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电脑笔记本截图:马达加斯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9:21:33
         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南部,非洲东南部岛国。全称马达加斯加共和国 (Madagascar)。人口1900万(2007)。由18个部族组成,马达加斯加人占98%,尚有少数科摩罗人、印度人,华侨和华裔5万人左右,法国侨民1.8万人左右。马达加斯加语为国语,通用法语。居民信奉基督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占70%,信奉传统宗教的占20% ,信伊斯兰教的占8%。首都塔那那利佛。  

历史

首都安塔那那利佛一景

公元1~10世纪,印度尼西亚人和阿拉伯人陆续迁入移居该岛,并同当地人通婚,形成马尔加什人。

14世纪在中部和东南沿海出现了国家组织。

16世纪,麦利那人在中部建立伊麦利那王国。

1794年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9世纪初统一全岛,建立了马达加斯加王国。

19世纪30年代遭法国入侵,1896年沦为法国殖民地。

1947年3月29日,马达加斯加人民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反对法国对马达加斯加长达50多年的殖民统治,许多人在起义中牺牲。

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

1960 年6月26日宣布独立,成立马达加斯加共和国。

1975年12月21日改国名为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

1991年政局剧烈动荡。

1992年8月,全国公民投票通过第三共和国新宪法,恢复原国名。

1997年2月,迪迪埃·拉齐拉卡当选总统。

2002年5月6日,马克·拉瓦卢马纳纳(Marc Ravalomanana)宣誓就任总统

2006年12月,马克·拉瓦卢马纳纳再次当选总统

2009年2月,马达加斯加骚乱300余人死伤,总统逃离首都

2009年3月,在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和前总统拉瓦卢马纳纳支持者的抗议声中,年仅34岁的拉乔利纳宣誓就任马达加斯加总统,任期两年。

政治

吴邦国在北京会见原马达加斯加总统马克·拉瓦卢马纳纳马达加斯加第一任总统为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ic Party)的菲利贝尔·齐拉纳纳(Philibert Tsiranana),他于1972年3月再次当选。但是,仅仅两个月之后,面对强大的反政府示威行动,他不得不辞去总统职务。由于局势持续动荡,齐拉纳纳的继任者加布里埃尔·拉马南楚阿(Gabriel Ramanantsoa)于1975年2月5日辞职,将实际权力交给了六天后即被刺身亡的里夏尔·拉齐曼德拉瓦(Richard Ratsimandrava)。随后,一个临时的军事委员会接管局势,直至1975年迪迪埃·拉齐拉卡(Didier Ratsiraka)组成了新的政府。

在随后拉齐拉卡统治的16年里,马达加斯加在1975年
宪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不断的试图建立革命性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这段期间,实行了私营企业国有化、经济中央集权化和教育系统削弱经济等战略,给今天的马达加斯加留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和大量的文盲。1982年和1989年的总统选举让拉齐拉卡又获得了第二和第三个七年的总统任期在这段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只有有限的和受约束的反对者存在,并且在没有总统的允许下,媒体不得发表直接的批评言论。 【何其相似乃尔】!!

从1980年代末开始社会对宽松的政治表达氛围产生了追求,使拉齐拉卡政权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要求进行根本性改革。为了改变不断恶化的经济状况,拉齐拉卡放松了社会主义经济方针并开始进行自由经济和私有化的改革。这些经济改革连同1989年取消的新闻检查制度和1990年大量政党的出现,都无法安抚不断增长的反对派运动例如Hery Velona。一些已经存在的政党及其领导人,包括阿尔贝·扎菲(Albert Zafy)和拉库图尼艾纳·马南达菲,稳定了这些在
塔那那利佛及其周边地区特别严重的示威运动。

为了回应大量的和平示威游行并平息全面罢工,拉齐拉卡在1991年8月更换了他的总理。但是,当他的军队在Iavoloha附近的总统官邸向和平示威游行队伍开火并导致超过30人遇难之后,局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在地位不断被削弱的情况下,拉齐拉卡同意就组成一个临时过渡政府而举行谈判。1991年10月31日召开的“Panorama Convention”使得拉齐拉纳几乎被削夺了所有的权力,并建立了一个临时政府,用18个月的时间过渡到一个新的宪法政府。当时,高等法院被保留下来作为整个过程的最终仲裁者。1992年3月,一个由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家论坛(National Forum)起草了一部新的宪法。

