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note欧版论坛:如何识别入声字==诗词联赋曲知识(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2:00:02
如 何 识 别 入 声 字
以前识别入声字窍门
现在学习诗词曲赋的朋友越来越多了,但关于入声字很多朋友还是很朦胧,掌握老平仄的最大困难在于不容易辨认混在普通话阴平阳平中的古入声字,指导人们学习古诗词的前辈们多是这么说的。我们经过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把反映中古音的平水韵106个韵类代表字,逐一作了新老平仄的对比,还拉了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三首四声诗做试验品,结果表明,前辈所说正确。要破解古诗词的平仄密码,就要从攻克入声字下手。为了对初学者有所帮助,前人寻找过识别入声字的种种方法,重要的有如下一些:
一、熟记典籍里的入声字。《辞源》字条下注有平、上、去、入四声,《诗韵合璧》、《诗韵新编》等许多韵书,有入声韵部或把入声字单独列出,都可翻查。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通过多次翻查,就会记住一些常用的入声字。
二、熟记诗词里的入声字。背诵入声韵的名作,同时记下韵脚的入声字。如岳飞《满江红》的入声字是“歇、烈、月、切、雪、灭、缺、血、阙”;李清照《声声慢》的入声字是“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毛泽东《忆秦娥》的入声字是“烈”、“月”、“咽”、“铁”、“越”、“血”。还有《念奴娇》、《桂枝香》、《醉花间》等词牌也是用入声字押韵的。背诵作品连带记住了入声字,效果不错。宋代人孔平仲写过一首“入声诗”全首诗用的都是入声字,熟记了它就熟记了四十个入声字。诗曰:执热逼入伏,一叶益局促。日落月欲出,豁若脱桎梏。木色郁碧箔,竹节削绿箨。赤脚踏白石,宿泊得沐浴。不过这种诗不大好背,背不来,不必勉强。
三、按偏旁记入声字。汉字很多是形声字,即以声旁表示读音的字。要是两个或几个字声旁相同,它们的声调也大都相同。比如,知道“及”是入声字,那么就可以推断出极、圾、汲、趿、吸等都是入声字;“歇”是入声字,由此可以断定褐、羯、碣、遏、竭、渴、蝎、揭等都是入声字;“责”字是入声字,可见“箦、碛、啧、帻、绩、襀”等字就会是入声字;“夹”字是入声字,“狭、峡、硖、蛱、侠、浃、惬、箧”等字也会是入声字。又如:由“白”推知帛、百、伯、泊、柏、拍、迫、柏、箔;由“各”推知阁、胳、搁、洛、落、烙、骆、络、咯、硌、珞、格、袼、铬;由“失”推知佚、轶、迭、秩、铁、跌;由“复”推知腹、馥、覆、蝮等,也都是因偏旁而记住了较多的入声字。
四、按韵母记入声字。入声字中有一部分是韵母相同的,也可以“由一知多”。例如现今韵母为“a”的许多字是入声字,像“八、塔、答、纳、榻、杂、腊、匝、沓、踏、搭、咂”等;现今韵母为“i”的许多字是入声字,像“一、昔、急、立、壁、泣、滴、劈、剔、踢、极、密”等。现今韵母为“e、o、u、uo”的字,也有不少是入声字。如“额、特、呐、肋;博、迫、末、佛;不、扑、木、服;国、括、活、桌”等。
五、用分类法记入声字。可按不同标准分类。比如按词组分类,将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一个常用的词组,把这些词组归为一类,可以有:日月,出入,得失,学习,积极,北国,博客,克服,哭泣,独立,急切,曲折,合适,激烈,压迫,剥削,骨肉,黑白,熄灭,恶毒,吃喝,袭击,发达,决裂,物质,德育,脱落,阅读,结束,笔力等。以上30个词组,由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记住了它们,就记住了60个最常用的入声字。还可以将最常用的入声字按另外的标准分门别类。如 :“数字”:一六七八十百亿 ;“颜色”:黑白碧绿 ;“材质”:铁石木竹 ;“天文”:日月雪雹;“建筑”:屋宅室壁阁阙 ;“身体”:血肉骨骼发目额舌脖肋脊腹膝脚足甲角 ;“植物”:菊柏桔橘栗棘荻菽粟麦核稷穑木叶竹;“动物”:虱蟋鲫蝎蝶雀鸽鸭(注意没有大动物);“异常动态”:杀伐击灭夺割、疾速逐越突忽等。
六、用排除法记入声字。所有的中古入声字都是现代汉语中以元音结尾的字,因此,现代汉语中所有以辅音结尾的字,也就是以-n或-ng结尾的字,都可以肯定它们不是入声字。换言之,如果字音包含以-n或-ng为韵尾的韵母(an uan ian üan en un in ün ang iang uang ong iong eng ueng ing),必定不是入声字。这就大大缩小了入声字的范围。
现代辨别入声字窍门
上文列举的识别入声字的各种方法,确实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有助于平时积累知识,而不适于临场解决问题。有时需要立刻分析一首诗作的实际平仄,而平时积累起来的许多入声字知识却可能派不上用场。有些高教自考的学员,便曾有过这种经历,在考场上一下子弄不清某一首诗中的入声字是哪几个。入声字成百上千,无论怎样想办法去记也很难穷尽,知识准备应付不了当前的难题,那是不足为怪的。因此,为了彻底解决识别入声字的问题,有必要找寻一个利于实战的识别入声字的方法,以便与那些利于增知的方法互相补充。
只要记住一个平仄句式,运用一个句间原则和句脚原则,便可以由已知的一句,推出未知的多句。多至四句,即为绝句;多至八句即为律诗;超出八句而数量成双即为排律。几句话便说清楚的这个方法曾经让不少应考者免受记忆之苦,使他们如同吃了增强记忆力的灵丹妙药,一夜之间,熟习了枯燥无味的所有平仄格式,顺利通过了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考核。有必要进一步指出,熟记了格律诗的全部平仄格式,不但可以用来应付考试,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分辨任何一首格律诗作品里的入声字,尽管这些字的入声性质我们原先尚未认识。有了这个方法,我们便好像长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乔装打扮的入声字。我们把这种识别入声字的方法称作“翻查唐音字典”的方法,简称“查字法”。这个方法的依据有两点:
一,原型平仄格式上双数字、句末字所规定的平仄,是所有现成的格律诗都必定与之保持一致的,就是说,现成诗作上的双数字、句末字在唐宋时其平仄必定与格式上所标示的一样。
二,用今音去分析现成诗作上的双数字、句末字,如发现某些字与古音不同,这些字几乎都是古代属仄声现代属平声的字。在“古仄今平”的字里,“古入今平”者又必定占了绝大多数,而属于“古上今平”或“古去今平”者则百无一二。
为此,翻查现成诗作上双数字、句末字的唐宋注音,对比今天的读音,便可以准确无误地把古今有别的字筛选出来,特别是把混入普通话平声里的古入声字揭露出来。
下面以唐人杜荀鹤的五绝《钓叟》为例,略作说明。

茅屋深湾里, 仄仄平平仄
钓船横竹门。 平平仄仄平
经营衣食外, 平平平仄仄
犹得弄儿孙。 仄仄仄平平
我们这里是揭示诗作所依据的原型格式(即未经变通或拗救的格式),而不是指出它当下所呈现的实际格式。按照实际格式,第一句应为“平仄平平仄”,但按照原型格式,第一句就是“仄仄平平仄”。
此诗的双数字和句末字已用粗黑体标出,相应的平仄定位也用粗黒体表明。这些字在中古时的平仄属性,格式里的相应定位便给了明确的回答。分析这12个字的普通话读音,可见其中8个古今平仄相同,只有“屋、竹、食、得”四字,今天普通话属平声,而它们所处位置显示中古时必定是仄声。这就明白告诉我们:此四字属于“古仄今平”的字,而由于在“古仄今平”中,“古入今平”占居绝大部分,可以基本上断定它们就是古入声字,实际也正是如此。
再以唐人钱珝的七绝《未展芭蕉》为例,说说“查字法”是怎么一回事。
冷烛无烟绿蜡干,仄仄平平仄仄平
芳心犹卷怯春寒。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缄书札藏何事,平平仄仄平平仄
会被东风暗拆看。仄仄平平仄仄平
左边的用粗黑体标出的双数字和句末字,其唐代平仄必定就是右边的用粗黒体表明的那种情况。所以查看这些双数字和句末字如同查看唐音字典。只要我们熟悉汉语拼音,新老平仄一比较,哪些字古今平仄不同,立刻可见分晓。很明显,这里的“烛”、“札”、“拆”三字可以基本上断定就是古入声字,实际也正是如此。
运用“查字法”去识别入声字,常会产生成就感,因为它真同照妖镜一般,让披上伪装的入声字马上现出原形,而一个一个的入声字也挺像走进了天罗地网,逮起来有似瓮中捉鳖,一个也跑不掉。
以下再提供两个机会,供大家尝试运用一下“查字法”。重复提醒一下:左边的用粗黑体标出的是双数字和句末字,右边的用粗黒体表示的是这些双数字和句末字的唐音标注,任务是从这些字的古今平仄差异中把入声字识别出来。
好雨知时节, 仄仄平平仄
当春乃发生。 平平仄仄平
随风潜入户, 平平平仄仄
润物细无声。 仄仄仄平平
野径云俱黑, 仄仄平平仄
江船火独明。 平平仄仄平
晓看红湿处, 平平平仄仄
花重锦官城。 仄仄仄平平
〔唐〕杜甫〕《春夜喜雨》
江楼今日送归燕,平平仄仄平平仄
正是去年题叶时。仄仄平平仄仄平
江畔秋光蟾阁镜,仄仄平平平仄仄
槛前山翠茂陵眉。平平仄仄仄平平
樽香轻泛数枝菊,平平仄仄平平仄
檐影斜侵半局棋。仄仄平平仄仄平
休指宦途论巧拙,仄仄平平平仄仄
只将愚直祷神祗。平平仄仄仄平平
〔唐〕杜牧《题桐叶》
入声字的辨别方法
现在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怎么样区别平仄,有的网友也提到这个问。因为现代汉语没有入声,把入声字分别转变成了一、二、三、四各个声调去了。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但是,第一、二声当中,仍杂有不少的入声字,作诗的时候,仍旧要归到仄声里去的。所以我们只要把这部份入声字识别出来就可以了。
(一)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声字(阳平),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b:拔跋白帛薄荸别蹩脖舶伯百勃渤博驳。
d:答达得德笛敌嫡觌翟跌迭叠碟牒独读牍渎毒夺铎掇。
g:格阁蛤胳革隔葛国虢。
j:及级极吉急击棘即脊疾集籍夹夹嚼洁结劫杰杰竭截局菊掬橘决诀掘角厥橛脚镢觉爵绝。
zh:札扎扎铡宅择翟着折折蜇轴竹妯竺烛筑逐浊镯琢濯啄拙直值殖质执侄职。
z:杂凿则择责贼足卒族昨。
(二)凡d、t、L、z、c、s等六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de:得德。
te:特忒慝螣。
Le:勒肋泐乐埒垃。
ze:则择泽责啧赜笮迮窄舴贼仄昃。
ce:侧测厕策策册。
se:瑟色塞啬穑濇涩圾。
(三)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kuo:阔括廓鞹扩。
zhuo:桌捉涿着酌浊镯琢啄濯擢卓焯倬踔拙斲斫斮鷟浞梲。
chuo:戳绰歠啜辍醊惙龊婼。
shuo:说勺芍妁朔搠槊箾铄硕率蟀。
ruo:若鄀箬爇蒻。
(四)凡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爹」die字例外。例如:
bie:鳖憋别蹩瘪别。
pie:撇瞥。
mie:灭蔑篾蔑蠛。
die:碟牒喋堞蹀谍鲽跌迭瓞昳垤耋绖咥叠。
tie:帖贴怗铁餮。
nie:捏陧聂镊臬闑镍涅蘖孽啮啮。
lie:列冽烈裂洌猎躐捩劣。
(五)凡d、g、h、z、s五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dei:得。
gei:给。
hei:黑嘿。
zei:贼。
sei:塞。
(六)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fa:法发伐砝乏伐阀罚发。
fo:佛缚。
(七)凡读u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只有「嗟」jue,「瘸」queˊ,「靴」xue三字除外。例如:
ue:曰约哕月刖玥悦阅钺乐药耀曜跃龠钥钥瀹爚禴礿粤岳岳鸑軏。
nue:虐疟谑。
Lue:略掠。
jue:噘撅决抉鴃诀玦掘桷崛角劂蕨厥橛蹶獗噱臄谲鐍珏孓脚觉爵嚼爝绝蕝矍攫躩屩。
que:缺阙却怯确榷壳悫埆确阙鹊雀碏。
xue:薛穴学雪血削。
(八)一字有两读,读音为开尾韵,语音读i或u韵尾的,也是古入声字。例如:
读音为e,语音为ai的:色册摘宅翟窄择塞。
读音为o,语音为ai的:白柏伯麦陌脉。
读音为o,语音为ao的:薄剥摸。
读音为uo,语音为ou:肉粥轴舳妯熟。
读音为u,语音为iu:六陆衄。
读音为ue,语音为ao:药疟钥嚼脚角削学。
可平可仄常用字表
一 平仄两音意义不同
疏 仄-名词       平-形容词
难 仄-名词       平-形容词
扇 仄-名词       平-动词
烧 仄-名词       平-动词
行 仄-名词       平-动词
吹 仄-名词       平-动词
思 仄-名词       平-动词
乘 仄-名词       平-动词
从 仄-名词       平-动词
传 仄-名词       平-动词
闻 仄-名词       平-动词
调 仄-名词       平-动词
论 仄-名词       平-动词
骑 仄-名词       平-动词
观 仄-名词       平-动词
兴 仄-名词       平-动词 形容词
令 仄-名词       平-动词 使
教 仄-名词       平-动词 让
分 仄-名词 名份    平-动词
王 仄-动词       平-名词
衣 仄-动词       平-名词
冠 仄-动词       平-名词
荷 仄-动词       平-名词
间 仄-动词       平-名词 中间
污 仄-动词 染     平-名词
中 仄-动词       平-其它
长 仄-动词及长幼    平-长短
漫 仄-动词 漫出    平-形容词 漫漫
相 仄-宰相       平-互相
燕 仄-燕子       平-国名
翰 仄-翰墨       平-鸟羽
便 仄-方便       平-安静
胜 仄-名胜       平-经得起 胜过
为 仄-因为       平-作为
雍 仄-州名       平-和也
占 仄-占据       平-占卜
扁 仄-形容词      平-名词 扁舟
治 仄-形容词      平-动词
正 仄-形容词 副词   平-正月
判 仄-判别       平-拼着
不 仄-否定       平-是否
傍 仄-依        平-同旁
浪 仄-波        平-沧浪
强 仄-勉强       平-强有力
施 仄-施舍       平-施行
当 仄-相称       平-应当 正值
称 仄-相称合适     平-称谓
要 仄-要不要      平-约也
旋 仄-副词 俄顷    平-动词
和 仄-唱和       平-合好 与
颇 仄-略有       平-形容词 偏颇
供 仄-陈设       平-供给
那 仄-无奈       平-何也
华 仄-华山       平-华美
禁 仄-禁止 禁令    平-经得起
殷 仄-雷声       平-富 大
重 仄-轻重 副词    平-重叠
任 仄-听任 任务    平-动词
二 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醒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听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看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过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望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忘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现代拼音与古代入声汉字对照表》
————————————————————————————————
声母   韵母                   入声汉字
————————————————————————————————
b     a     八叭笆捌鲌
o     卜帛博剥拨搏礴魄膊勃渤柏泊伯舶铂箔钵檗擘
i      必毕笔壁璧逼碧臂弼铋陛毖哔荜庇
u     卜卟不钚
ai     百佰伯柏掰
ei     北邶臂鐾
ao     剥
p    a      扒趴帕啪琶葩
o      朴迫泊珀粕叵钷笸钋泼魄鄱皤酦
i      丕坯邳砒毗芘罴蜱郫辟擗僻噼劈甓譬霹癖
u      扑朴仆剥瀑曝噗璞濮蹼镤
ai     迫拍呱
m    a      么抹摩
o      末茉抹沫秣靺没陌脉默墨貉莫寞谟漠摸嫫膜貘摹蓦嬷
e      么麽
i      密蜜秘宓谧汨
u      木沐苜睦穆
ai     麦唛脉
ei     没
f    a      发法珐砝伐阀筏垡酦
u      伏拂服匐罘涪复覆幅福辐蝠馥蝮幞
d    a      达耷答嗒哒鞑鞑垯荙
o      咄饳铎
e      的得锝嘚德
i      的狄涤敌嘀滴嫡镝蹢
u      独督读渎犊牍椟黩
ie     跌喋谍揲堞蝶碟蹀牒鲽
t    a      他她它拓塔嗒獭沓踏塌鳎榻蹋遢溻闼
o      托拓脱驼橐庹
e      忑忒铽特慝螣
i      屉悌惕剔踢倜逖嚏
u      凸秃突葖
ie     帖贴萜铁餮
n    a      那哪娜捺呐纳钠衲肭
o      娜傩搦
e      那哪呢呐讷
ue     疟虐
l    a      旯拉啦鞡辣腊蜡癞邋镴
o      洛烙硌络骆珞落雒裸倮泺跞
e      了乐肋叻仂勒嘞鳓
i      力立笠莅粒栗栎历厉呖沥荔苈疠蛎坜枥疬雳砾罹溧傈轹跞
u      六陆鹿录碌禄绿渌逯箓漉簏麓辘轳掳戮辂
ü      律率绿氯
ei     肋勒
ao     烙络酪落
ue     掠略锊
g    a      夹旮胳尬伽呷嘎噶
e      戈各格合蛤鸽革割葛咯硌铬骼袼阁搁颌鬲隔膈镉嗝塥圪仡屹纥虼疙
u      谷骨蓇馉馉鹘梏咕沽蛄轱箍榖毂
uo     聒国帼蝈掴郭椁崞虢
k    e      克壳坷恪客刻渴氪咳嗑磕瞌溘
u      哭酷窟
uo     扩括栝蛞适阔廓
h    a      哈蛤铪         e      禾和合盒贺吓赫涸何河呵荷菏诃嗬核劾阂阖壑貉鹤盍曷喝褐鞨颌饸盉
u      囫忽唿惚
ei     黑嘿
uo     或惑获耠豁霍藿嚯攉嚄镬蠖劐
j    i      及击即唧亟迹棘脊寂急级集绩暨激戟藉籍吉佶咭髻辑缉楫岌圾汲疾嫉蒺瘠嵴蹐
ü      拘桔橘菊掬鞠锔
iao    角觉脚
ue     孓角珏决诀抉觉绝倔掘崛爵矍攫厥蕨噘撅橛獗蹶镢爝
q    i      七乞迄讫汔泣柒沏漆憩契碶戚槭嘁耆稽缉俟
ü      戌屈曲蛐黢蘧璩
ia     恰洽
ue     却炔缺确榷雀鹊阕阙
x    i      夕汐矽习析昔惜息媳熄螅淅晰淅蜥隙袭膝锡悉蟋窸檄禊
ü      戌旭煦蓿畜蓄恤洫酗胥醑糈魆
ia     呷柙狎狭侠硖瞎辖黠
ue     穴茓血削雪鳕薛谑踅噱
z    a      咋扎匝咂砸杂
u      足族镞
uo     作昨柞祚怍胙酢做琢撮嘬
c    e      策册侧测厕恻
u      卒猝促蹴簇蔟
uo     撮锉
s    a      飒撒潵脎靸萨
o      缩蓑索嗦嗍琐唆梭睃羧
e      色瑟涩穑铯啬塞铯
u      速俗宿夙粟肃塑溯蹜簌蔌
ai     塞噻
uo     唆缩嗍嗦
zh    a      扎札吒咤乍蚱拃诈鲊榨栅喳哳
e      这者着著折哲浙柘蔗鹧辙摺褶辄蛰蜇赭锗谪磔
i      只职织帜枳汁质直置值植殖执秩帙峙挚贽鸷祗栉跖趾踬蹢
u      术竹竺祝烛逐筑箸属嘱瞩蠋躅
ai      摘窄择责侧
uo     着捉浞茁拙浊卓桌倬焯灼酌琢啄涿诼濯擢镯
ch      a      喳诧姹刹插锸察嚓檫镲
e      彻澈
i      尺斥叱吃赤哧炽笞嗤敕
u      出绌触畜搐矗躇
ai     拆
uo     绰踔戳龊啜缀辍
sh      a      杀刹铩唼煞霎
e      设涉摄慑滠歙
i      十什拾石炻失矢适实室识虱食蚀匙饰湿舐筮噬殖螫螫侍恃峙逝嗜蓍释
u       束戍庶秫属黍孰塾
ai      色
uo      说硕烁铄朔搠蒴槊
r     e       若热
i       日
u       入辱褥
uo      若弱
y     a       压押鸭
e       业叶页咽噎邺掖揶晔烨靥
i       一乙亦弈奕屹轶邑悒挹熠食壹
u       谷欲裕峪育郁驭域蜮阈
ao      约药疟钥
ue      曰月钥玥刖乐栎岳悦说跃越阅约粤钺樾龠瀹
w     a       挖袜
o       沃握渥喔龌嚄
u       屋恶兀靰
e     --       厄扼呃轭讹恶垩额遏噩萼鄂愕谔腭鳄锷鹗颚
——————————————————————————————
注:由于汉字众多,凡仄声字不可能一一列举,愿读者能够根据所列字声的规律,进行“举一反三”的推理识别和运用。
宋词单数变通及平仄结构解剖
唐诗宋词元曲都有结构之分,很多朋友都不是很明白,这边文章着重宋词来谈,宋词所谓的平仄结构,也就是宋词的声律。对于宋词,声律的“声”指声调,实际指平仄,所以声律就是平仄组合的规矩,最简括的表述就是平仄结构。在上述谈论宋词与绝句的关系中,已涉及到宋词平仄结构的根本特点,指出宋词与新歌行一样都是追求句中的平仄相间的。但新歌行句式比较齐整,而宋词又名长短句,句式却参差不齐,宋词的声律情况,自然另有自身特色。这里再把宋词不同句式的平仄分布,逐一加以阐述。
一字句。或平或仄。《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声。 如本人的“无,忘却巫山别仕途”《钗头凤》的末句是三个一字句,仄声。如本人的“三分春色,一丝情脉,陌、陌、陌。”(无尘)
二字句。二字句截取格律诗五言律句一二或三四两字。 1“仄仄”。如“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辛弃疾《定风波》)2“平平”。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3“平仄”。如“飞渡,飞渡,乍起清江寒鹭”(无尘《如梦令》)4“仄平”。如“月娥,唱后颜酡。”(王迈《沁园春》)
三字句。截取格律诗五言律句的后三字。1“平平仄”。如“浮生里,任仙葩阆苑,谁敌桑田?”(无尘《沁园春》)2“仄仄平”。如“这次时,不似尘世。”(无尘《琵琶仙》)3“平仄仄”。如“
长恨叹,危栏落雁,枯柳花残”(无尘《梦扬州》)4“仄平平”。如“倚危栏,破笺题赋。闲撷寒梅入画。”(无尘《伴云来》)
宋词有一、二、三字句,也有一、二、三字逗。所谓逗,是宋词中一种衬字,不论平仄。衬字不独立成句,起带出下文的作用,通常不加标点,念读时稍作停顿,这里用斜线隔开。例如:
一字逗。如“以/落地银丝祭杜鹃。”(无尘《沁园春》)
二字逗。如“应是/ 花期不解心结。”(无尘《雨霖铃》)
三字逗。如 “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叶梦得《应天长》)
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五言律句的前四字,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如 “北国风光”,“惊涛拍岸”,“孤帆明灭”,“旅枕梦残”。
五字句。五字句就是五言律 句,即这四种句子:“仄仄平平仄(如“寂寞开无主”),平平仄仄平(如“孤窗月影低”)。平平平仄仄(如“人生如逆旅”),仄仄仄平平(如“驿外断桥边”)。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我们把平起变为仄起,仄起变为平起,就扩展成为六字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如 “破纸窗间自语”),平平仄仄平平(如“平生塞北江南”),仄仄平平平仄(如“未解庄生天籁”),平平仄仄仄平(如 “鸣弦尽上细声”)。
七字句。七字句就是七言律句,即五言律句每句之前加一与其后相反的停顿:“平平仄仄平平仄(如“刘郎已恨蓬山远”),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更隔蓬山一万重”)。仄仄平平平仄仄(如“淡月低云天气好”),平平仄仄仄平平(如“人生自是有情痴”)。
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如果第三字用仄声,则第五字往往用平声; 如果第三字用平声,则第五字往往用仄声。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第三字用仄声如“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第三字用平声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九字句。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一般都用两个律 句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字句。十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七。如“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摸鱼儿》)
十一字句。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律句。如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又如“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
词的句子,常会在字数总量完全相同、平仄顺序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出现不同的分割。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句子的分合。句子的分合自然会引起句式的变化,产生一些看似不规则的句式。分合仅为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区别。以下分别作些简要的说明。
