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note3解除网速限制:专家论道:中国应如何审视“智慧城市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50:03

12月6日,第三届智慧城市建设高峰论坛在梅地亚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论坛以"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经验,谋划智慧产业发展蓝图"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国内各智慧城市建设主管领导、智慧城市研究专家、智慧城市相关企业及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共200多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共同探讨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与实践经验。

论道嘉宾:

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浙大-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杨冰之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院长 顾德道

无锡市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局局长 张克平

杨冰之:智慧城市正在发热,如何看待这种"热"?

浙大-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 杨冰之

中国智慧城市正在发展,但是智慧城市热了吗?会上,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浙大-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杨冰之全面分析了智慧城市热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对于智慧城市"热度"的判断在于智慧城市为什么热?谁在发热?这个热健康吗?会不会持续的热?以及这个城市到底在哪个地方热?等几个方面。为此,智慧城市的主体政府应该做到,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以最少的物质投入,最大的价值回报,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以最好的服务和最少的运行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针对智慧城市热的情况,杨冰之先生指出其存在七大关键性问题的思考,即智慧城市是历史必然趋势、智慧城市要拓宽空间概念、智慧城市要有崭新的资源观、智慧城市结构观、智慧城市要发展智慧产业、要有新理念规划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信息化逻辑。此外,杨冰之先生还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激情与理性并重、选择好发展模式、转变管理方式、智慧推进策略、创新服务方式等五点建议。展望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杨冰之先生最后指出,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按照当下趋势应该是首先在中小城市、园区、特色乡镇的初步试点,到大城市规划建设的全面开花,进而从试点、模仿推动创新、实效和特色的提升。

顾德道:智慧城市热?未必!毕竟不少老百姓还不了解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院长 顾德道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德道先生指出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是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一体化、协同化、互动化、融合化,并强调智慧治理模式的变革和城市整合信息平台的拓展,利用人的智慧,物的智能,促进城市创新发展。作为城市首要发展目的是要做好基础工作,从单位内部开始拓展到一个行业 再拓展到一个城市,要关心交通、看病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要让人们每天都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好处。智慧城市不仅仅是口号,因为它有更强的包容性、导向性、技术性,智慧城市要用智慧的办法来发展城市,更要拓宽广泛的视野。

最后,顾德道先生详细介绍了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针对"智慧城市热"的问题,他表示目前在宁波机关、大多数企业都听说过智慧城市或者正在参与智慧城市的相关工作,但不少老百姓对智慧城市不甚了解,这说明我们在对智慧城市的宣传和知识普及还需加强,所以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不断的深化,积极开展各方面的工作,促进城市转型成功。智慧城市建设是长期的过程,做好基础工作,做好知识普及工作 从小的到大的,一步一步来做。

张克平:智慧城市,"热"才有希望,但行动要冷静!

无锡信息化与无线电管理局局长 张克平

无锡市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张克平先生指出,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管理模式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而发展的,城市在不断地演进,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人民需求的,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时代之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创新,才能占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制高点,未来的城市一定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性等多方面发展。

在"感知中国"的背景下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张克平先生表示,要正确看待"感知中国"战略和"智慧城市"建设,既要科学理性又要解放思想;既要立足自主,又要引进开放;既要只争朝夕,又要持之以恒;既要面对现实,又要展望未来。无锡在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首先是科学系统的进行规划,在攻破技术大关之后,初步形成建设架构,在慢慢的探索下,推动产业的发展。针对"智慧城市热"的问题,张克平先生直言,智慧城市热是肯定的,一个产业刚兴起的时候不热,那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产业。但是需要产业界各方共同努力,冷静行动。

据悉,第三届智慧城市建设高峰论坛得到了华为技术与网能经纬的支持,中国电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数字政通、华为公司、网能经纬、神州数码、银江股份、富士通、日立公司、中兴通讯、IBM、索尼、诺基亚、中星微电子、大唐融合、华三通信等10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代表参加了论坛,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证券报、人民网、搜狐网、赛迪网、《投资与合作》、科学时报、国际商报、通信信息报等多家媒体对大会盛况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