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节奏dj步子舞:方寸天地浩然军魂 盘点中国人民军队军邮(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3:09:05
自1938年我国第一枚军邮诞生以来,一张小小的邮票就以其另一种形式的语言,在方寸世界中积淀下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叠印着人民军队的成长足迹,刻划着烽火岁月的精彩年轮,更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无法名状、更难割舍的绿色情结。
轻轻翻开一本本邮册,用镊子小心翼翼地翻拣一张张军邮,你就会看到一种文化、一段历史力透纸背,感到一分纪念、一片感情动人心扉。力透纸背的是我军80年发展壮大的伟大征程,动人心扉的是光芒夺目的浩然军魂!
——编者
刑场上得以保留的“白军邮”

白军邮
1938年9月,晋察冀边区为免费供给八路军战士寄信,临时发行了一枚“抗战军人纪念”邮票。这枚邮票的图案是一位持枪跑步的八路军战士,边上有“抗战军人”四个字,四角印有“纪念邮票”字样,红色、无齿孔,无面值,专供军人免费贴用。此邮票于1938年底停止使用。
由于战乱等原因,这枚邮票现在能得以保存的极少,十分珍贵。邮迷们称其为“白军邮”。
不久前,集邮爱好者在山东发现了一枚这样的邮票,而且邮票上沾着淡淡的血迹,血迹正好蒙住了邮票上那个八路军战士的脑袋。军邮的收藏者姓王,从他的口中,人们得知了一段触目惊心的故事。据他回忆,这枚邮票是他父亲传下来的。1937年,他的父亲在山东一个小乡村务农,之后被日伪军拉去参军,转战到了济南。
1939年5月,他父亲所在的部队抓获了一名八路军战士,日伪军直接将他交给了驻地的日本鬼子。经过严刑拷打,鬼子并没有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情报,就决定处决这名八路军战士。
那天,600多名当地百姓围观在刑场。他父亲所在的那个连队负责维持刑场秩序,他亲眼看到那名战士没有丝毫畏惧,依然对身边的小鬼子大骂不已。
小战士牺牲后,他父亲想通知他的家人,便背着鬼子在他的口袋里找地址,结果只摸到一枚邮票。当时他父亲并不知道那是邮票,只当作八路军战士的一份遗物收了起来。后来,他父亲离开了济南城,找到当地抗日武装力量,当上了一名八路军。
建国后,有人曾找到他的父亲,想用高价购买这枚邮票,被拒绝了。1985年,北京的一位集邮爱好者慕名来到济南,愿意用一台彩电换这枚邮票,老人依然不肯。集邮者不肯罢休,天天往老人家里跑,每天都央求老人把邮票拿给他看。最终,他也没有得到这枚邮票。
1989年,他父亲去世时一再嘱咐:“就算再穷,也不能把邮票卖掉。想法找到那个战士的家人,将邮票交给他们。”
这枚沾染着烈士鲜血的军邮,至今被王家收藏着,他们知道这枚军邮的价值,也知道这一枚军邮能让他们几辈子都吃喝不愁,但他们根本就没打算把它卖掉,因为这是烈士的遗物,上面记载着中国人的骨气,而这份骨气是用钱买不到的。
“稿”字邮票64年的不了情

“稿”字四方连邮票
我们看到的这个四方连邮票,就是被称作解放区邮票中“红印花”的“稿”字邮票。它是1943年淮南交通总站发行,专供淮南区《新路东》报社记者、通讯员寄发稿件使用的邮票,属于“邮资总付”性质的邮票。图案是内有面值数字“20”(分)的五角星,四周有放射的光芒,红色。五角星的上面是拼音文字“XUAINAN”(淮南)。五角星的中间加盖黑色二号宋体“稿”字。“稿”字邮票是珍品,已被列入世界珍邮之列。
而“稿”字四方连的收藏者沈曾华是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后来成为我国著名集邮家。他与“稿”字邮票相伴一生,书写下一段段令人刻骨铭心的故事。

