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参数知识普及:心理活动-今日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1:30:25
 
基本理论→今日心理 主持:郭卜乐 相关:心理学习||中国心理热线||生理健康||心理咨询||心理学分支
心理活动
郭卜乐 今日心理 http://www.cptoday.net
  
  
  
  
  
  
  参考资料:
  什么是人的心理和心理活动?
  心理,也叫精神是一个人从出生后所表现出来的大脑的生理活动功能。人的心理现象是宇宙间最复杂、最奥妙的现象之一,这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有规律的活动,称为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在进行着各种内容的心理活动,按其心理过程可分为3个主要方面,即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人的完整的心理活动的形成,需要从出生后的婴儿期开始进行培养和训练,只有自幼得到良好的心理发展,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活动。
  
  刚出生的婴儿有没有心理活动?
  刚出生的婴儿不具有心理活动,只有动物生来的本能反射,也叫非条件反射。
  为什么说刚出生的婴儿只有非条件反射而不具有心理现象呢?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即可证明:当母亲给刚出生的婴儿喂奶时,必须要把奶头放进婴儿嘴里,婴儿才能吸吮奶汁;如果把奶头放在嘴边,婴儿并不会寻找奶头。
  这时母亲便有意无意地把奶头放在婴儿的嘴边移动,最后放进婴儿的嘴里,这样做,母亲实际上是自觉不自觉地出任了新生儿的第一启蒙老师。母亲不断地给予婴儿的这种最简单的反复刺激与行为训练,婴儿随着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等到出生后大约2周左右的时候,就开始主动寻找奶头。这表明婴儿已具有最初的调节自已的活动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是新生儿最初的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可见,新生儿的心理现象的发生,是通过后天(出生后)培养训练出来。
  新生儿心理最大的特点是: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都极为迅速。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产妇营养善良好,使新生儿的心理现象发生提前、心理发育也更加迅速。如出生不到1周的婴儿,不仅会摇头、伸嘴寻找食物,而且有的出现愉快、不愉快的最初情绪反应,表现在对湿尿布的厌恶、饥饿时啼哭和吃饱、穿暖后的愉快情绪。 Copyright ? 1998-2002 Chinaed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心理活动的特征 (2002-11-22 17:55:46)
  1.能力(包括智力)
  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这主要是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制约人们完成某种活动的质量和数量水平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说来,人人都有一般能力,但不一定都有特殊能力。智力就是指的一般能力;人的智力正是由各种能力构成的。
  2.气质
  气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Yippccrares)提出来的,后来罗马医生盖仑(Galen)作了整理。他们认为人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在每个体内所占比例不同,从而确定了胆汁质(黄胆汁占优势)、多血质(血液占优势)、粘液质(粘液占优势)、抑郁质(黑胆汁占优势)四种气质类型。其典型心理特征如下。
  胆汁质胆汁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的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为特征的。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多血质多血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迅速、微弱、易变,动作发生也迅速、敏捷、易变为特征的。偏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活泼好动,敏感,反应速度快,热情,喜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志趣易变,具有外倾性。
  粘液质粘液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缓慢、内蕴、平静,动作迟缓、稳重易于抑制为特征。偏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感不易外露,沉默寡言,善于忍耐,注意力不易转移,具有内倾性。
  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是以情感体验深而持久、动作迟缓无力为特征的。属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反应迟缓,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秋毫细末,具有内倾性。
  3.性格
  性格(Character)一词来自希腊语,愿意是特征、特性、属性。它是个性当中最突出的方面。今天我们理解的性格,乃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事、对自己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譬如,有的人工作勤勤恳恳,赤胆忠心;有的人则飘飘浮浮,敷衍了事;有的人待人接物慷慨,热情;有的则吝啬,冷淡;在对自己的态度方面,有的谦虚,有的高傲,有的勤勉,有的懒惰。所有这些都是人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紧密联系在一起,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关系极为密切。
  (一)气质对性格的影响
  首先,气质给性格特征全部“打上烙印,涂上色彩”。正如巴甫洛夫所说:气质“赋于每个个体的全部活动以一定的外貌”。例如,同样是爱劳动的人,爱劳动这一性格特征相同,但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劳动中的表现则大不一样。胆汁质的人干起活来精力旺盛,热情很高,汗流浃背;多血质的人则总想找点窍门,少用力,效率高;粘液制裁的人则踏实苦干,操作精细;抑郁质的人则累得披头散发还是追不上别人。又如,同样是骄傲,胆汁质的人可能直接说大话,甚至口出狂言,让人一听就知道他骄傲。而多血质的人很可能把别人表扬一通,最后露出略比别人高明一点,骄傲得很婉转。粘液质的人骄傲起来可能不言不声,表现出对人的蔑视。另外气质对性格的影响还表现在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动态。比如,胆汁质的人比粘液质、抑郁质的人更容易做出草率决定,而粘液质的人则比多血质的人办事更稳重。而且,胆汁质、多血质的人易于形成外向性格,粘液质、抑郁质易于形成内向性格。
  (二)性格对气质的影响
  性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造某些气质特征,起码可以起掩盖作用。譬如,从体质上和操作速度上来说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适于当外科医生,但前者易轻率,后者缺耐心。如果他们真的当了外科医生,这两种不同气质特征都会经过意志努力而改正。再说,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具有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又可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在气质基础上形成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性格当中的意志特征。
  摘自中国书生网
  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空间栏目
  
