吗?在这个意义上人民币已经就是美元了。"人民币美元"只是要中美双方正视这种货币资金循环关系,在双方合理协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目前已经存在的"汇率联系机制"(人民币长期采取盯住美元政策),采取双方认可的汇率目标区域。大致的做法是:假如双方初步确定中美汇率区间在1比6?5~6?8之间,如果高于6?8,美国用美元买回人民币,如果低于6?5,中国用人民币购买更多美元,以释放更多人民币。经过一段调适,这一目标区域可以有所调整,此外"具体的协调机制可以更多更灵活"。

  "人民币美元"一旦成为事实,将带来很多好处。

  第一,"人民币美元"这种联系机制的建立,永久性地消除美国政府所谓"中国政府操纵汇率"和"人民币人为低估"等不实之辞,人民币和美元互相捆绑,对于中美双方经济稳定发展都有好处。

  第二,人民币可能直接走过资本可兑换的门槛,至少成为境外可兑换货币。这对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对于成为未来"超主权货币"的主要贡献货币,甚至当前成为SDR的权重篮子货币,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第三,"人民币美元"形成,中美成为利益共同体,G2将成为事实,将逐步形成共管世界的局面。

  "人民币美元"的形成,中美这种汇率联系机制的建立,目前来看能否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

  其一,合理的目标汇率区间的形成,是"人民币美元"形成的关键。需要双方坦诚的合作,双方能否拿出这样的诚意,双方长短期利益如何合理平衡是关键中的关键。中国面临在确定"目标汇率区间"中与美元汇率和与其他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选择中,长短期利益的平衡。美国面临在"人民币汇率实质已经盯住美元"的情况下,如何再让中国采取合理的汇率政策和与中国分享"铸币权"的平衡。

  其二,"人民币美元"的形成过程中,如何避免第三方的忧虑。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联手,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利益,可能遭到欧、日等的反对。

  5人民币支持美元的玄机

  首先,从进出口的角度看,现在人们普遍的观点是,人民币升值会给出口企业带来压力,由于国内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很低,如果人民币升值,那么以美元结算或者定价的出口品转换为人民币后的收入就会下降。而我们的大部分出口品是双边贸易产品,没有太大的议价能力,一旦人民币升值,就会造成出口企业利润率下降,甚至企业倒闭。

  不过很多人忽略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口产品价格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我们进口石油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因为这些进口品是多边贸易品,其价格走向与美元价格的走向相反。而美元价格是要看美元对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等主要货币的加权汇率的。人民币升值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元的价格,不过并非一定能直接造成美元贬值,所以无法直接影响这些以美元结算商品价格的改变。但是,在其他所有汇率没有太大变化空间的基础上,人民币的升降则会成为最后几个可影响油价的因素之一。在这种特殊条件下,情况将变得十分复杂和微妙。所以一般情况下,在不考虑政府控制油价的情况下,当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受益的是国内的原油进口企业,如中石油和中石化。人民币贬值的时候,如果不能影响美元结算的油价,那么吃亏的就是这些企业。

  在汇率的变化过程中财富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移。可是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出口企业的损失和进口企业的获利并不是对称的,或者说等量的。因为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美国并没有出现大的通胀,也就是说我们出口企业很大的一部分损失是被美国人赚去了。

  所以美国逼人民币升值可以白白地赚取一部分利润,降低自己的贸易逆差。而他逼人民币就犯的武器就是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中国处在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中国政府的应对是人民币小幅升值,并且控制油价,也就是说让进口商和出口商分担损失。石油价格上升对美国也有影响,因为他也要用石油,但是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国际炒家在石油期货上会大赚一笔来弥补这个损失,同样的财富转移发生在这个过程中。

  其次,中国自身的经济调控举措有助于美元走强。2010年市场炒作的重点无疑是欧洲的债务危机。但是美国、日本并不是没有爆发债务危机的危险,为什么债务危机会先在欧洲出现呢?除了美国经济复苏快于欧洲给了其债券市场的投资者以信心外,还有中国因素!如果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或者转而购买希腊债券,危机的一方就不是欧元区了,很可能是美元。同样道理也适用于日元,中国经济复苏进程全世界第一,2010年增长率接近12%,这对亚洲经济包括日本经济有很强的提振作用,2010年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从侧面支持了日元,因此日本债务问题才被国际炒家"放过",上半年日元最强,坐享着"避险货币"的"红利"--不跌反涨。如果没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日元起码应该与欧元一起下跌。

  因此说,中国的人民币虽然不是世界货币,也不是自由浮动、自由买卖的货币,但它的"影子"作用是强大的,强大到可以左右美元日元包括商品货币欧系货币的走势。

  中国经济必须与美国经济"共进退"是很重要的原因。2010年,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美国,这使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压力远远大于美联储。如果中国被迫不断升息,显然是不利于美元的,当然这也不利于中国--因为热钱将更大量地涌入。作为宏观经济的战略选择之一,中国经济必须适度减速,而且是在少加息的情况下减速。因此,所谓精确打击非常重要。目前,中国政府已经这么做了--就是调控房地产。新国十条以及"国八条"发布后,市场发现,美元走势再次出现突破迹象,因此说,中国宏观调控举措再次从"侧面"支持了美元指数的上行。中国人民币汇率之争降温以及中国调控房地产举措客观上都迂回地支持了美元,因为它发出了与美国退出政策保持同步的信号,使市场不敢炒作美联储将"长期维持低利率"承诺的负面因素,同时也抑制商品货币的快速上涨,间接地打压欧系货币的反弹。

  中国经济减速,美国经济可能加速,中美将在2011年下半年共同选择货币政策正常化。从2011年上半年总体经济表现来看,美国是IMF的特别提款权篮子中各大货币中唯一可能在下半年升息的国家--欧元区百病缠身,日本有可能遭到主权债务降级,英国情况稍好,但新执政党很可能会选择弱势英镑策略,加之欧元区有可能长期被一个个国家债务危机的轮番轰炸所困扰,英国债务问题时时被市场提及,很难单独升息。

  并且,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是支持美元指数走强的重要因素。2010年中美民间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口水战打了很久,如果人民币真如美国政客要求的那样大幅度升值,对美元的稳定是极其不利的,相反,中国经济主动减速,人民币小幅度升值,间接支持了美联储,给了它重要的观察期。而人民币小幅度升值也是有利于美元稳定的,因为小幅升值是对大幅度升值预期的否定,同时也是中国经济适度减速的信号。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适度减速有助于帮助美元闯关。

