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专员职务说明书:2009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完整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36:37
2009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完整版]2009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出炉,清华大学包揽新科院士两项第一
新科院士中,“海归博士”占3成,“60后”崭露头角
http://www.cuaa.net/cur/2009ysdc/   来源:中国校友会网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
2009年12月7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最新完成的《2009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中,7成拥有博士头衔,“海归博士”占3成;清华大学包揽新科院士毕业校友、在职教师两项第一;新科院士更加“年轻化”,“50后”成中坚,“60后”崭露头角;新科院士江苏河南出生最多,青海宁夏仍未实现“零突破”。报告建议院士增选不宜设定年龄和性别限制,关键应看科学贡献和学术声誉。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和最高、终身荣誉学术称号,代表着我国科学家的最高学术水平,是我国最有科学技术成就和最具创造力的科学家群体,是引领社会公众勇往直前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精神动力。
随着200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最新增选名单的揭晓,围绕院士的话题也立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赵德国总编介绍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在多年对中国两院院士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对1955-2009年我国当选的两院院士的性别、年龄、出生地、学历、毕业院校和申报单位等情况展开最新调查与统计,据此发布最新《2009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
两院增选人数均超上届,工程院大幅反弹
200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新增院士83人,两院院士增选人数均超上届。其中,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35人,比上届院士增选略有增加;其中,化学学部增选人数最多,有8人;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有48人,增选人数与上届相比大幅反弹,比2007年增加了15人;其中,医药卫生学部和农业学部增选人数最多,各有7人。
截至目前,我国先后有1938名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141人,分布在6个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831人,分布在9个学部。两院院士中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荣誉者有34人。
科学院女院士比例创新高,工程院无女科学家入选
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有5名女院士,占新科院士总数的14.29%,增选比例创新高。至此,中国科学院有女院士56人,占院士总数的4.91%。2009年中国工程院新增的院士中无女性科学家。
2009年中国科学院增选新当选女院士名单
序号 院士姓名 所在学部 工作单位
1 郑晓静 数学物理学部 兰州大学
2 崔向群 数学物理学部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3 庄文颖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4 侯凡凡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南方医科大学
5 周卫健 地学部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女院士占5.06%国内偏低,国外相比高于美欧
在我国1955-2009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中,女院士有98人,仅占5.06%,比例较低,与我国庞大的女科学研究人员群体形成鲜明反差。其中中国科学院有女院士56人,占总数的4.91%;历届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中,除1957年、2003年和2007年外,均有女性入选,女性所占比例最高的是2001年和2009年,女性比例为14.29%。中国工程院有女院士42人,占总数的5.05%;历届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除2009年外,均有女性入选,女性所占比例最高的是1996年,女性比例高达20.00%,其次是2005年,为8.00%。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在1955-2009年当选中国两院院士中,女院士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生命科学和数理化等领域。另据统计显示,一些发达国家女院士在院士总数中所占比例均较低,其中美国女性院士最高仅有4.1%,丹麦4%,英国2.9%,加拿大3.2%,法国3.2%。虽然我国两院院士中女院士仅占5.06%,但远高于美欧等发达国家女性院士比例。
1955-2009年中国两院院士性别构成情况
院士类型 性别 院士人数
所占比例
两院院士 男性 1840 94.94%
女性 98 5.06%
女院士研究领域过于集中,比例过少原因多样
在1955-2009年当选中国两院院士中,女院士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生命科学和数理化等少数几个领域,人数和研究领域都偏少。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主要原因在于::其一、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宁静性格、擅长观察、富于情感等有利于从事医药卫生、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而男性的好动性格、空间想象、逻辑推理等有利于从事活动范围更大更广的科学技术领域研究。其二、受传统的“相夫教子”观念的影响,如养儿育女和繁重家务等往往由女性承担,没有时间与精力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凡是女性能够做出杰出成就,养儿育女的繁重任务往往由男性承担。我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同样,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有一个伟大的男人。其三、不积极宽容和鼓励女性从事基础性和工程性科学研究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圈潜规则”,这也是造成全世界女院士比例过少的原因之一。
新科院士更加“年轻化”,邓中翰、于全刷新最年轻院士记录
从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年龄来看,新科院士年龄比往届更加“年轻化”,平均年龄较2001年下降6-7岁。其中,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54.1岁,比2001年下降了6岁。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1岁,平均年龄56.2岁,比2001年下降了近7岁,创近十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年龄最低。邓中翰、于全两院士刷新工程院最年轻院士记录。
“50后”成院士中坚,“60后”崭露头角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厦门大学冯用军博士指出,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中,1950年-1959年出生的“50后”院士有33人,占39.76%,已成院士中坚。“60后”院士有24人,占28.92%;其中,科学院有11人,化学部有8人分布最多;工程院有13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有4人比例最高。
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区间 院士人数
所占比例
1934-1939 9 10.84%
1940-1949 17 20.48%
1950-1959 33 39.76%