  老年人心理活动类型
  老年心理学家把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大致分成以下九种类型:
  1.愉快积极型: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地保持以往的各种活 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直接兴趣型:他们能理智地顺应退离休后"角色"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 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他们对生活能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3.关心健康型: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身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灾多病。他们中一 部分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另一部分则是基本无病,他们的特点是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 "病"。这两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都不顺心。
  4.解脱型:这类老人性格一向比较内向,退离休后把活动降低到更低水平,减少社交。 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意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 心理。
  5.追求支持型:他们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争 取别人的同情,借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 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
  6.坚持工作型:这类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的人,但是壮志未酬心不 甘。他们事必躬亲,用忙忙碌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是还有能力的人。
  7.冷淡型: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往往很痛 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往最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印象是冷漠无情,其实是无可奈 何的表现。
  8.自责型:这类老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系列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 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我指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觉。这类老人极其自卑,常常自怨自 艾,长期处于沮丧和心灰意冷之中。
  9.愤怒型:他们往往多疑,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牺牲者,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感到 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的失利,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恨完全发泄在别人身上。他 们人际关系很差,使得自己日益孤独和怪僻。 上面所列举的九种典型的老年人心理活动类型,对某一个老人来说可能不完全符合,但 一般来说,可能总有一种类型的特征较为明显。
  以老年人心理活动的各种特点来看,具有愉 快积极型和直接兴趣型的两类老人对他们心身健康较为有利。冷漠型、自责型、愤怒型三类 老人对人生较为消极,他们比较容易心理衰老。因此老年人应该努力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和控 制,有意识地矫正和改变自己身上与以上三类老年人类似的特征。
  
