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意说明怎么写:《实用名例宝典》2000例——教书育人·关爱后代(39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4:49:05
《实用名例宝典》2000例——教书育人·关爱后代(39例) 

九、教书育人·关爱后代

1、孔子长期从事私人讲学: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丘,从30多岁开始聚徒讲学。后周游列国,致力教育,著书立说。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

2、孟子之母三次择邻:孟子的母亲非常关爱孟子的成长,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邻里环境,她不惜三次搬家,最后选了一个读书人为邻,结果孟子跟那邻居的读书人博古习文,学到了不少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孟子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这与孟母的关爱和邻居的影响都是分不开的。

3、墨子教育学生“形如染丝”:春秋时的思想家墨子一次把自己的学生带到一家染坊店里,说:“这些丝绢本来都是雪白的,把它放在墨色的染料中就变成黑的,把它放在黄色的染料中就变成黄的,做人的道理也是如此,不可不慎。”

4、曾参对孩子讲言而有信:春秋时期,曾参的妻子去赶集,孩子要跟着,曾参妻子就哄孩子说:“你在家里等着,我赶集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回来曾参果真逮猪杀给孩子吃,并对妻子说:对孩子不能言而无信。

5、杨子以歧路觅羊来启迪学生:春秋时的杨子听说邻居跑失了一只羊没找到,整日闷闷不乐。弟子们问他:“邻居家跑失一只羊何必愁眉不展”。杨子说:“羊没有找到的原因是岔路太多,不知道它究竟跑到哪条路上去了。你们想过没有,学习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明确方向,岂不是像在歧路上找羊一样,一辈子也难有成就啊!”

6、赵太后送子作人质:战国时,赵国的赵太后执政时,秦国加紧进攻赵国,形势危急。赵国向齐国求救,而齐国出兵的条件是必须拿赵太后最喜爱的儿子长安君做人质。开始赵太后不同意,最后在左师触龙的劝说下,同意把儿子长安君送齐国作人质。这样既利国家,也利于锻炼长安君个人。毛泽东主席生前曾在党的会议上,用这个故事告诫党的高级干部,严格要求子女,让他们多经受锻炼和考验。

7、黄哺教儿子的两条原则:西汉时期大学者黄哺在儿子要外出闯世界时给他准备了两条原则:“一是不要像要求自己那样去要求别人;二是不要像赞誉别人那样来赞誉自己。”并说:“这两条原则代表着全家人对你的心愿。”

8、疏广不给子孙置田产:疏广是汉宣帝时的太傅,他辞职还乡后,把积蓄都花在了交友和为乡亲们办事上。有人劝他为子孙置点田产。他说:“现有的田产已够子孙丰衣足食,再多置一些,会促使子孙懒惰,损害了他们的意志,岂不是害了他们。”

9、贾彪保护新生儿:汉代贾彪为新息县长时,贫困百姓有弃子不养的,有残杀幼儿的。他订立制度,认为生子不养与杀人同罪。一次,县城南有强盗害人,北有一妇杀子。他听后先奔到城北去惩办杀子之妇。并说:“贼寇害人,此则常理;母子相残,逆天违道。”

10、陶侃的劝导:晋代太尉陶侃,勤于职事,严于约下,重实际戒浮华,甚有时誉。他一生不但自己十分勤劳惜时,还劝导世人:“民生在勤,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另外,他还劝勉农耕,力诫赌博。

11、嵇康的精神修养:晋代文人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并强调精神的作用。他主张:“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教育世人通过精神修养,配合呼吸吐纳和服食养身,以增进身心健康。

12、诸葛亮的《诫子书》:一代贤相诸葛亮,对子孙后代寄予厚望,留下了广为传颂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多么语重心长的叮嘱。

13、顾觊之给儿子烧债券:南北朝时宋国吴郡太守顾觊之,政尚清简,风节严峻,对自己的儿子从不姑息迁就。一次,他了解到自己的儿子顾绰在外面大肆放债,收取高利,他就令儿子赶紧悬崖勒马。而儿子表面服从,其实还是照干不误。为了彻底教育儿子不占不义之财,他将儿子所放的债券全部骗出来,当众烧毁。以根绝儿子去挣那些不义之财的后路。

14、郑母教子有卓识:隋朝初年,郑善果的父亲为国捐躯后,隋文帝把年仅14岁的郑善果拜为将军,并让他做了沂州刺史。郑善果的母亲很不安。每当儿子升堂主事,她总是在帘后听。如儿子有错断的事她就哭着蒙头而睡。儿子前来请教时,母亲就教育他:“你的地位和俸禄都是朝廷为报答你父亲为国捐躯而给的,这应让你感到惭愧,应该更激起你尽心尽职的热情,千万不要狂妄自大,把事办糟”。

