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的隐藏:积极心理学——快乐需要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0:19:29
沉迷于游戏,也许会很快乐;极限的体验,也许会很快乐。但这些都是虚幻的快乐,我们需要的是有意义的快乐。我们参加的活动或从事的工作,不仅应该于己有益,让自己快乐,而且最好对别人,对社会也有帮助
   
一、快乐的泡影
   
(一) 虚幻的快乐
  
一份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很多青年学生每天沉迷于网络之中,荒废学业,疏远朋友,却还津津乐道为“快乐网游”、“生活的忘忧草”。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的青年学生在人生的大好阶段,不好好把握现实的美好生活,而沉迷于这种虚幻的网络之中呢?他们真的是快乐的吗?就此,一些研究者进对网络成瘾者进行了访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回答吧。
   
“上网的时候,我真的很快乐,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任何样子。可是,下了网之后,一切都照旧,我还是我,既不帅气也不出色,我感到更痛苦,于是只好再去上网。”
   
“在网络中,我可以拥有一切,拥有房子、车子和漂亮‘美眉’,所以网络让我很快乐。可是现实中我却什么都没有。”
   
“我觉得总上网很不好,我的学习都荒废了,可是我就是忍不住,我觉得活着特别累,压力好大,只有在网上我才无忧无虑。”
   
“不知道为什么,生活中我总是不能和别人很好地交流,我感到很孤单,可是在网上我有很多的朋友,我们每天都聊天,而且彼此感觉都很好,我很快乐。”
  
……
   
网络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虚幻和不真实性,这些网络成瘾者往往生活中过得并不开心,或者是因为缺少朋友、感到孤寂,或者是因为压力过大,还或者是生活中的许多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网络是他们逃避和躲藏的一种方法。也许,一时的快乐是有的,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吗?我们难道能每天生活在网络之中吗?
   
数据显示,2005年在全国犯罪的总人数中,青少年占了87%,而这87%之中竟然有70%左右是因为上网成瘾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此外,一些关于网络成瘾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一大二学生在网吧连续玩了几十个小时的游戏之后,忽然出现头疼、两眼发黑等状态,继而倒地昏迷,后经医院诊断后,其为“过度上网导致视网膜疲劳和低血糖症”;而某学院一名大四学生在过度上网后导致狂想症,而造成杀死二人、重伤五人的惨剧。
   
看了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事件之后,我们还能说,沉迷于网络的人是快乐的吗?这些快乐只是一种暂时的快感,如果你想在沉迷之中寻找快乐,那么估计你寻找到的只能是更多的痛苦和绝望。沉迷于网络之中,并不能带来长久和真正的快乐。那些快乐,就像我们童年时候所吹的肥皂泡泡,虽然美丽,虽然五彩缤纷,但是却一触即破,只是一种快乐的泡影。

 

