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反射三种调用方法:犀利哥说民国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5:21:25
  186、冉冉升起的忧郁王子
  
   和快乐三部曲配套的是拆迁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拉进来,把最贴心的家里人拉进来。
   载涛当上了军咨府大臣,载洵当上了海军大臣。哥俩在出洋转了一圈,向美国大兵学了几个标准的军礼,算是受过现代化军事教育了。
   第二步,挤出去
   家里人也有个亲疏远近。不是所有的都贴心 ;而且家里人知道的事多,要多防着点。
   载沣最不放心的家里人是他的侄儿溥伟。
   溥伟,皇家贵胄,恭亲王奕訢的长孙。他有着高贵的血统,不俗的仪表,良好的名声。
   慈禧、光绪病重期间,京师盛传立溥伟为帝。无论资历、才干,他都是皇室中的佼佼者。因此载沣极为惶恐,曾派重兵把守宫门,任何人不得擅入,防止溥伟有异心。
   现在位子坐稳了,溥伟也不能让他闲着。你不是平时在公开场合多次呼吁强烈禁烟吗,那就做全国禁烟大臣吧,这纯属是个没事找事干的闲差。
   数数看,还有哪个不太放心,家里人是没有了,旗人倒有一个,老铁。
   老铁叫铁良,因为性子直,肯帮人出头,大家都喜欢这么叫他。
   铁良不是皇族宗室,只是个普通的、贫寒的旗人。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带着他和妹妹艰难度日。一年冬季,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能卖的东西都卖了,只剩下三方旧砚台。
   顶着漫天的飞雪、凛冽的寒风,铁良奔波了一天。最终依然抱着冷冰冰的砚台,怀着冷冰冰的心回家了,没办法,晚餐全家只能在风声里度过了。
     187、冉冉升起的忧郁王子
  
   为了温饱,铁良很早就去神机营当兵,月俸一两,一家三口勉强度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更勤奋。铁良不是深宅大院的皇子、阿哥,他深知民间疾苦,有头脑、办事稳、会练兵,深得慈禧的信任。最后做到练兵大臣、陆军部尚书、军机大臣。
   既然是军事熟手,铁良经常在军事上指指点点。参谋总长载涛不愿意了,你说了算,那我说了算什么?首先将铁良的练兵大臣拿了,陆军部尚书也做不成了,在家修养。不过还是不太放心,在载沣面前一捣鼓,挤就挤远点,做江宁将军吧,去南方了。
   第三步,踢滚蛋。
   对待汉人就不客气了,将最厉害的袁世凯一脚踢到千里之外的洹水边。
   举手投足间,三部曲、三步走,依次搞定。
   看来以前小瞧了这位忧郁王子,他难道是个慢热型人才?
   慢热倒有可能,做了皇帝他爸,谁都会慢慢热起来,至于效果吗,我们来看看三步走到底怎么样。
   拉进来的载洵、载涛,超级票友,这哥俩都是戏台上的好手,整一个艺术世家。演戏,倒不差;治国,那差就不是一截了。艺术不等于生活,让艺术家搞政治,只会折腾,彻头彻脑的政治蠢才。
   挤出去溥伟、铁良,在混沌一片的皇室旗人中,至少是个人才。
   踢滚蛋的那位,不多说了,固一世之雄才也。
   拉进来的是蠢才;挤出去的是人才;踢滚蛋的是雄才。
   这不是构建盛世大厦的三步走,而是强拆三步走,将大清的基业拆得差不多了。
   拆迁办主任载沣终于上路了,领着一帮蠢才争分夺秒、热火朝天的拆着祖宗的基业。
 188、冉冉升起的忧郁王子
  
   这拆迁办拆得风风火火,一个人心里也是急得火烧火燎。老臣张之洞担忧再这样拆下去,大厦倒了,大家连跳楼都找不到地方,他必须要劝劝载沣。
   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良心未泯。张之洞觉得有点对不起老太太这么多年的栽培,这老臣死的死、退的退,自己不说还指望谁说呢?好歹也是一代名臣,关键时刻,该出手时还得出手。
   载沣还是很尊敬张之洞的,大家都是读书人,都是爱书、藏书的人。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一度走得很近。
   张之洞口才极好,一开口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根本就没有载沣说话的份。载沣刚开始听得很有趣、慢慢的有一点趣,时间长了,有点烦了,就是无趣,最后直接归为无聊了。
   我不是个不更世事的小青年,想当年18岁就和威廉称兄道弟,你说得那一套我都懂。社稷兴亡,有我们80后贵二代撑着,有必要天天这么危言耸听吗。
   1909年,津浦铁路扩建,要征地基建车站。铁路施工方动用官方势力强行低价征购农民的用地,引起冲突。载沣征询张之洞的意见,张之洞建议征求舆情。
   什么是舆情?老百姓的呼声。
   载沣有点纳闷:“中堂大人德高望重,一句话就是了。”
   张之洞正色答道:“朝廷用人,如不顾舆情,恐怕要激起民变。”
   载沣突然想起威廉的那个拿枪动作,脱口而出:“国家养着这些兵,还怕什么民变。”
   张之洞呆住了,一向不喜欢说话的摄政王好不容易吐出一句,竟是这样的冷血、狠毒,让整个紫禁城都抖三抖。
   载沣也呆住了,一向软话说惯了,今天竟然这么发飙,尽显男人魄力,看来男人是该对自己狠一点、硬一点。
   犀利哥没有发呆,道理很简单:
   权力导致冷血,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冷血。
   发飙之后,载沣要向一个人隆重致谢----威廉。正是他那个拿枪的动作,最终让自己硬起来,狠起来。思考了几年,'威廉迷思’终于解开,载沣情不自禁为自己卓尔不凡的天赋暗暗喝彩。
   不过还是理解错了,威廉是叫他练兵,不是杀人。
   张之洞没有多说,只是慢条斯理的回了一句:“养兵不是用来打老百姓的。”
   讨论不了了之,双方不欢而散。
189、冉冉升起的忧郁王子
  
