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朗仪表盘异响滋滋的:一封看透人性的密信成就了雍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04:52

一封看透人性的密信成就了雍正
     康熙后期的十多年里,二十多个皇子围绕储位进行争夺,一直是中华历史的一大热点。这场斗争,把一部分贵族、官僚、文人,以及西洋传教士卷进去,激烈到你死我活的程度。最后,皇四子胤禛取胜,被精明的康熙帝立为储君。他的成功,得益于自己的夺储策略,而这些策略是一些谋士为他制订的。    在《中国通史》上,特别强调戴铎的作用。戴铎,曾为胤禛家奴,后经胤禛推荐,担任福建知府、道员、四川布政使等职。戴铎为胤禛的基本谋划,集中到一封给胤禛的密信上。    今天,我们再读这封密信,仍会感到受益匪浅。这封信看透人的本性和竞争的奥秘,并指明交际秘诀、处事之道。虽然密信有一些封建糟粕,但一些实实在在的心理规律、行为技巧等,在现代社会仍有借鉴价值。    这封密信写于1713年,是原太子再度被废、储位之争白热化的时候。以下是密信的简要内容:   “当不当皇太子,是关系到终生荣华富贵,还是屈辱人下的重大问题。现在,储位之争已到关键时刻,绝不可轻视。因此,我要向您进献浅薄的意见。这些话可能不应当说,说了可能犯死罪,但我还是要冒死进上几句话。   “当今,康熙皇帝是天生的圣明君主,各位皇子在储位空悬的情况下,明争暗斗,互不相让,为的就是谋求储位。   “皇子与平庸的父皇容易相处,同英明的皇帝,则很难把握好关系。兄弟少,关系也就简单,相互容易融洽;如果兄弟众多,关系就复杂了,处理起来颇为麻烦。因为在英明的父皇面前,不表现自己的才华吧,恐怕父皇认为这个儿子是蠢才、不中用,弃置一边;努力表现自己的才华吧,又怕精明的父皇产生猜忌,说他有野心,使得做皇子的人不知如何是好。兄弟多,个人的秉性就不同,爱好也各异,关系复杂,矛盾也多,使身处其中的人不知如何周旋。奴才认为正确的做法:是用孝敬的态度敬事父兄;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其他人;用忍让的态度宽容他人的过失。这样一来,父子兄弟的关系就没有处理不好的。   “您天生懂得仁孝,在皇帝那里,没有一点不对,这不用我们担心。   “对待各个兄弟,您也应当用高深的修养和博大的气度对待他们,让有才能的人嫉妒不起来,让无才能的人紧紧依靠着你。决不要图一时痛快发泄情绪,这可能给自己带来终身大祸。   “所有在您周围的人,奴才请求您都要破格给予优待。一句赞扬的话,说话人未必因此得福,但一句诋毁的话,就可能使人遭祸。您一贯敬老尊贤,很早就被人称赞,但请您更要时刻留意,就是那些地位一般的汉人官僚、太监、侍卫、,同他们见面,您也要给他们多讲几句应酬的闲话,夸奖几句,其实,您也不用给他们金银绸缎当赏赐。这么几句话,他们就会感激不尽,逢人讲您的好话。这样,贤明王爷的名声就会越传越远,别的皇子们就赶不上您了。   “至于府里的一些小事情,似乎用不着多管,免得分散精力,弄不好还会招来不利于您的议论。古人说:打天下的人,如果轻视金玉布帛,那么得天下就像翻手掌那么容易。您的气量大,自然不会在乎这些小利。谋财会受到舆论的指责,给自己招来麻烦。   “说到为您建功立业的人才,咱们王府中就有。这是些金玉,但还藏在匣子里;这是些珍珠,但还沉在海底。最近您发话,允许府里的人借银子捐官做,大家因此认识到您提拔的美意。我恳求您进一步培养门下的人,对于还不太熟悉的人,请您亲自面试提拔。借着您的声望,大伙一定会更加努力上进,虽然大家不一定都能飞黄腾达,只要有两三人出现,就会成为您不可缺少的助力。   “这几条建议,希望您采纳。您根基深厚,学问渊博,哪样道理不知道,哪件事情不清楚?我这些浅薄的见解是多嘴了。现在是储位之争的紧要关头,实在马虎不得,所以向您禀报这些意见。现在,稍微有一点懈怠,就会出现别的皇子率先获得储位的可能。再说,您的才华、智慧、品德、学问,哪样不比别人高出万倍?如果有人因此嫉妒您,使出坏来,到了势难两立的地步,您后悔就来不及了。”   以上就是这封密信的简要内容。除了把夺储形势、利益关系看得清清楚楚外,还有几点值得肯定。    一是异常重视“赞美”、“尊重”,这是一些费力不多、但能产生奇效的“法宝”。一方面,他极力建议胤禛在上上下下、前后左右的交往中,运用这些“法宝”。另一方面,在这封密信中,戴铎也是大力赞美、万分尊重胤禛。作为一个下人,向王爷提建议是困难的。但有了“赞美”和“尊重”,提建议就显得那样顺畅和有力。    二是清晰地点出“增强助力”与“减少阻力”,这是竞争的两个基本方面。争夺储位,就是一场激烈竞争。任何一种竞争都有两个基本方面,戴铎从中入手,告诉胤禛应该怎样做。培养人才,提高威望,能够提高竞争力的事情一定要做;宽以待人,舍弃枝末,能够减少阻力的事,也一定要做。在这两个基本方面,如果都做得出色,在这场残酷争储的斗争中,又怎么会不胜呢?    三是特别强调“增强必胜信心”与“不可掉以轻心”的战略意义。密信的开头与结尾,虽然只有几句话,但说得很深刻,把胤禛的优势和夺储的重要性、必要性、严峻性,说得清清楚楚。相信胤禛看后肯定有一种“背水一战”、“必须全力以赴”的感觉,自信心和警惕性会极大提高。    这一封看透人性的书信,发挥了极大作用。在这种策略指导下,胤禛越来越被康熙看重。1717年11月,康熙帝召集诸皇子及满汉大臣等入宫,宣长篇口谕,暗示他已经决计立储,只是未将继承者言明。1722年11月,69岁的康熙帝在寝宫病死。宫中传出遗诏,内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于是,胤禛奉诏即位,改次年年号为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