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vr怎么用:叶吟先生讲课(第一课实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4:14:28
一、请大家把我们这个群聊天的窗口,“最大化”,以便凝神看和想。

二、大家不需要做笔记,也不需要复制内容。明天最迟后天,讲义会全部详细整理,发在论坛上,随时可以取用(每次讲课都会这样)。 在讲课过程中,主要是凝神看懂。我所讲的,有个别同学可能以前在各大论坛上看到过原文(我的速成法很多人转帖过),那么,我也赞成新雁师妹的要求,就是课堂上有一个好的氛围,逼着我们一点一点地过一遍。


三、今天的讲课,分为3个大段:

第1段、前言。说明一些讲法事项(用半小时)。我的讲课会很快,因为是多年积累,并且这次重新整理了备课。快就有效率,而且符合 我对大家的要求:重在理解,吸收,有印象,不必死背。

花无缺  20:11:34
第2段、我的“经验漫谈”,你的“了解吸收”。(用一小时。漫谈时,恳请不要插任何话。会影响别人观看)。这第2段,大家要轻松些 ,但是需要以“空杯的心”,全盘吸取,为我(你、他、她)所用。


第3段、平仄格律入门详谈上讲(用一小时以上。允许插话,可随时提问题)。这第3段,有一些东西需要大家理解,要深入理解,掌握, 而且记忆,背下。要背的东西很少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也很容易的。另外,我强调一下,我们是学写诗,不是研究,所以重在实用, 所谓理解,不是从学术上理解,只要从方法上理解就可以了。

现在开始第1段。
主要讲两事。第二件事我备课还不够,以后会添加进论坛中,大家再留意。
重要提问:普通话不好,怎么学会区分四声和平仄?

答复:

很多年纪大的人士,是没学过拼音的,有的人方言极重,小时也学不好这个。有几个办法,但是关键还是在下点功夫学会。
汉语拼音,是我这个速成法修习四声和平仄的基础,没有办法的,必须得基本会拼音。然后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再慢慢熟悉一百多 个今平古仄的入声字,就可以了。


1、借助字典等工具,重学拼音。

2、读诗写诗过程中,注意区分平仄。不需要把发音读准,只需要把音调读准。平声就平平些,仄声就调子“向下”或“先下后上”些。

3、征集程度较高的志愿者,在我的指导下,把《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两大学诗启蒙书,逐字标出实际平仄(及平仄规律)。以供实 在无法区别平仄的同志对照使用熟悉。


我赞成用方言读诗词。但是心里要明白普通话是读几声。以区别平仄。


重要提示:

推荐以下几种帖子(指主帖)打印出来,放在枕边、桌上或口袋里,没事就揣摩:(特别说明:这些东西很精要,数量不大,但初学绝对 足够了,打印出来页数不多,越是前面的越重要些,后面的《花间集》《唐宋词十七讲》 等较长,也可以不打印)


1、“叶吟学诗速成法”之《上篇》《中篇》《下篇》
2、【国学典藏】《诗法家数》 元代 杨载 著(供学习章法、技巧用)
3、【国学典藏】《声律启蒙》 清代 车万育 著(供熟习辞汇量,揣摩平仄和对仗用)
4、【国学典藏】《笠翁对韵》 清代 李渔 著(供熟习辞汇量,揣摩平仄和对仗用)
5、【国学典藏】《唐宋词十七讲》 作者:叶嘉莹(供学习如何营造多种意境用,供涵养诗心诗情诗意用) 
6、【国学典藏】《增广贤文》 (供熟习浅易文言词汇、吸收古典思想用)
7、【国学典藏】《千家诗》 (主要读其五七律,及部分七绝,供揣摩章法用)  
8、【国学典藏】《千字文》 梁 周兴嗣 著 (附:千字文散句解读、作者:叶吟)
9、【国学典藏】《花间集》 (供熟习辞汇,得婉约意境之用) 

(最重要的是2、3、4、7,务必打印)


练习作业的次序

1、不要急于习作。要获得一些门路,方法和感觉了(主要在第一部中),再习作。具体来说,要把第二部资料看完一遍再说。

2、看完第二部的七篇资料,也不是要大家背,甚至不需要深入理解。关键在揣摩,有印象,有感觉。自然地熟悉一些辞汇和语境(将来 会不自觉地用上)。


3、反对初学时写五绝。要求从七绝学起。符合现代人习惯。五绝省略太多,过于高古,其实根本写不好。七绝可多些现代人习惯用的连接词,如:还有,可能,最多,如果,那么,最是,一从等等。


3、七绝第一。  学写七绝的起承转合。其实是用来学习写文章要会怎么开头中间结尾。以后应用到其他诗词体裁中,就不会乱写了。
4、小令第二。  学习写小令,可得诗心诗情。不会写得没有诗味。
5、五律第三。  以后再说明学写五律是为什么。
6、七律第四。


这件事我还没有把意思整理完,以后再写了。


第1段讲到这里。大家可以用三分钟时间休息或再看一遍。可以自由发言。


我再帖些以前写的经验类文字。大家不必当真,看着玩儿:


我等初学诗时,就象书法家小时候刚拿毛笔杆杆一样,不能一空依傍,一任神行。
尤其是现代语境与文言语境隔离更甚,我们需要一些基础训练,来实现所谓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即非口水化。

我对人对已,都是反复强调:“吾尝终日而思,不如用广学博采的方法片刻之所得”。我之所谓思与驳甚至写,就是用我“已有的东东”,去应用于实践,去展现它的效能,去新立一个观点,去新构建一篇文章。终是有限,因为我们的底子是有限的,往往力有不及。我常常写思考类的文章到一半,甚至写了个开头就不写了。前人和别人的东东太好,他们早说清楚了,比我全面和深刻得多,与其我胡思乱想浅浅所得,还不如全盘吸收别人的。我在看好书时,听高明的人说理时,老想着辨驳,这样,只会锻练思维和逻楫,却不能很快有所得。让我们经常劝戒自已:不要太有所谓的“主见”反而化为成见。破我执,破过强的个性和个人喜好。周伯通:空碗盛饭,空屋住人。我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当是什么呢?不如多多体会前人是如何一字一句一章遣造出来的,如何具体打造出来的。如同自已作了一次诗,或是逐字写出了我所读的这一篇诗,那就是真正看进去了,看得如同动手练笔一般。


我们要放下成见,要改变心态。不能用抗拒式的,挑刺式的态度去阅读。要全身心地拥抱和沉浸,这样马上并且真正能有所得所悟。另外强调:我们所悟的,绝不是自悟。我们是悟他,基本全盘吸收。这样才能最快地学,不然读书效率太低。

以学诗为例:我们现在,之所以读诗、写诗,没有广阔的联想和感觉,也凑不出字来,就是因为知识面窄。用语言学的话说,就是联想轴与语序轴都无法展开。所谓旁征博引,那绝不仅仅是一种写作能力,而且是一种感知能力,、联想能力、拓展能力。所以书本知识与生活阅历,将决定我们思维、情感和志意的广度与深度。我们年纪轻,读书少,历事少,所以更重要的,不是深研,而是广阔地,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我只有什么都懂一点,才能由此到彼,印证所学。


这些不是正课,是与学诗有关的思想方法漫谈,大家当成观点万种之一种,看看便了。当然将来论坛上也会有全文。


好的。大家慢慢来。三分钟后继续第2段。


好的。大家还有前面没有看完的,请举手。

我将继续了。要不还等几分钟?


好的。我大前天好象讲过一个学习次序
现在把要点再帖在这里一下。
大家泛泛一看就可。论坛上已有的。

修习“叶吟学诗速成法”,其总步骤,可略分七步走,次序重要不宜乱:

一、读《总说明》《“叶吟学诗速成法”·上篇:我们能通过习练快速入门会写》;《中篇:“赋形”技法兼谈诗之本质、学诗四维》,获得诗词入门法的基本印象和信心;(用时一两天)
三、按速成法所建议的揣摩式方法,研习速成基本资料八种(见第二部),务必打印或购书,枕边常备揣摩。可对学诗四维均有所浸染,获得感觉(详见每一种资料的帖子标题说明);(用时一个月)注意,我标明了“基本资料”的,那不是工具书,是要学进去的。

四、粗略浏览、了解速成时所需的查考资料八种,只需掌握纲要与查法、用法即可(平水韵字等韵书,白香词谱,平仄特殊字集;以及粗浅学习一下人间词话、七绝法、叶吟规定作业及说明等)(用时十天)
注意,这第四条,只是工具书,千万不要背,只要学会怎么查就就行了。
好的。现在开始今天的第2阶段。


注意,第2阶段,主要是方法。先知道一些便可。以后回头可以理解更深。
师父领进门,修行个人。
我主要讲方法,讲路径,使得大家不会漫无头绪。而不能代替大家的修行。
重复一下:

第2段、我的“经验漫谈”,你的“了解吸收”。(用一小时。漫谈时,恳请不要插任何话。会影响别人观看)。这第2段,大家要轻松些 ,但是需要以“空杯的心”,全盘吸取,为我(你、他、她)所用。
大家轻松些。进入头脑中了就好。开始:

叶吟学诗入门,走出了一条普通的古典文学爱者,通过习练入门的路子。不瞒各位,我所修练的是速成功夫,可名之为“快速入门会写法”。也确实大有神效,不足一月,即有小成,俨然诗家矣。并非搞笑,踏实而真切。学习过程中,有如下经验、体会和办法,或能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这就是所谓上篇,是我以前的讲义。全名叫“叶吟学诗速成法”·上篇:《我们能通过习练快速入门会写》。刚才已经帖到了论坛上。
1)、备好速成基本资料。大家精力有限,贵精不贵多,以下八部够用:《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千家诗》《增广贤文》《千字文》《花间集》《诗法家数》《唐宋词十七讲》,以及不用专门学只用来查询的《平水韵部》《词林正韵》《白香词谱》。以《声韵启蒙》为例(又有韵又讲平仄又可学对联,极好):得熟读和体会每个字、词、句是如何对上的,是如何把字词妥放位置,纳入平仄谱的。手头常备,没事就看看,不要刻意背,揣摩到熟悉就好。不识的字,太僻的人名,典故暂不理会。今人所附解释多是脱了裤子放屁,大可不必理会,光光地揣摩熟凭我们旧有知识就看得懂的原文,就行了。
2)、《平水韵部》等作为工具,是手头必备的。临屏写诗,自然是有一个叫平水韵部的文档,随时可查韵字。写诗一定要对照韵书来写。从古到今,哪怕是名家高手,也基本无人能准确背得所有韵字。定了某韵,那么就一定是眼看着全部韵字来写诗。有初学者对于诗人从不出韵大感神奇,以为他们都是专家,下了苦功,背下了相关韵字,好厉害。我只是心中好笑,大家心照不宣吧!

