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方法论吗:战争越来越近:中国将要裁军60万,美国笑了 - 军事杂谈 - 华声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3:00:51
战争越来越近:中国将要裁军60万,美国笑了
战术大湿 发表在 军事杂谈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70-1.html
发表时间:2011-2-9 10:21


  近日一篇美国分析的文章透露,中国在进行高科技战争的道路上,将继续走精兵之路。而且即将采取裁军的措施,此次裁军规模可能达到60万之众。使得中国的军队规模从230万,变为170万,同时在打赢高科技战争的课题下,还要将其中80万,转为预备役。


  也就是说,中国最终将保持100万军队的规模。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以西方之口,来测试中国民众的反应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那么经过了多次大裁军之后的中国军队,是否还有战争的能力,中国未来军事斗争的方向是否决定了中国只会面对高科技的战争吗?下面我们对这个可能的事件,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外患未除,内忧又生,中国将要裁军60万

  西方之所以认为中国的军队太多了,基本上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比如,美国,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墨西哥;所以美国本土的传统军事威胁,还是比较小的。再有就是欧洲的几个老牌的国家,比如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现在俄罗斯在如此经济危机之下,还有100万的兵力;至于德国等国家,限于人口和二战等历史因素,兵力都不是十分的大;较之于中国,他们当然认为中国兵力太多了。


  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考虑中国所处的环境和面对的周边历史问题,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周边的动静,一直不太安宁,面对的军事挑战或者威胁,同样是不能和西方同日而语的。可以说,现在中国正在面临自鸦片战争之后最大的外患。


  而在外患未除的情况之下,国家内部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完整同样面临着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裁军60万,从正面说是中国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最大的诚意;从负面说,中国正在以解除底层人的反抗能力为代价来满足西方对中国解除恐惧的要求。


  中国的军队到底是多还是少

  那么在现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的军队是真的多呢?还是真的少?单纯的从数字上来讲,中国的军事武装是巨大的。但是反过来,我们看一看美国。在美国是不禁枪的,现在美国的军队有80万,包括海陆空等军事武装。但是如果算上保安公司——这个不同于中国的保安公司——还有其他的武装等,再算上美国现在所拥有的1亿支枪支,那么美国的战争能力是巨大的。

  而美国面临的战争威胁呢?缺少的微乎其微。美国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美国内部的公民首要的就是自己保护自己,这个不但是法律赋予的责任,也是美国公认的权利之一。正是这种将安全的责任赋予公民自身的法律,使得美国有了最大的战争之外的保护自己不受侵犯的能力。


  那么中国呢?现在中国虽然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是关于枪械和子弹是有着严格管制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大部分民众的对外部的威胁,就完全依靠这一百万支子弹不能充足补给的枪支了。


  按照这种比法,中国和美国的民众持枪比例为1:0.0014.如果安全系数和持枪比率相同的话,那么中国将远远的落后于美国。所以,不论是从民众的安全系数上,还是从国家买面对的安全问题上,中国的军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中国军方此举是正中了美国下怀!


  去掉刺刀和弹药的枪支,就是一根烧火棍

  从09年的阅兵,到最近的演习,我们总觉的少了点什么。仔细看一下,幡然醒悟,原来现在所有演习阅兵用的枪支,都经过了改造了。最重要的就是去掉了枪前面的那一道亮晃晃的刺刀。而且在所有的军事题材类的新闻媒体里,也再难以找到拼刺刀的镜头了。要么是躲在暗处打冷枪的狙击手,要么就是跟在坦克后面疯跑的士兵。可以说中国的军队已经完全的西化了。一支西化了的军队,还在不断的在西方的压力下,猛着劲的裁军。


  试想,当手中拿着弹药不足的枪支和敌人相逢于战场,当子弹打光了,会有什么结果?去掉刺刀的枪支和一个烧火棍有什么区别?

