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note顶配rom:传统文化精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5:21:45
 传统文化精粹   

《一》

人生观

《周易·否》云;“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论语·里仁》云;“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公孙丑上》云;“仁则荣,不仁则辱。”
《荀子·荣辱》云;“自知者不怨人,自命者不怨天。”
《荀子·荣辱》云;“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荀子·非十二子》云;“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汗·司马迁《报任安书》)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云;“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颜氏家训·养生》云;“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宋·欧阳修《秋声赋》)云;“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呶切恰!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刘炎《迩言》)云;“君子志于泽天下,小人志于荣其身。”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

礼治

《周易·家人》云;“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尚书》云;“天叙有典,敇我五典五惇哉!”
注;(五伦·五常而治之)
《尚书》云;“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
《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礼记·曲礼上》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礼运》云;“唯圣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论语·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颜渊》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云;“不学礼,无以立。”
《左传》云;“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公羊传》云;“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孟子》云;“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云;“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孟子》云;“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云;“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荀子·修身》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大略》云:“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荀子·富国》云;“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荀子·礼论》云;“礼者,人道之极也。”
《荀子·礼论》云;“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 孝经·广要道章》云;“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孝经·广要道章》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三》

廉政

《晏子春秋》云;“廉者,政之本也。”
《晏子春秋》云;“廉之谓公正。”
《左传》云;“币重而言甘,诱我也。”
《汗·曹操(度关山)》云;“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四》

劝谏

《尚书》云;“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史记》云;“言能听,道乃进。”
《史记》云;“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汗·马触(忠经·忠谏)》云;“谏于未形者,上也。”
《申鉴·杂言上》云;“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
《孔丛子·连丛子下》云;“言不在多,在于当理;施不在丰,期于救乏。”
《孔子家语》云;“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
《贞观政要·任贤》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五》

节俭

《周易》云;“甘节,吉。”
《左传》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荀子·富国》云:“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
《荀子·富国》云;“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
《新书·无蓄》云;“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信书·无蓄》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众,天下之势何以不危!”
《史记》云;“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汗·曹操(度关山)》云;“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后集)》云;“自古兴俭以劝天下,必以身先之。”
《明·钱琦(钱子语测)》云;“处贵而骄,败之端也;处富而奢,衰之始也。”


《六》

伦理道德

《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荀子·法行》云;“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说苑·君道》云;“人君之道,务在博爱。”
《人物志·八观》云;“博爱似虚而实厚。”
《宋·王安石(荀卿)》云;“知之者,智之端也;可推以知人也;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


《七》

仁义

《周易》云;“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礼记·曲礼上》云;“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中庸》云;“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论语·述而》云;“仁远乎载?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颜渊》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云;“克己复礼为仁。”
《左传》云;“大义灭亲。”
《孟子·公孙丑上》云;“测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告子上》云;“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云;“仁者爱人,义者尊老。”
《荀子·荣辱》云;“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四书集注·孟子》云;“仁者必爱其亲,义者必急其君。”
《四书集注·论语·子罕》云;“计利则害义。”
《朱子语录》云;“爱非仁,爱之理是仁;心非仁,心之德是仁。”


《八》

忠恕

《易经》云;“君子以厚德载物。”
《尚书》云;“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礼记·中庸》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论语·里仁》云;“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孟子·尽心上》云;“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荀子·富国》云;“三德者诚乎上,则下应之如景响。”
注;(三德;指调和宽缓、忠信公平、正人先正己。)
《战国策·燕三》云;“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潜夫论·边议》云;“仁者恕己以及人,智者讲功而处事。”
《三国志》云;“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中说·魏相》云;“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
《近思录·政事类》云;“不告其过,非忠也。”
《四书集注·论语·里仁》云;“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云;“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云;“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清·戴震(原善)》云;“去私莫如强恕。”


