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max2 5x 参数对比:[ 婚俗名词 ]——较为详尽的婚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13:39

[ 婚俗名词 ]

[ 证婚人 ]

证婚人顾名思义是婚姻合法的证明人。以男方家族为中心,从礼仪的角度证婚人居客位,礼仪次序上一般在主婚人前面,过去通常由红娘担任。证婚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就是:

“ 婚姻合法、恭喜新婚 ” 等。目前证婚人大多是新娘或新郎的单位领导。

证婚人在婚礼上要佩戴身份红花,婚礼致词不能长篇大论。

[ 主婚人 ]

主婚人按传统礼俗是由新郎的父母担任,从礼仪的角度讲,主婚人居主位,礼仪次序上一般在证婚人后面。现在父母大多不亲自主婚而是委托别人替自己主婚,所以主婚人的工作就是替父母主婚,他讲话的要点就是:

“ 感谢嘉宾 ” ,叮嘱新人,提些成家以后的要求等,俗称致 “ 新婚训词 ” 。主婚人必须男方聘请。

主婚人在婚礼上要佩戴身份红花,婚礼致词不能长篇大沦。

[ 傧相 ]

古时称赞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后来又指婚礼时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或称 “ 新郎伴 ”“ 新娘伴 ” 。

[ 伴郎 ]

伴郎,即男傧相。必须未婚,从身高上尽量不要比新郎高太多。伴郎在婚礼当天要衣装得体,时刻注意与新郎形影不离,为新郎提供最需要的贴身服务。伴郎现在多穿西装革履。

[ 伴娘 ]

伴娘,即女傧相。必须未婚,从身高上尽量不要比新娘高太多。伴娘在婚礼当天要衣装得体,时刻注意与新娘形影不寓,为新娘提供最需要的贴身服务。伴娘如果穿婚纱就不要盘头、化浓妆。伴娘一般要为新娘带些简单的化妆品、私用品,随时为新娘补妆等;还要背一小包,为新人受存贺礼等物品。伴郎陪同新人给来宾敬酒。

[ 黄花闺女 ]

“ 黄花 ” 又指菊花,象征高稚、贞洁,因此,人们在闺女面前加黄花,表示女子待字闺中,没有结婚 .

[ 鹊桥 ]

民间传说天上的织女七夕渡银河在喜鹊搭成的桥上与牛郎相会,喜鹊来搭成的桥,就叫做鹊桥。据此,后人把为未婚男女撮合叫做 “ 搭鹊桥 ”。

[ 老婆 ]

老婆,即妻子。 “ 老婆 ” 这个称谓最初是指老年妇女,宋代才用以指妻子。

[ 桃花 ]

常用来比喻容貌美丽的女子。后来,将被多位女友追求,戏称为 “ 走桃花运 ” 。

[ 洞房 ]

指新婚夫妻的房间。原指深邃的内室,含有神秘之意。后来才用来称新婚夫妇住的卧室,并用 “ 洞房花烛夜 ” 来形容新婚之夜的喜庆气氛。

[ 聘礼 ]

订婚时男家向女家下的定礼,以确定这门婚事。

[ 蜜月 ]

新婚第一个月称作蜜月。 蜜月一词的由来起源自古欧洲的习俗。新婚夫妇在婚后的 30

天内,或直到月缺时,每天都要喝由蜂蜜发酵制成的饮料,以增进性生活的和谐。古时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 “ 蜜月 ” 是新婚夫妇在恢复日常生活前,单独相处的甜蜜时光。

[ 比翼鸟 ]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 ( 飞 )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形影不离。人们根据此鸟的习性,用它来比喻恩爱夫妻。男女双方

( 已婚的或未婚的 ) ,也常常用它来表达互相爱恋之情。

例:白居易诗: “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 六礼 ]

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 “ 六礼 ”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也叫 “ 六仪 ” 。

1 .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

2 .问名,即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与出生年月 ( 八字 )

,以准备合婚.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3.纳吉。即男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姻缘。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鉓等物为礼。相当于现在的订婚,俗称送定、过定、定聘。

4.纳征,亦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即男家以聘礼送给女家。女方一接受聘礼,婚姻即告成立。占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

“ 委禽 ” 。当然,古代纳征并非全用鸟兽为礼,如以布为聘礼。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5 .请期,即男方择定婚期,备礼告女家,求其同意。现在民间俗称 “ 提日子 ”“ 送日头 ” .

6 .亲迎,即新郎亲去女家迎娶.