先说说两句之间的分合。两个句子叠加起来另行分割出长短不一样的两句。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有这样两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是(4领7);而张孝祥的《水调歌头》在同样的位置上却写作:“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这是(6领5)。又如张炎的《八声甘州》有两句写作(8领5):“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而吴文英的《八声甘州》却在相同位置上写作(5领8):“渺空烟四起,是何年青天坠长星”。有时七字句也可能存在扩缩。如柳永的《八声甘洲》这样的句子:“争知我依栏杆处,正恁凝愁”,其中的七字句,平仄组合为“平平仄平平平仄”,与七字句的常规句式不同,很令人困惑。想解除这个困惑,便要考虑到它不是独体的七字句而是合体的七字句。对照一下辛弃疾的《八声甘州》,他在同一位置上正写着“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可见,使人困惑不解的“争知我依栏杆处”,不过是个“3+4”的合体七字句。
再说说两句以上的分合。两个以上的句子,或合为两句,或分为三句。例如《水龙吟》下片末尾的十个字,苏轼合为两句:“寻郎去处,又还被惊呼起。”作(4领6);秦观分为三句:“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作(4领3连3)。两个以上的句子,或合为两句,或分为四句。《木兰花慢》下片开头的十二个字,陆游合为(7领5)的两句:“星坛夜学步虚吟。露冷透遥簪”;柳永分为(2领4连3连3)的四句:“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
宋词的四、五、六、七字句,是否存在着“一、三、五不论”的定义,也就是,是不是单数字都可以变通,而不拘平仄呢?个人认为对于平仄体裁,精的要精益求精,但对刚接触的初学者而言,把“一、三、五不论”这个定义,范围适当扩大到宋词的上列句式,这样既可让初学者容易入手,而又不会损害平仄体裁的根本性质,和削弱平仄体裁的声韵效果。
按照古老的诗词理论,格律的五、七言句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其单数字一定要拘平仄:
①“仄仄平平仄”的第三字,及“平平仄仄平平仄” 的第五字必定用平声,不能用仄声,但唐诗中此两处改用仄声的已有不少用例。如 “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王建《夜闻子规》)的“不”字;“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踏长安十二衢”(白居易《村居寄张殷衡》)的“五”字。
②“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及“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必定用平声,不能用仄声,但唐诗中此两处改用仄声的也不在少数,如“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李白《秋浦歌·其八》)的“水”字;“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杜甫《夔州歌》)的“并”字。
③“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及“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必定用仄声,不能用平声。但唐诗中此两处用平声的也不少,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的“春”字;“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李白《鹦鹉洲》)的“何”字。
可见宋词五字句、七字句中的同类变通应当允许。
再来说说宋词的四字句。词牌《贺新郎》的下阕第四句,按词谱规定必须作“仄平平仄”,第三字平声,从辛弃疾、刘梦得、张元干、刘克庄等人的作品中可找到例证。但是《启功丛稿?诗词卷》,在《贺新郎?烤鸭》里该处写作“舌能手巧” 在《贺新郎?癖嗜》里写作“心房脑盖” 在《贺新郎?咏史》里写作“少于一半”,第三字都是仄声字,跟词谱闹独立。又以词牌《诉衷情》为例,李新魁编著的《诗词曲格律词典》作了如下介绍(━为平、┃为仄、┼为平仄不拘):
小桃灼灼柳鬖鬖,
┼ ━ ┼┃┃━ ━(韵)
春色满江南。
┼┃┃ ━ ━(韵)
雨晴风暖烟淡,
┼ ━ ┼┃━┃(句)
天气正曛酣。
┼┃┃ ━ ━(韵)
山泼黛,
━┃┃(句)
水接蓝,
┃ ━ ━(韵)
翠相搀。
┃ ━ ━(韵)
歌楼酒旆,
┼ ━ ━┃(句)
故故招人,
┼┃━ ━(句)
权典青衫。
┃┃━ ━(韵)
[宋]黄庭坚《诉衷情》 词牌对有些单数字已作了可平可仄的规定,但对另一些单数字是否也能变通处理却没有表态,如倒数第二句“┼┃━ ━”的第三字,规定用平,能否用仄呢?经过查对宋代词人所写的该词牌作品,在该位置,柳永作“愁泪难收”、欧阳修作“欲笑还颦”、晏几道作“玉盏开筵”、朱敦儒作“一枕松风”,第三字都依词牌所定用了平声字,改用仄声字可以吗?稍作调查,还是可以的。如在同一位置上,宋代词人沈蔚却写着“睡起霎时“,丘崈却写着”何处一声“,两处的第三字“霎”、“一”,都是仄声字。
再来说说宋词的六字句。以《西江月》的词牌为例,龙榆生编著的《唐宋词格律》中作了这样的规定:
明月别枝惊鹊,   ┼┃┼ ━ ━┃(句)
清风半夜鸣蝉。   ┼ ━ ┼┃━ ━(韵)
稻花香里说丰年, ┼ ━ ┼┃┃━ ━(韵)
听取蛙声一片。   ┼┃━ ━ ┼┃(韵)
七八个星天外,   ┼┃┼ ━ ━┃(句)
两三点雨山前。   ┼ ━ ┼┃━ ━(韵)
旧时茅店社林边, ┼ ━ ┼┃┃━ ━(韵)
路转溪桥忽现。   ┼┃━ ━ ┼┃(韵)
[宋]辛弃疾《西江月》
这首词首句的第五字为━、末句的第三字也为━。后人根据词牌去写词,对这些没有表态的单数字就会有两种考虑,一是严格按照规定用字,不敢稍有违背,二是认为可以“一三五不论”,必要时不妨实行平仄不拘。第二种考虑有先例吗?有的。比如《西江月》的首句第五字,词牌上是个“━”号,不是“┼”号,但苏轼的一首《西江月》这一句却写作“照野瀰瀰浅浪”,这个“浅”字正是仄声。又如词牌《西江月》的末句第三字,也是个“━”号,不是“┼”号,而苏轼的同一首《西江月》这一句却写作“杜宇一声春晓”,这个“一”字也是仄声。我们看看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它的首句“山下旌旗在望”和末句“报道敌军宵遁”,与苏词处在相同位置的两个字:“在”和“敌”,也都是仄声字,作者没有遵从词牌的要求使用平声字,而是按照单数字可平可仄去处理。
以上所诉我们可以做出结论,宋词以千万计的词牌中的单数概能不拘平仄而做出实践变通,这类说法过于武断,写作中由于作者要表达需要而对单数进行变通不可时,做出不拘于平仄处理是被文学权威所认可的,对于刚着首宋词的朋友,更应采取如此宽容的态度,给予作者更大的写作空间,不可妄加苛责,物极必反!!!
资料部分来自网络,解剖同时斗胆用了些许本人诗词,见笑!
关于词的写作技法
研究要诀:
词以空灵为主,而不入于粗豪;以婉约为宗,而不流于柔曼。音诣绵邈,音节和谐,乐府之正轨也。不善学之,则循其声调,袭其皮毛。笔不能转,则意浅,浅则薄;句不能炼,则意卑,卑则靡。
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逢;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必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迹方妙。
词之章法,不外相靡相荡。如奇正实空、抑扬开合、工易宽紧之类是也。词之承接转换,大抵不外纡徐斗健,交相为用。所贵融会章法,接脉理节拍而出之。
空中荡漾,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
词要不卑不亢,不触不悖,蓦然而来,悠然而逝。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如骄马弄衔而欲行,粲女窥帘而未出,则得之矣。
白描之句,不可近俗;修饰之句,不可太文。生香活色,当在即离之间。
僻词作者少,宜浑脱乃近自然;长调作者多,宜生新斯能振动。小令要言短意长,忌尖弱;中调要骨肉停匀,忌平板;长调要操纵自如,忌粗率。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厉语,尤见错综之妙。
词有叠字三字者易,两字者难,要安顿生动;词有对句四字者易,七字者难,要流转圆惬。
词中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换头多偷声,须和缓,和缓则句长节短,可容攒簇;煞尾多减字,须劲峭,劲峭则字过音留,可供摇曳。
词之押韵,不比尽有出处,但不可杜撰。若只用出处押韵,却恐窒塞。
词中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换头多偷声,须和缓,和缓则句长节短,可容攒簇;煞尾多减字,须劲峭,劲峭则字过音留,可供摇曳。
词之押韵,不比尽有出处,但不可杜撰。若只用出处押韵,却恐窒塞。填词必先选材,大约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僻,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精隽,而去其平实;用古人之字,则取其鲜丽,而去其浅俗。
填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立于二者之中,致空疏者填词,无意肖曲而不觉仿佛乎曲。有学问人填词,尽力避诗而究竟不离于诗。一则迫于舍此实无,一则苦于习久难变。欲去此二弊,当于浅深高下之间悉心研究也。
衬逗虚字法:
凡人无论作何文字,欲其姿态生动、转折达意,皆不可不知虚字之用法,而填词为尤要也。长调之词,曼声大幅,苟无虚字以衬逗之,读且不能成文,安能望通体之灵活乎?惟用于小令中,则宜加以审慎。衬逗之字,有一字、二字、三字等类,今试分列如下,俾学者可以采用焉。
一字类:正、但、待、甚、任、只、漫、奈、纵、便、又、况、恰、乍、早、更、莫、似、念、记、问、想、算、料、怕、看、尽、应。
二字类: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却喜、却忆、却又、恰又、恰似、绝似、又还、忘却、纵把、拼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羡、何处、何奈、谁料、漫道、怎禁、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多少。
三字类: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最难禁、更何堪、更那堪、那更知、谁知道、君知否、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倩何人、似怎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与、待行到、便有人、拼负却、空负了、要安排、嗟多少。
锻炼词句法:
古人一艺之成,辄竭其毕生之精力,消磨久长之岁月,而后有所成就,断非卤莽灭裂者所能奏功。况乎填词之学,拘于律,限于韵,长焉而不可减,短焉而不可增。设一阕之中,偶有一语之不工,一字之不稳,则全体必为之减色。盖词家所最忌者,为庸腐,为生硬,若欲语语激得起,字字敲得响,锻炼之功又曷可少哉?从前填词家如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皆有独擅胜场之处。今从宋陆辅之《词旨》,摘集古人对句、警句分录于后:
对句:
小雨分江、断云笼口。烟横山腹、雁点秋容。问竹平安、点花番次。樨柳苏晴、故溪歇雨。虚阁笼云、小帘通月。蝉碧勾花、雁红攒月。落叶霞翻、败窗风咽。风泊渡惊、露零秋冷。花匝么弦、象奁双陆。珠蹙花舆、翠翻莲额。汗粉难融、袖香新窃。种石生云、移花带月。断浦沉云、空山挂雨。画里移舟、诗边就梦。砚冻凝花、香寒散雾。系马桥空、移舟岸易。疏绮笼寒、浅云栖月。香茸沾袖、粉甲留痕。就船换酒、随地攀花。调雨为酥、催冰作水。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巧剪兰心、偷粘草甲。罗袖分香、翠绡封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枕覃邀凉、琴书换日。薄袖禁寒、轻妆媚晚。倒苇沙困、枯兰洲冷。绿芰擎霜、黄花招雨。紫曲迷香、绿窗梦月。暗雨敲花、柔风过柳。霜杵敲寒、风灯摇梦。盘丝击腕、巧篆垂簪。翠叶垂香、玉容消酒。金谷移春、玉壶贮暖。拥石池台、约花栏槛。问月赊情、凭春买夜。醉墨题香、闲箫弄玉。修竹凝妆、垂杨系马。帆落回潮、人归故国。
警句:
l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徐幹臣《二郎神》
l        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徐幹臣《二郎神》
l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于湖《念奴娇》
l        寒光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张于湖《西江月》
l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范石湖《醉落魄》
l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范石湖《醉落魄》
l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范石湖《忆秦娥》
l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范石湖《霜天晓角》
l        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辛稼轩《祝英台近》
l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带去。―――辛稼轩《祝英台近》
l        翠消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刘龙洲《醉太平》
l        燕子不来花有恨,小院春深。―――刘静寄《浪淘沙》
l        棠影下,子规声里,历尽黄昏。―――洪平斋《眼儿媚》
l        相思无处说相思,笑把画罗小扇觅春词。―――徐山民《南柯子》
l        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徐山民《阮郎归》
l        惊起半帘幽梦,小窗淡月啼鸦。―――刘小山《清平乐》
l        千树压西湖寒碧。―――姜白石《暗香》
l        波心荡,冷月无声。―――姜白石《扬州慢》
l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姜白石《疏影》
l        墙头换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报西风稍息。――姜白石《惜红衣》
l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姜白石《惜红衣》
l        冷香飞上诗句。―――姜白石《念奴娇》
l        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刘招山《一剪梅》
l        絮飞春尽,天远书沉,日长人瘦。―――孙花翁《烛影摇红》
l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梅溪《绮罗香》
l        愁损玉人,日日画栏独凭。―――史梅溪《双飞燕》
l        恐凤鞋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史梅溪《东风第一枝》
l        新愁万斛,为春瘦,却怕春知。―――高竹君《金人捧露盘》
l        惊愁搅梦,更不管瘐郎心碎。―――高竹君《祝英台近》
l        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张东泽《桂枝香》
揣摩词眼法:
填词句法,最宜讲究字面。字面即词中起眼处,故亦谓之“词眼”。讲究之法,当取温飞卿、李长吉、李商隐及唐人诸家诗句中字面之好而不俗者,简练揣摩。今试摘录于下。每句中之两虚字,即所谓“词眼”也。词眼之下,以-作符号,学者宜注意之。
燕娇莺姹  绿肥红瘦  笼灯燃月  醉云醒月  挑云研雪  柳昏花瞑  翠阴香远
玉娇香怨  蝶凄蜂惨  柳腴花瘦  绾燕吟莺  燕昏莺晓  渔烟鸥雨  翠颦红妒
愁胭恨粉  月约星期  雨今云古  恨烟颦雨  燕窥莺认  愁罗恨绮  移红换紫
联诗换酒  选歌试舞  舞勾歌引
选中调名法:
词之题意,不外言情、写景、纪事、咏物四种。题意与音调相辅以成,故作者拈得题目最宜选中调名。盖选调得当,则其音节之抑扬高下,处处可以助发其意趣。其法须将各调音节烂熟胸中,而后始有临时选择之能力。惟是词调多至千有余体,何题宜用何调岂能一一记忆。神而明之,仍在学者。兹试述其大略于下:
《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三体,宜为慷慨激昂之调。小令《浪淘沙》,音调尤为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浣溪沙》、《蝶恋花》二体,音节和婉,作者最多,宜写情,亦宜写景。《临江仙》、《凄清道上》二体,最宜用于写情,对句两两作结,句法更见挺拔。《洞仙歌》,宛转缠绵,可以写情,可以纪事,一叠不足,作若干叠者更妙。《祝英台近》,顿挫得神,用以纪事,亦甚佳妙。《齐天乐》,音调高隽,宜用于写秋景之词。《金缕曲》宜用以写抑郁之情。此调变体甚多。别名《贺新郎》,可赋本意,用以贺婚。《沁园春》,多四字对句,宜于咏物。别名《寿星明》,可赋本意。用以祝寿。《高阳台》,跌宕生姿,亦为写情佳调。金菊对芙蓉一调,有回鸾舞凤之姿,用以纪事、咏物,皆流利可爱。
布置格局法:
作文之法,一题到手,先审明其题理,然后命意布局,首尾如何起结,中间如何扼要,振笔疾书,自无枝枝节节、格格不吐之病。作文然,填词亦何独不然。故作者每得一调,必先视其字数多寡,以定局势之广狭;再审其音节之抑扬高下,以定字面之虚实轻重。腔之顿挫处,即词之顿挫处;腔之转折处,即词之转折处。古人填词,往往前半阙写景,后半阙写情;或先写情而后写景,或景中带情,或情中杂景,或单调不尽而双调;而三叠、四叠者,类如叠嶂奇峰,层层入胜;绝非叠床架屋,处处增厌也。总之,填词之法,先当审题择调,次则命意布局,务于起结之处,首尾衔接,过变之处,血脉贯通。无论几许波折,自能一气卷舒也。
运用古事法:
运用古事,莫若明事暗用、隐事明用。如苏东坡之《永遇乐》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入古而化,自是词林妙品。又《点绛唇》云:“不用悲愁,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上半用工部句,下半用汉武故事。运实于虚,最得用古之法。姜白石之《疏影》云:“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娥绿。”用寿阳公主事,所谓明事暗用也。又云:“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记江南江北。想佩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用少陵诗,所谓隐事明用也。又《容斋四笔》载朱仲翊咏五月菊词云:“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傲羲皇。”盖渊明于五六月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用此事于五月菊,洵为清切有味。学者于此,可以悟运用古事之法。
填词起结法:
小令篇幅甚短,着墨不多,中间无回旋余地,故其起处须意在笔先,结处须意留言外。起处不妨用偏锋,结处最宜用重笔。前半从旁面、侧面做出姿态,略略翻腾,点到本题立即煞住,而又不可将意思说尽,方为佳构。
小令起句,如周邦彥云:“并刀入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正是用偏锋也。小令结语,如温庭筠之“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是用重笔也。此等句法,极锻炼,亦极自然,故能令人掩卷后犹作三日之想。
长调谋篇立局,须首尾衔接,一气卷舒。其起处宜以骀荡出之,如太原公子裼裘而来,或先于题意作进一层说,或先笼罩全首大意。如辛稼轩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吴梦窗之“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皆工于发端者也。
长调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方能使通体灵活,无重复堆垛之病。
填词转折法:
诗词虽同一机杼,而词家气象有时与诗微有不同。诗以雄直为胜,宜若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词以婉转为上,宜若九曲湘流一波三折。唐有无名氏咏醉公子词云:“门外狗儿吠,知是箫郎至。划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解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此词始则闻其声至而喜是一层;继则见其醉而怒是又一层;继又强扶其醉,使之入帏,转怒为怜,是又一层;又继则强之入帏不肯脱衣,转怜为恨,是又一层;终则以虽不脱衣胜于独睡,转恨为恕,自家开脱。一篇之中语语转,字字折,写进醉公子态,可谓神乎技矣。读此可以悟填词转折之法。
填词言情法:
言情之词贵乎婉转,最忌率直。语一率直,意即肤浅,势必难成佳构。兹举二例如下,一则怨而不怒,深得《国风》、《小雅》之遗;一写别离之情,哀怨动人。皆可为初学之金科玉律也。
《摸鱼儿》―――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肠断处。
《琵琶仙》―――姜夔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州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学诗百法一
第一纲 声韵
一 练习四声法
学诗之第一步,当重声韵。声韵之中,尤以练习四声为最要。四声者何?平上去入是也。兹录昔人辨四声歌诀如下:
平生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用力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第一句言平声平道莫低昂者,随口平读,其声不高不低,而尾音自然延长。
第二句言上声高呼用力强者,向上高读,其声亢而响亮,并无尾音。
第三句言去声分明哀远道者,向下重读,其声哀而且远,而尾音较短。
第四句言入声短促急收藏者,向直急读,其声既木且实,亦无尾音。
譬之击鼓,以木槌轻击鼓之中心,其声为“东”,是为平声。再击鼓面之四周,则其声为“董”,是为上声。若
更在鼓之中心,以木槌重击之,则其声为“冻”,是为去声。若以一手扪鼓面,一手重击之,则其声为“笃”,
是为入声。总之四声之分,其不同之点有三,平去有尾音,上入无为音,一不同也。平声和平而尾音长,去声哀
远而尾音短,二不同也。上入二声,虽皆无尾音,但上声响而亮,入声木而实,三不同也。能辨此不同之点,然
后可与言练习。
练习之法,须将平上去入四字,依照读法,以右手食指作势,读平声时,以指搁于桌之左边,徐徐向右移去,
移至右边尽处为止,声亦随之而止。桌之阔,大约以二尺为度。读上声时,以指搁于桌边正中,向上一挑,约离
桌面一尺高,而声亦顿止。读去声时,以指离桌而下,重重一指,约离桌面一尺低,而声乃止。读入声时,以指
向对面一指,约离身一尺远,而声即止。如是将此四字,每日读一百遍,其声之高下疾徐,不可稍误。历三日,
然后易以“东”(平声)“董”(上声)“冻”(去声)“笃”(入声)四字,仍照前法练习。再历三日,则无
论何字,一读平上去三声,而入声之字,自然脱口而出矣。兹为练习时试验有无错误起见,故将四声之字,再举
树例于下: (以平上去入为序)
东董冻笃   同动洞独   空孔控哭   蒙蠓梦木   隆拢弄陆   钟肿种烛
松悚宋粟   容拥用浴   江讲绛觉   知指志质   时氏侍日   诗矢试失
医矣意一   基几记吉   私史肆率   离里利律   微尾未物   非诽沸弗
鱼御御月   渠拒讵掘   居举锯厥   枯苦库阔   途杜度夺   吴午护活
孤古故割   西洗细膝   梨礼例栗   迷米谜密   佳解戒黠   排摆败拔
哀亥爱曷   该改盖葛   台怠队夺   真轸震质   申笋舜室   仁忍润术
音引印乙   旬尽殉疾   文吻问物   芬粉粪拂   元阮愿月   翻反贩发
烦晚万伐   干澣旰割   丸缓换活   滩坦叹脱   删潸疝瑟   间简涧吉
先铣霰屑   笺剪箭节   钱践* 绝   传篆膳舌   坚剪见洁   萧小笑削
辽了料略   腰杳要约   交狡校脚  高槁诰阁   遭早灶作   桃稻盗铎
歌哿个古   科可课窟   麻马祃陌  牙雅夏译   八把霸伯   阳养漾药
张涨帐酌   长丈让若  将奖酱雀   香享饷谑   央养恙约   良两亮略
情静净夕   惊颈敬戟  莺影映益   丁顶钉滴   蒸拯证职   尤有宥亦
仇受授石   邹酒奏责  金锦禁急   阴饮荫邑   含暗憾盍   甘敢绀鸽
盐琰艳叶   奁脸敛猎   咸豏陷洽   缄减鉴甲 二 辨别平仄法
作诗之法,合上平下平声统曰平,合上去入三声统曰仄。平声仄声,绝然不同,一则和柔圆润,一则亢直短促,
学者最易辨别。唯有一种可平可仄之字,或可通用,或不可通用,若不加意辨明,非唯失去真解,并犯出韵及
不调平仄之病。兹将此种字之可以通用与不可通用者,分别略举于下:
平仄通用者——
衷 平声一东,去声一送,义同,中心也。
供 平声二冬,去声二宋,义同,供奉也。
撞 平声三江,去声三绛,义同,捣也。
贻 平生四支,去声四寘,义同,馈赠也。
…………
平仄不可通者——
风 平声一东,空气相激而成谓之风,去声一送,讽刺也。
缝 平声二冬,弥补也,去声二宋,隙也。
降 平声三江,读如杭,伏也,去声三绛,自上而下谓之降。
为 平生四支,作也,去声四寘,因也。
…………
前举平仄可通用之字,虽则诗中随意可用,然而抑扬轻重之间,仍宜细细推敲。至于不可通用之字,意义悬殊,
万不可稍有差误,羼杂其中。学者宜将所举之字,依仿练习四声法,先行熟读其音,次则详译其义,随时随地,
留心辨别,不出匝月,而字之平仄,无不了然胸中。他若一字而兼数平声或数仄声者,其义亦有可通不可通之
别,不妨以此类推。