庆祝建军25周年邮票

庆祝建军30周年邮票

庆祝建军60周年邮票

本图为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品
1943年,沈曾华被党派遣到盱嘉县委任秘书兼青抗会长,期间他结识了做宣传工作的农民作家周世民。周世民积极向《新路东》报投稿,成了报社的通讯员。当时在淮南,记者和通讯员向报社投稿时贴得都是“稿”字专用邮票。相处久了,俩人很有感情。一天,沈曾华调到江淮大学工作要走了,周世民便将一个全新的“稿”字四方连邮票送给了他。老沈十分感激,从此将邮票夹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里,一直伴随着自己南征北战长达半个多世纪。
由于“稿”字邮票用纸独特,是用新华社的电报电码纸的背面印制的,使其成了“稿”字邮票的特殊标记。这种邮票流传下来的极少,可谓中国解放区邮票中的珍品。而以四方连保存下来的并有文字电报记号的更为罕见,是存世仅有的一件。
1947年5月,新四军在孟良崮战役中一举全歼了国民党的王牌师,蒋介石气急败坏地命令范汉杰指挥4个军向胶东半岛推进,企图把新四军赶到大海里去。一天下午,沈曾华所在的部队突然接到轻装突围的命令,每个人只准带一支枪、一个干粮袋、一个背包。当时,他将其余的东西都减掉了,唯独这张“稿”字四方连邮票没舍得扔。他将它放进贴身的小本子里,带着它3个晚上跑了300多里路,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文革”期间,许多邮票珍品都遭到了万劫不复之灾,沈曾华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领导,也遭到被抄家的厄运。为确保邮票安全,他提前将其转移到北京他妹妹的家中。因为他妹妹是个普通工人,放在她家不会遭遇意外。就这样,一直到1978年他调到北京工作后,才将最心爱的邮票取了回来。
直到1980年9月,《集邮》杂志首次刊登了“稿”字四方连邮票,并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四军中的集邮家沈曾华》的文章,几十年的秘密才终于得以公开。巧合的是,这篇文章被依然健在的周世民老人看到了。他喜出望外,马上通过《集邮》编辑部找到了沈曾华。两位战友重逢,轮流捧着那枚珍贵的四方连邮票,流涕涟涟。
2005年,沈曾华老人身患癌症住进了医院,化疗期间,他决定将“稿”字四方连邮票进行拍卖,几天后,拍卖会如期举行,“稿”字四方连邮票以220万的高价成交。这笔钱,对于身患癌症的沈曾华,对于他住房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该是多么重要啊!可是,沈曾华这位当年的新四军战士却做出了令当今许多人都十分吃惊的选择:将拍卖款捐献给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沈曾华的5个子女都十分理解和崇拜他们的父亲。他们知道,父亲对“一汽”太有感情了。父亲心里一直企盼着我国能有自主创新的名牌汽车,像“稿”字四方连邮票一样,走出国门,跨入世界汽车名牌之林。
“大进军”的设计往事

“大进军”邮票
提及“大进军”邮票,就不得不提起我国已故的著名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先生。这套邮票既是他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得意之作。他30年中设计了100多套邮票,占新中国邮票设计数量的四分之一。
那是1949年6月的一天,年仅34岁的孙传哲被请进原南京邮政总局驻沪供应处,时任华东邮政管理总局局长的赵志刚对他说:“现在有一件光荣的邮票设计任务,想请你来承担。为适应上海解放后邮政通信的需要,我们决定发行一套适用于平信和各种挂号信的不同邮资的邮票。8月1日是南昌起义纪念日,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我们想请你以这一纪念日为主题设计一套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得赶在8月1日发行,时间只有一个多月。”
孙传哲接受了这一任务后,整整一天,他都在供应处的设计室里构思。晚上回到家中,仍激动得难以入眠。他坐在画案前,浮想联翩:上海解放了,一个崭新的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即将在世界的东方诞生。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对他这个旧邮政部门的留用人员,不仅没有歧视,反而充满了信任和尊重。“这可是我为新生的人民政权设计的第一套邮票,一定要成功!”孙传哲暗下决心。
该怎样设计,才能表达出这一邮票的主题呢?夜已深沉,孙传哲仍在冥思苦想着。突然,他的目光落在放在书柜里的一块“马蹄铁”上,眼前顿时一亮,脑海里又浮现了一个月前那难忘的一天——5月27日,他在去供应处上班的途中,见街上贴满了欢庆上海解放、欢迎解放军进城的标语,走到静安寺附近,又见马路两旁站满了欢迎的群众。人民解放军正迈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从上海西郊进军市区。孙传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也挤进了欢迎的人群中,和群众一起鼓掌、呼口号,一直到下午,竟忘了吃中午饭。待从静安寺方向进城的解放军走完后,他又捡起马路正中一只解放军骑兵掉下的“马蹄铁”留作纪念。
从“马蹄铁”想起解放军进城时整齐而威武的队列,一个崭新的邮票构图方案浮现在孙传哲的脑海里。他走到窗前,只见夜空中星光灿烂,那一颗颗闪闪的星星,在孙传哲眼里变成了解放军军帽上一颗颗红五星。于是,他拿起铅笔,在画纸上绘制出了解放军正高举红旗列队大步行进的草图。
三角邮戳讲述士兵的故事