1960-1968 24 28.92%
高学历成“60后”院士“新标签”
课题组首席专家、厦门大学冯用军博士介绍,在2009年新当选的“60后”中国两院院士中,博士学历者有21人,比例高达87.50%,其中“本土博士”13人,“海归博士”8人。截至2009年12月,在历届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中,“60后”院士人数达到50人,其中,科学院有29人,工程院有21人。“60后”院士中除1人外,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学历46人(其中,本土博士32人,海归博士14人),占总数92.00%,硕士学历者有3人,可见,“高学历”已成为“60后”两院院士的“新标签”。
中国两院“60后”院士学历构成情况
学历名称 院士人数
所占比例
博士 46 92.00%
硕士 3 6.00%
本科 1 2.00%
院士增选不宜设定年龄限制,关键应看科学贡献和学术声誉
研究表明,25~40岁是人生体力和脑力的黄金时期,是人最具创造力和最可能出杰出成果的时期。根据统计,20世纪的100年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共159人次,他们作出自己的代表性工作的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的占29%,30~40岁的占67%,40岁以上的仅占3%。
对于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两院院士当选年龄偏大现象,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有其历史原因,近年来两院院士当选年龄明显下降,这是一种可喜现象;但是,在这方面不要急于与国际接轨,要考虑到中国国情,中国的人才成长具有特殊规律,院士评选的依据是科学贡献、学术声誉而不是年龄,因此不宜人为设定年龄限制。在教育界,为了“教授”的年轻化,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时出现过按不同的年龄阶段分配评选“教授”指标的现象,使许多学术成就大大超过年轻教师的年龄偏大的教师不能得到应得的“教授”职称,而造成历史遗憾。
2001-2009年中国两院院士增选中最年长与最年轻院士
院士类型 增选时间 最年长院士
最年轻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 王锡凡(1936) 王曦(1966)
2007年 宋礼成(1937) 张希(1965)
2005年 龚昌德(1932) 麻生明(1965)
2003年 吴养洁(1928) 卢柯、张亚平(1965)
2001年 张友尚(1925) 任??华(1963)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 段正澄(1934) 邓中翰、于全(1968)
2007年 许庆瑞(1930) 李宁(1962)
2005年 陈予恕(1931) 曹雪涛(1964)
2003年 宋文骢、汪应洛(1930) 欧进萍(1959)
2001年 刘源张(1925) 马伟明(1960)
地区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其院士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厦门大学冯用军博士分析指出,通过调查1955-2009年当选的两院院士的求学背景发现,两院院士在出生地所接受的教育比其籍贯地在其成长历程中起的作用更大更直接,统计两院院士“出生地”比“籍贯”更具现实意义,也能比较客观展示院士出生地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如建国以后(1949年)出生的大部分院士均在其出生地完成基础教育,而又有相当部分选择在本地区、或临近省市、或祖籍地区、或高教发达地区的高校接受并完成高等教育。因此,可以看出,一个地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院士产生数量尽管不存在唯一性的联系,但存在着密切关系。一个缺乏良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资源的地区,不可能持续性的涌现数量众多的院士。
苏豫川新增院士最多,青海宁夏仍未实现“零突破”
调查发现,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中,江苏出生的新科院士人数最多,有8人,居各省市自治区首位;其次是河南,有7人,居第二;四川有6人,列第三;安徽、广东、辽宁和上海各有5人;河北和山东各有4人;北京、黑龙江、湖北、吉林、江西、浙江等各有3人。课题组首席专家、厦门大学冯用军博士指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仍未实现院士“零突破”。
2009年中国新当选两院院士出生地区分布情况
名次 地区名称 院士人数
1 江苏
8
2 河南 7
3 四川 6
4 安徽、广东、辽宁、上海
5
5 河北、山东 4
6 北京、黑龙江、湖北、吉林、江西、浙江 3
7 海南、湖南、内蒙古 2
8 福建、甘肃、广西、贵州、陕西、重庆 1
长三角最“盛产”两院院士,江苏居首
调查发现,1955-2009年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出生地区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长三角地区最“盛产”两院院士,堪称“院士摇篮”,其中江苏出生的两院院士人数最多,有323人,高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位;上海出生的院士有234人,位居第二;浙江有223人,位居第三;北京有104人,居第四;福建有97人,居第五;湖南和山东各有94人,并列居第六;广东有89人,居第八;河北有74人,居第九;四川有67人,居第十。另外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出生的两院院士有26人,在国外出生的两院院士有15人。
从1955-2009年当选的两院院士出生地区来看,院士人数在50人以上省市有14个,但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基础教育发展水平高的省市;其中,江苏、上海和浙江等“盛产”两院院士,三省市出生的院士均在200人以上。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厦门大学冯用军博士分析指出,上述地区的福建、湖南、四川、湖北和安徽等省虽然经济属于欠发达地区,由于历史上人文传统较为厚重,因此也属于院士“高产区”。而两院士人数在10人以下省份主要分布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省份,如贵州、内蒙古、海南、新疆和西藏。让人感到忧虑的是,在青海和宁夏两省区出生的科技工作者还没有人当选两院院士,尚未实现院士“零突破”。
1955-2009年中国两院院士出生地区情况
名次
所在区域 省市名称 院士人数
1 华东地区
江苏
323
2 华东地区 上海 234
3 华东地区 浙江 223
4 华北地区 北京 104
5 华东地区 福建 97
6 中南地区 湖南 94
华东地区 山东 94
8 中南地区 广东 89
9 华北地区 河北 74
10 西南地区 四川 67
11 东北地区 辽宁 66
12 中南地区 湖北 63
13 华东地区 安徽 53
14 中南地区 河南 50
15 华东地区 江西 45
16 华北地区 天津 44
17 西南地区 重庆 33
18 东北地区 吉林 22
华北地区 山西 22
20 东北地区 黑龙江 21
21 西北地区 陕西 19
22 西南地区 云南 15
23 西北地区 甘肃 13
24 中南地区 广西 11
25 西南地区 贵州 6
华北地区 内蒙古 6
27 中南地区 海南 4
28 西北地区 新疆 2
7成新科院士拥有博士头衔,“海归博士”占3成
调查发现,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中,拥有博士学历者有58人,占新增院士总数的69.88%;硕士学历者占15.66%,本、专科学历者占14.46%;对比发现,2009年新增两院院士的学历层次比2007年有较大提高,具有博士学历的院士所占比例比2007年高出19.88%,硕士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比2007年高出25.86%。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专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凌峰博士指出,可以预期,今后两院院士增选将进入“博士时代”,本专科甚至硕士以下学历的院士将急剧减少。
另外,统计发现,2009年新当选院士中,在我国本土接受完整高等教育的有58人,占总数的69.88%,其中博士学历者33人,硕士学历者13人。在国外取得学历的院士有25人,全部是拥有博士学历的“海归博士”,占新增院士的30.12%。
2007-2009年中国两院院士学历构成情况
序号 学历名称  2007年 2009年 增幅
1 博士(含副博士) 50.00% 69.88% 19.88%
2 硕士 9.68% 15.66% 5.98%
3 本、专科 38.71% 14.46% -24.25%
4 中专以下 1.61% 0.00% -1.61%
近四成院士拥有博士头衔,当中“本土博士”仅占2成
