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卡2方向盘往左失灵:干扰因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6:04:30
 纽约摄影学院建议学员在按下快门之前考虑三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是:“画面简洁了么?”在众多关于摄影的书刊和讨论中,摄影被认为是“减法艺术”,而“简洁”被认为是摄影的不二法则。初学者喜欢用长焦镜头和微距镜头,也正是因为合理地使用这些镜头,可以使画面中包含的视觉元素更少,让画面更简洁,照片也很容易出彩。

    说起来容易的事情做起来往往不像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具体到某一张照片是否简洁却因观看者想法不同而不同。这使得“让照片简洁”在视觉元素众多时的操作变得复杂。

    “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是纽约摄影学院关于好照片的第一条原则。照片中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辅助元素、什么可能让画面不简洁,几乎完全取决于这个明确的主题。影响主题表现的被认为是干扰因素,应当尽量避免;如果避免不了,也要想办法将它对画面和主题的干扰作用降到最低。

    在实践中,很多优秀的照片“会说出比摄影师想说的更多的东西”,这些照片让人们产生更多联想而致使照片的主题得以延伸。正因如此,有些人会固执地认为:如果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元素塞在一个画面中,那么就可以让照片充满联想,主题可以得到充分的延伸。但是要知道,众多视觉元素共同存在的画面未必能比画面中只有一个简单的视觉元素产生更多的象征和联想。况且,作为摄影师,要对画面进行有效地控制以表达“主题”,画面中视觉元素越多,控制的难度也越大。

    控制画面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判断和处理干扰因素。干扰因素会分散我们对主体或者趣味中心的注意力,从影响到主题的表现。在这些干扰因素中,有些是因为拍摄技术或者后期技术上的失误造成的;而另一些干扰因素却是因为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没有看见。所以,在纽约摄影学院中国学员班,我们会建议学员在按下快门后还要问自己三个问题,而其中一个就是:“画面中是不是存在我刚才没有看见的干扰因素?如果有,我该如何处理?”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来探讨一些常见的、容易形成干扰的因素,以便我们在拍摄工作和后期工作中留意它们。

【头上的树枝】

    “头上长出树枝”的案例并不鲜见,包括《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在内的很多摄影书刊中都认为这是初学者的一个主要通病,因为刚刚拿起相机的人经常会因为没有留意背景而拍出这样的照片。几乎所有文章中“头上长出树枝”的案例都是以人为例,这也使得了解这一失误的拍摄者在拍摄人像时更加留意背景中有没有树枝状的东西出现在人物的头顶,如果有,他们就会想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除非他(或她)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除了人之外,任何物体的“头上”都可能长出“树枝”,尽管这种现象也不少见,但这一点很少有文章提及,所以更加值得我们留意。

  

    从某种意义上讲,“头上长出树枝”是一个重叠干扰的案例,之所以把它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它非常独特,而且容易被人们记住。当我们开始留意“头顶上”是否长出东西时,不要忘记“身上”和“脚下”也可能长出东西。和“头顶”上长出的东西相比,这类重叠干扰更容易被忽视。

    这组照片除了演示了如何处理细小的重叠之外,还告诉我们:“拍了一张就走并不是个好主意”。只要我们留意总能在画面中发现一些问题。尤其在这些没有天空、没有树木、只有红花绿叶看似简单的画面中,因为存在着各种线条、形状和明暗关系,所以处理起来尤其要小心。虽然有时候我们在拍摄了几张、十几张甚至几十张之后可能不得不放弃拍摄去寻找其他按下快门的目标(就像上面这组照片最终被放弃掉一样),但是我们也知道这样的放弃远比“拍一张就走”会收获的更多。

【典型的重叠干扰】

    并不是所有的重叠都是干扰。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三维空间,重叠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以用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关系:靠近相机的物体在前面,被挡住一部分的物体在后面。当我们有意识地去运用重叠去表现物体远近时,它所产生的干扰就会被避免。但遗憾的是,我们似乎更习惯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来表示物体的远近,而重叠也似乎只是在不经意间被用到。重叠所造成的干扰往往是由于没有仔细地评估背景中的视觉元素。