2009年2月,马达加斯加再次发生
政变,总统马克·拉瓦卢马纳纳宣布解散政府,并逃亡。

宪法

1992年8月19日,马达加斯加公民投票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

1998年3月15日,通过全民公决修宪。新宪法赋予总统直接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的权力;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均以三分之二的多数方可中止总统权力;地方政权实行自治,建立六个自治省,自治省拥有自主的行政管理权和立法权;中央有权对自治省的权力实行监督。  


议会
马达加斯加

第三共和国实行两院制。议会(Le Parlement)由国民议会( L'Assemblée Nationale )和参议院(Le Sénat)组成。国民议会议员任期5年,通过普选,按照党派得票比例产生。本届国民议会于2002年12月经选举产生。有160名议员,议席分配如下:我爱马达加斯加党104席,民族团结联盟(由我爱马达加斯加党、众评社、社会民主联盟组成)22席,社会民主联盟(在三党联盟之外)5席,复兴行动党3席,争取马达加斯加发展党2席,火炬领袖社1席,人民力量联盟1席,独立人士及其它小党22席。议长让·拉依尼里库(Jean Lahiniriko)。参议院议员任期6年。三分之二的参议员由各自治省选举产生,其余的三分之一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力量的代表,经各种合法成立的组织和集团提名,由共和国总统任命。参议院每两年更换一半成员,两类参议员分别更换一半。本届参议院于2002年5月产生,有参议员90人,其中60名由2001年3月选举选出,其中复兴行动党49席,火炬领袖社5席,独立人士3席,众评社2席,工作、正义、发展协商委员会1席。2001年4月,原总统拉齐拉卡任命其余30名参议员。2002年7月,现任总统拉瓦卢马纳纳重新任命30名参议员,全部为我爱马达加斯加党成员。参议长居伊·拉杰米松·拉库图马哈鲁(Guy Rajemison Rakotomaharo)。


政党
马达加斯加

据马内政部统计,马目前有163个政党。主要政党情况如下:

(1)“我爱马达加斯加”党(Tiako I Madagasikara,TIM),执政党。前身为拉瓦卢马纳纳总统创建的“我爱马达加斯加”协会,在拉竞选总统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拉就任总统后于2002年7月将其转变为政党。在2002年12月15日举行的立法选举和2003年3月9日举行的立法补充选举中该党共获得104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2004年12月,TIM在塔那那利佛召开首次全国代表大会。现任主席为拉祖利米哈贾·索罗福南特奈纳(RAZOARIMIHAJA Solofonantenaina,国民议会副议长)。

(2)众评社(马文:Asa Vita Noifampitsarana-AVI ),参政党。1997年1月28日成立,是1996年底总统大选时,在各地自发成立的支持拉齐拉胡纳纳竞选委员会基础上创建。主张建立法制国家,致力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化和建立社会和经济正常秩序。2001年底总统竞选期间全力支持拉瓦卢马纳纳。在2002年12月的立法选举中与“我爱马达加斯加”党及“社会民主联盟”结成“民族团结联盟”联合参加竞选,获22个席位。目前在政府内有2名成员。主席诺贝尔·拉齐拉胡纳纳(Norbert Ratsirahonana)。

(3)社会民主联盟(Rassemblement Pour Le Social Démocrate-RPSD )。前身为1956年12月由前总统齐腊纳纳创建的社会民主党。1992年社民党分裂,以马尔松·埃瓦里斯特(Marson Evarsite)为首的一派成立新党“社会民主联盟”。在2001年底的总统选举中支持拉瓦卢马纳纳,在2002年12月的立法选举中获7席。主席为马尔松·埃瓦里斯特。

(4)马达加斯加复兴行动党(Action pour la Renaissance de Madagascar-AREMA),反对党。前身为马达加斯加革命先锋党。拉齐拉卡第一次执政时创建,1976年3月19日成立,1994年3月改为现名。主张在马建立“社会主义”。拉齐拉卡一直任该党总书记至1997年2月,拉就任总统后辞去总书记职务。1997年11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总书记,成立新的组织机构-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委员会,并决定该党以促进民主,发展自由经济为宗旨,不再提倡社会主义。拉齐拉卡在2001年12月的总统选举中败北后,该党内部出现严重分裂,势力大减,在2002年12月的立法选举中仅获3席。全国总书记为皮埃罗·拉左纳里韦卢(Pierrot Rajaonarivelo)。

