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3s怎样安装双卡:山西城市系列(五):大同——在云中行走(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1:59:09
山西城市系列(五):大同——在云中行走(图)

(2005-11-28 18:27:12)

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古称平城、云中,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素有古战场之称,曾为一代京华、两代陪都、四朝重镇。大同战国属赵,汉置平城县,北魏建都,唐开元十八年置云中郡和云洲。辽重熙十三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置大同县附郭。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洪武七年为大同府治。1949年5月解放 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

  城市性格:高度酒与苦荞茶

谈起大同人的性格,可以用两种饮品来理解:一种是高度数的白酒,它就像大同的地方剧种北路梆子、耍孩儿,热血沸腾;一种是苦荞茶,它就像大同诸多风景名胜,醉人于心。大同人爱讲究。比如衣食住行,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明朝曾在大同做官的外地人说:“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美丽,皆边塞之所无者。谚称蓟镇城墙、宣府教场、大同婆娘为三绝。”大同人爱吃也会吃,对吃的讲究,可谓是登峰造极。羊杂、涮羊肉、莜面、黄糕、刀削面、凉粉、苦荞……凡是美味,就被大同人拿来琢磨。于是五步一家,十步一户的饭店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凤临阁”曾是南北闻名的烧麦馆,如今不仅得以重建,其中的奥妙故事还被许多导演搬上荧屏。大同人粗犷野性。这似乎是和赵武灵王与生俱来的,又从《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身上得到印证。大同古城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春秋。早在战国初年,这里已成为赵国的重要军事要塞。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大同由平城县治上升到北魏京都的四世纪末到五世纪末的近百年中,曾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也是各民族聚居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地域。除了作为北魏拓跋氏王朝的京城,辽、金两个民族王朝的重镇(西京),地理位置又处在边塞内长城之外,少数民族尚武的风气及边界上金戈铁马的征战生活,使古代的大同人骠悍强健,好勇善斗,这种性格延续了许多年代。民风硬朗是大同人最主要的特征,这一特征造就了男人硬汉、女人泼辣的本质。

大同人热情豪爽。从地形上看,大同的内长城蜿蜒其南,外长城横卧其北,东连太行,西临黄河,雁门关外苍茫辽阔,成就一种“人远则心静”的性格。如果他们请你到家里做客,你大可放心,这绝不仅仅因为礼节上的“歇歇脚”,而是发自肺腑的热情款待。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显示一种气概。大同人多半不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不诚心诚意把“扒肉条”等美味端上桌,如何能让大同的风味小吃远近闻名?从名胜上看,大同的云冈石窟驰名中外,悬空寺叹为观止,北岳恒山气宇轩昂,九龙壁独步青云。佛教的熏陶使得大同人学会了宽以待人,慈悲为怀,人与人之间看重“义气”二字,这也是大同能够成为华北重要商品集散地的原因之一。

寥寥几笔,只能给大同人的性格来一个速写,其实个中滋味还得你自个儿品尝。大同人的胸怀只有你投入进去才知道他的开放与博大。

2005年到了,8个月后如果你有空赶上“中国大同云冈旅游节”,就借这篇小文好好揣摩大同人的性格吧。(□蒋丹华)

  城市地理:沧桑大西街

凡到大同逛过西街的人,领略过西街的商貌商市商街,无不对那里的兴隆气派、繁华蒸盛和市街的宽阔清新、亮丽多彩留有深刻印象。作为大同市闻名商业街的大西街,今已成百姓购物的天堂,游逛的诱人闹市区。她不仅是大同市发展变化的缩影,也是大同市社会变迁的见证。

旧时的大同,中心区在古楼、牌楼附近,热闹街在拥有九章号绸缎庄、同德堂药店及德胜永金店等众多大门面的北街,和商贩杂货集中的南街一带。西街只是黑乎乎卖炭的地方,商铺很少。有家飞飞理发馆是姚家兄弟开的,宗传手艺,生意甚红,大同人娶亲多有上那里妆扮行头的。庆祝大同解放时,姚家老五化妆绝俏,男扮女装,上街欢快地扭着秧歌,引来大同人满街围着追着好看。打那时,西街渐渐有了热闹和生气。解放后,政府从关心大同人民生活利益出发,先后在西门外盖起了百货二店、三店,扩延了西街,并把过去反动派当作刑场的地方建成了大同公园,给百姓购物与休闲提供了便利,加上当地高堂学府大同师范由文庙迁入西街北巷,以及兰池子市场的兴建,西街开始熙攘起来。后来“五一”菜场和红旗商场相继落成,使大同市商区发展转向了西街。城郊居民到了星期天,开始游兴浓浓逛城逛街逛公园了;城里人也把周末上西街逛游购物当作了快事。

改革开放后,促动西街率先火起来的是餐馆饮食业,街面上几家饭馆天天顾客盈门。西街剧院播放的电影,一天演好几场,场场爆满。久已生活单调的人们向往吃好娱乐好的生活享受,在大西街上如愿以偿了。紧随餐饮业火起来的是满街摆摊流动的服装热销,街上不时地流行着喇叭裤,红裙子和时髦妆扮,大西街开始有了色彩,一些商场里南方电器音响产品也迅猛进入,使大西街的灰色老调变得鲜亮、动听起来。街上烤肉串烤红薯、煮玉米煮茶蛋甚至学来北京卖大碗茶的,一天比一天吆得响,喊得欢了……从前的九龙照像、凤临阁烧麦馆和大同饭馆几处老地儿现在也改建成港台婚纱影楼、加州牛肉面和风味小吃城了。