这就是所谓上篇,是我以前的讲义。全名叫“叶吟学诗速成法”·上篇:《我们能通过习练快速入门会写》。刚才已经帖到了论坛上。
1)、备好速成基本资料。大家精力有限,贵精不贵多,以下八部够用:《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千家诗》《增广贤文》《千字文》《花间集》《诗法家数》《唐宋词十七讲》,以及不用专门学只用来查询的《平水韵部》《词林正韵》《白香词谱》。以《声韵启蒙》为例(又有韵又讲平仄又可学对联,极好):得熟读和体会每个字、词、句是如何对上的,是如何把字词妥放位置,纳入平仄谱的。手头常备,没事就看看,不要刻意背,揣摩到熟悉就好。不识的字,太僻的人名,典故暂不理会。今人所附解释多是脱了裤子放屁,大可不必理会,光光地揣摩熟凭我们旧有知识就看得懂的原文,就行了。
2)、《平水韵部》等作为工具,是手头必备的。临屏写诗,自然是有一个叫平水韵部的文档,随时可查韵字。写诗一定要对照韵书来写。从古到今,哪怕是名家高手,也基本无人能准确背得所有韵字。定了某韵,那么就一定是眼看着全部韵字来写诗。有初学者对于诗人从不出韵大感神奇,以为他们都是专家,下了苦功,背下了相关韵字,好厉害。我只是心中好笑,大家心照不宣吧!


请勿插话。 另说明一下:《声律启蒙》,又名《声韵启蒙》,流传极广,也确实最好。我有时会把两个名字混用,其实是一个东西。将来在论坛上会有。

或者,还简称《对韵》


请勿插话。基督教说过:“因信得救”。信者信之,不信去可用脚投票。不信而听,必是抗拒式的心态,我有东西都灌不进你的大脑。


记得我写过一首词,其中就原样照抄了五字,不妨。


十五删  

  山叠叠,水潺潺。珠还合浦,玉出昆山。明星千点灿,新月一钩弯。夜饮主宾联蝉座,早朝文武列鸳班。杵臼程婴,义立孤儿存赵祚;沛公项羽,计谋孺子夺秦关。 


明星千点灿,新月一钩弯。

浪淘沙 可儿华诞命填   
明镜映妆妍,若惹君怜。旧笺孤枕伴侬眠。淡淡风情盈睡脸,任是深寒。 
新月一钩弯,梦醒江南。指环轻转惜流年。漫说华灯初上了,海畔云烟。


这样在初学,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须的。


大家不必看不起。我们就是这样练习,熟悉和增加了了古典词汇量的

好的。我继续。


3)、多读浅易简短没有学究气的诗词名篇。如《千家诗》《花间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的一小部分,汉魏南北朝的一些五七言。(理论文章独独强烈推荐一篇:杨载的《诗法家数》)。多揣摩名篇用语和写法,久了自然熟悉其词汇和技巧。不必很多,甚至不必背诵如流,关键在揣摩,得其韵味。强调:从王国维以现代人的眼光,拈出意境二字后,我们就明白,诗词注重感发的韵味,作者必蕴深情于其中,每写一事一物一意一情,必内含兴发感慨而少有议论露骨。内容可以不同,风格可以多样,相同的是:诗是形象思维,诗篇都有意境的营造和情志的感发!


3)、多读浅易简短没有学究气的诗词名篇。如《千家诗》《花间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的一小部分,汉魏南北朝的一些五七言。(理论文章独独强烈推荐一篇:杨载的《诗法家数》)。多揣摩名篇用语和写法,久了自然熟悉其词汇和技巧。不必很多,甚至不必背诵如流,关键在揣摩,得其韵味。强调:从王国维以现代人的眼光,拈出意境二字后,我们就明白,诗词注重感发的韵味,作者必蕴深情于其中,每写一事一物一意一情,必内含兴发感慨而少有议论露骨。内容可以不同,风格可以多样,相同的是:诗是形象思维,诗篇都有意境的营造和情志的感发!


“曾经想写一篇文章,叫《诗人之诗》,反对写学者之诗,但是积累不够,没写出来。
4)、多写习作;我们初学者从七绝入手最佳。古韵今韵都行,最好用古韵古平仄。从一开始要短一点、浅一点;但一定得正规点:论平仄,备韵书,熟了再丢开。我个人的写法是:意在笔先,随之选取词句。先定题,再围绕题展开想象,一有相关的意思和字句就零碎记在纸上,最后整合成句子。可以画好--11--1的平仄谱,对照填入,随时修改字眼或更换位置。谋篇的基本技法还是老话:起(第一句要有起头的味)承(第二句顺接铺开继续描述)转(第三句层进或转折)合(第四句归结)。 
5)、关于绝句、十六字令:个人理解,十六字令似绝句,首字即是限韵更是起兴,甚至就是词题。第二句七字是铺开,第三句三个字应有所转折或层进等等,最后一句五字是归结。我们初学者按七绝起承转合的写法来填,不会错。因其字少,必得精练(七绝亦如是),讲究字少意多,最后一句更应余韵不尽。初学者韵是绝然不能出的,一两处平仄错误调整不过来,倒也不要紧。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四句,象绝句)
初学,绝不可出韵。平仄也尽量照填,偶有出之,无所谓。                             
6)、初学词者宜习小令:小令在五十字以下,由简入繁,由浅渐深,填词之始,可多些民歌风味,缘情写景,缘情拟文为好。以意为先,人在文中,情在文中;用好虚词,达到自然流畅。最忌“温、软、单薄”,堆砌词澡,意象繁杂散乱,而少真情实感。


曾经想写一篇文章,叫《诗人之诗》,反对写学者之诗,但是积累不够,没写出来。
4)、多写习作;我们初学者从七绝入手最佳。古韵今韵都行,最好用古韵古平仄。从一开始要短一点、浅一点;但一定得正规点:论平仄,备韵书,熟了再丢开。我个人的写法是:意在笔先,随之选取词句。先定题,再围绕题展开想象,一有相关的意思和字句就零碎记在纸上,最后整合成句子。可以画好--11--1的平仄谱,对照填入,随时修改字眼或更换位置。谋篇的基本技法还是老话:起(第一句要有起头的味)承(第二句顺接铺开继续描述)转(第三句层进或转折)合(第四句归结)。 
5)、关于绝句、十六字令:个人理解,十六字令似绝句,首字即是限韵更是起兴,甚至就是词题。第二句七字是铺开,第三句三个字应有所转折或层进等等,最后一句五字是归结。我们初学者按七绝起承转合的写法来填,不会错。因其字少,必得精练(七绝亦如是),讲究字少意多,最后一句更应余韵不尽。初学者韵是绝然不能出的,一两处平仄错误调整不过来,倒也不要紧。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四句,象绝句)
初学,绝不可出韵。平仄也尽量照填,偶有出之,无所谓。                            
 6)、初学词者宜习小令:小令在五十字以下,由简入繁,由浅渐深,填词之始,可多些民歌风味,缘情写景,缘情拟文为好。以意为先,人在文中,情在文中;用好虚词,达到自然流畅。最忌“温、软、单薄”,堆砌词澡,意象繁杂散乱,而少真情实感。



“用好虚词”,我举一例吧。
还是先讲讲如何“填诗”
先填“七绝”
平平仄仄平平仄
--11--1
--11--1  第一句

11--11-  第二句

11---11  第三句

--111--  第四句
这是一个样板的例子,大家不要笑,一首七绝,就是这样“填”出来的
当然,有可平可仄之处
心里有数就成。
初学要这样子填的。
这个以后再讲。查查书就知道了,不是方法,甚至不是知识,只是信息
关键是,为什么会这样
下半节我会讲到。我们来看苏东坡是怎么填诗的。
湖上初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1--1  第一句

11--11-  第二句

11---11  第三句

--111--  第四句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用好虚词”,我举一例吧。
还是先讲讲如何“填诗”
先填“七绝”
平平仄仄平平仄
--11--1
--11--1  第一句

11--11-  第二句

11---11  第三句

--111--  第四句
这是一个样板的例子,大家不要笑,一首七绝,就是这样“填”出来的
当然,有可平可仄之处
心里有数就成。
初学要这样子填的。
这个以后再讲。查查书就知道了,不是方法,甚至不是知识,只是信息
关键是,为什么会这样
下半节我会讲到。我们来看苏东坡是怎么填诗的。
湖上初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1--1  第一句

11--11-  第二句

11---11  第三句

--111--  第四句


请勿插话。

湖上初雨    苏 轼

--11--1,  第一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11--11-。  第二句

11---11,  第三句

--111--。  第四句

花无缺  21:11:41
请勿插话,看懂已讲的就好了。提问是可以的,请在讲完后提。
湖上初雨    苏 轼

--11--1,  第一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11--11-。  第二句
山色空蒙雨亦奇。

11---11,  第三句

--111--。  第四句
苏轼也是这么填的罢了,这不是搞笑。他是心里背得这个平仄谱。然后照填。


湖上初雨    苏 轼

--11--1,  第一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11--11-。  第二句
山色空蒙雨亦奇

11---11,  第三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

--111--。  第四句
淡妆浓抹总相宜。
那么我们初学,就老老实实先在纸上画上平仄谱。一字一字填。熟了就不用这样了。
好的。继续。

大家先得方法,心里有数。不必纠缠于细节。

7)、初学者如何挑字遣词造句谋篇?冷僻字不用,太古气的用语和典故不用,从身边生活中确有感想的事写起,以意统帅全篇,全诗自然流畅,决不能让现代人读来拗口。戒白开水式的老干部体,戒空喊口号无底气 (宁可不作豪语),更要力戒浮华堆砌却没有一个中心思想串接。字词得与全诗意境或意思相合,如有不合,宁可去掉。 