调查发现,1955-2009年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的学历层次较高,博士(含副博士)学历者占两院院士总数的35.66%,硕士学历者占17.23%,本、专科学历者占46.65%,中专以下学历者占0.46%。其中,在具有博士学历的两院院士中,“海归博士”占81.79%,而国内获得博士学历者仅占18.21%。课题组专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凌峰博士指出,这显示出建国6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虽然获得了巨大发展,但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差距明显。
对比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学历构成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拥有博士学历者的比例远高于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1955-2009年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拥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61.96%,其中博士(含副博士)学历者占总数的45.40%;拥有本、专科学历者占总数的37.42%,另外具有中专(含)以下学历的院士占总数的0.24%。1994-2009年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拥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41.16%,其中博士(含副博士)学历者占总数的23.11%;拥有本、专科学历者占总数的58.60%,另外具有中专(含)以下学历的院士占总数的0.46%。
1955-2009年中国两院院士学历构成情况
序号 学历名称 所占比例
工程院院士 科学院院士 合计
1 博士(含副博士) 23.11% 45.40% 35.66%
2 硕士 18.05% 16.56% 17.23%
3 本、专科 58.60% 37.42% 46.65%
4 中专以下 0.24% 0.61% 0.46%
“海归院士”近4成,改革开放后留学工作成效显著
调查发现,在1955-2009年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中,拥有海外学历的“海归院士”有700多人,占总数的36.95%。其中,拥有博士(含副博士)学历者占79.05%,硕士学历者占13.55%,本科学历者占7.26%。从海归院士留学国家来看,留学美国的两院院士最多,有300多人;其次是前苏联,有160人;再次是英国,有80多人,接下来是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家和地区。
调查发现,“海归院士”留学时间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和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等时期。其中,1978年改革开放后留学并获学历者约占“海归院士”总数的20%,当中98%的人在海外取得博士学历。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这一数据有力的证明了改革开放之初,选拔优秀人才出国留学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一决策已经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以院士为代表的杰出人才,其后续效果还将进一步释放。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厦门大学冯用军博士指出,1952年前后,我国参照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对全国高等院校院系、专业设置进行了一次大变动、大调整,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为之产生巨变。因此,本次调查以1952年为界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毕业院校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反映高教体制改革后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能力的真实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国内公办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状况,港、澳、台地区高校、军事院校等不在统计之列。“毕业生”仅指在国内普通高校就读并在1952年-2009年获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学生。对撤销、调整、合并、改名的院校,遵照历史沿革,逐一归并到目前的高校中。对在多个院校获得学历或学位,每个院校各统计一次,对在同一所学校获多个学历或学位,此高校仅统计一次。
清华新增院士校友12人,雄居全国高校首位
调查发现,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中,毕业于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院士校友人数最多,有12人,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雄居全国高校首位;课题组首席专家、厦门大学冯用军博士指出,此次增选后清华大学校友院士达到132人,与北京大学差距缩小至3人;其次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有6人,居第二;华中科技大学有5人,居第三;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各有4人,并列第四;吉林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各有3人,并列第五。
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毕业院校统计
名次 学校名称 院士人数
1
清华大学
12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6
3 华中科技大学
5
4 北京大学、兰州大学
4
5 吉林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
3
6 大连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昌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2
7 安徽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贵州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海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怀化学院、吉林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中医药大 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四川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 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 1
北大、清华毕业院士校友人数最多,堪称“院士摇篮”
调查发现,在1955-2009年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中,北京大学毕业的两院院士校友人数最多,有135人,高居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的院士校友有132人,居第二;北大和清华毕业的院士校友人数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堪称“院士摇篮”。复旦大学有81人,居第三;南京大学有59人,列第四;哈尔滨工业大学有50人,居第五;中国科技大学有44人,居第六;上海交通大学有37人,位居第七;浙江大学有33人,位居第八;吉林大学有26人,列第九;中国地质大学有25人,列第十。
位居第十一至二十名的高校依次是中国地质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厦门大学冯用军博士分析指出,从两院院士毕业院校分布可以发现,院士高度集中于前10名高校,特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位居前列的高校大都是我国各个时期重点建设的高校,这些高校在上个世纪不同时期都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和建设。可见国家的教育发展政策直接影响了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但是优良高等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1952年以后毕业)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院士合计 本专科学历 研究生学历