   从这之后,张之洞就请了病假,在家休养,整天拿着白居易的《新乐府》,翻来覆去的看,其实也看不下去,他在等一个人——载沣。好歹我是顾命老臣,生病了,你来看看,说两句安慰的话也好。我有台阶下,你也落个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好名声。
   可载沣就是没来,一大堆事等着他呢,小到家里,大到国家,没空。
   两个月过去了,没动静,再请两个月的假。
   又过了两个月,张之洞真的病了。原本没什么大病,估计等不到安慰的话,活活给气病了。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眼看着快不行了。
   张之洞在心底一声声呼唤:王爷,这次是真的病了,病的很重,你再不来可就永远见不到我了。
   载沣终于来了,握着张之洞的手,说着迟来的祝福:“中堂有名望,公忠体国,好好为国珍重。”
   张之洞很激动:“公忠体国不敢当,廉正无私,敢不自勉。”
   载沣,听出来了没有,这是张大人在讽刺你呢。要“廉正无私”,不要尽想着用家里的小青年,忙着拆祖宗的基业。
   可载沣没听进去,他的注意力被一首诗吸引住了。
   “诚感人心心乃归,君民末世自乖离,须知人感天方感,泪洒香山讽喻诗”。
   题目是《香山新乐府》,香山是白居易的号。载沣很纳闷,怪了,这首诗我怎么没见过,年纪还不大啊,记忆力竟严重衰退到这个地步?以后真要多抽点时间盖章看书。还一直号称是白居易的粉,铁杆易迷呢,载沣有点羞愧。
   回去之后,翻遍了书房的每本书,就是找不到这首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连在哪本书上都忘记了,载沣叹息自责不已
   自责之后,载沣开始责怪张之洞。大家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读书人,引用别人的原创好歹要有个出处。注明卷数、页码、版本,方便自己,也方便别人,学术规范要从自身做起,要从点滴做起。
   刚想到这儿,张之洞已经去了。他最崇拜张居正(死后谥文忠),希望能得到文忠的谥号。对不起了,写诗连个出处都不给,还忠心吗?改成文襄。
   载沣,你错怪张之洞了,诗根本就不可能找到,因为那是张之洞的原创。现在终于弄明白了,张大人,你才是真正的易迷。不仅会看,还会写读后感。可一切都晚了,诗还在,人没了。
   国家的擎天柱倒了,易迷群里又少了一位中坚骨干,载沣的心有点乱,他隐隐预感会有什么不祥的事即将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晚清最能挖坑的人
  
  张之洞作为晚清最后一位名臣,当时有评论说他“一身系天下之安危”。事后想想,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张之洞力主废除科举,读书人没了出路,结果造就了百万的愤青,增添了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他在湖北编练新军、开办兵工厂,为武昌起义无私贡献了人和枪;更绝的是,张之洞一手提拔起来的最得意门生黎元洪成了民国大总统。
  张之洞这位最能挖坑的主,坑爹,坑载沣,坑清朝,一切都在他的大坑里土崩瓦解。
  
  
  
  留着小胡子的张之洞
  
  
  时间并不一定都是把杀猪的刀,大胡子的张香帅阅经沧桑,更有风采 190、我的愤怒你买单
  
   1910年的农历腊月,庚戌年春节马上就快到了,北风那个吹,雪花不停飘。
   新皇帝登基快一年了,载沣的摄政王做得越来越稳当。袁世凯跑了,张之洞走了,但由一般小兄弟给撑着,也没什么大事发生。不稳定因素虽然还有,国家这么大,小病小灾难免会有,只要马马虎虎糊得过去就行了。关键是枪杆子掌握在哥仨手中,心里踏实
   现在载沣最关心的是房子问题。
   原来的醇亲王府因为宣统皇帝在这儿出生,被尊称潜龙邸,成了圣地,任何人都不准居住,所以载沣决定建造一座新的王府。
   钱从哪里来,当然不需要贷款按揭,也不需要财政部拨款。专门由宗人府负责,独立核算,无需监督,花费上百万两,也只是小菜一碟。
   载沣亲自参与设计,作为皇帝的爸爸,优雅的文艺青年,新府邸一定要卓尔不群,尽显王者风范,成为北京城的新坐标。同时配套设施要跟上,暖气要供足,电灯要装上,家具必须要意大利原木进口。载沣督促施工方加班加点,争取在春节之前完工,向新皇帝登基一周年献礼。
   载沣想着怎么献礼,那是国家大事;草民想着怎么生活,那也是个人的大事。
   腊月的一天,熙熙攘攘的北京西站,几位青年男女走下列车。小伙很帅,姑娘很俊,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兴奋,看得出他们是北漂一族,
   首都就是好,虽然沙尘暴时不时的刮,生活适宜指数不高,但还是阻止不了无数个怀揣梦想的人去寻梦。
   看着如花一样俊男靓女,犀利哥温馨提醒,来到这个鱼龙混杂的大都市,小心被潜。
   这些人穿着打扮象南方人,他们叫了几辆黄包车,来到琉璃厂东门,在火神庙西夹道小胡同租了一个很大的宅院,看来想在北京创业。
   大年三十这天,爆竹声中,一块牌子挂出来了----“守贞照相馆”。周围的邻居很纳闷,没听说过大年三十开张的,难道想双喜临门,讨个好兆头;或者说省点鞭炮钱。可是这些人排场很大,经常下馆子,用北京话来说花钱很冲。他们时常穿着洋服,看样子有点像留学生,不过那年头海归很吃香,一回来就赏举人、进士,很方便混进国家机关做公务员,不用开照相馆谋生。更让人感到不解的是这地方僻静,不是闹市区,根本不适合开照相馆。
   不过首都人民头脑都很清醒,根本不想刨根究底,也懒得人肉搜索。这年头,越人肉、越想刨根究底,水就越深,弄得无心睡眠,何必呢。
   这些人颇显神秘,白天出去,晚上回来,天未黑就早早关门。
   神秘就是低调,不显摆、不炫富,邻里对他们的印象还不错,关键是来照相馆照全家福还能享受七五折内部优惠价。
 191、我的愤怒你买单
  