学诗百法之三 检查诗韵法
近人作诗,皆奉梁沈约诗韵为标准,故平上去入四种韵目,不可不牢记胸中。但是上下平各十五韵,而上声仅有
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只十七韵而已,学者苟不明四种韵目隶合之法,则于四声之字,何字归入何韵,断
难分析清楚。兹为便利学者检查诗韵起见,特将四声一百零六韵韵目,合成一表。俾知某字在平声某韵者,其上
去入三声之字,即知在某某等韵。如同字在平声一东,其上声之动字定在一董,去声之洞字定在一送,入声之独
字定在一屋。以此推寻,百不失一,不必东翻西阅,而无字不可一检即得也。表列如下: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一东 一董 一送 一屋
二冬 二肿 二宋 二沃
三江 三讲 三绛 三觉
四支 四纸 四寘 四质
五微 五尾 五未 五物
六鱼 六语 六御 六月
七虞 七麌 七遇 七曷
八齐 八荠 八霁 四质
九佳 九蟹 九泰十卦 八黠
十灰 十贿 十一队 七曷
十一真 十一轸 十二震 四质
十二文 十二吻 十三问 五物
十三元 十三阮 十四愿 六月
十四寒 十四旱 十五翰 七曷
十五删 十五潸 十六谏 八黠
一先 十六铣 十七霰 九屑
二萧 十七筱 十八啸 十药
三肴 十八巧 十九效 十药
四豪 十九皓 二十号 十药
五歌 二十哿 二十一个 六月
六麻 二十一马 二十二祃 十一陌
七阳 二十二养 二十三漾 十药
八庚 二十三梗 二十四敬 十一陌
九青十蒸 二十四回 二十五径 十二锡十三职
十一尤 二十五有 二十六宥 十一陌
十二侵 二十六寝 二十七沁 十四缉
十三覃 二十七感 二十八勘 十五合
十四盐 二十八俭 二十九艳 十六叶
十五咸 二十九豏 三十陷 十七洽
上表将下平声之九青十蒸并为一韵,将去声之九泰十卦并为一韵,使平上去三种韵目各成二十九数,然后再将
入声十七韵就每韵中各字之声合于平声何韵者,亦分成二十九部,各相隶属,而后诗韵中无难检之字矣。
学诗百法之四 通转古韵法
作诗之韵,或可通,或不可通,或可转。通者,以本音通本音之谓,如一东之与二冬,八庚之与九青、十蒸是也。转者,转其声而后通之谓,如一东之与三江,四支之与九佳是也。盖东冬同为舌端音,更青蒸同为齿头音,其音既属一本,故可通。东为宫音,江为商音,支为征音,佳为商音,一宫一商,一征一商,皆非本音,故欲通其韵,必先转其声乃可。但通转之法,今韵较严,而古韵极宽。如一东二冬固可通,一东与三江既非本音只能转韵而已,而古韵则东冬江三韵均可通。又如四支之与九佳十灰亦非本音,必转而方通,而古韵则微齐佳灰文五韵均可通。又如上平之十一真与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及下平之一先,在今韵中万不能通,而古韵则真文元寒删先六韵竟可通叶。又如三江之与七阳通,二萧之与三肴四豪通,犹得谓之谐声。若夫下平之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四韵可通,则唯古韵为然耳。又如六鱼之通七虞、八庚之通九青十蒸,古韵更数见不鲜矣。
上声中一董二肿可通,一董二肿与三讲亦可通,四纸与五尾八荠九蟹十贿可通,十一轸与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可通,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三韵可通,二十哿与二十一马、二十三梗与二十四回可通,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三韵可通,此足见古韵通转之宽也。
去声中古韵之可通者,则哟一送二宋之通三绛,四寘五未八霁之通九泰十卦十一队,六御之通七遇,十二震之通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之三韵相通,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之二韵相通,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虽未有通转,而二十七沁之与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古韵中又可通叶矣。
入声十七韵,其中一屋与二沃三觉可通,四质与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宵可通,十一陌与十二锡十三职可通,古 韵中所未见通转者,只十药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之五韵耳。
古韵之可通可转,即如上述矣。今试进而言转韵之法,或则两句一转,或则四句一转,或则六句八句一转,盖转韵之句,必以双数,不能以单数。且通篇上下,尤须铢两匀称,无头轻脚重之病。即韵之平仄,亦须相间而用,如前四句押平韵后四句换仄韵之类。至于通韵之法则反是,止就韵之可通者押之,或通体用平韵,或通体用仄韵,断不可平仄相间而用也。
学诗百法之五 五律平起法 五绝平起附
五律每首八句,首句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平起者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兹先视其法于后:
○○●●△,⊙●●○△。⊙●○○●,○○●●△。
◎○○●●,⊙●●○△。⊙●○○●,○○●●△。
上为五律首句押韵之平起法。○者,平声之符号也,●者,仄声之符号也,◎者,应用平声而可易仄声之符号也,⊙者,应用仄声而可易平声之符号也(△者,平声之韵也)。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五绝
则只有四句,依照前四句之平仄,即为五绝首韵押韵之平起法,依照后四句之平仄,即为五绝首句不押韵之平起法。学者细细揣摩,不难收举一反三之效。
学诗百法之六 五律仄起法 五绝仄起附
仄起者,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亦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兹再示其法于下:
⊙●●○△,○○●●△。◎○○●●,⊙●●○△。
⊙●○○●,○○●●△。◎○○●●,⊙●●○△。
上为五律首句押韵之仄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改为●●○○●可也。五绝首句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前四句之平仄,五绝首句不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后四句之平仄。学者能将前两首之平仄反复熟读,则作五律五绝诗,自无失调平仄之病。
学诗百法之七 七律平起法 七绝平起法附 .
七律亦每首八句,首句亦有押韵者,亦有不押韵者,以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为平起。兹将其法示下:
◎○⊙●●○△,⊙●○○●●△。⊙●◎○○●●,◎○⊙●●○△。
◎○⊙●○○●,⊙●○○●●△。⊙●◎○○●●,◎○⊙●●○△。
上为七律首句押韵之平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七绝亦只有四句,依照前半首之平仄,即为七绝首句押韵之平起法,依照后半首之平仄,即为七绝首句不押韵之平起法。
学诗百法之八 七律仄起法 七绝仄起法附
七律仄起者,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也。其法亦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兹再将八句之平仄表示于后:
⊙●○○●●△,◎○⊙●●○△。◎○⊙●○○●,⊙●○○●●△。
⊙●◎○○●●,◎○⊙●●○△。◎○⊙●○○●,⊙●○○●●△。
上为七律首句押韵之仄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七绝首句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前四句之平仄,七绝首句不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后四句之平仄。学者欲作七律七绝诗,须将此二首平仄随口念熟,则下笔之时,自然声调稳妥,而不至有差误也。
第二纲 对偶
学诗百法之九 一字对偶法
学作律诗,以对偶工稳为最要。学习对偶之法,不外以平声字对仄声字,以仄声字对平声字,而字面则以类相
从,如天类对天类,地类对地类,人类对人类,物类对物类,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其入手初步,可先任
拈一字,求其配偶,如风对雨山对水之类。因风雨皆天类字,山水皆地类字,风与山皆平声,雨与水皆仄声,
故均可对。但亦有一字而可两对者,如风对雨,自是同类字之最相合者,然而亦可与地类之水相对。又如宫对
室,皮对革,皆以类相从,而宫又为五音(宫商角征羽为五音。征,音止)之一,故可对角征羽等字,革又为
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谓之八音)之一,故可对金丝匏等字。明乎此则属对自易,而不致为同类之字所束缚
也。兹试就天地人物四类略举其例如下:[例句之旁,原标注有平仄符号,略去,反正平仄相对就是了。]
天类
风/雨 日/云 霜/雪 月/星 烟/露 雾/霞 雷/电 雹/虹 春/夏 夜/朝 年/岁 暑/寒
地类
山/水 石/泉 河/井 海/江 城/市 邑/田 乡/野 路/桥 溪/谷 沼/池 波/浪 岸/滩
人类
男/女 祖/孙 妻/子 弟/兄 宾/主 圣/贤 农/士 死/生 穷/富 面/心 头/足 目/眉 身/手 智/愚 忠/孝
物类
冠/履 带/衣 珠/玉 斗/升 刀/尺 剑/枪 灯/镜 帐/帘 茶/酒 草/花 桐/竹 杏/桃 梅/菊 马/牛 禽/兽
学诗百法之十 二字属对法
一字之对既习熟矣,然后增一字而为二字对。二字之对,有两字平行者,有两字侧串者。何谓平行?上下二字
皆实字或皆形容字,如日月对虹霓、浓淡对深浅之类。何谓侧串?上为形容字而下为实字,或上为实字而下为
形容字,如蕙风对甘雨、月瘦对云痴之类。学者须知平行之字止可对平行,侧串之字止可对侧串。至平仄则下
一字须平对仄仄对平,上一字则可平可仄,不必拘定。今再举例如下:
天类
春风/夏雨 白日/青天 风剪/月轮 三星/十雨 煮雪/残霞 雷鼓/风铃 花朝/谷日 九夏/三冬 丁年/午夜 菊月/梅天
地类
山腰/水腹 蜀道/秦关 黄浦/赤城 榆关/梓里 济北/淮南 金井/玉溪 岐山/渭水 剑阁/炉峰 西江/北海 雁门/鸡泽
人类
桥父/芥孙 荻母/梅妻 茶神/酒圣 奇侠/逸民 农夫/士子 织女/针神 红玉/绿珠 白眉/黄发 云鬓/雪肤 口禅/牙慧
物类
缁衣/赤舄 衾角/帐眉 琉璃/琥珀 玉环/金珥 红笺/白简 棘矢/桑弧 秧针/稻剑 芍药/荼□ 鹦鹉/鹧鸪 吴牛/蜀犬
□:蘼中以纟代非。荼□(tu2mi2):落叶小灌木,花白而有香。
学诗百法之十一 三字属对法
由二字对而增为三字对,其连缀之字须要自然,不可勉强硬凑。兹试按照前例分举如后:
天类
风吹花/日照树 月移栏/云出岫 看花日/斗草天 烟初散/露未干 含宿雨/带朝霞 嫩霜寒/香雾湿 桐叶雨/楝花
风月满湖/星临户 歌风曲/咏雪诗 彩虹垂/晴日映 清和月/料峭天 百六辰/重三节
地类
山有色/水无声 水如烟/涛似雪 榆塞外/柳城东 十二衢/三千界 松菊径/薜萝泉 杏花村/桃叶渡 波澜阔/岛屿深
傍山城/临水驿
人类
花君子/酒圣人 子象贤/孙绳武 丸熊母/挽鹿妻 入幕宾/升堂客 弹冠客/进履人 赤松子/黄石公 颍士奴/康成俾
贤避世/士居贫 矍铄翁/逍遥子 嵇康懒/许靖贫 气凌云/心捧日 腰舞柳/舌生莲
 
15楼 天使之爱 月牙儿 lv7月牙儿 月牙儿 3333 2 12010-10-27 23:37:39
回复回复|▼引用引用小纸条
物类
芙蓉带/薜荔裳 挂壁冠/寻山屐 金步摇/玉条脱 珊瑚网/琥珀杯 镂青笔/飞白书 流星矢/偃月刀 花荫浅/草色深
玉关柳/金井梧 蔷薇露/茉莉霜 月瓜凉/吴藕嫩 云外雁/水中鸥 喘月牛/追风骥
学诗百法之十二 四字属对法
由三字对而增为四字对,其法较易。兹再分类举例于下:
天类
风吹槛外/日照窗前 渡口绿烟/溪头红雨 春风舞柳/夏雨喧荷 踏雪溪桥/迎风水榭 微雨淡云/晓风残月
有风伏热/无雨冬晴
地类
山色迎眸/水声入耳 万顷波光/千山雨意 埋盆作池/迭石成嶂 绕城水绿/排闼山青 风皱麦浪/雨洗松岚
三径苔痕/一庭树影
人类
男羁女角/婢织奴耕 舍肉贻母/含饴弄孙 南贫北富/浊圣清贤 谢隐东山/韩瞻北斗 才储国器/寿冠耆英
苏妇题图/宓妃赠枕 白手成家/丹心报国 舌翻三寸/肠荡九回
物类
冠裳毕集/履舄交加 舞扇歌衫/耕蓑钓笠 屏围芍药/帐暖芙蓉 紫云割砚/红雪飞笺 跃马横戈/闻鸡舞剑
菊泉汲酒/槐火烹茶 黄菊吟诗/紫芝作饵 霜侵菊熟/雨绽梅肥 花鸟和风/草虫冷露 狐知集腋/象戒焚身
学诗百法之十三 五字属对法
五字对已成诗句,其平仄应较前稍宽。然第一第三字虽可不拘,如当用平而可以用仄,当用仄而可以用平,
及平对平仄对仄之类,而第二第四字则不可稍误,如当用平者必须用平,当用仄者必须用仄,及平对仄仄
对平之类。此前人所以于五言近体诗有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之说。兹试举例于后:
天类
日照花如锦/风吹柳似丝 凉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 雪尚晴时积/星从曙后孤 水高春雨足/山杂夏云多
暮烟明月黯/残雨夕阳收 细雨重阳菊/和风上巳兰 晴窗逢谷日/雨径记花朝 蝉催残暑去/雁带早凉来  地类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山昏函谷雨/水落洞庭波 白水千层浪/青山一片云 云堆山径仄/雨涨石桥平
天势回平野/河流入断山 江声通白帝/山势入青羌 岫石苔缘绿/江村叶落黄 山家潜豹雾/海国靖狼烟 人类
旧谊酬宾主/新妆拜舅姑 鸡鸣修子职/燕翼贻孙谋 北漠孤臣梦/南陔孝子心 宦游妻子远/乡梦弟兄多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味疏 红裙沾越女/翠袖醉吴姬 色艳梅侵额/豪轻碧展眉 长贫唯祝健/渐老不禁愁 物类
径晚红黏屧/林深翠湿衣 弹冠登仕路/曳履伺侯门 学奕摊清簟/看书照短檠 横刀奇侠传/舞剑大娘行
野店人沽酒/邮亭客唤茶 麦香吹饼饵/花暖卖饧餹 夜宴喧桃李/晨游静芰荷 暖红烘橘市/寒碧湿菱塘
碧水双鸥静/青山一鹤归 哀声猿入峡/渴势骥奔泉
学诗百法之十四 六字属对法
由五字对而增为六字对,平仄通用与不通用处,其法相同,不过造句之时,需要圆转自如,切不可露凑合之迹。
仍照前例,分举如下:
天类
日照芸窗冬暖/风吹草阁夜寒 春野东风旖旎/夜深北斗阑干 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气回春 树衬残霞画稿/花含
宿雨诗情 小院栽花剪雨/深山采药锄云 槐密山庄避暑/蓼疏水国知秋
地类
春水浅蓝一色/夏山浓翠千层 一点山青螺髻/三篙水绿鸭头 日落江声带湿/风来海气含腥 窗外青山远绕/岸边
白水长流
人类
名士弹冠白屋/鄙夫曳履朱门 名重薛家三凤/位分荀氏八龙 屋庑伯鸾夫妇/池塘灵运弟兄 虢公国之唇齿/祈父
王曰爪牙 天锡汾阳贵寿/人称李邺神仙 进学三苏轼辙/登科二宋郊祁
物类
草履山衣隐逸/花冠月帔神仙 酒客磁杯竹叶/诗家纸帐梅花 里社执刀宰肉/侯门弹铗求鱼 赤水求珠遇合/蓝天
种玉因缘 红蓼丹枫入画/碧梧绿竹招凉 鱼戏碧擎莲叶/蟹肥黄绽菊花 倦鹊绕枝知冻/飞鸿涵水带秋 山黯荒郊
射虎/水沉远渚然犀 学诗百法之十五 七字属对法 -
-
-
学习对偶,至七字为完毕,以后则可入手近体诗矣。至七字对之平仄,与五字对相类,如第一第三第五字可以 -
不拘,而第二第四第六字则不可差误。此前人所以于七言近体诗又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兹再举例如下: -
-
-
天类 -
星稀月落长天晓/日暖风和大地春 残月晓风杨柳岸/淡云微雨杏花天 烟销皓月临江浒/日出晴霞亘海门 -
雨过平添三尺水/风寒为勒一枝花 玉柳风斜寒食节/银花月朗上元宵 桐叶枣花风四月/蓼洲萍溆露三秋 -
-
-
地类 -
苍松古树山家屋/红蓼疏花水国天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山径烟浓迷栈道/海潮雨急荡楼船 -
云边树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帝京西望诗吟社/王室东迁政失周 晓月征夫催野渡/秋风谪宦梦乡关 -
-
-
人类 -
孙子曾玄分祖谱/舅甥伯叔列封圻 耕田冀缺妻能馌/下第苏秦嫂不炊 逢友鞠躬双握手/呼朋促膝两谈心 -
天钟异遇唐三侠/世纵清谈晋七贤 晚风鼓急喧红玉/秋雨楼空感绿珠 老来岁月看腰脚/身外云霄付羽毛 -
-
-
物类 -
衣冠济楚威仪美/仗履优游岁月闲 山衣草履渊明趣/缓带轻裘叔子装 宝鼎天香红袖女/珠帘说偈雪衣娘 -
花砖昼永分簪笔/画烛宵凉快读书 红飞帘外花频落/绿映窗前草不除 双鬓秋霜留菊傲/满身夜月纳荷凉 -
林鸦落日红三面/野鹤闲云白一行 残堞草莱嘶石马/故宫荆棘访铜驼 -
第三纲 字句
学诗百法之十六 研究炼字法 -
学习对偶,即为做诗之预备。然对偶虽工,苟不知炼字之法,则易犯涣散之病,全句精彩无由可见。前人 -
所以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及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髭等说,可见炼字之难,实为学诗者最切要之工夫。 -
不论五言七言,或一句中炼一字,或一句中炼二字,下笔之时须要加意推敲。兹试略举各例句于后。 -
-
五言炼第二字 -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
五言炼第三字 -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岛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
五言炼第五字 -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香雾云鬟湿/清晖玉臂寒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
-
五言炼第二第五字 -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
七言炼第二字 -
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 -
-
七言炼第五字 -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寒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
-
七言炼第七字 -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三故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匡衡抗疏功名簿/刘向传经心事违 -
-
七言炼第二第五字 -
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侯飞龙 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
湖添水际消残暑/江送潮头涌漫波 -
-
. -
学诗百法之十七 研究造句法 -
-
积字而成句,积句而成诗。句之妥恰与否,诗之工拙判焉。故欲学作诗,必先学造句。造句之法,不仅 -
属对工整炼字稳妥而已,必使全句轻灵流动绝不板滞方佳。至于唐人诗句,各有胜处,苟非勤于习诵, -
断不能模仿其万一。兹将五言七言之种种句法略举于下: -
-
五言上一下四字句 -
犬迎曾宿客/鸭护落巢儿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绿奔川内水/红落过墙花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
-
五言上二下三字句 -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
-
五言上三下二字句 -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
-
五言上四下一字句 -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薜罗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
-
五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一二) -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
七言上一下六字句 -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山动将崩未崩石/松浮欲尽不尽云 -
-
七言上二下五字句 -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
-
七言上三下四字句 -
梦儿亭古传名谢/交*楼新道姓苏 渔人网集寒潭下/估客舟随夜照来 -
-
七言上四下三字句 -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
-
七言上五下二字句 -
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
七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二三) -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含风翠壁孤云纳/昔日丹枫万木稠 -
学诗百法之十八 研究点眼法
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皆失。故学诗者既知炼字造句矣,又不可 -
不知点睛之法。眼要挺要响,用实字则挺,用动字则响。全在下笔之时,细细揣摩。五言诗之点眼在第 -
三字,七言诗之点眼在第五字。举例如下: -
-
五言点实字眼 -
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
五言点动字眼 -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杨柳梳烟碧/茶□架雪香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
-
七言点实字眼 -
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风传鼓角霜侵战/云卷笙歌月上楼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
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 -
-
七言点动字眼 -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平地风烟横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 -
莺传旧语娇春日/花整晨妆对晓风 -
-
. -
学诗百法之十九 指示正格法
五言律绝与七言律绝均有平起仄起及押韵不押韵之别,前已详言之矣。然其中又有三法,一曰反,如上句 -
系平平起而下句系仄仄起,上句系仄仄起而下句系平平起是也。一曰粘,如上句系平平起而下句亦平平起, -
上句系仄仄起而下句亦仄仄起是也。一曰应,如五言首句押韵者,为仄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七言首句 -
押韵者,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而末句之平仄与首句相同是也。凡合乎此等平仄者,皆谓 -
之正格。兹将唐诗三百首中选录五言律绝七言律绝各二首于下: -
-
(哈哈,老夫子说话何其含混,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在下试着做个补充:律诗八句,每两句合称一联, -
分别称作额联……记不清楚了。绝句四句,当然只有两联了。每联的两句当反,如第一和第二句,第三和 -
第四句等。两联相邻的句当粘,如第二和第三句,第四和第五句等。 -
-
对于首句着韵的律绝,首尾两句当应。对于律诗,其实一、四、八句皆当应。补充一句,律诗的二三联当对偶) -
-
-
-
山居秋暝 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寻芳歇,王孙自可留。 -
(五律之合于平起者) -
-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五律之合于仄起者) -
-
-
听筝 李端 -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五绝之合于平起者) -
-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五绝之合于仄起者) -
-
-
望蓟门 祖咏 -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七律之合于平起者) -
-
-
蜀相 杜甫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七律之合于仄起者) -
-
-
泊秦淮 杜牧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七绝之合于平起者) -
-
-
贾生 李商隐 -
喧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月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七绝之合于仄起者) -
学诗百法之二十 指示拗句法 -
-
-
昔人谈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所谓不论者,盖言五言律绝中之第一第三字、七言律绝中之第一 -
第三地五字平仄可以通用,非可任意为之而不必讲究也。今人误作不拘之解,则为害匪浅。而不知五言律绝 -
中之第一字或可用,而第三字万不能通用,七言律绝中之第一第三字或可通用,其第五字则万不能通用。且 -
如五言律绝中之平平仄仄平句,即第一字亦不能通用,又如七言律绝中之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即第三字亦不 -
