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电视好还是液晶电视好:山西城市系列(十六):高平(上)(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59:23
山西城市系列(十六):高平(上)(图)

(2005-08-20 06:08:23)

据考古发现,至迟于旧石器晚期,高平已有人类聚居。夏商时代为冀州之域,春秋时为属晋,始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先属韩,后属赵,秦赵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置高都县,属上党郡。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为泫氏县,属上党郡。北魏初改元氏县,属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置建州,设长平郡,领泫氏、高平2县 ,高平名始于此。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高平县为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并将泫氏县并入高平县,此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属高平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高平县为山西省长治专区所辖。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晋东南地区成立晋城市,高平县归晋城市所辖。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高平市成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城市性格:高度酒和白开水

如果你有幸去过高平,或者对高平稍有了解的话,应该能立刻猜出我要说什么。那是我们高平人接待亲朋的方式,虽然现在大家日子过得好了,弄些盘盘碟碟不在话下,但不见外的老朋友到了一起,还是这样:自家院里小桌子一摆,一瓶高度白酒,一壶白开水,十颗骰子,袖子一撸,说声“来两个”,开场。

喝酒要用小盅,嘴吸酒也吸酒盅,滋滋地发出响声,才叫痛快;两只磁碗相碰,骰子哗啦啦地响着,你吹我赌,输者一饮十二盅,才叫来劲……即便只有两个人对饮,这些程序也必不可少。喝到高兴处,便会用鼻音浓重的高平腔臧否人物,话说天下大事,当然身边的小事也绝不遗漏,美国的乔治·布什和身在外乡的高平人李广义都可能是他们的下酒佐料。别瞧酒盅小,不过片时,一瓶酒不剩一滴,于是冲老婆喊一声:再拿瓶酒,倒壶水。

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如果有闲,你老兄尽可在高平住上十天半月,说不定还能碰上女人干仗,那才叫奇景。用高平话对骂,粗野不失细腻,戳得全是痛处;骂到间深里,扑至一处,或撕或甩,温柔全扔一边。然而,高平女人该“雅”的时候,还是温柔得让你心跳,只是有股劲儿,不让须眉。

高平人不一定长相凶横,儒雅且风度翩翩者举目皆是,但天生的狠劲却自藏胸中。我读高中时班主任老师就这样,个子不高,待人接物甚至有些害羞,一副很柔和的模样,但有一次,一群流氓到学校闹事,对我们班一女生出言相侮。老师二话没说,捡条板凳腿就横扫了过去,端得是指南打北指东打西,须臾,几名流氓作鸟兽散。我的老师姓闫,和学生在一起像大哥哥,柔而不失严。最有意思的是,刚发工资他抽的烟就是“白桂花”,三块一包,过一段时间,就变成了“325”,三块一条———这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不知怎么样。

高平人爱交朋友,三言五语相合,便会拉你“喝上两个”,然后为朋友两肋插刀,因为你看起我。和亲朋喝足了酒,如逢夜晚,还会拉着你高谈阔论着走上街头,小吃摊边一坐,或吃碗

面,或喝碗芥末汤,然后再把卖烧豆腐的喊来,一人咬上两块。———这可都是高平名吃,如果你有兴趣,“十大碗”水席在街头就可尝个遍。饭足了,酒还可以接着喝,直到烂醉如泥。翌日,各走各的,如日后再碰上了,是缘分,还是朋友。

虽然希望活得踏实,但高平人绝不拒绝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于是他们就不断努力,供子女读书,图个好出身,如果读书不成,就上街当个人力车夫,也绝不嫌丢人。一件小事,很可以说明高平人上进的劲头。先前,一帮子年轻人,横披了衣服,掠过街头,个个自称老大。过了一阵,这帮人不见了,一打听,都学电脑去了。十年后,再零星地待见到或听到这帮人中的某个,果然,有的开起了网吧,有的在弄打字复印,也有没学成的,蹬起了三轮。偶尔聚至一处,谈起“前朝旧事”,哈哈一笑,绝无相互轻贱之态。

写高平人的性格,这很难,千人千性,如何说得清楚,于是只好抓两颗芝麻绿豆,以供一哂。当然你肯定看见过很蔫或很不地道的高平人,那我告诉你,这很正常,梁山泊百八条好汉,其中就有一个无趣的宋江嘛。再说,你见到的可能是变种,君不闻“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乎?(□李广义)

城市地理:高平古城路

到过高平的人,都知道高平小城有条古城路。

古城路又名正街,位于小城的中心区,狭窄的街道,店铺林立,是高平最繁华的街道之一,谁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有了这条路,这条路和高平小城的历史一样长又长。

《高平县志》载:今县城始建于宋开宝六年(973)年。县令杨咸弼筑土城。金天眷中,县令王庭直扩修。城围四公里,城墙高2丈5尺,池深1丈,建东、西、南三门。明弘治七年(1494年),县令杨子器复修……。一直到咸丰、同治年间,历代高平县令都对县城进行过修葺和完善,到1947年,城围开始拆除,又过了27年,位于古城路上的三层宏伟壮观的鼓楼也被拆除了。

