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note怎么root:探索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8:59:58

(十七省会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发言摘要)

  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夯实区域化党建基础

  贵阳市委

  今年初以来,贵阳市委认真贯彻全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在省委组织部的支持和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创新体制机制,探索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

  (一)精简管理层级,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一是建立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二是规范工作职责;三是理顺领导机制;社区党委和服务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社区党委直接受区委的领导,服务中心直接受区政府领导和区职能部门指导。

  (二)扩大工作覆盖,构建区域化党组织体系:按照区域化党建的要求,通过纵向建、横向联,努力构筑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组织工作体系。

  (三)资源配置下沉,强化区域化党建工作保障:按照“三有一化”的要求,把社区工作人员纳入编制、经费纳入预算、建设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简称“三个纳入”。

  (四)扩大基层民主,凝聚区域化共建合力:一是公推直选社区“当家人”;二是完善社区议事机制;三是强化居委会自治功能。

  (五)立足作用发挥,探索区域化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认真摸底,登记造册,根据各类党员的不同特点,开展教育管理。

  大力实施“三四三三”工程

  努力构建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石家庄市委组织部

  试点工作开展半年来,成效初步显现。一是区域化党建基础得到夯实;二是社区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三是社区凝聚功能得到增强;四是社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五是社区和谐稳定得到保障。

  石家庄市委全面实施以落实“三有目标”、发挥“四级作用”、抓好“三个延伸”、搭建“三个平台”为主要内容的3433工程,上下相通、左右联动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一、落实“三有目标”,构筑坚实有力的保障体系,为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注入动力

  (一)加强以专职干部为主体的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实现了“有人管事”:一是配强班子力量;二是改善提高待遇;三是完善考核措施。

  (二)建立社区工作经费长效投入机制,实现了“有钱办事”。市委采取财政列支、党费补贴等办法先后筹措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提高社区阵地建设水平,实现了“有场所议事”。为优化社区软硬件环境,市委组织部在“五个好”目标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按照“硬件达标、软件创优、管理到位、注重实效”的要求,在全市开展了社区党组织星级创建活动。

  二、发挥“四级作用”,构筑上下联动的领导体系,为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提供支持

  一是市级层面抓宏观,强化组织统领作用。二是区级层面抓协调,强化部门帮扶作用。三是街道层面抓共建,强化区域核心作用。四是社区层面抓机制,强化资源整合作用。

  三、抓好“三个延伸”,构筑覆盖全面的组织体系,为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奠定基础

  一是加强楼院党支部建设,抓好党建工作纵向延伸;二是推行村转社区“双轨制”工作模式,抓好党建工作横向延伸;三是开展商务楼宇党建工作,抓好党建工作面上延伸。

  四、搭建“三个平台”,构筑全员参与的共建体系,为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聚力造势

  一是搭建双向互动平台,发挥驻区单位作用;二是搭建为民服务平台,发挥各类党员作用;三是搭建广泛参与平台,发挥社区人才作用。

  在着力破解难题中提升社区党建区域化水平

  太原市委组织部

  太原加大社区党建“三有一化”的力度,在着力解决“三有”的同时,我们加大了推行“一化”的力度,在破解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五个难题上进行了探索。

  一是着眼于破解城市基层党建模式不适应新形势的难题,在转变工作思路上求突破。各县(市、区)与街道、街道与社区每年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并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市、区、街三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把层层抓社区党建工作任务落到了实处。

  二是着眼于破解街道社区党建条块分割的难题,在构建纵横结合的管理体制上求突破。针对传统的“以条为主”的城市基层党建单一架构,我们积极探索点、线、块不同的组织设置模式,形成了“条块结合”“纵横结合”的“四位一体”管理体系。

  三是着眼于破解党员隶属单位、行业和党组织的难题,在探索党员居住地发挥作用上求突破。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另一方面,加强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党内服务,各街道社区组建了103个党员服务中心,249个党员服务站,550个党员服务点,帮助解决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是着眼于破解街道社区党建资源不足的难题,在资源整合上求突破。针对社区资源匮乏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平台,实现了社区资源的优势互补。一是队伍共建。二是场所共建。三是活动共办。四是难题共解。五是投入共担。

  五是着眼于破解街道社区党组织服务意识不强的难题,在提升服务水平上求突破。在去年和今年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街道社区党组织拓展服务内容,以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为己任,在做好便民利民、社会保障等工作的同时,突出做好就业、维权、提高素质等工作。

  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延伸功能

  区域化党建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

  呼和浩特市紧密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首府城市实际,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激发内生动力、创新工作方法、延伸覆盖范围,充分发挥社区的支点、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推进了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