(5)争取马达加斯加发展党(Parti Militant Pour Le Developpement De Madagascar-MFM)。即原卑贱者争取政权党,成立于1972年,主张“马克思主义”,并同“支持资本主义”的传统政党作斗争。1990年10月19日改为现名。在2002年12月的立法选举中获2席。主席马南达菲·拉科托尼里纳(Manandafy Rakotonirina)。
(6)火炬领袖社(Association Libéralisme et Action Démocratique pour la Renaissance Nationale, 马文Leader Fanilo)。1992年7月成立,其主要成员为拉齐拉卡首次当政时国营和私人大企业的经理等工商界人士。主张把马达加斯加建设成建立在自由、民主和分权基础之上的现代社会。在2002年12月的立法选举中获1席。总书记马纳塞·埃苏阿维卢芒德鲁苏(Manassé Esoavelomandroso)。


重要人物 

总统:马克·拉瓦卢马纳纳,1949年12月12日生于塔那那利佛市郊,信奉基督教,为马基督教联合会副主席。中小学就读于马教会学校,后留学德国和瑞典,学习食品工程,获工程师证书。创业初期曾在家庭牛奶作坊打工。1982年成立了蒂科公司(Tiko)并任总裁。1999年,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当选首都塔那那利佛市市长。2001年12月参加总统大选,2002年5月6日宣誓就任总统。已婚,有3子1女。

总理:雅克·西拉,1947年生于塔马塔夫省,信奉天主教。马著名律师。1990年8月参加全国有生力量讨论会。1993年6月在塔马塔夫当选国会议员。1993年8月至1996年9月任外长。2001年底起任拉瓦卢马纳纳外交顾问。

2002年2月任总理至今。已婚,有4个子女。

马达加斯加设立的农业开发区情况一览表
对外关系 

奉行务实、灵活的全方位务实外交政策,主张在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和相互信任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强调外交为经济发展服务,寻求合作伙伴多样化。赞同继续加强不结盟运动的团结和力量;赞成对联合国机构进行改革,主张按地域公平分配原则扩大安理会;注重参与非洲大陆事务,呼吁非洲各国加强团结与合作,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非洲问题;积极参与和促进西南印度洋地区和平与合作。以发展同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为重点,同时密切与西南印度洋岛国和非洲大陆东南部国家的关系,重视加强与中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亚洲国家的关系。目前马同118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系不结盟运动、非洲联盟、东南非共同市场、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印度洋委员会成员国。

同中国的关系:1972年11月6日马与中国建交。

2004年5月12~18日,拉瓦卢马纳纳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8月12~21日,马外交部秘书长拉库图阿里沃尼访华。2005年1月10~12日,外交部长李肇星访马,双方签署了新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3月19~23日,马国民议会副议长拉依尼里库访华。
2004年双边贸易额为16615万美元,其中我出口15207万美元,进口1408万美元。我主要出口纺织品、机电产品、医药、服装、鞋类等,进口原木、毛纱线等。

同法国的关系

法国是马前宗主国,两国有着传统特殊关系。2003年2月,拉瓦卢马纳纳总统出席了在巴黎举行的第22届法非首脑会议,并于4月正式访法。2004年3月,拉在赴挪威访问途中顺访法国。2003年11月,马总理西拉对法国进行工作访问。法是马最大贸易伙伴、双边援助国和直接投资国。2003年,法对马双边援助约7000万美元,占马所获双边援助总额的80%。马有65%的直接投资来自法国。法在马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法在马设有文化中心,每年向马提供数量可观的赴法学习、进修或培训奖学金。法国国际台在马设有调频转播台。法在马侨民约2.6万人。

同美国的关系

马美1960年6月建交。2000年,美国将马列入“非洲贸易增长与机遇法案”的首批受益国,马向美国出口总额由1999年的0.8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1.58亿美元。2002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致函拉瓦卢马纳纳,率先承认马新政权。2003年5月,拉瓦卢马纳纳总统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三十届世界卫生委员会年会,并顺访美。美将“非洲机遇发展法案”对马优惠时间延长至2008年。9月,马美签署双边合作援助协定,根据协定,在未来五年内(2003-2008),美将在卫生、农业、商业和公民教育等领域向马提供2.2亿美元。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马设有代表处。2003年,USAID向马提供了2469万美元的援助。美从1993年起向马派遣和平队员,主要从事英文教育和培训以及卫生和环境方面的合作。目前在马共有100名和平队员。

