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款雪铁龙c4l1.6t质量:生态伦理的实相 - 大华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57:29
生态伦理的实相 我要打印   IE收藏 我要留言  查看留言  来源:大华网   时间:2010-12-14 22:55:15

    (本网讯)求人不如求自己,唯有建立起正确的众生平等观和自利、利他到“自我实现”的伦理观,才能把我们的地球建立成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上不再受污染的人间净土。北欧式社会主义的一些国家在节能减碳上早已行动起来了,并为世人所赞赏与效仿,我们还要在这欲壑难填的追求中等待什么!

  坎昆气候大会落幕时,地球气候已然进入了极寒,这对刚出炉的“坎昆协议”,是极具讽刺的。

  今年是哈勃望远镜升空20周年纪念,人类的视野已经可凝视到137亿年前的宇宙,可惜人类还是无法对自己居住的地球环境有足够的认识。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各种生态文化思潮与文化价值观的反思应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于9月出版了第三本科普著作“The Grand Design”。根据书的内容,作者是赞同model-dependent realism(即相互依赖、相即相入的实相因缘),而不赞同有一个“智慧的设计”,故笔者把它翻译为《大因缘》。

  在书的第三章〈什么是实相?〉(What Is Reality?),霍金用斜体字写道:“There is no picture- or theory-independent concept of reality”,即不存在一个景象或理论独立概念的实相。他担心人们看不明白,就举了量子论的“测不准原理”来说明观察者(observer)的重要性。书中写道:“在有些情况下,单独的客体简直无法独立存在,它只能作为多个客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有如“单独、自由的夸克在自然界中是无法存在的”。

  这不单为宇宙与生命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圆融自足的理论,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也为事物(物质与精神)均具有相互关联性、依赖性、相即相入、圆融无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书未出版就引起全球关注  

  此书未出版就已经在全球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它不单为宇宙生态学乃至自然生态学提供了科学理论的依据,也将对未来人类思维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为过去的学说夯实了理论基础。

其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Evolutionism)。一直以来,不相信进化论的人们在诘问达尔文的学说时,总认为那是达尔文的观察,没有科学的依据。对于这个问题,达尔文在写给同事约瑟夫·胡克的一封信里由反证中有提到:“如果可以证实,确有某种复杂器官是不可能经由无数渐进且微小的变异而形成,那我的理论就会彻底崩溃了。”

  另一个就是“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虽然西方文明传统相信二元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c),认为人比自然万物贵重优越,与其他生物无伦理关系。然而,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西方的学者开始作深层次的反思。

  20世纪30年代,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思想先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就发出了“拯救地球”的呼吁。195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史怀泽(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提出“敬畏生命”,把伦理的范围扩展到对一切动植物有情众生的关怀。

  还有美国生态保育之父的李奥波(Aldo Leopold,1887-1948),出于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热爱,他构思出迥异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大地伦理篇》(The Land Ethic),并将有情无情世界的草木、山水、动物等包含在所谓的“生物社区”里。

  在这个社区内,“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存,其中的每一件事物,与任何其他事物均有关联和依赖性、相即相入,组成了一个有情与无情世界圆融无碍的生命共同体”。李奥波认为,这是“一种最终极的民主”的实现,颠覆了民主这一个“好东西”的西方传统“普世”价值观,也敲醒了盲目地鼓吹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后现代“东方学者”。

  随后,1970年代,挪威哲学家奈斯(Arne Naess, 1912-2009)提出了“深层生态学”来质问停留在以人的利益为目标的“浅层生态学”价值伦理观,使对生态危机的反思持续深入地展开,各种关注生态问题的非政府组织相继地在西方出现。  

生态恶化症结在于人类欲望 

  科学家在“温室效应”的一个小小发现,令解决地球异常的方案朝着“节能减碳”方向极端的倾斜。谁拥有庞大资金的水喉与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自然会设下这一个“减排话语的陷阱”;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显然就是这个陷阱话语的制造者,并成功地把全世界陷在这一框架里长达快20年。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古气候专家丁仲礼早已直斥这个框架“在道德上是邪恶的”,因为发达国家试图“将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的贫富差异固定化”。即便是如此,以美国及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就以自己短期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企图拖延甚至推翻自己过去的承诺。

  美、日的心态固然可受公评;然而,生态环境恶化主要的症结还在于人类为了满足自身贪婪的无明欲望,而对山川、森林以及各种动物的大肆破坏、掠夺与杀害。

《周易》曰:“天行健、地势坤。”天地运行本来矫健和顺,如今天地做出大反扑,正应了因果循环屡试不爽的真谛,人类自然要自食业果。

  回顾霍金的金玉良言:“单独的客体……只能作为多个客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作为重要的主体“观察者”,要进一步拓展与肯定观察者的“自我”,由“自利”达到“利他”的二元统一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唯有把“自我”投入到更大的“生物社区”里,以平等心、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来否定“自我”。因为“自我”的自身利益是更大世界或“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而获得奈斯所要达到的“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即生态智慧与伦理的终极规范。世间种种的道理,不正也是如此吗?

  我们不能只期待“坎昆协议”的落实,求人不如求自己,唯有建立起正确的众生平等观和自利、利他到“自我实现”的伦理观,才能把我们的地球建立成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上不再受污染的人间净土。北欧式社会主义的一些国家在节能减碳上早已行动起来了,并为世人所赞赏与效仿,我们还要在这欲壑难填的追求中等待什么!

 林明雅--作者是新加坡佛教总会高级研究员兼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