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间有没有纯友谊:刘锡庆教授谈作文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2:44:15
刘锡庆教授谈作文教学
斌哥哥【原创】刘锡庆教授谈作文教学

         

  刘锡庆教授


     刘锡庆教授1938年10月生,河南滑县人。1956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退休前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历任北师大中文系写作、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系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作家协会理事、文学评论委员会主任,鲁迅文学奖散文奖评委,老舍文学奖评委,“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教育部中小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刘锡庆教授以“写作学”研究及散文、报告文学研究蜚声国内学界。《写作基础知识》、《写作通论》、《诸体述要》等著作影响广远。1985年出版的《基础写作学》,被认为是当代写作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被多所高校列为写作学教材,多次重印仍供不应求。后转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多年来致力于散文文体问题研究,力主规范、辨析和净化散文文体,令散文真正“弃类成体”。其博大严密的理论体系和“艺术散文”等相关理论对写作学和散文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主编有《中国写作理论辑评》(全五册)、《中国写作理论史》、《写作学辞典》、《作文辞海》、《
新中国文学史略》等,参编《新中国文学五十年》等,另有《刘锡庆自选集(励耘文库)》、《散文新思维》等著作行世,此外尚有多篇论文被各大学术刊物和媒体刊载。退休后应北师大校方邀请,与李正荣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创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中文系,任系主任;后中文系撤系改院,任文学院教授、名誉院长,执教“基础写作学”、“20世纪中国散文名家名篇赏析”等多门课程,均获好评。刘先生学养深厚,师德高尚,年过古稀仍诲人不倦,杏坛执鞭50载,深得北师大及北师大珠海分校师生敬爱,于2007年被评为北师大珠海分校“教学名师”。2010年正式退休。

 

     2010年11月19日上午,刘锡庆教授在“四川省2010年初中作文教学研讨会”上就作文教学作了报告,他的报告以“我说作文教学”为主题,深刻地分析了当前我们作文教学的现状,并阐述了作文教学的具体做法,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

   他说,现在我们的老师教作文是很不容易的,因为网络、影视等对人们的冲击很大,许多学生都不愿意读书,更不愿意写文章,但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作文就占了半壁江山,我们语文教师又必须重视和教好作文。可事实上,我们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教好了课文就行了,对作文教学却重视不够。

 

    语文学习早期的教育更为重要,特别是小学六年是学习语文的大好时光,如果我们不注意教育,到了初中就找不到语文学习的起点。在“五.四”之前的语文学习,就是抓三个字“读、背、写”,“读”就是读好文章,如文选、名著,教师并不讲,只是扫清文字障碍,“背”是非常重要的,是沟通“读、写”的桥梁,“读”通常的说法就是“吃进来”,使自己壮大起来;“写”是“吐出去”,是创造性的,是一种精神的独创,所以,“读、背、写”这个传统不能丢弃。

    作文从根本上说就是“文以载人”,而不是“文以载道”。“书言志”,“志”也就是“道”的意思,而“文以载人”的“人”是指文章反映了作者的心声,人的音容笑貌都是通过文章来反映的。写作本身是件很难得事,美国就提出通过写作来学习。

 

    如果说20年算一代的话,我们中国的语文水平是一代不如一代,现在仍然在走下坡路,现在的孩子一般都不愿意读书,传统的文学作品被影视、网络、卡通画冲击着。而现在的考试也是题海战术,学生考试问题不大,但真正的水平并不高,高一得学生只有初二的水平,大一的学生只有高二的水平,因为初三、高三都要一学期或更长的时间做题、复习,对付高考和中考。

    一个人的眼界是否开阔,从根本上说就看他读书的多少而论,学生读书太少,眼界自然不宽,应为“吃进去”的太少,怎么能够“吐出来”呢?当然也就写不出好的文章。

 

    语文学习有三条大的原则:第一条,作文重于讲读。第二条,改错先于审美,即作文首先是要改好错;第三条,日札优于作文,即日记、札记比作文更为重要,要教育学生多谢日记和札记,这样便于学生抒发内心世界。魏书生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条名言警句,每天写一则日记,日积月累,学生就有收获。其实作文教学就是这么简单。

 

    作文教学就是要懂得规律,就会有成效。作文有三种性质:一是自我性,即我的作文我当家,这是天生具来的;二是时间性,即作文必须是自己写的,不能遗传,也不能世袭,不能以为老子是文学家,儿子也一定是文学家。文学没有什么秘密,靠的是自己的悟性;三是创造性,如果我们的作文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创新性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作文是工业化时代留给我们的一块木舟,要精神独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而我却只能给学生们指出门在哪里,老师教学生也只能这样。阅读好的文章是一种享受,阅读中等的文章还过得去,阅读差的文章使人难受。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作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作文教学有三种情况:一是能够教的,字、词、句、段、语法、修辞、逻辑和语言,但这几个方面与作文好坏不是关键;二是半能教的,主要指:观察能力、体验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但能力不能直接传入,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吸纳,这比第一条“能教的”更为重要;三是不能教的,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才气和灵气,胆气和生气。这对上品作文来说非常重要。教师教写作的关键是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激励学生人人都想写作文,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学生作为后,我们在批改、评讲是不能给学生泼冷水,而要给予鼓励。吕叔湘先生认为读文学作品是体验其中的文学味,他认为要学好语文,第一要多读书,第二要写作,第三要英语好。

 

    作文有以下几种关系:

     一,“语”和“文”(言和文),语,即口语,文。即书面语。作文实际上是由言到文,平时怎么说就怎么写,言文一致。但我们的汉语中“言”和“文”却不一致,自古就有一套书面语言,而我们的写作就要用书面语。二,“虚”和“实”常用的叙述、描写和说明等表达手段,议论、想象、抒情等表达方式,做到虚实并举。写作就是一种再现。三,“叙”和“议”,叙是作文之本,是打好写作基础的关键,对于“论”则不要着急,重点放在高中,因为一个人在十八岁以前,逻辑思维都比较差,真正的写议论文应该放在大学,论是求同的,叙是求异的,只有善于记叙,才能显示一个人的才气。四,“放”与“收”,一般来说,要先放后收,作文应该是由少到多,由多到精,初二到初三提倡写一万到两万字的记叙文。而我们现在的学生作文一般在600——800字,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五,“学”与“创”,即学习和创新,“学我者死,悟我者生”。创就是创新。我们的作文教学现在一般都不提倡训练。“淡化文体”的说法我也不赞成,孔子教学生,就是要先正文,而我们的高考作文也提倡淡化文体,结果出来的东西成了“四步像”。“守阵出新”,我们的作文就是要出新。

 

    从这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问题很多,一是书写太差,二是基本功太差,提笔就写错别字,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作文的基本功:标点符号要精准;行款格式要正确;文字书写要规范;遣词造语要清通。三是,字数太少,四是作文的个性化太差。学生作文中假、大、空、套话太多。

    作文就是要做到:写我的自由之见,书我的自热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

(2010年11月21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