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and parcel:教育是没有用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5:30:22
教育是没有用的 林格谈教育之道(1)

优秀的人都有好的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1988年1月18日至21日,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 
    在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 
    “是在幼儿园。” 
    提问者愣住了,又问: 
    “您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 
    科学家耐心地回答: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段对话是耐人寻味的。从幼儿园学到的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说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诚如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三岁决定一生。” 
    在《培根论人生》一书中,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专门论述习惯与命运的关系。他说: 
    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了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在这一点上,也许只有宗教的狂热可与之相比。除此以外,几乎所有的人力都难战胜它?即使是人们赌咒、发誓、打包票、都没有多大用。 
    什么是习惯呢?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所以说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例如孩子早晨刷牙,如果是家长提醒他才去刷,这种刷牙只能叫行为,不叫习惯;如果孩子起床后连想都没想,自动地拿起牙刷去刷牙,假如不刷他就感到嘴里特别别扭,这种刷牙就叫习惯了。 
  习惯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习惯的后天性 
  习惯不是由遗传得来的,它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习得的。从生理机制来讲,习惯又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如果对习惯的这一特征缺乏认识,往往会把一个人的好习惯或坏习惯归为先天的、遗传得来的,这在实践中就会走入“误区”,从而忽视教育影响的作用。了解了习惯的后天性特征,可以使人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良好习惯的训练,防止并克服不良习惯的形成,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 
  2.习惯的稳固性和可变性 
  稳固性就是指某种习惯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习惯经过多次重复,因得到强化而不断地趋于定型稳固,如果此时想改变它,则是较为困难的。但这种稳固性不是绝对的,已形成不良习惯的虽然难以改变但不是绝对不能改变,只要教育得法经过较长时间强化训练仍可改变。 
  3.习惯的自动性和下意识性 
  习惯是一个行为自动化的方式。所谓自动化,就是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甚至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习惯的这一特征,可以使人节省时间和精力。 
  4.习惯的情境性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映,因此有情境性。 
  习惯形成以后,它总是由一定的情境而启动的。也就是说,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特别是习惯还不完全巩固的情况下。如有的儿童,在幼儿园里初步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自己洗脸,自己穿衣服。可是一回到家里,不爱洗脸,自己也不穿衣服,吃饭还得一勺一勺地喂,在幼儿园的好习惯全没有了。这说明儿童的习惯受情境所制约,所以,要创造条件,使其行为习惯巩固和泛化,在各种场合实践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摆脱单一情境刺激的状况。 
  怎样培养习惯呢? 
  培养习惯要尊重规律,讲究方法。 
    1.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 
    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专家分析,这2l天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既然这21天是个平均数,那我们用一个月的概念更好记,而且更保险,所以“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同时,专家还总结出习惯培养的七个秘决,即: 
    A.真正懂得重要性 
    B.找出可行性分析 
    C.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D.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 
    E.每天前进一点 
    F.借东风 
    G.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的名言,即“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于坚持。 
    2.习惯培养的步骤 
    可以概括出六大步骤: 
    A.认识习惯的重要。 
    B.在家长帮助下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 
    C.找到自己的榜样。 
    D.持之以恒地练习。 
    E.及时自我评估。 
    F.与同学合作。 
    大家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培养一个好习惯或改正一个不良习惯是艰难的,也是必须的。 
    3.培养好习惯用加法,矫正坏习惯用减法 
    对于偏差行为,其改善之道,并非立即要求改掉,不要出现这种行为,而是采取渐进方式,分阶段逐步要求学生递减不当行为的发生次数,最后减到可以接受、甚至完全没有的情境,这种策略就是区别强化。 
    通俗一点说,培养好习惯需要用加法,持续21天就会开始养成;矫正坏习惯则需要用递减法,逐步减少不良行为的次数。相信只要有恒心,都可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完全有希望培养出自己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