8)、初学者难在押韵。那么可以从最后一字或最后三字倒着写起。推荐常备《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两个文档在手,实在写不出来,卡壳了,就去查查相应韵部,看看有哪些词汇可以组织。这从短期看,是投机取巧,可欺外行,可以洋洋自得矣。但是我们这个法子用多了,那两本蒙书就成了自已的。所以从长期看,是在反复积累,解题练习,为我所用,笨熟而巧。
怎么押上韵,我以后会讲到一些辅助的小技巧。今天不讲。
9)、初学者难在平仄。这就要求我们,把眼光进行根本性的转变。要把着眼点,从一般人的“赏析其内容”,转变为“是如何凑字凑句成篇的”。其实平仄完全是念出来的,我们不单单是赏诗的人,更是写诗的人,所以平时读诗,不管是读古诗还是今人网友之诗,一定要养成念或默念的习惯,体会其平仄架构,通篇气韵,最后自然会形成本能。梨花院落溶溶月,在我们的读法中,不单单是那些花呀月呀,而且一定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错落连接。锦江春色来天地,天地这两个字,一定是可以填入在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最后两个字这样的位置:平仄;玉垒浮云变古今,古今这两个字,一定是可以填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最后两个字的位置:仄平。

梨花院落溶溶月
--11--1
锦江春色来天地,天地这两个字,一定是可以填入在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最后两个字这样的位置:平仄;

锦江春色来天地,
     -1,
     平仄
--11--1,
平平仄仄平平仄,
玉垒浮云变古今。
     1-。
10)、关于行文风格。合旧体,咏新事,善之善者也。平常字,心中思,善之善者也。我个人所喜欢的风格,是文字不故作艰深,造境不过于古气;言之有物,道之有据;然后,也讲究气韵通贯,行文流畅,意与境谐,字与句当。这样的风格我们普通爱好者可亲可近,最重要的,是可学。我就喜欢南北朝民歌、杨柳枝词一类,如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如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对现代人来说更得如此,太古气太隐晦更难共鸣,不如用平常字,写心中思,达意而雅致就好,气韵流畅最佳,万不可有拗口的句式,会写坏手的。到头来,诗的辞句是学了一些,诗的气韵都体味不到了,何苦写诗。
11)、关于章法。就是谋篇,就是诗的写法:和平时作文一样文从字顺,层次安排妥当。有什么要说的,就写什么。然后写的时候,注意结构,注意先后层次。和平时写文章前面开头、中间铺叙、未尾作结,凤头猪肚虎尾,没什么两样。诗以载道,诗以言情,先要有要荷载的东东在心,然后把它按照某种层次,一层一层不要东拉西扯,且不罗索、也不拗口地表达出来,就成了好诗了。章法可以揣摩千家诗中的律诗,看时,不要被眼花僚乱的词汇所惑,要看到他从第一联到第四联,大体各自写什么,是如何开头、承接、阐述、转折、结论的。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8)、初学者难在押韵。那么可以从最后一字或最后三字倒着写起。推荐常备《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两个文档在手,实在写不出来,卡壳了,就去查查相应韵部,看看有哪些词汇可以组织。这从短期看,是投机取巧,可欺外行,可以洋洋自得矣。但是我们这个法子用多了,那两本蒙书就成了自已的。所以从长期看,是在反复积累,解题练习,为我所用,笨熟而巧。
怎么押上韵,我以后会讲到一些辅助的小技巧。今天不讲。
9)、初学者难在平仄。这就要求我们,把眼光进行根本性的转变。要把着眼点,从一般人的“赏析其内容”,转变为“是如何凑字凑句成篇的”。其实平仄完全是念出来的,我们不单单是赏诗的人,更是写诗的人,所以平时读诗,不管是读古诗还是今人网友之诗,一定要养成念或默念的习惯,体会其平仄架构,通篇气韵,最后自然会形成本能。梨花院落溶溶月,在我们的读法中,不单单是那些花呀月呀,而且一定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错落连接。锦江春色来天地,天地这两个字,一定是可以填入在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最后两个字这样的位置:平仄;玉垒浮云变古今,古今这两个字,一定是可以填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最后两个字的位置:仄平。

梨花院落溶溶月
--11--1
锦江春色来天地,天地这两个字,一定是可以填入在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最后两个字这样的位置:平仄;

锦江春色来天地,
     -1,
     平仄
--11--1,
平平仄仄平平仄,
玉垒浮云变古今。
     1-。
10)、关于行文风格。合旧体,咏新事,善之善者也。平常字,心中思,善之善者也。我个人所喜欢的风格,是文字不故作艰深,造境不过于古气;言之有物,道之有据;然后,也讲究气韵通贯,行文流畅,意与境谐,字与句当。这样的风格我们普通爱好者可亲可近,最重要的,是可学。我就喜欢南北朝民歌、杨柳枝词一类,如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如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对现代人来说更得如此,太古气太隐晦更难共鸣,不如用平常字,写心中思,达意而雅致就好,气韵流畅最佳,万不可有拗口的句式,会写坏手的。到头来,诗的辞句是学了一些,诗的气韵都体味不到了,何苦写诗。
11)、关于章法。就是谋篇,就是诗的写法:和平时作文一样文从字顺,层次安排妥当。有什么要说的,就写什么。然后写的时候,注意结构,注意先后层次。和平时写文章前面开头、中间铺叙、未尾作结,凤头猪肚虎尾,没什么两样。诗以载道,诗以言情,先要有要荷载的东东在心,然后把它按照某种层次,一层一层不要东拉西扯,且不罗索、也不拗口地表达出来,就成了好诗了。章法可以揣摩千家诗中的律诗,看时,不要被眼花僚乱的词汇所惑,要看到他从第一联到第四联,大体各自写什么,是如何开头、承接、阐述、转折、结论的。


12)、贴习作不怕丑,相互之间要砸、要收。我几乎写过的每一个字都留着,成长的历程么。评别人的作品不能从自已的水平出发,得站高点儿,人不会下蛋,却会吃蛋。看得出什么就说什么,好就好,不好就不好,不好在哪里,有体会感想就回,不怕说错。同时,对别人的意见,一定要有真正的涵容体会之心,而不是假装的风度。批评者永远是对的,他总之是指出了片面的真理。但得有接纳吸收型的心态,必利于已。
好的。谢谢大家,希望大家看了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好了。


好的。谢谢大家,希望大家看了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好了。
这次重新开讲,我真正要下功夫的在答疑。
这些讲义,我以前反复总结过,都是最精要的,帖出来也快。大家先“心中有数”就好。好的。三分钟时间,大家串起来再看看。我就讲《中篇》了。

我讲得会很快,不要紧的,有印象就成,得其味就好。讲义将全部帖在论坛。不要怕丢失。


刚才所讲,要点在这个帖子有的:
 http://www.zhscwz.com/bbs/dispbbs.asp?boardid=94&Id=610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现在继续讲《中篇》,这个还是可以轻松地只了解,吸收其意味就可以了。
会过得很快,大家理解下下。
“叶吟学诗入门速成法”·中篇:《“赋形”技法兼谈诗之本质、学诗之四维》
新诗一首:《感觉》,作者顾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以下一段,摘自《美学是什么》:
  
  “诗意就在常见的语言素材不常见的精心“赋形”中诞生了。诗歌的分行排列和意向组合,这些形式手段超越了日常语言的平庸琐屑,把想象力提升到另一个境界,这就是艺术的神奇之处。顾城的诗《感觉》又是一例,极其简约的语言素材,经由诗人别具匠心的安排,连日常语言中令人厌烦的重复也变得富有意蕴了。”
附上我当年的回贴一则:
  意境并不神秘,顾城的诗,我们也都写得出来,只要写时注意用上这些营造意境的办法,并注意其他各方面如下字不可忽轻忽重,等等。但得精思多改,必会有好诗。
顾城这首诗,也没什么了不起,但是中规中矩。叶吟的赏析要点在于,它象一首标准的七绝。大家不妨把前二行看成“起”,中二行看成“承”,又二行看成“转”,最后二行看成“结”。 
顾城此诗,据说写于文革后、改革前期间,其时对走资派和知识分子而言,乌云仍在,冬天将尽,春天不远,不死的希望在萌生。顾城就是这个比喻。
他用一首小诗,记录了历史,所以流传下来。就技法而言,我们人人可以达到。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现在继续讲《中篇》,这个还是可以轻松地只了解,吸收其意味就可以了。
会过得很快,大家理解下下。
“叶吟学诗入门速成法”·中篇:《“赋形”技法兼谈诗之本质、学诗之四维》
新诗一首:《感觉》,作者顾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以下一段,摘自《美学是什么》:
  
  “诗意就在常见的语言素材不常见的精心“赋形”中诞生了。诗歌的分行排列和意向组合,这些形式手段超越了日常语言的平庸琐屑,把想象力提升到另一个境界,这就是艺术的神奇之处。顾城的诗《感觉》又是一例,极其简约的语言素材,经由诗人别具匠心的安排,连日常语言中令人厌烦的重复也变得富有意蕴了。”
附上我当年的回贴一则:
  意境并不神秘,顾城的诗,我们也都写得出来,只要写时注意用上这些营造意境的办法,并注意其他各方面如下字不可忽轻忽重,等等。但得精思多改,必会有好诗。
顾城这首诗,也没什么了不起,但是中规中矩。叶吟的赏析要点在于,它象一首标准的七绝。大家不妨把前二行看成“起”,中二行看成“承”,又二行看成“转”,最后二行看成“结”。 
顾城此诗,据说写于文革后、改革前期间,其时对走资派和知识分子而言,乌云仍在,冬天将尽,春天不远,不死的希望在萌生。顾城就是这个比喻。
他用一首小诗,记录了历史,所以流传下来。就技法而言,我们人人可以达到。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主要就是用“意象”,用“场景剪裁”去表达。这是古诗也是一样的。不能空发议论。
由此推出本贴主讲:
  
       《体味诗歌“赋形”的本能技法--兼谈诗的本质、学诗之四维》
一、从赋形谈起
  
  诗是感性。诗是作者一瞬间的感觉,诗是作者心灵与外物在感性直觉层面上的激荡生发和水乳交融。
  
  诗是赋形。诗须形象化。无论怎么大叫:我十分孤独,我万分孤独,我十二万分地孤独!都不成其为诗,充其量是热情的口号罢了。吾观风雨,吾揽江山,尔后舞之咏之,这是直达,还不算技法;那么我们作为坐在书桌和电脑面前的诗歌训练,从技巧方面来说,诗的主题必然通过描情写物的具体形象来表述。诗歌与艺术上的模仿论与表现论,都绕不开“赋形”二字。待我们在基础训练上熟习了这种思维方式,再来面对广阔的自然世界与社会生活,真正有所感伤时,就将写出名句名篇。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主要就是用“意象”,用“场景剪裁”去表达。这是古诗也是一样的。不能空发议论。
由此推出本贴主讲:
  
