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镜头原理:长春银行业起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23:14


当年的伪满中央银行大楼。 资料图片

20世纪30年代,“大同广场”(今人民广场)附近即将竣工的伪满中央银行大楼。

20世纪30年代,伪满中央银行临时驻地。

伪满中央银行大楼现在仍然坚固。 市方志委 提供
长春的银行业是在民营钱庄等旧式金融机构的基础上,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发展起来的。那么,在1932年7月1日伪满中央银行成立之前,长春的银行业经历了哪些变迁?伪满中央银行成立后,对整个银行业造成了哪些冲击?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长春市地方志编委会孙彦平处长。
长春第一家银行的身世
翻阅历史,可以清晰地发现长春银行业是按照外资银行、官办银行、民营银行的轨迹发展而来的。据孙处长介绍,长春第一家银行的成立时间是1900年,它的出资方是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作为其分支机构的长春支行主要负责管理东清铁路的建设资金。这一时期,卢布开始进入长春市场,并流通,当时中国人称之为“羌帖”。在长春发行的卢布实行的是金本位,可以兑换纸币,1卢布纸币可兑换1枚银卢布,5卢布纸币可兑换1枚金卢布,因此,当时有“卢布就是黄金”之说。俄国在长春的附属地全面使用卢布,因此,日俄战争期间,长春还曾发生过卢布纸币兑换卢布银币的风潮。
俄国战败以后,为在经济领域内扩大势力,在长春西三道街修建了一座二层楼房,这也是长春的第一座洋楼。
“军票”携日本货币进入长春
孙处长介绍:“日俄战争后,日本获得了南满铁路,日本货币也开始在长春流通,市面最先出现的是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发行的军用钞票和正金钞票。”
军用钞票也称军用手票,通称“军票”。它是日本政府在对俄战争期间在战区内发行的,原定不兑换纸币。
正金钞票是由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发行的,可兑换纸币,以日本银元为本位。正金钞票在东北最早由牛庄正金银行于1902年发行,在营口一带流通。日俄战争后,正金钞票开始大量发行,并用于兑换日本“军票”。
据1906年10月18日的报纸记载:“自前月以后,在长春日本手票、正金银行钞票常通行,较羌帖稍贱,而较洋元贵一成。”1907年,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也借机进入长春,在西三道街租用民房设立了办事处,经营与“满铁”有关的金融业务。1909年,该行修建二层办公楼一栋。1919年将办事处升格为支行。
清政府的“御敌”之策
在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银行业进入长春的情况下,清政府鉴于长春在经济、政治、军事、交通等方面日益重要的地位,于1906年至1909年间,允许奉天官银号、吉林永衡官帖局和北京的大清银行、交通银行等,在长春设立分号、分行或支行,发行各自的货币,行使各自的金融职能。
辛亥革命后的长春银行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长春市民不愿使用官帖,使得日元、卢布坚挺。中华民国成立后,大清银行于1912年4月改为中国银行,大清银行吉林分行改称中国银行长春分行,并关闭、整理近一年。1913年4月,民国政府颁布《中国银行法》,规定中国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发行和回笼货币。1914年,长春分行升格为“东三省分行”,管辖东北境内各分支机构。此外,这一时期长春民营银行也有所发展,主要有1915年设立的殖边银行和满蒙殖业银行,1919年设立的益通商业银行,1921年设立的福德银行长春分行,1922年设立的长春富华银行和福记银行,1925年设立的边业银行长春支行,1926年设立的益发银行,1930年设立的瑞增祥银行,还有奉天商业银行长春分行和中华满蒙殖产银行长春分行。
1932年,伪满政权建立后,成立伪满中央银行,统一货币。同时,对民族金融业进行整顿,导致长春民营银行逐渐关闭。
伪满中央银行的历史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在伪满洲国成立后的半月内就开始筹建。在合并了吉林永衡官银号、东三省官银号、哈尔滨官银号和边业银行后,于1932年7月在北大街原吉林永衡官银号旧址正式开业。后将吉林永衡官银号老楼拆除,建设了一座新的办公楼(现欧亚奥特莱斯商场)。
