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1pro系统升级: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阶段养生(一) - 静秋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2:59:44

阶段养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这首宋代有名的禅诗,看上去是写一年四季景色的,其实是写人生各阶段的心境的。如果心态平和,没有是非,那么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是美丽的。

  人的生命可以分成多少个阶段?多少个周期?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人的精气神是不是都一样?

  人在年老的时候,还能不能保持天真,保持旺盛的精力?

  在《黄帝内经》中,黄帝和岐伯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岐伯对此做了非常精彩的回答。

  生命的周期

  人的生命有没有周期?有没有节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体力、情绪或智力一时很好,一时又很坏,这是什么原因呢?现代科学家研究发现:生物体内存在着生物钟,它自动地调节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活动。人从他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他自身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存在着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生物节律,或生物节奏、生命节律等。我们这里所谈的体力、情绪和智力"三节律",其实只是人体生物节律的一个部分,其他如人在一天24小时内感官敏锐程度、温度、血压等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也是人体生物节律的一部分。

         20世纪初,德国和奥地利的科学家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人体生物节律中体力周期是23天,情绪周期是28天,智力周期是33天。

  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都可以用曲线来表示。这三条曲线都是从出生日算起,起点在中线,先进入高潮期,再经历临界期,而后转入低潮期,如此周而复始。曲线处于中线以上的日子是高潮期,相反,处于中线以下的日子是低潮期(高潮期和低潮期的天数是相等的),而和中线相交的那130天则是临界期。在体力高潮期,人的精力旺盛,体力充沛,而在低潮期,则疲劳乏力,无精打采;在情绪高潮期,人的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而在低潮期则心情烦躁,情绪低落;在智力高潮期,人的头脑灵敏,记忆力强,而在低潮期,则迟钝健忘,理解力差。在生物节律的临界期,身体处在不稳定的过渡状态,此时人的有关能力和机体协调性较差,做事易出错,身体易患病。

  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们的古圣先贤就发现了人体一生的生命周期。西方科学家只是发现体力、情绪和智力的节律周期,《黄帝内经》则发现了人一生五脏气血的盛衰和肾气盛衰、生命力、生殖力盛衰的周期。

  关于生命周期,《黄帝内经》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以"十岁"为周期,一种是以"七岁"(女)和"八岁"(男)为周期。这两种周期表面上看好像不统一,有矛盾,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区分人生的阶段。

  10岁,是从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观察出来的人的生命周期。

  7、8岁,是从肾气和天癸的盛衰观察出来的人的生命周期。

  从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观察人的生命周期

  《灵枢·天年》中,以10岁为一周期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十131个阶段。

  10岁时,五脏(心肝脾胃肾)之气已经稳定了。血气、血脉都畅通了,气血也流动了,这流动之气主要活动在人体的下部,所以10岁小孩子的特征是喜欢"走"。这个"走"不是现代汉语当中的走,而是小跑的意思。这也说明了小孩子喜欢小跑的原因。

           20岁时,是人生第二个阶段,血气开始强盛,肌肉开始长得结实了,这个阶段的人"好趋"。"趋"是快步走的意思,要比小跑要慢一些。从10岁到20岁的动作由小跑到快步走的转变过程,可以看出生理的变化,精气神的变化。

  30岁时,"五脏大定",五脏之气更加稳定,肌肉也更坚固了,血脉也盛满了,所以就"好步"。这个"步"就是行走,喜欢行走了,这又比"好趋"更慢了一些。

  40岁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都已经更加强盛了。到了极点了,所以就开始衰落了。这时皮肤开始疏松,脸面的光泽开始减退,头发也开始斑白;虽然这个阶段走路的时候还比较平稳,还没到摇晃的地步,但已经是"好坐"了,不喜欢走动了。这表示人体开始衰老。

  从小跑到快步走,然后到普通的行走,直至喜欢坐,这整个过程是一个慢慢衰老的过程。

  人生到40岁的时候,开始有了衰老的迹象,还是外在的衰老。而从50岁开始,人真正地衰老了,从五脏开始衰老了。

  50岁时,五脏就开始衰落了,先是肝气开始衰落,肝液开始薄了;所谓"肝胆相照",接着胆汁的分泌物也就慢慢地减少;并且,眼睛跟肝脏是有关系的,肝开窍于目,因而,眼睛开始看不清楚。

  60岁时,心开始衰落,心气不足了,心里开始经常担忧、悲伤,血气也开始松懈、外散,所以人就"好卧"了,因为血气不足所以就喜欢躺着。

  70岁时,脾气开始虚弱,皮肤开始枯萎。

  80岁时,肺气开始衰落,魄开始离散。因为肺是藏魄的,所以80岁的人就会经常说错话。

  90岁时,肾气就衰竭了,四脏的经脉都空虚了。

  到100岁时,心肝脾肺肾五脏气血全都虚弱了,这个时候看上去形体还在,但实际上神气已经离去。

  以"十年"为生命的一个周期,是以五脏气血的盛衰来划分的。从动作上看,一开始10岁的时候是小跑。到后来是快走,然后是一般的走,接着喜欢坐,到最后喜欢睡了。

            而50岁以后,进入衰落期,从五脏六腑功能衰落的顺序上看,是按肝、心、脾、肺、肾顺序衰落的。这个顺序刚好是五行相生的顺序。

  人体生命周期,人体脏腑衰落过程不但与五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反映了天人合一的生长和衰落的周期规律,是非常有意思的。它不但是生命过程的写照,还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的含义。我们的先祖们早就发现地球上的事物都是从下往上长的,《周易》六十四卦都是从下往上长的,《黄帝内经》说人五十岁以前的成长也是从下往上长的,气血由下往上,表现为小跑、快走、慢走、好坐、好卧。五十岁以后,人体的衰落又是按照五行相生的次序逐渐衰落的。

  这让我想起古希腊神话传说---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一个怪兽,长的是人的头,狮子的身子。怪兽给大家出了一个谜语,谁猜中了,就把谁放走;如果猜不中,谁就要死。这个谜语是这样的:"什么东西早晨是四条腿,中午是两条腿,133到晚上又是三条腿?"众人都猜不出来,都被处死了。最后俄狄浦斯王答出来了,他的答案就是"人"。人小的时候四条腿,因为在地上爬;到后来两条腿,可以站起来走了;年老的时候,三条腿---多了一个拐杖。

  这个传说也是从人的行为、动作上来区分人生命的各个阶段,但是区分得比较粗,而《黄帝内经》中岐伯把人的走路分得很细,从中发现生命的周期,人走路的形态、动作的快慢和敏捷度其实都反映了人的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也就是精气神在各个阶段的盛衰。

  孔子的生命周期以及孔子的养生之道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73岁孔子去世。在孔子的一生中,基本上是以十岁为人生的一个阶段。我们不谈孔子一生的事迹,不谈孔子一生的使命,一生的传道过程。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从人体气血盛衰的角度来分析,这也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身体、心灵的变化过程,其实也正是我们所有人的心身演变周期。不同的生命阶段、生命周期应该怎样养生呢?让我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