       《体味诗歌“赋形”的本能技法--兼谈诗的本质、学诗之四维》
一、从赋形谈起
  
  诗是感性。诗是作者一瞬间的感觉,诗是作者心灵与外物在感性直觉层面上的激荡生发和水乳交融。
  
  诗是赋形。诗须形象化。无论怎么大叫:我十分孤独,我万分孤独,我十二万分地孤独!都不成其为诗,充其量是热情的口号罢了。吾观风雨,吾揽江山,尔后舞之咏之,这是直达,还不算技法;那么我们作为坐在书桌和电脑面前的诗歌训练,从技巧方面来说,诗的主题必然通过描情写物的具体形象来表述。诗歌与艺术上的模仿论与表现论,都绕不开“赋形”二字。待我们在基础训练上熟习了这种思维方式,再来面对广阔的自然世界与社会生活,真正有所感伤时,就将写出名句名篇。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诗是结构,是语言材料的线条组织,是思维活动的时间过程(一维单向性)。具体到格律诗,就是前人总结的“起承转合”(并非不可打破,然而这是最优的和最基础的)。是的,据说,“语言是人类的家园”,人不象动物一样,仅仅是直接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上的。人还生活在“语言”和“概念”之中,这是人类的悲哀,人比动物“隔”了一层!那么,作为诗的语言的结构和组织,平面变线条,顾城先生的这首诗很直观,同时还暗合古人总结的“逆挽法”,“以哀景写乐”,铺以暗淡,归于希望。叶吟谨以个人练笔习作举上一例:《次韵咏梅》“冰魂玉魄森森月,铁骨苍枝烈烈风。待得春光来普照,柔情还与百花同”。一二句起笔,承接铺叙,第三句转折,第四句结以意外之意。总之三四句绝不可重复前两句的内容,平行并列也不好,是为寡淡之作,要不就是意外反转,要不就是意思更上一层,强力推进!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诗是结构,是语言材料的线条组织,是思维活动的时间过程(一维单向性)。具体到格律诗,就是前人总结的“起承转合”(并非不可打破,然而这是最优的和最基础的)。是的,据说,“语言是人类的家园”,人不象动物一样,仅仅是直接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上的。人还生活在“语言”和“概念”之中,这是人类的悲哀,人比动物“隔”了一层!那么,作为诗的语言的结构和组织,平面变线条,顾城先生的这首诗很直观,同时还暗合古人总结的“逆挽法”,“以哀景写乐”,铺以暗淡,归于希望。叶吟谨以个人练笔习作举上一例:《次韵咏梅》“冰魂玉魄森森月,铁骨苍枝烈烈风。待得春光来普照,柔情还与百花同”。一二句起笔,承接铺叙,第三句转折,第四句结以意外之意。总之三四句绝不可重复前两句的内容,平行并列也不好,是为寡淡之作,要不就是意外反转,要不就是意思更上一层,强力推进!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二、学诗之四维、诗之本质
学诗之四维:意境、格律、辞汇、章法。用时空四维来比喻,意境就是时间轴,其余三者为长宽高的空间形式轴。事件是时间在空间中运动的过程,诗篇就是意境在格律、辞汇、章法三大形式中赋得的终极产品。
大家背下这八个字。学诗就是从这八个字,四方面入手去学和练。

学诗之四维:意境、格律、辞汇、章法。
以下为四方面的分讲:
1、意境。诗之本质:意境。反过来讲也行:意境一节,关键是掌握诗之本质:兴味感发。但得有这个眼光和心理,读诗、写诗,必大得诗味。对于我们初习诗的人来说,如何形成这种体味的本能?进而自已也能学会营造多种意境?在境界的营造这一方面,唯一推荐一本书:叶嘉莹所著《唐宋词十七讲》,可以助我们得诗之本质,得诗人的心灵。其余的书,都差得远,不必看了。在《新社典藏》一栏,我贴出了网上能搜到的前四讲。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二、学诗之四维、诗之本质
学诗之四维:意境、格律、辞汇、章法。用时空四维来比喻,意境就是时间轴,其余三者为长宽高的空间形式轴。事件是时间在空间中运动的过程,诗篇就是意境在格律、辞汇、章法三大形式中赋得的终极产品。
大家背下这八个字。学诗就是从这八个字,四方面入手去学和练。

学诗之四维:意境、格律、辞汇、章法。
以下为四方面的分讲:
1、意境。诗之本质:意境。反过来讲也行:意境一节,关键是掌握诗之本质:兴味感发。但得有这个眼光和心理,读诗、写诗,必大得诗味。对于我们初习诗的人来说,如何形成这种体味的本能?进而自已也能学会营造多种意境?在境界的营造这一方面,唯一推荐一本书:叶嘉莹所著《唐宋词十七讲》,可以助我们得诗之本质,得诗人的心灵。其余的书,都差得远,不必看了。在《新社典藏》一栏,我贴出了网上能搜到的前四讲。


建议大家购买这本书。叶嘉莹所著《唐宋词十七讲》。但是学时,不要被细节的知识点所迷乱。要掌握的是“意境的营造法”。这个很难讲,但是大家泛泛地读一读,必能感受到诗情诗心。还有,意境前人一般营造得差不多了。我们初学,就是仿造。

稍等,我给出链接。


叶嘉莹老教授的讲座,我在网上搜集了很多,看了很多遍的。

就当成一种美的享受,也不可错过。

从中可以涵养诗心诗情。

好的。我们继续。
2、格律。格律学之有余。最后也是形成本能。还是前面说过的:读诗一定要念,要体会其平仄架构。一句入口,心里同时就有平仄的体验。这在最初,是先后发生,故意分析出来的;到最后,是同时发生,分不清是内容还是格律。揣摩主贴第1点所提到的七种资料,可以过基础关,以后但得用这种办法多看多读,就好了。如果不用这种办法,背一万首诗也是门外之人,体会不到味道。这在一些研究学者,就是这样子。 
我的一个师兄说过,格律不是高科技:)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3、辞汇。不单单是积累辞汇的量,而且是积累辞汇可以填入的位置和相互的位置关系,还有对仗。前人法数俱在,与时俱进,灵活应用之,就是大成。至于雄改一代之风,开一代之体,非我们所能为,甚至也不是这一代两代所能为。诗有定法,很难创新,初学,但得整旧如旧就好了。这在很多人都有一定基础,但是得来太艰难了,而且还不够。最好的办法还是读别人的诗时,以及几种启蒙韵书时,把眼光改改,不要看什么志意,就看辞汇的组织编排。其中又涉及韵脚组词和平仄位置。

4、章法。前面及主贴已涉及很多了,再作罗嗦:章法就是谋篇,就是层次结构是否得法。无非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之类。忌东拉西扯,不成段落。好诗血脉贯通,如珠串连,又有轻重腾挪的功夫。我们初学,不妨如写作文一般,老老实实安排妥当平稳。诗初稿成,反复自我体味和检查:文辞是否顺畅,是否表达准确。拗口是大忌。练字宜选取最传神的。凡此,一念就知。 
学诗之四维:意境、格律、辞汇、章法。

三、总结:古诗形式的本质性及其它
  
  内行人和外行人的区别就是一个感知气味;一个诗外赏析。请允许我们从形式上、也就是古诗的气韵去理解:什么叫入门?入门就是得其味,获得感觉,就象下棋有了感觉。哪怕我水平低,可是我也入其中,得其味了,成为圈子中的人。如何算获得了感觉呢?我们,要把眼光从欣赏的眼光,变成写出来、凑成篇的眼光。这是一个根本观念和关注点的转换。换过来了,就会自动自发,时间一久,必有积累。再加上一些取巧的路子,根本不需要太多时间就能入门会写,写得象模象样。同时,我们读诗看诗的眼光也就有了不同,能感味其气韵了。
“写出来、凑成篇”的眼光(揣摩的着眼点)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3、辞汇。不单单是积累辞汇的量,而且是积累辞汇可以填入的位置和相互的位置关系,还有对仗。前人法数俱在,与时俱进,灵活应用之,就是大成。至于雄改一代之风,开一代之体,非我们所能为,甚至也不是这一代两代所能为。诗有定法,很难创新,初学,但得整旧如旧就好了。这在很多人都有一定基础,但是得来太艰难了,而且还不够。最好的办法还是读别人的诗时,以及几种启蒙韵书时,把眼光改改,不要看什么志意,就看辞汇的组织编排。其中又涉及韵脚组词和平仄位置。

4、章法。前面及主贴已涉及很多了,再作罗嗦:章法就是谋篇,就是层次结构是否得法。无非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之类。忌东拉西扯,不成段落。好诗血脉贯通,如珠串连,又有轻重腾挪的功夫。我们初学,不妨如写作文一般,老老实实安排妥当平稳。诗初稿成,反复自我体味和检查:文辞是否顺畅,是否表达准确。拗口是大忌。练字宜选取最传神的。凡此,一念就知。 
学诗之四维:意境、格律、辞汇、章法。

三、总结:古诗形式的本质性及其它
  
  内行人和外行人的区别就是一个感知气味;一个诗外赏析。请允许我们从形式上、也就是古诗的气韵去理解:什么叫入门?入门就是得其味,获得感觉,就象下棋有了感觉。哪怕我水平低,可是我也入其中,得其味了,成为圈子中的人。如何算获得了感觉呢?我们,要把眼光从欣赏的眼光,变成写出来、凑成篇的眼光。这是一个根本观念和关注点的转换。换过来了,就会自动自发,时间一久,必有积累。再加上一些取巧的路子,根本不需要太多时间就能入门会写,写得象模象样。同时,我们读诗看诗的眼光也就有了不同,能感味其气韵了。
“写出来、凑成篇”的眼光(揣摩的着眼点)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我们为什么要当内行、要当圈内人、要得诗之本质,而不当外行、不必注重诗的知识,甚至不当研究学者呢?因为诗是用来玩的。据说艺术都是玩,此不假。要玩就玩出味来,对于那种诗人最幽微、最隐约、最深情的心灵、感情、品格的意境,我们,一要能体味别人和别人的诗篇中所表达出来的;二要自已能生养这种诗心诗情;三还要能传达给别人。简言之:欣赏、内涵、创作。其实三者又是一回事。古诗有完美的形式,千载而下移不动。这个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一种美。不得其味,没有感受,只是诗立意好不好,内容如何,有个啥用?不用写古诗了,写杂文去。
叶吟所讲,面向初学者,方家可以不信。对于初学者,有个浅入和效率的问题,如何不蔓不枝,最有效率地迅速抓得诗之本质与形式,并快速入门会写?再次开列资料清单,不深不浅,不多不少,正好就是最好:
  