在老人们的引导下,我找到了今天古城路中的三个建筑节点:历史上县城的南门成了今日的红旗商场、拆除的三层鼓楼旁建起了现在的新华书店,而当初的县衙就在今天古城路尽头—————现在的高平市政府所在地。而像鱼骨头一样深入古城路两边的胡同如梓城巷、天池巷、桥儿巷、钟楼巷、观音巷、学门底巷、刘家口巷众多的巷道中,有的我还依稀能辨,有的则早已面目全非。

我无从得知历史上的古城路是怎样的一种情形,但我知道,民国时期的“正街”已是县城的中心,是县府学庙、商贾文人、三教九流的汇聚之地,在800多米长、6米宽的街道两边,各种店铺,鳞次栉比,恒益昌粮店、保和堂药店、统顺益估衣店、成德永钱铺、官盐总局、蔚兴昌烟坊、四泰恒布店、海龙观饭店、成和斋书店、福泰恒杂货等几十家商号的位置都还均有记载。

建国后,人民政府又对古城路进行了新的改造,在1956年,条石路面变成了水泥路、沿街店面室内外均装饰一新,半个世纪以来,雨后春笋成长起来的商业网点让人数都数不过来,同和大厦、金峰商场、二轻商场、人民商场、古城商场、百货商场、贸易商行、开化市场、长平商场、人民大礼堂、人民电影院、工人俱乐部、灯光球场等商业、文体设施让古城路彻底变了模样。

如今的高平城,正投入在追赶全国百强县轰轰烈烈的建设中,承载了高平城厚重历史的古城路也踏上了新的征程。而无论昨日的正街、还是今天的古城路,我都对它充满怀念和期冀,这条路见证了高平城的历史变迁,成全了几代高平人的集体回忆。这条路在时代发展中,历经改造,始终走在了潮流的前方,也走出了所有高平人敢拼、敢闯、敢为天下先的精气神。(□靳凤伟)

城市印象:挺好相处

两年前来到晋城工作,感受颇多,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民风淳朴,性格豪爽,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要说印象最深的、事后回味起来挺有嚼头的,在我看来应当是高平人!

一般的人如果见了高平人,尤其是满口当地方言的高平人,说起话来,就连晋城市区的人也有时候觉得难以听懂。因为在晋城,相对于阳城、沁水、泽州等县人的口音来分辨,不用仔细辨别和耐心倾听,即使你一时弄不懂对方在说的内容,单从对方的语气轻重、节奏快慢、嗓音的大小或者难懂的程度,你就可以认定他就是高平人!

高平人的话难懂是有了名儿的。记得在学校上学时候,因为高平话还闹过一次笑话。当时每次上课老师登上讲台的时候,班长都要发出“起立”的指令。有次上课,不知何故,老师没到,同学们交头接耳。就在这时,连连传来数声“起立”,莫名其妙中同学们站了起来,扭头向后一看,根本没有老师的影子,只见班里一位低个子高平同学手里提着一袋梨,一边往前走,一边随手将梨放在同学的课桌上,嘴里还念念有词:“可(吃)梨,可梨......”看到如此滑稽的一幕,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以至于老师来了,班长一声“起立”又传来一阵笑声。不知何故发笑的老师只好一直在讲台上解释迟到的原因。

说到高平人,就不能不说说酒。高平人能喝酒似乎在晋城、甚至是全省来说是有名气的。如果在饭桌上如遇到一位对酒说“不”者,人们都会报以发现新大陆似的疑惑目光:高平人,还会有不喝酒的?有这种看法并不奇怪,因为高平人逢吃必喝(酒),喝酒必汾(酒),汾(酒)喝必醉、醉后必说(多)。所以满嘴说的高平话者不会喝酒,在人们看来,犹如不吃辣椒的四川人一样稀奇。

高平人喝酒是出了名儿的!在晋城流传有句笑话:高平晚上喝醉酒的,比陵川县城白天的人还要多!这虽然让陵川人老大的不高兴,但是这从侧面反映出高平人在酒桌上的豪爽。

爱喝酒者都会说一句话:酒品看人品!高平人喝酒,不像其他一些地方的人那样的过分“热情”,他经常是不掺假的首先把自己灌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因为这里相对比较富裕,如果你不喝酒,“你怕没酒给你喝”这样的话,经常使客人在感到温暖的同时,不知不觉半斤酒下肚。酒多之后,双方拍肩搭背,称兄道弟,互留手机号码,从此之后成为朋友。虽然有时候说的是些醉话,但是说者出自肺腑,听者内心感慨,高平人与人相处豪爽实在的印象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现在的高平人在感慨自己经济实力的同时,说起喝酒,他们认为“给杏花村酒厂贡献很大”。据说,高平是消费汾酒最大的市场,每年的消费量为几百吨,是省内惟一的去“杏花村”不必付钱就能赊出酒的地方。高平人自豪地说:是我们给汾酒打开了在晋城的消费市场!(□李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