  一、抓好三个完善,发挥社区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支点作用

  一是完善用人机制,激发区域化党建的队伍活力;二是完善保障机制,激发区域化党建的组织活力;三是完善管理机制,激发区域化党建的党员活力。

  二、抓好三个创新,发挥社区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带动作用

  一是创新设置形式,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二是创新运行模式,树立区域化工作理念;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凝聚区域内党员群众。

  三、抓好三个延伸,发挥社区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辐射作用

  一是短半径延伸,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核心区”。我市开展社区与各类驻区单位联建,实现小区域内党建工作的组团式发展。社区与非公企业联建,社区向企业派驻党建工作联络员,帮助企业组建党组织,企业为社区提供活动资金、活动场所、活动设备,实现组织建设互利。

  二是中半径延伸,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局域网”。为更好地网罗区域党建资源,我们将社区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城区范围内。227个社区与自治区、市、区三级473个机关单位结对共建,将社区建成机关党员执政为民教育基地,社区与机关互派837名干部挂职,建立了长期共建联系机制。

  三是长半径延伸,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辐射面”。为了更好的链接城区内和城区外的党建资源,我们进一步扩大区域党建工作辐射面,开展了社区与农村协建,社区党组织帮助农村党组织搞好“三会一课”、规范党员发展、进行市民意识教育、组织医疗卫生和文体活动等志愿服务队进村服务,农村党组织为社区党组织提供流动党员基本信息,组织农民进社区直销农副产品,实现了互利共赢。

  筑牢基层党建根基服务合肥跨越发展

  合肥市委组织部

  合肥市紧扣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目标,以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以建立健全共驻共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为重点,着力探索一条适应我市发展实际的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之路。

  一、顺应时势,主动作为,强力推进城市基层党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一是针对传统领域新变化,创新组织设置,抓党组织的“优化升级”;二是针对新兴领域进行新探索,抓“网络覆盖”;三是针对新社会组织,明确新目标,抓“触角延伸”。四是针对信息传播新形式,利用新手段,抓网络党建。

  二、抓住龙头,选育并举,倾力打造专业化的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

  2008年以来,我们抓住社区“两委”集中换届的有利契机,全面推行社区“两委”公推直选,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同志走上了社区“两委”负责人岗位。这一举措,使社区党建工作实现了从“三有一化”到“四有一化”的拓展。

  三、广开渠道,强化投入,着力构建多元化的社区党建工作保障体系

  为切实保障社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市将社区工作经费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初步形成基本经费财政包、临时工作经费街道拿、公益事业经费驻地单位和社区企业家捐的投入模式。

  四、加强统筹,共驻共建,着力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完善了“区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居民楼栋党支部”四级工作网络,对城区党建进行统一领导。

  五、创新载体,优化服务,充分展示党员风采,树立党的形象

  各街道、社区结合实际,积极争取驻地单位支持,推行社区党员双向交叉管理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为民服务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福州市委组织部

  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会城市,素有“温泉古都、有福之州”之称;常住人口683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71万人;共有街道43个、社区458个(城市社区287个),社区党员7.62万名。近年来,我市围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以推进“三有一化”为着力点,以街道、社区党建“联建、联创、联动”为切入点,努力构建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覆盖、共建共享机制运行顺畅、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有效发挥、社区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的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打造海西宜居省会城市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坚持组织联建,强化区域化组织体系

  着眼于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大力推进组织架构、组织管理、组织队伍上下联建,以组织手段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区域党建的能力。

  一是健全组织覆盖体系;二是健全目标管理体系;三是健全队伍支撑体系。

  二、坚持机制联创,强化区域化共建动力

  以共同目标、共同需求、共同利益为纽带,积极探索健全完善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联创机制。

  一是创建共建协调机制;二是创建民主治理机制;三是创建党员参与机制。

  三、坚持服务联动,强化区域化服务功能

  积极探索整合区域资源,坚持服务网络、服务方式、服务载体三联动,不断增强区域化服务的功能。

  一是打造服务联动网络;二是拓展服务联动方式;三是创新服务联动载体。

  探索“五联”共建新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南昌市委组织部

  南昌市辖29个街道党工委和430个社区党组织,共有社区党员12541名,专职社工2978名。近年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三有一化”要求,创新开展了社区党组织星级评定和社区工作者星级评定“双星创评”工作,将区域化党建作为评定星级的必备条件,积极探索“五联”共建机制,努力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组织联建,强化堡垒功能

  按照“双建互联共管”的要求,探索组织联建新方式,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一是辖区组织联建;二是兼职委员联任;三是城乡互助联合。

  二、党员联管,强化凝聚功能

  以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为载体,探索在职党员联合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党员活动联抓;二是组织监督联管;三是双向反馈联评。