1 北京大学 北京 135 125
10
2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 132 102 30
3 复旦大学 上海 81 79 2
4 南京大学 江苏 59 54 5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50 28 22
6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44 39 5
7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37 35 2
8 浙江大学 浙江 33 28 5
9 吉林大学 吉林 28 23 5
10 同济大学 上海 26 26 0
11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 25 23 2
12 东南大学 江苏 23 20 3
武汉大学 湖北 23 23 0
14 山东大学 山东 22 22 0
15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18 16 2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18 14 4
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7 13 4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7 14 3
19 东北大学 辽宁 16 13 3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16 14 2
21 中南大学 湖南 14 12 2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14 10 4
南开大学 天津 14 10 4
24 天津大学 天津 12 10 2
厦门大学 福建 12 12 0
中山大学 广东 12 10 2
27 兰州大学 甘肃 11 9 2
28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10 10 0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10 10 0
四川大学 四川 10 9 1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10 10 0
中国石油大学 山东 10 7 3
33 西北大学 陕西 9 8 1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9 9 0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9 5 4
36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8 7 1
37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7 7 0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7 7 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7 6 1
40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6 5 1
河海大学 江苏 6 6 0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6 6 0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6 5 1
44 福州大学 福建 5 4 1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 5 4 1
西南大学 重庆 5 5 0
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 5 4 1
重庆大学 重庆 5 5 0
49 湖南大学 湖南 4 4 0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4 2 2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 4 2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4 2 2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4 4 0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 4 3 1
上海大学 上海 4 3 1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 4 4 0
57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3 2 1
东华大学 上海 3 3 0
哈尔滨医科大学 黑龙江 3 2 1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3 3 0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3 3 0
南昌大学 江西 3 3 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3 3 0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3 2 1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 3 3 0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3 2 1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3 2 1
云南大学 云南 3 3 0
69 安徽大学 安徽 2 2 0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 2 2 0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 2 2 0
蚌埠医学院 安徽 2 2 0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2 1 1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2 2 0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2 1 1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 2 2 0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 2 2 0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 2 2 0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 2 2 0
山西大学 山西 2 2 0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 2 2 0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2 1 1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 2 2 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2 2 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2 2 0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2 2 0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 2 2 0
88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 1 0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1 1 0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 1 0
长江大学 湖北 1 1 0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1 1 0
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 1 1 0
大庆石油学院 黑龙江 1 1 0
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 1 1 0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 1 1 0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1 1 0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1 1 0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 1 1 0
贵州大学 贵州 1 1 0