   照相馆里的小伙子、姑娘们都有一个终极梦想,不是将别人的大头照定格在相册里,而是将自己定格在历史中。
   他们认定要实现这个梦想,只有两个字:炸人!
   年纪轻轻的,放着似水年华不谈恋爱、不考公务员,为什么要炸人?
   道理很简单,要想救人,必先炸人。中国所有落后的根源都在于旧制度,归根到底,制度是人制定的;人死了,旧制度当然也存在不下去了,中国老百姓自然就会得救。
   这次行动主要由三位年轻人负责,先从带头三哥说起
   带头三哥黄树中,四川人,27岁,职业:中学教师。
   黄树中从小很喜欢读铁血的书:《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聂政、曹沫都是最爱。他没事就喜欢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揣颗炸弹兮去炸人”。
   任何事情都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20世纪初叶已经进入热兵器时代,黄树中明白可以学荆轲,但不可以只拿把匕首,那不能杀人,只能自残。
   所以黄树中千里迢迢赴日本留学,不想提高日语水平,只想学习制造炸弹。经人介绍,找了个耳聋的中国人学习制造炸弹,据说技术了得,研制的炸弹威力无比,耳朵都被震聋了。他被黄树中的革命豪情深深打动了,不收学费,只要管吃管喝就行了。
   学了几个月,翻来覆去只是些简单的水银炸药制造法。黄树中很着急,改善了伙食,每餐是标准的四菜一汤,外带酒水。可还是老样子,依然没什么长进,原来是蹭饭的。
   看来中国人的理论水平欠缺,黄树中又向一个日本人学习。这日本人培训费收的很高,整天只是书本的理论知识,没有任何的实验环节,原来是蹭学费的。
   黄树中终于明白了:革命不是蹭出来的,是靠自己干出来的。他决定自己动手,让炸弹尽快响起来。买了八个铁壳和炸药原料,带回去慢慢琢磨。
   回国后,毕竟是海归,这时日语很热,工作好找,在成都华阳中学堂任日语教师。
   白天日语老师,晚上制弹专家。
   黄树中孜孜不倦的在生化高科技领域徘徊摸索,他在等待一个奇迹:炸弹响起,不要黄金万两,只要炸人到底。
   可是炸弹却始终不响。
   炸弹不能不响,革命不能哑火,就如同天涯不能太监一样,这关系到一个男人最在乎的面子。黄树中能夜以继日的研究,犀利哥当然可以夜半三更来更新。职业不一样,贡献有大小,但男人的心理是相同的。
192、我的愤怒你买单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苦苦追寻的往往却在不经意间唾手可得。
   一次,黄树中手里的小刀无意轻轻划过散落在玻璃瓶口的药粉,只是轻轻划过,一切都是那么不经意,但炸弹就是响了。轰的一声巨响,他念兹在兹的炸弹终于研制成功了。
   庆祝,要好好的庆祝一下,十几年的梦想一朝实现,就在眼前。
   不过很遗憾,暂时庆祝不了,黄树中已成了血人,脸部及左手都严重炸伤。
   炸弹啊炸弹,你真是个尤物,让多少人为你牵肠挂肚;让多少人对你又爱又恨。多少人为你而欢呼,泪流满面;多少人为你而受累,血流满面。
   血流满面的黄树中被紧急送往医院,几个月后才康复。为了纪念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从此改名黄复生。
   炸弹虽然响了,不过必须要改进下,安全第一,不能老在自己人手里爆炸。炸弹的用途不是让自己先倒下。
   黄复生和同志们找到一个铁山煤厂,厂矿在崇山峻岭间,道路蜿蜒曲折,外人很难找到。借办抽水机为名,大家在这秘密研制安全炸弹。
   首先对炸弹形状进行改造,弹型如竹筒,上面有个螺旋盖,盖中间有个小孔如黄豆大小。炸弹内底中心安一铁茎,茎下粗上细,从小孔中穿出,茎顶端扣上四办火,一触即发。
   经过反复试验证明,竹筒炸弹性能优良,安全可靠。放在家里,防潮防霉,不用当心随时爆炸;拿到外面,轻巧便携,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炸。总之,一切皆在你的掌控中,真是炸人的不二首选。
   下一步,就等着炸弹再响了。
   这么好的炸弹,当然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大伙儿一商量,就近试试它的威力。成都是四川行政中心,就选这儿。
   计划定在农历十月初十,这一天是慈禧的生日,俗称万寿节,成都所有的官员都聚在一起,遥望北京,共祝愿伟大领袖万寿无疆。
   这时一颗炸弹顶十颗,省时省力省钱省炸弹。
   第一步是运炸弹,特意选了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不引人注意,雇了顶过街轿子,将炸弹用毛巾包裹放好,进城时就这样敞开轿帘,卫兵扫了一眼就挥手放行。
   第二步是联络,新军、巡防营、帮会都有内应。到时以放火为号,火光一起,同时行动,炸弹、鸟枪一起点火。
   因此最关键的是放火。
   谁来点燃成都革命的第一把火呢?
     193、我的愤怒你买单
  
   当然是黄复生,他为革命流了这么多血,历史应该由他来创造。
   黄复生在城门附近的客栈租了个房间,十月初九深夜,他开始行动了。在地上铺了厚厚的几层草,上面洒满洋油,再把木床架在在上面。
   点火完毕,黄复生迅速锁上房门离开。
   一气呵成,完美!黄复生闭上了眼睛,仿佛看见了熊熊的火光中,一声声的巨响,所有的官员都在万寿无疆声中顷刻灰飞烟灭。
   成都,今夜在浴火中重生;成都,今夜请将我记住!
   可是,火,终于没有完全燃烧起来。
   为什么?
   很简单,刚刚起火,客栈老板很快发现扑灭了。
   也不能过分责怪黄复生,只能说刚开始干革命,处于幼稚期,经验不足。
   不过点火最好不要选在在客栈。犀利哥在前面也反复强调,干革命可以,但是损失不能让老百姓买单,你说要是大火真正烧起来,会殃及多少条无辜生命。
   火没烧,炸弹没响,同志们都散了。
   可还有在城内的千余名会党,许多人都从大老远赶来来。不能就这样叫他们白跑一趟,革命也要讲究礼尚往来,不能让人吃亏。最好的办法是筹资遣散,给一笔盘缠费。可黄复生等一个个清贫如洗,哪有钱。
   没钱麻烦就大了,人不散,天一亮所有同志都会暴露。
   正好有位同志的哥哥在外地做县令,给他一笔钱叫在成都买个丫头。关键时刻,这位同志深明大义,对不起了哥哥,为革命大业只能先挪用你的钱了。
   好不容易大伙儿都安全撤退了,黄复生却相当纠结郁闷。炸弹响了,却放倒了自己;火点燃了,却很快被扑灭了。
   他总结了经验教训,看来自己只是冲锋陷阵的勇士,做不了运筹帷幄的大将。
   黄复生暂时和成都挥挥手,他要北上寻找另一位更厉害的角色,目的只有一个,让炸弹响的更彻底。
   成都,今晚请将我遗忘;炸弹,明天请记得你我有约。
  