古代富家子女结婚,一般都严格遵循六礼的步骤,而普通人家结婚则大多从简。

 

后世的婚礼大致沿袭了古代六礼的过程,只是有繁有简,略有差异而已。大致步骤为:一说亲,二定亲,三迎亲,四成亲。个别婚姻还会有第五个步骤,即退亲。

[ 婚姻 ] :

婚姻一词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其一,婚姻指的是嫁娶之礼。在我国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 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 ”

的习俗,就是 “ 昏 ”“ 因 ” 一词的起源。换句话说,婚如姻指男娶女嫁的过程。

其二,婚姻指的是夫妻关系。古人把婿称为 “ 昏 ” ,妻称为 “ 姻 ” 。因为新郎在黄昏时迎娶,所以际他为 “ 昏 ”,而新娘随着男方而行,所以称她作 “ 姻 ” 。

其三,古人把新郎的父亲称为 “ 姻 ” ,新娘的父亲则称为 “ 婚 ” 。婚姻一词在这里的意义,指的却是姻亲的关系了。

在 { 现代汉语词典 }中,婚姻一词的解释是: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在我国立法中,婚姻指夫妻间的权力义务关系和建立结婚关系的婚姻行为。

婚姻关系必须经过国家法律的许可,或社会习俗的认同,男女也必须经过婚姻关系,才能称为夫妇,建立家庭。

[ 婚礼 ]

婚礼,即结婚仪式,是男女缔结婚姻关系的公开仪式。古时 “ 婚 ” 亦作 “ 昏 ” ,结婚亲迎定于黄昏时进行,故俗称 “ 昏礼 ”,此即婚礼之由来。

[ 婚书 ]

旧式结婚证书。亦即允婚的文约。男方送给女方家的叫 “ 乾书 ” ,女方送给男方家的叫 “ 坤书 ” 。

[婚嫁 ]

泛指男女婚事。

[ 婚检 ]

指结婚前的身体检查。

[ 婚恋 ]

结婚和恋爱。

[ 婚龄]

1 .结婚的年数。

2 .法定的结婚年龄。

[ 婚配 ]

结婚 ( 多就已婚未婚说 )。

[ 婚纱 ]

结婚时新娘穿的一种特制的礼服。

[ 婚事 ]

有关结婚的事。

[ 婚俗 ]

有关婚姻的习俗。

[ 婚外恋 ]

指与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恋情。

[ 婚姻法 ]

规定有关婚姻和家庭制度的法律。

我国的 ( 婚姻法) ,是调整人们婚姻、家庭关系的法规,是人们正确处理婚姻家庭关系的行动指南。它确定婚姻的原则、结婚的条件、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与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亲属之间的关系,和离婚、离婚后子女抚养等规则。我国( 婚姻法 )的基本原则是: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这是处理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婚姻法 ) 适用于一切公民,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男女老少、社会、家庭、生活的重要法律

[ 婚约 ]

男女双方对婚姻的约定。

[ 说媒 ]

也称做介绍。封建社会男女之间 “ 授受不亲 ” ,强调 “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 “ 谐秦晋… ‘ 结丝罗… ‘ 结连理… ‘ 通二姓之好 ” 。这种说合,就叫说媒。

[ 红娘 ]

红娘,即媒人。在 { 西厢记 ) 中,红娘是崔莺莺的婢女,她勇敢促成张生和莺莺的结合。后来。民间就把 “ 红娘 ”作为热心促成别人美满婚姻的代称。

[ 月老 ]

月老又称月下老或月下老人,是民间传说中专司人间婚姻的神。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在月下翻检书本。韦固往前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本子。韦固问: “ 你袋子里的红绳是干什么用的 ? ” 老人说: “把这个绳子系在男女的脚上,不管他们相距多远,即使离家出国,也能成为夫妻。 ” ( 这就是 “ 千里姻缘一线牵 ” 说法的来历 )后来,人们将媒人也称作月下老人。也说月下老儿或月老。

[ 蹇修、掌判、执柯、冰人 ]

都是媒人的别名,起传语联系,促成男女婚姻的作用。

[ 门:归、有室、庙见 ]

女嫁曰于归,男婚日有室。新妇初进门谒拜祖先曰庙见。

[ 宴尔 ( 燕尔 )]

宴尔,即安逸、安乐,亲睦和美的样子。现指新婚。

< 诗经。邶风.谷风 ) : “ 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 原指夫妇失道,弃旧再娶。后反用其意,成为对新婚者的贺词。

