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note8技巧:当“尊重个体差异”写入“教师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31:38
当“尊重个体差异”写入“教师标准”

姜泓冰


  教育部昨日在其网站上贴出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三个专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其中不乏很有现实针对性的具体标准条款,比如幼儿园教师“要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比如小学教师要了解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比如,不论是哪一段的教师、“学术”水准高低,“师德”标准都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一以贯之。

  但在三个教师专业标准中更为引人关注的,恐怕还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这一句话。按照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的说明,三个标准有不同的起草者及课题研究者,针对的是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育和教育工作特点,说法略有侧重和不同:比如对幼儿园教师,要求是“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小学教师要“信任小学生”,“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中学教师要“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这几乎是我们第一次从教育、教师守则或法规中听到、读到这么多“尊重学生”的说法。

  中国教育传统中一直是有“尊敬”的,不过通常只是单向地要求学生“尊敬师长”。对教师们的要求,则是“师道尊严”——只要你能严格、严厉管教,让孩子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路上挤得一席之地,不论是体罚还是精神高压,家长一概支持。于是在鲁迅那一代人的记忆里,在随后几代孩子的生动趣事里,总会夹带着一根用来体罚的戒尺。我们也有“因材施教”的说法,但那仍然不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而是更多将学生当成了一段“材料”。

  中国曾有反师道尊严、打倒学术权威那无法无天的日子。而在应试压力、学习负担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像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美好却脆弱,经不起现实的一点碰触。

  在没有“尊重学生”传统的中国,将“尊重个体差异”写入教师专业标准,且大加重视,称得上是中国教育理念上的一大进步。

  从制定教师的岗位标准开始,引导更多教师、更多社会人士,学会“尊重学生”,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也不失为一条矫治过度偏斜于应试体系、以灌输“标准答案”为能事的中国教育弊病的长远之道。虽然在眼下,面对不少地方动辄五六十人乃至上百人一个班级、教师只能做到维持秩序和完成考试要求的教学任务的学校教育现状,我们还不知道,“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要如何做到。但至少,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惟有真正建立起这份师生间的尊重而不是基于权势的“尊敬”,不再试图将每一鲜活个体挤压到扁平、枯干,只剩下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创新城市”、“创新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才真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