 194、我的愤怒你买单
  
   黄复生要找的厉害角色也是四川人,喻培伦,一位愤青,自署“世界恶少年”。他自小就信奉一个真理,要想推翻恶政府,自己必先恶。座右铭是:以恶对恶,以暴制暴。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恶人呢,很简单,怀揣炸弹去炸人!
   喻培伦是个科学达人,钟表、机械,样样无师自通。二十岁那年,到日本留学,专攻化学和摄影。后考入日本最好的医校千叶专门医学校,专攻药学。此校是清政府规定的官费五校之一,学费生活费国家全包。
   喻培伦在日本结识了俄罗斯党人,学习银制炸药。他自建实验室试验,但是此方法安全系数低,极危险,成本高。也是偶然的不经意,轰的一声巨响,炸弹响了,喻培伦却倒下去了,左手被炸残,从此江湖人称喻一手。
   此后,又陆续有革命同志在自己造的炸弹旁倒下。
   共同的创伤让黄复生和喻培伦走到了一起,他们在思索一个问题。
   为什么炸弹响的总不是时候?为什么意外总出现在我们这群草民身上?为什么奇迹出现时就是我们倒下时?
   我们不要奇迹,我们只要敌人倒下!
   唯一的办法就是改进炸弹。
   喻培伦苦苦思索,终于找出问题症结所在。银造的是爆药,爆药,顾名思义,随时随地都可以爆炸。它和炸药有区别,炸药本身不能爆炸,只有起爆剂引燃才能爆炸。
   因此喻培伦重点改进引爆装置,以香港屯门岛作为基地。香港是自由港,对来往货物盘查很松,炸药等武器运输不易发现。
   终于,喻培伦成功攻克当时世界性的难题,发明了电流发火、化学发火、钟表定时发火(定时炸弹)等赶超国际的炸药引爆装置,这就是安全炸药。
   它放在手里,无论你握着、拎着、抡着,绝不会响。扔出去,无论你以什么姿势,站着、坐着、或是躺着,只要落地,必定巨响。
   喻培伦虽然只有一只手,但他对革命从来不留一手,无私的将自己的炸药心得《安全炸药制造法》奉献给同志们。革命党人手一册,路上,枕上、马桶上,无数个日日夜夜,同志们将它作为革命的葵花宝典,研究它、琢磨它,为它痴、为它狂,目的只有一个:怎样炸人。
   从此革命党人中流行一句话:要想炸人,快找培伦;培伦不出,敌人不倒。
   事实雄辩的证明,一只手同样可以干出惊天之举;三只手只能偷鸡摸狗;
   把安全留给自己;把危险扔给敌人,这才是杀手中的杀手。
195、我的愤怒你买单
  
   安全炸药制成了,杀手也算基本炼成了。先试试手吧,两江总督端方正准备调任直隶总督,就找他下手。
   喻培伦、黄复生精选了优质炸药,先在屯门岛做实验。找来一条小狗,身上写着两个初号加粗宋体大字:端方!系在一棵菠萝树上,旁边是几只小鸡,再砌一圈石墙,全方位逼真模拟炸端方场景。引爆前,大家都在心里默默念叨,炸弹一响,端方必死。
   '三、二、一、GO!’电流引爆,一声巨响,砂石四射,菠萝树被炸成了菠萝蜜,安全炸药果然够安全,大伙儿安然无恙。
   可是奇迹却没出现,系在树上的小狗竟安然无恙。
   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面面相觑,心中纠结,难道预示着此行不顺。
   在这里犀利哥要插上一句温馨提示,炸恶人可以,但是不要波及无辜的小动物,干革命也要讲求细节。
   端方这两天也有点心神不宁,这位旗人中的第一才子眼皮老跳,按说升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是一件大喜事,值得庆贺。可是这风雨飘摇的乱世,还是低调点好。
   从南京到天津,最快的行走方式是坐火车,当时津浦路未通车,必须要到汉口取道京汉路北上天津。
   端方寻思着,照理说坐火车既快捷又舒适。可是在这个神奇的国度,什么都可能发生,万一遇上个不好的天气,一声炸雷,火车脱轨,那什么都玩完;还有铁血的革命党人天天揣着炸弹,等着炸人。我是旗人中的第一才子,名声响,肯定会被盯上,左思右想,端方决定改走水路。
   那边喻培伦、黄复生等已齐聚汉口,弄了十几包炸药。准备埋在铁轨下,用电流引爆。
   可是端方没来,炸弹也终于没响。
   总不能拿着炸弹满街跑,喻培伦将炸弹留在武汉一位革命同志家伙中。这位革命同志就是辛亥年最传奇的哥:孙武。他们谁都没想到,正是这批炸药,一年后最终引爆了那场惊天动地的革命!
   危险留给了孙武,传奇也留给了孙武。
   炸药不响,同志们都很焦急。喻培伦、黄复生决定干脆干一票大的,去北京,在中国的心脏引燃我们的怒火。
   干大事必须要有大人物,必须需要一位真正重量级的大哥级人物撑场子。喻培伦、黄复生在心中默默的念叨,创造历史的时刻来了,大哥,该你出场了。
   196、我的愤怒你买单
  