  再次,从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角度看,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主要货币,其稳定与否,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中方一直向美方强调,希望美国政府在处理国内的货币政策和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两方面功能之间,要兼顾考虑,平衡处理政策两方面的矛盾。

  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及发展过程看,大多数人都会看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其中包括在储备货币的构成上存在的问题,是被广大投资者、学者和大多数财经界人士都认识到的问题。其中也包括一些国家的政治家提出一些批评意见,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在讨论国际货币体系和主要储备货币的问题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形成主要储备货币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何改进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包括储备货币结构的改善,也需要创造条件才能达到合理目标。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渡过,国际金融市场相对脆弱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应当支持主要货币的稳定。

  6从单级货币、多级货币到双轮驱动

  7怎样化解外汇储备风险

  美元面临贬值危机的同时,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汇储备面临的问题更为人们所关注:我们如何控制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是否可以用外汇储备到国外购买一些因危机而贬值的资产?以及更为严重的--美元贬值带来的外汇储备缩水问题。

  适度规模问题,已经是一个长期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规模过大,本质上讲,是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长期失衡的结果。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是国际收支顺差。如对外贸易上,我国一直以来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以外需弥补内需不足,缓解就业压力和产能过剩,这一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不断增加,外汇储备规模的持续扩大。因此,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是解决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的根本方式。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加资源性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鼓励企业到海外投资,不仅可以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还可以以这次危机为契机,获得相对廉价有升值空间的资产,不失为划算的买卖。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聚集,究其原因是实行了强制结售汇的外汇管理体制。因此,有人建议改革外汇管理体制,藏汇于民。的确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官方储备的规模都不大,很大一部分外汇储备都保有在居民手中。将储备化公为私确实有它的好处:当投资主体分散时,投资风险也相应分散;另外资金的使用效率会提高。目前在我国,强制结售汇制度已经在逐步放宽。但是由于我国的居民和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还很薄弱,很多企业不具备风险管理的能力,因此藏汇于民更应该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的化解外汇储备风险的方式。

  我们再来看看外汇储备缩水问题。国家就像一个大家庭,外汇储备就好比这个家庭持有的以外币标价的金融债权,因此,也会面临财产保值增值的难题。我国外汇储备精确构成官方机构并没有正式公布,但有学者根据国内外机构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过大致推算,据估计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计价资产大约占70%,约合2?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居然高达8948亿美元。来源于美国财政部网站。据中国社科院测算,如果美元对各种主要货币均贬值20%,以现有外汇储备规模预计,中国遭受的损失将高达3万亿元人民币。

  令人伤脑筋的地方在于,美元资产虽然存在缩水风险,我们却很难寻找更为理想的投资对象来取代它。整个市场都认识到美元在长期中贬值是大势所趋,但是一定时期内,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的地位依然稳固。与其他币种相比,美元仍然是市场投资的首选。经验证明,欧元等国际货币的抗风险能力目前还不如美元。

  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可能不配置美元资产,这样就将中国和美国绑在了一起,即所谓的"中美连体婴儿"现象之一,也有人戏谑地说中国的外汇储备被山姆大叔绑架了。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两国已不仅仅是利益相关者了,而成为了利益共同体。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家马丁·沃尔夫的说法,"中国抛售美国国债或者美国没收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都是不可以轻易使用的武器"。因为如果发生上述情况,那将不仅是中美两国的关系破裂,而是一场世界性的金融灾难。

  因此,我们不能把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现状简单地描述为陷入"美元陷阱",而是应尽快改善国际收支结构,促使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如外汇储备的多币种化。各种货币资产占比多大,需要全盘考虑。外汇储备币种的构成,是历史形成的,不宜变动过快、幅度过大,要逐步进行调整。当然,我们可以适当择机提高黄金、资源产品的投资比例,这样有利于外汇储备安全。但它们并非外汇储备投资的理想品种,黄金、石油的价格近些年来波动剧烈,比持有高信用债券风险更大。

  还有一种不错的选择就是购买资源,包括参股或者收购资源型的企业,增加国家对战略资源的控制力。时寒冰先生在《中国怎么办》一书中掷地有声:"全球将步入资源为王的时代《中国怎么办》第219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拥有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就意味着拥有持续升值的财富"。短期看,资源的价格有涨有落;从长期看,其价格只涨不落,因为需求不断增加,存量却总是有限的。对于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在资源储备、获取、定价和使用上没有发言权,是对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可是,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在投资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资产时,往往会遭遇别国政府阻挠,或者面临收购价格被刻意抬高。因此,寻求一种成本更低、阻力更小的迂回投资模式,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

  此外,外汇储备既然过多无益,还风险巨大,不如将外汇储备部分转换为人才储备,如为更多的中国学子提供到国外深造的机会,培养适应全球化变革的国际型人才;同时还可以用于吸引国外智慧到中国来。人才,决定了一国长远未来,因此,投资于人力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然,这种投资必须要考虑建立相应的机制--留住人才,为中国的自身经济发展献策献力,避免人才都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击中,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

  8货币信用,古老而永久的话题

  清醒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不可能长久下去,虚构的繁荣最终会灰飞烟灭,土崩瓦解。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美国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与此密不可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美元本位的一统天下与美国金融创新带来的繁荣,也同时将美国推下了神坛,推向深渊。

  信用,是货币古老的话题,但也是永恒的话题。不管哪种货币或信用凭证忽视了它,都必将走向衰落。那些金融衍生品,恰恰是丧失了信用依托,才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

  9兼论人民币与欧元日元和英镑

  欧元的产生不仅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更有其深刻的政治、文化背景。欧洲诸国曾经是西方的贵族,领导着全世界,而后来却不得不在生机勃勃的北美大陆面前低下高贵的头颅。尽管如此,欧洲人从未放弃他们的贵族梦,依旧凭借着历史赋予这块大陆的雄厚根基,在全球的舞台上续写着自己的尊严。为了欧元的启动,欧洲各国都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承受了很大的成本,因为他们都怀揣着一个心愿:统一的货币能带来欧洲更为繁荣的明天。

