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果园官网:中国高校概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2:31:53
         中国最早的大学国是那一所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芸,有的说是前身是岳麓书院、有千年历
史的湖南大学,有的说是清朝盛宣怀最早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学
,有的说是前身是京师大学堂的北京大学的。其实长期以来受政治等各种因素影响,历史
的真象被长期淹没。   湖南大学的前身岳麓书院根本不具备现代大学的任何特征,京师
大学堂诞生于北洋和南洋之后,更谈不上是中国的第一所大学,只不过解放后受政治影响
一直被官方讹传罢了,随着历史被越来越公正的研究后,即使是北大也不敢再自称是中国
的第一所大学。

  不过中国真正的第一所大学也不是北洋大学堂,而是诞生于19世纪六十年代的外国教
会大学---上海圣约瀚大学。圣约瀚大学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学模式设立的大学,这所实力一
直很雄厚的大学最终在解放后被强行解体。但相信历史会最终恢复历史的本来真实面目。


  但如果说谁是中国官办最早办的大学,则是北洋大学堂(1895年)无疑,之后是南洋
公学(1896年)和京师大学堂(1898年)。武汉大学前身(1893)和浙江大学的前身(18
97)是中国传统的书院,并不能列入大学之列。因此在1895年之前圣约瀚大学则是中国唯
一一所大学,当然也是最好的大学了。

  到19世纪前后,北洋、南洋则是黑暗中国的科学和进步的启明灯。北洋则诞生不久天
津就开始闹义和团,此后又是八国联军入侵,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南洋大学则由于地处文
人荟萃的上海租界,一直致力工业救国的,发展更好一些,因此到本世纪二十代前可以说
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光绪帝变法设立的清朝最高学府,但由于受封建主义影响,入学的大多
的是纨绔子弟,直到蔡元培主校时校风才为之一振,四海人才会聚,五四运动更使之成闻
名中外、留名青史。当然五四运功并只是北大一家的功劳,北师大等北京其它学校以及上
海、南京等地的大学也有功劳,但历史往往只记住最杰出者。

  五四运动使北京大学成中国当时最有名的大学,特别是人文方面更是无人能望其项背
,但当时的北大理工科还很差。理工科还是南洋、北洋强。南洋大学于1921年并入唐山、
北京两校后,改称交通大学,是当时最好的理工学府。北洋大学即后来的天津大学,理工
科也十分强劲。但南洋北洋虽有理、工、管,但缺乏文科,还不是综合大学。

  二十年代中期,北伐成功,国民党定都南京,国内形势趋向稳定。中国大学也迎来了
发展的新时期。国民党从四处收集人才开始组建中央大学,想将之建为国民政府的最高学
府,到了三十年代终于建成当学科门类最齐全的中央大学,但中央大学由于与政治联系紧
密,经常卷入各种政治运动中,师资流动很大,学术和教育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学生有的
很优秀,有的则是达官贵人子弟不学无术。清华也于二十年代崛起,由于清华 前身是留美
预备学校,起点好,广延名师,短短就发展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文、理、工都有很
强的实力。北京大学则改名为北平大学,由于蔡元培的离去和全国重心的南移,有些衰落
。张伯芩和范严孙在天津创办了私立的南开大学,发展也很快。同济大学成为有名的理、
工、医大学,此外全国有名的大学还有东吴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厦门
大学、浙江大学、圣约瀚大学、燕京大学等。

  总的看二十年代,二十年代中期到抗日战争前,中国最好的大学是中央大学、交通大
学、清华大学和北平大学,不相上下,时称北高南名(南指中大前身东南),北清华、 南
交大之称。中大是国民党官方最高学府,学科庞大,名师众多,但缺点是由于基础是从无
到有,师生良莠不齐,没形成很有特色的校风。交通大学下设上海、唐山、北平三分部,
规模更巨,致力于工业救国、基础好,底子厚,理工科无人能及,缺点是由于隶属交通部
,只限于理工,基本没有文、医等,十年间没有中大、清华发展快。清华则以火箭速度发
展,文、理质量雄居全国之首,名师荟萃,蔚为壮观。北平大学文、理科依然不错,工则
较差,比之五四运动名望下降,但仍属一流。除四强外,再下来就是北洋、东吴、同济、
浙大、南开、山大、复旦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大学开始内迁。清华、北平、南开迁到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
,中大和交大迁到陪都重庆,浙大迁到贵州。西南联大合聚三校之力,无疑是当时全国最
好的大学,名师璀璨,学生优异,也可以说是当时世界的名校,但三校虽然联合,其实也
是各自为政,注定最后不可能合成一校。中大和交大内迁重庆,但在南京和上海都留下伪
中大和伪交大,交大的唐山和北平分部在茅于升带领下则迁至贵州。内迁使交大和中央实
力大受影响,无法与西南联大比肩。浙大则创造了一个神话,在竺可桢带领下,在战火中
成长壮大,一举成为最好的大学之一。李约瑟到贵州发现这么贫苦的地方居然有这么好的
大学,惊讶之余,称赞其为东方剑桥,虽然老外言过其实,但也说明当时浙大的强大,这
也是浙大学子最为骄傲的时期。北洋大学颠沛流离迁到西安,与其它学校组成西北联合大
学,从此北洋开始衷落,抗战胜利才免去消亡的命运,在南开的土地上重建北洋大学,解
放后改称为了现在的天津大学。

