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乐pro3和360n5s:别让自己掉进“下流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32:44
当心!别让自己掉进“下流社会”《壹周刊》记者徐丹
      随着外国社会学者三浦展的畅销书《下流社会》中文版的出版,“下流社会”成为中国内地白领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很多本来被归入白领一族的男女突然发现,原有的社会阶层划分摇摇欲坠,从白领到“下流”,距离只在转身之间……

“下流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三浦展是研究消费市场的专家,按照他的说法,社会中间阶层眼下正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地加入“下流社会”。“下流社会”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

据国内一些媒体调查显示,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目前中国爆发的高学历啃老族现象已经引发了广泛关注,他们也是“下流社会”一部分。

《中国青年报》前不久与腾讯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有4130人参加)中,71%的人认为现实生活中充满了焦虑,55%的人对人生缺乏热情。而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中,没有具体的人生计划58.5%;喜欢独处52.8%;对国家大事没兴趣51.3%;讨厌和别人比较40.4%;嫌麻烦、懒得出门、不修边幅 38.3%;不想外出工作35%。

测测你的“下流”度

你是否还以为自己是职场的中产阶级及中坚分子?拿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薪水,过着有车无房(或者有房无车)但却悠游自在的生活,偶尔买几件高档名牌,经常下下馆子,看看电影,以为自己与中产阶层也就差那么几步之遥?来,用三浦展的 “yes or no法”测测你的“下流”程度吧。
1. 想要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享受人生
2. 时常整天待在家上网、玩电子游戏、打电动玩具
3. 能每天过着自己的生活是最好的
4. 随心所欲,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5. 凡事嫌麻烦,个性散漫,喜欢闷在家里
6. 喜欢一个人独处
7. 觉得自己个性朴实、不起眼
8. 认为流行就是展现自我风格
9. 有时觉得,吃东西是一件麻烦的事
10. 常常吃零食和快餐
11. 年收入尚未达到实际年龄的10倍(以1万日元为计算单位,请自行按照外汇牌价换算人民币)
12. 未婚(男性33岁以上、女性30岁以上),觉得一个人过更好

以上12个问题只要符合一半以上,恭喜!你就是下流社会一分子。可能你非常不服气,好歹你也是知识分子呢,因为年收入达不到年龄十倍(如果你的年龄为30 岁,再把日元换算成人民币,也就是说,30岁的您目前年薪未达22万人民币,即是身处下流社会的危险信号)、因为未婚(婚后可能养不起小孩、因为喜欢独处(没有社交能力吧)、只想找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欠缺工作协调性和忍耐度)……
如果你符合3条以下,恭喜你!你是精英人物。

“下流社会”之本土表情
在采访中发现,年轻一代面临就职难、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等问题,不少人选择了逃避或者放弃,放低自己的生活、事业等目标,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归入“下流社会”的行列。

“已经努力了,但还是很'下流’”

“按照三浦展的测试,我属于下流社会,至少不属于中产。”2000年出国读MBA、回国已在一家制造企业工作两年多的林阳说。她回到南京找的第一份工作薪资六千,一星期七天有做不完的工作,除了工作,几乎没有社交生活,也很少回家好好吃顿晚饭。新人辈出的职场,她不敢松懈,但工资卡里的数字始终如一,一路飙升的房价却让她“望房兴叹”。

“我父母在他们三十岁之前,就已经结婚、生子、有自己的住房,我今年二十八,根本没办法在三十岁时,同时拥有这些。现在这么忙,连谈朋友的时间都没有。即便是结了婚,我想我也不可能给孩子提供像我父母给我的这种生活。”

“父母花费了40多万元,几乎是毕生的积蓄供我到国外读书,照理说我应该比我父母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发展,我也没有不认真,也不奢侈,但为什么就是感觉做不到?”一头时髦卷发、身着名牌职业装的林阳,说起自己的上一代,满脸的无奈和迷茫,日子就这么流走,毕业时候的豪言壮语,远大目标,早就被生活的压力一点点磨掉。

没有热情,哪能不“下流”

  郭默默说自己的理想不高,“也就是想当中产阶级,老美那样的中产太遥远的话,就当个社会中间层好了,有个小房子,有点儿小存款,再有个小车,那就很美满了。”但一做自测题,郭默默发现,其实中间阶层的梦想也很遥远。
  “每天上网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五年内不知结婚为何物,没什么具体的人生计划,讨厌和别人比较……”郭默默觉得每条都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哭丧着脸说:“还没爬到中层,就开始往下掉了。”
  但郭默默觉得这样的“下流状态”在年轻人中挺普遍的,“不是我们甘愿往下出溜,而是生活就是这样的”。
刚毕业时,郭默默去了一家南京大型民营IT公司,每月拿几千元薪水,“那时心气很高,觉得只要奋斗几年就会从外地穷学生变成体面白领,过上不错的生活。”但毕业3年了,郭默默发现根本就是入不敷出,“房租、交通费、生活费,每个月还要给家里寄些钱,3年下来,存款竟然都没冲上5位数!”
  上个月,郭默默跳槽到一家小公司当部门经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但“部门经理”这个头衔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住月租500元的职工宿舍楼,每天挤公交车上班,能叫中间阶层吗?”
工资没涨多少,生活成本却持续飙升。郭默默和女朋友从大学起谈恋爱到现在,已经7年了,到现在都还买不起房子。至于结婚的事,他一直不敢提。“她有时也会说先租房子没关系啊,但我总觉得太委屈她,唉,说起这个就郁闷。”郭默默不知道自己五年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也不愿意想,反正过好现在就可以了。

“下流就下流吧,自得其乐也挺好”