大同人追求时尚,同样不比发达地区差,“小米山药大皮袄”的吃穿观念已完全更新,满街美食府洋快餐里几乎坐满了大同人,金店银行接踵光临,商场超市更是络绎不绝地进出。如今的大西街,犹如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已成为大同市代表性商业市街,体现的是今日大同的商情之浓、市节之快、发展之迅、变化之巨。大西街入眼的是满世界花花绿绿的广告,听到的是点击不断的震耳音响,感受到的是车水马龙、人涌如潮以及蓬蓬勃勃、活力四射的时代商业气息。

大西街的一族族大同姑娘、小伙、今也特潇洒;看吧,大西街上的穿着时尚个性的大同人哟,如今好风流。(□孟燕春)

  城市人物:改革先驱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名赵雍,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肃侯之子。

公元前325年,肃侯病逝,赵雍继位,称武灵王。当时,赵武灵王在抗击胡人入侵的战斗中,发现胡人身穿短衣,骑着快马射箭,远比赵国军队身穿盔甲、驾驭战车的战斗力强。于是在武灵王十九年召集大臣议论国事,自己带头身穿胡服朝见群臣。结果,惹得叔叔公子成很为不满,称病不朝。

赵武灵王即派大臣王蝶前去劝谕。公子成争辩地说:“臣才疏学浅,且又卧病不起,不能为大王实行胡服骑射而奔走效劳,实实有愧。大王既然执意实行胡服骑射,臣也只好秉忠而告。中原是聪明人居住之地,是圣贤教化传习之地,是诗书礼乐应用之地,是特异技艺发源之地,是藩邦观光趋赴之地,是蛮夷倾心效仿之地。如今,大王要舍弃中原之优秀,而去效仿远方胡人之陋俗,这岂不是要远离中原文明,违逆天下之意愿吗?此事实在不妥,还望大王三思。”王蝶听罢此话,即向赵武灵王如实禀奏。

赵武灵王便亲自来见公子成。武灵王说:“衣服,是为了使用方便。礼教,是为了行事方便。圣人审时度势而制定礼法,其目的是为了富国强民。我听说,剪短头发,雕饰皮扶,袒露右臂,衣襟向左,这是瓯越民俗;染黑牙齿,雕绘头额,用河豚皮做帽子,此乃吴国民俗。只因地方不同,民俗和礼法自然也不相同。我国东面有黄河、薄洛之水道与齐国、中山国共同接壤,然而却没有舟船设施,这怎能够防守边界呢?我国西面有楼烦、秦国、韩国等劲敌,然而却没有勇敢善战的强大军队,这怎能够守卫国土呢?在国家生死危亡时刻,叔父只是为了依循守旧于中原旧俗,而违背先王遗志,忘记了中山国侵我国土,虏我人民,决引河水,围灌我城之奇耻大辱吗?”公子成听罢之后,立即叩头谢罪,惭愧地说:“臣愚笨得很,不明白大王之如此用心,竟敢妄称世俗见闻,实在有罪。如今大王要继承先王遗志来富国强兵,臣一定遵命而行。”接着,他又叩头谢罪,表示悔改之意。武灵王即刻赐给他一身胡服。次日,公了成便身着胡服前去早朝。于是,武灵王正式向全国颁发诏谕,命令百姓穿起胡服,学习骑马射箭。仅在一年之内,赵国便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

后来,赵武灵王亲自率领这支军队连年攻打山国、林胡、楼烦,用武力扩大了疆土,一直扩展到河北省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托县一带地区。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促使各个民族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他是大同地区最早传播中原文明的拓荒者,是移风易俗的典范,是改革家的先驱,是开明的君主,对推动历史进步,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有着卓越的贡献。

正如我国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对赵武灵王的高度评价:“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靳斌)

  城市词汇:有意思的“可”

“可”字在普通话里除了“可汗”(古代某些北方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一词中读成去声kè以外,其余的各种意思都读成上声。但是可字在大同方言里却有好几个读音,意思也比较多。

大同话的“可”字能做程度副词。它通过变音可表示出三种程度:轻微(不怎么)、非常、特别。表示程度轻微时,“可”读kě,有的地方也读kuǒ。例如:“今儿头可疼啦。”意思是不怎么疼了,疼得轻微了。再例如:“今儿可冷啦。”意思是不像前几天那么冷了。表示“非常”、“很”的时候,“可”读成入声,与大同话的“渴”读音相同。例如:“我今儿头可疼呢。”意即头很疼。再如:“今儿可冷呢。”即今天非常冷。当表示最高程度时,“可”读成ká(用在去声字前)和kà(用在非去声字前)。例如:“今儿ká热呢。”指热得特别厉害。再如:kà灰呢,kà甜呢,kà软呢,kà黑呢。都表示最高的程度。

大同方言的“可”字还能做语气副词,这种用法的“可”字读kè,意为“单单”和“恰巧”。前者如:“别人他都请了,可没请我。”后者如:“你去找我,可我出去了。”表示“恰好”、“恰巧”的“可”也说成“可可儿”,读成kèkěr。

大同方言的可字还能做形容词,表示“满”、“全”。这样的用法也读“kè”,有的地方读“kuò”。例如:“可学校寻遍了,也没寻见你。”“可学校”即“全学校”。再如:“这是谁家的猪可世界乱跑!”“可世界”相当于“满世界”、“到处”。(□梁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