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精通维修案例:吕祖解《道德经》心得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7:34:35

吕祖解《道德经》心得8

(2009-08-02 22:16:01) 转载▼标签:

本心

道德经

灵性

文化

分类: 智慧

上善无为若水,也含有上善治水,治理人体中的真水,精气神中的精。保精、补精,道家养生的方法多得很,但都是在术的层面,只能保健延命,并不能发生了脱生死的根本改变,惟有内丹在道的层面入手,以见道之心对待元精,才会使生命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老翁变少年。

道妙无非神气合一之太极,父母生我之前一点虚灵之气而已。上善若水是指心性如水,上善治水,治理肾水真精,无非阳生。阳生必须一个忘心,因此,老子在说修身时总是身心并举,总是在强调身体的状态是心的作用,性功到了命功才容易,总是以各种元素在讲心性之功,这一章就是借水讲心。

《道德经》原文上善若水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吕祖解经摘要:

此章要人修道若水,水乃无心之物。

内功用水而若水,如是故,不争者等人,可几乎于至道也。

心正意诚,即是“善”字总领。水是圆通底,修道如水之圆通,正诚、圆通,无道不成。水乃养命之源,水升火降,聚则结为金液,散则无处不周,如滋养万物一般。

地乃绛宅,一善,则身外之身,处而安之。存正诚,则心渊而冥之;存正诚,则意外意,周流用之而不穷;存正诚,我之魂魄不为我治,合之而成真种子,一有性中景象,乃吾身之事也。

作者心得:

水善处下,谦卑柔顺,功盖天下而不知,行满万物而不知行,惟顺其自然,随顺柔和。水之柔和类似于胎息时的太和一炁,后天的呼吸是一团燥急之炁,调息,调则平,平则和。这一太和之炁就是人在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就是本来的我,是天地人合而不分之我,也就是真性真命合一之我。我身出生之前,真我盘旋清空为元气,落入人身为元神。凝神一心,一则虚,虚即我之真性。心神入虚,天地清和之炁自然相投。调息令匀,勿忘勿助,不疾不徐,心息皆入虚极之静。而虚并不是无,虚中有实,当虚中之实未发动时,心保持无知无识,包容一切;当虚中之实发动,心触物而动,随感而通,遇圆则圆,随方则方,活泼不拘,似游龙之莫测。这就叫以性统心,心从来不无事生非,来者不拒,过去不留,心静心动都在真性上。心虚如水,才能内伏铅汞,外盗天地元阳。内感外应,天地元气流于一身无休无止。黄元吉说,性功至此,命功易也。

这就是盗天机,天地元气也称德一之炁,读老子《道德经》神清气爽,练胎息自然辟谷,都是因为得到了不花钱的天地元气,也用不着劳动五脏六腑,吸收进来的元气,可以消除诸多的疾病,还可以心明神灵,开启慧性的光明。如今道家养生辟谷最火热,就是因为里面有超科学的好东西。那是见素抱朴得来的,参加个辟谷班动辄上万元,未必得到实效。物质主义的人生,声色货利是我之元气被天盗,多藏必厚亡,掠夺过多必然多耗散元气,即使是王侯将相,不知修性立命,也不过是日积月累地耗散真元而已,所以说富贵之劳人不如贫贱之适者。

人始生于阳,有阳则生,无阳则死。阳生并不局限于胎息一种修炼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读书的时候,非常专注,私欲尽去,一灵独存,忽然被触动而醒悟,此时就是阳生之景。和朋友聚会,忘情忘景,畅谈豪饮,也是阳生之景。琴棋书画,顺乎自然,本于天性,悠游自得,消遣忘情,同样是阳生之象。自我的我执自然消失,心虚达灵阳自生。

吕祖说水之圆通,实际指的无我执之心,水乃养命之源,水升火降,聚则结为金液,散则无处不周,如滋养万物一般。肾水中的元气是生命之本,水生就是阳生,火降就是心入虚还真性,心火中的真阴真水与肾水中的真阳真火合一,就是人体先天精华的真药,可以修补和改造人体后天的受损。心正意诚,即是“善”字总领。正,止一也。心神止于一,诚恳至极,虚灵不昧就是善,居善地,这个地在人体指腹部下丹田,意守丹田是一个表面的居善地,守住心地之善,才是更关键的。这个地很小很小,只有一个念头刚落下和另一个念头还未升起之间那个缝隙,专诚一念地守住这个空,让两个念头之间的缝隙尽量加大,逐渐变成心静如水。一念之生死,一息之涅槃,道之成岂在多乎,只需把持一念。纵有时念起心动,也是触物而动,不是无故自动。如此动心,心无其心,虽应万端,也是真心。入定时间越来越长是真正的居善地,也是吕祖说的存正诚。存正诚,心神入于深渊般的杳明状态,意外意是说守丹田气穴时,一开一合任其自然,不要干涉不要控制,似守非守。天地的元气流入,用之而没有穷尽。心存正诚,魂魄就是阳神和阳神,两者合一,是元神显现时,吕祖叫她真种子,元神元精才是丹田上撒下的真种子,才能长出丹苗。这也是三生万物的玄秘,魂魄阴阳神都是人身之物,都底子薄见识浅,局限得很。而元神是宇宙智慧的化身,通万有,人能见到元神就可以有无限的神通,我是这样感受老子的三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