1938年8月,伪满中央银行大楼建成后,搬迁至此,老楼作为伪满中央银行北大街支行继续使用。应该说,伪满洲国中央银行从成立之初到随着伪满洲国覆灭而消失,承担了作为伪满洲国中央银行的一切职能,是伪满洲国实行经济金融控制的重要工具。
伪满中央银行大楼轶闻
即使在高楼林立、建筑各具特色的今天,伪满中央银行大楼旧址仍然是长春较为醒目的一座建筑。老长春人在茶余饭后议及此楼,常常会绘声绘色地说出一大串故事。
“亚洲第一坚固”建筑
伪满中央银行大楼是日本人在伪新京建设中第一期重点建设项目。它于1934年5月28日奠基,历时4年多,花费600万伪币,耗费5000吨钢筋修建而成。据说,5000吨钢筋约占当时伪满洲国建筑工程用量的一半。
1938年8月,这座被日本人自诩为“亚洲第一坚固”的大楼建成。整座大楼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835平方米,建筑结构为钢架整体混凝土浇铸,外墙用东北产的花岗岩石贴面,主楼高21.5米,到最高部位为27.5米,地上4层,地下两层,建筑内有一个内采光天井(在营业大厅内)和两个外采光天井。该建筑采用欧美式建筑模式,是希腊古典风格和现代造型相结合的典范。大楼正门是厚重敦实的檐口,门柱用10根带棱凹槽的花岗岩雕成。挺直的柱身从台基上拔地而起,大厅正面和两侧有天然大理石柱28根,是典型的古希腊风格,地面铺的是意大利产的大理石。墩链式的围墙也独具特色。该建筑除主要设施外,还建有装备齐全的附属设施,并且耐火耐震,对空袭也有特殊的防御能力。
地下室的金库大门是在美国订做的。金库门长4米,宽2米,厚1.5米,最轻的15吨,最重的25吨,均为钢铁制作。据说当初把金库大门运来时,费了很大的周折。它们在美国制成以后,由海路运至大连,又用火车从大连运到长春。由于大门太笨重,没有车辆能拉动,当时使用了30匹马、50个壮劳力和若干圆木,用最原始的运输方式运进银行大楼,最轻的运了一整天,最重的运了四五天时间。
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这栋大楼的坚固绝非浪得虚名。
长春解放前的“孤岛”
伪满中央银行大楼因为坚固而闻名,也因为坚固而与很多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将伪满中央银行大楼作为据点,在此指挥国民党守军与我军周旋。
由于长春曾是伪满国都,所以蒋介石担心放弃长春国际影响太大,这也是蒋介石下不了决心从东北撤军的一个重要原因。蒋介石为了固守长春,调来曾泽生、郑洞国等国民党军队的著名将领在此指挥。
1948年10月19日,长春终于获得了新生——解放了!但是位于市中心的伪满中央银行大楼旧址仍然是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因为郑洞国率领的一小撮国民党军队还盘踞在这里,拒不缴械。
1948年10月21日4时左右,沉睡中的长春被一阵剧烈的枪声惊醒,驻扎在伪满中央银行大楼旧址内的国民党军第一兵团部官兵数百人朝天鸣枪,半小时以后,枪声结束了,他们投降了!几位国民党高级军官鱼贯走出了曾经坚守的银行大楼,上了吉普车,发动引擎,开出了银行大院。
据说,郑洞国早已有了投降的念头,碍于自己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身受蒋介石的器重,如果不战而降,不仅愧对蒋介石,内心更是过意不去。于是,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坚守之后,对天空放了一阵枪,造成弹尽粮绝,不得不投降的境况。还有一种说法是,郑洞国的这个举动真把蒋介石给骗了,国民党的很多报纸都以为郑洞国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投降的。
曾留下多位领导人的足迹
1950年2月28日,毛主席访问前苏联回国,途经长春。为了安全起见,当时的长春市委主要成员对毛主席的安全警卫工作和饮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反复认真的研究,并经请示中共中央东北局同意,决定毛主席莅临长春后,安排在伪满中央银行大楼旧址内休息。因为这座大楼比较坚固,便于防空。在这里,毛主席对日本人自诩这座大楼为“亚洲第一坚固”建筑的说法予以了批判。毛主席说:“这都是用中国劳动人民的血汗建造起来的,是中国人民的劳动成果。”与毛主席同来伪满中央银行大楼旧址的领导还有周恩来、郭沫若、李富春和汪东兴。
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宋美龄、蒋经国曾于1946年1月22日来过这里。1950年10月28日,宋庆龄、林伯渠等人也曾到过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