能通用。此等不论平仄之句,谓之拗句。前人非学到功深神而明之者,断不出此。兹试将唐诗中拗句之最奇 -
特者,选录一首如下: -
-
-
黄鹤楼 崔颢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 -
学诗百法之二一 指示变体法 -
-
-
五言七言句之近体诗,不论平起仄起,均有一定不易之例。反是者即谓之变体。变体之诗出于作者一时之差 -
误,不可认为定格。兹特选录唐诗中七律七绝之变体各一首,俾初学做诗者不致轻蹈此病也。 -
-
-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
上诗第一联与第二联平仄重复,名曰顺风调,为七律中之变体也。 -
-
-
-
赠别 王维 -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上诗第三句之平仄与第二句应粘而反,是为七绝中之变体也。 - 第四纲 章法 -
-
学诗百法之二二 起笔突兀法 -
-
做诗起笔,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之别。明起者,开口即就题之正意说起,随明见题字,然不得谓之骂题。 -
暗起者,不就题面说而题意自见。陪起者,先借他物说起以引申所咏之物。反起者,不说题之正面而先从题 -
之反面着笔。学者明此诸法,起笔者尤以来势突兀为胜,若一涉平淡,便觉句法不挺矣。兹录唐诗得力在起 -
两句之一首于下,以便学诗者有所取法焉。 -
-
-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
-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
-
上诗首句拈出独有二字,次句便以惊字作衬,有登高一呼之概。 -
. -
-
学诗百法之二三 承笔衔接法 -
-
-
律诗以第二联为承笔,或写意,或写景,要与上联起笔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仅浑括大概。点醒题 -
意,全在此联,且需留有不尽之意,以开下文转笔一联。兹录唐诗中第二联最警切之一首,以飨读者,俾知 -
醒题之法也。 -
-
军中闻笛 张巡 -
-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闲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
-
上诗第三四句写军中情状,紧接上句看见虏骑之悲感,而全题之用意醒矣。 -
-
-
. -
学诗百法之二四 转笔呼应法 -
-
转者,就承笔之意,转捩以言之也。其法有三,一进一层转,二推一层转,三反转,总以能与前后相呼应活 -
而不板者为佳。唐诗之注重转笔而上下一气者,当推杜甫春望一首,兹特选录于下。非学到功深者,断难揣 -
摩其万一。 -
-
-
春望 杜甫 -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
上诗第五句言兵祸之久,第六句言乡信之重,是全诗最着力处,而与首句写乱后景象末句自伤衰老通体均相应也。 -
-
学诗百法之二五 合笔结束法 -
-
合者,结束全诗,俾有下落也。或开一步,或放一句,总以言有尽而意无穷者为佳构。唐诗中合笔之足以惊 -
人而传诵一时者,首推刘禹锡之蜀先主庙诗。兹亦照录于后,以为学者之模范。 -
-
-
蜀先主庙 刘禹锡 -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来舞魏宫前。 -
-
上诗结句言蜀*凄凉不言蜀灭,而蜀灭之意自在其中,以此结束全题,真觉余韵悠然,有缥缈欲仙之致。 -
. -
-
学诗百法之二六 因人述事法 -
-
做诗所以传人,非传其人,传其事也。但记述事情,需写得雄壮而不寒酸,方见其人身份之大,志气之高。 -
此种笔致,不可多得。兹特选录唐诗一首于下。 -
-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
-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
-
上诗第一联倒写盛时,第三联一句写其旧功,一句写其壮志。明虽述事,而其人则因此传矣。
学诗百法之二七 因地记游法
记游之诗,或述山川,或述风土,宜翔实而不浮泛,宜洒脱而不粘附,方为上乘。此种记述之法,唐诗中以 -
李白送友人入蜀一首为最佳,特录如下: -
-
送友人入蜀 李白 -
-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以定,不必访君平。 -
上诗第二联,一句写对面,一句写旁边,第三联一句写陆,一句写水,句句是记地,却句句是记游,洵为诗之入乎化境者。
学诗百法之二八 因时点景法 -
-
四时之景不同,故诗家点景之法亦不同。但以冬夏二时之景与春秋二时之景相较,则冬夏自然较少。而以 -
夏令之景与冬令之景相较,则犹以夏令为少。唐诗三百首中,唯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一诗,写得极幽雅, -
极淡远,可为夏日点景诗之杰构。自特摘录于后: -
-
-
夏日过郑七山斋 杜审言 -
-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薜萝山径入,荷荠水亭开。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
-
上诗第三句写薜萝,第四句写荷荠,都是点缀夏景。第五句写日写雨,第六句写云写雷,而夏日晚景如在画图中矣。. -
学诗百法之二九 因境抒情法 -
-
诗情皆由境而生,诗境即诗情也。作此等诗不可太拘,太拘则滞;不可太浑,太浑则虚。须要来龙去脉一 -
气相生,方足以见诗情之真切。兹就唐诗三百首中选录一首于下:
过故人庄 孟浩然 -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
上诗田家二字,为通体之眼,所谓诗境也。第二联是写庄外之境,第三联是写庄中之境,至于合、斜、面、 -
话等字,皆诗情也。 -
学诗百法之三十 起句相对法
绝诗只有四句,作五绝诗,只有二十字。苟不知炼句之法,则一写已尽。何能发挥题之真意乎?兹特选录 -
唐诗中五绝之起句相对者一首于下,学者宜将所炼之句,熟读而细玩之。 -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
上诗第一句就题面暗起,第二句拍到琴调,第三句承上作转,第四句明点弹字。而言外有世无知音之叹, -
全诗之主意在此。 -
学诗百法之三一 收句相对法 -
. -
-
五绝收句是全题最扼重处,宜清劲淡远,有余音不绝之慨。若用对句,则字字有力,全诗便觉挺而且响矣。 -
兹就唐诗中选录一首于后,学者可依此摹仿也。 -
-
宿建德江 孟浩然 -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
上诗第一句写地,第二句写时,题中宿意已明。第三句写岸上之景,第四句写水中之景,江流如画,情景逼真。 -
. -
学诗百法之三二 通体拗句法 -
. -
-
拗句之诗不论平仄,较谐平仄者为难。前已有指示此法,并举七律一首为例。而五绝则句短字少,更不能 -
轻易着笔。且亦需有曲折有寄托方为合法。唐诗五绝中通体用拗句者数见不鲜,惟刘长卿弹琴一首余味深长, -
真令人百读不厌。兹录于下,以备学诗者之一格。 -
-
-
弹琴 刘长卿 -
-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
上诗第一句就题面暗起,第二句拍到琴调,第三句承上作转,第四句明点弹字。而言外有世无知音之叹, -
全诗之主意在此。 -
学诗百法之三三 通体仄韵法 -
. -
-
五绝诗用仄韵较之押平韵者尤觉清劲古朴,故唐人多喜用之。兹录柳宗元江雪一首于下,真五绝中之杰作也。 -
-
江雪 柳宗元 -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
上诗第一二两句暗点题意,第三句写江边之景,第四句方点出江雪二字。所用绝灭等字何等有力! -
-
-
学诗百法之三四 通体写情法 -
-
-
写情之诗宜曲折宜圆到,不可徒饰外观而真意未达出,盖写情难于写景。非善于言情者必不足以达之。 -
今特选录唐诗中通体写情之诗一首,学者可奉为金科玉律也。 -
-
-
客至 杜甫 -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
-
上诗第一联以鸥来引客,而第二联一句纵一句擒,是正为客至也。第三联写款客之情,第四联想到邻翁作陪。 -
情外有情,的是写情圣手。 -
-
. -
学诗百法之三五 通体写景法 -
. -
-
写景之诗贵有层次有结束,否则架床迭屋,徒见其铺排而索然无味耳。初学作诗者每易蹈此弊病。兹特就 -
唐诗三百首中选录通体写景之诗一首,俾学者有所取资焉。 -
-
-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
-
-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杖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
-
上诗全在早朝二字写景。首联一句写出门,一句写到城,早朝之意已现。第二联一句写近殿未朝时,一句写 -
到殿已朝时。第三联写早朝早退之景,层次何等井然。末联才拍到和诗本意,以此结束饶有趣味。 -
-
学诗百法之三六 分写情景法 -
. -
-
写情宜缠绵悱恻,写景宜蕴藉冲和,二者兼而有之,写来又须分明,方堪推为绝唱。唐诗三百守中合乎此等 -
做法者当以杜甫登高一诗为最,今录如下,学者宜细细玩之。 -
-
登高 杜甫 -
-
风急天高猿啸哀,洙清沙白鸟飞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
-
上诗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承第一句之风急,第四句承第二句之渚清,是写景也。 -
第五第六句写登高感触之情,一句横说,一句竖说。第七句顶第五句之作,第八句顶第六句之多,是写情也, -
章法句法虽分而仍完密异常。 -
学诗百法之三七 合写情景法 -
. -
-
情景分写之诗既见上述矣,然或景中有情或情中有景,不能分写只能合写者,虽则浑括一气,而仍须分析清 -
楚。兹特就唐诗中选录一首于下,学者不可不悉心体会也。 -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共来百粤文身地,尤是音书滞一乡。 -
-
上诗首句从登楼说起,第二句便含寄四州刺史意,第三句写水,第四句写陆,所谓景中有情也。第五句言陆 -
路望四州不见,第六句言水路思四州无已,末两句揭清寄四州刺史本意,所谓情中有景也,写来也融洽亦分 -
明,诚为情景兼到之作也。 -
-
学诗百法之三八 明咏物情法 -
. -
-
何谓明咏?起句既点醒题面,以下句句明写是也。咏物之诗最忌浮泛或俚俗,须以切实幽雅为佳。唐诗中杜 -
甫黑鹰一首为明咏物情之杰作,今特摘录如下,学者宜反复而玩诵之。 -
-
黑鹰 杜甫 -
-
黑鹰不省人间有,渡海疑从北极来。正( )抟风超紫塞,玄冬几夜宿阳台。虞罗自觉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
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
-
上诗起句就点出黑鹰,所谓明咏也。第二句北极是黑,第三句以紫字映黑字,第四句玄冬亦是黑。第五句虚写, -
-
第六句写实。末句以金玉二字再衬黑字,而黑鹰之体格跃然纸上矣。 -
-
学诗百法之三九 暗咏物情法 -
. -
-
何谓暗咏?通体不点破题面而但浑写物情是也。然须有曲笔以达之,有深意而衬之。使人不见此题,一望而 -
之便是此题方为合格。唐诗中郑谷鹧鸪一首最合暗物咏情之法,爰录于后,以资揣摩。 -
-
鹧鸪 郑谷 -
-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 )唱翠眉 -
低。相呼相唤湘江曲,苦竹丛生春日西。 -
-
上诗第一句写鹧鸪之形,第二句写鹧鸪之品。第三句言见其过,第四句言闻其啼。第五第六句从啼字生出游子 -
佳人两意,感人极深。末两句为鹧鸪写照,却到底无鹧鸪题字,此境非常人能学到也。 -
-
-
学诗百法之四十 抚今怀古法 -
. -
-
过去为古,现在为今,既古既今,亦今亦古,此等诗须写得又缠绵又感慨,是人读之有俯仰古今之感,悠然 -
神往之慨,方为上乘。兹特选录唐诗七律一首于下,俾学者可以玩索也。 -
-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 杜甫 -
-
忆来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 -
孤臣此日肠堪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
-
上诗首联从去年说起,而着力全在一忆字。第二联追述去年朝仪之盛,第三联一句是虚写,一句是实写。末联 -
方拍到今日,由今怀古,无限凄凉. 学诗百法之四十一 写意托兴法 -
-
写意托兴之诗用笔贵委曲而不率直,立意贵幽远而不浅近。明知所遇之景物与所蓄之意兴两不相关, -
而一经感触便当息息相通。兹特就唐诗中择录合乎此法者之一首于左,学者可以意会得之。 -
-
曲江对雨 杜甫 -
-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着雨胭脂湿,水( )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 -
焚香。何时昭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
-
上诗前半首写江上雨景,后半首写南内凄凉。末句借佳人作结,令人无限低徊。 -
. -
-
学诗百法之四十二 颂中寓讽法 -
-
婉而多讽,诗人忠厚之道也。后世阿谀之风日甚,但知献媚避忌,而诗之品格亦每况愈下矣。兹特选录 -
唐诗中张谓之杜侍御送贡物戏赠一首,深情微旨,亦婉亦深,深得三百篇之遗意也。 -
-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
-
铜柱珠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徒劳獬()冠。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 -
春寒。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
-
上诗起句言道路之远,第二句言产物之地。第三句折入贡字,第四句写一劳字,而讽意已寓乎其中。第五 -
第六句正写路远送物之苦,结句不忍看三字,古人所谓婉而多讽,诵不忘规者,庶几近之。 -
-
-
-
-
学诗百法之四十三 褒中有刺法 -
-
-
一诗之中,或褒或刺,岂非自相矛盾?不知所谓褒者,或褒其人之勋绩,或褒其人之际遇。所谓刺者,或刺 -
朝廷之昏乱,或刺时事之难为。兹特录唐诗中李郢之上裴晋公一首,虽则寓刺于褒,实则褒自褒而刺自刺, -
读者不可不辨别也。 -
-
上裴晋公 李郢 -
-
四朝忧国鬓成丝,龙马精神海鹤姿。天上玉书传诏夜,殿前金甲受降时。曾经庾亮三更月,下尽羊昙一局棋。 -
惆怅旧堂()绿野,夕阳无限鸟飞迟。 -
-
上诗首联直写晋公,第二联褒其功,第三联褒其度,末联刺朝廷不用老臣。语意仍含蓄不露,不愧诗中老手。 -
. -
-
学诗百法之四十四 参间虚实法 -
-
咏物之诗须要虚实相间,不有虚笔;既无灵气,不有实笔;既无真意,但虚则不可空泛,实又不可呆滞。 -
此法在唐诗中当推杜牧早雁一首为最佳。今录如下,学者可奉为规矩也。 -
-
早雁 杜牧 -
-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
-
上诗起二句但言雁来,第三句言影,第四句言声,是谓写实法。第五句借胡骑作陪,第六句以春风作衬, -
是谓虚写法。结句暗写雁去,而早字之意已见,真是神来之笔也。 -
. -
-
-
-
学诗百法之四十五 判别深浅法 -
-
作诗须有层次,而用于咏情之诗尤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方与格律相合。否则杂乱成章,徒见其枝枝节 -
节也。兹录唐诗中李颀送魏万之京一首,上下一气呵成,有悠然不尽之趣,非善于言情者不办。 -
-
送魏万之京 李颀 -
-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
-
上诗起句既点明送别之意,第二句写秋景,第三句言路中所闻,第四句言路中所见。第五句言入关时所见, -
第六句言到京后所闻,是深一层。末两句点长安二句,点明之京。而良友()规之意,妙在言外得之。 -
. -
-
学诗百法之四十六 顺点题面法 -
-
题面之字最好不顺点,顺点则非落于平,既近于板。唐诗三百首中,惟张旭桃花溪诗一绝。虽则题面三字 -
顺次点出,然而宛转赴题,并不见其率直之弊。兹录如下,读者亦可举以学步也。 -
-
桃花溪 张旭 -
-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
-
上诗起句写溪畔远景,第二句借渔船一问,通体便觉灵动异常。第三句点明桃花,顶上句问字之意;第四句 -
点明溪字,仍应问字口吻,妙在有悠然不尽之趣。 -
学诗百法之四十七 反托题意法 -
-
诗有题之正面难写者,不得不于反面求之,盖从反面托出较之正面意味倍深也。唐诗中能合此法者,当推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一首。今录于下,学者最宜摹仿也。 -
-
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 王维 -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
上诗题意全在一忆字。首句言作客异乡,便含忆字之意。第二句思亲二字,忆字已暗暗点明。第三四句从 -
对面兄弟忆己,反托己之忆兄弟,诗境真出神入化矣。 -
. -
学诗百法之四十八 侧衬题意法 -
-
题意有不能从正面直写者,须从侧面以衬笔写之。或用人衬,或用物衬,要必用之得法。兹择唐诗中王昌龄 -
之春宫曲一绝摘录于后,学者不可不细细体会也。 -
-
春宫曲 王昌龄 -
-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
-
上诗着力全在第三句,所谓用人作衬也。第一句言桃开,籍喻新宠;第二句言月轮,承上夜字;第三四句 -
言平阳有宠而己之失宠,尽在言外也 -
. -
-
学诗百法之四十九 空翻题意法 -
-
作诗实写则易落板滞,空翻则见其灵动。翻腾之势愈空,题中之意愈透,但不能一味空翻与题绝不相关而 -
近于浮泛也。唐诗中韩愈春雪一首可谓极空翻之能事也,兹录如下以饷学者。 -
-
春雪 韩愈 -
-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
上诗第一句从春字着意翻起,何等飘逸;第二句点醒春字之意,第三四句()成一气,苟非起处蓄势翻空 -
收处之题意何能有如是之清醒耶。 -
. -
-
学诗百法之五十 借物兴感法 -
-
作诗随地可以兴感,然非借物不可。借物则飘逸而不粘滞,超脱而不肤泛。唐诗中王昌龄之长信怨既为借 -
物兴感之一。兹录如下,学者得此宜熟读而深思之。 -
-
长信怨 王昌龄 -
-
春()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尤带昭阳日影来。 -
-
-
上诗起句写宫中晓景,第二句借团扇喻己之失宠,第三句借鸦来反衬自己,第四句借鸦带日反托己之失宠。 -
皆所谓借物兴感夜,而怨字之意却含蓄不露,情致何等宛转。学诗百法之五十一 触景生情法 -
-
景无一定,情亦无一定,触景可以生情。作此等下笔须要灵活,不脱不滞方为上乘。兹录唐诗中王昌龄 -
之闺怨一绝,隽快绝伦,真妙到毫巅之作也。 -
-
闺怨 王昌龄 -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绣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
-
上诗首句从闺妇说起,不知愁三字正为转句作逼势,第二句承上不知愁来。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正是触景 -
生情之法,末句勒到怨字,余味深长。 -
. -
-
学诗百法之五十二 首尾相贯法 -
-
一诗之中或有寄托或有刻画,往往不能一气相生,初学作诗尤易蹈此弊病。唐诗中惟司空曙江村即事一首, -
首尾一意相贯,精神异常饱满。今录于下,学者能解此法,则于作诗之道思过半矣。 -
-
江村即事 司空曙 -
-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飘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
-
-
上诗着眼全在不系船三字,故起句既提出正意,第二句点明江村,第三句一开,第四句一合,而不系船三字 -
之意便首尾相贯矣。 学诗百法之五十三 前后相应法
作诗须有来龙去脉,起笔收笔,前后呼应,方为合格。且须层次分明,何处从题前着想,何处从题后下笔, -
一气写来自然语语入神。唐诗中能解此法者,当推岑参逢入京使一首,爰录于下,俾学者可以得此而自悟也。 -
-
逢入京使 岑参 -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
-
上诗起两句是题之前一层,第三句点明逢字正意,末句是题之后一层。立意既警策,措语又极恳挚,固不仅 -
以层次胜也。 -
-
. -
-
学诗百法之五十四 考订四则法规则 -
-
-
何谓四则?一曰字,二曰句,三曰格,四曰法是也。学诗之有四则尤大匠之有规矩。因规以成圆,因矩以 -
成方,是万古不易之常道,作诗亦何独不然,否则为拗句,为变体,不得谓之正格矣。故学者须先明四则, -
然后乃有进步。而文人学士虽具出类拔萃之才智,亦断难越此范围。今试分析言之如下。 -
-
-
字 诗中用字一毫不可苟且,倘一字不雅则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则全诗皆废矣。 故字贵圆活善用,如转枢机; -
清新自然,如瞻佩玉。 -
-
-
句 作诗最重句法,一句不妥则全诗皆弱,一句不炼则全诗皆涣。盖以一诗之中 ,妙在一句为诗之根本,根 -
本不凡则枝叶自茂。故欲全诗有精彩,句法不可 不讲究也。 -
-
-
格 诗之品格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
-
学诗第一要义诗格需求高尚,所谓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是也。若念头一差, -
势必愈鹜愈远。故曰取法乎上,仅 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 -
-
-
法 作诗之法不论律绝,先须除去五俗。一除俗体,二除俗意,三除俗句,四除俗字,五除俗韵。至于古体 -
今制之别,精朴深浅之殊,贵乎各求其似。汉晋高古,盛唐风流,西昆秾冶,晚唐叶藻,若将自己之诗置诸 -
古人诗中,识者 不能辨别其真伪,斯可耳。 -
学诗百法之五十五 领会四体法 -
-
诗必有所谓而作,所为者何?既喜怒哀乐之四体也。喜而得之则其辞丽,怒而得之则其辞愤,哀而得之则 -
其辞伤,乐而得之则其辞逸,是谓四得。反是而失之大喜则其辞放,失之大怒则其辞躁,失之大哀则其辞惨, -
失之大乐则其辞荡,是为四失。取得失而比较之,而诗之体用叛矣。兹特举例于下: -
-
诗之丽者 如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等句是也。 -
诗之愤者 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等句是也。 -
诗之伤者 如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等句是也。 -
诗之逸者 如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妆睡到明等句是也。 -
诗之放者 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等句是也。 -
诗之躁者 如解通银汉终须曲,纔出昆仑便不清等句是也。 -
诗之惨者 如主客夜呻吟,痛入妻子心等句是也。 -
诗之荡者 如骤然始散东城外,倏忽还逢南陌头等句是也。 -
-
学诗百法之五十六 相准题意法 -
-
-
作诗先贵相准题意,有宜含蓄者则语当浑厚,有宜豪放者则语当显豁,有宜庄重者则语当雄壮,有宜轻灵者 -
则语当圆活。相题既准,斯所作之诗亲切而有味,否则如隔靴搔痒,虽极字斟句酌,而与诗之正意难免有格 -
不相入之病。兹再举例如下; -
-
-
题有显贵意者 如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诗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
题有隐逸意者 如黄滔隐居诗 纱帽隐囊谈旧事,断琴枯砚识前朝 -
题有神仙意者 如杨廷选过葛岭诗 高崖树古丹霞晕,仄径苔深白雨飞 -
题有方外意者 如贾岛题天竺灵隐寺诗 山钟野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
题有闾阎意者 如杜甫野老诗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
题有闺壶意者 如薛逢宫词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
学诗百法之五十七 采择材料法 -
-
学诗初步宜采取前人名作以为作诗之材料。所谓材者,既天,地,人,物诸故事是也。而此等故事散在群书, -
非可临颖翻阅而得也,贵乎有以择而储之。储之之道无她,先将诗经三百篇朝夕诵读以立骨格。盖诗经之材 -
料最富,无美不臻,无体不备。如薄伐猃狁与子同仇诸章,乃塞上体也;彼黍离离旄丘之葛诸章,乃吊古之 -
体也;桧楫松舟皎皎白驹诸章,乃纪行之体也;其它关雎葛覃为宫词体,妇叹于市为闺怨体。可以取为诗料 -
者不胜枚举,故后世各大诗家莫不胚胎于此。 -
-
继诗经而起者厥为离骚。离骚二十五篇多侘傺抑郁之音,然托辞引喻韵味深长,于烦乱瞀扰之中具悱恻缠绵 -
之旨。故欲取数据于诗经之后,舍离骚无由矣。离骚之后则有汉诗,如韦孟讽谏之作,房中郊祀之篇,气质 -
古茂直欲追踪二雅。他若秋风之婉丽,瓠子歌之浑厚,河梁咏别之神韵悠远,饮马长城窟之情意宛转,皆为 -
汉诗之冠而可采择者也。 -
-
-
汉代以降,去古未远。晋初如潘岳之关中诗,太冲之咏史诗,嗣宗之咏怀诗,刘琨之答卢湛诗,皆为一朝名 -
作。 而子建多才,更五色相宣,八音朗畅,足以上继苏李,下开百代。至若渊明则清悠淡永,别有自然之致, -
此皆晋诗之可取材者也。 -
-
-
唐承陈、隋之后,诗道大振,如玄宗之幸《蜀西》、《至剑门》诸作,雄健有力、风裁峻整;张说之《七古》、 -
张九龄之《五古》亦雄浑醇厚,足以扶翼正声。他如王维、岑参、孟浩然、王昌龄辈,先后继起,各有专长。 -