同非洲联盟的关系

马达加斯加是非洲联盟成员国。拉瓦卢马纳纳上台后,非洲联盟认为拉政权不合法,一度中止了马合法席位。经马方积极做各方工作,非盟2003年7月马普托会议决定恢复马在非盟合法席位。2004年2月,拉瓦卢马纳纳出席在利比亚召开的非盟第二特别首脑会议,签署了有关反腐、保护非洲妇女权利、成立非洲法院等一系列非盟协议。3月,马参议院议长和国民议会议长联合率团出席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首届泛非国会会议。

同邻近印度洋岛国的关系

马达加斯加系印度洋委员会成员国,积极参与地区事务,调解地区争端和冲突,努力推动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马向周围岛国供应农产品和海产品,贸易有出超。2002年12月,拉瓦卢马纳纳总统访问毛里求斯。2003年5月,马参议院议长和国民议会议长联合率团访问毛里求斯。8月,毛里求斯旅游部长率旅游行业企业家代表团访马。12月,马总理西拉和兰杰瓦外长赴科摩罗首都莫罗尼出席为解决科民族和解而召开的第三次印度洋地区国家和非盟三驾马车部长级会议。2004年4月,毛总理贝朗热访马     

地理


位置

位于南半球非洲大陆的东南部,印度洋西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上,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与非洲大陆相距400千米左右。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面积581,540平方千米。若含周边岛屿,全国总面积590,75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5000千米。其周围分布有科摩罗群岛、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岛和留尼汪岛以及属于本国领土的大小岛屿。全国可耕地面积4%,牧草面积41%,森林面积40%。


地形

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共分为五种:岛的中部为海拔1000~2000米的中央高原地区,错落分布着平原、山丘、群山和盆地;东部为宽度25-100公里起伏不平的山坡地形,多沙丘和泻湖;西部为平原和高原地区,地形起伏较缓;岛南端的地形较为平缓;北部地形复杂,为火山及喀斯特地貌,盆地和三角洲等,
察拉塔纳纳山主峰马鲁穆库特鲁山海拔2876米,为全国最高点。有贝齐布卡、齐里比希纳、曼古基和曼古鲁四条较大河流。 马达加斯加的河流众多,其中大部分向西流,最后注入莫桑比克海峡。

著名景点迪戈迪雅兹城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海岸线,也是世界第二大的海湾。有经典读本《小王子》里象征爱情的猴面包树,柔软洁白的沙滩,世界最小的灵长类动物——指猴,据说最小的只有50克。这个城市富有异域风情,有“乌托邦之国”之称。当时的海盗首领建立了自己的城隅并创立了不分国籍,凡是来投奔居住一律欢迎接纳的制度,以至于当时颇有名气,“乌托邦之国”之名亦由此而来,至今还有当时的遗迹留存。因此,该城是殖民时代建筑和各种风格保留最为全面的城市。,因此,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季节变化不明显;中部为低矮的山脉,属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西部处于背风坡,水汽难以到达,属热带草原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

马达加斯加的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季节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24°C,原因是东南沿海由于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从印度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中部为低矮的山脉,属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8.3°C;西部处于背风坡,水汽难以到达,属热带草原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26.6°C;东南部1-4月易受飓风影响。

马达加斯加盛产物石墨
地质

全岛由火山岩构成。石墨储量占非洲首位 ,还有云母 、铀、铅、宝石、石英、金、银、铜、镍、铝矾土、铬、煤等。河流湍急,水力发电潜力很大。森林面积1470万公顷。粮食作物有大米、木薯、玉米等,大米已接近自给。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丁香、剑麻、甘蔗、花生、棉花等,而其香草(华尼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 。马达加斯加旅游资源丰富,但服务设施不足,政府正作为重点发展,鼓励外商投资。游客主要来自西欧。主要旅游点为贝岛、圣玛丽岛等。马达加斯加岛上几乎所有的彩色宝石种类都有发现,市场上可见到的品种至少有30多种: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金绿宝石、海蓝宝石、铯绿柱石、金绿柱石、各色碧玺、石英类宝石、石榴石类宝石、长石类宝石、磷灰石、堇青石、榍石、黄玉、锆石、欧泊等等。虽然不少矿区发现时间比较晚,但马达加斯加正成为一个新兴但举足轻重的宝石产地。