  人脑是怎样产生心理活动的? 编辑:丢oO丢oO 出处:学生大 [2003-4-12 13:39:06] 作者:累了
  人脑是怎样工作的?它是怎们产生心理活动的呢?这个问题极为复杂,目前还不可能一下子说得清楚。因为人脑的机能复杂而深邃,看起来神秘而不可思议,它同宇宙空间、基本粒子,被认为是三大"宇宙之谜"。但是,经过生理心理学家们的多年辛勤研究的结果,我们对大脑的作用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
  脑神经细胞活动的过程表现为兴奋与抑制两种状态的互相作用。神经细胞活动时,处于兴奋状态;不活动时就处于抑制状态。兴奋是工作,抑制是休息。某一器官活动,则主管这一器官的神经细胞就会产生兴奋。例如,计算和思考时,则额叶的神经细胞兴奋;做体育运动时,则运动区的细胞兴奋。兴奋与抑制,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脑某一区域的神经细胞兴奋,则周围一些区域就处于抑制状态;没有周围区域的抑制也就没有特定区域的兴奋。因此,我们读书写字时就不能打球,管读书写字的细胞兴奋,就要求管打球的细胞抑制起来。兴奋和抑制是可以扩散的,某一区域的兴奋扩散了,就会使周围区域的细胞也兴奋起来。这时,人就会转移注意,不能专心一意地做原来的工作;当某一区域的抑制扩散时,周围区域的细胞也进入抑制状态。这就进入睡眠状态。兴奋和抑制还可以集中,某一区域的兴奋集中,使周围区域的抑制加强,这叫负诱导,如注意听课,就不能想游玩的事,凝视黑板,写字就要停止。某一区域的抑制集中,也就使周围区域的兴奋增强,这叫正诱导,在我们紧张地工作或学习时,如果身体某些部位不舒服,我们就需要暂时地努力忘记它,不去想它,这样才能使工作与学习顺利地进行下去。
  脑神经细胞的兴奋和抑制的活动方式是通过反射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反射是从感受器接收刺激到效应器发生反应的神经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大脑的分析与综合作用。这里,作用于有机体使其发生反应的内外因素叫刺激,像吃喝是因为体内饥渴的刺激,打听情况是因为外界一种奇怪现象的刺激。感受器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它具有接收外界刺激信息而转化为电流冲动的特殊功能,像视网膜的锥体细胞和柱体细胞可以接受光而产生冲动;内耳中的毛细胞可以接受声音的振动而产生冲动等等。效应器是在接受传出神经的冲动时产生反应活动的不同组织、器官和系统,如肌肉、腺体、内脏器官、循环系统等。现在,假定一个危险的刺激出现之后,被感受器接收并立刻产生电流冲动,传递到传入神经,经过丘脑的转换再传入到大脑,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之后,作出反应的决定,立刻发出躲避危险的指令,沿传出神经到丘脑再传到效应器上,使全身肌肉收缩,产生躲避危险的动作,并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身体产生能量以应付紧急情况。这里,大脑把感受器、传出和传入神经、效应器联系起来,组成统一的反射活动,以此保持自身同外界环境的平衡。我们可以用下列模式表示出来: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这个模式所表示的神经传递路线叫反射弧。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实际上不是一次单向传导所能完成的,而是在传入、传出部分都有来回往返的传导。当感受器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时,神经中枢本身的变化也返回传导到感受器;而当神经中枢将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向效应器传导时,效应器本身的变化也返回传导到中枢。这样,就保证有机体对外界反映的精确性和对自身活动控制的准确性。
  反射活动分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生来就有的、遗传的,像敲击膝盖会有膝跳反应;风吹眼睛,眼睛会眨一下;刺激鼻腔会引起打喷嚏;刺激皮肤会感到疼痛并缩回肢体;舌头接触食物会流出唾液等等,都是无条件反射。简单的无条件反射中枢是脊髓,如膝跳反射,当膝盖筋腱受到锤子敲击后,产生神经冲动传入脊髓腰段,使伸肌中枢兴奋,屈肌中枢抑制。伸肌中枢的兴奋冲动传出至膝盖的伸肌,完成膝跳动作。(下左图)但是,稍为复杂的无条件反射,如咳嗽、瞳孔变化、行走、全身颤抖等,其反射中枢在脑干。
  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形成的是条件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条件反射的实验,先在狗的咽喉部经手术切开一个小口,安上人工小管,待狗恢复健康后,牵到实验室,使其熟悉环境。实验前狗是饿的,实验者把肉放在狗的前面,狗就分泌唾液从人工小管里流出来。这是狗对肉的无条件反射。此时,实验者每次给狗吃肉的同时伴以铃声的刺激,肉和铃声同时反复多次刺激狗之后,实验者不给肉,只响铃声,狗也会分泌唾液,说明狗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了。从唾液分泌的滴数可知条件反射建立的快慢。
  为什么狗对铃声也会分泌唾液呢?这是狗的大脑工作的结果。(上右图)狗舌尝到肉味后,感受器(味蕾)产生冲动,由味神经传入大脑味觉区并留下兴奋点S1。然后由传出神经到唾液腺,使其分泌唾液。这是狗对肉的无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此时,狗耳又接收铃声刺激产生冲动,由听神经传入大脑的听觉区并留下兴奋点S2。因为两种刺激信息同时不断地传入,两个兴奋点也同时不断地兴奋,这样从S1到S2之间的神经通路就会被拓通。于是,从耳朵接收的铃声刺激信息也会到达兴奋点S1,使冲动沿传出神经到唾液腺,分泌唾液。这个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反射弧)可以用下列模式表示:
  耳朵感受器接收刺激产生冲动→听神经→S2……→S1→传出神经→唾液腺。
  从S2到S1之间的神经通路,叫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由于暂时神经建立的缘故。
  人建立条件反射更容易,因为人有言语和词。巴甫洛夫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如铃声)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称第一信号系统;把言语和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称第二信号系统。由于言语和词的作用,使大脑在条件反射活动中的分析综合活动变得更容易、更精确,因而人在头脑中形成暂时神经联系也更迅速、更精确。
  人的学习活动就是在头脑里建立各种复杂的暂时神经联系,就是借助于教师的口头言语和书本的书面言语作为条件刺激物,在头脑中建立起的暂时神经联系。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过程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例如,记忆过程中的识记、储存、再现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巩固和重新复活;联想则是各种暂时联系的重新组合。它们都是后天性的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因而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经过主观努力后都可以形成和发展变化。
  总之,客观刺激物,特别是词和言语,作用于人的感受器,传递到大脑,引起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活动,建立各种暂时神经联系,就产生一定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表象、记忆等等)。暂时联系建立以后,在一定的刺激物作用下,会进入活动状态,参加皮层的分析综合活动,重新改组,建立新的联系,因而变成人的新思想,使人的心理活动不断地发展下去。
  