河北大学 河北 1 1 0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 1 1 0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 1 1 0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 1 1 0
河西学院 甘肃 1 1 0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1 1 0
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 1 1 0
怀化学院 湖南 1 1 0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1 1 0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 1 0 1
吉林医药学院 吉林 1 1 0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 1 1 0
辽宁大学 辽宁 1 1 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 1 0 1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 1 1 0
南华大学 湖南 1 1 0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1 1 0
南通大学 江苏 1 0 1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1 1 0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 1 1 0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 1 1 0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1 0 1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1 1 0
石家庄铁道学院 河北 1 1 0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 1 1 0
苏州大学 江苏 1 1 0
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 1 1 0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1 1 0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 1 1 0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天津 1 1 0
湘潭大学 湖南 1 1 0
新疆大学 新疆 1 1 0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 1 1 0
扬州大学 江苏 1 1 0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 0 1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1 1 0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1 1 0
(备注:以上院士统计不含外籍院士)
科学院北大院士校友最多,工程院清华最多
从1955-2009年我国各高校毕业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来看,北京大学毕业的科学院院士校友人数最多,有99人,高居全国高校首位;复旦大学有54人,列第二;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有47人,居第三;南京大学有45人,居第四;中国科技大学有28人,列第五;吉林大学有21人,居第六;中国地质大学大学有20人,位居第七;浙江大学有16人,位居第八;哈尔滨工业大学有14人,列第九;武汉大学有12人,列第十。
从1994-2009年我国各高校毕业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来看,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的工程院院士校友人数最多,有87人,以绝对优势高居全国高校首位;北京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各有37人,并列第二;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有27人,并列第四;同济大学有20人,列第五;东南大学有19人,位居第七;浙江大学有18人,位居第八;中国科技大学有16人,列第九;东北大学有15人,列第十。
毕业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最多的十大高校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院士人数
1 北京大学 北京 99
2 复旦大学 上海 54
3 清华大学 北京 47
4 南京大学 江苏 45
5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28
6 吉林大学
吉林 21
7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 20
8 浙江大学 浙江 16
9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14
10 武汉大学 湖北 12
毕业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最多的十大高校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院士人数
1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 87
2 北京大学 北京 37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37
4 复旦大学
上海 27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27
6 同济大学 上海 20
7 东南大学 江苏 19
8 浙江大学
浙江 18
9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16
10 东北大学 辽宁 15
清华院士校友包揽6学部第一,北大占3学部第一
从1955-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当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各学部院士人数来看,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最为风光,包揽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和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等6个学部第一,不愧为“中国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北京大学院士校友包揽中国科学院化学部、数学物理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院等3学部第一,不愧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摇篮”。
其中,从1955-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当选中国科学院各学部院士人数来看,北京大学包揽化学部、数学物理学部和信息技术科学部等3学部第一;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居技术科学部第一名;复旦大学居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第一名;中国地质大学居地学部第一名。从1994-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当选中国工程院各学部院士的人数来看,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一马当先,包揽工程管理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等5学部第一名;东北大学毕业生当选院士人数居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一名;中国农业大学居农业学部第一名;复旦大学居医药卫生学部第一名。
1955-2009年中国科学院各学部院士校友人数最多的高校
序号
学部名称 高校名称 院士人数
1 化学部 北京大学 11
2 数学物理学部 北京大学 40
3 技术科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3
4 信息技术科学部 北京大学 16
5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复旦大学 24
6 地学部 中国地质大学 20
1994-2009年中国工程院各学部院士校友人数最多的高校
序号
学部名称 高校名称 院士校友人数