宴尔,也作燕尔。元关汉卿 ( 裴度还带 ) 四折 “ 状元下马就亲。洞房花烛。燕尔新婚。 ” ( 西游记 ) 六十回: “大王,燕尔新婚,千万莫忘结发,且吃一杯乡中之水。 ' 也作 “ 新婚燕尔 ' ,王实甫 { 西厢记》二本二折: “聘财断不争,婚姻自有成,新婚燕尔安排定。 ”

[ 奠雁 ]

古代婚礼,新郎到女家亲迎,用雁作贽,即见面的礼物,叫奠雁。 ( 礼记。昏义 ) : “ 婿执雁人,揖让升堂,再拜奠雁。 ”奠雁取其不再择偶的意思。

[ 掌上明珠 ]

亦称掌上珠、掌中珠、掌珠。比喻极受父母宠爱的儿女,也比喻为人所珍爱的物品。多用为爱女之称,《牡丹亭。训女 ) “ 娇养他掌上明珠 ”即此意。

[ 诗题红叶、种玉之缘 ]

枫树、黄栌、槭树等的叶子秋天变成红色,叫红叶。传说唐朝于佑在京城大街上散步,看到皇宫外的御沟内流出一片红叶,上面写有一首诗,于是就拾起收好,又捡起一片红叶,也写上诗,放在御沟的上游,使这片红叶流人宫内。流进宫内的这片红叶被韩夫人拾到了。后来宫廷出放宫女,下嫁民间,韩夫人恰巧嫁给于佑,偶然提起红叶之事,方知御沟内流出之红叶,正是韩夫人所题之诗,两人称奇,共谢天意。

又 < 搜神记 )上记载说,雒阳有一个叫杨雍伯的人经常施舍义浆给行路的人解渴。后来碰到一个人,交给雍伯一斗石子,并且告诉他说,只要把石子种在地里,便可以得到宝玉和漂亮的媳妇。雍伯听了他的话就把石子种在田里了。右北平徐家有个女儿,长得十分漂亮,雍伯很想娶她为妻,可是徐家要求用一对白璧作为聘礼。雍伯就在种石子的地方挖,果真挖出了五对白璧,最后雍伯就娶了徐家的女儿为妻。诗题红叶、种玉之缘,都是指良缘。

[ 金屋藏娇 ]

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后泛指美貌女子。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纳阿娇作妇。

后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也特指纳妾。亦作 “ 金屋贮娇 ”“ 藏娇金屋 ” 娇藏金屋 ” 。

[ 秦晋之好 ]

指春秋秦、晋两国的国君好几代都是互相婚嫁,后泛指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亦作 “ 秦晋之匹 ”“ 秦晋之偶 "" 秦晋之盟 ”“ 秦晋之约”

[ 雀屏中选 ]

传说唐高祖的皇后窦氏,其父因她有奇相,不肯轻易许配人家,于是就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求婚的人,必须射此孔雀,约定能射中孔雀的眼睛的人才能娶到他的女儿。数十个求婚的人都射不中,结果高祖射中了,故而皇后就归了他。俗称“ 雀屏中选 ” 。

[ 绣幕牵丝,方为快婿 ]

传说唐朝有个口吋郭元振的人,风度翩翩,很有才华。宰相张嘉贞很想将他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于是就对郭元振说:我有 5个女儿,现在让她们各执一丝,立在幕后,你牵一丝,牵到谁谁就许配给你。郭元振牵一红丝,得到第三女,这个女儿是 5 个姑娘中最漂亮的。这就是“ 绣幕牵丝,方为快婿 ” 的出处。

[ 坦腹东床、东床快婿 ]

坦:裸露。指做女婿,也指女婿。南朝。宋.刘义庆 { 世说新语.雅量 ) 上记载说: “鄱太傅在京口,谴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 ‘ 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 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 郗公曰: ‘ 正此好。 ' 访之。乃是逸少 ( 王羲之) ,因嫁女与焉。 ” 后来就用 “ 坦腹东床 ” 称女婿,也作东床快婿。

[ 举案齐眉 ]

( 后汉书。梁鸿传 } 记述,汉代粱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后汉书。梁鸿传 ) : “ 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 结缡 ]

亦作结蜕,古代女子出嫁,母亲把蜕结在女儿身上,申诫至男家后须尽力家务.如 ( 诗经.幽风.东山》: “ 亲结其缡。 ”后来用为结婚的代称。

[ 连理 ]

连理,不同根的草木枝干连生在一起,古人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比喻恩爱夫妻。

[ 连理枝 ]

连理枝,枝干合生在一处的两棵树,多比喻恩爱夫妻。

[ 并蒂莲 ]

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的两朵莲花,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比喻恩爱夫妻。

[ 真山、泰水、列岳 ]

妻父称泰山,妻母称泰水,妻之伯叔为列岳。

[ 八字 ]