《九》

孝悌

《尚书》云;“奉先思孝。”
《诗·大雅·下武》云;“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诗·大雅·既醉》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礼记·曲礼上》云;“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晨省。”
《礼记·曲礼上》云;“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礼记·中庸》云;“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论语·学而》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仁之本与!”
《论语·为政》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孟子》云;“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云;“大孝终身慕父母。”
《孝经》云;“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经》云;“人之行,莫大于孝。”
《近思录·家道类》云;“顺,事亲之本也。”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云;“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十》

礼让

《礼记·曲礼上》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论语·泰伯》云;“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西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左传》云;“多行无礼,必自及也。”
《孟子》云;“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荀子·非十二子》云;“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人物志·释争》云;“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己宽人,三等。”


        《十一》

        道德

《周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云;“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
《周易》云;“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周易》云;“家道穷必乖,乖必有难。”
《尚书》云;“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礼记·大学》云;“富润屋,德润身,心广胖。”
《礼记·大学》云;“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论语·里仁》云;“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颜渊》云;“先事后得,非崇德欤?”
《左传》云;“君义、臣行、佛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国语·晋语六》云;“夫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


《十二》

诚信

《周易》云;“忠信,所以近德也。”
《礼记·中庸》云;“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礼记·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礼记·中庸》云;“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礼记·中庸》云;“君子诚之为贵。”
《论语·为政》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荀子·不苟》云;“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荀子·不苟》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近思录·政事类》云;“欲当大任,须是笃实。”

《十三》

修养

《礼记·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国语·周语下》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礼记·大学》云;“君子必慎其独。”
《左传》云;“恶之来也,己则取之。”
《中论·虚道》云;“恶不废则善不兴,自然之道也。”
《庸言》云;“见人之过,得己之过。”
《明·吕坤(呻吟语)》云;“亡我者,我也;我不自亡,谁能亡之?”
《明·吴麟征(家诫要言)》云;“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云;“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十四》

力行

《尚书》云;“非知之难,行之惟艰。”
《礼记·儒行》云;“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荀子·修身》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云;“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孔子家语》云;“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云;“知而弗为,莫如弗知。”
《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卢书)》云;“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十五》

正直

《论语》云;“乡愿,德之贼也。”
《公羊传·桓公十三年》云;“君子不掩人之功,不蔽人之善。”
《荀子·不苟》云;“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



《十六》

谦恭

《周易》云;“谦谦,君子。”
《尚书》云;“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左传》云;“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史记》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十七》

知足

《贞观政要·刑法》云;“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可可纵,纵欲成灾。”
《近思录·警戒类》云;“有欲则无刚。”
《孟子·尽心下》云;“养心莫善于寡欲。”
《菜根谭》云;“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

《十八》

乐观

《论语》云;“仁者不忧,知者不或,勇者不惧。”
《论语》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朱子语类》云;“胸中泰然,岂有不乐。”

《十九》

教化

《礼记·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
《礼记·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明·方孝孺(杂诫·右第三十六章)》云;“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有善言而不能行,虽善无益也。”
《荀子·大略》云;“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战国策·赵四》云;“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颜氏家训·教子》云;“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颜氏家训·教子》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礼记·中庸》云;“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论语》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箴言警语

