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创意是什么意思:扫盲贴--中国经济与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2:16:17

混天涯,哥一般是潜水的。最近闲得蛋疼,所以也剔着牙花出来唠叨几句了。经济论坛很热闹这不假,不过绝大多所谓的分析国内经济、房地产、股票什么的,基本都不靠谱,甚至是扯淡。哥心好,就随便开个扫盲帖了,嗯,既然是扫盲贴自然不会有一大堆唬人的专业名词,哥保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都能看懂。经济学不过就一分析社会的方法——谁要是拽着一大堆专业名词忽悠人,哥首先就揣他一大脚丫子,闲话少说,进入正题吧。

中国经济是个大题目,不可能3言2语说的清楚的,首先提几个有趣的问题:

一,从80年代开始,我们已经保持了连续近30年的高速增长,平均下来每年GDP的速度都不低于8%。这成就搁那儿都是不得了了不得的啊——环视全球,不敢说绝后,也肯定空前了。为什么世界舆论却是反映冷淡,不说给咱发个大奖章,怎么也得来点掌声是不?没有,什么都没有,在世界主流舆论中,对中国的经济奇迹基本是冷淡的漠视,为什么?

二,关于民生,老百姓最关心或者意见最大的不外3个的主题:教育、医疗、房子。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几乎成了近10年永恒的社会主题。嗯,这就是所谓民生产业市场化的结果。
那么,ZF为什么要实行民生产业市场化这一极不得人心的政策呢?

三,保8——这个名词大家一定很熟悉吧。翻译成完整的句子就是“保证国民经济——也就是所谓的GDP不低于8%的增长率”。在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名词频频出现。几乎所有的经济政策都围绕着这个“保8”而制定。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什么一定要“保8”?要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有个3、4的百分点就很不错了,老百姓生活一样过得滋润。为什么到了中国就必须要制定如此高的增长率呢?如果不能“保8”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

四,关于股市。从股市在中国诞生开始,中国经济已经连续近20年高速增长,按照经济学一般规律,在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股票市场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应该赚钱——在西方国家,也确实是这样。但是,放到中国偏偏就奇了怪了,大多数股票投资者都是被套牢,为什么会这样?

五,关于房市。这是一个更有趣的话题。10年房市历史,专家们年年都在说拐点,中央各部委也出台了数不清的调控政策,目的似乎都是要抑制房价过快增长,防止房地产泡沫。结果呢?房市不仅从来没出现过拐点,反而一路坚挺,房价在各个城市几乎就是4年左右翻上一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反常的情况?国家难道真的无法控制房市了吗?房价到底涨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呢?

六、说说通货膨胀。这可是个要命的玩意。按理说,通货膨胀年年有,为什么今年特别厉害?如果不是巧合的话,为什么今年2次大规模通货膨胀爆发恰恰都是发生在楼市宏观调控之后?楼市宏观调控与通货膨胀有关系吗?为什么07年以前楼市的宏观调控没引发通货膨胀呢?还有,通货膨胀会以什么趋势发展——这可是一定要弄明白的事情,嗯,房价涨得再厉害,这日子还能过下去,一旦物价飞涨,那可要出大问题了。

七,说说宏观调控,嗯,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当前已经是绝大数国家的共识。不管是社会主义或者资本主义国家大凡在经济低迷时,政府都要运用多种手段——税收、货币、利率甚至行政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发展。但是,有一件事情特别耐人寻味,在我们这个政府拥有空前强大财力,行政权利又特别集中的国度,干预经济的手段却出奇的单一,最常见就是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措施。对应的西方国家常用的减税来刺激经济的手段,我们从来都没有出台过减税政策,是我们的税负已经很轻了?没法减了?NO!我们的税负非常沉重(这个在后面将单独谈到)。那么,为什么没有出台过减税来刺激经济的政策呢?是不愿减还是不能减?这个足够做一篇大文章。