15、陶母训子有术:晋代陶侃做到绚阳吏时,一次利用职务之便,弄了一些官家的咸鱼送去孝敬母亲,陶母却写信训斥他说:“你做了官,拿官家的东西给我,这不但不能使我得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陶侃看过母训之后,深明其理,便经常检查自己的为人,后来终于成了一个道德高尚、受民拥护的官员。

16、房玄龄教子有方:唐朝宰相房玄龄,平时把教子的工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他担心儿子们骄奢淫逸,仗势欺人,就收集古人家训抄在屏风上,让儿子各拿一具屏风去学。隔几日再相互交换过来看。后来儿子们长大成人做了官,个个都是被人称赞的官吏。

17、白居易之母陈氏的夜训:白居易小时候,其母陈氏“亲持诗文,昼夜教导”,“未尝一呵一杖加之”,她白日操劳一天,夜晚还教儿子白居易攻读古文,因此,白居易从五六岁就开始写诗,八九岁知声韵,后来终于成了唐代大诗人。

18、李存分箭给子女:五代时大将李存,一生对子女管教甚严。他对子女的厚望是勤廉刚直,精忠报国,继承遗志。他临去世时没有给子女留下金银财宝,而是把自己身上取出的100多个箭头分给了他们。

19、欧阳修诫侄不要买做官地方的东西:宋代欧阳修的一个侄子在外面做官,一日写信给欧阳修说要给他买些朱砂捎来。欧阳修看后立即写回信告诫侄子,当官严守廉政,不要买做官地方的东西。

20、苏东坡之母程氏勉子成才:宋代苏东坡的母亲程氏,经常勉励儿子多读名人传记,以激发他的上进心。有一次,苏东坡读到东汉范滂为国殉难的故事时,不禁叹息说:“儿子长大后若学范滂,母亲说怎样”。程氏对儿子说:“孩子能学范滂,我就不能学范滂的母亲吗?” 21、崔玄伟只盼儿子带来好消息:明代崔玄伟的三个儿子都有了出息。儿子们常带些金银财宝孝敬老人。但崔玄伟却很不高兴,他认为儿子在外面做官,光靠俸禄,不会节余下来太多的金银,如果有了不正当收入,那与强盗打劫就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对儿子们说:“我不盼你们给家里带金钱,只盼给我带来好消息。”

22、王守仁教育弟子:明代王守仁的弟子谭虎要去军队做将军,临行前向老师辞别并请教,王守仁说:“我并不懂军事,可我明白以身作则,为人表率是做将军的基本道理。另外,我还想告诉你,最大的祸患是贪占别人的功劳,最大的罪过是掩盖别人的优点,最大的恶行是贪占部下的便宜,最大的耻辱是忌讳别人揭发自己的短处。”

23、孔诚教儿子持之以恒:明代孔诚的儿子孔琳为了早些成就功名,避开烦杂的闹市,躲到深山里去学习。孔诚找到山上对儿子说:“学习必须循序渐进。你看到山上滴下来的水吗?年深日久就可把石头穿透,学习也得靠逐渐积累,持之以恒,决不能搞一蹴而就。”

24、戚景通从严教子:明代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对戚继光的要求非常严格。有一次,他看见儿子穿了一双丝绸面的鞋子,就训斥道:“从小追求奢侈华丽的东西,长大一定是个纨绔子弟,快把这鞋子脱下来,别败坏了戚家的声誉。”

25、徐霞客之母劝儿远行: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父亲去世后,曾对自己爱好的远游发生动摇。母亲知道之后,专门为徐霞客做了一顶远行冠,劝徐霞客放心远行,实现自己的志向。徐霞客流着泪接过远行冠,表示一定要干出一番大业来告慰母亲。

26、施耐庵著书赠女:传说施耐庵家里穷,女儿出嫁办不起嫁妆,他就把一部60回的书稿送给了女儿,并嘱咐女儿今后如果生活困难,就拿到书坊里去卖钱。但女儿以后去卖书时却被人骗了。等施耐庵知道后,又续写了60回,增写出了72位英雄好汉,完成了一部

120回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27、郑板桥的爱子之道:清代名士郑板桥对其子在《家书》中教育说:“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并说:“明理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