孝道篇道
《一》 【一】丧失了孝道,就意味着丧失人性。
【二】世界上,恩之大莫过于母恩,爱之深莫过于母爱。
【三】贬斥孝道,重幼轻老,后患无穷。
【四】唤回孝道,是关注老人最明智的決择。
【五】人口老龄化,已成了社会问题,关注老人再没有比唤回孝道更重要。
【六】如果说以孝的准则提拔人才是不吻合情理法,那么,也只有在务实的行为中,具备孝道才合乎道德逻辑。殊知,唯有爱父母者,才能爱国爱民爱天下。一个不孝父母者,一定不会为人民谋幸福。
【七】人生有二事不能等,一孝敬父母不能等,二觉悟人生不能等。
【八】世界上,再没有比当你领略了孝之重要的时侯,是在已経没有父母可尽孝的时侯,那种懊悔之痛苦。那种因无知荒谬而受良心的遣责之悔痛与愧疚。
【九】可以断言,一个不能孝敬父母的孽子,一定是无法无天的人,殊知,无父则无君。
【十】,当人人都能都能爱父母的时侯,就是天平的时侯。
【十一】 从来没有贤人而不孝的。
【十二】 用心系儿孙的爱,去爱父母,爱父若爱子,此乃孝
【十三】以终身慕父母的爱心而尽孝。以报父母的生养育之大恩。将无愧于父母,无愧于人生。
【十四】 父母的大恩,是永远报不尽,所以内疚。
【十五】只有尽孝,才能问心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十六】若不能报父母之恩,与畜何与差别。
【十七】 鳏寡孤独,父孤母寡。不忍心寄居他舍。儿輩当以良心而报孝垂暮之年的孤父与寡母。
【十八】扪心自问,是否无愧于父母而尽孝。
【十九】用父母爱我们的爱心,反其爱而报之。
【二十】 尽孝吧,才不会懊悔千古。成了千古罪人。
【二十一】 不要让父母偷偷地流泪,不要让父母自嗟自叹,更不能让父母啼饥号寒。
【二十二】 以爱戴之孝心,回报父母生养育之大恩。
【二十三】不要忽略老人对亲情的渴望,不要以任何理由贬斥老人的存在,殊知,每个人都有老的时侯。
【二十四】 最惨痛的人生,是因不孝而承受报应。
【二十五】 殊知,万德孝为先。孝乃德之本。
【孟子】云;“孝为百行之本,无物以先之。”

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二》

【一】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童心最纯朴而无瑕。在纯朴的童心,以正确的道德人生观以启蒙教育。成功必然。可以说;童蒙教育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兴衰成败。可以断言,启蒙教育的成败,必然会影响或振作其的一生。而对社会而言,有正面的影响,也会有负面的影响。概括之,和谐与不和谐的必然结局。之所以,要认识教育的定义是什么、要明白知识与品格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启蒙教育,首先是以正确的道德观教育其的品格,而后,才是知识,德智兼之。启蒙教育,从幼小开始入手,以德而润身,以智而润生。父母,老师,社会。必需以君亲师而教之。
【二】所谓启蒙教育,从不骄,不惰,不侈做起。从必谦,必勤,必俭做起。殊知,骄惰侈是失败的根源。谦勤俭是成功的基石。这是不变的真理。
【左传】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教育孩子懂得谦诚,懂得勤劳,懂得节俭。懂得知恩报恩,懂得孝敬父母,懂得尊敬师长,懂得一个人一生应尽的责任。懂得人的价值是以道德而衡量的,从而在幼小的心灵播种了道德与智慧的种子。正确的人生观坚固地烙印在童真的记忆中,成了一个人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宝鍳。为鞭策一个人一生的行为而受益终生。
【三】谦德,教育孩子要从小以谦德树立自己的人生观,谦德,是一个人一生成功的基石。
【尚书】云“满招损,谦受益”。
谦德,能造就一个人一生的高尚人格。古今中外,所有为人类谋幸福的贤人大德,都具足了谦诚的德性。
【周易,谦】云;“谦谦君子。”
是也。换言之,若不谦。
《左传》云;“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一个人一生的兴衰,全凭谦德之有无而定局。
【荀子】云;“高上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智不以穷人;齐経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只有具足谦德,才能立足于人生的大道而不败。殊知,谦德之重要。
【四】知恩报恩,要教育孩子从小懂得知恩报恩。要知道,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都有许多恩要知道,父母的生养育之大恩。社会国家的大恩。工人农民的大恩。三宝的大恩。师长的大恩。知恩而后报恩。以感恩的孝敬心,养父母之志,给父母欢心。以德不伤,身不伤。的孝心报父母的大恩。以恭敬心报师长的教育之恩。殊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长的教启大恩,学生终身不能忘怯。以德能服其众,才能胜其用。的德智兼之的优秀品格。为社会大众谋幸福。从而回馈社会利益大众。以此报师长恩。同时提升自己高尚的人格。
【五】人生的价值观,要教育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必需让孩子懂得以正确的人生观规范自己的人生。让孩子懂得人生价值的概念。是以道德准则而衡量的。決不是心灵以外的身外之物可衡量的。千万不要让孩子契入唯我的功利主义,而倒错人生观。因此,有必要让孩子读懂
五伦十义;夫妇之道,父子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之道,君臣之道。
让他们懂得敦伦尽分。
【诗経,大雅,文王】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行善润德。并以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兼爱主义。以优化自己的正确人生观。
【六】浩然正气;教育孩子从小培养浩然正气的高尚品格。树立伟大的人生观。以‘处世当以浩然正气,待人必以将心比心,做人必须以道德规范一生。’崇尚道德。以真善美为人生的导航。以智仁勇为人生的鞭策。以仁慈博爱为人生的总目标。以兴天下之利而付出自我。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墨子】云;“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
殊知,只有崇高的人生才有真正的价值。                                                         