    下面这张照片中,重叠的干扰相当明显。

【切和分割】

    画面边缘看起来非常“锋利”,被画面边缘切过的物体的“切痕”会非常生硬。生硬的东西会比柔和的东西给我们的视觉系统带来更大的刺激,所以这些边缘很可能引起我们过多的注意,导致对主体的关注被分散。如果被切割的是主体,情况就会变得更糟,除非我们希望表现某种伤害而有意造成视觉上一些不舒服的感受。

    我们提到过很多旅游者和初学者在拍摄留念照经常把人物的脚部的头部切掉。这些切割并不是它们有意为之,而是因为“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没有摄影经验的旅游者和初学者,经常会“自动地”将人物的头部放置在画面的正中央,却没有注意到脚部的位置,于是脚丫儿经常会被切掉就不足为奇了。

    有不少反映虐待、伤害的摄影作品,会从人物的关节处及要害部位进行裁切,从而让观看者在视觉上产生伤感、同情、恐怖或者变态的快感。除非你确信自己真的要这么做,否则尽量要避免从人体的关节和要害切割。这些部位包括但并不局限于眼睛、太阳穴、耳朵、脖子、裆部、身体各处关节以及女性锁骨中线交汇第四根肋骨附近等等。

    来自于画面中的线条可能造成分割或切割的感觉。在主体前面出现的线条比较容易被发现,而在主体后面出现的则更加隐蔽、更加容易被忽略。横贯画面的线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会产生强烈的分割感,比如说地平线上的巨石和海平线上的船只等等。通常在线条连接在主体的薄弱部位时更容易出现强烈的切割或分割感。所以,在拍摄人像时要注意避免这些线条切割或分割人体的薄弱部位。比如在书架为背景的室内拍摄人物,要注意书架横隔板和主体的相对位置;在室外拍摄人物时,也要注意地平线、天际线或者栏杆等和主体的相对位置。

  

【刺和刺穿】

    我们把这一类可能产生干扰的因素称为“刺”,是因为它往往向利刃一样具有攻击性和伤害性。它和线条有着难解的渊源。与“切”不同,“刺”往往以其明显的方向性和暗示的伤害性对主体造成影响。它们可能是线条或者由线条形成的角,锐角比钝角的影响会更大些。

    下面的这张照片非常糟糕。在视觉元素纷杂凌乱展会现场,如果我们控制不好,就可能会拍出这样的照片。在照片的背景杂乱无序,导致画面中出现了很多干扰因素。我们现在这张照片为例,看看其中的三个本可以很好避免的干扰。

    对于“刺”的处理方法和切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拍摄的内容和“刺”没有任何关系的话,应该尽量避免“刺”在主体上出现。在拍摄人像时同样要注意那些薄弱部位会不会被“刺”到。

    上面我们谈到了关于背景容易产生干扰的一些常见因素,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探讨容易造成干扰的其他因素。你会发现,我们已经讨论过的和将要讨论的那些容易产生干扰的因素,都可以成为表现的方法。天堂和地狱只有一步之差,魔与佛也仅在一念之间。在摄影实践中,我们有时会手忙脚乱、顾前不顾后,甚至同样的错误一次又一次的出现,但这并不要紧。就像我们刚刚学会开车行驶在繁忙的道路上时觉得手脚和五官用不过来一样。每当此时都会有这样一句类似的话:拿起相机去拍吧。多看、多想、多拍,相信你很快就会驾轻就熟。

    如果摄影师不仔细的话,照相机也不会太认真。它从来都不会去替摄影师选择要这个还是不不要那个,但凡它能看到的它都照下来。在上一期中,我们讨论了有关重叠造成的干扰。无论是头上或身上“长”出东西,还是“切割”,抑或是“刺穿”,都可以看作是重叠在视觉上造成的不同感受。下面我们继续探讨光斑造成的干扰以及一些抗干扰的办法。

【玻璃反光】

    这是最容易想到的反光。我们经常会利用玻璃中反射的影像作为照片的一部分,然而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那些玻璃反射回来的影像,那就很可能会让它变成干扰。

    利用偏振镜可以削弱乃至消除玻璃上的反光,但有些时候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抓拍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变换拍摄角度或者干脆利用这些反光。而有些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放弃。当我们有条件利用道具“慢慢地”拍摄照片时,则可能使用其他方法更有效地消除或利用反光。

  

【镜片反光】

    使用玻璃做镜片的眼镜,会让佩戴者的鼻梁上留下痕迹,因为玻璃镜片实在是太重了。现代人使用的眼镜片多为树脂制成,又轻又薄。那些超薄超轻超透的镜片通常都有镀膜。有镀膜的镜片反射出绿色或者玫瑰色的光。这给消除反光带来不少障碍。