  因此,欧元的出世,举世瞩目。这标志着欧盟在欧洲一体化上的长足进展,欧盟各国从此真正握成了一个拳头,成为这世上唯一有能力与美国抗衡的经济体,这其中对人民币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随着欧元在国际贸易计价结算中比重的提高,欧元的汇率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逐渐增大。在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制度下,美元的贬值和中国的双顺差使得人民币面临很大的升值压力。因此,国内有强烈的呼声:改变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转向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弹性汇率来缓解人民币压力,稳定汇率。从2004年起,欧盟就取代了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选择篮子货币时,欧元将必不可少,这样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将产生直接作用。另外,随着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欧元也为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多元化提供了空间。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直以来,中欧间政治关系虽然亲密,但贸易摩擦却仍然一浪高过一浪,欧债危机也不断发生。一个口袋里掏钱,必将一个嗓门说话,欧元的发行很可能带来欧盟更加强烈的对外保护主义,中国的商品很可能将遭遇更高的门槛,这就需要中国的企业适应性的变革。

  其实,欧元给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欧元对美元独霸地位的挑战,给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以及各国货币的发展,留下了想象和进取的空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亚洲经贸关系的加强,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成为必然。欧元的壮大,平衡了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对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日本维持低利率政策,借款成本较低,促使了日元的套利交易,主要是市场大量借入日元,投资到收益率高的其他货币的金融资产上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赚取较高收益。这样投资者把借入日元转为高息货币,日元供给不断增加,日元对美元开始走软。这一阶段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进而人民币对日元也相应升值。

  次贷危机向全球蔓延后,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日元并没有像欧元那样,对美元继续贬值,反而对美元升值,包括这次日本大地震也没有影响日元升值。这也是通过套息交易机制实现的,主要是投资者纷纷解除套利头寸。由于经济形势恶化,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资者迅速平仓,纷纷卖出相关国外资产,偿还日元,导致对日元需求大幅度上升,日元开始转向升值。同时各国央行积极救市,不断下调基准利率,与日元的利差缩小,而日元利率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其他国家降息导致该国货币对日元贬值预期增强。这一阶段由于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较大,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不高,因此人民币对日元略有贬值,从2008年8月1日到2011年2月15日人民币兑日元贬值了将近16?0%。人民币兑日元的贬值,使得计划去日本旅游或者留学费用变得昂贵,建议需要者不妨趁早利用汇率波动区间,逢高买入日元。

  这些年来,人民币兑英镑的汇率经历了一系列的波动,在2007年11月,美国雷曼兄弟银行倒闭的前一年,1英镑兑换15?5元人民币;但在次贷危机后,英镑贬值,英镑和人民币的比率达到1∶12,由于人民币和英镑的比率是以美元的价格为中间价。在雷曼兄弟倒闭后,美元止跌回升,英镑对人民币2009年1月跌至9?5,2010年8月英镑又回升至11?5,但是仍然没有回到雷曼兄弟倒闭之前的水平。人民币和美元的交易,维持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而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影响了英镑和人民币的汇率。

  第七章人民币何时成为世界货币

  带着人民币周游世界,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但人民币真的走向世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要有完善的证券期货市场,要改善金融监管,要有自由流动的机制,要开放银行业务……

  815年后,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

  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不仅是中国的需要,世界同样需要。

  何谓人民币自由可兑换?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可以按任何目的将所持有的人民币按市场汇率兑换成另一种货币,或者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在人民币自由可兑换的条件下,即使出现国际收支的逆差,就是假设咱们中国现在花出去的钱大于赚进来的钱,人民币必然有贬值的趋势,这时候政府或者货币当局也必须保证持有人民币的当事人还可以无限制地兑换人民币,即不限金额不限用途,想兑换多少就兑换多少,不能通过设立重重法令限制兑换来缓解人民币币值的压力。此时,我们不禁吓出一身冷汗,这不正是前文中亚洲金融危机的症结所在么。泰国正是由于允许泰铢自由可兑换,让投机者可以通过借入泰铢无限地做空,从而耗尽了泰国的外汇储备。那么即使我们中国有着3万亿美元、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一旦实施人民币自由可兑换,会不会重蹈当年泰国的覆辙?而且我们为什么要求人民币自由可兑换啊?

  确实这是个很专业的问题,其中的利益与弊端也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但是我们老百姓也可以按这种思路理解:中国现在是经济大国,大国的经济必须与大国的金融相匹配,本章第一节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国家金融强大的的基础,正是其货币的国际化。当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放心用你的货币作为外汇储备或者贸易结算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承认你经济大国的地位,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中国想让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那么必须实现人民币自由可兑换。道理很简单,试想如果我想拿2000万美元兑换人民币,需要经过各种部门的审批,而且必须明确你换这么多人民币有何用途,或者我在中国的人民币财产想兑换成美元汇回国内,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够批准(这些都是中国的现状),这样哪个敢放心大胆的使用人民币?说白了,能够将自己的货币自由兑换表现出的是一种对自己国家经济的自信,这种自信也会传递给其他人,但是不光是信心的问题,中国现在仍然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可以让更多的外资、外商进驻中国,从而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理念。那么既然这么好,中国为什么不马上实现这一目标呢,这正是前面提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中国是经济大国,并不是经济强国,他只好用货币不可兑换作为一层保护,在里面修炼内力。试想一旦你并没有足够强的经济实力,就跳出这层保护,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竞争,后果必然是伤痕累累。就像咱们国家做的汇率压力测试,发现一旦人民币升值3%~5%,一些企业利润会下降30%~50%,可能会影响7000万人的就业。

  可见,我们不能就金融而谈金融,我们应该看到金融的基础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实体经济。有各种学者提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各种步骤、做法,但是只有我们的经济强壮了,我们才能掀开那层保护。什么样的经济叫做强壮,很简单,你的经济必须有核心竞争力,不可复制性。我们国家一直是制造业大国,那只是得益于的使我们较低的劳动成本,现在印度、越南等一些国家劳动成本更低,我们做的他们也能做,从而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冲击,当我们的产品像WINDOWS系统那样,别人很难复制,商品的定价权就掌握在了你自己手中,这时宏观经济变动的风险对企业就小多了。另外还要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高效率、低能耗,那种通过破坏环境、浪费资源而得到的GDP是不健康的。当然也不是说非要经济实力到达这个境界才破茧而出,我们应该随着经济实力逐渐的增强,一点点地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然后通过不断地放开,合理扩大外资和国内对外投资,升级自身产业,从而反哺经济,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正是中国一直奉行的并且未来也会坚持的做法。

  到目前为止,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货币自由可兑换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国际平衡收支表中有两个最主要的项目,一是经常项目,主要衡量对外贸易的外汇收支活动;二是资本项目,主要衡量国内外债权债务的流动而产生的外汇收支活动(例如股票、债券、直接投资等)。下表揭示了资本项目中不可自由兑换的部分,它们正是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障碍。