迨后杜少陵崛起,上薄葩经,下赅宋元,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格,而为诗中集 -
成之圣。同时又有李太白,出入风骚,祖尚魏晋,故后人云,言唐代诗家者,必以李、杜并称,余如韩愈之 -
赅怪,李贺之奇诡,刘梦得之淡远,柳子厚之苍劲,杜牧之健响,李义山之幽绝,温飞卿之清丽,贾阆仙之 -
洁炼,以及大历十才子等,糜不遵守家法,此皆唐诗可取材者也。宋代诗家,分为三派。王禹学长庆,是为 -
白体;寇准、林逋辈师晚唐,是为晚唐体;杨亿、刘筠等宗李义山,是为西昆体。至欧阳公出,一变而为太 -
白、昌黎之诗,及苏东坡、黄山谷出,又一变而为少陵之诗。南渡之后,以杨万里、陆放翁、尤袤、范成大 -
四家为最着,此又宋诗之可取材者。其余则等诸自郐以下,不足为学诗者法也。 -
-
-
学诗百法之五十八 辨别体格法 -
-
-
律诗正格,八句成章,一、二句为首联,可对可不对;三、四句为颌联,不能不对;五、六句为颈联,亦不 -
能不对;七、八句为结联,则亦可对可不对。然正格之外,又有变格。唐以来均盛行之。但初学作诗,总以 -
正格为是,若不注重体格,谬托古人变格之说,好高骛远,随意吟咏,势必不能形似,而贻画虎不成之诮。 -
兹特将律诗中各种变格,分别言之于下,学者不可不细辨也。 -
-
-
拗体格:对偶与正格相同,但句中平仄,不似正格之稳顺,即所谓拗句是也。 -
-
偷春格:第一联对,第二联不对,是将第二联换向第一联,犹之梅花在冬,偷春色而先开也,故云。 -
-
借对格:又谓之假对格,借同音之字作对,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借杨为羊)梅”之类。 -
-
交股对格:如“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二句,“密”与“多”对,“少”与“疏”对,是上下 -
交股对也。 -
-
隔句遥对格:又谓之隔扇对格。如郑谷《吊僧诗》之前半首云:“几思闻静语,夜雨对禅床。未得重相见, -
-
秋灯照影堂。”第四句与第二句遥对也。 -
-
八句全对格:始于初唐,如李峤《主家山第》诗之类。 -
-
八句全不对格:如孟浩然《挂席东南望》诗之类。 -
-
五、六句对余全不对格:如贾岛《下第惟空囊》诗及李白“鹦鹉来过吴江水”之类 。 -
学诗百法之五十九 审叶音调法 -
-
作诗不论正格-变格,皆有天然音节,所谓天籁也,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一倡,学者据此两语 -
而诗之音调遂由此而乖矣。不知当时之为是言者,其注重全在下句。如云就使一三五不论,而二四六则定要 -
分明也。试观宋唐以来诸大家,往往有平仄互换之句,其不敢轻易忽者,正此一三五之单字。盖调不叶而句 -
不谐,句不谐则诗不佳。岂得谓诗之平仄,可以一字不论乎? -
-
-
音律所始,本于人声。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用之以作乐歌。乐八音皆诗,《诗三百》皆乐。诗既由乐 -
而出,则诗中之平仄,自必审音而后叶。如桓伊吹笛,必经三弄;伯牙鼓琴,必合七弦;音调熟则诗句工, -
而生涩佶屈之弊,必一扫而空矣。学诗百法之六十 运用古事法   -
-
-
诗中运用古事,僻事须要实用,熟事须要虚用。王绩诗云:"眼看人尽醉,不忍独为醒。"此即实用古事; -
杜甫诗云:"羞将短发还吹帽",此即虚用古事。又有翻案用法,如李白诗云:"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是 -
也。此法运用之妙,全在有而若无,实而若虚,绝不见堆垛呆板之迹。昔王敬美言:善用古事者,勿为古事 -
所使。亦此意也。 -
-
-
运用古事,最忌改窜失真。陆机《园蔬》诗云:"庇足同一智,生理合异端。"考葵能卫足,事讥鲍庄;葛藟 -
庇根,辞出乐豫。若譬葛为葵,则引事实为荒谬;若谓庇胜卫,则改事失其本真。刘彦和责其不精,洵是确 -
论。后人才不如陆,辄欲改易古事,其不至贻人笑柄者,鲜矣。初学者宜慎之。
学诗百法之六十一 选定韵脚法
-
-
押韵之法可分二种:一为限韵,由命题者选定一韵中某某数字,而令作诗押之;一为选韵,由作诗者自择与 -
题意相近之数字,而分别押之。二法之中,前者比较稍难。初学作诗,自以后者为宜。读者于练习造句之时, -
即可注意及此。而所选韵脚,贵响而且显,最好莫若押一字之韵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又"山 -
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又"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又"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又"绿树村边合, -
青山郭外斜。"又"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所押之明字、流字、多字、深字、斜字、寒字等,皆以一字而 -
能点醒全句者。学者宜摹仿之。 -
-
-
亦有押二字韵脚者,俗又称"现成韵"。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有 -
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又"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又"荒城临古渡, -
落日满秋山。"所押之旧年、万金、死生、青松、惊心、秋山等韵,皆取极连贯之两字,而可奉为楷模者也。 -
-
-
且有押三字韵脚者,亦取现成之字。如"地犹邹氏邑,宅即鲁王宫。"又"气蒸云梦泽,渡撼岳阳城。"又"猿 -
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又"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所押之鲁王宫、岳阳城,木兰舟、五铢钱等三字 -
韵脚,亦极连贯,而无可改易者。 -
此外,又有倒押韵之一法。如"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亦自成一格,且为押韵中之最上乘也。 -
学诗百法之六十二 讲求诵读法
-
-
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语虽浅显,实有至理存焉。盖学诗全在多读,多读则熟能生巧。 -
但读者于声韵格调之间,苟不细细讲求,或读平为仄,或读仄为平,则读如未读,终必不能作诗;即能作矣, -
颠倒错乱,失粘出韵之弊,亦所难免,安得有工稳之诗耶?是故讲求之法,不在仅知诗之大义,尤宜于合读、 -
分读、急读、缓读诸法,悉心体会。所谓合读、急读者,并非不分句读,一气读完之谓。盖当诵读之时,于 -
诗之理解及意境,既已心领神会,则声未至而神已往,自有欲罢不能之概;所谓分读、缓读者,并非隔绝上 -
下,不顾全局之谓。不过于诗之凝炼处,略作停顿,曼声以出之是也。至于读诗之次序,亦有先后之分:一、 -
五言古体诗;二、七言古体诗;三、五言律绝诗;四、七言律绝诗。 -
-
兹择唐诗中之合于正格,而为初学所不可不读者,分列其目次于下: -
-
-
五言古诗 -
-
春思李白 送别王维 游子吟孟郊 烈女操孟郊 子夜歌李白 溪居柳宗元 塞上曲王昌龄 塞下曲王昌龄 -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 长安遇冯着韦应物 关山月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梦李白二首杜甫 赠卫八处士杜甫 -
长干行李白   -
-
七言古诗 -
-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渔翁柳宗元 长相思二首李白 古从军行李颀 洛阳女儿行王维 将进酒李白 -
-
-
五言律诗 -
-
经鲁祭孔子李隆基 望月怀远张九龄 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次北固山下王湾 酬张少府王维 山居秋暝王维 -
过香积寺王维 临洞庭湖上张丞相孟浩然 早寒有怀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送友人李白 渡荆门送别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春宿左省杜甫 幸蜀西至剑阁玄宗 野望王绩 夏日过郑七山斋杜审言 陆浑水亭祖咏 -
观猎王维 闻笛张巡 送裴侍御归上都张谓 初至犍为作岑参 送友人入蜀李白 春日忆李白杜甫 春夜喜雨 -
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春望杜甫 客夜杜甫 过横山顾山人草堂刘长卿 咏史戎昱 宿洞庭李靖 送从弟戴 -
元往苏州张籍 夜泊旅望白居易 宴散白居易 梅雨柳宗元 题韦应物西斋许浑 送李端卢纶 喜见外弟又 -
言别李益 春山月夜于良史 送孔征士权德舆 -
-
五言绝诗 -
-
登鹳雀楼王之涣 渡汉江宋之问 江上梅王适 南望楼卢僎 鹿柴王维 宿建德江孟浩然 敬亭独坐李白  -
归雁杜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塞下曲卢纶 听筝李端 送卢秦卿司空曙 春怨金昌绪 江雪柳宗元 -
行宫王建 闺人赠远王涯 春闺思张仲素 宫词张祜 江楼杜牧 登乐游原李商隐 斑婕妤崔道融  -
哥舒歌西鄙人 -
. -
七言律诗 -
-
古意沈佺期 敕赐百官樱桃王维 径经华阴颢 黄鹤楼崔颢 望蓟门祖咏 送魏万之京李颀 和贾至舍人早 -
朝大明宫之作岑参 九日登望仙台仍呈刘明府容崔曙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张谓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曲江对 -
雨杜甫 蜀相杜甫 有客杜甫 野人送朱樱杜甫 客至杜甫 秋兴八首杜甫 过贾谊宅刘长卿 赠别严士元 -
刘长卿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同温丹徒登万岁搂皇甫冉 晚次鄂州卢纶 别舍弟宗一柳亲元 西塞山怀古刘 -
禹锡 寄和州刘使君张籍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贾岛 寄乐天元稹 庾楼晓望白居易 舍杭形胜白居易  -
杭州春望白居易 九日齐安登高杜牧 早雁杜牧 安定城楼李商隐 马嵬李商隐 苏武庙温庭筠 -
上裴晋公李郢 游东湖王处士园林刘威 -
-
七言绝诗 -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凉州词王翰 殿前曲王昌龄 长信秋词王昌龄 除夜高适 下江陵李白 舟下荆门李白 -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休日访友人不遇韦应物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韩愈 石头城刘 -
禹锡 白云泉白居易 晚春元稹 雨霖铃张祜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瑶瑟怨温庭筠 已凉韩偓 金陵 -
园韦庄 陇西行陈陶 -
- 学诗百法之六十三 分析次序法
-
学诗宜循序渐进,不可躐等而求。今试分析言之。其说有三:一曰先学韵文而后学诗;二曰先学古体而后 -
学今体;三曰先学五言而后学七言。盖诗之与文,体虽异而理实相同。先为有韵之文,则于造句、炼字、 -
修辞、缀韵诸事,既已习惯自然,由是进而为诗,自然不觉其难。所须注意者,只音律而已。且韵文之篇 -
幅宜长,魄力宜厚,诗则长短可以随意。故好学诗者,先学韵文而后学诗,尤有驾轻就熟之乐。若古体诗, -
不拘平仄,不讲对偶,敷陈不嫌详尽,笔力较易展舒,不似今体诗之处处束缚,既须敛意归辞,又须熔字 -
就律,稍有疏忽,便不工稳,故必先古而后今,俾得由浅而入深也。至于先学五言诗者,取其字数较少。 -
盖文之为句,不难于长而难于短;诗之为句,不难于短而难于长。七言虽只增二字,然在初学为之,不失 -
之弱,既失之冗。故必先学五言,然后再学七言,庶足以胜任而愉快耳。
-学诗百法之六十四 论诗八病法
昔人论诗有八病。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正纽,八曰旁纽。 -
在初学对此八病,虽不必十分注重,然亦不可不知。今试分别言之,并举例如下: -
-
一、平头 -
谓上句一、二两字不得与下句一、二两字同声。如古诗"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今"与"欢"声,"日"与 -
"乐"同声之类。 -
-
二、上尾 -
谓上句末一字不得与下一句末一字同声。如古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齐"同为平声之类。 -
-
三、蜂腰 -
谓一句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同则两头大,中心小,似蜂腰之形。如古诗"远与君久"句,"与"字、 -
"久"字,同为上声之类。 -
-
四、鹤膝 -
谓第一句末一字不得与第三句末一字同声。同则两头细,中心粗,似鹤膝之形。如古诗"新制齐纨素,皎 -
洁如霜雪。截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素"字、"扇"字,同为去声之类。 -
-
五、大韵 -
谓上句首一字不得与下一句末一字同韵。如古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字与"垆"字同韵之类。 -
-
六、小韵 -
谓上句第四字不得与下句第一字同韵。如古诗"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字与"清"字同韵之类。 -
-
七、正纽 -
谓上下两句之中,有一平声之东字不得再用上声之董字及去声之冻字。因东、董、冻三字为一纽也。如古诗 -
"我本汉家片,来嫁单于庭。""家"字在平声六麻,"嫁"字在去声二十二祃,同为一纽之韵。 -
-
八、旁纽 -
谓上句首一字已用平声东韵之字,下句首一字不得再用上声董韵或去声送韵之字;或上句已用董韵、送韵之 -
字,则下句不得再用东韵之字。如古诗"丈夫且安坐,梁尘将欲起。""丈"字在上声二十一养,"梁"字在平声 -
七阳。"梁""长"同韵,而"长"字与"丈"字即为一纽之类。 学诗百法之六十五 学诗五忌法   -
前言八病,所拘太严。初学作诗,苟其奉为准绳,则天机束缚始尽,安能望其发挥性灵乎?然而通常五忌, -
则不可轻蹈。兹再条列于下: -
-
一、格弱 -
-
诗贵格调高古,句句无懈可击,否则即为格弱。《李希声诗话》曰:"薛能,晚唐诗人,格调不高而妄自尊大。 -
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 -
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薛能大言如此, -
今读其诗真堪一笑。刘白之词,则绝非薛能可及。刘之词曰:'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 -
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曰:'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 -
各自垂。'其格力风调,岂薛能所可彷佛。"于此可知格调之不可不讲也。
二、字俗 -
-
诗中下字须有来历,尤以典雅为贵,否则即为字俗。但古来诗人,亦有诗中用俗字者,如老杜诗云:"峡口惊 -
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又"楼头吃酒楼下卧"、"梅熟许同许老吃"。诗中之"个"字"吃"字,均俗字也。 -
今读之不觉其俗,而只觉其佳。此则在于善用之耳。若初学则功夫未深,终以不用为是。
三、才浮 -
-
诗贵含意不尽,藏才不露,否则即为才浮。如白乐天《宫怨》云:"泪满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又王昌龄《宫怨》云:"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声,犹带昭阳日影来。"二诗用意,何等含蓄。
四、理短 -
-
诗贵理由充足,不可牵强,否则即为理短。如张继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则佳矣, -
但夜半非撞钟之时。①又白乐天《长恨歌》云:"峨眉山下少人行",峨眉在嘉州,与幸蜀全无交涉。又严 -
维诗云:"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虽描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但夕阳迟不独在花坞,春 -
水漫不仅限柳塘也。此皆谓之理短。
五、意杂
诗意须如联珠贯串,一线到底。若一诗之中,上句谈天,下句说地;或前联吟花,后联咏草,意义绝不相关, -
即为意杂。是亦学者所宜深戒也。
学诗百法之六十六 作诗五戒法
-
何谓作诗五戒?一戒讥讪,二戒谄谀,三戒鄙俗,四戒纤亵,五戒剽窃是也。学者于上述八病五忌既已知之, -
则此作诗五戒,尤不可不注意焉。兹更详述于后:
一、戒讥讪 -
-
古来谑语嘲歌,大都轻薄者之所为,及读韩昌黎赠张曙诗,有"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二句,以 -
江总之奸佞比曙,似是昌黎失检。故赠送之诗,宜借古人之才华位望相似,否则稍一不慎,受者即疑为有意 -
讥讪,衔恨报复,卒无已时,可不戒哉。
二、戒谄谀 -
-
-
昔杜子美赠郑谏议诗,只赞其诗词,不言其谏诤,斯为不谄。又赠鲜于京兆诗,但美其文章,不论其武略, -
斯为不谀。不谄不谀,最关人品,然尽有对于贵官显者,加意颂扬,及时过境迁,骤然失势,昔日应酬之作, -
适成株累之由。诗人似此者颇多,切不可轻蹈此习也。 -
-
-
三、戒鄙俗 -
-
鄙在立意,俗在造句。凡稍有气骨者,或不肯自蹈卑鄙之弊,俗则非着意锻炼,即未能免。如张綖引曹唐 -
《病马》诗:"一朝千里心犹在,未敢潜忘秣饲恩。"言其为乞儿语,亦恶其鄙耳。白香山长于叙事,求解 -
老妪,遂加以"俗"之一字。观此,则鄙俗之病,古人尚未能免,而谓学者可不留意乎? -
-
-
四、戒纤亵 -
-
一字至九字诗,虽曰旧格,终近游戏。至地名、人名、药名、数目诸体,则纤矣。西昆、香奁,专咏艳情, -
《唐诗别裁》屏而不录,惩其亵耳。初学作诗者,最喜吟风弄月,坠入魔道,心术日非,此尤不可不力戒也。 -
-
-
五、戒剽窃 -
-
释皎然谓诗有三偷。其上偷势,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语。周以言偷唐人诗云:"海色晴看近,钟声夜听长。 -
"较原诗只改"雨"字为"近"字,"潮"字为"长"字而巳。黄鲁直偷李白诗云:"人家围橘柚,秋色老梧桐。"较 -
原诗只改"烟寒"为"家围"二字。此皆不免蹈偷语之病。初学作诗,脱胎犹非所宜,况剽窃乎?戒之慎之! 学诗百法之六十七 押韵八戒法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圯;韵不稳,则诗必恶劣。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 -
兹试分述于下: -
-
-
一、戒凄韵 -
-
俗亦称"挂韵脚",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 -
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
-
-
二、戒落韵 -
-
落韵者,出韵之谓也。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 -
诸古体诗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
-
-
三、戒重韵 -
-
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 -
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
-
-
四、戒倒韵 -
-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然此二字于词 -
义尚无碍,不妨倒用。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
-
-
五、戒用哑韵 -
-
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
-
-
六、戒用僻韵 -
-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仚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 -
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者,则亦不妨押之。 -
-
-
七、戒用同义之韵 -
-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 -
未免重复可厌。 -
-
-
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 -
-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风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 -
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粘之弊,初学最宜审慎。 -
学诗百法之六十八 律诗四忌法
-
何谓律诗四忌?一曰不工,二曰不贯,三曰不自然,四曰不典雅。初学作诗者,于前述种种忌病,既已领会, -
则尤当注意此四忌也。今述如下: -
-
一、不工 -
-
律诗最重对偶,苟对偶之句配搭不匀,便不工矣。 -
-
二、不贯 -
-
律诗以第一联为起,第二联为承,第三联为转,第四联为合。苟不知起承转合之层次,而两两相凑,便不贯矣。 -
-
三、不自然 -
-
律诗于立意、造句、炼字、修辞诸法,在在皆当研究,苟其徒重对偶,于诗之意义词句生拍硬截,便不自然矣。 -
-
四、不典雅 -
-
律诗宜善于运用古典,若只将迎眸、屈指、好将、从教称字,铺张字面,便不典雅矣。
-学诗百法之六十九 绝诗四忌法
-
何谓绝诗四忌?曰可加可减、可多可少、可彼可此、可上可下是也。学者于律诗四忌又知趋避矣,故再以 -
绝诗四忌示之,仍分述如下: -
-
一、可加可减 -
-
如五绝之诗,加二字为七绝;七绝之诗,减二字为五绝之类。 -
-
二、可多可少 -
-
如一诗之中,一意分为四句,或四句仍归一意之类。 -
-
三、可彼可此 -
-
如咏梅之诗,可移而咏菊;咏山水之诗,可移而咏风月之类。 -
-
四、可上可下 -
-
如七绝仄起押韵之句,与第四句同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苟其不分层次,上句与下句可以互易之类。
学诗百法之七十 探索源流法   -
-
-
古体诗之源流创自商周以上,而备于汉魏六朝。 -
-
有三言、五言、七言、杂言诸体。三言古者,昉于虞舜皋陶之歌,特句必系一助辞耳,厥后,汉有郊祀歌,兹体为者绝少。 -
-
盖句止三字,达意已难,遑论古朴乎? -
-
四言古者,以八伯之歌、康衢之谣为最古,至商周而大盛,《诗经》三百篇,四言盖居十之九也。后世仿 -
而善者,厥为陶靖节。兹体之难,在不袭《诗经》一语,而音节极肖。 -
-
五言古者,始于李陵、苏武之赠答,魏晋以下,专尚兹体。良以不丰不约,最便达情,而流派至多。概括言 -
之:则有正、变二体。正体主格韵高远,如苏,李之不尚雕饰,妙造自然,非后人所能学步;其次则陈思之 -
遒丽,彭泽之闲逸,康乐之精致,皆为卓然大家。变体贵才气纵横,辞意详尽,其源亦出于汉。如《焦仲卿妻》 -
诗,及蔡文姬《悲愤辞》首章是也。及唐之少陵、昌黎,各以其排山倾海之气,驱风走霆之笔,着为大篇, -
两间之奇气始尽。 -
-
七言古者,源于汉武之柏梁联句,其实一句一韵,一韵到底,与唐以后之七古异也。唐初其体大备,如少陵、 -
昌黎以雄奇跌宕胜,乐天、微之以缠绵哀艳胜,王、李、高、岑以短劲峭拔胜,后人千态万貌不能越其范围 -
矣。杂言古者本乎上古歌谣,及琴操、楚词之属,至无名氏之《术兰辞》而后体格乃成。后世为此者,惟太 -
白最工,其才气盛也。 -
第八纲:流派
-
-
-学诗百法之七十一 分别宗派法
-
-
古体诗之源流,既如上述矣。则今体诗之宗派,学者又不可不知一二。今体诗者,成于李唐一代,有五律、 -
七律、五绝、七绝、五言排律、七言排律诸体。 -
-
五言律者,以五言八句成章。律之云者,调平仄、拘对偶,如法律之严也。唐时以五言应试,故于兹体无人 -
不作,无作不工。至择其尤胜者,则以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之典丽精工为一派;王维、孟浩然、 -
储光义、韦应物之清空闲适为一派;李白属之风华宕逸为一派;杜甫辈之沈雄悲壮为一派;而论其时,则又 -
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诸分别。 -
-
七言律者,以七言八句成章。视五言律为尤难,五言律可恃性灵超悟,七言律则非积学攻苦,未易穷源,故 -
终唐一代,惟少陵独擅其长。金钟大镛,哀丝豪竹,无美不备,无奇不臻,非特当世诸贤,悉归牢宠,即宋、 -
元各体,亦罔不赅括,横绝古今,莫能两大矣。此外则王右丞之精深华妙,卓然自成一派,所不逮少陵者, -
博厚而已。 -
-
五言绝者,截取律诗之半,以五言四句成章。诗之至短,而亦至难工者也。其字句可对、可不对、可全对、 -
可不全对。唐人工兹体者,以太白、摩诘为最。其它各派之中,亦多有可采处。 -
-
七言绝者,以七言四句成章。第每句较五言增长二字,声律和婉,可以行气,故诗家多喜为之。唐人零缣断璧, -
无有不工,而太白、摩诘、少伯辈,尤能各擅其长。 -
-
五言排律者,即律诗之扩张,自十句至数十百句不等,其平仄、对偶,皆与律诗同,而其敷陈事实,则与古体 -
同。七言排律者,即七言律诗之扩张,声长而字纵,虽少陵不克自振,遑论余子,故后人多不敢为也。学诗百法之七十二 研究变迁法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
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 -
-
黄初体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
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大康体晋年号。左思、潘岳等之诗。
