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note4x有投屏吗:诗的语言要符合逻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0:44:56

 

诗的语言要符合逻辑

 

    近读几位名家的的诗词点评,其中关于“诗语要符合逻辑”的意见,使我很受启示。联系自己平时写诗读诗,也时常遇到类似。如一首写生态村的诗中有句:“风吹岸柳千山翠,霜染枫林万点金。”乍看文词挺美,但细一想,这岸柳自是水边之柳了,怎么风一吹就绿了千山呢?枫叶被霜一搭,应是红色才对,怎么会显出万点金呢?还有一首《春游》中有句:“举目看朝阳,云霞戴露香。大山身伟岸,小燕语铿锵。”格律全对,外表很像诗。但细细品来,这朝阳如是刚出地平线的旭日,看也无妨,但无须举目;如已升得老高,须举目看时,光线又强了,谁敢去看!云霞本由水气和阳光所致,怎能戴露、还有香味呢?大山巍峨,说伟岸似乎可以,但小燕的叫声,天生就是呢呢喃喃,哪会有金钟鼓乐的铿锵之韵?所以整体思来,不合逻辑,并非真诗。一首写和谐社会的诗说:“改革开放舞东风,富裕和谐一片红。”这是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立意,且不说诗意空洞,形同口号,逻辑上也概念混杂。东风向来是指兴云布雨催发生机的和风,后来又赋予了“东风压倒西风”的政治含义,总之是的好风、正风,说“舞东风”也可以。但这“一片红”则是阶级斗争为纲时的理念,强调的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一元化,清一色;而和谐是和而不同,兼容并蓄,是多样化的同荣并茂。两者内涵迥异。

    古来写诗就很重视语言和诗意的逻辑性。相传北宋大夫王祈写了一首《咏竹》,其中有“叶攒千口剑,茎耸万条枪”两句,他很自喜地拿给苏东坡看。苏东坡阅后笑着说:你写的竹子叶子太少了。你算一算,一万条竹子才有一千张叶子,这不是十根竹子共一张叶子吗?走遍天下怕也找不到这样的竹林呵!王祈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我理解,逻辑是关于事物因果的演绎推理判断。符合逻辑就是符合前因后果的必然。诚然,写诗要按着艺术规律办事,跳出客观实在,充分发挥联想、想象,运用比喻、夸张等多种手法驰骋思维;评诗也不能用考证计算来评价艺术之真。诗有时会浪漫得离谱,但意思还是符合逻辑规律的,是无理而妙。如“白发三千丈”,在长度和时间上有逻辑联系。“燕山雪花大如席”,在形状上有逻辑联系。“黄河之水天上来”,在河流地势和水流气势上有逻辑联系。“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把杨花柳絮轻扬和烈士灵魂升天,演绎成了一个神话般的故事,这虽是作者心驰神往的虚构,但他给人的感觉就是真的。如果说“白发三千里”,“燕山雪花大如山”,或者“海南雪花怎么怎么地”,就有违逻辑了。可见,诗语的逻辑性是通灵的。

    这样理解可以吗?望各位诗友评议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