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pma50:中外作家教育家谈“书与孩子” 让孩子爱上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4:32:24
新华网北京4月2日专电 综述:中外作家、教育家谈“书与孩子”
好的图书可以引领孩子在知识和智慧的海洋中遨游,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的童年时光更加绚丽多彩。在4月2日“国际儿童图书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听听中外儿童文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关于“书与孩子”的观点和见解。
为孩子创作好书
年过七旬的俄罗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弗拉季斯拉夫·克拉皮温说,任何一个时代,儿童文学都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与他们“同龄的英雄”,这些英雄亦师亦友,伴随他们成长。创造这些孩子们喜欢的人物,正是儿童作家的责任所在。
美国儿童文学女作家凯瑟琳·佩特森1932年生于中国江苏省,她的文学作品常以中国为背景。她曾获得安徒生奖章以及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佩特森的小说常描写青少年在逆境中为改变命运所作的努力。她说,“我书里的角色大多是一些身处逆境的人。如果逆境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坚强,那么这样的故事读起来会很有趣。但是,最好的书并不仅仅反映困难,更要反映孩子们的心声”。
比利时儿童文学插图画家戈捷·多西蒙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需要保持童心,使自己的性格和作品风格更适合儿童的世界。他说,好书往往使读者百看不厌,一本好的儿童图书,应做到简单易懂、有漂亮的版面和引人入胜的故事。
中国《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儿童读物作者杨红樱说:“孩子的阅读跟成人不一样。成人的阅读是理智的,目的性很强。但孩子是从兴趣出发,有趣味的书才能吸引孩子往下读。”


《中国儿童文学精品“悦”读书系》
同事送我一套海豚出版社刚出版的新书《中国儿童文学精品“悦”读书系》,我像一个得到神秘包裹的孩子,等不及到家,在车上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淡淡的墨香迎面扑来,立刻,我的眼前一亮,叶圣陶、冰心、高洪波、葛翠琳、曹文轩、秦文君……这些平素我所喜爱和敬重的当代著名儿童作家的名字,一一跳入眼帘,真称得上是群星荟萃,星光灿烂。
曹文轩教授曾说过:“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众所周知,太阳能够给我们带来温暖、光明和希望。这一套《中国儿童文学精品“悦”读系列》书包括四卷,应该算是四轮“太阳”了:《月光下的灯影》(童话卷)、《枫叶染红了的故事》(小说卷)、《梦里花落知多少》(散文卷)、《花开的声音》(诗歌卷)。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锐批评家、文学博士谭旭东教授主编。谭旭东老师是勤奋的,近些年来,他出版儿童诗集6部,出版儿童理论批评专著7部,主编、翻译作品100多部。
这套书就选编体例上来说,精选了儿童文学名家的经典佳作,根据这些作品的内容,每本书又进行了归纳、分类,每章节还有一个灵动的小标题,并且对每一篇作品都做出了精确的点评和赏析,而且还有一些“小故事,大道理”、“名人名言”小贴士和童趣盎然的彩色插图等穿插其间,更增加了书的趣味性和活泼性。从这些细节我们不难发现编辑的匠心独具。这套书不仅内容充满美的张力,而且制作形式也堪称精美。
这套书就选编内容上来讲,曹文轩的《第十一根红布条》、秦文君的《四弟的庄园》、高洪波的《我喜欢你,狐狸》、金波的《花朵开放的声音》等等,这些名家作品文笔优美,幽默诙谐,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生活,寓意深刻,视角独特。主编在精选每一篇作品时都力求它是“通向儿童生活与想象力的窗口”。谭旭东本人一直从事儿童文学的研究创作和理论批评,他不仅熟谙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对现当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的选择也是非常熟悉和有眼光的,出于一种对少年儿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他极力想“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个高雅的语言世界和审美世界。”
少儿市场可以说是个很有潜力的市场,每年都会有一大批的少儿图书问世。大肆商业化炒作的图书外套着一圈圈华丽的光环,吸引着小读者们的眼球。一些接近生活、意境深远、能够启迪孩子心灵的好作品置身其中,倒显得默默无闻了。面对书店里琳琅满目、花花绿绿、五花八门的童书,人们常常会感到困惑:我们的孩子究竟应该读什么样的书?“为儿童塑造良好的阅读文化,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润泽青少年的心灵!”谭旭东经过精心选编,适时地推出了这套系列丛书。让孩子阅读这一套沉甸甸的书,就犹如遨游了一次广阔的儿童阅读世界和审美世界。
少年儿童的天空是蔚蓝的、纯净的,作为诗人的谭旭东心灵是敏锐的,他希望“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和美好”;作为理论评论家的谭旭东是严谨的,他认为“青少年阅读是需要引导的,向他们推荐书目是非常有意义的,选编品质纯正的童书也是非常需要的。”这大概也正是谭旭东编这套书的初衷吧!
快到家了,我不得不恋恋不舍地合上书,目光却又被这几本书亮丽的封面色彩所吸引,新年到了,算是我送给孩子的最精美的新年礼物吧!(张新领)
“快
新华网哥本哈根4月1日专电 记者调查:“快乐阅读给我快乐童年”——丹麦儿童读书报告
新华社记者 杨敬忠
4月2日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诞辰205周年,也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设立的“国际儿童图书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丹麦学校、图书馆和书店,对安徒生故国的孩子们现在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以及学校和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读书进行了调查。
学校:老师参与 自由讨论
在地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的新赫兰德学校,记者采访了几位正在课间休息的9年级学生。他们说,自己平时阅读的多是趣味性和娱乐性书籍。不过为丰富他们的读书内容和扩大知识面,老师通常指定他们读一些知识性、社会性和文学类读物。
9年级B班的凯文说,最近老师要求他们看的一本课外读物是丹麦作家安纳斯·约翰森的小说《银桥》,讲述一个丹麦孩子的家庭生活和发生在他身上的成长趣事。由于主人公年龄、爱好和成长经历跟凯文相似,所以他很快喜欢上这本书,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
凯文的同学豪斯特说,每次读完老师指定的书后,班里都会留出两节课或半天时间,讨论书的内容或读书心得。持相同观点的同学三五人自由组成一组,跟持其他观点的同学展开辩论与沟通。这次凯文、豪斯特、史密斯、卡斯滕斯四位同学组成了一个全力赞同主人公思想和行为的“亲友团”。
在这样的嵌入式阅读和互动式讨论中,老师不干预讨论与争论,不做最后结论,只偶尔作为平等一员发表见解。孩子们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充分了解他人的理念,全班同学对所读的书有了全面的、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的阅读课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和世界观,领着孩子们在书的海洋中遨游,让读书与生活、学习与处世融合起来,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