七、关于中国经济的未来。不客气的说,现在网上所谓的预测经济前景,什么汇率怎么变化、股票房市要涨要跌,经济运行怎么怎么地基本都是扯谈,或者说是一些无聊文人坐井观天意淫出来的垃圾。没有对中央经济政策的研究,或者说没有对管理层执政思路的研究,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完全没有可能性。这里多罗嗦一句,现在网络上似乎牛人很多——不管是P民或者是所谓的精英,动辄就就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口气——管理层怎么笨怎么傻,只要听我的思路,不管是房市股市或者通货膨胀什么的就可以很轻松的解决。哥看到这些言论一般都会冷笑——以为管理层比自己煞笔的人多半自己就是是煞笔。这里给小白普及一个基本常识——在当前的体制下,最聪明的群体一定是在官僚阶层,虽然裙带风正在使这个阶层整体智商下降,但是纵向比较,官员作为一个整体绝对天朝的第一流精英阶层——这是体制的因素。1流人才去当官,2流人才去经商,3流人才做学问,4流人才弄技术,以此类推。所以所以,要研究天朝经济未来,首先就必须弄清楚管理层在想什么,打算做什么,虽然哥没渠道从上层弄点内幕消息出来,不过闲得蛋疼的时候研究一下中央文件政府报告什么的,大致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哈哈,信不信由你。
  
   这些问题哥在帖子中会一一做解答,其实再复杂的经济现象也可以用最朴实的语言说明白。只是很多时候,简单的真相被一些自以为是的煞笔或者学而无术的学术走狗弄复杂了。等哥说明白这些事,相信大多数人一定张着大嘴流着口水发呆:原来什么什么的就是这样回事啊,哈哈。

要把天朝经济说清楚这得写一本书。哥是懒人,长篇大论或者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是哥的作风,所以哥就偷偷懒,大致把经济的基本脉络输理出来也就差不多了。嗯,讲2个最核心的问题——天朝经济发展模式与分配模式。简单的说,国家经济就象一个普通家庭一样,只要我们弄清楚钱是怎么赚的与钱是怎么花的,大家也就明白这个家庭的基本运行规律了。

首先,请大家稍微耐心一点,先听哥回顾一下天朝经济30年发展历程,有些基本的历史脉络不弄清楚,当今的经济现象就没法讲明白。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改革开放开始都是以发展增量来解决存量矛盾。简单的说就是把蛋糕做大来解决体制内分配上的尖锐矛盾。那么,怎么来做大增量呢?这就得要经济动力了。经济发展动力一般来说无非3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对于一个人口10数亿的大国,投资最多也就是催化剂,出口呢?也就一补充(难道还能指望全世界人民来养活中国人吗?),核心还是靠老百姓消费,也就是所谓的内需。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30年中国经济增长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动力。第一个阶段是解决吃的问题,一个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就释放了农村经济的活力,第二个阶段是靠小家电拉动经济增长,在80年代女孩子找男朋友也是要看对方硬件的,什么硬件?当然不是现在的有车有房,而是“3转1响带喀嚓”——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照相机,呵呵。到了90年代,就是靠大型家电在城市家庭的普及来提供经济增长的动力了,那时家电行业很有些企业一时风光无两——长虹、爱多、步步高……90年代末,中国经济面临一个十字关口,如果按照小康标准,中国老百姓该消费的基本都消费了——肉是顿顿有了,衣服也百花齐放了,家用电器基本都普及了……那么?经济增长的动力在那里?如果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或者说没有这个增量,存量会出什么问题?往大一点说,没有经济的增量国家会出什么问题?别急别急,等哥喝口茶水先。

好吧,哥就先来分析一下这个存量的问题——或者说天朝的分配体制问题。从50年代到80年代,天朝一直实行的是高积累的计划经济模式。也就是说国民创造的财富,国家拿绝对的大头,企业基本为0,个人的工资也就是勉强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这个生活需要之外应该在职工工资中体现的住房、医疗、养老的部分,再由国家统一补贴给个人。事实证明,这种分配体制是没有前途的,所以就得改。怎么改呢?首先是给企业一点甜头——过去天朝是只有国营企业的,企业的利润也得全额上交,第一步是利改税——也就是说把全额上交的利润改革成以企业所得税的形式上交国家,这个税率大致是33%,也就是说,在过去企业所有的利润都得交国家,改革后呢,只要交利润的33%就可以了。接着放宽政策,开始发展集体的乡镇企业,允许民营企业——就这么一点点分配体制的改革,企业的活力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在一批“乔厂长”为典型的强人带领下,中国经济在80年代实行了一次飞跃。
如果我们把80年代作为一个模版就很明显看出天朝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2个,第一是调整分配模式——首先让企业有钱,职工才有钱,老百姓有钱了,启动内需自然就很容易,也能够形成相对良性的经济发展模式。