高尚之人格                                  

《三》                                                          
【一】 崇高的人格,必须有崇高的精神作支撑脊梁。
【二】唯有道德能塑造一 个伟大的人格。
【三】人格之高尚,是因为无私的奉献。
【四】敦伦尽分,使人格不断升华。
【五】精神的富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清流,因此升华人格之高尚。
【六】谦而不骄,勤而不惰,俭而不侈,谦勤俭是塑造人 格之基石。
【七】坦荡荡做人,富而能济,贫而不賎,心安理得。
【八】读书使人高尚,拜金使人沉沦。
【九】悯法盲者无知,用君亲师以感化,用情理法而挽救。唯人性 化之法度,才能使浪子回头,重获新 生。此乃构建和谐社会之妙法。
【十】唯有在付出的同时,才能真正领略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自己的人格。
【十一】 忧患意识者,忧天下之忧而忧,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构建人类和谐。不图自己得安乐,但愿国泰民安。
【十二】物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精神则赋予伟大的人格。
【十三】崇高的人格,必须以道德,博爱,诚信,包容,公平,为軸心主体,聚而运转。
【十四】 博爱的定义是之深且广的。
【孟子】的“大孝终身慕父母。”是博爱。郑板桥的“爱父如爱子。”是博爱。爱君若爱父是博爱。爱民若爱子是博爱。博爱是崇高的。大爱是伟大的。
【十五】世界的不和谐因素,是缺乏崇高的概念。殊知,崇高的品格使世界和谐与昌盛。
【十六】把崇高当成乌托邦,倒错。崇高是人性也。
【十七】包容,是崇高的美德。包容者,品之高。
【十八】忧患意识者,忧天下之忧而忧,从而高尚。
【十九】诚信,使人无愧,无愧人生是崇高而自豪的。
【二十】 崇高的人生,是无私的付出,施舍自我。
【二十一】 廉洁者,欲而不贪,劳而不怨。崇高也。
【二十二】 以德能服其众,才能胜其用。而利益社会大众。以回馈社会的报恩行为。是崇高的人生。
【二十三】 真善美,造就一个人的美德从而高尚。
【二十四】贪嗔痴,是覆盖善良本性之障。智者,去除贪嗔痴,而显善良本性。从而造就一个人的崇高的人格。无愧人生也。