网络如此,任何不健康的沉迷都是这样。那些让我们感觉快乐的事情并非都是真正的快乐,有时候空虚和沉醉会穿上快乐的外衣来欺骗我们
   
凯瑟琳是一个很美丽的女孩子,刚入学的时候,还被系里的男生誉为“系花”,大家都说她像一朵美丽的莲花,清纯而淡雅,她也是那样的快乐,每天无忧无虑,事事顺心。可是,到了大三的时候,这朵美丽的莲花却变得忧郁起来,整个人都明显地瘦了下去,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还常常和别人吵架,再也不像原来的她了。原来,这个变化是由于凯瑟琳的恋爱。按理说,恋爱中的女孩子该是娇柔、妩媚、更有青春活力的,为什么凯瑟琳会这样呢?凯瑟琳的恋爱从大二的一次party开始,那晚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叫罗伯特的男人,说是某公司的老总,正需要一个大学生帮助做一些兼职翻译,问凯瑟琳愿不愿做。这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于是凯瑟琳高兴地接受了。没想到,就是那次相识,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不久,罗伯特就表现出了对凯瑟琳特别的好感,总是请她吃饭,给她送各种各样的小礼物。而凯瑟琳,也被罗伯特的幽默和帅气所吸引,于是两人相爱了。凯瑟琳的脸上每天都挂满开心的笑容。但是好景不长,凯瑟琳后来才知道,罗伯特已经结婚。知道之后,凯瑟琳几次想离开罗伯特,却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每次的离开都是更加的想念、痛苦和空虚,只有和他在一起时心里才踏实,才拥有短暂的快乐。可是每次清醒的时候,她却又加倍的自责和难过。她说,只有罗伯特才能带给他快乐,可是这个快乐却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抓也抓不住。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苦苦的单恋、找不到出口的三角恋,这样的爱情,在体验的时候,也许真的可以带来一些快乐,但是这短暂的快乐带给人的却是长久的痛苦,就如毒酒一般,喝着醉人,长此以往却让会让其衣带渐宽,容颜憔悴。所以这样的快乐,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佛家最忌执着,也许坚持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是过于执著却常常让人无法做到坦然自如,反而失去自我。爱情如此,事事如此。

 

(二) 透支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美好的体验,那么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如果细细地想想,估计你会摇头说“不”,快乐不像信用卡,可以在没有的时候还继续地刷,即便能够那样,恐怕也会得不偿失。快乐,是不能透支的。因为,首先,这样的快乐有些勉强;其次,这样的快乐常常让人有些如履薄冰,很怕一不小心应了古人的那句老话:乐极生悲。也许在拥有这些快乐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即使什么都没有也不在乎,然而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看周围是不是已经危机四伏了。正如我们前面说的网络成瘾的学生们,在他们遨游网络世界的时候,其实已经忽视甚至伤害了身边最美好的感情:那些爱着他们的亲人和朋友的感情。而他们的快乐也在网络上早已透支光了,到了现实中只是更加迷失自我、没有方向
   
此外,许多青年学生们,由于年轻气盛、爱走极端,往往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时也会出现透支的快乐
   
初尝恋爱滋味的乔安娜每天快乐的像只小鸟,身上的每个细胞似乎都散发着快乐的气息。以前,曾经无数次地憧憬过爱情,却从没想到恋爱会这样的快乐。见到恋人时,她总会情不自禁地微笑;无论是等待、见面,甚至思念都有了一丝与众不同的感觉,她认为自己找到了世界上最理解、最爱她的人,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开始的时候,两个人总是下课后约会,后来慢慢地发展到似乎要每时每刻都在一起。乔安娜觉得自己太快乐了,这种快乐让她想把时间定格,只定在两人相聚的时刻,于是她开始偶尔逃课去见男朋友,最后发展到两个人搬到一起住,每天朝夕相处。她的父母和朋友多次劝她,希望她不要荒废自己的学业。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乔安娜认为这些人都不理解她,阻碍了她寻找快乐,于是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最长的一次竟然两周没去上课。期末的时候,乔安娜因为挂了门课程而被退学。而这时,她的爱情也出现了危机,男友由于她整天要求黏着在一起有些厌烦,对她也没有原来那样疼爱。这些痛苦,似乎一瞬间同时向乔安娜涌来,她无法忍受男友的改变,也不能接受学校的处分,面对这些,单纯的乔安娜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来对待——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可见,快乐虽好,却是不能过度的。乐极生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许,我们最初的目的是寻找快乐,但如果不懂得如何储存和保持快乐,因为一时的快乐而抛弃了所有其他一切的事情,那么快乐会很快地被透支,我们也会因为不小心误入歧途,被那些虚幻的美景蒙蔽双眼,而最终让快乐离我们而去。所以,亲爱的朋友们,这样的快乐是人生路上的羁绊,是一种的生命和自我的浪费,我们要寻找的快乐是真实的,有意义的。

 

二、快乐的意义在哪里?——助人者快乐   
   
(一)助人是快乐的
   
古语有云:助人为乐。助人者,快乐也!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英国谚语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日,有三个总是觉得生活的自己不快乐的人,去请教一位有名的禅师:“怎样才能让自己过得快乐?”
   