   大哥出场总有很种方式,最常见的是油光头、黑风衣、白围巾、戴礼帽、叼雪茄,小弟们跟在后面,前呼后拥。
   那是黑社会的山寨大哥,上不了台面,让他们干革命,只能由黑社会变为社会黑。
   真正的大哥总是很低调,没有掌声、没有喝彩,就这样来了。
   这位大哥首先是位帅哥。
   男人一般对比自己帅的人不怎么待见,妒忌心使然。可是犀利哥对这位帅哥却45度角华丽丽的一直仰望中,哪怕脖子抽筋也不愿低头。
   因为他不用帅玩女人,不用帅攀高枝,只在革命中耍帅,耍出真我的风采。
   因为他,革命的女粉丝成批的增加。刚开始她们说:我不想了解革命,我只想了解你。可是这位帅哥发话了:要想了解我,必须先了解革命。
   就这样被你征服。有什么不好呢,将儿女私情升华到历史的高度,大家一起被革命征服,一举多得。
   聪明的你,应该已经猜出他是谁。
   他就是既玉树又临风、不风流很倜傥的汪精卫。关于这个人,说得够多了,也贬得够多,我不想翻案,只想说说一百年前他的那次耍帅。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祖籍浙江山阴,出生在广东三水。他自小也是个苦孩子,其父是位师爷,整日为生活四处奔波。十四岁时,父母相继双亡,靠同父异母的长兄抚育。汪精卫17岁参加县试,中秀才,做专职家教,补贴家用,后考入官费日本政法大学预科。
   当时的日本,到处都是戴着学生帽的中国留学生,口口声声推倒万恶的异族和旧制度,在这样的环境下,想不革命都难。
   汪兆铭自此改名精卫,寓意精卫填海,战斗不息,他要做一只革命的不死鸟。任《民报》主笔,写出许多传诵一时的文章。
   可是汪精卫越写越郁闷,鼓吹革命十来年,文章写了一大堆,革命同志死了一大批。原以为写文章能唤醒国人,可是清廷还是好好的在紫禁城颐指气使。
   这是为什么呢?
   人民在围观,皇帝不紧张。
   怎样才能让皇帝紧张又害怕呢?   197、我的愤怒你买单
  
   要做到这点,其实很简单。
   人民一愤怒,皇帝就紧张;人民拿炸弹,皇帝很害怕。
   那就这样定了,汪精卫决定暂时抛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怀揣炸弹去北京。
   可是同志们都不答应,20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汪精卫绝对是个大才,而且人又长得这么帅,好不容易革命出现了一位偶像级的人物,指望着你给撑台面,招揽更多的人气和粉丝。
   其实汪精卫也不是个毛手毛脚的人,他曾经说革命是不能“刺杀一二宵小唾手得之”,认为暗杀是“冲动的儿戏”。不过革命不是围观看热闹,你不行动我不行动,那拿什么怎么改变中国呢?
   犀利哥虽然也不赞成暗杀,但对汪精卫的举动充分理解并尊重。在革命低潮时,他不自残、不自杀、不自焚,而是奋力一搏,炸一个够本,炸两个赚了。革命需要人才,但关键时刻,人才必须走在最前面;革命也需要偶像,关键时刻,偶像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临行前,汪精卫对好友胡汉民说:“此行无论事之成否,皆必无生还之望”。“弟虽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也。”
   汪精卫带领着喻培伦、黄复生等大无畏的出发了。他们知道也许这是一条不归路,可是庄大道有人走,不归路更需要人走。
   黄复生,揣着炸弹大胆往前走!
   喻培伦,用你的一只手挑选赶超国际的优质炸药。
   汪精卫,将你的愤怒酣畅淋漓的宣泄出来,北京会有人替你买单。
   风萧萧兮无论什么水都寒,壮士一去兮还是希望你回来。
   这几个帅小伙会让紫禁城的头头脑脑们害怕吗?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198、我的愤怒你买单
  
   汪精卫 、黄复生、喻培伦、等陆续到了北京。人到了,炸药也到了,当然不是托运。由几个女同志打扮成贵妇人,放在手提箱里,冒险闯关。她们都是汪精卫的粉丝,为了他,不说是炸药在旁,哪怕是绑在身上也毫无畏惧。
   接着就是守真照相馆开业,为什么开照相馆呢?
   其一、照相馆人来人往,即使有陌生人不会引起注意。
   其二、炸药有气味,对外可以说是化学冲剂洗照片。
   其三、科学达人喻培伦不仅是炸弹大王,是个专业摄影家,干革命不忘顺便发挥一下自己特长。
   他们到铁工厂加工了一个类似西瓜大小的铁罐,作为炸弹壳。将炸药放在里面比较安全,简称铁西瓜。
   行动的日子终于来了。
   最初的目标是炸载洵、载涛,在海外考察海军,正准备回国。这哥俩借考察为名,挪用公款出国吃喝玩乐,现在该是让他们偿还的时候了。
   汪精卫、黄复生在车站昼夜等侯。两人蜷缩在角落里,铁西瓜严严实实的裹在怀里,。
   “这俩小伙子眉清目秀,怪可怜的,这么冷的天还为了生活出来乞讨”。不时有行人叹息着放几个零钱在他面前。
   北京的老百姓真是太好了,汪精卫、黄复生感动得一塌糊涂,当天北京暴雪,零下十几度,他们心里却一直暖烘烘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钱先拿着,充作革命的经费,等赶明儿革命胜利了,一定给北京的老百姓建造一座现代化的温暖舒适的车站。
   深夜,好容易等到载洵、载涛下车,却下不了手。接车的官员太多,到处都是红顶子,分不清谁是即将被炸的主角。而且围观的人也多,汪精卫不忍心伤着善良的老百姓。
   铁西瓜又抱回来了。
   那就炸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但庆亲王防卫森严,北京街道宽阔,很难下手。
   大伙一合计,不用左挑右选了,干脆炸个最大的,一次性解决。最大的是谁?那还用说,皇帝爸爸载沣。
   首先摸清楚载沣每天上朝的必经路线,经过鼓楼大街,前面有一道短墙,从墙上扔炸弹,立即炸毙。
   汪精卫、黄复生兴冲冲的抱着铁西瓜上路了,回来,还是抱着铁西瓜。原来鼓楼大街正在翻修马路,载沣改道了。
   改道要经过烟袋斜街,可以从民房里投掷炸弹。
   这次是黄复生抱着铁西瓜去了,照样抱着铁西瓜回来。此处是繁华地带,黄金旺铺,房源紧张,租不到房子,计划再次落空。
   黄复生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这年头,想炸个人,真是TM的太难了!
 199、我的愤怒你买单
  