智慧人生篇                             

《四》                     

【一】世界上,富莫富于拥有智和慧,贫莫贫于丧失道德。悲莫悲于虚度此生,贱莫贱于乞求别人的给予,恶莫恶于贪婪的昌赌,耻莫耻于德不能称其任,才不能尽其位,哀莫哀于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二】 智者,以不骄,不惰,不侈的谦勤俭経营人生,在付出自我的同时,领略了无愧人生的价值。
【三】 成功来之于智慧与谦德,以人伦道德规范一生,以智仁勇鞭策自我,防事于未盟,避危于无形。
【四】 时间与智者共享生命的天平,兴趣与智者相守终身,包容与智者创造成功人生。
【五】 明明德者,启善良之本性,智以妙用人伦道德,以利众,利世,利天下千秋而无愧人生。
【六】施舍是智者的仁德,是智者领略舍得之道,是智者悯众之苦而行乎利众的菩提悲愿。
【七】人之苦,是贪。人之败,也是贪。贪是万恶之魁。因贪婪昌赌,而导致人性的扭曲。于是,其行止龌龊而无耻之尤,虚诈,谋私,放纵,奢侈,无恶不作的种种腐败。此乃智者所不为。
【八】用爱自己的方式去爱法界众生,用责备别人的心态责备自己。用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处世。
【九】 财色功利是陷身之惘,是祸殃之魁。智者,慎而防之。以德润身,出污泥而不染。
【十】 有容乃大,容他人之所不容,用容纳的宽恕包揽一切人,用君亲师与所有人共处,唯慈悲喜舍。
【十一】仅为吃饭而活着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仅为自己而活着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悲的人。智者则不然,智者以利益人类而维护色身,所谓愚人为吃而活,道人为道而食。
【十二】与其虚谈高伦,不若契入实践而力行。古有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之说。智者所言,必需是做了再说。或者,说了必做。能言而不能做,其言也虚,明理而不行,理彻也枉然。
【十三】不认识别人是自己的无知,不认识自己将是终生的惨败。无知与偏见的荒谬,终将以失败定局。
【十四】虚伪与狡诈,贪婪与无知,将毁灭自己的一生。唯有真诚与谦德才是终身的益友。此乃不变的真理。智者,以智契德,以仁润德,以勇避过。以智仁勇,三达德鞭策自己的一生而不败。
【十五】自私者,恶也。无私者,善也。私者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无私者,知之不可为而不为。为我者罪魁之首,为人者,众善之基。殊智,一切罪恶皆由私欲而产生,私欲皆由贪嗔痴而有。
【十六】智者,以三轮体空行布施。愚人,以乞求他人给予自己的利益。前者昌,后者丧..
【十七】智者,选择..道德为人生的必修课程。以慈母般的博爱,以大爱,爱人类世界。
【十八】与其以忧严治后,不若以明智防患。智者以防患,愚则以治后。不可茫然无策。
【十九】灾以物济,贫以法施。与其以物济贫,不若以法治穷。前者是治标

,后者以治本。济惰者以衣食温饱,益惰者一时之利,则毁惰者一生之志。君子济世,急以物济,穷以法施。
【二十】贪婪因私欲而产生,天低下,一切恶法,皆从贪嗔痴而引起,当断贪嗔痴而明智。殊知,昌莫若以润德,殃则因贪婪。自古以来,没有贪婪昌赌的腐败而不堕的。
《二十一》最富有的人,不是拥有太多,而是要求得很少,少欲知足。人到无求品自高。


