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仪表灯图标大全:“消灭绝对贫困”的卫星还是不放为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39:10
2011年12月14日 10:03:11
来源: 国际在线
新华微博

在政绩观的影响下,权力划定绝对贫困的标准不能绝对化。一旦绝对贫困的标准绝对化,政府的扶贫力度可能就会减弱。
2008年,江苏省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明确提出力争经过3到5年努力,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至去年底,已有362.38万人脱贫,年人均收入超过2800元;预计到今年底,江苏全省农村468.2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江苏成为全国率先消灭“绝对贫困”省份。(12月12日《新华日报》)
必须要肯定江苏省在消除贫困、权利救济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年收入超过2800元的目标,并不是所有地方政府都能实现。除此之外,在相关贫困标准的划定问题上,江苏省能够及时与国际接轨的做法也应该赢得掌声。在2008年,江苏省就弃用我国扶贫标准(当时为人均纯收入785元),而采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日均消费低于1美元”(折合人民币2500元),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要知道,2500元的贫困标准甚至还比刚刚划定的2300元还高出了200元。
但是,“在全国率先消灭绝对贫困现象”的政绩却仍然看似是一颗政绩卫星。首先,江苏消灭绝对贫困现象的依据是“年人均收入”,因为这个“均”字存在,“消灭绝对贫困”的成绩就好像是在平均主义的大锅饭里实现的,至于田间乡野究竟还有没有绝对贫困户,相信只有实地调查一番才可以得出结论。贫困户的日子苦不苦,相信只有百姓自己能体会得到。
其二,消灭绝对贫困现象不是最终目的,让百姓生活地更好才可以作为最终目标。先不说的近几年以来国内的CPI疯涨了多少个百分点,就实际购买力而言,现在同样的收入未必能比得过2008年。再者,绝对贫困的标准线是死的,而相对贫困的线却是活的。社会的基尼系数仍然触目惊心,贫富差距仍然巨大,即便是在脱贫群体内部,也存在着相当大的贫富差距,此语境之下,用一个平均数来证明已经消灭了绝对贫困的逻辑,就显得很是无聊。
现实的问题还有许多,央视新闻节目中所报道的“近乎每个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的盘剥扶贫款”的现象,江苏是否也同样存在?“授人以渔”的问题解决到了什么程度,对贫困人口的培训、帮助实现就业与再就业的比例达到了多少?这个比例中,有多少水分?现在这些刚刚脱贫的人口,有没有返贫的可能?……诸如此类问题,数不胜数。而更本质的问题还有一个,我国贫困人口在权利上,真正实现脱贫了吗?如果没有,“消灭绝对贫困”的卫星,最好不要这么早放出来。
放眼全国,按刚刚更新的贫困线标准年收入2300元计,我国至少还存在1.28亿绝对贫困人口。而据今日(12月12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NO.2》,中国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已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加上GDP跃居世界第二、政府财政收入已经突破10万亿的国情看,我国的绝对贫困标准还应该更高。即便不能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比,和澳大利亚的(736澳元)、南非的(四口之家贫困线为13359美元)也应该有所跟进。列举以上数字,并非否定江苏省的扶贫成绩,而是应该更清楚地看到扶贫工作的任重道远。
“在全国率先消灭绝对贫困现象”,很像是一种政绩炫耀。在政绩观的影响下,权力划定绝对贫困的标准不能绝对化。一旦绝对贫困的标准绝对化,政府的扶贫力度可能就会减弱。而事实上,政府对于扶贫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更不应该有自满与邀功的心态。(王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