--------------------------
  附:新中国前十次大裁军

  第一到第四次大裁军———减少步兵发展军兵种部队

  1950年5月,解放军进行了第一次大裁军。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解放军总兵员550万,“小米加步枪”的步兵是解放军的主体,空军、海军和陆军特种兵几乎是空白。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中央军委决定压缩人民解放军的总规模,进行整编,缩减陆军(主要是步兵)数额,加强和建立空军、海军两大军种和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铁道兵等兵种部队。

  1950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确定分期分批复员和转业百万余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到1950年底,陆军部队数量有了较大压缩,全军精简17.1%,而军兵种机关及部队则有了较大发展。

  后因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工作停止,根据战争需要又进行了扩军。到1951年10月,军队总人数增加到627万,是解放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1952年1月,解放军进行第二次大裁军,总部和各机关以及国防军步兵部队人数减少,军兵种部队和院校人数扩大,其中还有95万地方部队改编为公安部队,全军总定额保持在300万人左右。

  1953年8月,解放军进行第三次大裁军,全军总兵力精简23.3%,其中陆军部队精简比例最大。

  1957年1月,解放军进行第四次大裁军,到1958年底,全军成建制地集体转业或移交地方的有1个军部、46个师、30余所院校。精简最多的还是步兵部队,全军总人数与新中国建立时相比,精简了61%。

  在前四次大裁军期间,解放军先后成立了10个军兵种领导机关,分别是:空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通信兵部、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公安军司令部、防空军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铁道兵司令部、防化兵部,使我军军兵种部队得到了飞速发展。

  1957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防空军司令部,与空军合并,建立我军空防一体的防空体系。

  这次裁军使得机关与部队的比例、干部与战士的比例趋于合理,臃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第五次大裁军———解决比例失调和臃肿问题

  1975年底,解放军进行了第五次大裁军。“文革”期间,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军委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和重点解决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等重大问题。9月,中央军委批转了有关调整方案,方案中,精简最多的是工程兵、铁道兵,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

  这次裁军使得机关与部队的比例、干部与战士的比例趋于合理,臃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在第四次大裁军之后的1966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公安部队番号,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6月,解放军成立了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

  与1980年相比,战斗部队在全军总定额中的比例提高了,机关和勤务分队的比例下降了,解放军开始实行军士制度。

  第六、七次大裁军———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

  1980年,解放军进行了第六次大裁军。当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同年8月15日,中央中共批转了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

  1982年9月,解放军进行了第七次大裁军。51万余人的铁道兵和1978年1月成立的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部队转到武警部队,从此,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1982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内卫勤务的部队和武装、边防、消防警察统一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六、七次大裁军,与1980年相比,战斗部队在全军总定额中的比例提高,机关和勤务分队的比例下降,解放军开始实行了军士制度,把76种由干部担任的职务改为由士兵担任。

  百万大裁军后,解放军陆军的专业兵种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炮兵成为陆军中的第一兵种,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

  第八次大裁军———兵种合成实现摩托化

  1985年,解放军进行了第八次大裁军。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

  这次大裁军有四个特点:一是陆军军改编成集团军,将独立的装甲兵、炮兵、工兵等兵种部队编入集团军,并充实扩编了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增编了电子对抗部队、伪装部队等专业兵种,集团军编成内的各兵种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作战能力都大大超过了原陆军军。二是陆军淘汰了骡马,实现了摩托化和半机械化。三是改革体制,裁并机构。直属中央军委和大军区的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防化兵部,分别缩编合并为总参谋部和大军区司令部所属的业务部;11个大军区合并为7个。四是改变隶属关系。县市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政府建制领导。百万大裁军后,解放军陆军的专业兵种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炮兵成为陆军中的第一兵种,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陆军防空导弹部队等一大批新的兵种纷纷诞生,骑兵、司号兵等不适应现代战争的兵种和专业被取消。

  这次裁军使解放军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第九次大裁军———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1997年9月,解放军开始了第九次大裁军。这次裁军的特点是“精兵、合成、高效”,实现解放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各国由对抗转向对话,开始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形势下,中央军委提出加强质量建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并对军队建设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为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中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

  这次大裁军,解散了大部分守备部队,部分集团军建制的乙种师归武警部队。

  第十次大裁军———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刚刚拉开序幕的解放军第十次大裁军的主要目的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新军事革命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变革的产物,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巨大变革在军事领域的反映。

  在新军事革命的浪潮中,信息化战争成为最主要的战争形态。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国际军事领域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军队信息化作战能力的竞争,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在新军事变革中抢占先机、夺取优势,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最根本的要求是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优化军队的编成和结构,调整和完善政策制度。并提出了“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为21世纪解放军追赶世界新军事革命潮流指明了方向。

  第十次大裁军的任务是: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着重解决体制编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优化编成结构,使部队作战效能进一步提高;理顺重大比例关系,使领导指挥管理和保障机制得到改进;适度减少数量,使部队规模更趋精干;注重提高质量,使部队建设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大,在精兵之路上迈出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