夫妇之道                              

《五》                                                           【一】五伦的第一伦是夫妇之伦。
【二】夫妇之道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人文科学,是一部之深且广的道德文化及母亲文化,是一首优美而又苦涩的长诗。
【三】夫妇之道需要用道德规范而日久,需要用人文伦理约束而美满,需要用包容与欣赏对方而白头偕老,需要用高尚的品格绝闭罗曼蒂克而不越。
【四】夫妇之道,妇者,三从可伏,四德不可无。妇言,妇功,妇容,妇德。四德,蕴含着全部的人伦道德文化。四德是维护夫妇之道的美满及和谐社会的创造力。
【五】巩固夫妇之道,是和睦家庭之本,是和谐社会之基,是创造和谐人类的推动力。
【六】当四德被膨胀的贪婪取而代之的时侯,就是家庭不和睦,社会不和谐的时侯。
【七】 夫妇之道,是人类生存与兴昌之要素,古人以建设美化夫妇之道以和谐社会,五伦十义,夫妇之道之重视也。
【八】先有贤母,才能有贤子,殊知,母亲文化之重要。唤回母亲文化与唤会孝道是同等重要的。孝道是和睦家庭之基础,母亲文化则是和谐社会之大本。
【九】 男人文化,诚与孝必具,酒色当弃,勇也。妇人文化,三从可无,四德不可少,贤也。老人文化,以德遗子孙,智也。
【十】人没有权力随心所欲,人的言行皆应以情理法而规范,以伦常约束自己而慎行,夫妇之道亦复如是。
【十一】财色是陷身之殃,是灾祸之魁。当慎而防之。应该有毅力闲邪存诚,维护自己的人格,也维护夫妇的和睦,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
【十二】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对方,用责备对方的心态责备自己。凡事将心比心。用智与爱去美化夫妇之道,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格。
【十三】 夫妇之道,需要双方共同的付出和努力,用理解包容与欣赏对方,从而巩固家庭的幸福
【十四】古人把夫妇之道列入五伦之首,是因为夫妇荷载着天下安定与文明的重任。殊知,夫妇若能敦伦尽分,则支撑着家的和睦,家能和睦,社会就和谐。这是必然的逻辑。和谐社会从夫妇之道做起。
【十五】夫妇承载着养育后代的天职。荷担着家庭的幸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必须倡导全民以金婚银婚的白头偕老,社会必需给予鼓励。
【十六】可以断言,一个人婚姻的失败,对自己的人格大为逊色。伟大的人格,必定拥有一份道德的婚姻而恒固。而正是道德的婚姻使人伟大。
【十七】 所谓道德婚姻,就是以道德规范,以人伦约束。包容与欣赏对方。
【十八】 夫妇之间,承担着家庭的义务与社会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重任。
【十九】只有拥有婚姻的恒固美满,才能拥有美满的人生。


知恩报恩

《六》

【一】佛门有上报四重恩。有父母恩,有猩鳎泄炼鳎腥Χ鳌U龇鸱ň褪窃诮仓鞅ǘ鳎托兄鞅ǘ鳌
【二】要知道,每个人都没有办法独立生存。人的一生从报父母恩开始,然后,走入社会,要报师长恩,猩鳎缁岫鳎Χ鳌R蛭扛鋈说纳娑祭氩豢腥硕宰约旱纳嫣峁┮磺兴璧陌镏
【三】以爱父如爱子的孝心报父母的生养育之大恩。殊知,父母恩重如山难报。万德孝为先,为人儿辈不可不知。
【四】应该倡导人人都能知恩而报恩的社会风尚。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的文明而兴昌中华民族。
【五】知恩报恩是人生的一副良药。是和谐社会的一副妙药。当人人都能知恩报恩的时侯,就是天下平的是侯。
【六】知恩者无怨,报恩者无愧。知恩是治心,报恩是行道,崇高的人格从知恩报恩开始。
【七】不知有恩是愚人,知恩而不报是小人。知恩而能报恩是贤人。而能报法界猩拇蠖髡呤鞘ト恕
【八】人生有二事不可有。忘恩负义的伤天害理。无父无君的无法无天。知恩报恩者知之不可为而不为。知之必为而为之。敦伦尽分而问心无愧,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
【九】智者,在知恩报恩中学会做一个合格的人,合乎道德逻辑的人,能利益社会大校死嗄毙腋5娜恕
【十】道德的最低低线,必需尽人伦的知恩报恩而行之。
【十一】知恩者,以报恩而使知恩得到兑现。有恩必报。
【十二】 处处以知恩,事事以报恩。以慈悲的施舍而行之。
【十三】知恩的心态不会有忌妒,嗔恨,报怨。知恩者,不会怨天尤人,知恩者的人生是在报恩中造就崇高的人格。
【十四】知恩而报恩的人生是无愧而高尚的。品格崇高也。
【十五】
【庄子】云;“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什么都不忘,只忘了知恩必报的人性。如此之人。
【孟子】说;“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此人可悲可耻。
【十六】知恩报恩是做人最基本的法要,是不可推诿的份内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是人,必需知道。
【十七】不知恩者可悲,不能报恩者可怜,知恩不报者可耻。
【十八】 最伟大的人格,从知恩报恩做起,知恩是明智,报恩是仁慈。知恩使人无愧,报恩使人高尚。
【十九】【孟子】云;“人人亲其亲,长其长,则天下平。”那就是,知恩报恩的社会风尚。敦伦尽分。
【二十】殊知,恩不报,儿之孽。养不孝,儿之错。不可不慎,不可茫然而倒置,不可贬斥而不为。为人儿輩们。