禅师说:“你们先说说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在世上?”
   
一个说,他活在世上是因为他一家老小要靠他养活,所以他不得不活着。另一个说,等到有一天他老了,就会看到满堂的儿孙,那时他就会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所以他要活着。最后一个说,因为他害怕死,所以要活下去。
   
禅师听完他们三个人活着的理由,笑道:“如此的生活理由,自然不会快乐。”
   
三个人不明白,于是问道:“那如何才能活得快乐呢?”
   
禅师没有回答,而是问道:“那你们想得到什么才觉得自己就快乐了呢?”
   
一个说,我要是有了无数的金钱,就会觉得快乐。另一个说,我要是有了至高的地位,就会觉得快乐。
   
最后一个说,我要是有了完美的爱情,就会觉得快乐。
   
禅师又笑了:“许多人虽然拥有这些,但活得并不快乐。相反,正是这些带给他们无尽的烦恼和忧虑。”
   
三个人又问道:“那到底怎样做才会活得快乐呢?”
   
于是禅师对他们说出了快乐的秘诀。三个人听了之后,此后的生活过得快乐而幸福。
   
那么禅师说的是什么秘诀呢?
   
金钱要布施而不是占有才会快乐,爱情要奉献而不是索取才会快乐,荣誉要服务他人而非唯我独尊才会快乐。
   
我们常常认为,拥有便是快乐:拥有金钱和权力,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快乐;拥有漂亮的衣服,可以在众人面前炫耀,所以快乐;拥有许多的爱情,可以让众人羡慕,所以快乐。其实这些,往往是没有拥有之前所认为的快乐,那些正拥有着这些所谓的“美好资源”的人们,他们是否快乐呢?
   
一项对金钱与快乐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心理学调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金钱与快乐之间并不完全成正比,而是呈一个倒“U”字的曲线,也就是说,很有钱的人往往快乐指数是下降的,更多的金钱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所以说,拥有并不一定能带来快乐。那么,什么样的人最快乐呢?
   
美国一家心理学杂志进行了一项大型的调查,发现那些经常帮助别人的人比不乐于助人的人有更多的快乐感受,他们的生活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比后者要高出24%。此外,这些人患各种心理疾病如忧郁症等的几率也远远低于后者。
   
由此可见,助人不仅仅给别人带来帮助,还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那么,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帮助别人会带给自己这么多的快乐呢?助人真的为乐吗?那么,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看这其中的奥秘所在吧,看了之后,你就会知道:助人多多,快乐多多!

 

也许,有人会说,要想帮助别人,首先要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如果你没有这种能力,那么还是别提什么助人吧。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其实细想一下,也许只是一种不愿帮助他人的借口和托词。有的时候,帮助别人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
   
你可以想象以下几个情境:
   
当你过马路的时候遇见一位小朋友,她正在左顾右盼,一脸的犹豫和胆怯,一辆辆的车过去了,她却始终没有穿过马路。这个时候,你果断地走过去,牵起她的小手,慢慢地拉着她走过了马路。临走,小女孩给了你甜甜的笑容和一声“谢谢”,这时,你是什么感觉?
   
你乘火车出差在外,昏睡之中忽然发现邻座的小伙眉头紧皱,脸色苍白,还有些轻微的哆嗦,经过询问你才知,原来小伙子刚到新的地方水土不服,一直在拉肚子,但是却没有带药。于是你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药,并打了杯热水给他服下,下车的时候,小伙子和来接站的朋友不停地给你道谢。这个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相信如果你就是故事中那位乐于助人的主人公,那一刻你的心里一定美美的,一种被人需要的感觉充斥着你的心,因为你那种雪中送炭的行为让你感到了别人对你的需要和依赖,而这种感觉所带来的,就是快乐。因此说,助人是快乐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帮助别人会感受到别人的尊重和需要
   