  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
  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一名优秀的学生,应具备正确的学习观念……
  ·勤奋学习的观念。
  学习本身就是勤奋和努力地过程。如果把学习、成长与作出贡献均归于勤奋,当然是十分片面的。但勤奋是学业成功的基石,再优秀的学习条件、学习方法都离不开勤奋使学业成功。勤奋学习的现象是整个学习观念系统中第一位的最基本的概念,学习无捷径可寻。
  ·全面学习,学有所长。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素质全面又具专长,行业间的蹁以及交汇点增大。
  ·自由学习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靠、要”是学习的一大禁忌。学生应在学习中“自我定向、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评价。”教师是引路人,学习成功与否要靠学生自身。
  ·实践学习的观念。
  从实践中学以致用,学与用不脱节 。
  ·科学学习观念。
  讲学法、讲知识结构、讲学习效率,成为掌握知识的能手。
  ·终身学习观念。
  学习将是一个终身过程,古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学 校教育不可能为学生的未来准备好一切,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 工作、退休三部分的传统观念已被淘汰。在今天与未来,人的 一生将被“学习、工作和闲暇”三个部分交替占据,相互渗透。
  学习不可能局限在学校范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活动中都包含学习的概念。在家庭环境中,在社区环境中,在工作和事业中学习。学习机会、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因人而异,随时都可以出现,随时都可以创造。
  ·分数练习(复习)优于集中练习(复习)
  在学习生活中,有许多同学喜欢集中复习,把大块儿时间用于记忆、复习笔记等,但事实证明,集中复习用的时间多,时间安排紧张,而效果并不明显。而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却大部分显得轻松有效率。这就说明练习与复习时间的安排应具有科学性。
  集中练习是指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练习,每次练习中间不安排休息时间;分散练习指相隔一定时间来进行练习,各次练习之间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强调“小步子,多循环”。
  在心理学家派尔的一项实验中,让甲、乙两组被试练习用密码替换字母。甲组每于做一个练习,共14天;乙组一天内完成14个练习,每次练习间隔半小时。结果发现,甲组的成绩随练习次数啬而不断上升,而乙组被试只在头几交略有进步,以后就停顿下来,在第11次练习中,成绩反而下降。
  ·明显改进的道理。
  
  为什么集中练习比分练习的成绩较差呢?其原因可能是集中练习使机体容易疲劳。疲劳有两种:心理疲劳和生理的疲劳。心理疲劳指心情烦躁、没精打采,致使注意分散、思想混乱、反应迟钝、情绪不安、练习成绩下降。生理疲劳则指肌肉失调、疲乏,机能下降,这是由于能量的消耗,血液中乳酸、二氧化碳的会计师增多的缘故。
  我们强调学习要复习及时、练习分散后再集中,将日常生活中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
  ·聪明的知识浓缩术
  知识浓缩方法大致有:
  大量过滤。 第一步,必须对知识信息先过“大眼筛”, 进行初级视觉处理,拿致电读本先看作者、纲目、来源、类别、作第一层次取舍。再根据题目,抽读提要或重点章节,作第二层次取舍。然后围绕你的学习目标分开档次,作出进行粗读、浏览、精读的决策。
  寻找知识链。 鉴于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等特点, 使我们可以用编目、提纲、图表符号等办法剪去枝蔓,拧干水分,析出学习内容的精华,辑录并记忆知识的主线,把知识串起来,形成包含着巨大信息量的知识链。
  简单包含。 “自然科学的成果,是概念。” 如果我们用一个概念统摄众多概念,用几句十分明白的话语,说出一个深奥的道理,用一个尽可能简捷的符号、图表概括出尽可能多的前提假设,推出尽可能多的结论,使之返朴归真,平中见奇,当然就将大大地啬我们的信息摄入。
  合理代谢。 知识,要不断清点、不断调位,不断代谢的。 没有取舍就不会有重点,没有重点也就不会有优势。接纳的同时,摈弃一部分,闲置一部分,才会使你的知识充满微型机。
  模糊记忆。 对于许多庞杂的死资料,有许多是不必精确记忆的, 只要求做到“对样样事都应略有所知,对某一件事则应样样皆知”(布鲁姆)既可。
  