1 工程管理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6
2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东北大学
8
3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5
4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3
5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
6 农业学部
中国农业大学
8
7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1
8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2
9 医药卫生学部
复旦大学
15
两院要管好自己的人,院士更要珍惜荣誉,学会自律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目前,我国两院院士兼职多个工作单位的现象非常普遍,由此引发社会舆论关于限制院士兼职、以便专注于本职工作的议论。为了客观反映出我国两院院士工作成果取得的实际情况,避免围绕两院院士工作单位的不必要误解,以两院院士当选时的申报高校为准。因此,本次调查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院士时的申报高校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反映我国高教体制改革后高校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真实情况。
清华新科院士“独占鳌头”,兰州大学“异军突起”
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中,来自高校的院士有39人,其中,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新当选的两院院士人数最多,有4人,居全国高校首位,在全国高校中“独占鳌头”;其次是地处西北的兰州大学“异军突起”,新增3名院士;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山大学各新增2名院士,并列第三;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等17所高校各新增1名院士。
2009年中国高校新当选两院院士情况
名次 学校名称 院士人数
1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4
2 兰州大学
3
3 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2
4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福州大学、吉林农业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南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1
四成两院院士来自高校,港台高校有28人当选
调查发现,1955-2009年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主要来自700多个单位。其中,来自国内科研机构的两院院士人数最多,占院士总数的49.95.%;来自高等院校的院士占40.92%;来自国家部委、直属机构等院士占5.11%;来自企业的院士占4.64%。自1995年起,先后有来自台湾和香港地区的28位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来自香港高校院士有25人,台湾高校有2人。
1955-2009年中国两院院士单位分布情况
序号 单位类型 所占比例
1 科研院所 49.95%
2 高等院校 40.92%
3 国家部委、直属机构等 5.11%
4 企业 4.64%
香港大学14人当选两院院士,高居港台地区高校首位
调查发现,1995-2009年港台地区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中,来自香港大学的院士人数最多,有14人,高居港台地区高校首位;其次是香港中文大学,有6人,位居第二;香港科技大学有3人当选,名列第三。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和台湾阳明大学各有1人当选。
1995-2009年香港台湾高校当选中国两院院士情况
名次 高校名称 院士人数
1
香港大学 14
2 香港中文大学 6
3 香港科技大学 3
4 香港城市大学
1
香港理工大学 1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 1
台湾阳明大学 1
清华大学当选的院士最多,稳坐高校头把交椅
1955-2009年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中,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申报并当选的两院院士人数最多,有104人,位居2009中国高校院士排行榜首位,稳坐“头把交椅”;北京大学有73人当选两院院士,位居第二。南京大学有35人,位居第三;复旦大学31人,位居第四;上海交通大学24人,位居第五;浙江大学19人,位居第6;吉林大学18人,位居第七,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各17人,并列第八。其中,北大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全国最多,清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最多。
位居第十一至二十名的高校依次是中国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和厦门大学等。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从各高等院校申报并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人数来看,位居前列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理工科高校,这说明我国遴选出985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正确的,这些高校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2009中国高校院士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院士合计 科学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1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 104 61 47
2 北京大学 北京 73 66 8
3 南京大学 江苏 35 34 1
4 复旦大学 上海 31 25 6
5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24 12 12
6 浙江大学 浙江 19 10 10
7 吉林大学 吉林
18 14 4
8 武汉大学 湖北 17 10 8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7 11 7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17
2 16
11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16 14 2
12 中南大学 湖南 15 5 11
南开大学 天津 15 14 1
14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 14 14 0
15 天津大学 天津 11 6 5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11 5 6
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0 5 5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 9 1
东南大学 江苏 10 5 5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10 5 5
四川大学 四川 10 7 3
厦门大学 福建 10 9 1
23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9 6 3
同济大学 上海 9 5 5
中山大学 广东 9 7 2
26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8 5 3
东北大学 辽宁 8 4 4
28 兰州大学 甘肃 7 6 1
山东大学 山东 7 5 2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7 0 7
31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6 0 6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6 2 4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6 3 3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6 1 5