   意境:《唐宋词十七讲》
   格律与辞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花间集》《千字文》《增广贤文》
   章法:《千家诗》《诗法家数》
  
   以上资料,可以互用。比如千家诗中的七律,不唯最适合于体味章法,也适合于感味格律与辞汇的组织。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我们为什么要当内行、要当圈内人、要得诗之本质,而不当外行、不必注重诗的知识,甚至不当研究学者呢?因为诗是用来玩的。据说艺术都是玩,此不假。要玩就玩出味来,对于那种诗人最幽微、最隐约、最深情的心灵、感情、品格的意境,我们,一要能体味别人和别人的诗篇中所表达出来的;二要自已能生养这种诗心诗情;三还要能传达给别人。简言之:欣赏、内涵、创作。其实三者又是一回事。古诗有完美的形式,千载而下移不动。这个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一种美。不得其味,没有感受,只是诗立意好不好,内容如何,有个啥用?不用写古诗了,写杂文去。
叶吟所讲,面向初学者,方家可以不信。对于初学者,有个浅入和效率的问题,如何不蔓不枝,最有效率地迅速抓得诗之本质与形式,并快速入门会写?再次开列资料清单,不深不浅,不多不少,正好就是最好:
  
   意境:《唐宋词十七讲》
   格律与辞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花间集》《千字文》《增广贤文》
   章法:《千家诗》《诗法家数》
  
   以上资料,可以互用。比如千家诗中的七律,不唯最适合于体味章法,也适合于感味格律与辞汇的组织。


好的。第2段就讲到这里。
大家都略为了解了,那我就继续了。

第3段、平仄格律入门详谈上讲(用一小时以上。允许插话,可随时提问题)。这第3段,有一些东西需要大家理解,要深入理解,掌握, 而且记忆,背下。要背的东西很少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也很容易的。另外,我强调一下,我们是学写诗,不是研究,所以重在实用, 所谓理解,不是从学术上理解,只要从方法上理解就可以了。


现在开始下篇。是我当年在一个群中的现场讲课,后来做了很多修订和补充。
大家一样的,是要在理解,知道来龙去脉,不是死背多少种格式
我反对什么“七律平起仄书多少多少式”“五律格式多少多少式”之类的罗列。

开始。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叶吟学诗速成堂”《下篇:2008年诗词讲记入门五讲》
今天不知道能不能把第一讲讲完。按新雁的安排,将在8月5日周四继续讲。
我们知道,汉语是一字一音;构成词句则喜欢双音节。两个两个字为一小节。 

所以构成平仄格式,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我讲得很快,但是应当大家能理解。能理解就是好。
我讲得很快,但是应当大家能理解。能理解就是好。
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学进去了。
我还要加快速度。大家注意看。
  不断地:--11--11--11--11,(我们用平平一横“一”代表平;用一竖“1”代表仄)
  两个字一节、两个字一节地下去。如此不断重复。这是最基本的规律。就是两字一节。 
  一句之中,平仄两两相间。这样就构成了高低回旋的音韵之美与节奏。
  其中注意:重点落在第二个字上,那是代表字,是骨架。单数字是附属的。
应当能跟上的,兄弟姐妹们。这是整理了又整理,很直观的教法。
忘记了说明了,这是:《第一讲:平仄格律入门详谈(上)》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叶吟学诗速成堂”《下篇:2008年诗词讲记入门五讲》
今天不知道能不能把第一讲讲完。按新雁的安排,将在8月5日周四继续讲。
我们知道,汉语是一字一音;构成词句则喜欢双音节。两个两个字为一小节。 

所以构成平仄格式,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我讲得很快,但是应当大家能理解。能理解就是好。
我讲得很快,但是应当大家能理解。能理解就是好。
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学进去了。
我还要加快速度。大家注意看。
  不断地:--11--11--11--11,(我们用平平一横“一”代表平;用一竖“1”代表仄)
  两个字一节、两个字一节地下去。如此不断重复。这是最基本的规律。就是两字一节。 
  一句之中,平仄两两相间。这样就构成了高低回旋的音韵之美与节奏。
  其中注意:重点落在第二个字上,那是代表字,是骨架。单数字是附属的。
应当能跟上的,兄弟姐妹们。这是整理了又整理,很直观的教法。
忘记了说明了,这是:《第一讲:平仄格律入门详谈(上)》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前面两字如果是平平,后面必跟仄仄。 
  但是诗是只有七个字的。所以截取如下: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12 34 56 7 

 --11--1,这就是一句七言诗的格式了。
  一句之中,逢双的字,构成了骨架。 
可是一句诗是七个字,有一个单音节。那个后面的单音节,就是用来调节的,增加变化的。
  不然老是二二二二下去,就是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变化不多,还属于儿童学语时代。 
  最后一个单音节,可以放在第五字,也可以放在第七字。 
  放的地方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句式。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12  34  56  7 
  
  平平  仄仄  仄  平平
  12  34  5  67
  
  大家特别注意,前面一定是四个字。后面一定是三个字。
  诗句的结构一定是前四后三。不然就叫断不开。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前面两字如果是平平,后面必跟仄仄。 
  但是诗是只有七个字的。所以截取如下: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12 34 56 7 

 --11--1,这就是一句七言诗的格式了。
  一句之中,逢双的字,构成了骨架。 
可是一句诗是七个字,有一个单音节。那个后面的单音节,就是用来调节的,增加变化的。
  不然老是二二二二下去,就是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变化不多,还属于儿童学语时代。 
  最后一个单音节,可以放在第五字,也可以放在第七字。 
  放的地方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句式。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12  34  56  7 
  
  平平  仄仄  仄  平平
  12  34  5  67
  
  大家特别注意,前面一定是四个字。后面一定是三个字。
  诗句的结构一定是前四后三。不然就叫断不开。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大家注意看,第一种是第7字,落了单
第二种,是第5字,落了单。
叶吟先生(1084497877)  22:14:03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12  34  56  7
   2   4   6
  
  平平仄仄  平平仄    前四后三
  1234  567
   2 4   6
  
  ----逢二四六,必须故意停顿一下。这就是诗的平仄格律之美了。
 前面必定是二二结构,共四个字。不然就不是诗的句子了。举例:
  
  春风 里  百花 开放    前三后四 
  ----这就不是诗的句子。 
  
  百花 开放  春风 里    前四后三 
  ----这才是诗的句式。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大家注意看,第一种是第7字,落了单
第二种,是第5字,落了单。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12  34  56  7
   2   4   6
  
  平平仄仄  平平仄    前四后三
  1234  567
   2 4   6
  
  ----逢二四六,必须故意停顿一下。这就是诗的平仄格律之美了。
 前面必定是二二结构,共四个字。不然就不是诗的句子了。举例:
  
  春风 里  百花 开放    前三后四 
  ----这就不是诗的句子。 
  
  百花 开放  春风 里    前四后三 
  ----这才是诗的句式。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至于后面三字,二一结构,一二结构,都行啊。而且写多了,就要多变换,上一联是二一,下一联就一二。   
  当然,词是可以的。如“春风里、百花开放”。而且按谱,你还非得那样不可,三字逗的引领句。 
 也有作者为了求奇,把前面四字,一三断开,或是三一断开。也可以。 
  只是新奇不常见罢了。往往是逞才求变化。只要还是可以大体断成前四后三就不算错。 
  例:   
  为半生缘 留注脚,
  1234 567 
  用双刃剑 剖诗肠。
我也举我写的一例:
  
  无畏心相疏格律,
  太平拳自命清流。 
  
  后面还是可以断成三字句的: 
  
  疏格律,
  命清流。 
  
  但是其句子,或文意,又好象又可以断成:
  
  无畏心 相疏格律,
  太平拳 自命清流。 
  
  但是为了念出诗味来,我们就要有意断成四三格式。
  也就是说:从第四起停顿或拖长,第五字也起停顿或拖长(遇上仄声还要特别重读):
  
  无畏心相 疏格律,
  太平拳自 命清流。 
  
  就是这样了。这一类的,一般是有意搞怪。

至于后面三字,二一结构,一二结构,都行啊。而且写多了,就要多变换,上一联是二一,下一联就一二。   
  当然,词是可以的。如“春风里、百花开放”。而且按谱,你还非得那样不可,三字逗的引领句。 
 也有作者为了求奇,把前面四字,一三断开,或是三一断开。也可以。 
  只是新奇不常见罢了。往往是逞才求变化。只要还是可以大体断成前四后三就不算错。 
  例:   
  为半生缘 留注脚,
  1234 567 
  用双刃剑 剖诗肠。
我也举我写的一例:
  
  无畏心相疏格律,
  太平拳自命清流。 
  
  后面还是可以断成三字句的: 
  
  疏格律,
  命清流。 
  
  但是其句子,或文意,又好象又可以断成:
  
  无畏心 相疏格律,
  太平拳 自命清流。 
  
  但是为了念出诗味来,我们就要有意断成四三格式。
  也就是说:从第四起停顿或拖长,第五字也起停顿或拖长(遇上仄声还要特别重读):
  
  无畏心相 疏格律,
  太平拳自 命清流。 
  
  就是这样了。这一类的,一般是有意搞怪。


“注意,一句七字之中,第几字第几字是一个重要的本能概念。 
  关系到音节的节奏停顿和是否可以可平可仄。 

按以上规律,可以推导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诗,只有四种基本平仄格式。没多的了。如下: 
  (我们用-代表平,用1代表仄,用+代表可平可仄)
  
  --11--1  第一种基本格式(七言),以下类推。
  11--11-
  1234567  (数字代表第几字,这需要养成重要的本能概念,所以我们老是标出来对照)
  11---11
  --111-- 
一下子看不懂,以及不记得,不要紧的。后面还会反复讲透。等讲完了,你就肯定懂了。


  五言诗呢,就是以上的七言,砍掉前面两字。 
  注意:绝对是砍前面二字,不是砍中间,更不是砍后后面。
  所以,也只有四种基本格式:
  