也叫八字儿。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是八个字。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

[ 八字帖、庚帖、兰帖 ]

旧俗订婚时写明男方或女方的生辰八字的帖子。也称八字帖儿、庚帖、兰帖。

[ 兰言、兰章 ]

( 易。系辞上 ) : “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后人因此以兰言比喻心意相投的言论。兰章比喻美好的文辞,如韦应物的诗: “兰章忽有赠,持用慰所思。 ”

[ 兰室、兰房、兰闽 ]

均是女子居室的美称。宋玉 ( 讽赋 ) : “ 女欲置臣,堂上太高,堂下太卑,乃更于兰房之室,止臣其中。 ” 刘珊 { 侯司空宅咏妓 }诗: “ 妆罢出兰闺。 ” 均指此意。

[ 兰玉、兰石、兰质 ]

兰玉是 “ 芝兰玉树 ” 的略语,对别人风度的美称。如陈造 ( 贺二百登科 ) 诗: “ 谢家兰玉真门户,苏氏文章亦弟兄。 ”兰石、兰质指兰芳石坚,喻天生美质,如 { 论衡.本性 ) : “ 禀兰石之性,故有坚香之验。 '' 王勃 ( 七夕赋 } : “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

[ 兰因絮果 ]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喻离散的结局。兰因絮果比喻始合终离,婚姻不美满。 ( 周易。系辞上 ) :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 左传.宜公三年 } : “ 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姑,梦天使与己兰。 ”

[ 凤冠霞帔 ]

凤冠,即古代后妃所戴的帽子,上面有用贵金屑和宝石等做成凤凰形状的装饰,旧时妇女出嫁也用作礼帽。

霞帔,我国古时贵族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披肩。凤冠霞帔.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 凤冠 ” 。再往肩上披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 “ 霞帔 ” 。

[ 花轿 ]

花轿,是旧俗结婚时新娘所坐的装饰华丽的轿子。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頂,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 盖头 ]

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 马鞍 ]

“ 鞍 ” 与 “ 安 ”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 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 ” 的意思。

[ 火盆 ]

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婚礼时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 天地桌 ]

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 “ 六证 ”。意思是:可知家里粮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颜怎样、账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常有只有 “ 三媒 ( 媒人 ) 六证 ”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说法。等到吉时举行的结婚典礼,就俗称为 “ 拜天地 ” ,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 秤杆 ]

人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 “ 称心如意 ” 。

[ 花烛 ]

在婚礼仪式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彩饰,故称为 “ 花烛 ” 。

[ 相亲 ]

又叫见面、看亲。指青年男女处对象.除自由恋爱的以外,一般都由媒人说合,经双方父母同意、至亲好友出面帮助相看。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辅助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 相亲 ” 。

[ 过礼 ]

指相亲结束以后,双方都感觉到满意,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 “ 过礼 ” 。

[ 串门儿 ]

也称过彩礼或过财礼。指男女双方订婚时男方在长辈陪同下。携带双方事先商定好的聘礼到女方家去。

[ 择吉 ]

又称送日子、选日子。按照传统的做法,男方父母应选择迎娶的良辰吉日,并由媒人通知对方,准备迎娶。传统择吉一般请教星象学者或算命选择办理。

[ 迎亲 ]

顾名思义,迎亲是由新郎迎接新娘。属于六礼之一的 “ 亲迎 ” ,现称为 “ 迎亲 ”

。在过去,新郎是受父亲之命去迎亲的,到了女方家,女方的人要出门相迎,新郎进门要献上礼品雁,这个礼俗叫 “ 奠雁 ”.是古代婚礼中比较重要的仪式。在迎亲的队伍中,也包括了鼓吹的乐队。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迎亲队伍中有挑夫盒著 “

开道 ”“ 回避 ”的大字木牌和提灯.还举着金瓜、斧械等什物.新郎戴官帽.新娘则凤冠霞帔。迎亲的队伍来到女家;一系列仪式就接连不断地开始了。女家得到娶亲队伍到来的信息后,则将院门紫闭,这叫拦门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娶方才能进门。进门后除了特别寒喧之外,娶方还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点的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都有些吉庆的意思。迎亲人员和迎亲车辆,去时为单数,返回时迎送亲人员和迎送亲车辆为双数,意在成双成对,到女方家和返回新房时,行车往里拐意在不往外去。新娘的陪嫁都需要挂红包装,斧子、秤砣也用红布包好。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时切忌不打结,意在夫妻感情和顺,不结疙瘩。女方离别之时,可能会哭哭啼啼的上轿,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大吉大利。据说,新娘哭得越响,婆家越有财。有些地区,娶亲的轿子离开以后,娘家人要泼一盆水,表示女儿如泼出去的水。娶亲的归途,必须走与去时不同的另外一条路,表示“ 不走回头路 ”。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石狮子、大石和大树等,都要把轿子遮起来,或者提前用红布或者红纸把井盖上,把狮子的嘴堵上,意为不能掉井里,不能被狮子吃掉。或者新娘和伴娘对窗外飞红手帕,都为的是避邪。典礼前,新郎新娘下喜车后喜车花立即拆除,意在结婚坐喜车就这一次。喜蜡要对灭不要吹灭,意在一生到老,生生死死都在一起,不被吹散。