到了90年代情况就出现了变化。这就是分配体制改革走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分配体制要继续改革,就必须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或者有勇气去干的。所以,到了90中期后,天朝管理层的执政模式渐渐变成了一种单纯的依赖增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嗯。只要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经济问题永远只能在经济领域去解决,而更敏感的改制问题就可以一直装鸵鸟的丢给下一届班子。好吧,这种执政模式在90年代中后期很快就面临挑战了。

在90年代中期,当时天朝的基本形势是。居民初级消费已经完成——吃、穿、家用电器在城市家庭基本普及,而要消费升级——也就向大宗商品比如房子、汽车消费呢民间储蓄却又不大够——通过10来年的积累,居民存款达到几万亿的规模,总量虽然可观,但平均到个人,也就人平几千元钱。而企业呢?除少数垄断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在沉重的税负下(这个在后面将单独谈到),既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实力,也没能力大幅度提供职工收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经济发展突然没动力了。嗯,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没有经济动力就没有经济增量。没有经济增量会出现什么问题?在西方国家经济低迷甚至偶尔0增长其实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顶多管理层换一批,社会还能基本保持稳定。在天朝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政策,农村早就一贫如洗。大量的农民为了生计涌进城市,加上国营企业大面积倒闭,乡镇企业昙花一现后又纷纷倒下,使我们就业压力一直非常大。这个非常大的意思是我们的失业率非常高,失业人口绝对值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大家不要相信统计局公布的什么失业率4.5%或者5.4%的狗屁数据。哥很早就推算出天朝的失业人口应该是2亿以上(哈哈,这个推算依据后面立刻就可以看到)。果然,今年奥巴马访华时,有新闻报道温总理亲口告诉奥巴马,我们的失业人口是2亿。

现在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年年都必须有经济增量,而这个增量还必须保证不低于8%的问题。天朝执政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社会稳定,要社会稳定必须就要老百姓有饭吃,吃饭要花钱,钱从那里来?当然得有工作。所以,天朝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在核心的分配体制不能动的前提下,面对如此巨大的失业人口,要使社会保持稳定就必须依靠足够的经济增量来满足失业人口再就业的问题。这就天朝经济的特色——单纯依赖增量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经济学家把它称为自行车经济——很贴切的比喻——快了要倒,慢了也要翻嘛。那么,这个所谓的生死时速的临界点在那里呢?嗯,就是我们常听说的保8。按照某位经济学家测算的模型,1个经济增长白分点大致就可以新增2000万个就业岗位,保证所谓的GDP不低于8%的增长率核心实质上就是要保证新增1.6亿个就业岗位(哥当时就是根据这个数据推算出我们的失业人口应该不低于2亿的。嘎嘎,顺便补充一下,这个经济测算模型是否准确哥不做评价,但是,保8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却是不争的事实),没有这个基础,别说经济了整个社会稳定都要出问题。想想几亿人如果1年以上没有工作会出现什么后果,呵,哥是不寒而粟啊——再对应每年末保8指标完成后,电视新闻里上到管理层下到经济学家人大代表,人人一幅如释重负的表情,哥是感同身受啊。
嗯,我们再回到90年代,那时,管理层突然发现经济发展没动力了!现在明白管理层那种焦灼的心情了吧,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事实上当时管理层面临的压力还不止这个,更痛苦的事情是——中央财政危机重重,甚至有崩溃的危险!