  11--1   第一种基本格式(五言)
  --11-   第二种
  12345   
  ---11   第三种
  111--   第四种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注意,一句七字之中,第几字第几字是一个重要的本能概念。 
  关系到音节的节奏停顿和是否可以可平可仄。 

按以上规律,可以推导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诗,只有四种基本平仄格式。没多的了。如下: 
  (我们用-代表平,用1代表仄,用+代表可平可仄)
  
  --11--1  第一种基本格式(七言),以下类推。
  11--11-
  1234567  (数字代表第几字,这需要养成重要的本能概念,所以我们老是标出来对照)
  11---11
  --111-- 
一下子看不懂,以及不记得,不要紧的。后面还会反复讲透。等讲完了,你就肯定懂了。


  五言诗呢,就是以上的七言,砍掉前面两字。 
  注意:绝对是砍前面二字,不是砍中间,更不是砍后后面。
  所以,也只有四种基本格式:
  
  11--1   第一种基本格式(五言)
  --11-   第二种
  12345   
  ---11   第三种
  111--   第四种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以五言为例,讲讲为什么只有这四种:
  1、前面二字是固定的,不是平平,就是仄仄。七言则是前四字是固定的,不是平平仄仄,就是仄仄平平。
  2、变化,无非就是后面的单音节是放哪里的问题。
如:
  11---    这一种不行。
  
  为什么呢?要平仄相间。连续两个平,平平,构成一节后,后面就要跟仄,哪怕是一个单,也是仄。 
  
  11--1    所以,这这是对的。 

再补充一点:
  
  ---1  这样在开头是可以的。只是加入了可平可仄,不算最基本的格式。
  
  为什么? 
  
  -- -1 --1
   2  4 567
  12 34 
     3
     此第3字,可平可仄。
  
  大家注意看二四。骨干是没错的。 
  第一三字是附属的,可平可仄。 
  一句七字,前面可宽,后面越严。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以五言为例,讲讲为什么只有这四种:
  1、前面二字是固定的,不是平平,就是仄仄。七言则是前四字是固定的,不是平平仄仄,就是仄仄平平。
  2、变化,无非就是后面的单音节是放哪里的问题。
如:
  11---    这一种不行。
  
  为什么呢?要平仄相间。连续两个平,平平,构成一节后,后面就要跟仄,哪怕是一个单,也是仄。 
  
  11--1    所以,这这是对的。 

再补充一点:
  
  ---1  这样在开头是可以的。只是加入了可平可仄,不算最基本的格式。
  
  为什么? 
  
  -- -1 --1
   2  4 567
  12 34 
     3
     此第3字,可平可仄。
  
  大家注意看二四。骨干是没错的。 
  第一三字是附属的,可平可仄。 
  一句七字,前面可宽,后面越严。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好的。大家再串起来看看上面的。略有感觉就可以了,下面还会详细分析。
如果一定要详细讲,那么,四种最基本的格式,是这么分析出来的: 
  
  --11--1 第一种。从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的一长挂中,截取到七字么。
 11--11- 第二种,平仄格式全反过来。
 第三种就是把第一种的最后一个1放到第五字上。 
  因为前四字是移不动的。 
  二四六又均是骨架,所以第六字也是移不动的。 
  能移的就是五七字。
  
  --11--1  原格式  
  1234567 
  --111--   第七字移第五字,对换
这就是第三种格式了
最后一种(第四种):以上全反过来:
  
  11---11 
  
  七律写一万首,基本格式就是这四种。 
  没有多的了。除非故意出律(所谓拗)。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好的。大家再串起来看看上面的。略有感觉就可以了,下面还会详细分析。
如果一定要详细讲,那么,四种最基本的格式,是这么分析出来的: 
  
  --11--1 第一种。从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的一长挂中,截取到七字么。
 11--11- 第二种,平仄格式全反过来。
 第三种就是把第一种的最后一个1放到第五字上。 
  因为前四字是移不动的。 
  二四六又均是骨架,所以第六字也是移不动的。 
  能移的就是五七字。
  
  --11--1  原格式  
  1234567 
  --111--   第七字移第五字,对换
这就是第三种格式了
最后一种(第四种):以上全反过来:
  
  11---11 
  
  七律写一万首,基本格式就是这四种。 
  没有多的了。除非故意出律(所谓拗)。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 我们再列一遍。初学者可以抄录,硬背下来: 
  
  --11--1   第一种基本格式(七言)
  11--11-   第二种 
  1234567
  --111--   第三种
  11---11    第四种

这个是我要大家背的。其余的全是理解,不必背。
容易背的。读诵时,一定不要念成横横竖竖啊。当是平平仄仄。 
  写古诗的人,念着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格式本身,就有诗感。 
  因为平这个字,还真是读成平声。仄这个字,还真是读成仄声。

关于平仄的读音:

  古人有说法,我们不必全取。初学但得够用、得味就好。
  古人说法如下:
  
  平声平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道远,入声短促急收藏。 
  
  我看我们,平声轻读就好了,仄声有意重读就好了。 
  第一声是平,第二声也是平。就平平轻念。 
  第三声读重点。第四声更重,就好了。
现代人的标准读法,举一例,请大家听听:
 http://www.zhscwz.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515
诗词吟唱展示贴之四:《碧城三首》作者:李商隐;唱诗:叶嘉莹 
叶嘉莹先生因为讲课的需要,吟唱诗词最接近于朗诵。象是朗诵,则变音变调并不多。但是押韵处,会大体依古音变一下;今平古仄处,也会大体依古音变一下。另外,比较强调平平仄仄平平的音节停顿和拖长。并且,有意把分奏分开了,如--11--1,她会把前二字轻读连读,然后略停顿,再重读二字,停顿一下,等等。
比较强调平平仄仄平平的音节停顿和拖长。并且,有意把分奏分开了

例如:

 

碧城十二曲阑干,
--111--
1234567,

碧城 十二  曲  阑干,
-- 11  1  --,(基本平仄谱)
12 34  5  67,(字数位置,并断节奏)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我们再列一遍。初学者可以抄录,硬背下来: 
  
  --11--1   第一种基本格式(七言)
  11--11-   第二种 
  1234567
  --111--   第三种
  11---11    第四种

这个是我要大家背的。其余的全是理解,不必背。
容易背的。读诵时,一定不要念成横横竖竖啊。当是平平仄仄。 
  写古诗的人,念着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格式本身,就有诗感。 
  因为平这个字,还真是读成平声。仄这个字,还真是读成仄声。

关于平仄的读音:

  古人有说法,我们不必全取。初学但得够用、得味就好。
  古人说法如下:
  
  平声平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道远,入声短促急收藏。 
  
  我看我们,平声轻读就好了,仄声有意重读就好了。 
  第一声是平,第二声也是平。就平平轻念。 
  第三声读重点。第四声更重,就好了。
现代人的标准读法,举一例,请大家听听:
 http://www.zhscwz.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515
诗词吟唱展示贴之四:《碧城三首》作者:李商隐;唱诗:叶嘉莹 
叶嘉莹先生因为讲课的需要,吟唱诗词最接近于朗诵。象是朗诵,则变音变调并不多。但是押韵处,会大体依古音变一下;今平古仄处,也会大体依古音变一下。另外,比较强调平平仄仄平平的音节停顿和拖长。并且,有意把分奏分开了,如--11--1,她会把前二字轻读连读,然后略停顿,再重读二字,停顿一下,等等。
比较强调平平仄仄平平的音节停顿和拖长。并且,有意把分奏分开了

例如:

 

碧城十二曲阑干,
--111--
1234567,

碧城 十二  曲  阑干,
-- 11  1  --,(基本平仄谱)
12 34  5  67,(字数位置,并断节奏)



“再具体些:

碧城(平平谱的这两字会轻读,城字处小停顿或小拖长)

十二(仄仄谱的这两字会重读,二字处有明显停顿或拖长,因为是上四下三大节奏的关键分开处)

曲(这是一个仄韵单音节,会重读,且也是明显停顿处)  

阑干,(这是平平谱的双音节,轻读,因为干字是韵尾,所以拖长特别厉害)
好。继续。

有人问,入声是什么?  
  我的意见是:入声除非填词(有的词规定押入声韵才够味,比如满江红),其他方面,对我们现代写古诗的人没有什么仔细区别的必要。我们,把入声当成仄声就可以了。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再具体些:

碧城(平平谱的这两字会轻读,城字处小停顿或小拖长)

十二(仄仄谱的这两字会重读,二字处有明显停顿或拖长,因为是上四下三大节奏的关键分开处)

曲(这是一个仄韵单音节,会重读,且也是明显停顿处)  

阑干,(这是平平谱的双音节,轻读,因为干字是韵尾,所以拖长特别厉害)
好。继续。

有人问,入声是什么?  
  我的意见是:入声除非填词(有的词规定押入声韵才够味,比如满江红),其他方面,对我们现代写古诗的人没有什么仔细区别的必要。我们,把入声当成仄声就可以了。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再强调一次:我们现代人只要象小学生一样分一二三四声就可以了,一般来说。 
  我们把一二声当成平,三四声当成仄。就完了。 
  而读诗时,要故意把一二声平平轻读,三四声重重地读。就可以感受并故意搞出韵律了。 

  阳平就是第一声,阴平就是第二声。都是平声。
  上声和今天的第三声是一回事。
  去声和今天的第四声是一回事。
  ----以上二者,共同构成仄声。
还有,尤其是第四(七)字处,甚至第二字,第五或六字,停顿一下,或拖长一下。故意的。搞出韵律来。 
  
  举例如下:
  
  去年花里逢君别,
 去年(轻读一点,读快一点,年字后小小停顿一下)花里逢君别,
  
  去年(轻读一点,读快一点,年字后小小停顿一下)花里(里字重读,并且稍停顿长一点,拖长点)逢君别,
  
  去年(轻读一点,读快一点,年字后小小停顿一下)花里(里字重读,并且稍停顿长一点,拖长点)逢君(逢君二字轻读,读得连在一起)别,
  
  去年(轻读一点,读快一点,年字后小小停顿一下)花里(里字重读,并且稍停顿长一点,拖长点)逢君(逢君二字轻读,读得连在一起)别(别字狠狠重读,因为律诗最后一字是最关健处,表达的是上句仄收,关节处、节奏处。这是句尾,是上四后三的三这处,更加重读,因为一句说完了,肯定会较长停顿,也可略拖长。下句相对的平声押韵字,则是拖得悠长无比,以彰显押韵之美)