28、毛泽东对儿子的教育: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儿子毛岸英从苏联读书回国,毛泽东就教育岸英说:“你在苏联读书,住的是洋学堂,我们中国还有个大学堂,这就是劳动大学”。并讲了孔子对弟子说自己不如老农的典故,鼓励岸英要在边区军民大生产的运动中增强锻炼,提高意志,还对岸英下乡劳动约法三章:一、放下架子;二、不谈恋爱;三、不搞特殊化。  29、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周恩来总理尽管自己没有一个亲生子女,但他仍对自己亲属中的晚辈十分关心,定下了十条家规,其中包括不准丢下工作专程看望他;不准用招待券住宿、吃饭、看戏;不准动用公车;不准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以谋私利,搞特殊等。

30、汪荣华贴的一张告示:刘伯承元帅夫人汪荣华曾在家里贴过一张告示:“儿女们,这些电话是党和国家给你爸爸办公用的,你们私事绝对不许用这些电话。假公济私是国民党作风,不许带到我们刘家来。妈妈”。由此可以看出汪荣华对子女的要求是多么严格。

31、吴玉章对后代的勉励: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老人很喜欢用对联的形式教育后代。1963年1月,他的侄孙吴本清去探望他,他就写下了以下几幅楹联,以勉励侄孙:“创业难,守业亦难,需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作则,行行当立好规模”。“荆树有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

32、蔡元培的办学思想:1917年1月,蔡元培旅德、法等国回祖国后,任北京大学校长。他积极支持新文化运动,办学标举“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主张学术研究自由,提倡科学民主,反对旧思想、旧礼教;提倡白话文;主张以“美育”“陶养吾人之感情”。

  33、柳亚子写信关爱儿子:柳亚子曾给在外地的儿子柳无忌每天写一封关爱的信,下面是他其中的一封信上的一段话,从中可见他对儿子是倾注了一种怎样的父爱。“我礼拜三寄的四本帖、礼拜四寄的一封信和一本帖、礼拜五、礼拜六每天寄明信片一张,你都收到了吗?这几天冷吗?热吗?吃的东西快完了吗?有人来过吗?身体好吗?功课不吃力吗?”

34、陶行知不愧为教育家: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从在旧中国高等师范任教授时起,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进全国乡村教育宣言》、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提出了“教育与政治是不能分离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35、谢冰心用心感受孤儿的生活:女作家谢冰心在1964年曾用半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北京崇文门外东唐洗泊街进行采访,主要是想感受和采写那里的一个家庭的五个孤儿的苦难生活和成长历程。她对五个孤儿和了解他们情况的街坊邻居用心感受,深入采访,带着浓厚的感情和极大的关心,终于采写完成了一篇报告文学《咱们的五个孩子》,发表在了《人民文学》1964年6月号上。在她的关心和文章的感召下,这五个孤儿终于都成长为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36、谢晋父子的离别情:1983年春,谢晋的儿子谢衍要赴美国学习,临行时父亲摸着儿子的头说:“衍儿,别怪你父亲,拍了一辈子电影,没有多少钱送给你。我这里有一件东西,是你爷爷传给我的,今天我把他传给你……”这件东西就是谢衍熟悉的被爷爷在文革“抄家”

中珍藏下的那块怀表。这件礼物自然不是用钱可以换来的传家宝,父子的情意也由此可见一斑。

37、李嘉诚富裕不忘祖国的教育事业:香港华人巨富李嘉诚,始终心系祖国建设,关心祖国的教育事业,曾捐款5亿多元创建汕头大学。他说,他的父亲和岳父都是搞教育和热心教育事业的人,一个国家要想富强,首先要振兴教育。“办汕头大学,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邓小平同志知道后,感慨地说,在当代华侨教育家中,“福建有个陈嘉庚,广东有个李嘉诚!”

38、张在军把心血倾注在家乡教育上:“全国十佳民办教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在军,是山东省沂水县泉庄乡小学的民办教师。他高考落榜后,经过思想斗争,放弃了再复习的念头,主动承担起了本村小学老师的担子,他边教学,边补习师范的全部课程,阅读上千册文学、哲学书籍,写了1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硬是把自己培养锻造成科班出身一样的老师。1985年,他教的学生在他的指导下,有一篇作文获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有两篇获三等奖。几年间,他的学生作文在全国报刊发表120余篇,其中30多篇获奖。他本人也在各种教育杂志上发表教学论文100余篇,并出版了不少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为家乡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39、居里夫人对女儿的严教:居里夫人对自己女儿的要求十分严格。一天,她问女儿一个物理问题,女儿心不在焉地把问题答错了。居里夫人拿过女儿的笔记本,就从窗口扔了出去。这种严格治学的态度,影响着女儿以后也成了一名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