[ 抓福 ]

意指新娘家人在红毯上撒上硬币,由新娘上轿前抓两大把放人由红布包裹的洗脸盆 ( 俗称 “ 聚宝盆 ” ) 中,抓福时要尽量多抓,但不要抓净( 意在把福根给留下 ) 。

[ 拜堂 ]

迎亲的队伍回到男方家,并不是马上进门,而是把喜轿关在门外.俗称 “ 憋性子 ”,意思是把新娘的性格憋得柔顺些。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 (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 ) 。现代新娘下轿 ( 车 )撒花或红纸屑,也许就是由此而来。喜轿到了院子里,要从预先摆好的炭火盆上慢慢跨过,意思是烧去尸切不吉利的东西,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落轿之后,新郎要象征性地朝花轿射三次,称

“ 桃花女破周公 ” ,也叫煞,同样是避邪的意思。新娘从花轿里出来,又有传席之仪。所谓席,也就是铺在地上的红毯。这种习俗在唐朝就普遍存在了,寓意着传宗接代。下轿之后,一些地区有跨马鞍的习俗,一对新人要跨过马鞍, “ 鞍 ” 与平安的 “ 安 ”谐音,寓意着祝福新郎新娘平平安安。接下来就进入婚礼中的核心环节,那就是拜堂,又称 “ 拜天地 ”,在唐代即已比较流行。拜天地,一般是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拜堂时,男在左,女在右。拜堂以后,便是大宴宾客。新郎新娘红线相牵步人洞房。

[ 改口 ]

改口,也称叫门。指新郎新娘在下喜车时或者新郎新娘在新房门前,叫 “ 妈 ! 开门 ”

,连叫数声。岳母或者婆婆开门后,接聚宝盆,给儿媳赏红包。

[ 坐帐 ]

坐帐,也称坐福。新郎新娘进入洞房以后,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又指进人洞房以后,伴娘铺红毯、伴郎毯下放斧子,双方嫂子整理被褥,新娘对双方嫂子赏红包;小叔子拉新娘下床,新娘给小叔子赏红包。

[ 撒悯 ]

这项习俗是指亲朋在新人人洞房以后,把喜果等撤向新娘怀中,撒向合欢床上,甚至撤向洞房的每一个角落。一般所撤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 早立子… ‘ 花着生 ” ( 男孩、女孩 ) 。

[ 同牢 ]

古代婚礼有同牢、合卺的仪俗。

同牢,是指新人人洞房以后一起吃一牲,表示从此成为一家称一姓,后来的团圆饭和同牢习俗基本相同。

[ 合卺 ]

进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将一瓠瓜剖为两半.夫妇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谓之 “ 合卺 ”。合卺,即现在所谓的交杯酒、合欢酒、合婚酒。交杯酒的仪式现在已经不再在洞房举行了,而是在婚礼现场举行。交杯酒,即将两个酒杯斟满酒,新郎新娘各取一杯,手臂交错同时饮尽杯中酒。夫妻二人喝过这杯酒后就表示二人完婚,有祝福新人合美的意义。方式是用红绳系住两只杯子的杯柄,夫妇一起举杯共饮,有的则是同时喝掉一半,然后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

[ 结发 ]

结发,也称合臀。即将新婚夫妻的头发象征性地结扎一下,后来也有新郎新娘分别剪一缕头发用彩线扎在一起作信物的。

[ 闹洞房 ]闹洞房。又称闹新房、闹房。即新婚的晚上.亲友们在新房里跟新婚夫妇说笑逗乐。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汉代已经非常流行。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比如闹洞房的热闹红火可驱除清冷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为“ 暖房 ” 。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

[ 回门 ]

又称归宁。指婚后第三天,新娘要偕新郎,带着礼品,回娘家俗称 。回门时居住天数不限。女方家往往在女“ 省亲回门 ”

期间宴请宾朋、大操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