  三、民生联保,强化服务功能

  立足于“保民生”的要求,探索服务联系群众新机制,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水平:一是公共服务联享;二是扶贫济困联帮;三是就业创业联促。

  四、综治联防,强化稳定功能

  着眼于创建平安和谐社区,探索群防群治新手段,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综治维稳功能:一是矛盾纠纷联处;二是治安网络联织;三是“社区矫正”联手。

  五、环境联创,强化管理功能

  以“四城同创”为目标,探索城市环境建设新方法,不断强化城市社区基础管理功能。

  ——“花园南昌”联创。结合“森林城乡、花园南昌”要求,将绿色环保理念延伸进社区,开展“绿色社区、绿色楼院、绿色家庭、绿色机关、绿色校园、绿色企业”联建活动,积极组织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开展见缝插绿、开墙透绿、拆迁还绿等活动,通过在房前屋后屋顶的空地上点缀花草、植树造绿,共同营造绿色生态的社区环境,现在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社区6个、省级绿色社区29个、市级绿色社区114个。

  ——主题文化联动。根据区域内单位性质、居民文化层次和社区文化底蕴等确定切合本社区特色的文化主题,紧紧围绕社区主题文化,组建队伍,开展活动,营造氛围,使居民和驻区单位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逐步提升,从而增强社区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城市文明联筑。整合驻区单位资源,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联谊活动,共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三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社区新风尚。

  实行网格化管理开展联动式共建

  推进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全覆盖新跃升

  郑州市委组织部

  郑州市现辖6区5市1县,总人口752.1万,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有街道党工委82个,社区党组织612个,城市党员29万余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构筑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党建工作网络,实现了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全覆盖、新跃升。2007年“五一”期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郑州市鑫苑社区,对我市社区党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09年11月,全国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和与会人员参观了我市部分党建示范点,对郑州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好组织保障,夯实区域化党建工作基础

  一是明确责任,强化组织保障;二是加大投入,强化物质保障;三是出台政策,强化制度保障。

  二、抓好网格管理,落实区域化党建工作责任

  坚持以街道党工委为主体,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区域内各单位党组织为骨架,实行“网格化”管理。一是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二是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三是建立区域化党建议事协调机构。

  三、抓好阵地建设,打造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

  针对城市基层党建阵地缺乏、党员难以有效管理的状况,建设了一批融党建活动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平台于一体的“红色家园”,构建了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建设党建阵地,搭建活动平台;二是创新组织设置,搭建管理平台;三是建立信息系统,搭建服务平台。

  四、抓好载体创新,激发区域化党建工作活力

  一是开展“三级四方共建”活动;二是开展党建“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三是推行“1+3”党建联建管理模式;四是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五、抓好联动共建,整合区域化党建工作资源

  围绕“共驻共建共管共享”这一主题,通过区域联动共建,实现了网格内和网格间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是与驻区单位“结对共建”;二是激活党员“细胞”;三是整合党建资源,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

  建立“三个机制”

  积极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长沙市委组织部

  长沙市辖5区3县1市,辖区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有乡镇113个、街道办事处56个,建制村1246个,城市社区375个。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13624个,党员351545人。其中农村党员15万人,社区直管党员3.5万人。近年来,长沙市委在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着眼打基础、利长远,着力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的城乡统筹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取得明显成效。

  一、建立基层区域化党建的人才支撑机制

  一是坚持公开民主选拔。在城市社区大力推进“公推直选”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努力扩大社区党组织选举中的民主程度,拓宽选人视野,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二是创新多种途径选派。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选派机关干部到社区挂职,鼓励退休、提前离岗干部回社区兼职。三是发动党员广泛参与。为有效缓解社区“人少事多”的矛盾,长沙市着眼于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参与社区服务和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注重从志愿者队伍中选拔培育社区后备干部。

  二、建立基层区域化党建的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2009年11月,市委出台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管理体制六个区域内“一体化”建设。

  二是建立服务阵地共享机制。市委明确,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老城区不得少于300平方米,新城区保证500平方米左右,新开发建设单位要按1‰的比例,无偿提供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或配套建设资金,对新建的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办公用房,市、区两级财政按500元/平方米进行补贴。

  三是强化激励保障机制。2009年,市委全会两次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等系列文件,制定了让基层干部“提拔机会更多、发展舞台更广、工资待遇更高”的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定向考录公务员、择优选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优先解决事业编制等3个方面拓宽村(社区)干部上升空间。

  三、建立基层区域化党建的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构建区域化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二是创新区域化的党员信息化管理模式;三是健全区域化的党组织和党员结对互助模式。