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兰达贷款首付多少钱:【引用】“效如桴鼓”能从形容变为真实吗?——头痛呕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47:05

【引用】“效如桴鼓”能从形容变为真实吗?——头痛呕吐  

2011-11-04 18:35:4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yishengquan123《“效如桴鼓”能从形容变为真实吗?——头痛呕吐》

    诊断现场
  石某,男,12岁,初诊日期:1993年6月5日。
头痛20日,间断呕吐一年。
近一年来常口泛清水,时呕吐。20天前突然开始头痛,自服去痛片后可稍缓解,从此日服数片以维持。半月前某日清晨五点钟突然头痛欲裂,呕吐,继而昏迷。急送入某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心电图:心律不齐,偶发早搏,左室高电压;脑血流图:脑动脉供血不足;X光胸部摄片:无阳性体征发现;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升高。
经用异咽肼、链霉素、维生素B6、氯丙嗪等治疗8天无效,自动出院,转诊于余。
细询得知,一年来为治其口泛清水及呕吐,已先后延请5位中医治疗,历用诸方不详。而所持一方,医生令久服一月,谓呕必能止。视之为六君子汤合旋复代赭石汤,患者坚持服满一个月,仍不见效,遂停服。20天前发现头痛时,又请一医生诊治,处以顺气和中汤加味,仍无效。
刻诊:头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剧痛。剧痛时抱头叫喊,头欲裂开,呕吐涎水,量多,项痛。
剧痛呕吐间隙时始终伏案少语,不愿抬头答话,面苍白少华。
脉细,舌苔黄厚,舌心干微黑。
辨证论治
老师:本病孩呕吐已一年,头痛20日,病程长,体质弱,复又呈现一派阴寒症状。其脉细,伏案少语,符合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心肾虚衰,气血亏损的病理改变。但少阴无头痛,本证以头痛为突出症状,似更符合《伤寒论》378条厥阴病之“干呕,吐涎沬,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条文精神。
学生甲:可原文为干呕,吐涎沬,而本例为呕吐大量清涎,其病亦起于长期大量泛清水,这似乎同吴茱萸汤干呕,吐涎沬之主症不同。
老师:从症状上讲,不仅呕吐清涎与干呕不同,干呕与吐涎沬亦是不同的。故柯韻伯说“干呕、吐涎是二证,不是并见”。而为什么“不是并见”却要并列?因均是阴寒内盛,胃气不降,浊阴上逆所致。既如此,呕吐清水不更是阴寒内盛浊阴上逆吗?这种病机相同是异病同治的依据,因此,不可囿于症状描述而作茧自缚。
予吴茱萸汤加味:
吴萸20g 人参10g 生姜10g 大枣10g 
炙草10g 川芎20g 葛根30g 半夏10g 
1剂
6月6日二诊。上方服下二次呕吐即止,头痛大减。一剂服完,头不再剧痛,精神转好,交谈对答如流。续上方一剂。
6月7日三诊。头痛全止,舌苔将退尽,脉右三部细数。续上方二剂。
6月9日四诊。已无任何不适,食欲正常,精神健旺,痊愈回家。
病名        主症        辨证        治法        选方
头痛,呕吐        头痛欲裂
呕吐清水        阴寒上逆
肝胃虚寒        散寒逐阴
补中泻浊        吴茱萸汤
思辨解惑
学生甲:我阅读古代名家医案时,常为先贤惊人的快速疗效所震撼,产生医圣张仲景“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一样的敬佩之情。与此同时,十分自然地想到了“覆杯即愈”、“效如桴鼓”、“立竿见影”等一些说明疗效快速的形容词。但总认为那是医学大师们技术臻于炉火纯青后的专利,一般临床医生似难求得如此神奇的疗效。今天亲自随师诊治了这例病人,见证了疗效,使我真正体会到了“效如桴鼓”不是形容,确实就是事实。“立竿见影” 也不是大师级人物的专利,只要深研经典,饱读医书,复又精心于临床研究,为医者也许都是有可能取得的。它大大增强了我研究中医的信心和接诊急重病人的勇气。
老师:“效如桴鼓”、“立竿见影”、“覆杯即愈”等等形容词,不过在于说明服药后生效的快速。它其实折射出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对中医临床见效快慢的估价问题。过去有将中医称为“慢郎中”者,今时有慢性病找中医之说,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中医生效时间的一种误判。其实,不管慢性病还是急性病,只要辨证准确,中药生效一样很快捷,有不少病症都是当日,甚至只服下一二次药即可见效的。本书的很多病案都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乙:这例病人头痛之剧如裂,呕吐之顽逾年。而其所以能效如桴鼓,乃因为悉遵《伤寒论》之条文。那么,隐藏于条文背后的,必然有该二症的共同发病基础,这个“基础”,也必然是吴茱萸汤的特异性作用点。老师起手即毫不迟疑地遣用了该方,必对这个“特异性作用点”早已了然于心,请给我们讲讲。
老师:本案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证。厥阴受寒肝木横逆,乘伤胃土,胃失和降,故呕吐;阴寒之气,随经上逆,抵头达巅,故头痛。可见,厥阴寒气是导致呕吐与头痛的根本原因,这或许就是你所说的“共同发病基础”吧。吴茱萸大辛大热,直入厥阴,辛以散寒邪,热以逐阴气,其性之悍,其力之雄,能直捣这一发病基础。配合辛温之生姜,散逆止呕,使胃浊随吴茱萸而下泄,再入大枣、人参、甘温以益气和中,使全方在散寒逐阴捣其发病基础的同时,兼有了补中泻浊之功。我用时加了半夏,意在直止其呕,而加用川芎、葛根,则既为升清,复有扩张血管以快速缓解头痛之意。
学生丙:老师先前分析到,干呕、吐涎沫、吐清水病机均同,故都正用吴茱萸汤。这是否意味着临床应用吴茱萸汤时对干呕,呕吐以及吐出物情况并无严格的限定呢?
老师:是这样。这从《伤寒论》吴茱萸汤出现凡三次对吐的描述可以得到证明。我们从243条之“食谷欲呕”,309条少阴病之“吐利”以及本条之“干呕、吐涎沫”可以看出,不管欲呕、干呕、吐利、吐涎沫、吐清水均是吴茱萸汤主症之一。
学生丙:强调呕吐仅是其主症之一,那就是说单见呕吐还不能使用。
老师:是的。你看少阴吐利条文明确指出,须同时见到“手足厥冷,烦躁欲死”;阳明条文明确提出“食谷欲呕”;而厥阴条文则必须有“头痛”,柯韻伯甚至强调:“不头痛者,半夏干姜汤主之。”可见呕吐作为吴茱萸汤见症,只有与阴寒内盛,浊阴不降导致的其他见症相结合,才能确认其为吴茱萸汤的证。
学生甲:本例患儿年仅12岁,而病程已一年,用吴茱萸汤竟取得如此疗效,这是否说明只要见到“干呕、吐涎沫、头痛者”,不论何种年龄,甚至推而广之,不论哪科疾病均可应用。

    详细内容来自医生圈:http://www.yishengquan.cn/bbs/thread-6835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