   铁西瓜来来来回回的搬运中,虽然锻炼了身体,增加了臂力。但要小心翼翼的捧在手里,既不能跑,也不能快走,一不小心就会爆炸,必须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简直是个折腾人的活啊。
   一次又一次的折腾中,暗杀团成员们在一点一滴增加对载沣的刻骨仇恨,一切都是他,才让这次炸人如此曲折。
   怒火在每个人心中燃烧,大家开始觉得铁西瓜不够重量,又在铁匠铺订做了更大的铁坛罐,圆径一尺二寸,高一尺多,里面能装炸药四五十磅。
   看来炸药不响、人不倒,同志们决不罢休,载沣,你死定了!
   最终目标定在了甘水桥,离摄政王府很近;附近只有几户人家,环境偏僻。这是一座普通的小桥,由三条石板铺成,非常简陋。甘水,名字听起来很美,其实北京人称臭水为甘水。桥下有个臭水沟,平时干涸,下雨时才有水。过去都说是银锭桥,不准确,银锭桥下有水,不能埋炸弹。
   载沣每天上朝都要由此桥经过,到鼓楼西大街,再由鼓楼前直向地安门,绕经景山进神武门(紫禁城后门)。 到时将炸药铁罐埋在桥底,人躲在阴沟里拉响电线。
   说干就干,六个字:挖个坑,埋起来。
   越挫越勇的黄复生首先挖坑去。刚到桥下,突然狗叫不止,开始一条狗叫,后来附近所有的狗都叫了。怪了,观察了几天,一条狗都没有。黄复生看了看自己,衣服也还整洁,仪表堂堂,不象是歹人啊。
   挖坑吧,黄复生用手往水沟一摸,黏糊糊、臭烘烘的,满手都是大便。太没有社会公德心了,黄复生心底的怒火油然而生。带着满身的臭气,坑总算挖好了。
   接着就是埋起来。
   第二天深夜,黄复生、喻培伦用一方大毛巾包裹着特大号的加重铁西瓜,两个人抬着,好不容易来到桥下,放到坑里,可是一铺电线,太短。毕竟是第一次炸人,经验不足。
   没办法,又抬着铁西瓜回来了。
   所有的人再也忍不住了,无一不在在心底怒吼着:
   铁西瓜,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永不回头!
   200、我的愤怒你买单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愤怒的青年们,请记住这愤怒的一天:庚戌年(1910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
   夜里十一点钟,月有点黑、风不是很高,黄复生、喻培伦再次抬着铁西瓜上路了,汪精卫随后接应。
   刚走没多久,前面有个土坑,两人一脚没踩稳,炸弹差点落地,难道此行又不顺?管不了这么多了,大家已经让铁西瓜折腾得精神抑郁,再炸不成,就挖个坑将自己埋起来,无论如何铁西瓜是不能回来了。
   来到桥下,寂静无声,狗也不叫了。先埋炸弹,将电线铺设至阴沟洞口,人藏在洞内。载沣每天早晨六点准时出发,身边是百余人组成的马队扈从,到时手指那么轻轻一按,大家就这么一起玩完。
   黄复生、喻培伦挖得正起劲,一个小人物出现了,他命中注定就是铁西瓜的克星。
   甘水桥附近有户居民,姓刘,绰号刘大胆。这天半夜,起来出门小解,无意间,他抬头一瞥甘水桥。
   只是因为在黑夜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铁血行动就彻底黄了。
   刘大胆隐约看见桥下好像有人影晃动,他立马跑回家。
   看来这'大胆’也是浪得虚名,吓跑了。
   大胆不是随便叫的,刘大胆回家拿了一盏灯笼,向甘水桥走去。这深更半夜,非奸即盗,必须要看个究竟,首都老百姓安全防范意识就是高啊。
   黄复生听见脚步声,叫喻培伦立即回去堵住汪精卫,自己则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看究竟。
   刘大胆手持灯笼在桥下照了照,又回去了。
   黄复生赶紧将电线收作一团,试图拔铁西瓜,可是坑挖的太深,关键时刻真是坑人啊,一时半会很难拔出来。
   桥上脚步声又响起,没办法,黄复生草草埋好电线,往回撤。
   刘大胆又告知了辖区片儿警,几个人打着灯笼来到桥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几跳。桥下一个一尺多高的铁罐,上面盖子连着电线,一端连接着一个铁盒子和按钮。
   炸弹虽然发现了,却没拿走,不请拆弹爆破专家谁敢动。
   特意请来了外国爆破专家,小心翼翼的拧开铁西瓜的盖,里面是英国生产的黄色和黑色药面。整个铁西瓜原理复杂,构思巧妙,浑然天成,完全达到和超过国际水平。
   看着精致的铁西瓜,外国专家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不管它炸还是不炸,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
   201、我的愤怒你买单
  
   第二天,新闻就出来了。
  
   甘水桥下发现疑似西瓜不明物体
   二月二十二日夜,什刹海附近一刘姓居民外出小解,发现甘水桥下有不明物体,状似西瓜。经专家现场勘探,初步怀疑是炸弹,具体详请还需进一步检验。
   疑似西瓜发现后,摄政王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找出“西瓜”的来源地,彻底根除安全隐患。内务部尚书善耆、九门提督衙门正堂毓朗、警察内城总厅厅丞章宗祥等率相关部门人员连夜赶往事发地点,决定启动重大事件应急预案,现场成立联合调查组。善耆表示要认真贯彻执行摄政王的重要批示,深刻吸取此次事件教训,举一反三,全城实行地毯式安全大检查,力争不让一件不明物体漏网。
   目前拆弹专家正在紧张清理事故现场,巡警部增加了对甘水桥周边地区巡逻和布控,禁止行人过桥,预计最迟明晨可恢复通行
   附近居民目前情绪稳定,纷纷表示对京师治安有充分的信心,相信朝廷会妥善处理好此事。
  