  表7-4中国资本项目自由可兑换与管制现状资料来源:赵庆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国际化研究》。

  状况子项目交易环节汇兑环节

  A?资本账户

  流出(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民转移)有管制。需经有关部门批准,但总体上规定不明确。移民资产不允许兑换成外汇并转移国外。

  流入(外国对我国债务减免)不明确。不明确。

  B?金融账户

  1?直接投资

  (1)中国在外直接投资

  流出较严格的管制。境内投资者需要到商务部或者商务部授权的单位办理境外投资审批,境内投资者一般限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人一般不受理。较严格管制,一般要求投资者使用自有外汇资金进行境外投资,使用人民币购汇投资的需要经过审批,对外投资的资本金汇出也要经过外汇局批准。

  流入一般管制。对于境外投资减资,清算等事项要求报告原审批部门进行审批。一般管制。境内投资企业减资,清算,应将外汇资产调回国内,经外汇管理局审批后结汇。

  (2)外国在华投资

  流入一般管制。对外商直接投资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实施产业指导所有外商直接投资都需要商务部批准。事实上对外商投资开放力度很大,初期提高很大优惠,目前优惠条件取消。分类管制。一般不允许外汇资本金结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汇资本金允许开立外汇资本金账户。累计流入额仅限于批准的投资额,支出为经常项目下支出和经批准的资本项目支出,一般允许外汇资本金结汇。

  流出一般管制。外商投资的清盘,撤资,股份转让须经原审批部门事先批准。一般管制。属于外商投资者的资金,经外汇局审核真实性后可以现汇或购汇汇出。

  (续表)

  状况子项目交易环节汇兑环节

  2?证券投资

  (1)股本证券

  流入

  居民居民是指:在本国长期从事生产和消费的人或法人,符合上述情况的他国公民也可能属于本国居民。这时,居民可分为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非居民指除居民外的自然人和法人。较严格管制。境内企业在国外出售或发行股票需经过证监会等部门批准。一般管制。要求境外出售或发行股票所得外汇收入即使调回境内,一般允许开立外汇账户,也可以结汇,但事先需经过外汇局批准。

  非居民分类管制。允许外国投资者在境内购买B股;经批准的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可以根据规定投资A股;除上述投资者外禁止任何外国投资者投资A股。分类管制。允许投资B股的外国投资者开立外汇账户,不允许该账户外汇结汇;QFII的外汇经批准后结汇,使用专门的人民币账户投资;除上述投资者外禁止任何外国投资者将外汇资金兑换成人民币投资A股。

  流出

  居民分类管制。禁止居民个人买卖境外股票;允许境内机构和个人委托境内商业银行在境外进行金融产品投(QDII);企业以收购为目的的购买境外股票可以批准购买。分类管制。禁止居民个人购买投资境外股票,对于居民用自有外汇投资境外股票并无明确规定。经审批可以购买境外股票的企业一般使用自有外汇资金,也可经批准使用人民币购汇,资金汇出需经过外汇局真实性审核。

  非居民分类管制。禁止非居民在境内发行股票;外国投资者可以自由出售B股,QFII可以自由出售A股。分类管制。外国投资者出售B股所得外汇可以自由汇出;QFII出售A股所得人民币,可以按照规定购汇汇出。

  (2)债务证券投资

  (续表)

  状况子项目交易环节汇兑环节

  流入

  居民有严格管制。境内机构(除财政部)对外发债资格,由国家发改委会同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进行评审后报国务院批准;对外发债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并签外汇局后报国务院审批。地方政府不得对外举债。一般管制。对外发债需按照规定办理外债登记,在外发债所得收入须调回境内可以开设外汇账户保留外汇,也可以结汇,都须外汇局批准。

  非居民禁止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购买人民币债券。因禁止该项交易,从而无汇兑环节。

  流出

  居民分类管制。只有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金融机构可以在境外购买债券;经批准的国有企业可以从事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禁止其他任何个人和组织购买境外债券。分类管制。经批准的投资者购买境外债券只能使用自有外汇,不得购汇;经批准的可以从事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国有企业首先使用自有外汇,经批准可以用人民币购汇,外汇资金的汇出需经外汇局批准。

  非居民禁止非居民在境内出售或发行债券。因禁止该项交易,从而无汇兑环节。

  3?其他投资

  (1)贸易信贷

  居民有管制。中资企业向境外外资银行或境外银行获取贸易信贷须事先取得借款主体资格和借款指标;偿还境外贸易信贷无管制。一般不涉及汇兑环节。

  非居民有管制,但是不明确。中国对外提供贸易信贷有专门的金融机构来提供。中国企业偿还国外贸易信贷管制较少。有管制。中国企业偿还国外的贸易信贷首先使用自有外汇,经批准可以人民币购汇汇出。

  (续表)

  状况子项目交易环节汇兑环节

  (2)贷款

  流入分类管制。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依法自主对外借款,境内其他企业对外借款,要事先取得借款主体资格,并纳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有管制。利用外债须登记,外债资金要调回境内,一般不允许外汇结汇,结汇须经外汇局批准。

  流出一般管制。境内金融机构经批准可以按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对外放贷,境内工商企业不可对外放贷。分类管制。境内金融机构对外放贷要用自有外汇,事后须向外汇局备案;国内企业对外借款还本付息必须首先使用自有外汇资金,不足部分经批准后方可购汇;一般限制提前购汇还贷。

  (3)货币和存款

  流入有管制。居民非居民携带现钞入境超过一定金额须向海关申报;携带人民币入境限额为2万元;在开放边民互市和小额贸易地区,携带人民币的限额可根据实际情况并经人民银行和海关总署批准后审批。属于一般管制。居民非居民携带进入的外汇资金可以再银行直接开立个人外币账户,一定金额可以自由结汇,超过限额须经外汇局批准方可结汇。

  流出一般管制。居民非居民携带现钞超过一定金额须向海关申报,携带人民币出境限额为2万元;在开放边民互市和小额贸易的地区,携带人民币的限额可根据实际情况并报经人民银行和海关总署批准后实施;居民的境外存款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分类管制。出境人员一般不得携带等值超过5000美元的外币现钞,超过限额须经外汇局批准;出境人员可以根据规定兑换一定限额的外汇现钞,超过限额须经外汇局批准;居民在境外存款开户须经外汇局批准,一般使用自有外汇,资金汇出要外汇局批准。

