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远近光灯怎么开:廉洁从政背景下公务员心理建设探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50:48
[ 作者:张振琪    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    点击数:600    更新时间:2011-5-17    文章录入:admin ]
摘  要: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是规范公务员廉洁从政的关键措施,但这种法律制度层面的约束机制还是要通过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等方面来加强公务员的心理建设,对于促进廉洁从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廉洁从政;公务员;心理建设
2010年1月18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这是一部规范公务员廉洁从政行为的基础性法规,是党中央为加强公务员廉洁自律工作采取的,用法律手段来巩固反腐成果和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国家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主体,代表政府管理公共事务,这种法律和制度层面的约束机制还是要通过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公务员廉洁从政,我们还须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心理建设。
一、廉洁从政背景下加强公务员心理建设的必要性
(一)推进政府廉政建设的需要
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廉政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治党不严,廉政建设抓得不紧,管理和监督不力。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禁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造成腐败现象的发生。廉洁从政背景下加强公务员心理建设有利于公务员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提升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增强廉洁自律、防腐拒变的能力,从而推进政府廉政建设。
(二)弥补制度建设缺陷的需要
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是规范公务员廉洁从政的关键性措施,但是我们不能将其视为唯一的措施。因为制度的完善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进程紧密相关,现实情况的不断变化造成制度体系的健全必须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完善过程,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则,任何制度都是靠人去执行的,如果对廉洁从政制度的认识不够,道德信念不高的公务员就会钻法律制度的空子,欲望强烈时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腐败的不归路。这种制度方面的缺陷可通过加强心理建设来弥补,对公务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抑制腐败心理来预防腐败的发生。
(三)少数公务员存在不良心理
目前我国公务员的心理总体上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新一代公务员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开拓进取心强,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高。但由于国家公务员社会、生活、工作环境的复杂性,面临着社会形态多元化、诱惑多样化、价值多重化的挑战。少数公务员存在私权、侥幸、贪婪、从众等不良心理,不仅影响了政府形象,而且降低了政府效能,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公务员廉洁从政,除了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之外,还须加强公务员的心理建设,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公务员廉洁从政的心理因素
(一)私权心理
部分公务员表面上认同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并且对公众承诺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用党和人民授予的公共权力为公众谋福利。但在他们内心里却不这么想,在实际行动中也没这么做,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私有化,把自己看做权力的主人,把权力当成是自己升官发财的工具。这些具有私权心理的公务员认为,手中的权力不是人民给的,而是自己凭本事打拼得来的。所以,一旦权力到手,就想方设法凭借权力获得自己的名誉、地位、金钱和美色,用权钱交易原则代替了人民公仆原则。
(二)侥幸心理
那些公务员中的腐败分子实际上非常清楚自己的不洁行为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但他们认为社会上违法乱纪的事情太多,东窗事发者是倒霉撞在枪口上,是不够谨慎才会大意失荆州。这些人自认为自己的智商比较高,做了违法乱纪的事后根本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就算出了事,执法机关也查不到证据,再加上保护网意识,认为风险小,保险系数大。有些腐败的公务员事发之后被查处,不从内心反省忏悔,而是怪自己保险措施没做好,被别人牵连了。还有一些公务员看到其他人违法没有被发现,就盲目地认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也不会那么容易被发现,因此侥幸心理大大增强。在这种不良心理的驱使下,腐败愿望将会很快转化为腐败行为。
(三)贪婪心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那些腐朽的资本主义思想和生活方式也趁虚而入,最突出的就是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泛滥,有的公务员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之下,败下阵来。贪权、贪财、贪色,沉迷于灯红酒绿,追求极度的奢华生活。随着他们的个人私欲日益膨胀,贪婪心理也越发强烈,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工资收入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这些公务员就把手中的权力看作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置国家法律和人民利益于不顾,大搞权钱交易,以满足自己的贪欲,最终走向腐败堕落。
(四)从众心理
有些掌握一定公共权力的公务员其实已经意识到腐败的危险性,他们主观上不想参与,但因种种复杂的利害关系而与那些腐败分子同流合污。一些行贿者在行贿时,就申明"其他人都收了,就看你的了",于是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公务员就担心遭到单位上其他成员的排挤,只好随大流。受此影响,其心态开始慢慢起变化,部分公务员党性和良知的天平开始向另一个极端倾斜,经历了一个从看不惯到边学边干再到顶风作案的过程。从众心理的产生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治理腐败不彻底, 漏网之鱼较多, 使得很多公务员感觉腐败风险成本较低, 从而铤而走险。
(五)麻痹心理
一些公务员腐败犯罪是从收受红包和礼物开始的,他们认为朋友之间收受红包或礼物只是一种礼尚往来,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生病住院的时候,认为拒绝别人的好意,显得不尽情意,面子上也挂不住。时间一长,收受红包的数额越来越大,自己也觉得理所当然了,甚至发展到以红包的大小、礼物的轻重作为判定关系紧密程度的标尺。收得多了,自然要为别人办事了,于是就逐渐滑向犯罪深渊。一些不法分子对公务员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办法,开始只是送小钱,然后逐步扩大,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找这些公务员办事,以致一些公务员麻痹大意,以为这只是朋友之间感情深厚,礼尚往来而已。等到犯罪分子要利用其手中的权力进行非法活动的时候,他们已深陷其中,有把柄落在人家手里,就不得不为别人办事了。这种自我原谅的心理让他们一步一步陷入圈套,成为别人手中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