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 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 齐梁体统两朝而言之。
南北朝体统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
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盛唐体开元、天宝间诸公之诗。 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 元和体元、 -
白诸公之诗。 晚唐体贾、刘、杜、孟诸公之诗。 元佑体苏、黄诸公之诗。 江西宗派体山谷为之宗。  -
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李陵、苏武也。 曹刘体子建、公干也。 陶体渊明也。 谢体灵运也。 徐庾体徐陵、 -
庾信也。 沈宋体佺期、之问也。 陈拾遗体子昂也。 王杨庐骆体王勃、杨炯、庐照邻、骆宾王也。  -
张曲江体张九龄也。 少陵体 太白体 高达夫体高常侍适也。 孟浩然体 岑嘉州体岑参也。 王右丞体 -
王维也。 韦苏州体韦应物也。 韩昌黎体韩愈也。 柳子厚体柳宗元也。 李长吉体李贺也。 李商隐体 -
即西昆体也。 卢仝体 白乐天体白居易也。 元白体微之、乐天,其体一也。 杜牧之体杜牧也。 张籍体 -
王建体 贾阆仙体贾岛也。 孟东野体孟郊也。 杜荀鹤体 东坡体 山谷体黄庭坚也。 后山体陈师道也。 -
后山本学唐,其语似者,仅数篇耳。其它或似不全,又其它则本其自体也。 王荆公体王安石也。公绝句最高, -
其佳处高出苏、黄、陈之上。 邵康节体 陈简斋体陈与义也。亦江西派而小异。 杨诚斋体杨万里也。初学后 -
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也。 又有选体选诗时代不同, -
体制随异。柏梁体汉武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用韵。 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 -
西昆体即李商隐体。 香奁体韩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
又有古诗、近体即律诗也。 绝句、杂言、歌行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又有单以歌名行名者, -
不可枚述。 乐府汉成帝定净祀,立乐府,采齐、楚、赵、魏之声,以入乐府,以其音调可被于弦管也。  -
楚辞始于屈原。 琴操古有水仙操,辛德源所作。别鹤操,高陵牧子所作。 谣沈炯有《独酌谣》,王昌龄有 -
《箜篌谣》,穆天子之传有《白云谣》也。 又有以叹名者古词有《楚屈叹》、《明君叹》。 以怨名者《选》 -
有《四怨》,乐府有《独处怨》。 以哀名者《选》有《七哀》,少陵有《八哀》。 以愁名者古词有《寒夜 -
愁》、《玉阶愁》。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以乐名者齐武帝有《佑家乐》,宋臧质有《石城乐》。  -
以别名者子美有《垂老别》、《新婚别》、《无家别》。 他若风人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文,如古《子夜歌》、 -
《续曲歌》之类,则多用此件。 藁砧古乐府篇名,多用僻词隐语也。 五杂俎见乐府。 两头纤纤亦见乐府。  -
盘中《玉台集》有此诗,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也。 回文起于窦滔之妻,织绵以寄其夫也。  -
反复举一字而诵皆成句,且无一句不押韵,反复成文,李公诗格有此诗。 杂合字相折成文,孔融《渔父》、 -
《屈节》之诗是也。 建除鲍明远有《建除诗》,每句之首,冠以建、除、平、满等字。等,皆诗体之愈变 -
愈奇 ,而不可奉为常法者也。兹因便人研究诗之变迁起见,故述其大略于上。
-学诗百法之七十三 提挈纲要法
诗之大别有三:一曰说理,二曰言情,三曰写景是也。此三体者,即为作诗之纲要,初学不可不知,兹再分 -
别说明于后:
一、说理
说理之诗,宋儒偶一为之,诗家且谓之旁门,不知作诗之说理,与谈性命之学不同,理有事理、物理之分, -
散在六合,聚在一心,皆此理也。故诗人吟咏一事一物,必于事物真相,曲尽无遗,亦可免肤泛之弊。
二、言情
言情者,非仅写家人社交中之情也。凡一山一水,一草一术,接触于吾人之目者,无往非情之所寄,而借诗 -
以写之。虽山水草木,皆若钟情于我,唐人诗云:"长疑即见面,翻致久无书。"所谓诗以言情者,即此是也。
三、写景
言情以外,写景尚矣。画家写景,能写花而不能写花香,能写鸟而不能写鸟语。惟诗人则能之。如唐诗"花 -
有清香月有阴"句,则不但写花香,且写花香之清也。又如"春至鸟能言"句,则不独写鸟言,且写鸟之能感 -
时而言也。前人谓王摩诘"诗中有画",此言洵不诬也。 第九纲:体裁
-学诗百法之七十四 学作歌谣法
-
歌谣者,类皆出于不通文墨及粗识字义之人;或因时事之感触,或因景物之动兴,不假思索,随口而吐。 -
惟当其歌咏慨叹之际,偶然一抑一扬、一顿一挫,不期婉转动听而自成叶韵也。兹特各举一例,并示作法于下: -
-
-
击壤歌 -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
帝力于我何有哉? -
上为唐尧之时,老人击壤而作,故即以《击壤》二字为歌名,息字食字,自然叶韵,是为歌体之祖。 -
-
-
康衢谣 -
-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
上为唐尧微服出游康衢时,闻儿童所作者。极字则字亦自叶韵,是为谣体之祖。 -
-
-
-学诗百法之七十五 学作乐府法
-
-
乐府之名,起于汉初。须有苍老古雅之色,溢于词句之间。若一涉议论,便不似乐府矣。其调以《君马黄》、 -
《临高台》两首为最古,今已不可复得,试择其近于古者,列示于后,俾学者得以知其作法也。 -
-
-
龟虽寿 魏武帝 -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腾蛇成雾,终为土灰。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己。 -
盈缩之期,不独在天, -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
上诗于《三百篇》外,特创一格。词句峭劲,音节奇响。至"老骥伏枥"四句,尤为通体筋节,洵乐府中之 -
上乘也。 -
-
-
善哉行 魏文帝 -
-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
汤汤以流,中有行舟, -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
-
上诗言客游之感,通篇着眼在"忧来无方"一句,末后言客游似行舟,即以行舟喻客游,措语工巧之至,结句 -
收到忘忧,与忧来针锋相对,尤为难得之作。 - 学诗百法之七十六 学作五古法
-
-
作五古有四要:曰分段,曰过脉,曰回照,曰赞叹。先要分段,首段笼罩全篇,以下一段一意,防杂乱也; -
次要过脉,名为血脉,此处用两句,一结上,一生下也;又次要回照,谓十步一回顾,以照题面;末要赞叹, -
每段作一消息语,以赞叹之,全篇局势,方不迫促,若短篇则每句以第三字为关捩,尤宜法意。兹示作法于下: -
-
-
望 岳 杜 甫 -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上诗通首用仄韵而不转者,首两句言其地,次两句言其状,五六两句实写望字,末两句高瞻远瞩,气象不凡, -
非老杜安得有此。 -
-
-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 白 -
-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 -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
-
-
上诗通首用平韵而不转者,起四句言下山,承四句言访友,转四句言置酒,末二句言就宿,层次分明, -
诗情淡远,不愧为金科玉律也。 -
. -
-
-学诗百法之七十七 学作七古法
-
七古须有铺叙,有开合。徒以镂刻为巧,放纵为豪者,固失之滑,而流于萎弱;过于纤丽者,亦失之靡。能 -
于优柔和平中,求气势宏阔,顿挫激昂,庶几近之。至于篇幅之长短,或仅四句,或数十句,或百余句不等, -
而总以第五字为关捩。兹将其作法略示于以下: -
-
-
诮山中叟 施肩吾 -
-
老人今年八十岁,口中零落残牙齿。 -
天阴伛偻带嗽行,犹向岩前种松子。 -
-
上为七古之最短者,首句言老人之年,次句言老人之齿,第三句言老人之行,描写老态,至矣尽矣。 -
末句极言其作事之勤,气韵何等深厚,笔致何等幽雅,洵佳构也。 -
-
-
岁晏行 杜 甫 -
-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
去年米贵阙军实,今年米贱又伤农。 -
高位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铜。 -
划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
-
上诗为伤时之作,通首不转一韵,起四句从岁暮说入,承四句即回顾去年,楚人以下八句,写当时之苛政虐 -
民,实有无限感慨,结句点出哀怨二字,尤为沉痛之至。 -
-
-学诗百法之七十八 学作律诗法
-
-
律诗八句之中,对句易工,结句难工,发端句尤难工。五律则研炼精切,稳顺声势足矣。七律虽与五律相同, -
而加以二字,便觉难于下手。五言不可加,七言不可减,是在作者熟读而深思之,今试分示五律、七律之作 -
法于后: -
-
幸蜀西至剑阁 唐玄宗 -
-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
-
上诗首句从剑门说起,次句实写幸字,三四两句承首句之意,五六两句承次句之意,结句深许景阳之铭, -
雄健有力,真足开盛唐一代先声。 -
-
-
古 意 沈佺期 -
-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
-
上诗首句以卢起兴,次句比夫妇相守,三四两句写分离景况;五六两句,一句言塞外,一句言长安;末二 -
句以含愁怨明月作结,精细严整,元气浑然,真不可多得之作。 - 学诗百法之七十九 学作绝诗法
-
-
五言绝诗,重在真切,故质多胜文;七言绝诗,重在高华,故文多胜质。而其难易之判,与律诗适相反。盖 -
五绝只四句二十字,真意未宣,而诗句已尽,故入手功夫,五绝较七绝为难。兹再分示五绝、七绝之作法于下: -
-
闺 怨 金昌绪 -
-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
上诗首句言黄莺,似与题意毫不相关,实即诗中"暗起法"也,第二句说明打起之故,第三句中不使之啼, -
转到啼时之惊梦,末句方将题意点醒,以结上三句。写闺情至此,真使柔肠欲断。 -
-
-
已 凉 韩 偓 -
-
碧栏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
-
上诗通篇写景,不露一些情思,而情愈深远。 -
-
-
-
-
-学诗百法之八十 作排律诗法
-
-
排律诗,即由律诗扩充而成,大都侍从、述宴、待制之篇居多,所谓"台阁体"者是也。对仗宜乎工整,声调 -
宜乎响亮,亦有五言、七言之分,惟韵数多少并无一定。兹特示五言排律之作法,并举一例如下: -
-
上韦左相二十韵 杜 甫 -
-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
八荒开寿城,一气转洪钧。 -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 -
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
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 -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 -
豫章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缙绅。 -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
独步才超古,余波德照邻。 -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
回顾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
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
-
上诗起四句归美朝廷,以下八句是言未相之前,次八句是言入相之时,再次八句是言既相之后,末后十二 -
句结到自身,亦惭愧,亦感仰,声宏实大,气象不凡,俗手安得有此? -
-
-学诗百法之八十一 作长短句法
-
-
长短句者,即变骚体也。以五、六、七言相间成文,长短疾除,纵横驰骤。非有气韵、有魄力者,断不能 -
轻易下笔也。兹举一例,并示其作法于下: -
-
-
鸣皋歌送岑征君 李 白 -
-
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 -
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 -
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 -
霜崖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 -
涌沧溟之波涛。 -
玄猿绿罴,舔舕崟岌, -
危柯振石,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 -
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岩泠。 -
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 -
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 -
君不行兮何待?若返顾之黄鹄。 -
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 -
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巘崿。 -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
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
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 -
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 -
冥鹤清唳,饥鼯嚬呻。 -
块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 -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 -
蝘蜒嘲龙,鱼目混珍。 -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 -
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 -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 -
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 -
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
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
-
上诗起笔写梁园雪景,如怒猊抉石,俊鹘盘空;而送君之归一转,更如大声发于水上,噌吰不绝,结笔淡 -
远隽永,如罗浮风雨,若合若离,真诗境之出神入化者。 学诗百法之八十二 作三言诗法   -
三言诗,传者绝少,句法宜浑朴、宜古雅,少至八句,多至十余句,所用之字,切忌哑而且平。兹示其 -
作法于后: -
-
-
祝某夫人 曾 熙 -
惟母德,推贤良。 -
应时兴,令誉彰。 -
临九疑,望潇湘。 -
祈母寿,福无疆。 -
-
上诗起二句颂其人,三、四两句从德字表出誉字,是为寿字伏线,五、六两句言其地,末二句才揭出祝寿 -
本意。结构谨严,自是名作。 -
-
-
-
学诗百法之八十三 作四言诗法   -
-
-
四言诗去古未远,宜气息浑厚,声韵凝重;否则不失之靡,即失之弱,靡则不古,弱则不雅,皆当切戒。 -
兹特举汉韦孟之《讽谏诗》一首,并示其作法如下: -
-
-
讽谏诗 韦 孟 -
-
肃肃我祖,国自豕韦。 -
黼衣朱绂,四牡龙旗。 -
彤弓斯征,抚宁遐荒。 -
总齐群邦,以翼大商。 -
迭彼大彭,勋绩惟光。 -
至于有周,历世会同。 -
王赧听谮,寔绝我邦。 -
我邦既绝,厥政斯逸。 -
赏罚之行,非繇王室。 -
庶尹群后,靡扶靡卫。 -
五服崩离,宗周以队。 -
我祖斯微,迁于彭城。 -
在予小子,勤诶厥生。 -
肐此嫚秦,耒耜以耕。 -
悠悠嫚秦,上天不宁。 -
乃眷南顾,授汉于京。 -
于赫有汉,四方是征。 -
靡适不怀,万国逌平。 -
乃命厥弟,建候于楚。 -
俾我小臣,惟傅是铺。 -
兢兢元王,恭俭净壹。 -
惠此黎民,纳彼辅弼。 -
享国渐世,垂烈于后。 -
乃及夷王,克奉厥绪。 -
咨命不永,惟王统祀。 -
左右陪臣,此惟皇士。 -
如何我王,不思守保。 -
不惟履冰,以继祖考。 -
邦事是废,逸游是娱。 -
犬马悠悠,是放是驱。 -
务此鸟兽,忽此稼苗。 -
蒸民以匮,我王以愉。 -
所弘匪德,所亲匪俊。 -
惟囿是恢,惟谀是信。 -
睮睮谄夫,谔谔黄发。 -
如何我王,曾不是察。 -
既藐下臣,追欲纵逸。 -
嫚彼显祖,轻此削黜。 -
嗟嗟我王,汉之睦亲。 -
曾不夙夜,以修令闻。 -
穆穆天子,照临下土。 -
明明群司,执宪靡顾。 -
正遐由近,殆其兹怙。 -
嗟嗟我王,曷不斯思。 -
匪思匪监,嗣其罔则。 -
弥弥其逸,岌岌其国。 -
致冰匪霜,致坠匪嫚。 -
瞻惟我王,时靡不练。 -
兴国救颠,孰违悔过。 -
追思黄发,秦穆以霸。 -
岁月其祖,年其逮者。 -
于赫君子,庶显于后。 -
我王如何,曾不斯览。 -
黄发不近,胡不时鉴。 -
-
上诗"惟王统祀"以上,即寓讽谏之意;"穆穆天子"六句,言天子之明,群臣之执法;"瞻惟我王"以下,是望 -
其改过之词。通篇肃肃穆穆,汉诗中之杰作也。 -
-
. -
-学诗百法之八十四 作六言诗法
-
六言诗以二、四、六字定平仄,须要炼字炼句,不论对句散体,均不可以闲散之字成文,而且词句宜着实, -
声调宜铿锵,否则便有瘖哑萎靡之病。今试将其作法略举如后: -
-
-
归山作 顾 况 -
-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
花落家童未归,乌啼山客犹眠。 -
-
上二诗第一首言未归之前,第二首言既归之后。起句从心事说到生涯,而所待者惟雪,是为无人作伏笔; -
第二首写桃、写柳,写花鸟,都从无人生出,山中清境,惟个中人独能领略。 - 学诗百法之八十五 作杂言诗法
-
-
杂言诗,有三、五、七言,有一、三、五、七、九言,句法皆成奇数,但亦有寄托、有呼应,非可漫然为 -
之。至用实字则宜有层次,用虚字则宜有开舍。兹示二法如下:
三五七言 李 白
秋风清,秋月明, -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上诗前四句实写秋景,后二句虚写闺情。怨而不怒,风人之作。
一三五七九言 李 白
游,愁。 -
赤县还,丹思抽。 -
鹫岭寒风飕,龙河激水流。 -
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年颓秋更秋。 -
已毕耆山本愿诚难在, 终望持经振锡在扬州。
上诗起六句言居荒远之地,若不胜情;第七句言国事尚可为;第八句言年龄惜已老;末句结到归隐,妙在含意不露。
学诗百法之八十六 作白描诗法
白描诗近乎天籁,非以俚语入诗也,贵写得真切,说得透彻,斯为文言道俗;且须不假雕琢,不尚工巧, -
方为白描能手。今试示其作法于下:
望 月 李 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上诗不用一典,似全不费力者,而情景宛然如画,凡在异乡望月之人,都有读此诗而顿起乡思者,所以为 -
不可多得之作也。
-学诗百法之八十七 作回文诗法
回文诗反复成章,可以纵横排比,非仅一顺一倒也。然有一字未妥,则句便费解;有一字未谐,则句便 -
失叶。 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兹特将作法举示于后: -
-
题织锦图回文 苏 轼 -
-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
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
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
-
上诗前二句写情景,后二句有无限思念,无限感触,抵得一首征人思归之作。
-学诗百法之八十八 作叠字诗法
叠字诗要运用自然,不可颠倒,不可紊乱。如第一句在首二字,刚第五句亦当在首二字;第三句在中二字, -
则第七句亦当在中二字。通篇又均须对偶,方能工稳。兹示其作法于后: -
-
贡院垂成双莲呈瑞勉语士子 王十朋 -
-
大厦垂垂就,佳莲得得开。 -
双双戴千佛,两两应三台。 -
欢意重重合,香风比比来。 -
人人宜自勉,济济有廷魁。 -
-
上诗首句言贡院垂成,次句言双莲呈瑞,题意已尽,第三句补出双字,第四句说到士子,第五句是勉励语, -
第六句承上双莲,第七、八两句方揭出作意。层次井然,绝无叠床架屋之弊。
-学诗百法之八十九 作联句诗法
联句贵神完气足,无一句不浑灏流转,无一字不响顺稳当。若生拍杂凑,必无佳构。兹特举汉武 -
《柏梁诗》以为例,并示作法于下:
柏梁诗
日月星辰和四对(帝) -
骖驾驷马从粱来(梁孝王) -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 -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石庆) -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卫青) -
刀笔之使臣执之(御史大夫倪宽) -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周建德) -
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刘安国) -
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路博德) -
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徐自为) -
平理请谳决嫌疑(廷尉杜周) -
修饰舆马待驾来(太仆公孙贤) -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壶充国) -
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王温舒) -
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张成) -
缴道宫下随讨治(执金吾中庶豹) -
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盛宣) -
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挟风李成信) -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 -
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陈掌) -
蛮夷朝贺常会期(典属国) -
柱枅榑栌相枝持(太匠) -
枇杷橘栗桃李梅(大官令) -
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
啮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 -
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
上诗为七古之祖,武帝句堂皇冠冕,自是帝王气象,以下追步后尘,各述其职,亦为不可多得之作。 -
学诗百法之九十 作集句诗法
-
-
集句诗,或杂集众人之句,或专集一人之句,要必有起伏顿挫,回环往复,斯能一气呵成,若天衣之无缝。 -
如有一语未妥,一联未洽,则全篇均失精采。兹特试举一例并示作法如下: -
-
和人五十自述 集东坡句 沈守廉 -
-
吾生如寄耳,何必弃沟渎。 -
吾心淡无累,午饭饱蔬菽。 -
诗书亦何用?五车不再读。 -
相逢未寒温,客来不待速。 -
叹息烟云老,动与世好逐。 -
后生多后士,吾其返自烛。 -
嗟我与先生,虽时出圭角。 -
谁谓感旧诗,因循随流俗。 -
干策数大衍,往事不可复。 -
退居吾久念,人事几反复。 -
出处付前定,有子万事足。 -
虽云老不衰,长生未可学。 -
怪君仁而寿,养火犹未伏。 -
吟君五字诗,风静响应谷。 -
渊明得此理,张骞移苜蓿。 -
公老我亦衰,相约挂冠服。 -
君看东坡翁,洒扫古玉局。 -
未怕供诗帐,岂须上图轴。 -
念为儿童岁,声价争场屋。 -
我老何能为,终胜贾谊哭。 -
谁知去乡园?有生几梦觉。 -
老人不解饮,探诗亦颇熟。 -
嗟哦此乐乡,不识无弦曲。 -
-
上诗全集东坡之句,起段十二句,言后生可畏,年老如寄,是感慨语;次段十句,言往事已矣,望在后嗣, -
是慰藉语;三段十二句,言老年归隐,不约而同,是愉快语;末段十二句,言寄寓海上,不问世事,是超 -
脱语。集句得此,洵非易事。 -
-
-
-学诗百法之九十一 作促句诗法
-
-
促句诗不拘平仄,以三句一转韵,须有气韵,有胎息,非多读古诗不能应手也。否则,掉转不灵,便失 -
之滞; 锻炼不精,又失之俗。兹将其作法略示于后: -
-
-
悲 秋 宋 筠 -
-
江南秋色摧烦暑,夜来一枕芭蕉雨。 -
家在江头白鸥浦,一生未归鬓如织。 -
伤心日暮枫叶赤,偶然得句应题壁。 -
-
上诗暑、雨、浦三字为一韵,织、赤、壁三字为一韵,然六句却有六转。第一句是虚写秋来,第二句是 -
实写秋来,第三句是因秋思家,第四句是思家不归,第五句是怕到秋深,第六句是作诗悲秋。层层都到, -
可与文忠公之《秋声赋》并传。 -
-.