  (4)其他形式的流出和流入

  有管制。一般均需经过批准。有管制。一般要求首先使用自有外汇或开立外汇账户保留外汇,人民币购汇和外汇结汇都有较严格的管制。

  上述表来看,资本项目可兑换最大的是三个障碍,首先中国居民不能对外负债;其次是直接投资,外商进入中国需要批准;最后进入中国的A股市场,如果国外机构没有QFII资格时不可以染指。如果想实现资本项目这一目标(在实体经济不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这几个地方必须做出明确的安排。

  首先我们应该花大概5年的时间,放开直接投资项目。因为直接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投入,比较稳定。外商建立了一个厂房,即使不受管制,也不能说搬走就搬走,但是买股票可以瞬间卖掉,从而引起投机资本对经济的短期冲击。而且放开直接投资项目可以促进我国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内企业通过学习和模仿外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国家还可以促进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缓和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但是应该限制外商投资关乎国家命脉的核心产业,例如资源。你也许会问,这不是跟货币自由可兑换的定义相违背么,是的。定义仅仅是理论上的东西,现实是另一码事,美国、日本都是通过重重的障碍限制外商投资核心命脉产业的,我们走向世界的同时,不能丢了自己的立足之本。

  其次,同时利用10~15年时间,让我国A股市场对境外投资者开放,并使我国居民可以投资境外金融工具。B股市场的存在和香港这个背靠大陆的离岸金融市场是这一项目开放的已经成型的条件,花如此长的时间,是想让这两个条件更加的成熟。现在有人提出金融市场(可简单理解为股市)的波动可能影响实体经济,从这次次贷危机我们也看出了端倪。一旦对国外机构开放A股市场,市场波动加大是有可能出现的现象,目前仅就国内市场来看庄家坐庄,操纵市场的事情时有发生,再加上国外投机资本的进入,可想而知。我们利用这么长的时间无非就是做几件事情,首先扩大B股市场的规模,完善其制度,最终和A股市场合并;其次鼓励国内企业更多在香港、美国上市,使其在国际上有更好的知名度和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使A股市场开放后,国外投资者对A股上市企业已经有一定了解,进行价值投资;再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杜绝国外投机资本利用中国制度不健全因素操纵市场,而国内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素质也有待提高。最后是鼓励国外优质企业也进入A股上市,从而使A股市场波动与国外市场波动联系在一起,盈亏共担。

  最后,当我们实现了前两个目标的同时,另一方面提高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风险防范的能力,实行更严格的资本金充足率标准,减少不良贷款,提高银行业的服务范围,使其能够为自由兑换人民币提供匹配的服务。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政府要实行利率的市场化,否则当完全开放的时候,如果国内利率人为定低,会导致国内的储蓄流向国外银行,那么经济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制约。目前中国几大银行,工商银行在500强中已经排到了第5名,但这是在国外银行无法进入中国的情况下取得的业绩,如果这一块放开,国有银行必须找到自身核心的利润增长点,才可以继续保持自身在中国的优势。这一过程与前两步同时进行,需要大概15年的时间。

  以上的分析不免有些粗糙,其实还有很多细节之处需要指明,但是我给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是否是15年人民币可以走向自由兑换,其实数字并不重要,只要中国经济、金融能够在平稳中走向世界,并在世界的舞台上依然挺胸抬头,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金融危机中国的率先复苏,变危机为机遇让我们看到了希望,15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希望变成现实,让时间去说明一切吧!

  第八章人民币崛起

  欧元之父蒙代尔曾经说过,到2030年,世界上流通的主要货币将是美元、欧元和人民币。这预示了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1金融崛起,中华复兴的命脉

  1?金融在经济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2?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和问题解析

  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先生曾明确地指出中国金融发展取得的成果和现存的问题。总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十大成就:建立中央银行体制;建立新的金融监管架构;建立资本市场体系;实行资金市场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行汇率改革;实施国有银行、中小银行和邮政储蓄改革;实施保险企业的改革;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启动金融控股公司改革;持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等等。同时,中国金融业的崛起也需要解决十大不平衡: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金融发展不平衡;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直接金融、间接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创新水平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平衡(这同美国过度创新的情况相反);金融监管水平(尽管有相当大的改善)与防范风险要求不平衡;金融业发展速度与人才供应、人才储备不平衡;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与金融企业的管理水平、体制机制、金融文化建设不平衡;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与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规则制定权及其他参与权上的不平衡;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的经济地位的不平衡。

  面临如此的局面,中国金融业何去何从,是任凭其自由发展,还是政府强力监管?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从目前全球金融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危机之前往往是自由市场经济大行其道,监管缺失,资产泡沫破灭后再追究市场参与者的贪婪。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对目前的金融体系加以诊断。

  金融体制改革需要稳步持续进行。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过程中,我们只有首先提高自身免疫力,积极抵御外部冲击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改进信息发现、信息传递和决策反馈的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效率。只有依靠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迅速的应对措施,才可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典型的例子是中航油、中信泰富等机构在国际金融交易中巨幅亏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的机构投资者没有形成成熟的风险规避意识,一心想从国际投行家身上投机,不具备完善的抵御措施,最后导致在不公平的衍生品交易中亏损。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中资机构持有大量国外投资银行的风险头寸,而缺乏对冲的意识和措施,如果不及时更正,危机早晚会波及国内金融市场。

  在金融安全领域,可以大量借鉴这次金融海啸的教训。资本市场占金融行业的比重应该大幅度提高。中国历来是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提出建立本土资本市场的想法。短短20年中,资本市场从构思、建立到膨胀、低迷、高潮跌宕,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但仅仅从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数量、资金等角度看是不行的;更加重要的是资本市场本身结构和制度的成熟程度,这才是决定一国资本市场影响力的根本因素。特别是在国内银行业垄断程度还比较高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更为企业直接融资、投资者投资渠道多样化提供了条件。相比银行贷款来讲,中国大多数企业恐怕更偏好上市融资,直接原因在于低融资成本。特别是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如果资本市场能够为之提供完善的融资服务,这无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会十分巨大。中国正在进行着这样的尝试,随着2009年10月创业板正式启动,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虽然其中还有很多具体细节需要斟酌,但趋势是好的。

