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盒子应用:唐伯虎诗文密码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59:53

  《山路松声图》绢本设色 纵194.5厘 米 横102.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总策划:詹刚 薛峰

  执行策划:谢强 梁振华 曹勤良 何建平

  撰稿:首席记者 李婷

  以绘画名世的唐伯虎,一生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目中,做人第一,读书第二,书画只是游艺。如果以读书多而能通、画意高而有工作为一个标准的话,能达标者并不多,唐伯虎非但达标而且优秀。

  密码一:人生志向

  与价高名重的书画比起来,唐伯虎留下的文学作品,似乎只能是“轻量级”,但是从了解唐伯虎一生的心路历程来说,直抒胸臆的诗词歌赋,当然是最重要的证据。

  因为有了名扬天下的桃花坞和桃花庵,唐伯虎为筑庵桃花坞特别创作的一首《桃花庵歌》,成为了世人眼中的代表作:“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明白晓畅的内容与诗意,既是作者实际生活的记录,又是内心深处的自白,间或还有些警世忠告。

  明朝中叶的苏州,经济发达,文化昌明,市民阶层已经在社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唐伯虎结庐桃花坞,当然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厘米,生存、交际是他乔迁桃花庵后要面对的第一要务。富贵与贫贱的真实存在和落差,是他应付了一生的课题,那就肯定应该成为他在传达心声的诗文中最常见的主题。而且他与一般文人士子还有不同之处,他曾经走到了官场仕途的中心北京城,如果不出意外,他也可以走上一条“先贵后富”之路,可是他被“科场案”打回原形,必须以绘画作文的技艺生存下去。因此,不可得的官场富贵与孜孜以求的财务自由,在他的一首《言志》 中可谓表达的一清二楚;“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时的唐伯虎有一股子豪气,他自认可以凭一枝画笔立身、立言、立名,而这种气息在他的性格中是一以贯之的,在选定卖画为生的道路之前,他冲刺科举时也有如此表达,比如《夜读》:“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对残灯漏夜长。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吴趋坊的一座小楼中,唐伯虎伴着如豆青灯,在一册册书卷中铺筑迈向官场、显名、腰带黄的艰难之途。“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是他备战科举的动员令,也是青年唐伯虎人生价值的目标所在。在另外一首《题伍子胥庙壁》 中,唐伯虎的豪气更是直冲云霄:“白马曾骑踏海潮,由来吴地说前朝。眼前多少不平事,愿与将军借宝刀。”一枝毛笔已经不能承载唐伯虎的满怀心情,他要向吴地最显赫的前辈伍子胥借一份剪除人间不平的胆气。———估计各位看到这里,真是很难相信,文人唐伯虎竟有赳赳武夫的这般“大不同”。

  看到了唐伯虎内心深处的那股豪气是如何在岁月的打磨中盘旋、起伏,就可以知道这个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的才子是如何在矛盾与纠结中,走过一生。细看他的诗集,总觉得一首《把酒对月歌》,似乎与《桃花庵歌》互为上、下阙,是他对自己人生志向的一个总结陈辞。

  《把酒对月歌》:“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长安城、天子船;姑苏城、桃花庵,在这充满画面感的场景变化中,唐伯虎演出了一段千古传奇。
 密码二:丰富情感

  非常不幸的是,唐伯虎第一首流露真情的诗作《伤内》 是写给早亡的第一任妻子徐氏:“凄凄白露零,百卉谢芬芳。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销亡。迷途无往驾,款款何从将。晓月丽尘梁,白日照春阳。抚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那时的唐伯虎还没有把桃花引为知己,但是他却用木槿和桂花的芬芳易谢来纪念早逝的妻子与情感。

  而且更加不幸的是,在父母去世后由唐伯虎作主嫁与他人的妹妹也继徐氏之后夭亡,唐伯虎对此愧疚不已,写下了一篇《祭妹文》,他在其中说道:“吾生无他伯叔,惟一妹一弟; 先君丑寅之昏,且弟尤稚,以妹幼慧而溺焉。迨于移床,怀为不置,此寅没齿之疚也!”唐伯虎的祖父、父亲辈男丁不旺,唐伯虎自己也就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父亲一直不太满意长子唐伯虎于家务俗事的不明白,因此喜欢早慧聪明的女儿;可是等到父母相继去世后,长兄如父,唐伯虎作主把妹妹嫁了出去,可是不久就传来妹妹生病的消息,忙着对付家中事故不断的唐伯虎也许都没来得及去探望一下妹妹,就收到了妹妹也离世的噩耗。因此,他只能长叹一声,抱憾终身。