-学诗百法之九十二 作无题诗法
-
-
无题诗亦有寄托,盖以闺房儿女之情,寓感事伤时之意。炼字须稳,琢句须工,字字听之有声,扪之有棱, -
方为神品。兹举二诗为侧,并示作法于下: -
-
无题二首 李商隐 -
-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威墨未浓。 -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
上二诗一首写梦境,一首写往事。而第一首结句又用一"隔"字,第二首结句又用一"灰"字,似真似幻, -
若即若离,均无实事可征也,此与《游仙诗》同一迷离惝恍,真为难得。 -
. -
-学诗百法之九十三 作怀古诗法
-
-
怀古诗随时随地,有触即作,但须有寄托,有议论。若就古人事迹,平铺直叙,则不失之板滞,即失之 -
冗弱, 学者最宜切戒。兹举二例并示作法于下: -
-
苏台览古 李 白 -
-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
上诗起二句是写现在,故用一"旧"字、一"荒"字,以折出新字,第三句提出西江月,第四句提出吴王宫, -
用一"今"字、一"曾"字,便有无限感慨之意。 -
-
-
越中怀古 李 白 -
-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
上诗起二句是写当年之盛,第三句从战士折到宫女,盛之至也。"只今"一点,与前首同一感慨。 -
学诗百法之九十四 作竹枝词法
-
"竹枝词"专写风土,其体与七绝近似,但重音节而意义次之,重气韵而文采次之,大都皆眼前指点之语。 -
今示其作法于下: -
-
临平湖竹枝词 厉 鹗 -
-
双鬟十五荡舟徐,不见清波锦鲤书。 -
侬似湖中石鼓样,望郎望似蜀桐鱼。 -
-
上诗写女儿相望之意,首句言女儿之操业,次句言女儿之候言,三、四两句以石鼓、桐鱼为比,语语动人, -
其郑、卫之遗欤? -
-
-
端溪竹枝词 李 峰 -
-
楚楚青衫别样新,归宁南渡到江滨。 -
一竿油伞双篮盒,绿树斜阳唤渡人。 -
-
上诗写出门归宁状况。首句言所著之衣,次句言出门之由,第三句言所持之物,末句点醒唤渡,层次 -
极为整齐。 -
. -
-学诗百法之九十五 作柳枝词法
-
-
"柳枝词"与"竹枝词"体虽同而实则大异,盖专咏杨柳故也。惟以清丽委婉,可以歌唱为合格;若俚词俗语, -
亦不宜羼入。兹示作法如下: -
-
-
西湖柳枝词 厉 鹗 -
-
相识东风万万条,冶游付与玉骢骄。 -
等闲回首情难尽,行过长桥又短桥。 -
藏鸦门外绿愔愔,染雨烘晴色渐深。 -
底事钱塘苏小小,不将翠带结同心。 -
千丝踠地复临湖,记得当年卖酒垆。 -
惟有个侬偏爱惜,三眠还要倩人扶。 -
芳草春来断客魂,杨枝只合伴桃根。 -
满湖碧水游船散,西月东风在寺门。 -
斗尽纤腰一两枝,水仙王庙日斜时。 -
青青不许游人折,细叶如颦更泥谁? -
路旁烟态罥朱楼,长送行人千里游。 -
愿作涌金门外树,生来浑不识离愁。 -
-
上六诗一气呵成,第一首言游客,第二首言妓家,第三首言酒楼,第四首言舟子,第五首言僧寺, -
第六首言羁人。寄托深远,不仅为杨柳咏也。 -
. -
-
-学诗百法之九十六 作打油诗法
-
打油诗,本滑稽诗之一种,然亦有寄托在内。相传有人出门打油,忽发诗兴,顷刻间而诗成,故遂 -
以"打油"名之。音节不甚讲究,实为歌谣之遗,大约以七言四句者较多。今示作法及举例如下: -
-
月子弯弯照九州岛,几人欢乐几人愁? -
几家夫婿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
上诗言离别之苦,俗不伤雅,故难能而可贵。 -
春耕夜起早迟眠,小妹担茶郎种田。 -
秧要日头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天。 -
-
上诗写农家情景历历如绘,而将茶、桑、麻、稻并入四句之中,尤极自然之致。 -
. -
-学诗百法之九十七 作宝塔诗法
-
"宝塔诗"虽为游戏之作,然须有步骤,有层次,否则叠床架屋,有何意味?而且尤忌凑合、板滞等病。 -
兹示作法于下: -
-
咏酒 一至七字阙 名 -
-
酒,酒。 -
酌来,饮取。 -
君莫诉,时难久。 -
偏乐少年,能娱老叟。 -
对月不可无,看花必须有。 -
千髡一醉一石,刘伶解酲五斗。 -
临行强战三五场,酩酊更能相忆否? -
-
上诗无一复语,无一重笔。起六句言饮酒必须有德,七、八两句言老少皆宜,九、十两句言对月、 -
看花皆宜,十一、十二两句寻出两个古人作诗,末两句回顾前事作结。潇洒风流,诗中圣品①。 -
-  ┈┈┈┈┈┈┈┈┈┈┈┈
-
①此种作品毫无意义,只是笔墨游戏而已。 学诗百法之九十八 学作棹歌法   -
-
"棹歌"与"竹枝词"相近,如渔家唱晚之歌,既须婉约,又贵轻灵,下字似倚声,琢句似风谣,方有真趣, -
较之"采桑歌"、"采茶歌"别有一种丰韵,是在作者之善为摹写耳。今述其作法如后: -
-
-
升平湖棹歌 丁立诚 -
-
紫光赤色扫尘埃,今日升平湖自开。 -
红煞桃花青煞柳,春风无数峭帆来。 -
赤鸟夭玺瑞征多,小石灵函字细摩。 -
乐府重翻宝鼎见,厌他水调竹枝歌。 -
邱丹羽化剩荒祠,杉柏阴遮碧一池。 -
敲破竹扉童不应,小眠惊起白鸥儿。 -
阿兄舒国绾朝绯,阿弟禅关割妄机。 -
谁继放生团社约,鱼苗如蚁绿初肥。 -
广严请梵歇枯龛,春水门前记浴蚕。 -
唤起鲜于旧诗老,护伽兰礼褚河南。 -
安平七字艳坡仙,摹勤贞珉又百年。 -
且采本山茶叶好,一瓯雪沸宝幢泉。 -
-
上六诗第一首言湖上风景,第二首言湖上古迹,第三首写鸥,第四首写鱼,第五首写蚕,第六首写茶叶, -
而满湖画本都在诗中,真风雅绝伦之作也
-学诗百法之九十九 学作宫词法
宫词者,记宫中之事也。须语类讽谏,恰合诗人忠厚之遗,而词句之间,尤宜含蓄而不率直, -
隐约而不显露;否则非失之怨怒,既失之轻薄,甚无取也。兹故示其作法于下:
宫 词 熊人霖
雕梁燕子语喃喃,宠绿怜红月已三。
半雨半晴梅子熟,檐前都是爱宜男。
上诗首句以燕子自比,次句言色衰宠弛,如春暮之三月也;三、四两句还望恩幸,措词何等委婉, -
而哀怨之意已溢于言表也。
第一百法:自己笑一笑吧
----------刘坡公(著)
《填词十法》
1、研究要诀法
词以空灵为主,而不入于粗豪;以婉约为宗,而不流于柔曼。音旨绵邈,音节和谐,乐府之正轨也。不善学之,则循其声调,袭其皮毛。笔不能转,则意浅,浅则薄;句不能炼,则意卑,卑则靡。
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逢;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必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迹方妙。
词之章法,不外相靡相荡。如奇正实空、抑扬开合、工易宽紧之类是也。词之承接转换,大抵不外纡徐斗健,交相为用。所贵融会章法,接脉理节拍而出之。
空中荡漾,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
词要不亢不卑,不触不悖,蓦然而来,悠然而逝。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如骄马弄衔而欲行,粲女窥帘而未出,则得之矣。
白描之句,不可近俗;修饰之句,不可太文。生香活色,当在即离之间。
僻词作者少,宜浑脱乃近自然;常调作者多,宜生新斯能振动。
小令要言短意长,忌尖弱;中调要骨肉停匀,忌平板;长调要操纵自如,忌粗率。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厉语,尤见错综之妙。
词有叠字三字者易,两字者难,要安顿生动;词有对句四字者易,七字者难,要流转圆惬。
词中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换头多偷声,须和缓,和缓则句长节短,可容攒簇;煞尾多减字,须劲峭,劲峭则字过音留,可供摇曳。
词之押韵,不必尽有出处,但不可杜撰。若只用出处押韵,却恐窒塞。
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五字至六七八字者,若一味堆垛实字,势必读之不通,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却又、那堪之类,三字如莫不是、最无端、又早是之类,此等虚字要皆用得其当。若一词之中,两三次用之,便觉不好,谓之空头字,不若径用一静字,顶上道下来,句法又健,然亦不可多用。
填词必先选料,大约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僻,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实;用古人之字,则取其鲜丽,而去其浅俗。
填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立于二者之中,致空疏者填词,无意肖曲而不觉仿佛乎曲。有学问人填词,尽力避诗而究竟不离于诗。一则迫于舍此实无,一则苦于习久难变。欲去此二弊,当于浅深高下之间悉心研究也。
2、衬逗虚字法
凡人无论作何文字,欲其姿态生动、转折达意,皆不可不知虚字之用法,而填词为尤要也。长调之词,曼声大幅,苟无虚字以衬逗之,读且不能成文,安能望通体之灵活乎?惟用于小令中,则宜加以审慎。衬逗之字,有一字、二字、三字等类,今试分列如下,俾学者可以采用焉。
一字类 正 但 待 甚 任 只 漫 奈 纵 便 又 况 恰 乍 早 更 莫 似 念 记 问 想 算 料 怕 看 尽 应
二字类 试问 莫问 莫是 好是 可是 正是 更是 又是 不是 却是 却喜 却忆 却又 恰又 恰似 绝似 又还 忘却 纵把 拚把 那知 那番 那堪 堪羡 何处 何奈 谁料 漫道 怎禁 遥想 记曾 闻道 况值 无端 独有 回念 乍向 只今 不须 多少
三字类 莫不是 都应是 又早是 又况是 又何妨 又匆匆 最无端 最难禁 更何堪 更不堪 更那堪 那更知 谁知道 君知否 君不见 君莫问 再休提 到而今 况而今 记当时 忆前番 当此际 问何事 倩何人 似怎般 怎禁得 且消受 都付与 待行到 便有人 拚负却 空负了 要安排 嗟多少
3、锻炼词句法
古人一艺之成,辄竭其毕生之精力,消磨久长之岁月,而后有所成就,断非卤莽灭裂者所能奏功。况乎填词之学,拘于律,限于韵,长焉而不可减,短焉而不可增。设一阕之中,偶有一语之不工,一字之不稳,则全体必为之减色。盖词家所最忌者,为庸腐,为生硬,若欲语语激得起,字字敲得响,锻炼之功又曷可少哉?从前填词家如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皆有独擅胜场之处。今从宋陆辅之《词旨》,摘集古人对句、警句分录于后,以供学者之参考也。
对句
小雨分江 断云笼口  烟横山腹 雁点秋容  问竹平安 点花番次  樨柳苏晴 故溪歇雨  虚阁笼云 小帘通月
蝉碧勾花 雁红攒月  落叶霞翻 败窗风咽  风泊渡惊 露零秋冷  花匝么弦 象奁双陆  珠蹙花舆 翠翻莲额
汗粉难融 袖香新窃  种石生云 移花带月  断浦沉云 空山挂雨  画里移舟 诗边就梦  砚冻凝花 香寒散雾
系马桥空 移舟岸易  疏绮笼寒 浅云栖月  香茸沾袖 粉甲留痕  就船换酒 随地攀花  调雨为酥 催冰作水
做冷欺花 将烟困柳  巧剪兰心 偷粘草甲  罗袖分香 翠绡封泪  池面冰胶 墙腰雪老  枕覃邀凉 琴书换日
薄袖禁寒 轻妆媚晚  倒苇沙闲 枯兰洲冷  绿芰擎霜 黄花招雨  紫曲迷香 绿窗梦月  暗雨敲花 柔风过柳
霜杵敲寒 风灯摇梦  盘丝击腕 巧篆垂簪  翠叶垂香 玉容消酒  金谷移春 玉壶贮暖  拥石池台 约花栏槛
问月赊晴 凭春买夜  醉墨题香 闲箫弄玉     修竹凝妆  垂杨系马   帆落回潮  人归故国
警句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徐幹臣 二郎神
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徐幹臣 二郎神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于湖 念奴娇
寒光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同上 西江月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范石湖 醉落魄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并同上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同上 忆秦娥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同上 霜天晓角
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辛稼轩 祝英台近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带去。并同上
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刘龙洲 醉太平
燕子不来花有恨,小院春深。刘静寄 浪淘沙
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洪平斋 眼儿媚
相思无处说相思,笑把画罗小扇觅春词。徐山民 南柯子
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同上 阮郎归
惊起半帘幽梦,小窗淡月啼鸦。刘小山 清平乐
千树压西湖寒碧。姜白石 暗香
波心荡,冷月无声。同上 扬州慢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同上 疏影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
高柳晚蝉,报西风稍息。同上 惜红衣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并同上
冷香飞上诗句。同上 念奴娇
一般离思两消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刘招山 一剪梅
絮飞春尽,天远书沉,日长人瘦。孙花翁 烛影摇红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梅溪 绮罗香
愁损玉人,日日画栏独凭。同上 双飞燕
恐凤鞋挑菜归来,万一灞挢相见。同上 东风第一枝
新愁万斛,为春瘦,却怕春知。高竹屋 金人捧露盘
惊愁搅梦,更不管庾郎心碎。同上 祝英台近
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张东泽 桂枝香
4、揣摩词眼法
填词句法,最宜讲究字面。字面即词中起眼处,故亦谓之“词眼”。讲究之法,当取温飞卿、李长吉、李商隐及唐人诸家诗句中字面之好而不俗者,简炼揣摩。今试摘录于下。每句中之两虚字,即所谓“词眼”也。词眼之下,以-作符号,学者宜注意之。
燕娇莺姹 绿肥红瘦 笼灯燃月 醉云醒月 挑云研雪 柳昏花暝
翠阴香远 玉娇香怨 蝶凄蜂惨 柳腴花瘦 绾燕吟莺 燕昏莺晓
渔烟鸥雨 翠颦红妒 愁胭恨粉 月约星期 雨今云古 恨烟颦雨
燕窥莺认 愁罗恨绮 移红换紫 联诗换酒 选歌试舞 舞勾歌引
5、选择调名法
词之题意,不外言情、写景、纪事、咏物四种。题意与音调相辅以成,故作者拈得题目最宜选择调名。盖选调得当,则其音节之抑扬高下,处处可以助发其意趣。其法须将各调音节烂熟胸中,而后始有临时选择之能力。
惟是词调多至千有余体,何题宜用何调岂能一一记忆。神而明之,仍在学者。兹试述其大略于下:
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三体,宜为慷慨激昂之词。小令浪淘沙,音调尤为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
浣溪沙、蝶恋花二体,音节和婉,作者最多,宜写情,亦宜写景。
临江仙、凄清道上二体,最宜用于写情,对句两两作结,句法更见挺拔。
洞仙歌,宛转缠绵,可以写情,可以纪事,一叠不足,作若干叠者更妙。
祝英台近,顿挫得神,用以纪事,亦甚佳妙。
齐天乐,音调高隽,宜用于写秋景之词。
金缕曲,宜用以写抑郁之情。此调变体甚多。别名贺新郎,可赋本意,用以贺婚。
沁园春,多四字对句,宜于咏物。别名寿星明,可赋本意。用以祝寿。
高阳台,跌宕生姿,亦为写情佳调。
金菊对芙蓉一调,有回鸾舞凤之姿,用以纪事、咏物,皆流利可爱。
6、布置格局法
作文之法,一题到手,先审明其题理,然后命意布局,首尾如何起结,中间如何扼要,振笔疾书,自无枝枝节节、格格不吐之病。作文然,填词亦何独不然。故作者每得一调,必先视其字数多寡,以定局势之广狭;再审其音节之抑扬高下,以定字面之虚实轻重。腔之顿挫处,即词之顿挫处;腔之转折处,即词之转折处。古人填词,往往前半阕写景,后半阕写情;或先写情而后写景,或景中带情,或情中杂景,或单调不尽而双调;而三叠、四叠者,类如叠嶂奇峰,层层入胜;绝非叠床架屋,处处增厌也。总之,填词之法,先当审题择调,次则命意布局,务于起结之处,首尾衔接,过变之处,血脉贯通。无论几许波折,自能一气卷舒也。
7、运用古事法
运用古事,莫若明事暗用、隐事明用。如苏东坡之永遇乐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入古而化,自是词林妙品。又点绛唇云:“不用悲愁,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上半用工部句,下半用汉武故事。运实于虚,最得用古之法。姜白石之疏影云:“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用寿阳公主事,所谓明事暗用也。又云: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记江南江北。想珮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用少陵诗,所谓隐事明用也。又《容斋四笔》载朱仲翊咏五月菊词云:“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傲羲皇。”盖渊明于五六月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用此事于五月菊,洵为清切有味。学者于此,可以悟运用古事之法。
8、填词起结法
小令篇幅甚短,著墨不多,中间无回旋之余地,故其起处须意在笔先,结处须意留言外。起处不妨用偏锋,结处最宜用重笔。前半从旁面、侧面做出姿态,略略翻腾,点到本题立即煞住,而又不可将意思说尽,方为佳构。
小令起句,如周邦彦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正是用偏锋也。小令结语,如温庭筠之“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是用重笔也。此等句法,极锻炼,亦极自然,故能令人掩卷后犹作三日之想。
长调谋篇立局,须首尾衔接,一气卷舒。其起处宜以骀荡出之,如太原公子裼裘而来,或先于题意作进一层说,或先笼罩全首大意。如辛稼轩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吴梦窗之“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皆工于发端者也。
长调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方能使通体灵活,无重复堆垛之病
9、填词转折法
诗词虽同一机杼,而词家气象有时与诗微有不同。诗以雄直为胜,宜若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词以婉转为上,宜若九曲湘流一波三折。唐有无名氏咏醉公子词云:“门外狗儿吠,知是萧郎至。划襪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此词始则闻其声至而喜是一层;继则见其醉而怒是又一层;继又强扶其醉,使之入帏,转怒为怜,是又一层;又继则强之入帏不肯脱衣,转怜为恨,是又一层;终则以虽不脱衣胜于独睡,转恨为恕,自家开脱。一篇之中语语转,字字折,写尽醉公子态,可谓神乎技矣。读此可以悟填词转折之法。
10、填词言情法
言情之词贵乎婉转,最忌率直。语一率直,意即肤浅,势必难成佳构。兹举二例如下,一则怨而不怒,深得《国风》、《小雅》之遗;一写别离之情,哀怨动人。皆可为初学之金科玉律也。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琵琶仙        姜夔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州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词学概论
一、词的章法之开头
词的起调、发端要“工”。要象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见佳景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能引起一定要走进去、看下去的浓厚兴趣。宋词中有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有特色的开头:
(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词的内容。单从词句上看似乎平淡无奇,实似引弓待发,往往笔锋一转,便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称之为“造势”。
这种方法不单豪放派词人指陈时事、言志咏怀时常常使用,就是婉约派的抒情作品也不乏其例。
柳永是很擅长铺叙的,他写钱塘一带壮丽景色和杭州繁华生活的名作《望海潮》,便有一个似乎颇为平直的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散文一样直陈而出,粗笔勾勒了全词所写对象的轮廓。接着镜头由远而近,写全景、写江湖、写市廛、写西湖、写游客,便都有了一条贯穿的主线,使读词者不能中辍。同时,作者先抹一粗笔,接着再皴染着色,精描细画,吟出“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样精炼秀丽的名句,粗细相映,韵味更显丰厚。
有时开头虽全用平常词句,组织起来却显得奇特豪迈。如刘过的《沁园春》(寄辛承旨):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入一读便好象听到了词人的朗笑,摸到了词人的脾性。接着,笔锋突转,平空请出白居易等三位历史人物,传声肖形,借古人之言,表自己之志,全用赋法而带有很浓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果没有开头那样一个开门见山的起句,后文就会显得平淡了。
(2)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词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境”。
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起手先画出一幅春江静秀和平的风景画——山前飞着白鹭,水底游着鳜鱼,多么自由而恬静啊!这样的开头正是给下文以渔父自况的作者出场造成一个典型的环境;作者也用这个环境寄寓自己要求超脱现实的思想感情。
写景为的是写情,是苍莽阔大还是静谧偏狭,全由主题需要决定。
同是写秋景,范仲淹的《苏幕遮》写的是羁旅思亲,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开头,非常洗炼地描绘出一个寂寞、雕零的深秋景象,使人一看便产生羁旅难熬、心情调怅的感觉。
辛弃疾的《水龙吟》主题宏大得多,他的开头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多么广阔的江南秋景,我们感到的是阔大苍郁而不是凄凉孤寂,因为只有这样的境界才切合作者宽阔的胸怀,才包容得了作者在词中寄寓的那种壮志难酬的激愤。
(3)造思: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入深思,使入急于要看下去。然后以答语形式引出词的主体。这是词人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是渭“造思”。有时,先用一个反问句,明退暗进,随即把正意推出,有如引弓发丸一般。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李清照《临江仙》)
两段都是先用一个特指句开头,说是“特指”,其实答案已隐含其中(烦恼无尽,庭院深深),因而下文都不正面作答,而用肠断、春归写出相思、怅恨,用柳烟、雾阁象征深院浓愁,意境比直陈深了许多。
这种以问开头的手法,比较适用于表达细腻的感情,但名手也能用来表现豪放的精神。例如: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苏轼《满庭芳》)
问语似乎平常,答语却出人意外,一问一答特别显得深情而豪迈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辛弃疾《王楼春·戏赋云山》)
出语便很奇特,答语又故意含混,确能使人仿佛面对云峰,有神奇怪异变幻莫测之感。
好了,词的开头说完,记得三种方法
造势、造境(景)、造思
接下来,还有词的过片,和词的结尾
二、词的章法之过片
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什么叫过片?除小令外,词都是分片的,而多数分为上下两片。它们是表现同主题的两个层次,其间必定要密切关联。关键就在上下片衔接之处,即下片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
过片:说的简单点,就是第二段的第一句。
过去写词、评词的人是很重视过片的,特别强调“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张炎)“承上接下”是个总的要求,要接得紧密、自然,又以能出新意为上。
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若才高者方能发起新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就是要人们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
过片的具体作法千模百式,并无成规可循,常用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
(2)异峰突起,对比明显。
(3)上下连贯,文意并列。
(4)一总一分,直接过渡。
(5)有问有答,上下相接。
这五点,可以记一下。然后再看具体例子
先来看第一种
(1)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这是最普遍的做法。其中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意思虽上下紧接,但写法上有明显的顿宕,使人一听便知是另起了一段。张炎推崇的姜夔的《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就是这种做法的典范。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侯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这首很出名,白香词谱中有选的。
这首词是写由蟋蟀的鸣声而引起幽思的。词有序说明作词的缘起:与张功父会饮,闻壁间有蟋蟀鸣声,乃相约为词。功父先成,辞甚美。姜夔则“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
词的起句就是呼应词序的,突出了一个“愁”字,也是全词情调的总括。听功父之词已有愁思,更何况又听到蟋蟀那象私语般的凄清的鸣声。这样,作者一开篇便把愁思与虫声紧结在一起了。
接着,作者以寻声探索过渡,转入对蟋蟀悲鸣的刻画。他用机杼声、暗雨声、砧杵声、丝竹声,细致入微地比况虫声,又由这虫声联想到思妇无眠,候馆迎秋,离宫吊月,突出一种孤独、思念的感情,由此回忆到儿时的呼灯灌穴,捉虫为戏。
两相对比,越感到幽思无限。这一切都是连缀直下,很难截然分开的。而作者却却十分奇妙地抓住了“西窗又吹暗雨”一句作为过片。前片尾句已经说到“夜凉独自甚情绪!”在这凄冷的寒夜中独自一人听秋虫悲鸣已经感到难以忍受了;岂料西窗外又传来隐隐约约冷雨敲窗的声音!一个“又”字,既把上下片紧紧地连接起来,又使之明显地划成两段,手段确是不凡的。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也同样精采。作者先写低头看着那郁孤台下饱含着千千万万宋代难民血泪的江水,然后写举头北望故都,丛山苍莽遮断了关切的目光,上片就结束在“山”字上(“可怜无数山”)。接着,下片又从“山”说起:“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由青山又回应到江水。这两“山”相连的过片,衔接得那么紧凑而节奏又多么分明!