   这是标准的官方消息,可并不权威。天子脚下的老百姓个个都政治嗅觉特敏感,他们从不看报纸,只把报纸当草纸,各种各样的独家新闻早已哄传整个京城。
   有说是贝子溥伦想炸死载沣篡位
   有说是庆亲王奕劻和内务部尚书善耆不和,设计陷害,因为善耆主管京师治安。
   有说炸药是载涛、载洵从国外带回来的。
   猛料不断、刺激无限、专家扎堆。好不容易逮着个水很深的大事件,大家都兴奋着,激动着、热血着。
   我们不想看炸弹坑,我们只想爆最猛的料。
   只有一个人例外,载沣。他此时浑身上下,从里到外,拔凉拔凉的。
   炸弹的威力已实验出来了,只取了百分之一的药品,结果地面竟炸出了一间屋子大小的深坑。照这威力推算,不仅载沣玩完,方圆几里也地找不到活人。
   有必要这么狠吗!就算皇帝他爸也是普通人,血肉之躯,一丁点炸药绰绰有余了。难道非得把桥也炸了,房子也毁了,那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古建筑遗产啊。载沣平时很少发脾气,这次真的怒了。
   我只是个爱读白居易的文艺青年,没做过坏事,也从没杀过人。已经对你们够仁慈、够宽大了,为什么要把我往死里整, 难道老实人就这么让人欺负?
   你们难道想做我的位置吗?对不起,不是我不愿,而是你们没这个命。
   202、我的愤怒你买单
  
   载沣下了道死命令,挖个坑,把真相扒出来!
   黄复生、喻培伦、汪精卫连夜潜回照相馆后,也做了一个决定,继续挖坑、炸人。大伙儿一合议,再去桥下看看,说不定没发现炸弹,还有机会。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大胆的、低智商的决定。
   第二天清晨,黄复生、喻培伦分乘两辆人力车,从不同方向赶往甘水桥。
   先说喻培伦,快到甘水桥时,远远看到有几个持枪的军警站岗。喻培伦突然哈欠连天,佯装睡觉,皮包一不小心掉到桥下,下车去取。一看炸弹没了,知道黄了,赶紧回去通知同志们。
   黄复生随后也到了,特意停了车来到桥下,在臭水沟旁徘徊了好久。
   关键时刻,这头脑好使和不好使的区别就出来了。黄复生同志,看看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徘徊,这不是十字路口,只是一个臭水沟。
   一位叫祥瑞的便衣侦探早已守候在四周,喻培伦下桥他没在意。黄复生一来就给盯上了,谁会大冬天在臭水沟旁散步寻找灵感,形迹可疑。
   祥瑞悄悄的在后跟踪,也叫了辆洋车,对车夫说:“跟上前面的车,是我朋友,喝多了,不要让他发现,免得撒酒疯”。
   车在一个胡同停下,祥瑞迅速脱下衣服。 要打架?当然不是,将衣服换了一面,正衣反穿,颜色不一样。
   犀利哥温馨提醒,记住了,潜伏跟踪嫌疑犯时,要备两面都能穿、颜色不一样的衣服。什么时候,都是安全第一。
   到了胡同,拐了几个弯,在小巷最深处,青年进了一个房间,外面挂着个招牌:守真照相馆。这就更奇怪了,哪有照相馆开到胡同深处的,顾客能找到吗?酒香不怕巷子深,可照相馆是形象工程,没这个必要。
   祥瑞看到胡同口有个小饭馆,就进去边吃饭边和伙计聊天。伙计说这个照相馆处处特别,大年三十开张;都是些年轻的南方人,整天进进出出、神神秘秘。
   祥瑞马上回去报告长官,顺便报销了十块钱车钱。
   第二天,祥瑞打扮的焕然一新,去了守真照相馆照相。冲洗照片的伙计是临时工的,祥瑞请他下了几顿馆子,喝了几瓶二锅头,啃了几只全聚德,大家很快成了酒肉朋友。了解到照相馆是六个人年轻人合办,他们头上都没辫子,帽子上缝了个假辫子;穿洋服,不象个生意人。祥瑞乘机找伙计要了一张汪精卫等人的合影。
   好了,现在可以收网了。
   等一等,还要查清铁西瓜的来源。北京能做炸弹套丝铁罐的只有临记洋行的铁工厂。 拿着合影照片一问店老板,说就是这几个年轻人,前段时间定做了四个铁罐,二个二尺多高,二个一尺多高。不过他们不让送,自己花钱雇车来取。店老板当时挺感动,几十年没见过这么为商家着想的好顾客。
   现在可以收网了吗?
   当然,再不收人就跑了。
     203、我的愤怒你买单
  
   网收了,小伙子们落在网里面,但铁血还在继续。
   鉴于案情重大,内务部尚书、肃亲王善耆亲自主审。
   一见到汪精卫,善耆不由眼前一亮,这小伙子那叫一个帅。帅的不奶油、帅的不轻浮、帅的很爷们,总之,很帅很拉风。
   一般帅哥都是中看不中用,善耆要为自己找个鄙视敌人的理由。
   先来两句谈谈。
   汪精卫号称革命第一演说家,一开口那是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如庐山瀑布,一泻千里。
   一般帅哥只会耍嘴皮子功夫,善耆心里还是有点不大服气。
   那就写两句。
   作为《民报》第一主笔,汪精卫那是妙笔生花,一挥而就,文不加点,汪洋恣肆的几千字雄文一会儿就出来了。
   善耆彻底服了,在能说会写的铁血帅哥面前不服不行啊。他轻轻叹了口气,这年头为什么盛行人才炸蠢才,这可是个亏本的买卖啊。
   更让善耆惊讶的是,这些杀手们主动推卸责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推卸责任。汪精卫这样、黄复生也是这样,都大包大揽,说着同样的话,“我已做大哥许多年,一切我做主,其他人都是临时工”。
   善耆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这些杀手不太冷!
   汪精卫在狱中神态自若,若无其事,呼呼大睡,睡醒了就写诗,不是梨花体,是铁血帅哥体。
   慷慨哥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
   生死关头,如此淡定;大胸襟、大气魄;奇男子、真英雄,大哥,俺膜拜你!100年前,俺一定跟着你搬铁西瓜。
204、我的愤怒你买单
  