人文教育篇

《七》

《一》启蒙教育,決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谦勤俭是成功的基础。骄惰侈是失败的根源。教育。是教人如何以合乎道德逻辑做人。敦伦尽分,尽人伦而已。
《二》 育才先育人,育智先育德。教育从启蒙做起,以德育人,德智兼之而妙。
《三》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启迪真善美。人伦文化,就是教人如何懂得做人。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做一个知恩报恩的人,做一个无愧人生的人。
《四》启蒙教育,从不骄,不惰,不侈做起,从必谦,必勤,必俭做起。
《五》与其言教,不若身教。教育必需以君亲师的爱心与真心。将心比心。
《六》智,莫智于好学力行而知耻。以智仁勇,三达德而规范一生。此乃成功人生的必修课。智仁勇使人终生受益,而升华自己的高尚人格。
《七》天下最慈,莫慈于圣人以圣言教,教化诸众破迷启悟,断恶行善而利益人类。
《八》做人的最低标准,敦伦尽分。道德的最低低线,也是敦伦尽分。
《九》 谦勤俭,是成功人生必行的途径。骄惰侈,一开始就決定失败。
《十》有志并非都能成功,而成功则必需有志。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无志者,如无舵之舟于大海,难达彼岸,甚至,有堕海之悲。
《十一》人没有权力自私而活着,人在这个世界应该荷但起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应该以知恩报恩回馈社会,以报社会恩,众生恩,父母恩,三宝恩。
《十二》凡非理,非法之邪,凡不合乎道德逻辑之事物,应该有毅力闲邪存诚,弃恶归善,非理,不言,不闻,不视,不参与。这就是人文教育。
《十三》横逆是锤炼一个人成功的意志。骄生惯养,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不幸。
《十四》 骄惰侈,从古以来没有不败的。这是不变的真理。
《十五》每个人都有权力支配自己的行为,然而,每个人都必需为自己的行为而负责任。不负任的事是没有的,这是因果,是法制,是人文哲学。
《十六》必须认识知识与品德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知识是必然的,品德是高尚的。
《十 七》要知道,父母生养育儿輩是天経地义。儿輩报父母大恩是义不容辞。

《十八》望别人对自己以尊敬,首先必须先尊敬别人。
【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十九》以君亲师教育学子。以领导者,领导学生。以爱子之心爱学生。以德高望重的师德教育学生。并以儒家的‘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德规范学生的品德。让学生懂得尊师而爱戴老师。从而建立师生的融洽关系。
《二十》任物鞭笞。则须欲淡泊。贪婪若起,则被物所支配。然,财者陷身之井,色者戕身之斧。自古以来,殊不知,有多少英雄,没有丧身于战场,而是被财色所毁灭。从而身败名裂,悔恨千古。
《二十一》所谓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见利忘义,要不得。
《二十二》 如何把握人的一生而不败,唯人伦道德以规范,别无他法。
《二十三》儒家文化,教人做人。是每个人必读的人生宝鍳。是做人的百科全书。
《二十四》 读儒学,使人明智。知之不可为而不为,知之可为而为之。进退有度。