35 上海大学 上海 5 2 3
36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4 1 4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4 3 1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4 2 2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 4 3 1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 4 1 3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4 2 2
中国石油大学 山东 4 2 2
重庆大学 重庆 4 0 4
44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3 2 1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3 2 2
河海大学 江苏 3 2 2
湖南大学 湖南 3 2 1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3 2 1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3 2 1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3 2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3 3 0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 3 0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3 2 1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3 2 2
55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2 2 0
长安大学 陕西 2 1 1
福州大学 福建 2 0 2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2 0 2
哈尔滨医科大学 黑龙江 2 0 2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2 1 1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 2 1 1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2 0 2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2 0 2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2 0 2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 2 0 2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 2 0 2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2 0 2
西北大学 陕西 2 2 0
西南大学 重庆 2 1 1
郑州大学 河南 2 2 0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 2 1 1
72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 0 1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1 0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 0 1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 1 0 1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 1 0 1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1 1 0
东华大学 上海 1 0 1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1 1 0
广州大学 广东 1 0 1
广州医学院 广东 1 0 1
贵州大学 贵州 1 0 1
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 1 0 1
海南大学 海南 1 0 1
河北大学 河北 1 1 0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1 1 0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 1 0 1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 1 0 1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1 0 1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1 1 0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 1 0 1
暨南大学 广东 1 0 1
江南大学 江苏 1 0 1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 1 1 0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 1 0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1 1 0
青岛大学 山东 1 0 1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 1 1 0
山西大学 山西 1 1 0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1 0 1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 1 0 1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 1 0 1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 1 0 1
苏州大学 江苏 1 0 1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1 0 1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1 0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1 1 0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 1 0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1 0 1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1 0 1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 1 1 0
烟台大学 山东 1 0 1
扬州大学 江苏 1 0 1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1 0 1
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 1 0 1
北大科学院院士最多,清华工程院院士最多
从1955-2009年我国各高校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来看,北京大学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最多,有66人,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有61人当选,位居第二;南京大学有34人,位居第三;复旦大学有25人,位居第四;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各有14人,并列居第6;上海交通大学有12人,列第九;中国农业大学有11人,居第十。
从1994-2009年我国各高校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来看,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最多,有47人,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有16人当选,位居第二;上海交通大学有12人,位居第三;中南大学11人,位居第四;浙江大学有24人,位居第五;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各有8人,并列居第6;中国农业大学有7人,居第八,北京林业大学、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各6人,并列第九。