第一种(1)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说完,辛弃疾的这首词不熟悉的,可以百度来看一看。(2)异峰突起,对比明显。过片处十分鲜明,看上去,好象上下片说的是两件事,仔细一看,才发现整个的意境、感情、气脉是完整贯通的。这样的过片,峭拔险峻,跟上片结句有个明显的对比。辛弃疾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就是个较好的例子。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老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片写作者俯视剑溪,幻想取出神剑,以实现杀敌救国的壮志,却受到当权者的阻挠。上片结句“风雷怒,鱼龙惨”,情调是很苍凉的。
可是过片处却出现了一个十分挺拔峻峭的形象:“峡束苍江对起”,一下子把人的视线导向峰顶,接着吐出了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上片以咏志起首而结于悲愤,下片以抒愤为主而起于激昂,界线分明,以对国家无比关切而又无能为力的激情贯穿起来。
(3)上下连贯,文意并列。上下片文意并列,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而以过片为桥,下片首紧承上片尾,使上下片贯通一气。如: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鬂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
上片追念昔日帝王生活,下片哀诉今天囚虏处境的凄凉,一今一昔,一正一反,对比是很鲜明的。
过片处,上片以过去连干戈都不知为何物作结,下片以突然间作了敌人干戈下的囚虏起首,互相呼应,连得又紧,转得又急,自然亲切,使人感动。
陈与义的《临江汕》“忆昔午桥桥上饮”情况近似。上片追忆南渡前在西京洛阳过的潇洒岁月,下片抒发如今偏居江南一隅的惆怅之情,而以“二十余年成一梦”作过片,承先启后,而且定下了全词比较消沉的基调。
吕本中《采桑子》是又—种类型: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上下片一正一反,没有明显的过片句子,而以上下片格式上的重复,实现了上下片的联系与区分。
麻烦谁百度下陈与义临江仙那首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结合例子,还是看的挺明显的
4)一总一分,直接过渡。上下片一总一分,其间往往没有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格式本身就决定了上下片既是整体又有区别的关系。
例如赵企的《感皇恩》词,写别情,上片总写,下片一句一层,分四层写离恨的原由。从而,将别离时人们的心理状态,描摹得淋漓尽致。
“骑马踏红尘,长安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青春老。”
(5)有问有答,上下相接。李孝光《满江红》,上片尾句作“舟人道:‘官依缘底驰驱奔走?’”下片首句说“官有语,依听取”,直问直答,比较少见。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可以归入这一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浯。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另一种是,上片尾句以问句作结,而下片虽未直接回答,但内容实际上是就问题而发,呼应上文的。这种写法比较多见。如:
华鬂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雕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脍美菰香,秋风又起。(陆游《双头莲·呈范致能待制》)
上片慨叹“壮志成虚,此身如寄”,深恋故国而飘落万里,结句含泪设问:旧日的同志们已四散飘零,青年时在故都的慷慨激昂的斗争生活还有谁记得吗?
文没有正面作答,而是又把笔锋转回到个人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用“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作过片。其实,这正是另一种回答方式:在这样一个但求苟安而无所作为的环境中,谁还可能实现当日的怀抱呢?
弃疾的《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也近于此。他上片在抨击南宋那帮权贵苟安误国的罪行的同时,提出了“谁是真正能力挽狂澜的人?”(“几人真是经纶手?”)“完成平戎事业才是读书人值得自豪的大事,你们懂吗?”(“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两个问题。
下片没有直接答复,却以“况有文章山斗”起句,对韩南涧发出了一连串的赞誉。这实际上就是对上片问题的回答:韩南涧就是能力挽狂澜的“经纶手”,就是懂得平戎是大业的“真儒”。
如何区分今平古仄常用字
一、凡用入声字作偏旁的形声字,大部份可类推为入声字。如:
出”可类推:绌、黜、茁、屈、窟、倔、掘、崛等;
“屋”可类推:握、渥、喔、幄等;
“白”可类推:百、伯、柏、拍、帛、泊、珀、迫等;
“复”可类推:腹、馥、覆、蝮、鳆等;
“合”可类推:洽、恰、答、塔、鸽、蛤、郃等;
“各”可类推:格、恪、胳、洛、络、貉、骆、烙、略、珞、落等;
“曷”可类推:葛、喝、渴、偈、遏、歇、褐、羯、蝎、揭、碣、谒等;
“甲”可类推:鸭、狎、押、钾、呷、匣等;
“枼”可类推:喋、蝶、谍、牒、堞、蹀、碟等;
“弗”可类推:佛、拂、咈、怫、艴等;
“啇”可类推:滴、镝、摘、敌(敌)、适(适)等;
“舌”可类推:活、括、刮、聒、鸹等;
“辟”可类推:僻、癖、霹、壁、璧、劈等;
“畐”可类推:福、副、幅、辐、蝠等;
“及”可类推:汲、吸、趿、笈、级、圾等;
“月”可类推:朔、刖、膝等。
辨别古音平仄一些规律
(慕容泊尔)
要搞清楚一个字古音的平仄,联友们一般都会查阅《平水韵》。但是如果问“桌子”的“桌”字,古音平还是仄,可能好多人都会傻眼,因为《平水韵》里查不到。
其实,区分古音的平仄,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我们知道:1.凡古音的平声字,至今仍然全部读平声;2.古代大部分仄声字(上、入、去),到现在基本上仍读仄声;3.只有部分古入声字(古仄音)到现代读为平声。也就是说:只要搞清楚那些古入声字的基本特征,区分古音的平仄就容易了。
按现代普通话语音衡量,古入声字有以下特点:
一、普通话阳平声(二声)的字里,凡声母为b、d、g(不送气塞音)者,除“甭”、“雹”之外,一般是古入声字(仄音)。如白、达、得、狄、蹀、铎、夺、隔、格、国等。
二、普通话阳平声(二声)的字里,凡声母为j、z、zh(塞擦音)者,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如绩、击、凿、集、激、极、质、直、值、植、哲、杂、辙、泽、札、浊、卒、择等。
三、普通话读音为fa、fo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如发、佛、罚、法、伐等。
四、普通话声母为b、p、d、t、n与韵母“ie”相拼的字除“爹”字外,其余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如别、瞥、撇、灭、跌、牒、铁、帖、蹑、涅、臬等。
五、普通话里凡声母为k、zh、ch、sh、r与韵母“uo”相拼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如阔、廓、卓、浊、茁、灼、酌、濯、说、烁、硕、弱等等。
六、普通话里,凡韵母“ue”的字,除“瘸”、“嗟”字外,其余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如雪、学、血、月、约、决、觉等等。
七、普通话里,凡声母d、t、n、l、z、c、s与韵“e”相拼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如策、得、恻、德、勒、讷、责、则、泽、忒、瑟、色等。
小知识:入派三声
古汉语分四个音调,即平声、上声、入声、去声。由于语音的变化,现代普通话的四声变为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和去声(四声),没有入声。现代的阴平、阳平字,大致相当古代的平声字;现代的上声和去声字,大致相当古代的仄声字。为什么说大致相当呢?因为古代的入声字,已分别转为现代普通话的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里去了,这就叫“入派三声”。
古入声字转为今上声和去声的(三、四声),古今音都为仄——今音为仄的字,基本上古音也仄;比较麻烦的是那部分转入今平声(一、二声)的古入声字,今音为平,古音为仄。
诗词创作网络常用参考工具
中华在线词典:http://www.ourdict.cn/
没用过,不知其妙,据说不错。
《钦定词谱》
1,http://www.4uup.com/bbs/qdcp/
2,http://home.educities.edu.tw/f5101231/a1.html
《白香词谱》
http://www.xywq.com/xiyuan/files/f-3/cipu-3.htm
《唐宋词格律》龙榆生http://longyusheng.org/cipai/index.html
把宋词谱分为平韵格,仄韵格,平仄转韵格,平仄通叶格,平仄错叶格并分别归纳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诗词创作网络常用参考工具
诗词在线:http://www.chinapoesy.com/TangShiIndex.html
《藏书阁》http://book.5ilog.com/cgi-bin/mz/
非常实用的诗词资料库,其模糊搜索功能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格律诗词常识:http://www.cnpoet.com/changshi/gelu/
典故大全:http://www.oligood.com/oldpeasant/web/dgindex.htm
典故搜索:http://www.ancientrhyme.com/QueryAllusion.aspx
用典是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典故运用得当,无疑会使诗词增色,这个系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前人作品,别人作品中的典故,也可以让我们根据诗意选择典故,但愿能对您有所帮助。
诗词格律韵部校验:http://www.oligood.com/oldpeasant/web/gljyindex.htm
诗词查询:http://tool.httpcn.com/ShiCi/So.asp?tid=1&wd=%E8%BE%B9
清晰的106不平水韵http://tool.httpcn.com/ShiCi/So.asp?tid=1&wd=%E8%BE%B9
在线新华字典:http://xh.5156edu.com/page/z2254m9742j18505.html
带有注音的平水韵表:http://www.ancientrhyme.com/QueryRhyme.aspx
带有字数标记的词牌:http://www.ancientrhyme.com/QueryCiTune.aspx
一、词苑应怎样发帖与评帖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50&ID=201822&page=1
二、龙榆生先生《词学十讲》http://longyusheng.org/cixueshijiang/index.html
三、中华新韵常用字简表http://tieba.baidu.com/f?kz=10023764
四、梦壑:《钦定词谱》电子书  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50&ID=232070&page=1
五、关于填词用韵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50&ID=190358&page=1
六、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50&ID=207486&page=1
七、词的章法艺术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50&ID=349245&page=1
八、古入声字表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50&ID=213563&page=1
九、诗词格律和术语解释
http://www.xueshanguan.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6052&page=1
十、词韵简编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50&ID=206795&page=1
十一、白香词谱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50&ID=206813&page=1
音韵学通论在线讲座,主讲人:胡安顺
http://www.sne.snnu.edu.cn/specls/cls/2001616/second.html
简明词谱二百篇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50&ID=237665&page=1
作者:泰山一剑
词的章法艺术
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50&ID=213563&page=1
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概》录于下,供词学者参考:
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50&ID=339597&page=1  点击即阅
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50&ID=349245&page=1古入声字表
诗词知识大全:http://club.qingdaonews.com/showAnnounce.php?topic_id=3799729&board_id=144
《九论宋词 》    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50&Id=439313
01 平水韵      http://www.ccview.net/theory/psy.htm
02 诗韵新编    http://www.ccview.net/theory/psy.htm
03 词韵简编    http://www.ccview.net/theory/cyjb.htm
04 白香词编    http://www.ccview.net/theory/bxcp.htm
05 近体诗、词格律检验http://book.5ilog.com/cgi-bin/mz/poetry/tools.htm
06 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http://www.shiandci.net/cjg3.htm
07 诗律浅说    http://www.ccview.net/theory/slqs.htm
08 唐宋词格律http://longyusheng.org/cipai/index.html
09 词学十讲    http://longyusheng.org/cixueshijiang/index.html
10 古今诗词大全(查询)http://www.365zn.com/scdq/
11 人间词话  http://www.ccview.net/theory/rjch.htm
12 二十四诗品http://www.ccview.net/theory/24shipin.htm
13 声律发蒙  http://www.ccview.net/theory/slfm.htm
14 声律启蒙  http://www.ccview.net/theory/slqm.htm
15 训蒙骈句  http://www.ccview.net/theory/xmpj.htm
16 笠翁对韵  http://www.ccview.net/theory/lwdy.htm
17 时古对类  http://www.ccview.net/theory/sgdl.htm
18 学对歌决  http://www.ccview.net/theory/xdgj.htm
19 唐宋名家词选http://longyusheng.org/tangsongci/mulu.html
20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http://longyusheng.org/jindaici/index.html
21 国学经典书库http://lib.ecit.edu.cn/guoxue/
22 历代婉约词选http://www.pmzh.com/pmzh/pmzh_b/pmzh_b500.htm
23 历代名家作品http://www.lingshidao.com/gushi/

《平仄特殊字详列》
现在的所谓影视明星绝大多数是白字大王。比如把“任我行”的“任”读成“任务”的“任”音,把“令狐冲”的“令”读成“命令”的“令”。所以,我现在对这些明星特别瞧不起。
多音字根据其词性定音!如:“观”字,当它作动词,表示“观看”的时候,则念平声;表示“道观”的时候则念仄声!
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
一、场(下平七阳韵)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二、俱(上平七虞韵)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谊(去声)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四、茗(上声)
五、令: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六、思
作名词时读作仄声
七、暇(去声)
八、教: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九、倾(平声)
十一、惩(平声)
十二、癸(仄声)
十三、泡(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
十四、探(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但唐人亦有用作仄声者)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李白:送羽林陶将军)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十五、暝(仄声)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平仄两音意义不同者
疏 仄-名词       平-形容词
难 仄-名词       平-形容词
扇 仄-名词       平-动词
烧 仄-名词       平-动词
行 仄-名词       平-动词
吹 仄-名词       平-动词
思 仄-名词       平-动词
乘 仄-名词       平-动词
从 仄-名词       平-动词
传 仄-名词       平-动词
闻 仄-名词       平-动词
调 仄-名词       平-动词
论 仄-名词       平-动词
骑 仄-名词       平-动词
观 仄-名词       平-动词
兴 仄-名词       平-动词 形容词
令 仄-名词       平-动词 使
教 仄-名词       平-动词 让
分 仄-名词 名份    平-动词
王 仄-动词       平-名词
衣 仄-动词       平-名词
冠 仄-动词       平-名词
荷 仄-动词       平-名词
间 仄-动词       平-名词 中间
污 仄-动词 染     平-名词
中 仄-动词       平-其它
长 仄-动词及长幼    平-长短
漫 仄-动词 漫出    平-形容词 漫漫
相 仄-宰相       平-互相
燕 仄-燕子       平-国名
翰 仄-翰墨       平-鸟羽
便 仄-方便       平-安静
胜 仄-名胜       平-经得起 胜过
为 仄-因为       平-作为
雍 仄-州名       平-和也
占 仄-占据       平-占卜
扁 仄-形容词      平-名词 扁舟
治 仄-形容词      平-动词
正 仄-形容词 副词   平-正月
判 仄-判别       平-拼着
不 仄-否定       平-是否
傍 仄-依        平-同旁
浪 仄-波        平-沧浪
强 仄-勉强       平-强有力
施 仄-施舍       平-施行
当 仄-相称       平-应当 正值
称 仄-相称合适     平-称谓
要 仄-要不要      平-约也
旋 仄-副词 俄顷    平-动词
和 仄-唱和       平-合好 与
颇 仄-略有       平-形容词 偏颇
供 仄-陈设       平-供给
那 仄-无奈       平-何也
华 仄-华山       平-华美
禁 仄-禁止 禁令    平-经得起
殷 仄-雷声       平-富 大
重 仄-轻重 副词    平-重叠
任 仄-听任 任务    平-动词
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
醒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听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看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过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望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忘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令」字作「使」用法时字音平仄之商榷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对于平仄两读的字作了相当程度的探讨,其中,令」字被归□为「平声所表示的意义和仄声不同者」,王力的见解如下:令,平声,使也。包佶.〈岭下卧疾〉:「唯有贫兼病,能令亲爱疏。」仄声(去),命令。又县令,名词。李嘉佑.〈留别畀陵诸公〉:「久作涔阳令,丹墀忽再还。」而目前较为完整的两本近体诗创作理论书籍──张梦机着《古典诗的形式结构》与许清云着《近体诗创作理论》,也都引用了王力的见解,主张「令」字作「使」字解释时应列为平声。
但是,我们考查目前作诗最常用的韵书《增广诗韵集成》时,「令」字分属「去声二十四敬韵」与「下平声八庚韵」,却发现虽然《增广诗韵集成》上注明了「令」字庚敬韵互异与二者义分动静,但是却未明言何韵为动何韵为静,如果仅依赖此书,恐怕不易区分「令」字的平仄用法。
我们再细查另一本常用的韵书《增广诗韵全璧》,《增广诗韵全璧》只在「庚韵」的说明有一条是「令人羡,使也」,除此之外,也仅是注明庚敬韵互异,从两韵的例词中并不能完全肯定区分「令」字的平仄用法。
我们只好再翻检《广韵》一书,《广韵》中「令」字共有五种读音,扣除其中三种系罕见的地名与姓氏外,仅剩「下平声清第十四」(诗韵中并为庚韵)与「去声劲第四十五」(诗韵中并为敬韵)二者。其中「下平声清第十四」的解释是「使也」;「去声劲第四十五」的解释是「善也,命也,律也,法也」。从《广韵》的解释中,吾人应可以确定「令」字作「使」用法时应读作平声殆无疑义。
为求慎重起见,笔者利用电脑资讯检索系统翻检《全唐诗》中的绝句与律诗,考究唐人对于「令」字作「使」用时读音的平仄: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李商隐:筹笔驿)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半依云渚半依山,爱此令人不欲还。(白居易:题王处士郊居)
◎天宫高阁上何频,每上令人耳目新。(白居易:天宫阁早春)
◎头白夫妻分无子,谁令兰梦感衰翁。(元稹:感逝浙东)
◎长令奴仆知饥渴,须着贤良待性情。(韩愈: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
◎谁令不解高飞去,破宅荒庭有网罗。(李频:黄雀行)
◎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张说: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翦同心一半花。(施肩吾:夜笛词)
◎却令雪貌带红芳,更取金瓶泻玉浆。(施肩吾:赠仙子)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贺知章:送人之军)
◎独见鱼龙气,长令烟雨寒。(刘长卿:龙门八咏 阙口)
◎空令数行泪,来往落湘沅。(刘长卿:重推后却赴岭外待进止寄元侍郎)
◎日日生春草,空令忆旧居。(韦应物:任洛阳丞答前长安田少府问)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韩愈:木芙蓉)
◎公子何时至,无令芳草阑。(李颀:送窦参军)
唐人近体诗中有关「令」字作「使」的用法不胜枚举,以上仅列出着名诗家的名句,吾人逐一对照绝句律诗的平仄谱加以检核,自可得知唐人「令」字作「使」的用法时皆读为平声,这也印证了前面所引述的王力、张梦机、许清云三位学者的见解,吾人更可以肯定的说:
「令」字作「使」字解释时,应读为平声。
「教」字作「让」用法时字音平仄之商榷
王力将「教」字归类为「平声所表示的意义和仄声不同者」,并解释道:教,平声,使为也,任令也,俗云「让」。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仄声(去),教化也,名词。陈师道《游鹤山院》:「愿摄尘缘尽,方知象教尊。」而张梦机教授着《古典诗的形式结构》与许清云教授着《近体诗创作理论》,也都引用了王力的见解,主张「令」字作「让」字解释时应列为平声。此外,《增广诗韵全璧》也提在【下平声三肴韵】中提到:「使为之也,效韵异」,与王力的说法相吻合;《增广诗韵集成》虽未明确解说,但在【下平声三肴韵】的例词中仅列出「天教」、「谁教」二例,也符合王力的说法。书籍理论如此,实际用法亦然,吾人检阅《全唐诗》中的近体诗,也可得知唐人对于「教」字作「让」用时都读为平声,诗例过多,在此仅列出较为着名的例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王昌龄:从军行)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李白:东鲁门泛舟)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顾况:子规)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未免被他褒氏笑,只教天子暂蒙尘。(李商隐:华清宫)
除此之外,彰化吴锦顺词丈编着的《诗句虚字修辞研究》一书,也列出「不教」、
「莫教」、「若教」、「休教」、「更教」、「好教」、「从教」、「免教」、「空
教」、「尽教」、「倘教」等用法十一种,书中广泛援引古今诗例共七十四首。吾人
逐一核对这五十二首例诗,也可得知「教」字作「让」字解释时皆读作平声。因此,
不论从诗学理论或实际诗作来看,「教」字作「让」字解释时须用作平声。
《今平古仄的入声字常用字表》
作者:黄宝钧
A:
阿凹
B:
八捌拔跋魃白伯般剥雹薄逼鼻荸骠憋鳖瘪别钵拨饽泊帛舶箔驳钹勃渤脖鹁博搏膊礴
C:
嚓擦糙插察碴拆吃哧出吹捶戳撮
D:
哒搭褡答瘩达怛妲打得德蹬滴籴的涤迪笛狄荻敌嫡跌迭叠耋谍喋牒碟蝶督独毒读渎牍
犊度咄掇裰夺铎踱
E:

F:
发乏罚伐阀筏佛幞弗拂伏袱茯黻幅辐福蝠匐服
G:
呷割鸽圪疙胳搁葛革阁格隔嗝膈蛤估刮郭聒蝈国帼
H:
涸貉合盒劾阂核盍阖黑忽惚鹄斛猾滑混豁劐活
J:
击迹积屐绩缉激圾笈及汲级极笈岌即急吉亟瘠疾嫉棘集楫辑?藉籍夹浃荚铗颊嚼角脚
缴觉疖结接揭孑节截杰诘洁劫碣竭捷睫究赳掬鞠局菊桔橘蠲撅孓珏绝噱决诀抉倔掘崛厥蕨獗
矍攫谲爵菌
K:
勘棵颗磕瞌壳咳窟诓
L:
拉邋疗溜馏噜捋
M:
妈抹没谜乜摸膜
N:

O:

P:
拍劈霹泼剖仆扑菩璞
Q:
七沏漆戚掐切屈曲阙缺
R:
如茹孺
S:
撒塞杀煞勺芍舌什失虱湿十石识实拾食蚀倏抒叔菽淑赎孰塾熟刷摔说俗缩
T:
塌剔踢贴凸秃突脱托橐
W:
挖玩屋喔
X:
吸锡膝夕汐析晰蜥腊昔惜息熄悉蟋习席袭媳檄呷瞎辖黠匣侠狭峡暇削楔歇蝎协胁挟撷
戌靴薛穴学
Y:
压押鸭轧噎叶一揖荫滢潆拥壅淤曰约晕
Z:
杂咋咱脏凿则责帻择泽贼闸铡扎札炸摘宅着蜇螫蛰谪折哲辄辙汁织只侄职摭执直值殖
植掷粥妯轴竹竺逐烛躅著卓桌捉拙灼茁浊酌镯啄琢濯综足卒族昨作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