净化心灵的清流
《八》

1断除贪瞋痴,是佛法的治心大法。
2知恩报恩。是净化心灵的清流。知恩使人心安,报恩使人无愧。
3敦伦尽分者,“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五伦十义。是每个人必须要尽分而履行的份内事,果不然,与畜无异。
4人的心病,无可置疑是由贪瞋痴所勾勒而形成。去除贪瞋痴,何病之有?
5良知的发现,是净化心灵最有效的催化剂。
6佛法是降伏其心之法,是善用其心之法,是人类众生的净化剂。
7当一个人契入佛法真谛的时侯,就是开始净心的时侯。
8人最高境界的清净心,是外无世界,内无身心。于世而出世。
9净心者,唯学佛者而有,别无他法。
10欲得净心,用佛法的智慧启迪,用佛法的慈悲清流而润之。
11当一个人契入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的境界,就是平等清净的菩提心。
12菩提大愿,是净化自我的清流,是普度众生的温泉。
13人不贪就不瞋,不瞋就不痴,不痴就不堕落。不堕则心净。
14用佛法的慈悲大爱去爱法界一切众生,用佛法的智慧圣法去普度法界一切众生。
15当无私的心出现时,就是净心出现时。
16将心比心,是佛心。是净心。
17以出世心住世,于世而出世,外于相而离相,内于空而离空。清净自在也。
18若能谛观身心,从外而思内。去除见思二惑的讹谬生死因,背尘合觉。净也。
19无欲则刚,人到无求品自高。
20果能破除凡夫的我执,心必然清净自在。
21知五蕴非有,明无有实我。悟真空妙有者智也。
22佛法是无以伦比的治心大法,是觉悟人生,和谐社会的净化清流。

道德修养

《九》

1知仁勇,三达德。古人需要,今人也需要。外国需要,中国人更需要。尤其今时所急需。三达德;好学近乎知,“力行进乎仁;知耻近乎勇。”
2三达德;读而能明,行而能慧;恒而能贤,贤而能济天下。三达德,人之所以高尚,国之所以兴昌而天下平。
3以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构建和谐社会。
4君亲师者。以德服其众。以智胜其用。以爱悯其众。此乃为德。
5无德之智为狂智,将会产生一系列反人性的悲哀。所以,德是学者之心髓。唯德而有智者昌。
6一切灾祸皆是人心不善而引发,云何降伏灾祸?唯以治德。殊知,“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7智者以润德,贤人以积德。唯小人不沾德。
8人格之高尚,唯以德而衡量。人的价值是以道德而恒量,人的价值在于奉献。9道德与人性是相吻合的,道德是人之根,家之本。是和谐社会之大基石。
10丧失了道德,就意味着丧失了人性。
11德为何物?德是真善美,德是智仁勇,德是格物致知,德是慈悲喜舍。
12何者为德?富而能济,贵而能悯,惑而能闻,浊而能辩,学而能行,行而能正。
13一个人的兴衰成败,完全取决于自身道德之有无,或崇尚,惑贬斥而定局。
14智者以积德遗子孙,愚人以积财遗子孙。前者其谋甚远,贤也。后者其害无穷。愚也。
15德若兼智必昌,智若丧德必殃。这是必然的规律逻辑。
16人类的每一步发展,不应以沦丧道德为惨痛代价。不应本末倒置,不应弃本逐末。


和谐之道

《十》

1贪婪的膨胀,将吞噬人的善良本性。使其无恶不作。贪婪是万恶之魁。
2渎职犯罪者,乃民众揪心之痛。乃国家忧患之患。
3道德仁义礼,乃和谐社会之核心大本。
4官不贪则民服,官贪民顽劣。官贪民劣的恶性循环当以警戒。倡导官以廉正的社会风尚。
5逐物野心的膨胀,如脱缰野马。沦丧人性吞噬道德而无恶不作。
6素富贵,行乎富贵。敦伦尽分乃和谐之大本。
7智而不骄,富而不惰,贵而不侈。以谦勤俭建设和谐之道。
8以德服其众,唤导民众以身教。
9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取决于发展经济为前提。一个民族的昌明伟大则来之于民族文化之巩固为核心基础。
10和谐社会,教育为本。应该掘起全民的人伦道德意识。崇尚道德,履行孝道为今所急需。
1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德是和谐社会的根本。
12以智仁勇做人。以君亲师待人。以真善美处世。
13何者为康?闲邪存诚。仁慈博爱。谦德,浩然正气。
14礼仪是人与人之间,必须行乎的做人最低的行为方式。
15富不轻贫,贫不怨富。此乃和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