 

 

 

 

 

【油性反光】

    多数人更容易接受“照片上的自己比真实的自己看起来更好看”的照片。那些有“个性”的人也不例外,他们更容易接受“照片上的自己比真实的自己看起来更有个性”。不过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多数人可以接受的“看起来更好看”的照片。如果我们为女孩子们拍摄的照片都是“油光满面”的,那么我们在她们面前的处境可能会变得很尴尬。这促使我们更小心地拍摄,尤其是在油性皮肤的被摄者面前。满面油光的照片并不少见,像生日晚会、婚礼晚宴那样的现场,寿星们、新人们忙得不亦乐呼,闪光灯咔嚓嚓地闪,每个人的脸都是油光光的。

    脸上的油性反光往往没有秩序,看起来很乱而且很晃眼,这就容易产生视觉干扰。处理原则也很简单:要么找到反光的秩序,要么消除反光。后者做起来会比前者更容易些。如果化妆师在场,她/他会帮助被摄者补妆或者拿着吸油的小纸片为拍摄者吸汗。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后期数字技术对那些晃眼的油性反光进行修补。

 

【金属反光】

    金属反光不能用偏振镜消除或削弱,因为金属的反光不是偏振光。如果我们拍摄的就是金属物品,那么略带一些反光可能对主题和主体的表现会有帮助。但是,如果金属物品只在背景中出现,那么就要留意它的反光。它那些明亮、刺眼的反光可能会对画面产生强烈的干扰。

 

【眩光】

    眩光产生于镜头里镜片和镜片之间的反射,易发生于逆光拍摄时。这对于玩儿过摄影的人来讲再熟悉不过了。用好了可以为照片增色,没注意就会造成干扰。现代制造工艺已经使镜头的抗眩光能力大为增强,成串儿的眩光已经很少看到,它们往往呈现出一两个光斑或者成片的光雾。当然这也更容易变成干扰。所以,即便镜头的抗眩光能力很强,也要留意它在照片中的表现,小心处理。

 

 

【低通滤镜反光】

    这种反光只发生在数码相机上。在数码相机的感光芯片前端有一层低通滤镜覆盖,它们很小很光亮,密密麻麻地扣在每一个像素前面。我们在夜间拍摄技巧中讨论过这种干扰。光线从镜头进来,一部分穿过低通滤镜被感光芯片接收,还有一部分反射到镜头后组镜片上,这部分光线第二次反射到感光芯片上就形成杂光或者鬼影。

    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相机和镜头的设计。而摄影师通常能够做到是:改变拍摄角度不让光源进入镜头;或者寻找反光出现的规律,拍摄时让反光出现在易于后期弥补的地方。如果画面没有被裁切,这种反光通常出现在光源对角线对称的位置上,上下颠倒,左右翻转。所以,这种光也许可以称为“回光”,而它所形成的光斑也许可以称为“反照”。

 

 

【水面光斑】

    水面的光斑经常会被我们利用,比如日出日落时太阳在水面变成长长的一道亮线,再如雨后夜晚湿漉漉的地面上倒映出城市夜景……这时候水面的反光成为表现的一部分,甚至是主体。但是,这些反光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需要。

 

      

【其他光斑】

    光斑可以为照片增色,但必须得到良好的控制。多数光斑更可能形成干扰。在上面那张“回光‘反’照”的照片中,最难处理的干扰并不是天空中的鬼影,而是曝光过度的墙面和招牌。鬼影可以在后期轻易地处理掉,而高光溢出所丢失的细节却无法找回。如果想让那部分呈现出足够的细节,就需要使用高动态范围的技术。

    在下面这个例子中,我们用了至少三种突出主体的方法,但是光斑的影响仍然非常明显。

 

【小结】

    这一期我们讨论了光斑造成的干扰,上一期我们讨论了重叠造成的干扰,这两类干扰因素在拍摄中最为常见。可以造成干扰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多余的前景、色彩剪辑、高锐度刺激、视觉错觉等等。凡是视觉元素都可能形成视觉干扰,所以要尽量留意取景器里的所有内容,无论是按快门之前还是按快门之后。给自己一个重新审视画面的机会,再来拍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