   在狱中,汪精卫见到黄复生,两人相视一笑,毫无凄凉之色,既知未来必死,何不快意的活在当下,有好兄弟陪着走最后一程,何其快哉!
   入狱没多久,汪精卫忽然收到一篮子鸡蛋,那是他的准红颜知己陈璧君买通狱卒送来的。陈璧君是南洋富商之女,对汪精卫一见倾心,不惜断绝父女关系跟着帅哥干革命。她也是这次暗杀团成员之一,抓捕前正巧和喻培伦去日本采购炸药,躲过一劫。
   得知汪精卫被捕,陈璧君心急如焚,乔装从日本赴澳门,一掷千金豪赌,希望能筹措到巨款,没想到一夜输个精光。幸得父亲一位好友资助,冒险千里北上,只为见心上人一面。
   随鸡蛋而来的还有一封信,内容很简洁:为了你,等一生!
   汪精卫读着信,看着鸡蛋,每个鸡蛋上都有一个字:璧。
   铁血霎那被融化,柔情无限涌心底,回信只有一个字:诺!
   当晚汪精卫紧紧捧着鸡蛋,捂在被窝里,伴着“爱人入眠”。
   谁说铁血就无情,谁说帅哥很薄情。
   犀利哥温馨提醒,鸡蛋还是吃了吧,监狱伙食差,补补身子,捂成臭鸡蛋可就亏了,捧在手心里不如吃了记在心底里。
   有红颜如此,夫复何求;有兄弟如此,夫复何求。
   你也许要问,同样是人,差距咋就这样大呢,我为什么碰不到这么好的红颜和兄弟。
   因为你不是奇男子、真英雄。家里有娇妻疼你爱你,却老想着到外面找N多奶,不是你不敢,只是你一直没有机会。你总是习惯于做个围观者,说着杠杠的大话,流着柔情的泪水,最愤怒时也不过说一句“呸”!当灾难来临时,你也会举起刀,拿自己开刀-———自残;你也会点燃火,往自己身上烧———自焚。铁血从未在你的血液里流淌过。
   同样是人,差距就是这么大!
     205、我的愤怒你买单
  
   这铁血、这柔情,也感动了一个人,主审官善耆。
   善耆素以开明著称,他当然知道这个国家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需要铁血的浇灌。所以对于汪精卫,善耆有说不出的复杂感情:他是个对手,值得敬畏的对手,有气概、有大才的对手。
   杀了他,轻而易举,可是能杀得了他背后千千万万的铁血兄弟吗?灭了他,不费吹灰之力,可是能灭得了他不屈的灵魂吗?
   生还是死,灭还是不灭,这个难题交给载沣吧。
   载沣的心到现在还是拔凉拔凉的,论理,你要我的命,我也必须要你的命。善耆在旁劝说,革命党人杀不完,铁西瓜到处有,放别人一条生路,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载沣苦笑着,“要做革命的不死鸟就让他不死吧,一辈子待在监狱里反省”。
   有文化的人心就是狠不起来啊。
   签字画押时出现了一点小意外。
   汪精卫一看,自己写的供词怎么变了,原来是痛骂满清政府愤青语言,现在变成了“只因列强侵中国,国人长醉不愿醒,我欲唤醒国人梦”等等和谐语句。
   我到底是炸你还是救你?
   一直平静的汪精卫终于不淡定了,这么不讲诚信,太没有职业道德了,抗议!拒签!
   善耆好说歹说,行刺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已经替你们把炸药点了,百分之一的炸药都把地毁成一个大窟窿,实验效果威力够大,声音够响,已经充分达到了震慑宣传目的。在纸上就给一个面子吧,不要写得这么绝。
   铁血暂时终结了,一切又归于平静。
   载沣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大家都累了,可以歇歇了吗?
     这些杀手不太冷
  冷血的杀手只会让人感到可怕,热血的杀手除了可怕,还有可敬!
  
  
  
  
  汪精卫 原来杀手也可以这么帅,可以让人这么为之心潮澎湃,你将实力和偶像结合的如此完美。没有你,民国的天空将是如何的黯淡和单调。
  
  
  黄复生 只愿这样一辈子跟着大哥搬西瓜
  
  
  
  喻培伦 手随时揣在怀里,权贵们,请准备好接我的炸弹
  汪精卫自己雕刻的印章,他要做一只革命的不死鸟
  
  
  
  
  
  汪精卫的书法,字如其人,也是玉树临风啊
  
  
  
  
  汪精卫的书画作,总之看上去很美 206、春天里
  
   载沣累了,因为他有家有口,他高高在上,生怕炸弹一响,荣华转瞬逝去。
  炸和不炸,载沣做不了主,但现在有一件事他可以做主。那位及时排除险情的刘大胆,寒冬腊月的,深更半夜还要到外面小便,也真辛苦他了,有必要通知相关慈善部门尽快发动群众捐款,改善他的居住卫生状况。
   刘大胆的问题好解决,可那些搬西瓜的小伙子们就很难解决了。
   他们无家无口,恋爱不谈,房子不买,钞票不挣;要这群无牵无挂的临时工们歇歇,难。
   何况,这热血涌上来了,亢奋无比,犀利哥这几天也写得热血澎湃。这男人热血一上来,不会这么快就消停,就像高血压,不是说降就能降。作为男人,你懂得。
   那么这一次谁将要承受铁西瓜的考验呢?
   一批北漂的青年散了,一批青年又开始了南下的步伐,犀利哥也要跟着南下了。
   这全国人民正紧盯着甘水桥下的炸弹,真相未明之前,犀利哥你有点不厚道啊,难道想转移视线,让载沣缓口气?
   当然不是,犀利哥不是个奇男子,但也不是个伪男子。因为现在北京军警林立,正进行百日无大案、要案突击大检查,空气紧张,革命党人无下手的机会;而且上面下了封口令,为稳定大局,任何人不准公开或私下谈论此事。
   既不能说,又不能炸,那就转身潇洒的离开。
   离开了政治的中心,就要去革命的中心广州。这是领袖的家乡,也是革命的大本营,天时地利人和;还有一点很重要,这里靠近香港,失败了方便走人。
   辛亥年的春天来了,绕了这么一大个弯,终于又来到191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伙子们青春脚步也近了。
   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小伙子们的热血忍不住往上涌;他们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拿着那粗糙的铁西瓜;他们不希望老去,只希望一次将敌人全埋葬在这春天里。
   小伙子们,在光阴的故事里去诉说你们不老的传奇吧!
   广州郊外,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所简陋的小木屋。屋里四周墙壁都挂着黑布,中间一张圆桌,铺着白布。上面放着一件东西,那是一颗人头,不是玩具,是真人真头。靠近了仔细看,更是倒吸一口凉气,是人头中恐怖级别最高的骷髅头。一群青年站在桌子四周,都目不转睛的看着骷髅头。
   突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