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赞助商广告植入: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后的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19:53

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后的反思

   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在新课改春风的沐浴下,地理教学的方式逐渐多样起来,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方面的案例越来越多。作为地理教师,应结合学科的特点,对信息技术进行较好的把握,对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本文主要是就我在上课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对网上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一些理论上的学习,做简单的反思,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

   我在学校新课改的引领下,在教学中较好的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反应强烈。如我在讲“传统工业区”这节内容时就利用了多媒体。首先,我以投影片的形式展示了传统工业的工业部门及其变化过程,给学生点出了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分布地区,然后再通过幻灯片把几个重要的工业区进行演示,像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里面包括该区的主要城市、区位条件及对国家的重要作用),还有日本的沿海工业带(该区的优势区位条件),如果这些内容让老师进行讲解和板书的话,时间会很长,但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却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接着我以影音文件的形式播放了德国鲁尔区的一些基本情况(里面包含了该区改造前的基本状况和整治后的新面貌),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的对传统工业区的区位、面临的困境、整治的措施及现在的发展形势,让学生摆脱了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前边讲,学生在下边听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教学的内容,较好的把握了知识点,并且学生还主动地提出问题,并通过一些多媒体反应的内容把知识进行了系统归纳,效果非常好。

   从这次教学过程中,让我明确了这样的理念:地理课程标准强调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指出的“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的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句话的内涵,充分应用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时改变这一方式的最有效途径。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这种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方法很多人却没有真正的付注到实践当中,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如:(1)被动接受型。地理教师始终是地理讲台上的“主宰”,课堂活动的90%时间是教师讲解,而学生处于“你讲我记”的境地,地理的学习偏重于结论的掌握而忽视了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和与结论获得的认知策略实施过程,偏重于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学生能力、精神、方法、态度的培养。(2)模仿再现型。这种地理学习的类型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学过的地理知识、技能在线和模仿,而不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出创造力。(3)封闭读书型。画地为牢,不敢雷池一步,过分拘泥于课本知识,甚至对过时的事实材料有异议的地理结论也“照单全收”,另外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操作性、实践性知识的学习。

   地理学习方式与地理课程改革的关系还十分紧密。地理课程与教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呈现学生的是以“干巴巴的知识的”堆砌起来的地理教材,那么学生就很容易走上“死记硬背”的老路。而相反,学生地理学习的方式也会制约地理课程的改革进展,如果学生旧的地理学习方式的“惯性”仍在起作用的话,那么再富有创意的教材还会被作为“背记”的课本来对待。为此,我校针对地理学习的这种现状,决意实行新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中来。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时地理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的地理学习,才是有效的地理学习。如果一个中学生好无地理的学习动机,在地理课上“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不接受外界的地理信息传输,那么可以说,地理学习在这个学生身上并没有发生。

   用信息加工的理论分析,地理学习是地理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而不是地理教师向每名学生单向传输知识的过程。在信息社会中,师生在汲取信息方面时平等的,比如教师告诉学生:“月亮上没有大气”。而学生会对老师说:“月亮上可能有大气!”这是因为他们从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得了有些科学家对此问题的新的研究进展和新的说法,但老师可以以实际的情况给学生以解释,像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使它上面的昼夜温差很大,可以达到300度以上,而地球上由于存在大气,大气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却使地球的昼夜温差很小。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就更好的理解了内容。双向交流不仅起到了信息互补的作用,而且体现了相互探讨、共同学习的过程,这其中学生的主体的积极参与是先决条件,否则上述的“作用”与“过程”就不复存在了。

   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挑战,教师不仅像以往那样注意节奏和时间,而且需要在此基础上设计引入、讨论、自主总结和自主练习进程。在设计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点进行评估,考虑学生可能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引入知识时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丰富的素材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留心积累用于辅助教学如图像、影像、录音、文字信息及学生自己的见解、讨论结果等。我认为:最佳的辅助素材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课堂内部,主要是来自学生中间;另一个是具有时代气息的科技文化信息和影像、录音文件,这些主要来自互联网和自己利用电脑软件制作的。

   例如在讲自然灾害这节内容时,我在讲到台风时就是通过网络给学生收集了一些关于台风方面的内容。如“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产生的危害;在讲到地震时,把印度尼西亚发生的海啸(有地震引发的)及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的相关内容,较好的通过网上信息把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受灾状况直观地展示出来(网上有相关的的台风、地震发生的影音文件,相关的模拟图及受灾情况分布图等),使学生较好的把握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爱国热情。可以看到,教学内容相对丰富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课堂效果非常好。

新的教学方法和弹性的内容设置,为课堂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总的说来,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主要可以完成以下工作:

一、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可以提供生动和丰富的音像,使得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讲人类探测新的宇宙时,我给学生先放了一段人类飞入太空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当前世界对宇宙进行探测的实际情况;在讲农业的分类时,要求学生指出影像中呈现的农业特点和农业地域类型;讲农业的投入和产出时播放一段农民在田间劳动的全过程的影像,从中了解农业的基本投入和产出状况。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解决许多地理重点与难点的讲解。例如:讲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时我就运用录像展示城市中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交通拥挤的状况;讲港口区位时,又运用图片和影音文件展示港口需要的水域和陆域,以及需要的经济腹地状况等条件。这些案例都通过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很好的理解。

三、有些概念的引入,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模拟演示来进行观察。例如:讲地球自转和公转内容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软件制作的flash播放了相关的动感文件,使学生能够在感官上看到了地球的运动状况,也在内容上较好的理解了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意义;如讲交通运输时可以设计动态的线路来演示相关的运输方式等,效果都不错,学生也亦接受。

四、互联网的发展,为教学中实时查询提供了方便。例如在讲解“人类探测的宇宙”这一章时,我在课堂上利用互联网搜索查询目前宇宙探测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查询,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互联网具有巨大的信息资源的功能,为我们的拓展学习提供了广阔的信息来源。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地理教师须注意研究与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中采取适合学生的策略与模式,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与方法,借以提高课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