陈润道貌似“中间阶层”,月薪7000元,两年前父母帮忙交了房子首付,陈润道的生活挺让人羡慕的,但他还是会时常觉得很“郁闷”。广告业竞争激烈,还是个吃青春饭的行业。工作没几年,他已经成“老人”了。眼看着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拨一拨地来了又去,而他还在创意组长的位置上原地不动。上面有创意总监霸着,下面更年轻的虎视眈眈,职业焦虑一年强于一年。

他的感情生活也并不如意。陈润道一年前跟女友分手后,现在还是“孤家寡人”。“暂时不考虑感情问题,事业没基础,房子还有25年贷款,连个奇瑞QQ都没有,拿什么跟人谈恋爱?”陈润道说自己不敢想结婚的事情,“我总觉得现在根本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去承担一个家庭啊,养家糊口什么的,太累了。更没想要小孩,现在自己都觉得工作压力大,生活累,等我小孩长大了,我估计连给他买房的首付都没有呢。”

  说起进修、学习这样的话题,陈润道有些嗤之以鼻。“咳,什么学历都是没用的,到了社会上,讲的是人脉,讲的是实力。”陈润道向我们讲起了他大学同学姜飞的故事。

姜飞毕业后去了家在南京注册的台湾分公司,随后又跳到一家日本企业。几年下来,连个小课长都没混上,每月挣的钱交了房租后便所剩无几。2004年,姜飞一狠心辞职去读MBA。“现在MBA不值钱了,就业也不容易,跟家里借的10万元学费,现在还没还上呢。”
  姜飞重找工作时的一句感慨让陈润道记忆犹新,“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一个锤子,把你的理想坛子一个个击碎!”
  陈润道和姜飞都觉得在当前社会压力太大,所以不抱什么中产梦想了,“下流就下流吧,自得其乐也挺好”。
  他俩现在对什么事情兴致都不大,最大的爱好是睡觉和玩游戏。“每天工作累得半死,休息天就在家睡大觉,平时晚上就上网打游戏,偶尔聊天,在公司脑汁都耗尽了,回家就什么都不想了。”
  “我心安理得地接受现实。”陈润道说。

“下流社会”到底“下流”不“下流”

焦虑派:谁会主动处于“下流社会”呢?
王国定 公务人员
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结论,也是一个让我们并不陌生的、似曾相识的结论。工作生活的压力太大,也许是这群人“下流”的主要原因。但是,不论这是对社会空前压力的反抗还是个体的生活的焦虑,都无法阻止我们看到问题的实质:社会阶层向下流动的危险征兆。在我看来,正是向社会下层流动的危险迹象才导致了人生缺乏热情和个体的社会焦虑。试想,一个开放的社会,人人通过奋斗和努力都有向上流动的可能,谁会主动处于“下流社会”呢?相反,如果通过奋斗和努力,还看不到向上流动的光明和希望,恐怕就只能导致个体焦虑的出现。

汤正 企业人事
都市青年沦为下流社会骨干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好消息。它事实上反映出来的是重大的社会隐患。当社会的财富以极快的速度向少数人聚集,当社会的少数人事实上已经对多数人开始排斥时,我们这个社会很难达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也只有尽快改变这种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排斥过程,我们的社会才可以回归于正常。

如果富豪的孩子多数还是富豪,如果农民工的孩子依然是农民工,在阶层的流动中缺少个人能力的倚仗,“下流”就成为“下流者”的通行证。
我的未来是不是梦?如果只是梦,仅仅是梦,那么谁能阻挡那些自甘“下流”的心思?

中立派:政府应主动消解个体的社会焦虑
小C 社会学教师
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形成一个良好的收入流动机制,让公众看到向上流动的希望。只有形成一个处于较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向上流动以及处于较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向下流动的收入流动机制,才能消除公众的紧张状态。如果一定时期向上流动即向较高收入阶层的流动大于同期向下流动即向较低收入阶层的流动,则表明整个的收入不平等状况是在改善,相反则表明恶化。收入流动性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可以实质地改善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而且通过收入流动也可以大大减小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所产生的社会心理压力以及社会矛盾,进而缓解社会成员的焦虑,激发人生热情。

“下流社会”的实质是阶层向下流动,政府应主动消解个体的社会焦虑,不但让公众看到而且应保证公众向上流动的可能!

乐观派:“上流社会”仍是中坚力量
Cindy 药剂师
换个角度,也许可以轻松一点的来看待这个问题,“下流社会”里的人们除了对压力的无奈和对与已无关的一切事物表现漠然以外,并不能对社会现状造成什么决定性的影响,虽然他们人数众多而且还源源不断的有人坠落,但“上流社会”的精英们仍然是代表着时代前进的中坚力量,一时半会的,社会局面仍是牢不可破,至于 “下流社会”,或许只有自生自灭或者后来者自有却处,尔今目下,只能暂时“弃黔首以资敌国”了。

“下流”的价值

青年人中间,上进本应该是天性,但是当生活展现的美好与现实的挫折感互相较劲,而现实的挫折感占据上风的时候,焦虑和自我放弃便不得不被选择。

当社会的潜规则战胜公平的时候,当人脉关系的能量大于个人能量的时候,当更多的年轻人连自食其力的机会都缺少的时候,当人际关系缺少真诚涌动功利的时候,年轻人自甘“下流”放弃心态已经不难理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不能否认“下流社会”的生存价值。这个社会,在权利、金钱、技术等等各方面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并且呈金字塔形,那么社会的心理状态也必然是呈金字塔形,有层次的。

对于一个社会群体来说,有安于本分的心态,一方面可以获得小幸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每个人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个“下流社会”并不带有任何贬义, “下”也不等于封闭,当然,也不等于不竞争,不进取。作为年轻人,就是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条件,找到自己的优越点,发挥所长,才能实现对这个社会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