  抗日战争其间,西南联大一枝独秀,中大、交大、浙大则不相上下。抗战胜利后,各
校迁回旧址,开始了新的发展。清华在西南联大时期又招集了一批名师,分校后更加强大
,中大和交大也开始恢复元气,浙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力头,北平大学则停滞不前甚至
有些不如燕京大学,南开从私立成为国立大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过西南联大时期也更
为有名。抗战到解放前,中国最好的大学则是清华、中大、 交大、浙大。其次是北平大学
、同济大学、南开大学、东吴大学、武汉大学、燕京大学等。国民党退到台湾,主要带走
了清华、交大、中大、北大四所大学的教师,组成后来 的台湾清华大学(原清华校长梅贻
琦)、交通大学(原交大校长凌宏勋)、台湾大学(原北平大学校长傅斯年)、中央大学
。目前台大、清大、交大都远好大陆相应的大学。

  解放后,共产党开始接受旧国立大学,52年进行了院校调整,学习苏联单科大学模式
,除北平大学即后来北京大学,民国几所名校都被拆七零八散,南京以中大和金陵大学为
主被肢解组合成几个大学,面目全非,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主要继承人。交大理科、管
理被拆到复旦等校成为纯工科大学,唐山、北方两交大也相继独立。浙大按理、工、农拆
成几部分,理科主要并入了复旦。清华也调整为纯工科大学,北大和复旦则是院校调整的
最大受益者。特别是复旦一举成为全国顶尖大学。清华、交大等校还支援东北建立起了专
门学习苏联的闻名哈工大和哈军工。可以说52年的院校调整中大、浙大、和交大是最大的
受害者,清华文理被调到北大,地处首都工科保留完整并有所加强。南开和天大也进行文
理、工的组合。院校调整后,全国最好的学校校则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交
大、哈工大。56年交大为了支援西北决定西迁,最后由于受到强烈反对又分成西安、上海
两部分,最分别独立上海、西安两交大,也无法与北大、清华、复旦抗争了。50年代末为
两弹一星等科研需要,抽调精英组成实力强大的中国科技大学,其实力甚至赶超清华。六
十年代哈工大由于中苏关系恶化,教师流失,实力大损。因此六十年代文革前中国最好的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四所,实力最强
畲蟆

  文革期间,停止招生,教师被迫害,高校成为批斗的场所,当时科研教学受到严重影
响,全国大学乱七八糟,如果要知名的话,恐怕非北大、清华莫属,不过只臭名昭著罢了
。“最高学府”北大师生再次成为了政治工具。文革永远是北大抹不去的历史污点!

  小平复出后迎来了改革开放,高校迎来的春天。南京大学一位教师的一篇文章引发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在的传人南京开始为人所知。中科大文革南迁至
合肥是一历史败笔,但八十年代初招成少年班又使之闻名全国。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因其
悲惨命运受到中央同情,在七五、八五期间与北大、清华、复旦共同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
五所高校之一。中央的传人南大、以及浙大(曾隶属中科院)则继续被历史遗忘记,但始
终自强不息,最终于九十年再度崛起。在八十年代,最好的大学仍是北大、清华、复旦、
中科大四所,其它如南开、上交、西交、同济、人大、南大则相差不多。

  进入九十年代,南大、浙大的崛起使高校格局大乱,特别是南大SCI论文超过北大、清
华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高校之冠。复旦、科大则开始衰退。西交由于地理位置大差、上交由
于地理位置太好停滞不前。北大由于**受到一定打压,也不再鹤立鸡群。清华踏实肯干,
势头强劲。此外华中理工、东南、天大、哈工大等校发展也很快。南开、同济、武大、中
山、吉大等老牌学校浙失光彩。清华、北大、复旦、南大、上交、浙大、西交七所教委所
属高校率先进入211工程,再加上中科院所属中科大,共八所成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211工程一定程度促进了各校的竞争,也一定程度互助攀比,最终成了半拉子工程。

  最近教育部领导改朝换代,中央领导心血来潮,又搞了冲击世界观知名大学工程,各
校都忙着合并为巨无霸大学,新浙大已经组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大学,南
开、天大将合并,武大、华中合并可能已经泡汤,北大将并北医、北航,清华将并美院、
协和,复旦并二医、财大和二外,上交并上医、上农,天大大乱,谁能在乱中取胜还未可
知。最近北大、清华、复旦、上交、西交、南大、浙大教育七所和中 科院属中科大,以及
国防科工委属哈工大已经进入冲击世界知名大学九所,还有一所据说是留给南开和天大合
并后的大学。清华、北大18亿,复旦、上交、南大、浙大各12亿,西交、科大、哈工各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