  金融立法亟待完善--这是我们心中遥远的目标。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如此健全的法律制度仍然出现了监管缺位。一个明显的难题是,金融创新的进程已经遥遥领先于立法监管的步伐。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国际大投行的产品设计师们创设出一系列结构性衍生工具在各家金融机构的定价模型并不统一,而法律对此并无详细规定,监管当局更加摸不着头脑,只能任凭他们相互间自由交易,风险控制完全无从谈起。这是金融创新道路上必然面临的难题,解决办法只能是不断提高立法和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促使法律能够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

  另外,银行业的改革举步维艰。截止2010年6月,国内工农中建四大行资产总额占银行业的52?2%,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份额占14%,垄断程度不低。

  图8-3中国各类银行所占份额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由此造成的直接结果是银行业维持垄断利润的力量很强大,一方面限制市场准入,一方面维持存贷利差。在"太大而不能倒闭"的现实面前,在融资者眼中占有最重要的资金支持的商业银行无疑在中国金融界中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历史上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有所改善。在资产负债表两端数据不断扩大,在全球银行业的规模影响力排名不断提升至世界第一时,不得不提出这样的疑问:越大越好吗?因为如此巨大的规模和利润根本来源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即存贷业务,这在垄断程度较高的中国是容易获得的。相反,作为商业银行必然发展方向的中间业务却并不占优。因此,如果想让商业银行由大变强,提高中间业务经营比例、金融产品和服务升级、推动金融创新、引入更多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是必由之路。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危机后的中国金融业何去何从,这将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邓小平曾经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的复兴靠经济,经济的发展看金融。金融崛起--中华复兴战略的命脉。

  2大国货币要有大国风范

  1?中国国家经济和人民币地位

  欧元之父蒙代尔曾经说过,到2030年,世界上流通的主要货币将是美元、欧元和人民币。这预示了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笔者的观点是人民币不能低估。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绝不能靠强行压低人民币币值来作为出口企业赢利的来源。从短期来看,经济的确会受到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就业问题更会凸显。但从长期来看,依靠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的方式赢利的模式必将发生转变,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更能生存下来。此时即便人民币升值,由于技术专利形成的垄断利润是远远高于汇率损失的。这也是我们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作为新兴市场货币的代表,人民币已被中国政府提到加入SDR一揽子货币计划中,今后还要为成为世界流通货币而努力。毕竟,人民币相比较之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等,具有更大的潜力。

  2?人民币国际化和大国责任

  3美国高盛公司的野心

  高盛的野心,就是想通过金融手段,控制本国和他国的经济命脉,影响政府经济决策,并最大幅度地为自己掘取暴利。

  1?高盛中国扩张之路

  高盛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集团,掌控着大量金融资源,这使它成为无法回避的主角。自从进入中国,高盛长期充当外资投行在华业务的领头羊,在并不成熟的新兴资本市场一枝独秀。现在让我们来揭开这层层的面纱。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高盛集团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公司亦持续不断地发展变化,以帮助客户无论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锐地发现和抓住投资的机会。

  高盛长期以来视中国为重要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把中国作为全球业务发展的重点地区。1984年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又于1994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内地市场。此后,高盛在中国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分支机构,向中国政府和国内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高盛也是第一家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交易许可的外资投资银行,及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之一。

  高盛在中国的股票和债务资本市场中已经建立起非常强大的业务网络,并在中国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以及参与国际资本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高盛一直在帮助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占据领导地位,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易包括:

  中国移动通信于1997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40亿美元,成为亚洲地区(除日本外)规模最大的民营化项目之一;

  中国石油于2000年3月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29亿美元;

  中国银行(香港)于2002年7月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26?7亿美元;

  平安保险于2004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18?4亿美元;

  中兴通讯于同年进行的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4亿美元,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

  中国交通银行于2005年进行的海外上市项目,筹资22亿美元,成为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国有银行;

  中国石油于同年进行的后续股票发售,筹资27亿美元;

  2006年,高盛还成功完成了中海油价值19?8亿美元快速建档发行项目以及中国银行111?9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这是至发售日中国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开上市项目。

  在债务融资方面,高盛在中国牵头经办了40多项大型的债务发售交易。高盛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分别于1998年、2001年、2003年和2004年10月完成了1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为主承销商全程参与中国政府每次主权美元债务海外发售项目的国际投行。

  与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高盛在中国市场同样担当着首选金融顾问的角色,通过其全球网络向客户提供策略顾问服务和广泛的业务支持。近年来,高盛作为金融顾问多次参与在中国的重大并购案,如日产向东风汽车投资10亿美元;戴姆勒·克莱斯勒向北汽投资11亿美元;TCL与汤姆逊成立中国合资企业;汇丰银行收购中国交通银行20%股权;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中国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收购在尼日利亚的石油资产等等。

  2004年12月,高盛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公司的成立是高盛在中国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高盛拥有合资公司33%股权,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拥有67%股权。合资公司的成立令高盛从此可以在中国开展本土A股上市业务、人民币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和提供国内金融顾问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2?金融海啸--高盛始作俑者?

  郎咸平2009年3月接受凤凰网采访时发表过关于高盛和此次金融危机千丝万缕的联系。

  "危机全面爆发后,为了尽可能挽救损失,美国财政部要求美国银行收购美林,收购美林之后,马上换掉一把手,这个一把手是谁?名叫约翰·赛恩。他是谁?他就是一个最可怕、最大的国际金融炒家--高盛集团的人。AIG注资850亿美金后也换人了,它的首席执行官换成高盛的埃德·李迪。一个叫Wachovia的银行,注资之后它的主席也换成了高盛的罗伯特斯·蒂尔。也就是说,当美国政府拿老百姓的钱去救助这些受到重创的银行之后,他们的一把手或者主席全部都换成了国际金融资本的炒家--高盛集团的员工。

  高盛甚至掌控了美国的政府。花旗银行的董事长鲁宾,就是美国前财政部长,他也是高盛的人。甚至美国政府注资解救的公司,这些人事的任命权,它不是在美国政府手中,而是在高盛集团的手中,由他们派人去担当要职。高盛这个集团,它是国际金融炒家最大最厉害一个,他们的人密布全国,掌控着财政、经济、政府、基金甚至股票交易所、证监会、期货交易所。

  高盛在美国政府中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声望,也在悄悄地操控着美国经济。而在与各大公司的交手中,高盛也多数处于获利的位置。华尔街曾经盛传,是高盛的背后操纵导致竞争对手雷曼兄弟的破产,《石油战争》的作者恩道尔也在书中多次提到高盛如何操纵石油价格。汇丰银行股价的连续下挫,以及很多中国企业损失惨重的交易中都有高盛的身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家企业失手于高盛?高盛又是用什么手法从全世界席卷大量资本的呢?