  收入《唐伯虎全集》 的一首《寄妓》,还有一个标题《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沈九娘是唐伯虎的第三任妻子,也是他在桃花庵中共度余生的亲人。出身青楼的沈九娘对唐伯虎有正、负面的影响,为了她,唐伯虎气呼呼地写了一封《答文徵明书》 算是给老友不满意这桩婚事的答复:“我从小穿着土布衣服,腰里系着粗革带子,跟着我爹一起杀鸡卖酒做小生意,那时候我就和您的关系非常好。别人都说我行为怪异,但我不管那些,因为我知道您对我是了解的。……这般模样的我从15岁束发至今二十年,都这样过来了,希望您不要强行改变我!”唐伯虎写给沈九娘的诗作如下:“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有过两次不如意婚姻的唐伯虎对沈九娘一往情深,文徵明如果能第一时间看到这首诗,估计这位好好先生不会再有什么表示了。

  虽然唐伯虎与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张灵等师友有着不少诗词唱和之作,但是仔细翻检后,却发现他写给后来的儿女亲家王宠的一首《席上答王履吉》,是不太被人注意却比较重要的一个表达:“我观古昔之英雄,慷慨然诺杯酒中。义重生轻死知己,所以与人成大功。我观今日之才彦,交不以心惟以面,面前斟酒酒未寒,面未变时心已变。区区已作老村庄,英雄才彦不敢当; 但恨今人不如古,高歌伐木矢沧浪。感君称我为奇士,又言天下无相似。庸庸碌碌我何奇?有酒与君斟酌之!”唐伯虎对“今日之才彦”们的描写,直白浅显,活灵活现,估计此诗写于他科场失意旋遭“才彦”们落井下石之后。在寻找心灵寄托的努力中,唐伯虎拜倒在佛祖脚下,因此他的诗作中,有一些宣讲因果报应的内容,其讽喻对象往往泛泛而论,几乎没有一首像《席上答王履吉》 那样直接针对“今日之才彦”的世侩嘴脸,读来痛快。
 密码三:诗画一体

  题画诗,在唐伯虎的传世文学作品中,占了相当重要的部分,诗画一体的才情也充分展示了这位天才的与众不同。

  画无声处诗有言。画家在画面创作中如果还有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需求,最好的表现载体就是题画诗,画意阐述、借题发挥、自我展示、互相唱和,题画诗的功能非常丰富。因此欣赏一件画意与诗词相得益彰的书画作品,应该是人生一大快事。想想看,当眼前出现一张五百年前的古人之作,五百年光阴似乎不复存在,你可以瞬间穿越时空,来到画家的身边,通过他的双眼与双手,看到旧时景色、风土人情、城市建筑、服饰器具等等;在观赏中,你可以了解文化的根源与脉络,可以看到变化的方向与取舍;你可以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你甚至可以考量出今天的自己在时间长河中的坐标。

  唐伯虎在不同的题画诗中展现了一个多角度的自我,给后人提供了全面了解、研究这个伟大画家的良机。但是今天流传下来的众多题画诗,已经是只见诗不知画了,因此那些诗画共存的作品就显得十分珍贵,以下所选者,皆为目前藏于各大博物馆与收藏机构的唐伯虎真迹题画诗。

  表现日常生活的,有《自题事茗图》: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自题品茶图》: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青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候自嘉。

  表现山川胜迹的,有《自题山路松声图》:女儿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自题骑驴归思图》: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自题春山伴侣图》: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沙堪坐静无尘。

  擅画人物的唐伯虎在为人物画的题诗中,可以说是注入了最多的个性色彩与情感寄托。比如绘制于会试受挫之后的《桐荫清梦图轴》,画中梧桐如盖,树下一位高士半躺在椅子上闭目小憩,表情懒散,题画诗为:“十里桐阴覆紫苔,先生闲试醉眠来; 此生已谢功名念,清梦应无到古槐。”这是唐伯虎与仕途绝缘的直接表白。著名的《秋风纨扇图轴》 上,以汉成帝妃子班婕妤如纨扇在秋风起后被弃的典故,来讽刺世态炎凉之无情。画家只怕观者不知自己的深意,就提笔赋诗一首于美人边:“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明末大收藏家项子京在评论《秋风纨扇图轴》 时指出:“唐子畏先生,风流才子,而遭谗被损,抑郁不得志,虽复佯狂玩世以自宽,而受不知己者揶揄亦已多矣,此图此诗,盖自伤自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