汤姆、杰克和特瑞是几名教师,在他们的岗位上,他们并不出众,但是他们十年来如一日地帮助孤寡老人的事迹却使他们看起来有些与众不同。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他们都会如约来到老人家,为老人洗衣理发、打扫房间、陪老人聊天,十年来,这个日子的活动从未改变,也从未中断。后来,社区的工作人员要给他们一些物质上的奖励,被他们拒绝了。他们说,我们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老人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他们!在做这件事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被人需要是这样快乐的一件事。特瑞还说,虽然有时候我们也很累,但是想到到老人对你的需要,你就会觉得自己这样做特别值!
 
无独有偶,发生在大学生提姆身上的事情也给了我们同样的启示。
   
提姆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非洲儿童忍受疾病和饥饿的场面,从孩子们的眼神里,他看到了他们对健康和食物的渴望。于是,当他从医学院毕业后,不顾实习医院的挽留,加入国际红十字会,远赴非洲,为当地的人民提供医疗服务。虽然在非洲的生活很艰苦,但是提姆说,每当他治愈一个病患时,从他们感激的话语和真诚的笑容中,他感觉到自己被信任,被需要,而这就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价值所在。这种感觉让他非常快乐。
   
由此可见,别人对你的信赖和需要往往是你助人为乐的原因之一。我们常常说,雪中送炭的美丽要远远超过锦上添花的光彩。在一个人最脆弱、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所给予的一把搀扶、一个眼神甚至一丝微笑都能在她的心里永远留下美好的痕迹。而你自己,也会因为这些美好而感动,而更为欣赏自己。助人,帮助的不仅是别人,受益的还有自己。
   
除此之外,心理学家们还提出,助人是一种自我肯定的需要,当你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自豪、快乐的感觉。反之,则会产生自卑和消沉的情绪。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叫做“镜像自我”实验。当孩子很小的时候,是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的,对于他来说,整个世界是一体的,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小宝宝们拿着自己的脚在咬,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那么,孩子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了自己的存在呢?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孩子的鼻头上点上红点,然后让他们照镜子,如果孩子们知道镜子中的人是自己,那么他就会去摸自己的鼻子;反之,他会去摸镜子中的那个影子。这个实验就是“镜像自我”,通过照镜子来认识自己的存在。后来,“镜像自我”的意思被引申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别人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他们的肯定就是对自我的一种表扬
   
为什么要给大家讲这个小实验呢?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成就动机,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最基本的成就动机就是自我的价值被肯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不仅仅通过各种成绩和名次来体现,还常常由于他人的尊重和肯定而得到升华。这种心理上的认同,会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
   
生活中,我们往往遇到这样的人:每次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安慰你,在你晚归的时候替你打水,在外出时提醒粗心的你带上雨伞……又或者是这样的人:看到老人和孕妇上车却故意装作没看见,看到有人乞讨连原因都不问就说一定是骗人的,看到别人的笔掉在地上却不给捡起……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看了之后,你会对这两个人形成什么印象呢?我想一定会说,前面的那个人是细心又乐于助人的,而另一个人,似乎有些过于自我和冷漠。其实反过来想,如果你的表现总是乐于助人的,那么你就会通过大家对你的品质的认可,来形成自我概念和自我认识。你,是热情的你,爱助人的你,受人欢迎的你,这样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肯定的过程。如果你的生活中总是洋溢着这种对于自我的肯定和欣赏,无疑你会每天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反之,抑郁、困惑可能就会不时的光临你了。
   
有个美丽的传说: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快乐天使就在你的旁边;你每做一件好事,你的快乐罐中就会多上一枚金币,也就说明你的快乐多了一些。所以,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时候尽量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吧,那么,你不仅天天有天使的陪伴,还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快乐!

