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c180l功能讲解:温儒敏:童年的价值不只是为将来准备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误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17:12
12月11日,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国教育学会等单位在钓鱼台召开了“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论坛,中心话题就是如何看待“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如何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温儒敏在会上以“再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误导”为题作报告,以下是部分演讲词记录:
  
  去年六一儿童节过后不久,我曾经在《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短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误导》,因为触及了一个很实际又很敏感的话题,引起相当广泛的反响。很多人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也有不少人并不赞同我的看法,彼此发生热烈的讨论。这种讨论是有价值的,起码引发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这篇文章主要是反思“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其实也是普遍的观念与社会心理,我把它说成是“集体无意识”,指的是大家都司空见惯,认可这种存在,并不感到有什么问题。这种观念甚至已经渗透到整个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弥漫性的“生活理念”。我们把这种错误的理念凸显出来,让大家感到某种“陌生化”——重新打量这个观念,大多数人都可能会突然意识到这是错误的观念,的确是一种误导。
  
  这种错误观念的流行,并不只是人们观念的错误,而是现实的逼迫。情况就是这样,现在教育资源分配是存在严重不均的,虽然讲义务教育,可是城乡中小学教育条件有天壤之别,同样在城市,学校所享有的教育资源也相差悬殊。这种差别是残酷的事实,你家长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附近中小学是名校还是一般校,你属于什么阶层、是否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似乎都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命运,这种教育资源严重不均,本身就是并不一致的“起跑线”,怎么能不影响千百万家长的心理?问题是,我们本来可以做到、可以尽量有所平衡的,起码在基础教育阶段让教育资源分配稍微均衡一点,但现在却是放任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紧张,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与无所作为。
  
  再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本来就是商业操作的口号。你这边搞课改,提倡减轻孩子学业负担,可是那边商家和学校某些环节结合,要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你这里规定不能让学生陷于题海战术,不得在学校推销教辅。可以说,极少学校不再以各种方式推销教辅。教辅已经成为很难摧毁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和教育主管部门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于是一边课改,一边学业负担加重。政府部门如果想实施有效的课改,就必须对这种损害教学秩序的商业行为有切实的抑制措施,关键是切断商业机构伸向教育领域的管道,那么这就要动一动某些既得利益阶层。否则,“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会继续被商业操作利用,继续忽悠误导社会,制造紧张与焦虑。
  
  当然,我们的宣传部门与传媒对于抑制“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误导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让一些负责任的专家出来说话,从科学的立场说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是不科学、也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现在都在搞“提前量”,中学的课提前到小学来学,小学的课提前到幼儿园来学,其实是很愚蠢的,可是都这样干。科学家应当出来说话,说说什么是发展心理学,为何不能一蹴而就,为何不能拔苗助长。我们的报纸网络应当有更多科学的声音,不能听任不负责任的无良商家在那里继续制造“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紧张。
  
  现在的家长很多都很紧张和焦虑,他们在随大流,勒紧裤腰带,也要送孩子上重点校和各种课外班。他们几乎一刻不停紧盯着孩子的学习,可是孩子的天性和感受并没有受到重视。我们的“教育紧张”和巨大的努力,并没有培养出多少可以问鼎世界科学高峰的杰出人才,这是为什么?大家好像都清楚,却又无奈、焦虑。
  
  面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集体无意识和普遍的焦虑,我想重新强调我在《人民日报》那篇文中的那句话:“童年的价值不只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童年本身也是生活,而且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生活,童年如果负担太重,不快乐,就失去了人生美好的序曲,对于将来也会有负面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