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max21080调回2k:生为知县,死为城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0:07:20
清代科场案,淮安府山阳县沾上了两次,两次杀掉了两个山阳知县。
  人物春秋
  【  】
  ——闲话河下的城隍庙
  ■刘怀玉
  友人闲谈中提起城隍,首先想到的是山阳县城隍庙。
  在古代,城隍是列入祀典的神,府有府城隍,县有县城隍。甚至驻军也有城隍,淮安有大河卫、淮安卫,它们也都有城隍。山阳县城隍庙不在山阳城内,而在古镇河下程公桥以北的河北东里。这个庙里的城隍老爷竟是因科场案刚被朝廷杀掉的山阳知县李祥光。
  清代科场案,淮安府山阳县沾上了两次,两次杀掉了两个山阳知县。一次是顺治十四年,此年科场舞弊严重,许多省都有。首先是顺天科场事发,事情还未处理完,皇帝正在怒气头上,江南科场又被揭发出来。江南主考官方犹等被任命出发前,顺治还特地告诫他们:“江南数称才薮。今遣尔等典试,当敬慎秉公。倘所行不正,我就要像两年前惩办受贿御史顾仁一样,将你们杀掉,决不轻恕。”方犹等居然置若罔闻,故19岁的顺治皇帝特别生气,惩罚的也极为严厉。正副主考皆斩决,同考官18人全部处绞,妻子家产全部籍没入官。山阳知县李祥光,为同考官,被绞于西市。淮安府推官卢铸鼎亦同考官,亦当绞,但在此前已经死亡了,实际上未上绞刑台。
  李祥光,字绣波,山西翼城人,顺治六年进士;卢铸鼎,山东禹城人,顺治九年进士。据吴玉搢《山阳志遗》卷二说,实际情况是,卢铸鼎是真有苞苴勾当,杀得应当。李祥光则为同事者所持,不得已从之,未免有点遗憾了。李祥光在淮颇有善政,后来的人们都知道有一个李知县,是个好官,而不知有卢铸鼎其人。
  李祥光还真是一个好官,虽然山阳县志中没有具体记载,但老百姓却用另一种方式把他“记载”下来了:当年山阳县城隍庙大殿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的是《山阳邑侯李公灵异记》,碑上说李祥光“初仕城固,继宰山阳。”“独公以卓越之才,起衰振废,兴学校,继转输,清逋征,安流黎,平市价,决疑狱,种种善政,至今在人耳目间。于是民之蹙而入者,率皆踊而出,而山阳始乐有贤父母矣。”并说李公死后年余,即显灵于山阳城隍庙,而士大夫和普通百姓许多人梦见过他。有人说李公曾梦授诗一律云:“十年踪迹寄儒林,两邑辛劳赴楚云。儿女俱成烽火客,家园罄逐海潮冰。百结真魂飞蓟北,一腔热血喷淮阴。元穹焉忍幽灵没,勅简山阳旧主人。”意思是说,是上帝再次派他来治理淮安的。明白人一眼就能看穿,所谓做梦授诗云云,皆是人为的编造,目的是为将他奉山阳县的城隍,并为之立碑,尊之为神而有合法借口。碑立于清顺治十七年十二月初三日,距李被杀仅仅二三年时间。淮安人的这一行为实属明目张胆对抗圣命,也足见李之为人深获淮人之心。
  按照封建社会的习惯做法,当官的如果有惠政于民,可入祀当地的名宦祠,或者单独为其建一个“某公祠”供人们祭祀和怀念。李祥光未入名宦祠,而祀为山阳县城隍神,亦一大奇事。可能当时因为科场案,不便将他大肆宣扬,山阳人只好采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他们在碑上说,“则谓之山阳之城隍庙也可,即谓之山阳李公祠也亦可。”并感慨地说:“呜呼!生为良吏,没为神明,固其宜也。”此可见淮人之良苦用心。
  据当地人回忆,山阳县城隍庙当年香火很盛,由一姓周的道士主持。每年各有关节日,四面八方的人都赶到这里来凑热闹。来者不外有三种人,一是求财求福求子求医者,二是做生意买卖的人,三是观光看热闹的人。说书的,卖唱的,耍把式的什么人都有。实际上这也是一次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一次商贸活动。各个饭店、商铺、糖果、玩具等,就连香烛纸马的生意也极好。其结果是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经济繁荣。
  李祥光的事例很发人深思。它说明当官一地,造福一方,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李祥光已被朝廷诛杀,想挽留他继续在山阳当官是不可能的;然而换一种方式,让李祥光当山阳城隍,仍在原地管理阴阳两界事务,谁曰不能?这明显是山阳民心民意的体现。愿天下所有的地方官吏,都能像李祥光那样做民众的“贤父母”,办好事,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