  我们不要认为高盛跟我们无关。任志刚,就是香港金管局总裁在2009年2月2日暗指汇丰银行遭到操控。被谁操控?高盛写了一个研究报告,说汇丰银行的坏账准备应该会高达301亿美元,亏损会高达15亿美元。因此这家银行的价格会从七八十块跌到49块。这个报告一出来,这个公司一周内就跌了四分之一的市值,股价一周内下跌25%。高盛又写了一份研究报告,高度看空中国石油,虽然包括申银万国、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大力推荐中石油,可是以高盛为首的国际金融炒家发布相反的报道。因此香港的中石油H股一周跌了12?82%。那么高盛等银行在2004年,在国有银行要改制的时候,相继发表一些文章与看法,诋毁中国的国有银行,说不值一点钱,说坏账太高了,不值钱,你们都别要。结果谁要了,高盛自己去买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占有的美国银行以一块多钱的价格收购了建行上市的股权。结果在2007年下半年,美国商业银行对外宣布,由于次债危机,他们遭到重大损失,可是建行的上市呢,他们赚到了1300亿。100块乘以13亿人口就等于1300亿,就被这些大行席卷一空,相当于每人出了100元。"

  可以说,高盛在中国的资本运营上,是赚得盆满钵盈。2009年,当朱新礼的民企汇源果汁想以179亿港元卖给可口可乐时,遭到了商务部的否决。然而,中石油、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移动等大国企以不到1元人民币一股的价格卖给国外投资者,而不是本国的百姓,却没有任何政府管理部门提出异议。而中石油一旦上市,却让股民在每股40元的价位买单!

  "发生在2008年4月的越南危机是越南的大悲剧。可是我们注意到了,这个国家在2007年出了问题,可是到了2008年3月之前,以高盛为首的国际投行一再地呼吁大家买入。他们对越南的评价有八个字,叫做:越南概念,亚股新宠。这篇文章是2007年5月14日发表的,文中讲到高盛把越南纳入新钻石11国。在它的力捧之下,越南的股价、楼价拉高,最后到2008年4月呢,不知道什么原因,所有资金全部撤出,股价大跌,楼价大跌,只有一个不跌,就是通货膨胀高达25%。这就是高盛。

  所以完全有理由这么说,以高盛为首的这些国际金融资本,他们就是这一场金融海啸的真正背后操纵人。"

  《货币战争》一书中评述犹太人如何掌管世界时有这样的观点:今后的世界将不再是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不再是依靠武力来统治,而是通过经济特别是通过金融来掌控。未来的战争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也许,这正是华尔街的目标,也是高盛能做但不能说的野心。

  4政府的责任--牢牢掌握人民币的话语权

  历史会重演吗?

  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日本当年的状况有着惊人的相似,只是时间上间隔了20年。

  "20年前,在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处处可见摇晃小旗的日本游客;今天,从巴黎到洛杉矶,散漫喧哗的国人成为酒店饭馆的新宠。20年前,巨额贸易顺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今天处于同样境地的是中国的人民币。20年前,日本人在全球寻觅资产,加州的高尔夫球场、纽约的洛克菲洛中心,无论价格几何,悉数收入囊中;今天轮到中国公司,大手笔购进巴西的铁矿、中亚的油田。20年前,世界10大银行日本占据9席,今天按市值计算,中国已10有其4。20年前,东京的股市和地产掀起非理性狂潮,今天上海的A股突飞猛进,很快就打破了东邻扶桑的泡沫记录。"资料来源于《自由与市场经济》中的《中国2008,日本1988?》一文,许小年著,上海三联书店。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两国经济不仅形同,而且神似。经济发展和腾飞的最大动力都靠的是投资,先后都实现了经济的高增长和低通胀,经济的成就掩盖了经济结构的问题,比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不平衡,以及积累了高额外汇储备等等。

  此时像日本当年一样,面对外部不断高涨的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我们不禁会问,历史真的会重演吗?

  人民币面临外部的压力,内部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有着日本的前车之鉴,避免日本的历史重演,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国政府一定要牢牢掌握人民币的话语权!

  所谓话语权,其实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国政府对于人民币相关的所有政策要拥有独立自主的政策与主张,比如汇率的决定权。不管外国怎样施加压力,怎样攻击我政府操纵汇率而不是市场调节,我仍要以我为主,以国家利益为重,兼顾市场取向。掌握人民币话语权也不是汇率一成不变,要顺应国际经济形势适当升贬,以慢升为主。第二,对关于人民币不符合事实的、无理的指责和各种损害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压力要针锋相对地予以破斥,并且要以事实为依,对人民币的各项政策向国际社会做出充分的论证和清晰的阐释,在国际社会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比如要对外汇储备、黄金储备、购买美国债券等进行必要的掌控。储备多少,动用多少,以什么比例配置,都要由我国政府说了算,绝不能反被美国等绑架拴牢。

  中国政府对人民币的话语权的掌握,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货币坚挺与保持稳定的基础。一国货币的表现反映的是一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比如美元的长期走弱,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基本面的问题;同样,由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从规模上和质量上对世界经济都越来越重要,人民币的崛起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只有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保持稳定,中国政府才有实力保持人民币政策的独立自主,去应对来自国际的各种各样的挑战。很难想象,没有强大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的人民币在国际经济当中能具有竞争力,也很难想象中国政府能有对人民币强大的话语权。

  反过来,中国政府牢牢掌握了人民币的话语权,不仅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造福于中国人民,还可以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中国政府牢牢掌握了人民币的话语权,就可以力排众议,使得人民币经得起来自各方的压力,吸取历史教训,避免像日本那样的经济动荡与冲击。中国经济好了,自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会贡献颇多,人民币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也就稳定,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这个现象非常明显。