  如何解释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主要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部分,简称知、情、意。虽然三者彼此有区别,但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三个不同方面。
   认知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其中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都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任何客观事物都根据自己不同的存在形式,表现出众多的个别属性来。如时空的快、慢、近、远;物态的气、液、固、晶;人体的饥、渴、劳、逸;食品的色、香、味、形等等,这些个别属性作用于我们的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于是就产生了各种感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因为任何客观事物都是由许多个别属性按一定方式组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所以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进行反映产生感觉的同时,也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反映而产生知觉。如当一个苹果的色、香、味、形等各个属性,直接作用于人的各有关感觉器官时,就在大脑皮层相关的几个中枢间建立起一组复杂的暂时神经联系,于是就形成苹果这一事物的整体映像,这就是对苹果的知觉。记忆是经验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实践过的动作,都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不同程度地保留在头脑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重新呈现出来。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即在掌握感知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头脑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也就是分析、综合、推理、判断,从而认识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思维是人类认识的理性阶段,它能更深刻、更准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想象则是人脑在思维的参与下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是否符合需要,总会对它做出一定的评价,产生满意、喜爱、恐惧、愤怒等主观体验,这些现象就是情绪、情感过程。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不仅认识事物,产生情绪、情感,还要为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预期目的,做计划,采取行动,克服困难,这种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人的这种意志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能动性的反映。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而且还能够改造世界。
  
  脑产生心理的生理机制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叫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如图所示,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细长的突起使它在形态上有别于其它细胞。它的主要机能是兴奋和传导。神经元接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反应,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神经元发生兴奋后并不停留在胞体内。带着一定信息的神经冲动能沿着轴突传导,速度约为3-120米/秒。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互相联系。突触由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突触有三类连接方式:轴突-树突式、轴突-轴突式、轴突-胞体式。神经冲动在突触内的传递是通过释放化学递质来完成的。当突触小体释放出来的化学递质是乙酰胆碱、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时,传递的是兴奋;当释放出来的化学递质是多巴胺、γ氨基丁酸、甘氨酸等物质时,传递的是抑制。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胞体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称为灰质。覆盖于大脑小脑表面的灰质被称为皮层。神经元的轴突集合在一起,色泽灰白,称为白质。在周围神经系统中,这些集合成束的神经元轴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神经。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
  