1955-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最多的十大高校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院士人数
1 北京大学 北京 66
2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 61
3
南京大学
江苏 34
4 复旦大学 上海 25
5 吉林大学 吉林 14
南开大学 天津 14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 14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14
9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12
10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1
1994-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最多的十大高校
名次 工作单位 所在省市 院士人数
1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 47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16
3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12
4 中南大学 湖南 11
5 浙江大学 浙江 10
6 北京大学 北京 8
武汉大学 湖北 8
8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7
9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6
复旦大学 上海 6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6
清华当选院士9学部第一,北大3学部第一
从1955-2009年我国高校申报并当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各学部院士人数来看,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收获颇丰,包揽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生命科学、医学学部和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医药卫生学部等9个学部第一。北京大学占中国科学院化学部、数学物理学部和信息技术科学部等3学部第一。
其中,从1955-2009年我国各高校申报并当选的中国科学院各学部院士的人数来看,北京大学分当选院士人数分别占据化学部、数学物理学部和信息技术科学部等3个学部第一,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居技术科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等2个学部第一,中国地质大学居地学部第一。从1994-2009年我国各高校申报并当选的中国工程院各学部院士的人数来看,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占据除农业学部和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外的7个学部第一。另外中南大学并列与清华大学居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居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第一,中国农业大学居农业学部第一。
1955-2009年中国科学院各学部当选院士人数最多的高校
序号
学部名称 高校名称 院士人数
1 化学部 北京大学 17
2 数学物理学部 北京大学 22
3 技术科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5
4 信息技术科学部 北京大学 6
5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2
6 地学部 中国地质大学 14
1994-2009年中国工程院各学部当选院士人数最多的高校
序号
学部名称 高校名称 院士人数
1 工程管理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3
2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5
中南大学
5
3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3
4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5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6
6 农业学部
中国农业大学
7
7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8
8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5
9 医药卫生学部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8
2003年以来,国内舆论对我国两院院士制度的批评与质疑声音越来越大,有人甚至提出取消院士制度。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设置院士制度是国际学术界的通行做法,我国现行两院院士制度的确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并不能以此为理由取消院士制度,最佳策略是在批评中不断完善。对此课题组提出完善我国院士制度的2大建议。
一、建议国际、国内重大科技奖励和学术荣誉获得者直接入选两院院士
目前我国两院院士增选一般经历推荐、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四个阶段,主要采用由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进行,为弥补选举投票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对最新重大前沿科技进展的忽视,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建议将国际国内重大科技奖励和学术荣誉的获得者直接提名入选两院院士,仅需公示,无需进行投票。关于直接入选院士的国际国内重大科技奖励的级别和国际重大学术荣誉的类型由院士大会通过的院士章程予以明确规定,参考层次和类型包括:
“国际重大科技奖励获得者”是指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以及其他国际公认权威奖项的中国籍学者;“国际重大学术荣誉获得者”是指当选为美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外籍院士的中国籍学者。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认定并提名推荐,直接入选两院院士。
“国内重大科技奖励获得者”是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的多次获得者,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认定并提名推荐,直接入选两院院士。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学技术的最高层次的奖励,获奖成果是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的最高展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国内重大科技奖励获得者直接入选两院院士可以彰显国家科学技术奖在我国科学技术界的崇高荣誉,提升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国际影响,也是对获奖者科学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能激励全国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精神。
二、建议中国科学院恢复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或国家设立“文科院士”,纠正科学界“重理轻文”现象
院士制度是一个国家科学和文化的最高象征,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标志。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深度的重要体现,人们常常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比作“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建议中国科学院恢复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或国家设立“文科院士”制度,以更好地推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