  牢牢掌握人民币话语权是政府的责任。首先人民币是中国政府发行的货币,人民币的相关政策事关中国金融体系的运行和稳定,是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中国整个宏观经济,同时,也事关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和社会民生,而这一切,不管从法理上讲还是社会需求上讲都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其次,人民币问题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问题,其广泛涉及到了世界各国,已经不仅仅是内政的范围了,而且往往人民币汇率问题被一些国家泛政治化,所以牢牢把握人民币话语权是政府的责任。最后,由于人民币的相关问题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非常敏感,任何关于人民币的相关信息都可以引起市场的波动,有时是极为过度的反应,这对于经济平稳运行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只有政府掌握人民币的话语权,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真实,控制和防范整个金融体系可能的风险。我们的金融管理部门也要不断提高管理调控水平,多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的运作手法和规律,不要被国外花花绿绿的金融产品及衍生品所迷惑。一旦我国的金融管制逐步放开,我们将是持枪打狼的猎人而不是国外资本的美餐。

  总的来说,人民币的崛起需要中国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和政府作为主导。国际上,人民币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或要求人民币升值,或要求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实行更进一步的金融开放;另一方面,日本的历史教训清清楚楚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认识到,人民币的问题事关中国未来经济的命运。在这样的处境下,中国政府应该承担起责任,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做有把握的事,循序渐进,逐步开放,为中国经济保驾护航,为广大中国人民造福,为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

  5人民币崛起--平衡世界经济的最好方式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次全球金融的危机,引起了人们对这个问题更深层次的反思。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在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中,世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和严重。维持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繁荣,解决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世界经济结构性失衡,是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自身的结构问题和世界经济的结构问题紧密相连,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所以,中国经济自身的结构调整会对世界经济的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同样世界经济的结构变化也会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其包括了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等等。而我们知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极为重要的部分,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实体经济危机,充分说明了全球化下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因此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从国际金融体系的失衡入手分析。而人民币的崛起,不仅满足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好方式。

  通过分析,造成世界经济失衡的众多原因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元不稳定造成的,更进一步说,是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均衡。国际化的金融市场、美元本位制以及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浮动汇率和缺乏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调机制造成各国对美元资产的高度需求和世界经济失衡。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体系仍然是将美元置于中心地位的,真正对美元自由浮动的只有欧元、日元、英镑和瑞士法郎,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是低频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特别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国家纷纷重新将其货币盯住美元。

  在这一体系之下,黄金非货币化,货币发行彻底摆脱黄金储备约束,完全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传统国际货币体系所面临的"特里芬难题"和n-1问题的"不对称解",也一直存在并没有消失。

  如果要保持充足的国际流动性以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必须保持经常账户逆差,通过输出自己的货币,进口实际资源,维持自己物价的稳定,同时享受铸币税的好处;而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持有美元以满足国际支付的需要,不得不保持经常账户的顺差,并向美国输出实际资源。在这种体系下,美国仍然获得了货币发行的铸币收益。作为货币发行国,美国本应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持国际收支差额的适度性,但实际上美国却滥用了美元的特殊地位,纵容本国借贷消费并大搞财政赤字,用美元来支付对外债务,任由其国际收支逆差的恶化,以达到无偿占有其他国家财富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元的泛滥和美国的贸易逆差给美国带来了额外的利益。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而保持一定的贸易逆差对美国来说可能更加实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通过进口价格低廉的产品压低了国内通胀和长期利率水平,为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而贸易逆差的扩大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美元化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美国贸易逆差增加符合美国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不是由于美国政府刻意的追求,也是他们善意忽视的结果。尽管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可能会给美国带来不利的影响,使美元面对不断贬值的压力,但由于美元身处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元贬值给美国带来的影响与其他一般货币价值波动带来的影响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美元贬值,美国的国外资产将会升值,而国内资产价值不变;而一般国家的货币贬值,就会出现资本外逃、债台高筑等问题。此外,美元的贬值将导致其他国家美元储备资产价值的缩水,而其他国家美元储备实质上是美国的负债,因此美元贬值相当于减免了美国的部分外债。该段论述来源于《全球经济失衡与人民币汇率走势》,骆传朋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约翰·康诺利曾有一句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一语道破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本质。同样,法国巴黎第九大学经济学教授菲利普·沙尔曼2009年曾在法国《回声报》撰文,借用这个逻辑写道:"美元是他们的货币,但却是我们的问题。"

  三、人民币崛起调控世界经济

  清楚认识了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和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以后,我们不禁反思,怎样才能调控好世界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2009年3月23日发表的署名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提出,此次金融危机表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系统性风险,必须进行改革,并建议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此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议,特别提款权(SDR)也再次备受瞩目和关注。

  过去几十年间,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批判从未间断,而有关SDR作用的讨论也早在多年前就提上了IMF的议事日程。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于1969年创设了特别提款权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SDR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线希望。

  建立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且面临很多困难和阻力,特别是美国及欧洲等既得利益者抵制,而SDR的运用也是相当有限,所以从短期来看,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还不可能被立刻取代。在这样的一种限制条件下,应该考虑次优的选择,即建立起多边的国际货币体系,为解决美元难题提供新的希望。而人民币的崛起及国际化,就是我们最现实的选择。人民币就是调控好世界经济的重要工具!人民币的崛起以及成为自由流通货币,将对世界经济的均衡产生巨大的贡献:其一,当那些投机资本再次狙击他国经济时,人民币可以堂乐皇之地站出来解决受狙击国的需求并申张正义。其二,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减少了世界各国对美元、欧元的依赖,有了更多的货币使用选择,同样就限制了美元滥用权力、减少了利用所发美元在世界经济中兴风作浪的可能,对美元等也是一种制约。其三,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大幅降低我国外汇储备遭受的贬值风险。其四,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进出、贸易失衡的问题。其五,在世界各国贸易中用人民结算,可以适当减低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暴跌。

  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复杂的漫长过程,受到诸多方面条件的综合影响和制约,这就要求以渐进的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则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履行国际交易、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职能,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阶段是人民币的周边化与区域化。

  具体实施的需要注意,应首先在中国和周边国家或者地区的贸易和投资中,积极倡导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从而推进区域货币合作。另外,人民币境内外流通的稳定不能离开金融中介的作用,所以大到金融中心的建设,小到金融机构的发展都要进一步地完善。境外居民和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信心也至关重要,所以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信度。

  同样,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会产生风险。宏观层面来看,最明显的是宏观调控的难度将加大。人民币成为国际化后,将会有大量的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这就有可能抵消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也有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另外,维护国内经济金融稳定的难度也将增大。人民币国际化将会使中国金融市场、经济体系遭受外部冲击的可能性变大。微观层面来看,国内金融市场尚不完善和发达、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金融衍生产品比较匮乏,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尚未实现等需要,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其中也蕴藏着风险。所以要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按照"积极、稳妥、渐进"的原则,有层次、分阶段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