 

(二)做个快乐的助人者
   
既然帮助别人是这样快乐的事情,那么,如何做个快乐的助人者呢?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却难住了我们很多的同学,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是不知道如何去帮助别人,有的时候甚至会好心做坏事,也就是帮了“倒忙”。
   
在和同学们聊天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他们有这样的抱怨:
   
“我本来想帮助他的,可是他却不理不睬的,我也不知道他需不需要我的帮助。”
   
“我帮了他那么多,他连声谢谢都没有!”
   
“那个人真可怜,家里那么贫困,生病了也看不起,可是我也没有那么多的钱,我怎么帮他呢?”
   
“我也想帮那个人,可是我怕做得不好。”
   
“为什么我帮了他,他还怨我呢?”
   
从上面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对于帮助别人还是有些困惑的,这样的问题,你是不是也遇到过?其实,对于如何帮助别人,什么时候才能恰到好处地帮助别人,都是有些技巧的。不顾别人的感受一味地帮助别人,往往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甚至是弄巧成拙,这样的助人自然不会快乐,反而让我们心生疑虑,助人成了一种负担。其实,助人没有想象的那样复杂。
  
1.助人,举手之劳
   
就像前面所说,助人并不一定都是惊天之举,毕竟那样的事情并不是每天都在发生。我们要做的,只是在身边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同学生病了,你拿药给他、陪他去医院;看到募捐活动,就拿出你身上的零钱,也许并不多,但是如果人人都这样做,自然积少成多;看到老人和小孩过马路,顺便陪他们一起过,这并不会耽搁你多久的时间,却方便了很多人,也让这样的小小善举广为流传。因此,在可以帮助别人的时候,尽量地去帮助别人。把助人当作一种习惯,快乐随身携带
   
2.助人,于细节之处
   
一个朋友曾和我说了她经历过的事情。一次,她们公司招聘新职员,面试的时候,她从走廊经过,看到一个女孩,一面对着墙壁做拜佛状,一面口中念念有词。近了一听,才知道,原来是那个女孩在祈祷自己的面试成功,那种人生第一次面试的紧张溢于言表。我的这个朋友想到了自己当时的那种心情,于是走了过去,拍了拍那个女孩的肩膀,冲她微笑了一下,说:“试试深呼吸一下,很管用的。”后来,那个女孩面试成功,和我的朋友成了同事,也成了很好的朋友。她后来告诉那个朋友,当时她那个微笑给了她很多勇气,让她镇定了好多,她说那是她得到的最好的帮助。朋友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帮助,竟然给了一个人这样的力量。
   
助人,有的时候只是一个细节,而这样的细节,往往会触动心里最温暖的地方,如果,你能够给别人这样的帮助,那么你是不是很快乐呢?
   
3.助人,不是施恩,真诚的助人最快乐
   
有的时候,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应该是注意一些方式的,适时适当的助人才能让被帮助的感觉舒服。如果认为自己帮助了别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施予,那么你就错了,这样的帮助不仅不会让人接受,你自己也因为这种变了味道的助人而体验不到任何快乐,这样的助人更是常常被人拒绝。
   
如果你发现帮助别人的时候,常常得到的不是笑脸,而是无动于衷的时候,你可能就要反省自己助人的方式是不是正确了。首先,一定要真诚,没人欢迎假意的帮助,即使他很需要。那会让你的帮助显得不伦不类,只有以真诚和无私对待他人,才能收获友谊,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其次,帮助要适当。有些人,并不喜欢从别人那里得到太多,像前面的那个面试的女孩,如果我的朋友坐下来问她,你怎么这么紧张啊?面试时不要太紧张!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啊?虽然她的初衷可能是要安慰一下那个女孩,但是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因为,她的帮助似乎过了一些。最后,助人要适时。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大家都见过这样的例子,一个人拿着很多的东西忙着赶公交车,眼看车就要开走了,如果你此时跑去问她,你的东西这么多,我来帮你提吧,那么恐怕你的帮助不会很受欢迎。所以说,助人的方式、场合和时间都是要灵活掌握的,只有这样,你的帮助才是真正的为他人着想,你也才能够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中体验到助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