再强调一次:我们现代人只要象小学生一样分一二三四声就可以了,一般来说。 
  我们把一二声当成平,三四声当成仄。就完了。 
  而读诗时,要故意把一二声平平轻读,三四声重重地读。就可以感受并故意搞出韵律了。 

  阳平就是第一声,阴平就是第二声。都是平声。
  上声和今天的第三声是一回事。
  去声和今天的第四声是一回事。
  ----以上二者,共同构成仄声。
还有,尤其是第四(七)字处,甚至第二字,第五或六字,停顿一下,或拖长一下。故意的。搞出韵律来。 
  
  举例如下:
  
  去年花里逢君别,
 去年(轻读一点,读快一点,年字后小小停顿一下)花里逢君别,
  
  去年(轻读一点,读快一点,年字后小小停顿一下)花里(里字重读,并且稍停顿长一点,拖长点)逢君别,
  
  去年(轻读一点,读快一点,年字后小小停顿一下)花里(里字重读,并且稍停顿长一点,拖长点)逢君(逢君二字轻读,读得连在一起)别,
  
  去年(轻读一点,读快一点,年字后小小停顿一下)花里(里字重读,并且稍停顿长一点,拖长点)逢君(逢君二字轻读,读得连在一起)别(别字狠狠重读,因为律诗最后一字是最关健处,表达的是上句仄收,关节处、节奏处。这是句尾,是上四后三的三这处,更加重读,因为一句说完了,肯定会较长停顿,也可略拖长。下句相对的平声押韵字,则是拖得悠长无比,以彰显押韵之美)


以上一段(去年花里逢君别,)的仔细分析,大家细细看看。我停一下。
好。嗯,时间不多了,我们继续。

  大家记住,就这四种基本格式。容易背。 
  不住地拿去试套前人的。如千家诗。除非拗律,一定脱不出这四种。 
  
  读格律诗时,先不要想什么意境,内容,主题, 
  就念他的平仄。 
  念惯了成为本能。 
  初学,初体味,要故意去念,念出区别来。


 但是一定要分清第几字。要有本能。 
  关系到二四六的基本骨架。前面说过了。一三五是附带的。第七字是押韵,或不押韵就必定要仄的。
这里说一下,格律诗一般只押平韵。且是二四句押。所以双句是平收。单句是仄收。


11--11-
   1 - 1
  1234567 
  
  
  11 -- 11-
   1  -  1
  12 34 567 
  
  
  万里 风云 入壮 怀
  11 -- 11 -
   1  -  1
  12 34 56 7 
再三强调,逢双是骨架,一定要故意停顿,感知节律。
  尤其是第四字。 
  前四后三。一定要停顿的。 
  久了就是本能味道,就是不必故意的故意了。
好的。关于单句(七个字构成一个句)的分析,到此为止。

“下面讲如何架构四句甚至八句
 再讲什么叫粘,什么叫对。也就是:如何组成一首完整的律诗? 
  
  大家先记起,只有四格式。律诗写一万句,都是这四种格式组合来组合去。
 答李儋    杜 甫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去年花里逢君别,  第一句
  --11--1, 
  
  去字是仄,但是是第一字,不论。所以可平可仄,我们当没看见。要看双字:年。年是平,念来没错。 
  别,古音是仄。因为按基本格式,这里必须是仄,所以他古音肯定是仄,不是仄也是仄。读成第四声就好了。 
  花字是平,第三字,我们也视而不见,只看第四字停顿处:里。里是仄,念来没错。 
 去年 花里 逢君 别,
  -- 11 -- 1,
  12 34 56 7
  
  大家看骨架。 
  
  有时,我们搞不清那个字古音是不是仄,就看前人诗。 
  
  一看这个格式,这里肯定要用个仄字,他偏偏用了个念来是平字的。那么,好,抓住,这肯定是古音仄。一次生,二次熟,三次四次就背得这个字可能是今平古却仄了。也就一百多常用的这种字,稍读多点诗,就全有印象了。
具体分析如下:
  
  去年花里逢君别,
  --11---  没这个格式 
  
  因为:只有四种基本格式,后面又不准可平可仄 
  
  既然不是这四种格式之内,那就是错的。
  
  发现了之后,好了,俺们以后见到这个字,就故意读成第四声完了。 
  
  诗看多了,且有心用平仄之眼去念,不用半个月,古仄今平的字就记得差不多了。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下面讲如何架构四句甚至八句
 再讲什么叫粘,什么叫对。也就是:如何组成一首完整的律诗? 
  
  大家先记起,只有四格式。律诗写一万句,都是这四种格式组合来组合去。
 答李儋    杜 甫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去年花里逢君别,  第一句
  --11--1, 
  
  去字是仄,但是是第一字,不论。所以可平可仄,我们当没看见。要看双字:年。年是平,念来没错。 
  别,古音是仄。因为按基本格式,这里必须是仄,所以他古音肯定是仄,不是仄也是仄。读成第四声就好了。 
  花字是平,第三字,我们也视而不见,只看第四字停顿处:里。里是仄,念来没错。 
 去年 花里 逢君 别,
  -- 11 -- 1,
  12 34 56 7
  
  大家看骨架。 
  
  有时,我们搞不清那个字古音是不是仄,就看前人诗。 
  
  一看这个格式,这里肯定要用个仄字,他偏偏用了个念来是平字的。那么,好,抓住,这肯定是古音仄。一次生,二次熟,三次四次就背得这个字可能是今平古却仄了。也就一百多常用的这种字,稍读多点诗,就全有印象了。
具体分析如下:
  
  去年花里逢君别,
  --11---  没这个格式 
  
  因为:只有四种基本格式,后面又不准可平可仄 
  
  既然不是这四种格式之内,那就是错的。
  
  发现了之后,好了,俺们以后见到这个字,就故意读成第四声完了。 
  
  诗看多了,且有心用平仄之眼去念,不用半个月,古仄今平的字就记得差不多了。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 去年花里逢君别,
  --11--1,这是上句。 
  
  那么下句是什么?律诗就是这么狠,一句出来后,后面的七句就全规定了。

  规律一: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什么叫相对?我看不如直接叫相反好了。 
  
  一联之中,平仄相反。 
  
  去年花里逢君别,
  --11--1,
  
  下句不管怎么写,基本句式必定是:
  
  11--11一  最后一字押韵。第二句。 
 为什么一联的上下句之间,平仄要相反相对?这是古人为了写诗韵律错落起伏,这么规定的。这样最有音韵味。 
  
  那么我们来看是不是: 
  
  --11--1, 第一句
  
  11--11-。 第二句
  今日花开又一年。 
  1234567
  
  日字是逢双,第四声,是仄。 
  “一”字的古音,基本上都读仄。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去年花里逢君别,
  --11--1,这是上句。 
  
  那么下句是什么?律诗就是这么狠,一句出来后,后面的七句就全规定了。

  规律一: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什么叫相对?我看不如直接叫相反好了。 
  
  一联之中,平仄相反。 
  
  去年花里逢君别,
  --11--1,
  
  下句不管怎么写,基本句式必定是:
  
  11--11一  最后一字押韵。第二句。 
 为什么一联的上下句之间,平仄要相反相对?这是古人为了写诗韵律错落起伏,这么规定的。这样最有音韵味。 
  
  那么我们来看是不是: 
  
  --11--1, 第一句
  
  11--11-。 第二句
  今日花开又一年。 
  1234567
  
  日字是逢双,第四声,是仄。 
  “一”字的古音,基本上都读仄。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两句构成一联。 
  
  同一联之中,平仄就这样完全相反。今是第一字的字位上,所以平仄不拘。

以后会仔细讲可平可仄的规律,今天就不讲了。
只有四种基本格式。以后详细讲。不拘在一句的。

  --11--1  第一句
  11--11-  第二句
  
  11---11  第三句 
  
  第三句,要相粘。 
  
  规律二:相邻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什么叫相粘?就是基本相同。 
  怎么样相同?至少先前四字完全相同了再说:
  
  --11 --1  第一句
  11-- 11-  第二句
  1234 567
  11-- -11  第三句 
  
  大家看,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不是前四字完全相同。 
  都是仄仄平平。 
这个问题可以答一下。
第一句第一字不拘。第二句第一字也不拘。第三,四,五,六等均不拘。
可用平来对平,总之就是不拘。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两句构成一联。 
  
  同一联之中,平仄就这样完全相反。今是第一字的字位上,所以平仄不拘。

以后会仔细讲可平可仄的规律,今天就不讲了。
只有四种基本格式。以后详细讲。不拘在一句的。

  --11--1  第一句
  11--11-  第二句
  
  11---11  第三句 
  
  第三句,要相粘。 
  
  规律二:相邻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什么叫相粘?就是基本相同。 
  怎么样相同?至少先前四字完全相同了再说:
  
  --11 --1  第一句
  11-- 11-  第二句
  1234 567
  11-- -11  第三句 
  
  大家看,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不是前四字完全相同。 
  都是仄仄平平。 
这个问题可以答一下。
第一句第一字不拘。第二句第一字也不拘。第三,四,五,六等均不拘。
可用平来对平,总之就是不拘。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大家看,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不是前四字完全相同。 
  都是仄仄平平。 
  后面为什么不完全一样呢?涉及到押韵。 
  大家都知道,逢双押韵。 
  押韵必然平收。大家也知道,凭规律一,逢单就一定要仄收。平仄要相反嘛。 
  诗一般是押平韵的。 所以:
  
  --11 --1  第一句
  11-- 11-  第二句
  1234 567
  11-- ??1  第三句 
  
  第三句的平仄谱,可以确定出来五个字了。 
  前四字是定了。最后第七字也定了。 
  还有两字呢。第五六字。 
  这个容易出来。只有四种基本格式嘛。背出来一对照,哦。。。。
--11 --1  第一句
  11-- 11-  第二句
  1234 567
  
  11-- ??1  第三句  大半
  11-- -11  第三句  全部
  
  所以就是它了。。。。。。 
  
  好,第三句出来了。那么第四句,,,,,,,,一联之中,平仄相反 
 --11 --1  第一句(第一联的上句,又叫出句)
  11-- 11-  第二句(第一联的下句,又叫对句)
  1234 567
  11-- -11  第三句(第二联的上句,又叫出句)
  --11 1--  第四句(第二联的下句,又叫对句