  脑包括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体积占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一半以上,重量占全部脑重量的60%-70%。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可达2200-2600平方厘米,集中了约140亿个神经细胞。
  通常大脑左半球以言语机能为主,在逻辑推理、数学计算等方面也起着主要作用。右半球以空间图象知觉机能为主,在音乐和艺术能力等方面也起着特殊作用。大脑皮层上比较大的沟裂把皮层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在功能上,每叶都是一个特定的中枢:额叶——运动中枢,顶叶——一般感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这些特定的中枢在整个大脑皮层上只占1/5的面积,其余面积属于联合机能区。
  现代解剖学证明:成年人的大脑受到损伤后,心理活动就会受到严重破坏。如果大脑左半球颞横回区域受到损伤,右耳就丧失听觉能力。如果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颞叶的颞上回后部)受到损伤,就会导致“感觉失语症”,病人可以听见声音,但无法辨别声音的含意,可以模仿别人的讲话,但回答不出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果右半球主管音乐及非言语性音响信号的区域受损,病人就无法感受音乐信号,他可以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强弱,却分辨不出音色和音响序列的信息含意。
  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下部,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除嗅觉外,其他感觉都在丘脑中转换后再到大脑。下丘脑则调节内脏的活动和体内物质代谢,是植物性神经较高级的中枢,和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和延脑。中脑位于间脑、桥脑和小脑之间。背侧称为四叠体,是视、听运动的反射中枢。腹侧称为大脑脚,与身体的运动和姿势的维持有很大关系。桥脑是小脑腹面特有的构造。连接小脑两半球,里面有大量的纵向、横向的神经纤维束与各脑相连。延脑在脑干最下端,同人的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搏、吞咽、肠胃运动、排泄等有关,被称为生命中枢。在脑干中央有许多分散的神经细胞纵横交错呈现网状,被称为网状结构,对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使人处于清醒状态和调节内分泌功能有重要意义。
  小脑在大脑的后下方,位于脑干的背面,也分左右两个半球,与大脑皮层、皮层下神经节、脊髓有许多联系,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辅助大脑皮层对身体运动起协调作用。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上端接延脑,下端止于终丝,形态上呈长柱状。内部是神经细胞体集中的灰质,外部是神经纤维集成的白质,中央有一条很细的中央管。脊髓是周围神经系统和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中枢。
  脑神经是指由脑部发出的12对神经。它们是嗅神经、视神经、位听神经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分布于大部分内脏器官,参与调整它们的活动。
  脊是指由脊髓发出的31对神经。其中颈部8对,胸部12对,腰部5对,骶部5对,尾部1对。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参与这些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植物性神经是指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神经。它们在大脑皮层、丘脑下部、延髓、脊髓等植物性中枢的调节下,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植物性神经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般来说,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或进行比较强烈的运动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它使机体的心跳加快加强、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支气管的平滑肌舒张、血糖升高、汗腺分泌、立毛肌收缩等生理反应,位机体的消耗提供能量。当机体处于安静时,则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它使机体出现消化系统的分泌、运动和吸收加强,合成代谢增强等生理反应,以便增加机体的物质能量储备。植物性神经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律的、不随意的,所以又被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任何的心理活动都可以表现为一种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那些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神经通路,无需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在相应刺激下引起的反应叫非条件反射。它的中枢可以是皮层,也可以是脊髓、延髓等皮下中枢。非条件反射是生存的必需,如食物反射、防御反射、探究反射、抓握反射等。而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后天获得的反射叫条件反射,它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是在大脑皮层中实现的。条件反射是一般心理活动产生的生理基础。
  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是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的,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这个整体结构就是反射弧。感受器指的是各种感觉器官,它是一种换能装置,能把外界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能量转换成生物的能量——神经冲动。传入神经包括感觉神经元的传入神经和脊髓、脑干中的传入神经联系,能将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反射中枢主要是指大脑皮层,一些简单的反射中枢也可以是脑干和脊髓。起功能是将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综合,并发出运动信息。传出神经由大脑皮层(主要是中央前回)的神经细胞的轴突和其他下行神经元组成,把带有运动信息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主要是肌肉和各种腺体。它接受带有运动信息的神经冲动,做出运动反应。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都无法进行。反馈是对反射的追踪、证实或加强,其实也属于一种反射。
  
  心理活动的最初和最终都是一种应激。刺激的形成源于客观现实。如果没有万事万物,也没有生物自身,那么就谈不上心理了,也不会有心理的产生。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人与事物的联系加强了人对种种关系的认识,并以事物的某属性丰富人的感觉、与各种心理反应感应。人性是“无”。无中生有,这才充实、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境界,才产生了意识和心理。虽然心理可以不直接依附具体事物,但心理的最初形成一定要有具体事物的参与。心理还必须以具体事物为参照系,时时调整。实验证明,扭曲、变态心理的出现往往和与外界的某种联系的割裂、受阻、被剥夺有关,增加和外界的联系,拓展社会交往有利于健康、健全的心理的形成。
  
  人在社会,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的影响。心理是在千千万万的细小实践和点点滴滴的细微生活中因反射和反射加强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他人的影响相当重要。他人的影响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心理和认识经常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敌意的产生就和认识紧密相关。我在为咨询者做心理测试和催眠实验时,就发现很大一部分人在提到“日本人”的第一联想是“讨厌”。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的心胸也比一般人开阔。
  互感。心理会传染,心理也可以学习。只要注意一点就可以发现,往往是别人的情绪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别人的喜厌改变着我们的喜厌,在恐慌的年代人人恐慌会弄得自己心神不宁,最终也许不得不放弃自信。即使不爱那个女孩,“别人都这么想,弄到最后就连自己也觉得是了。”
  文化。众人心理在构造出社会心理后反而会回过来制约自身心理的塑造。文化的作用使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心理
  如有问题,请访问我的博客
Copyright ©1997-2009 Chinese Psychology Today(今日心理) http://www.cptoday.net
著作权声明:引用必须标明作者、栏目、出处、本站名称及链接 cptoday@1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