行政区划

分为省、区、县,全国共有6个自治省、22个区,111个县。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的六个省
               省                                  县 人口(2001年统计)塔那那利佛省 Antananarivo (Tananarive)  Analamanga, Bongolava, Itasy, Vakinankaratra 4 637 000 人 安齐拉纳纳省 Antsiranana (Diégo-Suarez) Diana, Sava 1 188 500 人 菲亚纳兰楚阿省 Fianarantsoa Amoron'i Mania, Atsimo Atsinanana, Haute Matsiatra, Ihorombe, Vatovavy Fitovinany 3 366 000 人 图阿马西纳省 Toamasina (Tamatave) Aloatra Mangoro, Analanjirofo, Atsinanana 2 593 000 人 马哈赞加省 Mahajanga (Majunga) Betsiboka, Boeny, Melaky, Sofia 1 734 000 人 图利亚拉省 Toliara Androy, Anosy, Atsimo Andrefana, Menabe 2 229 550 人

经济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的油田

马达加斯加是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服务业是马达加斯加经济的支柱,其次为农业和工业。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6.95万亿马元 (按马达加斯加法郎市场价计算)。货币单位:马达加斯加法郎 ( 简称马元 ),汇率为9800马元兑1美元 (2007年6月)。2005年1月1日,阿里亚里(Ariary)完全代替原货币马达加斯加法郎,(1阿里亚里=5马法郎)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粮食基本自给,主产稻谷、木薯、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华尼拉香草、丁香、棉花和剑麻,华尼拉香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畜牧业以养牛为主,盛产驼峰牛。石墨是主要矿藏资源,储量丰富,产量居非洲之冠。工业以轻纺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交通不发达。铁路总长883千米,公路总长近50000千米 。内河航道3500千米,但仅使用400千米。海港18个,90%的海运集中在东部港口图阿马西那 (塔马塔夫)。马达加斯加航空公司有定期航班飞往欧洲、非洲和西南印度洋诸岛国。全国有机场57个,但仅首都伊瓦图机场为大型国际机场。

财政连年赤字 。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实行贸易进出口自由化政策;鼓励出口多样化,出口额有所增长。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车辆、机械设备、药品、日用品及食品等;主要出口商品为咖啡、丁香、华尼拉 (一种香精原料)、鱼类、石墨、铬等。主要贸易对象为法国、中国、巴林、南非、美国和留尼汪(2006)。

军事 

独立后组建人民军。拉齐拉卡执政后将国防军和国家宪兵合并组成人民武装力量,重组人民军。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国防部长佩特拉·贝哈贾纳少将(Général de Division Petera Behajaina)。国防部为军事行政机构。全国设6个军区。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约18个月。

正规军总兵力2.16万人。其中陆军1.25万人,主要装备有坦克12辆、装甲车100辆以及各种火炮102门;海军500人,其中包括1个海军陆战连,装备有1艘巡逻艇和1艘两栖舰艇;空军500人,装备有各种飞机4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12架、直升机6架;宪兵8100人。

教育

实行五年义务教育。城市地区使用法语教学,农村地区大部分中小学使用马语教学。自1978年起,正式教育分为:五年基础(小学)教育、四年普通初中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1998-2000年马达加斯加教育支出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2.8%、3.1%。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为31.1%。女性文盲率为37.5%,男性文盲率为24.5%。适龄儿童入学率80%,但仅有33%完成小学,15%进入中学,6%进入高中。 马现有公私立中小学校12856所,其中公立学校占76.3%。1998/1999学年,共有小学生2012423名,22%为私立学校学生;初中生273613名,45%为私立学校学生;高中生60637名,49%为私立学校学生。小学教师31795名,初中教师10577名,高中教师4426名。马有6所综合大学,1999/2000学年,共有20696名大学生,教师940人,其中塔那那利佛大学规模最大,有学生14244名,教师596名。

文化


新闻出版

主要报纸有:《马达加斯加午报》(日报,法文,发行量3.5万份)、《论坛报》(日报,发行量1.5万份,马、法文)、《快报》(日报,法文)等。

全国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马达加斯加国家广播电台建于1931年4月,有两套节目,第一套节目用马语,第二套节目用法语和英语,每天均播出24小时。
全国共有13家电视台。马达加斯加国家电视台建于1967年,用马语、法语每天播放约9小时(周末15小时)。


