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速腾2017灯光图解:李荣盛做客文化大讲堂 演讲《国学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0:53:00

李荣盛做客文化大讲堂 演讲《国学是什么》

 

    中广网珠海12月11日消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绩有目共睹,经济发展的成果让每一个人可以触摸,但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对道德和人心的破坏,也是有目共睹。李荣盛研究国学多年,昨天做客珠海文化大讲堂,他演讲的题目为《国学是什么》,他认为法律可以让人不敢去做坏事,制度可以让人不能去做坏事,文化才可以让人不愿去做坏事。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人们走向和平喜悦的境界。


  李荣盛说,我们的祖先不仅勤劳勇敢,而且聪明智慧,在数千年的与大自然的长期搏斗中积累了无比辉煌的文明,也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广义的国学是指传统文化的总和,这些传统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李荣盛认为,国学首先包括语言和文字,中国人创制了汉字,这是中华文明的标志,1959年中国考古队在孔子故乡大汶口发现了陶片上划了几种符号,一个圆圈中间一个点就是太阳,一个小月牙就是月亮。这些陶片经鉴定距离今天6000年,中国文字是中国民族凝聚了6000年的文化基础。

 

  易经和哲学是国学的源头

 

  李荣盛认为,易经是中国国学的源头,古代的易经研究者大体分两派:易理派和术数派,易理研究含义,术数就是算卦,易经包含了整体性思维、变化性思维、联想性思维。比如说乾卦,乾指天,坤指地。“乾”在宇宙里指太阳,人群里指男人,家庭里指父亲,国家里指国君。

  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第一句话是乾卦里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二句话是坤卦里面“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科学与技术包含在国学里面

 

  李荣盛说国学如果不包含科学与技术是一种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分物理化学,很多学问融合在一起。《左传》中提到太阳黑子、流星、慧星,这些都是天文学知识。中国古代把科学技术称之为经世之学,纪晓岚编《四库全书》时,将中国文化分为经、石、子、集四个门类,他把科学技术放在子集里面,比如说农学、算学、医学等等。

  中国还有四大发明,马克思说四大发明为资产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假如西方世界没有接受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今天的欧洲还在黑暗里面徘徊。中国的造纸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欧洲才有文化及文明的普及,才有了伟大的文艺复兴。

 

  国家和史学构成了国学重要内容

 

  李荣盛认为,中国辉煌史学里面蕴藏着国家学说,中国是史学最早产生、史学最完善、史官最早产生、制度最完备的国家。历史上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下来,而中国的孔子应该称为世界历史之父,因为中国没有宣传,所以没有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人们公认的历史之父叫希罗多德,这个希腊人写了一本书《历史》,记载了希腊的发展。但孔子去世那年希罗多德才5岁。

  另外,中国最早建立了统一的国家,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大一统”,国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指一个诸侯国,家是一个士大夫的家,二者加在一起就是周朝的天下,就是国家,国家不能f 裂。

 

  观点一

  “国学”一词的由来

 

  李荣盛说,国学应该说是中国人创造的自己的本土文化,国学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那时候很多外来文化叫西学,中国的文化就叫“国学”,一位大学者邓实在光绪33年(1907年)在《国粹学报》上发表了《国学精论》的文章,这是迄今为止“国学”这个词最早的报刊记录。

  李荣盛认为广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狭义的国学是指儒学。

 

  观点二

  有四个人为中国文字做出贡献

 

  在历史上,有四个人为中国文字做出了贡献,一是仓颉,他发明了象形文字。二是李斯,他用小篆统一了中国文字。三是许慎,他记录下中国文字,编写了中国最早一部记录文字的《说文解字》。四是王永民,他是中国文字的守卫者,他在电脑时代发明五笔输入法,将中国汉字和电脑完美结合起来。

 

  观点三

  中国人应该多读四书五经

 

  李荣盛认为,狭义定义的国学,就是儒学,儒学的学问都在四书五经里面。“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五本书。

 

  观点四

  佛教和佛学已深入生活

 

  中国本土宗教起源于老庄学说,道教有三大主张,一是重生贵生,二是祭祀神灵祖宗,三是积德行善。而佛教已经深入到国人的生活深处,比如“自觉”原是一个佛教词语,现在到处都在用。赵朴初先生说“佛教”是超越人类超越种族的一种宗教,以释迦牟尼为尊,以成佛为最终目标,所以叫佛教。

  佛教从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已经2000多年了,而中国传统文化有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就是儒家、佛家和道家三大学问。

 

  主讲人简历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委员。著有短篇小说集《向阳松》,长篇故事《韶山风云》(合作)、《千年祝福》(合作),电视连续剧剧本《徐悲鸿》、《相识后的二十六天》,中篇传记文学《徐悲鸿》,短篇小说《老制度》、《井岗星火》、《虎穴救战友》、《特殊使命》等数十篇。其中《瀑布》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