哈,这可不是哥胡言乱语。想想以下事实吧,负债累累的国营企业大面积倒闭,嗯,最后当然是中央财政买单;金融企业巨量亏损,最后只能是中央财政买单;还有辛辛苦苦换来的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时大多损失惨重,最后还得是中央财政买单——一再大的家底也经不起这么多败家子折腾啊,何况我们在90年代家底并不殷实。好吧,就算我们这几年貌似中央财政空前富裕了——全世界都来找天朝借钱了——上述的吞金兽也压得财政喘不过气来。哥聊举2例。好象是2006年财政部长在做报告时公布当年财政收入大致是5万亿——这时一个刺头突然提问了(据说是中央党校的老周,哈哈,记错了哥可不负责任),他说,不对!我简单的算了一下,中央财政税收加上彩票、央企上交利润等收益应该是在9万亿左右,怎么只有5万亿呢?财政部长很尴尬的没做回答。嗯,问题就出来了,收入是9万亿,财政收入却只做5万亿,还有4万亿那里去了?嗯,这个说被谁谁贪污了就太不靠谱了,可能更接近事实真相的是,这些钱都去填上述的亏损黑洞了。还有就是,2009年公布的财政收入是8万亿吧,到了10年公布的今年财政预算支出是4.5万亿,最耐人寻味的是,这4.5万亿的支出居然还有7500亿的财政赤字!哥都糊涂了,嗯,有哪位大师给解释一下,这个2010年的财政预算支出的赤字计算是以2009年的收入为依据还是以2010年的收入为依据,如果是2009年为依据,那么8万减4.5万应该还有3.5万的赢余,怎么会出现7500亿的赤字呢?如果以10年收入为依据那么差距就更大了,因为今年财政收入铁定要大大超过去年。好吧,如果哥算术没有问题,那么多达几万亿的资金跑那里去了?(这还是财政公布数据的缺口,公布数据之外呢?如果06年我们实际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9万亿,那么这个公布的8万亿财政收入之后,一定会有不低于06年多达几万亿的收入没有体现在财政收入上!算上这个就更吓人了,哥胆子小,就不再深入这个话题了)联想到08年金融危机时天朝对外投资损失惨重的传闻,哥忍不住内牛满面了——好几万亿啊,摊到哥头上也有几大千个大洋啊!

闲话又扯远了,咱们又回到我们的主题上——哥这样说事是不是有点李伯清的散打评书或者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的风格?哈哈。

回到90年代,那时充斥各大媒介的常常就是这样的主题:“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如此等等,其实说的就是上述问题——政治体制改革不愿动,经济发展又缺乏动力,中央财政面临危机。这时,一个强人隆重登台了,他以犀利的3板斧不仅化解了上述的困境,更创造了天朝经济连续10年的GDP神话,他让鸵鸟式的政治体制改革基本不动的情况至少延续了天朝体制20年的寿命,当今天朝社会80%以上的经济问题或者社会现象都与他当年的举措有密切的关系——嗯,天朝的GDP神话、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等等与他有关系,蜗居、暴力拆迁、贵族学校与山村破败的校舍,看病难、医院认钱不认人等等也与他密不可分。毫不夸张的说,他的3板斧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人的命运!他就是经济沙皇。

直到现在,在普通老百姓心中,似乎经济沙皇的口碑很好。他的清廉以及豪言状语——什么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一直为大众所称道。哥虽然出身草根,但哥更是一个理性的人,对某个人物的评价,哥从来都是不仅要听其言,更要察其行。请看经济沙皇怎么用3板斧化解90年代天朝的经济困境与财政难题的。

3板斧就是分税制(即国税与地税分家,94年),民生产业市场化(教育产业市场化、医疗产业市场化,住房产业市场化,贯穿90年代中后期),透支金融(即以按揭形式启动商品房市场,99年)。下面分别阐述这3板斧内涵、作用与关联性,虽然它们的实施时间跨度有好几年时间,但确实是一盘系统的棋路。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跟着哥的思路把这个帖子看下去,实际上把这3板斧彻底的弄清楚,结合前面的分析,你基本就能解释当今70%以上的经济现象。