风俗
翻尸节

在马达加斯加,牛为财富的标志,牛头为国家的象征。葬礼铺张,每隔四年掘开祖坟,举行隆重的翻尸换衣仪式。元旦时,人们互赠鸡尾,以示祝福。

信仰崇拜

同世界各国的人民一样, 马达加斯加人在自己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尽管各地区部族具体的风俗会有差异, 但是马尔加什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保留着把祖先当作神灵一样来祭祀和崇拜的风俗。在马尔加什人眼里, 死去的祖先们是能量的持有者, 是他们在冥冥中保护着自己的子孙, 也是后代们躯体与精神力量的源泉。几乎每个部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祖先, 逢有重大节日或庆祝活动, 都要进行隆重的祭祀和祈福仪式, 摆上鸡、鸭、牛等供品, 还要奉上自酿的甘蔗酒和蜂蜜等。这些实际上与我们中华民族祭祖的风俗很相似, 只不过, 马尔加什民族在对自己先租的祭拜和怀念上更多了一层对神灵般的敬畏和崇拜。通过这样的祭祀活动, 族人们有时会得到来自先租的“神喻”从而帮助他们抉择或是度过难关。如果有族人突遭不测, 怪病缠身等也会被视作先祖对该人对祖先欠奉敬畏的惩罚。这种对先祖的近乎信仰上的崇拜和尊敬也使得马尔加什民族在对待死者的安置的处理上有些特别, 除了必不可少的隆重, 传统的马尔加什人在为死者出殡时其族人亲戚会一路吹吹打打, 男男女女会跳一种传统的舞, 女的击掌, 男的挥舞标枪, 而棺材则还会被抬着的人猛烈的晃动。这样的仪式直到墓地为止。习俗

翻尸节

这是马达加斯加人特有的一种表示对已故者的怀念和尊重的风俗。其“翻尸”顾名思义, 就是将死者的尸体从墓穴中挖出来, 给尸体翻翻身的意思。这样的做法听起来颇觉得难以理解甚至有点残忍。因为这大大违背了我们所信奉的“入土为安”的准则。实则不然, 翻尸正是马达加斯加人表达对死者敬意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因为, 把尸体重新取出, 可以让生者再有一次直接祭拜死者的机会, 二是马达加斯加人认为死者在阴冷黑暗的地下埋了若干年, 也应该挖出来透透气, 晒晒太阳。翻尸节的举行一般会是在死者入土后的几年后进行, 出于卫生的需要, 会选择在旱季, 而具体的日期会有族里的风水先生来选定。翻尸仪式举行的时候, 尸体会被小心翼翼的取出并用麻布包好, 然后在众人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游行。期间, 男男女女都会又唱又跳, 越是热闹越显得对死者的尊重, 最后再回到墓地 (有时也会换一块新的墓地) , 换上新的裹尸布。下葬时, 根据风俗, 还需将尸体反复翻转7次, 才最后封土。总之, “翻尸”仪式的重视和排场程度与其当年下葬无有不及。

行割礼

同一些非洲国家类似, 也是马达加斯加当地人生活当中一项重要的风俗和传统就是割礼。在马达加斯加当地人的传统观念中, 男孩出生后不久都需要进行割包皮手术, 只有这样, 这些男孩日后才会有男子汉气概。所以, 每年的6月到9月, 也就是旱季期间, 大人们会把这段时间出生或者是还没割包皮的的男婴都集中在一起, 来进行割包皮的仪式。这样的仪式因为具备相当重要的意义, 所以也是热闹非常, 人们载歌载舞来庆祝, 规模大的时候, 甚至会有几千人来参加。