大家看,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不是前四字完全相同。 
  都是仄仄平平。 
  后面为什么不完全一样呢?涉及到押韵。 
  大家都知道,逢双押韵。 
  押韵必然平收。大家也知道,凭规律一,逢单就一定要仄收。平仄要相反嘛。 
  诗一般是押平韵的。 所以:
  
  --11 --1  第一句
  11-- 11-  第二句
  1234 567
  11-- ??1  第三句 
  
  第三句的平仄谱,可以确定出来五个字了。 
  前四字是定了。最后第七字也定了。 
  还有两字呢。第五六字。 
  这个容易出来。只有四种基本格式嘛。背出来一对照,哦。。。。
--11 --1  第一句
  11-- 11-  第二句
  1234 567
  
  11-- ??1  第三句  大半
  11-- -11  第三句  全部
  
  所以就是它了。。。。。。 
  
  好,第三句出来了。那么第四句,,,,,,,,一联之中,平仄相反 
 --11 --1  第一句(第一联的上句,又叫出句)
  11-- 11-  第二句(第一联的下句,又叫对句)
  1234 567
  11-- -11  第三句(第二联的上句,又叫出句)
  --11 1--  第四句(第二联的下句,又叫对句)


下面请大家答第五句的平仄谱应当是什么。请。 
  第五句是第三联了。是啊。 
  相邻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也就是前四字相同。后面按四种格式去填。 
好:)大家会了。没啥了不起的。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 --11--1  第一句
  11--11-  第二句
  1234567
  11---11  第三句
  --111--  第四句
  
  --11??1  第五句   部分定出 
  --11--1, 第五句   全部定出
 继续:
  
  11--11-。 第六句。平收押韵,格式与第五句相反。
  
  11---11, 第七句,粘上第六句。 
  
  --111--。 第八句。 
  
  好了,一首七律写完了。 
 另外,如果首句入韵怎么办? 
  还是那些规律,一联之间,平仄相反。 
  要是要押韵,最后一字都要是平收,反不了的。 
  那就只是基本相反好了。 
  至少前四字相反了再说。
 我举一例: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先看第二句的平仄谱:
  
  11--11-
  睡觉东窗日已红。 
  
  那么上句本应当是:
  --11--1, 
  
  现在要押韵,那就把第七字和第五字对换好了。 
--11--1,变成:
  --111--, 
  1234567
  
  实际基本平仄谱,果然如下:
  
  闲来无事不从容,
  --111--,
  
  睡觉东窗日已红。
  11--11-。 





 --11--1  第一句
  11--11-  第二句
  1234567
  11---11  第三句
  --111--  第四句
  
  --11??1  第五句   部分定出 
  --11--1, 第五句   全部定出
 继续:
  
  11--11-。 第六句。平收押韵,格式与第五句相反。
  
  11---11, 第七句,粘上第六句。 
  
  --111--。 第八句。 
  
  好了,一首七律写完了。 
 另外,如果首句入韵怎么办? 
  还是那些规律,一联之间,平仄相反。 
  要是要押韵,最后一字都要是平收,反不了的。 
  那就只是基本相反好了。 
  至少前四字相反了再说。
 我举一例: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先看第二句的平仄谱:
  
  11--11-
  睡觉东窗日已红。 
  
  那么上句本应当是:
  --11--1, 
  
  现在要押韵,那就把第七字和第五字对换好了。 
--11--1,变成:
  --111--, 
  1234567
  
  实际基本平仄谱,果然如下:
  
  闲来无事不从容,
  --111--,
  
  睡觉东窗日已红。
  11--11-。 

平平仄仄在平平




 附1:问:一东与二冬的区别在哪里?
  
  答:区别在于越往古代时读音越有点不一样。所以归为不同。其实基本相同。你要写古诗,要不让人笑,就要一千多年后,还分一分。填词时可以合用。因为在宋代,老辛老苏他们念来就感觉是差不多了。

“附2:创作者与音韵
  
  以杜甫《登高》一诗为例,在音韵方面,提个简单的建议: 
  
  我们不是研究者,是写诗的人,是创作者,不是讲究,是实际会用。复杂理论和分析,无益。
  以下读音法,大家按我说的做,先是故意做,以后形成本能。就特别能体会诗味了。风急天高猿啸哀,  哀字,原读ai,不变。
  渚清沙白鸟飞回。  (回字,请变读huai)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来字,原读lai,不变。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台字,原读tai,不变。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杯字,请变读为bai)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附2:创作者与音韵
  
  以杜甫《登高》一诗为例,在音韵方面,提个简单的建议: 
  
  我们不是研究者,是写诗的人,是创作者,不是讲究,是实际会用。复杂理论和分析,无益。
  以下读音法,大家按我说的做,先是故意做,以后形成本能。就特别能体会诗味了。风急天高猿啸哀,  哀字,原读ai,不变。
  渚清沙白鸟飞回。  (回字,请变读huai)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来字,原读lai,不变。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台字,原读tai,不变。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杯字,请变读为bai)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 这样读就好了。就押韵了。就读得出押韵的韵味了。
  或者说:例如,平水韵“十灰”的全部字,大家在押韵处遇上的时候,不管现代读音是什么,一律把韵母读成ai。
 以上是诗圣。诗仙也不例外。再举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我们看:
  
  李白《蜀道难》后半部分:
  
  连峰去天不盈尺, 尺,现读chi 可以试变读为ce第四声重读----入声十一陌韵部
  枯松倒挂倚绝壁。 壁,现读bi 可以试变读为bie第四声重读----以上二句押韵。不信试试变读。
  
  飞湍瀑流争喧虺, 虺,现读hui 可以试变读为huai----上平十灰韵部
  砰崖转石万壑雷。 雷,现读lei 可以试变读为lai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哉,现读zhai 不变。
  剑阁峥嵘而崔嵬, 嵬,现读wei 可以试变读为wai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开,现读kai不变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豺,现读cai不变 -------以上六句押韵。不信试试变读。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蛇,现读se,可以变读为sa------下平六麻韵部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麻,现读ma不变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家,现读jia不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嗟,现读jie,可以变读为jia -----以上四句押韵。

 这样读就好了。就押韵了。就读得出押韵的韵味了。
  或者说:例如,平水韵“十灰”的全部字,大家在押韵处遇上的时候,不管现代读音是什么,一律把韵母读成ai。
 以上是诗圣。诗仙也不例外。再举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我们看:
  
  李白《蜀道难》后半部分:
  
  连峰去天不盈尺, 尺,现读chi 可以试变读为ce第四声重读----入声十一陌韵部
  枯松倒挂倚绝壁。 壁,现读bi 可以试变读为bie第四声重读----以上二句押韵。不信试试变读。
  
  飞湍瀑流争喧虺, 虺,现读hui 可以试变读为huai----上平十灰韵部
  砰崖转石万壑雷。 雷,现读lei 可以试变读为lai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哉,现读zhai 不变。
  剑阁峥嵘而崔嵬, 嵬,现读wei 可以试变读为wai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开,现读kai不变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豺,现读cai不变 -------以上六句押韵。不信试试变读。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蛇,现读se,可以变读为sa------下平六麻韵部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麻,现读ma不变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家,现读jia不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嗟,现读jie,可以变读为jia -----以上四句押韵。


 好:)基本平仄谱和怎么组成一首八句诗,讲完了。 
  大家了解了之后,看诗要有新眼光哦。 
  一定要本能地去分析其平仄谱。 
  看诗不要看内容,要看平仄。 
  
  说是四种格式,当是基本结构。
  有可平可仄之处。想平就平,想仄就仄,尤其是第一字。 
  
  七律是上四下三,五律就是上二下三,因为砍掉了前面二字。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11--1,11--11-。 
  
  砍二字:
  
  花里逢君别,花开又一年。
  11--1,--11-。 
所以,五律也只有四种基本格式,前二后三。 
  那么五律的相粘,就是前二字完全相同。其余类推。
现在进行练习,我起第一句,请大家试写后面七句的平仄谱。注意从上面四种基本格式中反复挑取。 
  
   寓意     晏 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  第三句 
  
  梨花院落 溶溶月
  1234 567 
  
  梨花 院落 溶溶 月
  12 34 56 7 
  -- 11 -- 1  


--- 大家不要小看这样的做法,叶吟本人就是做这样的练习,对平仄形成了本能的。 
  
  当然不一定要真标,可是心里要念,要分析,要感觉。 
  最初是先有诗句分析,后有平仄。到后来就是诗词与平仄融为一体。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第三联,第五、六句 
  
  看“几日”这两字!
  
  和前面第四句的柳絮二字,是不是构成相粘? 
  当然,不同联之间的相粘,是指相邻的两联。 


可能由于网络原因,消息“诗句,定了位置,定了第二个字,基本上全句的平仄谱就只有一种了
  
  所以,一句之中,第几字很重要!
  一首之中,第几句很重要!
  
  要有感觉的。感觉起来也不难。 
  
  讲完了,兄弟姐妹们。再讲是反复强调了。

诗句,定了位置,定了第二个字,基本上全句的平仄谱就只有一种了
  
  所以,一句之中,第几字很重要!
  一首之中,第几句很重要!
  
  要有感觉的。感觉起来也不难。 
  
  讲完了,兄弟姐妹们。再讲是反复强调了。


一句之中,第几字很重要!!
一首之中,第几句很重要!!
今天主讲就到这里。下面进入提问时间。但是太晚了,所以我只能是搜集。请助教的兄弟姐妹帮我搜集齐全,不漏了任何一个问题。
”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诗句,定了位置,定了第二个字,基本上全句的平仄谱就只有一种了
  
  所以,一句之中,第几字很重要!
  一首之中,第几句很重要!
  
  要有感觉的。感觉起来也不难。 
  
  讲完了,兄弟姐妹们。再讲是反复强调了。

诗句,定了位置,定了第二个字,基本上全句的平仄谱就只有一种了
  
  所以,一句之中,第几字很重要!
  一首之中,第几句很重要!
  
  要有感觉的。感觉起来也不难。 
  
  讲完了,兄弟姐妹们。再讲是反复强调了。


一句之中,第几字很重要!!
一首之中,第几句很重要!!
今天主讲就到这里。下面进入提问时间。但是太晚了,所以我只能是搜集。请助教的兄弟姐妹帮我搜集齐全,不漏了任何一个问题
  http://www.zhscwz.com/bbs/dispbbs.asp?boardid=94&Id=612&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