何为分税制?国税与地税分家意味着什么?且听哥细细道来。大家都知道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分税制理论上就是把这块蛋糕明确的切分成中央财政收入部分与地方财政收入部分——一般老百姓对于这些政府职能划分很难有兴趣,殊不知这些东东与我们的生活几乎每一件事都有莫大的关联——比如,现在关注度非常高的暴力拆迁,自焚事件等等社会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都与这个分税制有很大的关系。等哥讲完了,你就会明白。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块蛋糕是怎么分的。税收一般可以划分为4块,关税(进出口)、所得税(企业、个人),流转税(比如增值税)、营业税(包括个体劳务)。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在那里分家,一般声音大的多半是拿大头,这不国税与地税一分家,因为中央声音大——一下子把关税、所得税、流转税全拿走了,可怜的地税,仅仅分到营业税这么一点面包屑。在90年代前3块大致要占到总税收的80%以上,近几年由于房市火暴,营业税才能占到总税收的30%——35%。
这么分税的结果就是,中央财政一下子富得流油,地方呢?除极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大部分地方财政变成吃饭财政——嗯,不是吃得起饭的财政,而是为吃饭——仅仅保证公务人员工资按时发放都愁得焦眉烂眼的“吃饭”财政。从此,地方政府不作为或者难作为以及后面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由此埋下了诱因。写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跳出来反对:不对!你说地方财政窘迫,那怎么解释每年公款吃喝几千个亿,公款旅游几千个亿,公车消费几千个亿,还有大建豪华办公楼等等——地方财政不是没钱,是很有钱嘛!对于这样的问题,哥这样理解的:上述吃喝、旅游、公车消费绝大多数集中财政比较富裕的一级政府或者部门,比如中央、省级、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市级政府,或者类似财政、国土、房管、公检法等有权有钱部门,在总体地方财政普遍窘迫的背景下,我们的公仆大吃大喝这是体制性的问题——或者说是前述的政治体制改革基本不动所产生的恶果之一,就不再展开了。关于大建豪华办公楼的问题,哥倒有不同的理解。第一新建的政府办公大楼多半是建在新区,这是拉动新区快速发展的需要,或者说是加快卖地的需要,至于建设的豪华的问题——或者是建筑商垫资修建(负债运营城市,哈哈)或者是用旧城土地置换出来的,目的呢?则是招商引资的需要——这么说一定有无数人骂哥是走狗——那么,我们换一个说法,假如一个人穷得叮当响,如果他穿得破破烂烂的去谈生意,有钱的老板估计连眼皮子都不夹就拒绝了。好吧,现在人都变聪明了,即使是穷得叮当响,他去骗去借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弄一身行头,什么百达翡丽的手表、阿码尼的西装,再开一辆宝马,租一间气派豪华的办公室,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现在很多骗子不就这么做的吗?嗯,这个豪华办公楼也是这个道理,它与地方财政是否富裕一点关系都没有,招商引资的需要嘛。当然,在招商引资的同时给公仆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办公环境,也是应得之义嘛。

何为民生产业市场化?就是纳税人交钱给政府让它出钱扶持补贴的基本民生领域,居然全部实现市场化商品化了!不管是学校、医院还是房子,一句话,政府基本不投入了,你们自个想办法赚钱去。打个比方,比如,我们每月按时交纳物管费养活了物管公司,本来,小区的安保、清洁、路灯什么的都该物管公司负责,结果呢?物管费被物管公司吃吃喝喝花完了,最后物管公司以市场化为借口,要业主重新交保护费以保证小区没小偷,交清洁费以保证小区的整洁干净,如此等等。当然,民生产业市场化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了——首先是财政上不仅负担大大减轻了,而且通过税收等各种形式还能在这些产业市场化过程中狠赚一把!(2010年公布的中央财政支出项中,嗯,教育是500亿,保障房大致是300亿,医疗只有可怜的50亿,加在一起,也不到1000亿,而对应的2009年各级财政仅仅是卖地收入就超过1万亿,房产税收也不低于1万亿,呵)更重要的是,由于财政补贴取消,这个差额部分自然得老百姓掏腰包填进去,考虑到这些行业自身赢利的需要,所以,老百姓还得把它们需要的利润填进去,还得把这些行业市场化所产生的各种税、费填进去!于是庞大的内需被人为的制造出来,天朝开始了连续10几年高速增长的GDP神话,可是在这华丽的袍子里面却是几代人积蓄的财富被席卷一空,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为房子、小孩读书、养老医疗而奔波。唉!哥只能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何为透支金融?简单的说就是以按揭的形式来启动商品房消费市场。前面说到,在90年代我们的居民存款虽然达到几万亿的规模,但是摊到个人头上也就几千元钱,要实现消费升级——向大宗产品,房产、汽车,这点钱明显不够。于是按揭就引入到天朝社会——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产品,呵呵,很美妙的设想。但是,这可以绑架金融为代价——一旦房地产市场崩盘,必然会引发金融崩溃。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就很好的证明的这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在美国,有良好的基本经济面,有世界货币美圆做支撑,金融危机还能想办法挽救,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的天朝,结果会可怕一百倍。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每一次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顶多就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降房价从来都不是调控的目标,相反,“防止房地产大起大落”反而是调节中特别注意的要点。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简单的总结一下经济沙皇在90年代的举措了。
问题一:老百姓已经完成初级消费,有一定的积蓄,但要实现消费升级明显购买力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另一方面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加上国营企业大面亏损,就业压力空前巨大。
问题二:中央财政面临危机。