非洲联盟成员国

阿尔及利亚 | 安哥拉 | 贝宁 | 博茨瓦纳 | 布基纳法索 | 布隆迪 | 喀麦隆 | 佛得角 | 中非共和国 | 乍得 | 科摩罗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刚果共和国 | 科特迪瓦 | 吉布提 | 厄立特里亚 | 埃塞俄比亚 | 赤道几内亚 | 加蓬 | 冈比亚 | 加纳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肯尼亚 | 莱索托 | 利比里亚 | 利比亚 | 马达加斯加 | 马拉维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毛里求斯 | 莫桑比克 | 纳米比亚 | 尼日尔 | 尼日利亚 | 卢旺达 | 西撒哈拉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塞内加尔 | 塞舌尔 | 塞拉利昂 | 索马里 | 南非 | 南苏丹共和国 | 苏丹 | 斯威士兰 | 坦桑尼亚 | 多哥 | 突尼斯 | 乌干达 | 赞比亚 | 津巴布韦 | 非洲联盟

行政区划

塔那那利佛省 |安齐拉纳纳省 | 菲亚纳兰楚阿省 | 马哈赞加省 | 图阿马西纳省 | 图利亚拉省 首都塔那那利佛

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IOR-ARC)

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

又称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简称环印联盟。

由印度洋沿岸18个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组织,属于政府间国际组织。

会员国澳大利亚 - 印度 - 肯尼亚 - 毛里求斯 - 阿曼 - 新加坡 - 南非 - 印度尼西亚 - 马来西亚 - 马达加斯加- 莫桑比克 - 斯里兰卡 - 坦桑尼亚 - 也门 - 孟加拉 - 伊朗 - 泰国 - 阿联酋观察员国中国 - 埃及 - 法国 - 日本 - 英国国际组织观察员环印度洋旅游组织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及观察员

成员国阿富汗 | 阿尔及利亚 | 安哥拉 | 巴哈马 | 巴林 | 孟加拉国 | 巴巴多斯 | 白俄罗斯 | 伯利兹 | 贝宁 | 不丹 | 玻利维亚 | 博茨瓦纳 | 文莱 | 布基纳法索 | 布隆迪 | 柬埔寨 | 喀麦隆 | 佛得角 | 中非共和国 | 乍得 | 智利 | 哥伦比亚 | 科摩罗 | 刚果 | 科特迪瓦 | 古巴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吉布提 | 多米尼加共和国 | 厄瓜多尔 | 埃及 | 赤道几内亚 | 厄立特里亚 | 埃塞俄比亚 | 加蓬 | 冈比亚 | 加纳 | 格林纳达 | 危地马拉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圭亚那 | 洪都拉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牙买加 | 约旦 | 肯尼亚 | 科威特 | 老挝 | 黎巴嫩 | 莱索托 | 利比里亚 | 利比亚 | 马达加斯加 | 马拉维 | 马来西亚 | 马尔代夫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毛里求斯 | 蒙古 | 摩洛哥 | 莫桑比克 | 缅甸 | 纳米比亚 | 尼泊尔 | 尼加拉瓜 | 尼日尔 | 尼日利亚 | 朝鲜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巴拿马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秘鲁 | 菲律宾 | 卡塔尔 | 卢旺达 | 圣卢西亚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沙特阿拉伯 | 塞内加尔 | 塞舌尔 | 塞拉利昂 | 新加坡 | 索马里 | 南非 | 斯里兰卡 | 苏丹 | 苏里南 | 斯威士兰 | 叙利亚 | 坦桑尼亚 | 泰国 | 东帝汶| 多哥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突尼斯 | 土库曼斯坦 | 乌干达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乌兹别克斯坦 | 瓦努阿图 | 委内瑞拉 | 越南 | 也门 | 赞比亚 | 津巴布韦 观察员
国家 安提瓜和巴布达 | 亚美尼亚 | 阿塞拜疆 | 波黑 | 巴西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哥斯达黎加 | 克罗地亚 | 塞浦路斯 | 多米尼加 | 萨尔瓦多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墨西哥 | 黑山 | 塞尔维亚 | 乌克兰 | 乌拉圭
 
组织
非洲联盟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联合国

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IOR-ARC)

概述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又叫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是印度洋沿岸18个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组织,属于政府间国际组织。它最初于1995年3月在毛里求斯成立,并于1997年6、7月间正式开始运作。会员国澳大利亚 | 印度 | 肯尼亚 | 毛里求斯 | 阿曼 | 新加坡 | 南非 | 印度尼西亚 | 马来西亚 | 马达加斯加 | 莫桑比克 | 斯里兰卡 | 坦桑尼亚 | 也门 | 孟加拉国 | 伊朗 | 泰国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观察员国中国 | 埃及 | 法国 | 日本 | 英国国际组织观察员环印度洋旅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