义务兵三角形邮戳
一枚三角形免费邮戳
恰似一面红色的风帆
它承载着我的思念和祝福
驶向梦想的彼岸……
这首诗是济南军区某部一位士兵写给自己母亲的,字里行间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他的家中只有母亲一人,父亲因疾病早早去世。而他也是大山深处第一个出来当兵的孩子,所以倍感荣耀。
在他参军前母亲就告诉他,一定要经常往家里写信,别让母亲牵挂。他知道自己的母亲不识字,接到信只能找别人念给她听。他也不知道自己写给家里的信已成为村里的新闻——每次来信的傍晚,村民们都聚集在大树下,听识字人大声朗读。
母亲告诉他,邮递员每次来都拿着一摞信,她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挑。虽然不识字,不能辨别出哪封信是儿子写的,但她能清晰地认得儿子信封上那枚三角形邮戳。村民们都知道,这是这个小山村里独有的一份,也是这位军人母亲的骄傲。
为此,这位士兵对三角形邮戳有着特别的情感。他收集了许多有关三角形免费邮戳的资料,经常给身边的战士讲述这方面的知识。在他的笔记本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记载:“我国义务兵免费信件邮戳,最早出现于1957年9月1日。该邮戳于1969年4月1日停止使用。直到1984年10月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三角形免费邮戳又重新使用,并发至营级和某些连级、武警部队大队和分散值勤的中队……”
在军营,谁也不知道每天会有多少枚三角形邮戳盖在信封上,承载着多少士兵的思念和祝福寄向远方,但人们都知道,这个由三条直线连成的简单几何图形,已演化成一种符号,代表着士兵,代表着中国军队,代表着千百万军人的心。那枚红色的三角形邮戳里溢满祖国的重托,也融入了军人对祖国母亲的忠诚。
“蓝军邮”:中国的珍邮之王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实行统一邮政,军邮问题被国家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邮政部门的几番讨论,最终决定军邮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邮政系统独立运行——现役军人在邮件上加盖“军邮免费”戳记。从此,中国军邮拉开了享受免费的历史。
1953年,新中国印制的第一套“军人贴用”邮票问世,全套3枚,以“八一”军徽为主图案,印有“军人贴用”、“中国人民邮政”等字样,底纹分橘红、棕、蓝3种颜色,后来被分别称为“黄军邮”、“紫军邮”和“蓝军邮”。
“黄军邮”和“紫军邮”仅在部队发行了几个月,就被叫停。其主要原因是军邮上加盖的邮戳容易暴露部队驻防及移防的秘密。而“蓝军邮”根本没有下发就被销毁,仅有数十枚通过别的渠道流入集邮者的手中。如今,“蓝军邮”已成为中国的珍邮之王。
1999年,在北京举办的世界邮票展上,一枚“蓝军邮”经过多轮竞拍,最终以340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单项邮票拍卖价格的新纪录。从此,“蓝军邮”便很少出现在市面上。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