对策一:开源。利用分税制将财力向中央集中,利用民生产业市场化创造新的税收增长点。
对策二:节流。利用民生产业市场化大大降低各级财政负担,(顺便把适龄离退休人群养老、医疗补贴部分也大大切了一刀),鼓励发展股市——有了一大票股民,财政连也大量濒临倒闭的国营企业输血都免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天朝什么企业上市,不是市场说了算,而是政府说了算。
对策三:利用民生产业市场化制造庞大内需,利用透支金融来解决消费升级的购买力不足的问题。

就这样,内需有了,经济发展动力也产生了,经济增量保了8,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与此同时中央财政日益强大,嗯,经济就这样成功的软着陆了。所以,沙皇曾经得意洋洋说道:我应该拿一个诺贝尔奖。这个这个,哥还能说什么?只能是对沙皇的敬仰犹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真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化腐朽为神奇,边被动为主动……

沙皇当然拿不了诺贝尔奖,即使他成功化解了天朝90年代的经济危机,即使他成功的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即使他的举措奠定了天朝10余年的GDP神话。但是,别说是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认可,他连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提名都没混到。原因很简单,他所有的举措都是建立在民生产业市场的前提之上的——以掠夺民众来实现所谓的经济腾飞,这个大概难度系数不算太高吧。

曾经江湖上流传过一个段子:98年的时候,从不见房地产老板的沙皇把万科的王石找来,有这么一段对话:
沙皇:老王,你也知道现在国家经济的情况,这样,我把福利分房停了,再让银行把按揭搞起来,你们房地产好生整一整,好歹给我把8保住。
老王顿时泪流满面:大叔,俺以为这辈子都等不到这一天了。

听完这个段子后,哥也泪流满面了,因为哥知道从此将会有无数人为此泪流满面。当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后,一切都失去了控制。在民生产业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天朝的基本道德体系也逐渐走向崩溃。当民众失去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的时候,所谓的道德在冰冷的物质原则面前不堪一击,钱几乎成为盛行主流的唯一标准。所以,包二奶养小蜜蔚然成风,笑贫不笑娼,小三更嚣张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草根阶层在承重的生活压力下已经把尊严放到最后,如此等等。

有了以上的分析,对当前的社会现象基本都可以做个清晰的认识。
为什么在乡村,还常常可见破败的校舍?因为教育市场化中央财政大幅度减少了教育投入,而地方财政因为分税制的因素,根本就无力改善。

为什么会有暴力拆迁?因为在分税制的背景下地方财政极其窘迫,脆弱的地方财政对卖地收入的依赖程度之高是普通民众无法想象的——举一个例子,2008年金融危机时,房地产市场低迷了一阵子,仅仅几个月地方政府在没有卖出土地的情况下,很多地方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注意,这个公务员不仅包括官员,还包括老师!)。好吧,就算是卖地也得有土地指标啊,在18亿耕地不能动的情况下,城市周围能卖的土地这10来年已经基本卖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最大的蛋糕就是旧城改造,旧城改造不仅可以获得卖地的收益缓解财政上的困难,更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获得政绩——所以,对这一块于公于私政府是“非拆不可”!而拆迁户呢?客观的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指望通过拆迁一夜暴富,因为他们一无所有,所以自然奇货可居,条件高一点离谱一点算什么?只要坚持不搬——你也“非答应不可。”嗯,一边是非拆不可,一边是漫天要价也要你非答应不可,矛盾如此尖锐,不出一点火暴的大场面才真奇怪了!

为什么医改老是难产?不管卫生部出台什么样的方案,总是很难让老百姓满意?很简单,在民生产业市场化的背景下,财政基本对医疗部门不做投入,财政不投入能指望医院改变以药养医的基本模式吗?这个模式不改变能指望药价降下来吗?

如此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现在草根阶层一提到经济沙皇就一幅感恩戴德的样子,什么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哥一直百思不解。草根究竟该感谢沙皇什么?如果是体制中人,这个哥能理解——因为沙荒为体制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少延长了体制20年寿命。但是普通老百姓呢?怎么看普通老百姓也是沙皇举措的牺牲品,怎么还感恩戴德念念不忘呢?这就是我们民众的素质!哥无语了。

顺便说说西方的民主政治。西方民主政治如果掌握了核心实质,其实很容易找到脉络规律,如果哥现在告诉你——哥在06年就预测到下一届总统一定是民主党任务,你一定会认为哥是在吹牛。哈哈,且听哥细细道来。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是选举,选举的基础是一批高素质的民众。别看西方选战时各党派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等场,火暴热闹花絮无数。撇开各党派铁杆支持这不论,真正决定选举走向的是主流中间选民。这帮选民可贼精着呢——不管是多少党派,一般党派因为执政纲领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左派与右派,其区别就是左派花钱,右派攒钱——选民投票一般就先看看国库,嗯,国库空虚赤字大时,一般就选择右派执政,通过加税、减少政府开支等等慢慢把国库做殷实,当财政开始富裕后,选民就会一脚把右派踢下去换一个左派领袖来执政,通过增加福利开支、减税等手段把国库的节余花出去。西方所谓的民主政治不过如此。下面哥以美国近20年历史为例把这个道理说明白一点。在美国,民主党大致算右派,共和党大致算左派,按照左派花钱,右派攒钱的原理,所以在对外政策上,共和党一般属于鹰派,民主党自然就是鸽派。发动对外战争是花钱的活,所以美国对外战争多半是共和党执政时开打,而撤军檫屁股是省钱的活,所以撤军恢复和平什么的多半是民主党领袖干的活。2党轮流执政也基本遵循这个规律。91年海湾战争一开打,国库自然就空虚,老布仕跟着就得下台,换一个民主党的克林顿上来,看看老克上台做了些什么?一边大力发展经济,一边大呼和平,连之前与老布闹得很僵的天朝都立马主动递了橄榄枝。好了,克林顿2届任期一满,选民一看,吓,赤字没有了还有几大千亿的财政赢余,好吧,你也该下台了,换成共和党的小布上来干了。没想到小布太能折腾了,灭了伊拉克不算,还打算对伊朗动手——这对外多打几个流氓政权选民是无所谓的,关键是你小布不仅将国库折腾得精光,还生生弄出个金融危机出来,这下奥巴马上台就毫无悬念了。

所以,哥常说萨达姆蠢呢?明显小布在台上你老与他较什么真,真以为小布与老克一样温和?打你就打你了,还能咋地?看看人家金二多聪明——小布在台上时斗争绝对是有理有利有节,等奥巴马上台时再肆无忌惮挑战帝国主义底线,前几年憋得跟个孙子似的,现在居然敢下黑手对人家军舰开炮,退2年他敢这么玩吗?人家金二是一眼看透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质啊。江湖谣传,据说奥巴马上台时不光美国人民庆祝,全世界流氓政权——什么内贾德、金二、缅甸军政府什么的全在放鞭炮啊——这不,平平安安又4年啊。

下面,哥认真谈谈房地产,不说这个房产就完全无法解释10来年中国GDP的神话。不说这个房产就无法准确解释当今一系列的经济怪象。虽然这个玩意也算不上复杂,不过经过一些所谓的专家演绎,房地产已经被扭曲成一个面目不清的怪物。坦率的说,看明白房地产的人还真没几个。嗯,就让哥背着双手很威严的说一句:“让哥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房地产!”——是不是很装比?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